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 第二课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8
1.1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网络应用技术,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
3. 培养学生安全上网、文明上网的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网络应用技术的基本操作3. 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网络应用技术的基本操作。
2. 难点: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的实践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网络应用技术的基本操作。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网络应用技术。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安全案例,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网络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网络应用技术的基本操作。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网络应用技术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案例分析:分析网络安全案例,讨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所学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网络问题进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网络应用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网络技术应用》教材,用于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 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上网实践的场所和设备,如计算机、网络等。
3. 安全案例:收集网络安全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第二课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案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辩证地看待网络交流,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和解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知道如何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内容:1.因特网的信息交流2.因特网应用中的安全措施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形成防范意识,能应对各种侵害教学设计流程1.了解因特网交流方式与语言、书面交流方式的区别2.通过例子,体验各种通信交流手段在生活中的特色、应用3.因特网交流的优缺点4.实际操作5.从计算机病毒概念入手,引申出病毒的相关知识6.了解防火墙的含义、作用、类型7.详细了解加密和解密技术课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回顾:什么是信息?古进修的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有哪些?一、因特网的信息交流1.语言和书面交流方式的特点:①有一定的指向性②交往的范围、目的比较明确2.基于因特网的交流方式3.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方面的优势与局限优势:①既闻其声,又见其人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③超越年龄、资历、知识等的隔阂④人们可以平等地相互探讨感兴趣的问题⑤在不同时间、地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⑥因特网允许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双向的交流局限:①受到技术限制②我国的媒体受政党统治,不能随意发表演说;外国的媒体监督政党4.技术没有国籍之分,技术可以使我们的交流受到限制。
例:深圳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上遇到难题,需要向北京的技术人员请教。
他如何选择使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进行沟通与合作呢?信息交流工具选择与否理由交通工具否不经济书信来往否沟通效率低,时间长电话否语言障碍,解释不清楚发传真否费时,需要再重新把程序录入计算机QQ(远程监控)可以远程监控计算机E-mail 可以调试好再发送练习:1.你使用过电子邮件、ICQ等通信交流工具的文件传输功能吗?说出这两种工具在传输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网络是如何工作的(上)教科版《网络技术应用》第三章《网络是如何工作的》是理论性和工程性比较强的一章,我们在第一届学生中处理该章节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和接受程度,而是照本宣科,将书本上的比较枯燥难解的内容又给学生复述了一遍,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特别是女生听得昏昏欲睡,作为教师,我心理很不是滋味,精心准备的课件学生怎么会不感兴趣呢?经过询问,不少学生回答的很实际:“老师,我以后又不做网络工程师,讲这么深干嘛,记这么多何用。
”吃一堑,长一智。
于是,在第二届学生中,我打算改变教学策略,会考纲要要求掌握的,我不打折扣;对于一些属于能力层次的,我选择一些比较贴近大部分学生实际的来举例说明,基本上学会了就可以用了,让学生也有成就感。
教学内容安排:1、考试纲要对本章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单元知识点及技能要求试题类型一、网络技术基础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A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A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AB 4.网络通信原理AB 5.局域网的组建与设置ABC上表中题型:A为基本选择题,B为综合分析题,C为操作题知识要求: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异地交流(Email、BBS、QQ、MSN、Skype、UUCall 、IPhone等)– UUCall 网络语音通信专家(/index.do)通过此例,引出网络的“数据通信”功能。
•网上购物(taobao、dangdang)–淘宝网()–当当网()通过此例,引出网络的“资源共享”功能。
总结:实现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这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其中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和城域网(Metro politan Area Network,MAN)。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局域网是一种在小范围内实现的计算机网络,一般在一个建筑物内,或一个工厂、一个事业单位内部,为单位独有。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网络技术应用教案教案一:网络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网络的组成和分类;3.熟悉互联网的发展和结构;4.理解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概念。
教学重点:1.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互联网的发展和结构。
教学难点:1.掌握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概念。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网络设备示意图;3.互联网结构图。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网络的基本概念。
Step 2 讲解网络的组成和分类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网络设备示意图,讲解网络的组成和分类,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和终端设备等。
Step 3 讲解互联网的发展和结构通过互联网结构图,讲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结构,包括骨干网、区域网和接入网等。
Step 4 练习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概念通过例题和实例讲解,介绍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做相关练习。
Step 5 总结与讲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作用;2.引导学生了解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教案二:网络通信协议教学目标:1.了解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3.理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4.掌握IP地址的分类和子网划分。
教学重点:1.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2.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理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网络通信协议图表;3.IP地址分类和子网划分示意图。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Step 2 讲解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网络通信协议图表,讲解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包括TCP/IP、HTTP、FTP和SMTP等。
Step 3 讲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包括分层结构和数据传输过程等。
2.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
而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娱乐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另外,本节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设置了两方面的内容: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
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难点: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
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
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网络协议和网络架构的基本知识3. 学会使用网络应用工具和软件4. 培养安全上网和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二、教学内容1. 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网络的定义和功能网络的分类和特点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重要性2. 网络协议和网络架构的基本知识OSI七层模型的结构和功能TCP/IP协议的作用和组成网络架构的演变和发展3. 网络应用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和功能电子邮件客户端的使用和管理即时通讯工具的功能和应用4. 安全上网和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的认识防范网络攻击和病毒的方法保护个人隐私和避免网络诈骗的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安全隐患。
3. 操作演练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网络应用工具和软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网络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和教案2. 网络教学平台或教室内的网络环境3. 学生电脑或平板设备4. 教学案例和素材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和提问回答情况2. 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能力3. 课后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4. 网络应用工具和软件的操作熟练度六、教学计划1. 第六周:网络协议与分层模型学习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栈理解数据在不同层之间的传输过程探讨常见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应用场景2. 第七周:互联网应用技术深入学习协议和Web技术探索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了解DNS、FTP和其他常见网络服务的功能3. 第八周:网络编程与Socket API学习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Socket API进行网络通信的技巧实践编写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4. 第九周: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分析网络安全威胁的类型和预防措施学习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探讨个人隐私保护的策略和方法5. 第十周:网络技术应用案例分析研究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网络技术在未来发展趋势中的作用评估网络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七、教学活动1. 第六周:讲授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栈的理论知识通过网络抓包工具分析实时网络数据传输过程学生分组进行网络协议模拟实验2. 第七周:讲解Web技术和电子邮件工作原理实操演示电子邮件客户端的使用学生尝试配置和发送电子邮件3. 第八周:教授网络编程基础和Socket API的使用学生动手编写简单的网络通信程序讨论网络编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限制和挑战4. 第九周:分析网络安全案例,了解威胁类型讲解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的原理学生练习使用安全工具软件保护网络通信5. 第十周:分析网络技术应用案例,讨论未来发展趋势评估网络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伦理问题八、教学资源1. 网络协议和编程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2. 在线资源和网络课程,如Coursera、edX等平台的网络技术相关课程3. 网络抓包工具,如Wireshark4. 编程环境,如Python、Java等编程语言的学习平台5. 安全软件工具,如VPN、加密软件等九、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和讨论参与度2. 实验报告和编程作业的质量3. 研究报告和未来趋势分析的深度4. 期末考试的网络技术应用相关题目得分十、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3. 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提供个性化指导4. 根据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点:网络的分类和特点、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重要性。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网络技术应用》全册教案网络技术应用教案第一课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教学过程:一、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P2~P3,并填表1-1)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1、计算机网络组成:(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名称网络规模大小局域网LAN 10千米以内城域网MAN 10千米到60千米以内广域网WAN 100千米以外交流:除我们了解的校园网、网络实验室这类局域网以外,请与同学们交流,看能否为城域网和广域网举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三、课堂小结四、作业1、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你是否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谈谈你的看法。
2、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网络聊天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请你谈谈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3、完成在线随堂小测。
1第二课不同的连接策略学习目标:1、了解网络类型、网络传输介质、网络连接设备2、掌握网络拓扑结构教学重点、难点: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认识教学过程:一、根据需求选择网络问题:假如你希望与邻居好友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能够共享彼此的文件与打印机,并可以联网打游戏,请问你如何组网?需求分析:计算机数量?实现服务?组网距离?速度?介质?设备?协议?一、网络类型类型对等网 (workgroup) 服务器(Server) --客户机(Client)二、网络传输介质超5类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优点缺点每台计算机能同时提供和使用资源;负载大;备份困难无须服务器密码多对资源集中控制,使用户更容易找到需要有专门服务器及网资源络操作系统(造价高)图示传输速率价格100Mbps/155Mbps以上相对便宜 10Mbps/100Mbps 相对便宜容易安装和管理,需使用BNC连接器件,线两端需要使用终结器件并有良好接地 500M内 1000Mbps以上昂贵安装容易安装和管理,需使用难易度 RJ-45连接器。
第一章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第一课时因特网服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及简单应用过程与方法:掌握常用的FTP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利用因特网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通过完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对各服务类型的认知【教学难点:】ftp及ftp工具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列举法、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使用因特网来做些什么?(例如玩游戏、聊天、下载软件、查找资料、看电影、听歌等等)那大家利用因特网传输文件吗?(有,例如qq)大家所说的这些都是因特网所提供的服务,也是大家所经常用到的,那么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了解因特网更多的的服务类型。
二、开始新课在同学们当中,有好些同学利用过qq来传输过图片或者文件,那下面老师介绍一种新的传输工具,文件传输(FTP)。
希望你们掌握之后,给你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下面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去思考,可以借用因特网。
1、文件传输问题1:什么是FTP?它有那些下载工具?你曾用过哪一种?它有几种类型?你知道匿名FTP吗?借助课本或因特网查找答案。
并请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作补充说明,解释。
既然大家对FTP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呢,那我们就来利用它的下载工具cuteFTP进行文件的下载。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操作步骤>2、【学生实践】:安装cuteftp,并登陆清华大学匿名服务器,尝试下载文件。
感受FTP服务的文件下载功能.<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教师总结同学们使用的情况,并对个别疑难问题讲解。
3、远程登陆(TELNET)现在我们来认识另外一种服务类型,远程登陆(TELNET)。
大家从下面的问题思考:问题2:什么是远程登陆?它的产生?请用两种方法登陆并进行比较,Telnet 同学们对文件传输(ftp)和远程登录(telnet)都有所了解了,那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呢?生:借助课本查找答案。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拓扑结构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常见网络协议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及其作用常见网络协议简介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计算机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展示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和拓扑结构讲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常见网络协议案例分析:实际网络应用场景的探讨1.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练习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小组讨论:探讨网络应用的实际案例第二章:互联网应用2.1 教学目标掌握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了解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理解互联网协议(TCP/IP)的工作原理2.2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互联网协议(TCP/IP)的工作原理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展示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讲解互联网协议(TCP/IP)的工作原理案例分析:实际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探讨2.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练习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小组讨论:探讨互联网应用的实际案例第三章:电子邮件应用3.1 教学目标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发送和接收邮件了解电子邮件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3.2 教学内容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的使用方法电子邮件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电子邮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演示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的使用方法讲解电子邮件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案例分析:实际电子邮件应用场景的探讨3.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练习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上机操作: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发送和接收邮件第四章:网络搜索与信息检索4.1 教学目标掌握网络搜索引擎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常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有效搜索了解信息检索的技巧和方法4.2 教学内容网络搜索引擎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常用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信息检索的技巧和方法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网络搜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网络搜索引擎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演示常用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讲解信息检索的技巧和方法案例分析:实际网络搜索和信息检索场景的探讨4.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练习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上机操作:使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有效搜索第五章: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5.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措施了解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5.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措施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5.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网络安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讲解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措施讲解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案例分析:实际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场景的探讨5.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练习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小组讨论:探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实际案例第六章:网络应用安全6.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应用中常见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掌握基本的网络应用安全措施和策略学会使用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保护网络安全理解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在网络应用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网络应用中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网络应用安全措施和策略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的工作原理和应用6.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网络应用中的安全问题讲解网络应用中常见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展示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讲解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案例分析:实际网络应用安全场景的探讨6.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练习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小组讨论:探讨网络应用安全的实际案例第七章:电子商务应用7.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模式掌握电子商务的安全协议和支付方式学会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理解电子商务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模式电子商务的安全协议和支付方式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方法电子商务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的应用7.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电子商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模式展示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方法讲解电子商务的安全协议和支付方式案例分析:实际电子商务应用场景的探讨7.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练习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小组讨论:探讨电子商务应用的实际案例第八章:网络编程基础8.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网络编程语言和工具的使用学会编写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理解网络编程在网络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网络编程语言和工具的使用网络应用程序的编写方法网络编程在网络技术应用中的应用8.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网络编程在网络技术中的应用讲解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展示网络编程语言和工具的使用讲解网络应用程序的编写方法案例分析:实际网络编程应用场景的探讨8.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练习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小组讨论:探讨网络编程应用的实际案例第九章:移动互联网应用9.1 教学目标了解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掌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的使用学会移动互联网开发的基本方法理解移动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9.2 教学内容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的使用移动互联网开发的基本方法移动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9.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移动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展示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的使用讲解移动互联网开发的基本方法案例分析:实际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探讨9.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练习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小组讨论:探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实际案例第十章: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10.1 教学目标了解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学会使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10.2 教学内容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概念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10.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概念展示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讲解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案例分析:实际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场景的探讨10.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练习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小组讨论:探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实际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常见网络协议难点解析: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常见网络协议的理解与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网络技术应用教学》
全套教案
前言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网络技术应用”课程,主要涵盖网络基础知识、常见网络应用、网络安全与管理以及网络发展趋势等方面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学,学生将会了解:
-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
- 常用网络应用及其特点
- 网络安全与管理的重要性
- 网络领域的新技术与新应用
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本教学分为4个单元,共12个课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网络基础知识
- 课时1-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 课时3-4: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
- 课时5-6:网络拓扑结构与传输介质
第二单元:常见网络应用
- 课时7-8: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的概念与特点
- 课时9-10: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网络电话的使用与操作
第三单元:网络安全与管理
- 课时11-12:网络安全的概念与基本防护措施,网络管理的基本方法与工具
第四单元:网络发展趋势
- 课时13-14: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网络中的应用
- 课时15-16:未来网络的发展与展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讲授、实践、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研究兴趣,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将配备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
本教学将采用课堂主动性评价、小组合作评价以及期末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
结语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全面系统地设计和实施《网络技术应用教学》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了解网络技术的知识与应用,提高综合素质,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第一章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1.1因特网服务类型五、出示任务,学生练习1.到因特网上下载并安装CuteFTP 。
2.登录清华大学匿名服务器ftp.tsinghua.,并尝试下载一个文件到“我的文档”中。
< 课件展示任务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远程登录(Telnet )大家从下面的问题思考:问题:什么是远程登录?它是怎样产生的?请用两种方法登录并进行比较:telnetsmth. http://www.smth/. 同学们对文件传输(FTP) 和远程登录(Telnet )都有所了解了,那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呢?< 教师PowerPoint 课件演示区别内容>七、总结因特网服务类型认识完这两种服务后,我们对因特网的服务类型进行概括。
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人在因特网上经常使用的服务还有哪些?< 教师PowerPoint 课件演示,并对学生所说的服务进行归纳分类>第二章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2.1域名和域名管理§2.1 IP管理一、教材分析本节在主要介绍IP 地址和IP 地址的管理。
IP地址的概念非常重要,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但由于知识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上机实践,让学生慢慢接受这个概念。
可以通过让学生查看本机的IP 地址,然后比较与周围同学计算机IP 地址的异同。
这样让学生亲身体验,可能比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IP地址”效果会好一些。
IP 地址的管理主要介绍因特网地址的分配和分级的管理方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让学生了解IP 地址的概念,IP地址的管理办法。
②让学生掌握IP 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2.过程和方法目标让学生能根据IP 地址判断网络类型和对应最大主机数目。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①让学生认识到IP 地址资源的有限性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②培养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体验成功。
粤教版普通高中《网络技术应用》3.1《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标准:①通过使用因特网,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特点与应用领域。
②知道WWW、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因特网上的资源组织形式。
③通过使用或演示,了解与人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初步了解其工作思想。
④体验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分析其局限性。
一、教学内容:第三章《因特网的应用》第一节《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的课时安排如下:课时教学内容第1课时3.1.1因特网信息资源的特点与服务形式3.1.2万维网第2课时3.1.3FTP资源3.1.4合理利用因特网中的资源本节课为第1课时。
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①通过使用因特网,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特点与应用领域。
②了解因特网上的资源组织形式。
③知道WWW、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④理解http协议的通信过程。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践活动,了解www的请求的过程,并在过程中知道常见错误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②通过做自主学习,理解url、网页、网站、主页等常用词汇,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探究新知识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完成目标的意识。
②深化学生理解因特网服务的社会意义。
2.重点:①理解WWW、网页、主页、url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②理解http协议的通信过程。
3.难点:理解http协议的通信过程。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对域名、IP地址有感性认识,但是基于域名和IP地址的应用能力还没有完全掌握,所以对于url、网页、网站、主页等概念仍然不够清晰,并且可能已经混淆概念。
因此本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解决这些术语的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互联网,最常用的就是www服务,但是遇到很多关于网址、网站等相关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能找到原因,更不能解决或避开问题的产生。
第二课 IP地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什么是IP地址?2、 IP地址的格式3、 IP地址的分类教学重点:IP地址的分类教学难点:IP地址的分类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法教学地点:网络课室教学过程:大家IP地址都包第二节:IP地址及其管理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中介,因此,参照《高中新课程标准》和高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特点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A: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概念, IP地址的管理办法。
(2)、让学生掌握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B:能力目标:让学生能根据IP地址判断网络类型和对应最大主机数目。
C:情感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IP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2)培养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体验到成功后的快乐。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难点、关键:IP地址的格式学情分析:本课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以下的知识基础(即前面的课程中已学习过):域和域名的管理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
整节课的内容安排是以从学生“动手”中发现问题,又在学生的“动手”中解决问题为主脉展开的。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1、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体验探究法(2)网络探究教学法2、学法指导:体验探究法、协作式学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n 学点。
应让学引导,点拨。
第一课域名与域名管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因特网中使用域名的好处2.要求学生了解域名给人类带来的何种利益,并从域名中评价域名的价值3.学会规范地使用域名的原则4.掌握域名的类型及含义教学内容:1.域名带来的财富2.域名的概念、基本结构3.顶级域名的类型、二级域名的类型教学重点:了解域名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顶级域名与二级域名的命名方式一、域名带来的财富故事一:域名是互联网上令人垂诞的域名。
域名所有者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家小ISP:ACES Research。
1994年9月,他替一个前股票经纪人Eric Wade注册该域名,其目的是为了开设便于记忆的电子邮件地址。
该域名花费的注册总额仅为220美元,但被在线卡西诺诺赌博网站出价103万美元购买了域名使用者。
故事二:网络上的域名一般由3个英文字母形成,每一个此类域名的转卖价格上升到大约10,000美元。
2003年2月份开始,伦敦Pictureweb电脑俱乐部的成员开始疯狂地抢注由4个英文字母组成的互联网域名,该类域名数量已多达75000个,总注册费高达525万美元!例:看看以下网址,域名如何选择,评价其域名的价值。
(1)该网址是网易,早期网易在品牌宣传上使用的域名是和,后来改用,后者容易书写。
因此,域名注册要“容易记忆”。
(2)这是一家网上药店,他的域名与商业活动有直接关系。
因此,域名要“同你的商业有直接的关系”。
(3)这是美国最大的传统连锁书店Barnes & Noble开设的网上书店,早期使用的域名为,自从改为扣,访问量和销售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因此,域名要“长度要短”。
(4)此域名来自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米,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了广大的注意力。
域名命名的其他原则:①正确拼写英文单词或拼音26个英文字母、10个阿拉伯数字、英文中的连字符“-”②用你的商标或企业名称③注册.com下的域名④不侵犯他人的商标二、域名的一般知识1.域名:因特网上一个服务器或一个网络系统的名字,网络间正是通过域名进行相互访问的。
第二课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辩证地看待网络交流,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和解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知道如何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内容:1.因特网的信息交流2.因特网应用中的安全措施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形成防范意识,能应对各种侵害教学设计流程1.了解因特网交流方式与语言、书面交流方式的区别2.通过例子,体验各种通信交流手段在生活中的特色、应用3.因特网交流的优缺点4.实际操作5.从计算机病毒概念入手,引申出病毒的相关知识6.了解防火墙的含义、作用、类型7.详细了解加密和解密技术课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回顾:什么是信息?古进修的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有哪些?一、因特网的信息交流1.语言和书面交流方式的特点:①有一定的指向性②交往的范围、目的比较明确2.基于因特网的交流方式E-mail ×√√√√√√√√√即时消息软件(QQ)聊天室√√√×√电子留言板(BBS)网络电话√√√×可视电话√√√√×3.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方面的优势与局限优势:①既闻其声,又见其人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③超越年龄、资历、知识等的隔阂④人们可以平等地相互探讨感兴趣的问题⑤在不同时间、地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⑥因特网允许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双向的交流局限:①受到技术限制②我国的媒体受政党统治,不能随意发表演说;外国的媒体监督政党4.技术没有国籍之分,技术可以使我们的交流受到限制。
例:深圳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上遇到难题,需要向北京的技术人员请教。
他如何选择使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进行沟通与合作呢?信息交流工具选择与否理由交通工具否不经济书信来往否沟通效率低,时间长电话否语言障碍,解释不清楚发传真否费时,需要再重新把程序录入计算机QQ(远程监控)可以远程监控计算机E-mail 可以调试好再发送练习:1.你使用过电子邮件、ICQ等通信交流工具的文件传输功能吗?说出这两种工具在传输方面的特点。
E-mail:受邮箱空间的限制,一方在线可以传输文件,另一方可以不在线。
传输的文件可以是文本、声音、图片(像)、视频文件、可执行文件等ICQ:受速度大小的限制,两方必须同时在线才能传输文件。
2.因特网交流具有的优缺点优点:可以跨民族、政治等交流,低廉,速度快。
缺点:不安全性(黑客一簇、QQ被盗)、技术不成熟安排任务•任务1:启动杀毒软件,观察该台电脑是否中毒?为什么会这样?•任务2:打开你的QQ,修改QQ号码,再重新登录。
•任务3:打开你的E-mail,查看邮箱中是否有垃圾邮件?如果有,你怎么办?•任务4:上网搜索相关资源:为什么我的电脑会中毒?•任务5:你听说过哪些杀毒软件?二、网络应用中的安全1.计算机网络病毒⑴概念: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从概念中可以了解的内容:载体:计算机传染因素:网络、可移动磁盘⑵病毒传播方式病毒直接从有盘站拷贝到服务器中;病毒先传染工作站,在工作站内存驻留,在病毒运行时直接通过映像路径传染到服务器中;病毒先传染工作站,在工作站内存驻留,等运行网络盘内程序时再传染给服务器;如果远程工作站被病毒侵入,病毒也可以通过通讯中数据交换进入网络服务器中。
⑶病毒的特点:传染性、潜伏性、可传播性、可执行性、破坏性、可触发性、复制性、感染速度快、扩散面广、难于清除、破坏性大、不可预见性、寄生性⑷病毒传播的过程当达到某种条件是即被激活,通过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将自己的精确拷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从而感染它们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
⑸病毒类型计算机蠕虫的特点:与正常程序争夺计算机时间资源,无破坏性梅莉莎病毒:会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特洛伊木马:一般隐藏在正常程序中逻辑炸弹:受特定条件限制病毒名称病毒类型传播渠道表现形式或危害冲击波蠕虫病毒利用微软网络接口漏洞进行传播系统反复重启,无法浏览网页,系统资源被大量占用。
在任务管理器里有一个叫“msblast.exe”的进程在运行n不能复制、粘贴;有时出现应用程序,比如Word异常。
蠕虫王探测被攻击机器的1434/udp端口如果探测成功,则发送376个字节的蠕虫代码。
泡沫人利用p2p和邮件系统进行传播。
导致网络阻塞和用户用户信息被泄露。
震荡波机器运行缓慢、网络堵塞,并让系统不停地进行倒计时重启。
⑹计算机中毒的表现:内存不够、无法启动、运行速度非常慢、死机等 2.认识防火墙 (1)什么是防火墙防火墙是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它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之间,用来加强访问控制,免得一个网络受到来自另一个网络的攻击。
(2)防火墙的作用:控制着访问网络的权限,只允许特许用户进出网络。
(3)类型:按防火墙技术分类状态包过滤防火墙代理式防火墙 NS 防火墙 按防火墙形态分硬件防火墙软件防火墙“黑盒子”防火墙纯硬件防火墙为电路级设计,通常使算法设计入ASIC 专用芯片,效率最高,解决了防火墙效率/性能之间的矛盾,可以达到线性。
安装在客户平台,安装成本高,售后支持成本高,效率底按防火墙用途分外网防火墙内网防火墙NS 防火墙 用于防范局域网外的非法侵入和受禁内容的浏览,用于与外网的隔离。
用于企业内部网重要信息的保护,保护信息不会被局域网内部用户非授权取得,造成信息安全隐患。
主要用于大型企业和园区重要数据的保护。
用于外网的保护,也可用于内网的保护。
按防火墙吞吐量分10M10/100M1000MNS 防火墙 用于分支机构,中型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出口小于10M 处应用。
仅仅改变接入的网卡,升级为10M/100M 自适应,主要用于IDC 、ISP 等高接入带宽的外网防火墙,以及内网防火墙。
仅用于骨干网网络中心,如电信、银行、电力等专网的中心节点、或电信级IDC 。
拥有10M/100M/700M/1000M安排任务任务1:启动杀毒软件,观察该台电脑是否中毒?为什么样会这样? 任务2:打开你的QQ ,修改QQ 号码,再重新登录。
任务3:打开你的e-mail,查看邮箱中是否有垃圾邮件?如果有,你怎么办?任务4:上网搜索相关资源:为什么我的电脑会中毒?任务5:你听说过哪些杀毒软件?任务6:你对黑客了解多少?第二课时三、加密、解密技术例:不慎落入强人手这是一首藏头诗,大概意思是:必死无疑甚忧愁不必送钱。
送来黄金可救命钱到即可获自由1.为什么使用密码技术?传输中的公共信道和存储的计算机系统非常脆弱,容易受到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密码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2.加密方法的类型(1)错乱法:按照规定的图形和线路,改变明文字母或数码等的位置使之成为密文。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w x y z a b c d e f g h i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有一段密文“e hkra vkq”,明文:I love you(2)代替法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明文“WHO IS THIS”,加密:230815091920080919(3)密本(如:莫尔斯电码)用预先编定的字母或数字密码组,代替一定的词组单词等变明文为密文。
明文:Hooston – I has – love YaoMing – you 密文:I love you(4)加乱法用有限元素组成的一串序列作为乱数,按规定的算法,同明文序列相结合变成密文。
3.密码学研究目的:研究对传输信息采取何种秘密的变换以防止第三者对信息的窃取。
仅限于数据通信保密。
4.密码加密原理密码是一组含有参数k 的变换E。
加密:设已知信息m,通过变换E得到密文c。
即C=Ek(m)密钥:参数k。
用户按照一种密码机制随机选取的,它通常是一组随机字符串,是控制明文和密文变换的惟一参数。
解密:从密文C恢复明文m的过程。
加密或解密变换由密钥控制实现。
对称密钥加密算法公开密钥加密算法同一密钥(加密的密钥和解密的密钥k相同)不同密钥特点运算量小、速度快、安全强度高适应网络的开放性要求,密钥的管理简单一旦密钥丢失,密文将无密可保适用范围存储大量数据信息加密密钥(RSA)区别公钥加密优势:不需要一把共享的通用密钥,用于解密的私钥不发往任何用处的。
5.破解密码的方式(1)穷举法(2)黑客字典法(3)猜测法(4)网络监听只能连接物理上属于同一网段的主机,网络监听被用来获取用户的口令。
6.如何设定安全的密码(1)在输入密码时,注意身边的人窃取口令。
(2)密码长度至少达8位以上,如:d3d2ye6723密码中必须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特殊的符号(3)避免使用容易猜到的密码。
如:生日、电话号码、姓名。
不要使用“密码”(“password”)作为密码。
(4)养成定期更新密码的习惯。
(5)在不同账号里使用不同的密码。
如:狡兔三窟ISP密码、E-mail号密码、BBS、个人主页或者QQ的密码应该避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