严重多发伤ICU治疗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6.68 KB
- 文档页数:1
36例严重多发伤的ICU救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救治方法,总结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院24小时内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和损伤严重度评分,对存活组和死亡组的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36例患者中死亡5例,死亡率13.9%,早期死亡2例,主要原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及失血性休克,后期死亡3例,主要死因为多器官功能损害。
损伤严重度评分两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值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apache ii 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见表1 表1 存活组与死亡组间iss评分与apache ii评分比较3 讨论严重多发伤伤情复杂,累及部位多,伤后会导致病人全身生理功能紊乱,常合并严重休克,感染,循环衰竭及ards等合并症,病死率高。
本组病人约有半数以上的创伤是交通意外造成的;第二位原因是高处坠落伤,且多为高空作业的建筑业工人。
伤员中男性多于女性,多集中于青壮年。
本组共死亡5例中3例死于后期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提示防治并发症是有效减少死亡的一个重要手段,本组死亡率13.9%,与文献报道相近[3]。
本文的病情评分结果显示存活组与死亡组在iss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在apache ⅱ上有显著差异,它与病人最终的预后更相关,它在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准确性特异性上有较高价值。
与其他专科相比,icu在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密切的监测、反复的检查可降低漏诊率,合理的液体复苏及积极的并发症防治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尤其对昏迷或接受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能及时发现、处理变化的病情。
严重多发伤常合并休克,多为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导致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易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心跳骤停死亡。
有学者认为,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该足量、快速的补充液体,有利于减少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ICU多发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治疗对策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工伤等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逐渐增加,ICU(重症监护病房)中多发伤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合并肺部感染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本文将就ICU多发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治疗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肺部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支气管和肺部引起的疾病。
肺部感染的原因十分复杂,包括但不限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院内获得性肺炎、肺部多发伤合并感染等。
ICU多发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免疫功能下降多发伤患者在意外事故中受到严重的创伤,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极大的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明显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2. 长期卧床多发伤患者在ICU一般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导致肺部通气不畅,黏液潴留,易导致细菌滋生,从而引发肺部感染。
3. 使用呼吸机部分多发伤患者因严重创伤需要进行机械通气,而长时间的呼吸机使用容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而引发肺部感染。
4. 感染源多样多发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手术、血管置管等操作,这些操作有可能会引入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导致感染。
既然多发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如此复杂,那么在临床治疗中又该如何有效地治疗呢?下面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治疗对策。
1. 加强预防措施对于ICU多发伤患者,应加强感染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更换床单、清洁血管置管口、加强手部卫生等,防止细菌的侵入。
对于需要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要注意定期清洁呼吸机管道,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2. 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已经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应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和疗程,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3. 加强营养支持营养不良是多发伤患者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治疗肺部感染的要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充分吸收营养,提高免疫力。
ICU多发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治疗对策ICU多发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原因可以包括病原体感染、机械通气导致的肺部损伤、免疫功能下降等。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治疗对策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了解引起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对于治疗非常重要。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在ICU中,革兰阴性菌和耐药菌是常见的致病菌,所以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对于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物的使用也是必要的。
对于合并病毒感染的患者,如流感等,病毒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也需要使用。
机械通气导致的肺部损伤也是ICU多发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机械通气的正压作用容易导致肺泡的充气和塌陷,引起肺泡的机械损伤,增加感染的风险。
为了减少这种损伤,我们可以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如低潮气量通气和高PEEP通气等。
定期的雾化治疗和物理治疗也有助于改善肺部通气和气道清理。
抗感染治疗通常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免疫功能的调节。
ICU多发伤患者因为创伤和手术的原因,免疫功能普遍下降。
我们需要注意补充免疫营养,包括合理的营养支持和相关的维生素。
重症患者的情绪状态可能比较低落,我们也需要关注心理护理,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ICU多发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治疗对策。
合理选择抗生素,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和加强免疫功能调节是治疗的关键。
我们也需要关注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如肺血栓栓塞等,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
ICU多发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治疗对策在 ICU 中,多发伤患者常常面临合并肺部感染的困扰。
肺部感染是指肺组织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引起肺部炎症反应。
对于多发伤患者而言,其免疫系统已经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为了有效治疗此类复杂疾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本文将分析多发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并综合如下治疗对策。
一、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1. 外伤引起肺部受损:在多发伤患者中,外伤是肺部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
因为肋骨骨折、胸部长时间压迫等原因会导致肺部组织受损,从而容易感染。
2. 免疫功能下降:多发伤患者在急救前、急救途中和到达医院前,经历了创伤反应、大出血等严重状况,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病菌。
3. 使用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的滥用会扰乱肺部细菌群及影响细胞免疫功能,导致对病菌的抵抗力下降,继而导致肺部感染。
二、治疗对策1. 综合抗感染、支持治疗: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免疫增强剂等药物,并行支持性治疗,如营养支持、氧疗、呼吸机支持等,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并避免感染加重。
2. 依据病原体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疗效,建议使用联合治疗、相继治疗等策略,同时应加强对抗生素的使用及检测。
3. 营养支持:多发伤患者常常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营养支持可以帮助提高患者免疫力、抗感染能力,适当增加患者的糖、蛋白、脂肪等营养成份,有利于肺部感染的治疗。
4. 多学科协作:治疗多发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要求多学科协作,包括急诊、内科、外科、呼吸科、感染科、营养科等,综合讨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减少治疗误区,提高治疗效果。
三、总结综上所述,多发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对策主要是综合抗感染、支持治疗,依据病原体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营养支持和多学科协作。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也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恢复健康争取更多的时间。
[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在ICU的诊治]多发性创伤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空间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创伤成为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
多发性创伤通常伤情复杂,损伤头、胸、腹部等脏器,由于急性血容量减少引起组织低灌注状态及缺氧,伴随全身应激反应及严重生理紊乱,常迅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而危及生命,ICU监护及治疗在救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科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月共救治45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5例患者,男33例,女12例;年龄12~78岁,平均35岁。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8例,坠落伤6例;刀砍伤或刺伤5例,爆震伤5例,其他伤1例。
受伤部位:颅脑损伤6例,颈部伤3例,肝脏损伤5例,脾脏损伤6例,胃损伤3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小肠破裂5例,胰腺损伤2例,结肠破裂3例,肾脏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4例,四肢伤3例,外周血管伤2例。
1.2 诊断标准多发性损伤简称多发伤,是指由一个机械因素作用下引起人体区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创伤。
根据AIS一90版所指的9个部位,其中ISS评分16的为严重多发伤。
1.3 治疗方法⑴入院后立即心肺复苏3例,抗休克35例,气管插管25例,开颅术5例,剖胸探查或胸腔闭式引流术4例,剖腹探查术12例,骨折内、外固定术5例(包括截肢术2例);其中20例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
⑵所有患者入住ICU后,立即进行心电、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及无创血压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必要时辅以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⑶立即测血常规、凝血、生化全套及血气分析,了解急性期生理变化,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⑷确保呼吸道通畅和改善患者缺氧状况。
45例患者均给予氧疗,其中26例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呼吸机辅助治疗(3例为术后麻醉未恢复者)。
采用间歇正压通气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最大用到l5~20cmH2O。
吸入氧浓度根据血气动脉氧分压调节,一般在45%左右。
1例多发伤病人的急救护理患者,男,23岁,因车祸致伤全身多处于2012-6-22—22:50由“120”接入院,入院时呈昏迷状,双侧瞳孔约3mm,对光反射迟钝,测BP89/52mmHg,P143次/分,R28次/分,即予监护、吸氧、补液,双下肢予固定器固定,吸痰,予口咽通气管,导尿,引出红色尿液约200ml,CT口头报告脑出血、脑疝、骨盆骨折,于23:30收ICU住院。
诊断:1. 重型颅脑损伤2. 失血性休克3. 脑出血、脑疝4. 骨盆骨折患者因车祸致伤,院前发现患者神智不清,对光反射迟钝,头部伤口流血,面色苍白,脉细速,双下肢有开放性伤口,骨畸形,有异常活动,即刻予包扎止血,下肢固定器固定后转运。
上车后即刻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测血压95/60,P123次/分。
转至抢救室进一步抢救。
入室后予监护吸氧,补液,并予口咽通气管,吸出血性痰液,导尿后引出红色血性尿液200ml。
立即行急诊B超,医生护士护工陪同下送CT、X线检查,结果示:脑出血,脑疝,骨盆骨折。
即刻送ICU进一步治疗。
对于多发伤的病人,院前应协助医生做好体格检查,应用创伤评估法对病人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
遵循救护原则,包扎止血固定后再进一步转运。
患者有骨盆骨折,转运过程中应严格注意,减少患者的再损伤。
首先应将患者骨盆用多头带固定或绷带固定,并在臀部两旁衬垫异物或棉垫软垫。
院前转运时应用铲式担架转运,减少出血。
患者有骨盆骨折及双下肢骨折,更应包扎止血后再固定,系骨盆骨折患者出血量较多,如不有线止血,容易加重患者休克症状,患者病情转归、预后差。
患者有休克症状,应注意保暖,防止休克症状的加重。
患者兼有头部外伤,神智不清,对光反射迟钝,此类病人应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如神智、瞳孔、呼吸、心率变化,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舌后坠,必要时给予开放气道。
对于多发伤的病人,许多状况需要我们处理,但在院前的急救时间有限,特别对于病情重的病人,更需要我们权衡轻重,合理安排急救措施的先后顺序,并充分发挥出车人员的团队协作水平,分配工作,各司其职,提高效率,尽量减少转运时间,为病人回院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