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01肾小球疾病概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31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概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临床以急性起病;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为主要特征。
急性肾炎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者系指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广义者则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一,但均具备上述临床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有明确感染病史者,可称为吁急性感染后肾炎”。
本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
多发生于3—12岁儿童,2岁以下少见。
男女比例约为3:2。
发病前1—4周多有前驱感染史。
发病后轻重悬殊,轻者除实验室检查异常外,临床无明显症状,重者则并发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多数患儿于发病2—4周内消肿,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残余少量蛋白尿,镜下血尿多于6个月内消失,少数迁延1—3年,但其中多数仍可恢复。
近年来,由于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本病的严重并发症明显减少,病死率仅为0.5%一2%以下,其死因主要为肾功能衰竭。
.中医古代文献中,无肾炎病名记载,但据其临床表现,多属“水肿”、“尿血”范畴。
如《灵枢.论疾诊尺》说:“视人之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盲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载有风水、皮水的症状及病因,均与急性肾炎极为相似。
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根据儿科的特点,强调了脾土不能制肾水在水肿发生中的机理,并初步描述了水肿的变证,此与小儿急性肾炎合并心衰的症状相类似。
元代朱丹溪将水肿分为“阳水”及“阴水”两类。
《医学入门。
水肿论阴阳》进一步阐发了阳水的病因,认为“阳水多外因涉水冒雨,或兼风寒、暑气,而见阳证。
”“阳兼食毒与疮痍”。
此所记述的阳水成因,与西医学所说急性肾炎的发病与呼吸道感染及皮肤感染有关的认识基本一致。
对于本病的治疗,早在《素问。
汤液醪醴论》就有“开鬼门,洁净府”即发汗、利小便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历代又有逐水、清热等多种治法。
张仲景《金匮要略》运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越婢汤、越婢加术汤、防已茯苓汤、五苓散等分别治疗风水、皮水、湿邪结肿等水肿证,此后《华氏中藏经》、《小儿药证直诀》、《济生方》、《和剂局方》提出的五皮散、六味地黄丸、小蓟饮子、参苓白术散等有效方剂,至今在急性肾炎的治疗中仍被广泛采用。
急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反应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男性多于女性。
其中以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目前主要认为是由链球菌来源的有关抗原与其相应的特异抗体于循环中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随血流抵达肾脏,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进而激活补体造成肾小球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
病理类型:光镜下通常为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急性期可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病变严重时,增生和浸润的细胞可压迫毛细血管袢使毛细血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并损害肾小球滤过膜,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等;并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而对水和各种溶质(包括含氮代谢产物、无机盐)的排泄减少,发生水钠潴留,继而引起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因此临床上有水肿、尿少及全身循环充血状态如呼吸困难、肝大、静脉压增高等;肾小球的玻璃样变性造成了肾脏实质性损伤引起肾性高血压。
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图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儿童免疫系统的常见疾病,它是由肾小球滤过系统受损而导致的急性肾脏炎症,又称为小球肾炎。
儿科治疗中,急性肾小球肾炎以儿童为主要病例,是常见的儿童肾炎,一般可以经过恢复治疗而获得痊愈,但对于儿童发展来说,这种疾病确实存在一定的危害。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可能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引起的,如常见的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可能与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或可能与家族史有关;也可能是由抗生素使用所致的肾功能损害引起的。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有腹痛、发烧、头痛、恶心和呕吐、体重减轻、消瘦、疲乏、拉肚子、尿血等,其中出现尿血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表现,特别在排尿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血色尿液,这就可以初步提示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能发病。
儿科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方法有支持治疗和暂时性抗生
素治疗,支持治疗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治疗,其主要目的是恢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增加细胞免疫力,通过输液补充水分和营养,以帮助身体应对疾病。
对于部分患者,还可以通过暂时性抗生素治疗来扑灭引起肾小球滤过系统受损的病原。
除了常规治疗外,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还可以根据临床判断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如调节营养、锻炼、心理治疗等,使患儿恢复快些,并有效防止肾小球肾炎反复发作。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炎,它不但可能影响儿童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孩子的习惯、学习积极性以及成长发育;因此,儿科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时候一定要及早发现,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儿童的健康。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评估一、疾病概述(一)概念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起病急,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征的肾脏疾病,可伴有一过性肾损害。
本病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
(二)相关病理生理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发生于β溶血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后,链球菌的细胞壁成分或某些分泌蛋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原位免疫复合物种植于肾小球而最终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双肾脏弥漫性炎症。
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呈弥漫性病变,以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内皮细胞为主,但肾小球病变不明显。
(三)病因与诱因链球菌感染为主要病因,其他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也可为致病因素。
(四)临床表现急性肾炎发病前常有前驱感染,潜伏期为1到3周,起病急,病情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较好。
下面为典型的临床表现:1. 尿液改变尿量减少,出现蛋白尿,血尿(常为首发症状)。
2. 水肿为首发症状,见于80%以上的病人,多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可伴双下肢水肿,重者可出现全身水肿、腹水和胸水。
3. 高血压80%的病人出现一过性的轻中度高血压,可随尿量增加,水钠潴留减轻而恢复正常。
4. 肾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因尿量减少可出现一过性轻度氮质血症,随尿量增加可恢复正常,极少数病人可出现急性肾衰。
5. 并发症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
(五)辅助检查1. 尿液检查几乎所有病人均有镜下血尿,尿蛋白多为+~++。
2. 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测定ASO滴度可见升高。
3. 血清补体测定可检测总补体及补体C3的动态变化。
4. 肾功能检查可有一过性尿素氮升高。
(六)主要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卧床休息为主,积极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急性肾衰竭者予短期透析。
(七)药物治疗1. 利尿剂的应用利尿剂可增加尿钠排出,减少体内水钠潴留,减轻水肿。
常用噻嗪类利尿和保钾利尿剂合用,氢氯噻嗪25mg,3次/日,氨苯蝶啶50mg,3次/日,两者合用可提高利尿效果,并减少低钾血症的发生;袢利尿剂常用呋塞米,20~120mg/d,口服或静脉注射。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重要的儿童肾脏疾病,不仅会给儿童带来许多身体和心理上的影响,也会对家庭产生很大的压力。
本文将介绍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病毒有嗜血杆菌、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
在同样的病源感染的条件下,由于儿童的免疫功能不足和高度的免疫反应,容易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肾脏方面,特别是尿路系统方面,典型表现有:1)发热,体温高于38℃;2)头痛,头晕;3)皮疹,尤其是有紫癜等;4)出现蛋白尿,白细胞增多;5)尿量减少,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6)可出现血液检查阳性,如肌酐升高、血肌酐升高等。
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主要靠对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的判断,其中最重要的是检查尿常规和血常规,发现尿蛋白和血清肌酐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或血清尿素氮增高,同时尿液病理检查可发现个别白细胞及肾小球性红细胞。
四、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病原体病毒的抗感染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饮水疗法和饮食调节,以缓解患儿的症状,促进其正常的肾脏功能,使其早日康复。
五、护理措施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护理措施非常重要,需要家长和医务人员携手合作,以促进患儿的康复。
首先,要给予充足的休息,以避免病情加重。
其次,在饮食方面,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尽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确保其营养完整性。
最后,要加强活动锻炼,以促进免疫力的恢复。
总的来说,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重要的儿童肾脏疾病,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包括家长在护理环节应及时发现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做好患儿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也称为急性肾小管肾炎,简称AGN(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细菌、病毒或其他机械刺激引起的免疫反应性肾炎,主要发生于小球肾小管和细胞间夹层,可导致肾毛细血管的损伤和炎症,从而影响血液滤过功能。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
特异性肾小球肾炎包括链球菌性肾炎、细菌性血小板凝集抑制因子(IgA)性肾炎和病毒性肾炎等,其中最常见的是IgA性肾炎,占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50-70%。
非特异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可由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结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或者受到有毒物质(如铜、铅、砷、不饱和脂肪酸等)影响而发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五个方面:消失性血尿、水肿、全身症状、血液学改变和肾功能改变。
这种病变在肾小管中引起血液滤过功能改变,易出现消失性血尿,表现为尿蛋白和红细胞的增多,尿量减少,但无尿痛、排尿困难、血尿或尿颜色红,次数可达100次/天,并可伴有皮肤水肿和晕眩等。
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腹痛和头痛等,可伴淋巴结肿大。
在血液学检查中,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可有升高,抗核抗体和IgA血清增高,表明抗原抗体反应,肾功能改变可表现为血清尿素、血清肌酐水平升高,亚硝酸盐增加,尿钠减少,弥散性等电解质紊乱以及钾排出增加等。
临床上急性肾小球肾炎可通过综合征诊断确定。
通常情况下,需进行放射能检查、血液检查以及肾功能检查,如尿沉渣检查、肾脏彩超、肾脏病理学、常规血液检查等,以做出判断和诊断。
另外,也可通过血清生化检查来诊断,如IgA沉渣尿检查、肾小球抗体和抗原抗体检测。
临床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可采取药物和生活习惯治疗,即使用抗炎药或抗感染药物治疗,以及改变生活方式,如减少体重、戒烟、控制血压、调整膳食等,以期达到控制高血压、减少蛋白尿等目的,并在恢复时留意血液滤过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免重复发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Glomerulonephritis,AGN)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
它是一种急性结缔组织病变,可以见到肾小球和肾小管内壁损害,最终会导致肾组织萎缩和改变。
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会引起肾功能受损,进而导致水、电解质和有毒物质的异常排泄,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
急性肾小球肾炎一般可以被分为三类:1)细菌性急性肾小球肾炎,2)病毒性急性肾小球肾炎、3)免疫性急性肾小球肾炎。
细菌性肾小球肾炎又可分为细菌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类型,其中非感染性细菌性AGN一般可见于患有肺炎、泌尿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出现,而病毒性AGN则主要是由某些病毒如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或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感染而引起的。
而免疫性AGN则主要是由先天性免疫缺陷、肠道感染或某种抗原的免疫反应引起。
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儿童当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病毒感染,它是一种继发性结缔组织病变,而这种结缔组织病变可能会持续好几月,乃至数年,可能会造成肾功能损伤,引起蛋白尿、血尿等问题,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
另外,由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慢性病,为了获得良好的疗效,患儿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肾活检、抗炎药物治疗、改善肾功能的药物治疗等。
另一方面,为了预防和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家长朋友对患儿应提供充足的营养,并且给予适当的休息,以减少病情的症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并且,家长朋友也要经常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情,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就医,即时治疗。
总之,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在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家长朋友除了需要为患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并给予适当的休息外,还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确保患儿及时就医,即时治疗,以确保良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