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突发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生态损害赔偿责任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AbstractThe frequent marine oil pollutions of these years have caused great economic and natural loss.When people are paying their attentions on the consequent loss of property and economic loss,they should not ignore the los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system.The Deepwater horizon oil spill in Mexico Gulf caused extremely serious damage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Louisiana and surrounding area.A correct assessment of the value of the damaged resources is the prerequisite of providing effective remedy.With rich experience in dealing with marine oil pollution incidents, the U.S.is the leader of the legislation of this area.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heories about damages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legislation and academic circle of the U.S.,analyzes the method and procedure of assessing the value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U.S.and then provides some advices about how to assess the value of natural resources correctly.Meanwhile,since there are frequent marine oil pollution incidents in China these years,so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ome practices in this area in China and prospects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s.Keywords:oil pollution act,natural resources,liability system,calculation method,liability of compensation目录第1章引言 (1)第2章有关自然资源的若干概念及相关立法背景 (2)第3章海洋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 (3)3.1美国的海洋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及其改变 (4)3.1.1责任人的认定 (5)3.1.2赔偿能力的证明 (7)3.1.3对《1990年油污责任法》的评价 (7)3.2如何评估损失的自然资源的价值 (8)3.2.1《1990年油污责任法》中的规定 (8)3.2.2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 (10)3.2.3自然资源受托人所使用的的评估方法 (13)第4章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估过程 (14)4.1自然资源价值评估过程的缺陷 (15)4.2对自然资源恢复方案的评估 (16)第5章中国的海洋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17)5.1我国现行海洋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17)5.2计算自然资源价值时遇到的困难 (18)第6章结论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3)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4)第1章引言20世纪,近海石油开发和频繁的海上石油运输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政府生态管理浅谈我国海洋石油污染的生态修复责任主体李波宁清同(海南大学,海南海口57〇228)[摘要]由于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海洋生态修复问题也越来越引发社会关注。
但我 国海洋石油污染的生态修复责任主体一直以来都不明确,主要存在类型不全、责任范围过窄、责任分担不清,监督不严等问题。
可通过明确生态修复责任人范围、确立责任人的连带责任机制、完善生态修复责任监督制度等方式构建海洋石油污染的生态修复责任主体制度,以期有效落实海洋石油污染的生态修复法律责任。
[关键词]海洋石油污染;生态修复;责任主体[中图分类号]X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19)05—0083 —05海上石油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其勘探、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流程复 杂、环境恶劣极易发生泄露事故,给海洋带来严 重污染,若管理或修复不善,必将对海洋生态环 境和公众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因此,对我国海洋 生态修复有必要系统地予以规范,而在海洋生 态修复法律制度的建构中,修复责任主体方面 面临的难题是最为核心的冋题。
一、我国海洋石油污染生态修复责任主体的立法现状海上石油污染是指在采矿、精炼、储存、运 输和使用过程中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石油、汽 油、煤油、柴油和其他污染。
生态修复责任主体 是指在破坏生态环境后,承担与恢复原状不同 的独立民事责任的行为人。
[1]目前,我国的法律 没有明确规定负责海洋石油污染生态修复的主 体。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 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其 他有关规定,可为确定海洋石油污染生态修复 责任主体提供有价值的指引。
(一)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 人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 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从溢油事故浅议海上钻井平台油污强制责任保险制摘要我国目前尚未确立海上钻井平台油污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本文基于对溢油事故极强的破坏性和其产生的巨额赔偿的思考,从建立该制度的必要性和当下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探索,从保险模式选择、保险人范围、保险承保范围、责任限额制度、第三人直接诉讼五方面提出建立海上钻井平台油污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并从考虑市场容量、加强政府补贴等、设立油污基金、完善监督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建议,辅助构建良好的推行环境。
关键词海上钻井平台油污强制责任保险作者简介:张怡静,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083-02一、由频繁的溢油事故引发的思考进入21世纪,海洋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在这个新兴产业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由于海洋石油开发特有的风险,其产生的危害后果也极为严重。
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溢油事故和2011年中国蓬莱19-3油田溢油污染事故不仅对海洋环境和沿海产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给石油公司造成数以亿计的巨额赔偿。
连续两起重大的溢油事故,拉响了海上钻井平台油污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鸣笛。
理论界和实务界都纷纷要求建立钻井平台的强制保险制度,利用保险杠杆分散风险,平衡各方利益、保障社会公益。
通过对强制保险定义、现行法律规定以及必要性的探析,笔者认为应当建立海洋石油开发强制责任保险,并对于强制责任保险及其推行制度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海上钻井平台油污强制责任保险的定义海上钻井平台油污强制责任保险是指针对海上钻井平台的特殊风险,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强制要求钻井平台所有人或者经营者必须投保的特殊商业性的保险该保险是一种第三人责任险,以溢油事故对第三者造成损害而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包括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损害赔偿责任和对因污染遭受财产损失的受害者的损害赔偿责任。
值得注意是钻井平台是区别于船舶的独立的法律客体,与船舶油污强制责任保险的法律体系不能兼容,因此应当制定专门的海上钻井平台油污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海上油污损害及赔偿
根据《一九九六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及《一九九四年议定书》规定:海上油污损害是指由于船舶溢出或排放油类而在船舶之外因污染而造成的灭失或损害。
海上油污损害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受海上油污损害的受害人有权在下列范围内向损害人提出损害赔偿:
一、由污染造成的灭失或损害。
指由船舶溢出或排放油类直接造成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
二、采取预防措施的费用。
指油污事件发生后,为防止或减轻污染损害而由任何人采取的任何合理措施。
三、采取预防措施造成的进一步灭失或损害。
这种情况的油污损害赔偿,应考虑以下三项原则:
1、严格责任原则
2、充分、完全赔偿原则
3、船舶所有人的责任限制原则
受海上油污损害的受害人不得向下列人员提出油污损害赔偿要求:
一、船舶所有人的受雇人或代理人或船员;
二、引航员或为船舶提供服务的非属船员的任何其他人;
三、任何承租人(包括光船承租人)、船舶经理人或经营人;
四、经船舶所有人同意或根据有关主管当局的指令进行救助的任何人;
五、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人;
六、第三、四、五项中提及的所有受雇人或代理人(由于这些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损害而毫不在意的行为或不作为造成的油污损害除外)。
下列原因造成的海上油污损害不负赔偿责任:
一、战争行为、敌方行为、内战或武装暴动,或特殊的、不可避免的和不可抗拒性质的自然现象;
二、第三者有意造成损害的行为或不为;
三、负责灯塔或其他助航设备的政府或其它主管当局在执行其职责时的疏忽或其它过失行为。
2020年第4期(总第188期)贵州省党校学报Journal of Guiihou Provincial Party SchoolNo.4.2020(Serial No.188)我国海洋溢油损害的生态修复责任卢娜娜,宁清同{海南大学,海南海口570228)摘要:海洋溢油生态修复贵任应该由谁来承担?如何承担?如何制定验收标准?健全海洋溢油损害生态修复贵任制度,当以阴髓其概念和承担主体为基础,以承担贵任方式的多样化为手段,以评怙和验收标准为保障,以保护海洋生态为目标。
关键词:海洋溢油;生态损害;生态修复贵任中图分类号:D922.6;X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20)04-0097-08冃II5近年来,海洋工程建设、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等大型活动的开展,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损害,海洋生态修复成为很多国家乃至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
生态修复责任是关乎生态利益保护,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的一个实践问题。
仅仅依靠预防和环境的自净能力来治理海洋污染是远远不够的,对受到损害的海洋环境进行生态修复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保护手段。
生态修复责任是生态环境损害补救的最佳方式,要在实践中推动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责任。
很多国家已经将生态修复责任明确作为一项法律责任,我国也有相关方面的法律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洋环境保护法》)中都提到了相关的生态修复责任。
海洋溢油事件是造成海洋生态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海洋环境中的溢油来源是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海域采油;第二,海上运油;第三,陆源漏油;此外还有沉船、自然污染以及近海岸生产装置污染等其他因素。
对不同类型的海洋溢油污染应当规定不同的修复措施。
如何对溢油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不同类型的污染主体如何承担生态修复责任?生态修复的验收标准如何规定?对此类问题的具体回答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1案例1.1简要案情2007年5月13日03:00左右,中国航运公司经营的圣文森特籍集装箱船“金盛”轮(4822吨级)与韩国“金玫瑰”号杂货船(3800吨级)相撞,“金玫瑰”轮在山东近岸海域121°41.92′E 、38°14.45′N 处沉没,导致船舶燃油泄漏,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损害。
1.2溢油海洋生态损害评估韩国“金玫瑰”轮沉船溢油事故发生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原告)立即委托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开展此次溢油事故的海洋生态损害评估工作。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根据溢油油品性质为船舶燃料油的特点,应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等综合判断技术,确定溢油影响海域面积为285.4×106m 2[超出《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中的二类标准],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下降幅度为15%。
采用《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HY/T 095—2007)中的影子工程法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计算方法,估算出海洋环境容量损失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及监测评估费用共计8981644元。
1.3案例争议焦点韩国“金玫瑰”轮沉船溢油海洋生态损害索赔案司法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海洋环境容量损失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
首先,被告认为,根据《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油污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实际采取或将采取的合理恢复措施费用,评估报告中海洋生态损害与恢复费用无关。
其次,被告认为海水质量损害评估依据不足。
被告认为溢油事故发生后,烟台海事局开展了清污作业,海水水质应会得以好转并恢复,水质损害应相应减少甚至消除。
最后,被告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评估缺乏依据。
1.4溢油海洋生态赔偿此次油污损害事故是“金盛”轮和“金玫瑰”轮碰撞共同侵权造成的,其船东及保险人应依法对油污损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为此,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依据韩国“金玫瑰”轮沉船溢油海洋生态监测与损害评估报告,向青岛海事法院申请生态损失索赔,分别向“金盛”轮的船东金盛船务有限公司、“金玫瑰”轮的船东韩国延成海运公司及其保险人日本船主责任相互保险协会提起司法索赔生态损害费用8981644元。
渤海湾油田溢油事故暴露我国海洋生态损害赔偿机制的法律软肋2011年6月上旬起,距龙口海岸约38海里的蓬莱19-3海上油气田发生溢油事故,大量原油渗漏造成渤海湾大范围的环境污染。
此次溢油事故发生近半个月后,中海油才首次正式回应该原油渗漏事件。
在该事件的后续处理中,除当事者的应对态度和举措饱受各方批评和质疑之外,我国在溢油事故生态损害赔偿机制上的法律软肋也再次凸显。
本文着重综述我国溢油事故生态损害赔偿的法律机制构建方面的有关情况,以期能就此问题抛砖引玉。
一、我国海洋石油开发溢油事故处理现状近年来,海上溢油事故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威胁我国海洋生态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现行有关海洋油污染损害评估索赔的法律,既无统一的体系,可操作性也不强,在法律适用上较为混乱。
目前溢油赔偿主要是支付清污活动的费用,对经济损失和环境损害的赔偿比例和赔偿力度都较低,大部分溢油事故都未进行赔偿,基本上处于定性描述和经验估计阶段,仅部分解决了油污染损害的处理程序和油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限额问题,对恢复措施以外的环境非经济损失是否赔偿的问题还处于探讨阶段。
溢油污损事件发生后,针对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情况,除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以外,利用法律手段保证污染责任人承担污损责任以维护国家利益也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处以3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即对事故责任方的处罚最高限额为20万人民币。
相对于后果严重、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海洋环境污染而言,最高数额20万元的行政罚款远不足以弥补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失和修复需要的成本。
而且,最高20万元的处罚对很多资金雄厚的企业来说也不过是皮毛而已,甚至可能成为某些抱着“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想法、只考虑利润收入的企业的护身符,无法起到对生态违法者的最终威慑作用。
与日益频繁的海上石油开采活动相比,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法》之外又尚未建立有效协调开发与保护的海洋生态调控政策体系,缺乏可操作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相应的技术标准,现有法律法规也需要完善与健全。
论海洋污染责任认定及赔偿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海洋污染不仅威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沿海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明确海洋污染的责任认定和赔偿机制,对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海洋污染责任认定及赔偿的相关问题,分析现有国际和国内法律框架下的责任认定原则、赔偿标准和实施机制,以期为完善全球海洋污染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本文将概述海洋污染的基本概念、类型及来源,分析海洋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危害。
在此基础上,探讨海洋污染责任认定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包括污染者负担原则、因果关系认定、责任主体确定等。
同时,本文还将分析不同污染来源下责任认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船舶污染、陆源污染、海底活动污染等。
本文将重点研究海洋污染赔偿机制,包括赔偿原则、赔偿范围、赔偿方式和赔偿程序等。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国际公约和案例的分析,本文将评估现有赔偿机制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文还将探讨建立海洋污染赔偿基金的可能性,以减轻污染事故对受害者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本文将对全球海洋污染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分析国际合作在海洋污染责任认定及赔偿方面的重要性和挑战。
通过总结国内外在海洋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教训,本文将为全球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海洋污染概述海洋污染,指的是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将有害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其他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害海水使用质量和减损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的现象。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排放、船舶运输泄漏、油气开采活动、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流失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进入海洋后,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和放大作用,最终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论船舶油污损害的责任主体和归责原那么摘要:随着海上经济与海上航运业的进展,船舶碰撞事故致使的溢油事故也愈来愈多。
船舶溢油事故给海洋生态环境和本地经济带来极大的危害,这就面临着损害以后的补偿问题。
关键词:船舶油污;责任主体;归责原那么随着经济社会的进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的阻碍也愈来愈大。
其中污染最大,阻碍最深的莫过于船舶油污,包括溢油和排放油类,尤其是船舶溢油,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极为深远。
1 责任主体依照无过错责任原那么和谁漏油谁补偿'的原那么,漏油船舶所有人理所固然应当做为责任主体。
依照1969CLC的规定,船舶所有人为记录为船舶所有人的人;没有记录的为拥有该船舶的人;船舶为国家所有而又在该国记录为船舶经营人的公司所经营的,那么为船舶经营人。
第3条将船舶所有人的工作人员或代理人排除在责任主体的范围之外。
在1969年CLC 和1992年CLC中,进一步明确而完整地进行了排除性列举,规定了六类人员不负责:租船人,船舶治理人,船舶经营人,经船舶所有人同意或有关当局的指示从事救助作业的人,采取预防方法的人,上述三类人员的效劳人员或代理人,船舶所有人的效劳人员,代理人或船员,引航员或其它为船舶提供效劳但非属船员的人,还能够显现其他的现实情形,公约不能一一列举。
那个地址涉及到连带责任或一起侵权的问题:既当两船或多船相撞到致两船或多船漏油的情形下责任主体如何确信,对两船或多船漏油致使两船或多船漏油的情形,那么是应公约的规定。
那个地址要分析的负连带责任的依照——一起侵权。
我国传统民法理论中对一起侵权行为中的“一起性”一样采取一起过错说。
由于无法合理分开的损害,受害人能够向其中之一或向所有侵权人按过错比例向另一方追偿。
而不可对受害人按过错比例补偿。
因为在那个地址对受害人的连带责任应视为无穷连带责任。
保险人或保证人:载重2000吨以上的油船必需加入保险或财务保证,这种方式将侵权人的责任份算给社会来承担,使补偿责任社会化。
船舶溢油事故中海洋环境损害的赔偿范围
邓丽娟;金聪;童梅
【期刊名称】《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013)001
【摘要】首先对国际油污赔偿法律体系下环境损害的定义进行分析,明确了国际油污赔偿机制下可予赔偿的"环境损害"的范围;进而,对我国《民法通则》、《海商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中涉及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一般法律规定以及对环境损害赔偿方面的原则性规定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国内立法和司法实践,得出结论:我国船舶溢油事故中海洋环境损害的赔偿范围应限定在"实际已采取或行将采取的合理复原措施的费用".
【总页数】5页(P62-66)
【作者】邓丽娟;金聪;童梅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福建,厦门,361021;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北
京,100028;北京海通律师事务所,北京,1000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75.86
【相关文献】
1.我国海上溢油事故海洋环境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以船舶溢油事故为视角[J], 白佳玉
2.船舶污染造成的海洋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研究 [J], 韩立新
3.船舶油污事故中环境损害的赔偿范围 [J], 童梅
4.船舶溢油海洋环境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以“塔斯曼海”轮溢油事故为视角[J], 白佳玉
5.船舶油污事故中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 [J], 牟彩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石油污染侵权责任中的纯经济损失赔偿探析【摘要】海洋石油污染中的纯经济损失赔偿一直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问题。
纯经济损失是指被害人所直接遭受的经济上的不利益或金钱上的损失,它并非是因被害人的人身或者有形财产遭受损害而引起的。
本文着眼于海洋石油污染侵权责任中的纯经济损失赔偿问题,先对各国纯经济损失的保护模式进行介绍,进而结合学者观点,阐释船舶油污纯经济损失赔偿的必要性。
分析中国立法现状与不足,通过外国相关案例,重点介绍外国法律对纯经济损失赔偿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同时借鉴我国大规模侵权案件的处理方式,为完善中国的海上石油污染民事赔偿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海洋石油污染;纯经济损失;损害赔偿2011年发生在渤海湾蓬莱油田的两起溢油事故引起了国内外对海洋石油污染的关注。
本文着眼于海洋石油污染侵权责任中的纯经济损失赔偿问题,分析中国法律现状,结合相关案例,重点介绍外国法律对纯经济损失赔偿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从而为完善中国的海上石油污染民事赔偿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一、纯经济损失的概况纯经济损失是一种性质特殊的损失,有别于一般诉讼请求中以金钱尺度加以衡量的、包括有形的物质损失和非物质损失的广义的经济损失。
普通法系国家把它解释为“一种不是伴随着物质损害的经济损失。
”大陆法系国家则不将其视为区别于其它类型的损失的一类独立损失。
国际上对纯经济损失赔偿的态度,对纯经济损失的赔偿的保护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大陆法的保护模式大陆法的代表国家为德国和法国,但是由于两国的立法模式不同,导致其法律条文对纯经济损失的规定也不同。
法国采用概括规定模式,其《民法典》规定:只要损害时由他人的过错造成,或者是由于权利人对危险物的保护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的损害,受害人均可以主张损害赔偿请求权。
(二)英美法的保护模式英美法一般不支持纯经济损失的赔偿,但当经济损失附带造成了人身和财产的损失时可以作为例外。
英国判例法否定了因过失导致的纯经济损失的赔偿,其主要理由是“诉讼闸门”理论,肯定了故意侵权造成纯经济损失的救济。
浅议突发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生态损害赔偿责任
摘要:海上溢油污染事故对海洋环境的损害是巨大的,对因溢油污染所造成的生态损害进行索赔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完善海上溢油生态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加强企业和政府的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是环保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海上溢油污染生态损害因果关系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宽广的海洋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因陆源污染及对海洋的不当开发,海洋污染所造成的生态损害触目惊心。
特别是石油污染,因其污染范围的广泛性的持久性,对海洋生态影响巨大。
一、海上溢油生态损害的概念及特点
(一)“生态损害”的法学界定
生态损害是最近才提出的一个概念,首先是从司法实践中提出来的。
“生态损害是指人们生产、生活实践中未遵循生态规律, 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时超出了环境容载力而导致人类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的任何部分或任何多个部分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整体的功能发生严重不利的变化。
”也有学者认为生态损害是“人们生产、生活实践中未遵循生态规律,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时超出了环境容载力,导致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或功能发生严重不利变化的法律事实。
”归纳可得出生态损害主要是人们在开发环境资源时未注重生态规律造成生态环境的功用受损。
随着时代发展,生态损害日益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生态损害一旦发生,对整个生态系统会造成重大的甚至是无可挽回的损失。
(二)海上溢油事故生态损害的界定
海上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有重大的影响。
海上溢油生态损害是指:“因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海底输油管道、石油运输、船舶碰撞以及其他突发事故造成的石油或其制品在海洋中泄露而导致的海域环境质量下降、海洋生物群落结构破坏及海洋服务功能的损害。
”
一个完整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包含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
它能带给人们的不仅包括各种海产品和矿藏资源,其生态价值也不能为人类所忽略。
海洋生态系统以各种形式满足着人类发展的各种需求。
然而,海上溢油污染事故却对海洋的生态造成巨大损害,严重影响海洋各种价值的发挥。
(三)海上溢油生态损害的特点
突发性海上溢油事故发生后,对污染范围内的生态易形成毁灭性打击,治理费用巨大而且生态恢复的时间长。
海上溢油生态损害呈现出以下特点:①风险性大。
世界范围内对能源的需求使石油运输量和石油开采量不断增长使溢油风险不断加大,事故发生的几率上升。
②危害性大。
海洋溢油事故一般具有突发性,即突然有大量对海洋生态有害的石油物质进入海洋生态体系,造成海洋生态破坏,严重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③生态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
海洋价值的生态价值涉及面广,使得生态价值评估带有科学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法律上因果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在遭受生态损害后,索赔变得异常困难。
二、海上溢油生态损害赔偿的范围界定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损害赔偿的范围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总体来说,赔偿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由于立法上的不同,国内外对生态损害赔偿范围的
规定也有所不同。
(一)国际上的相关规定
美国《油污法》中规定,联邦和州政府可以得到的损害赔偿明确分为三部分:①重建、复原、更换或取得受损自然资源的类似等价物的成本;②自然资源在进行重建期间价值的减少;③评估这些损害赔偿的费用。
我国加入的《修正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92年议定书》中第2条第6款规定:“①对环境损害(不包括此种损害的利润损失)的赔偿, 应限于已实际采取或将要采取的合理恢复措施的费用;②预防措施的费用及预防措施造成的进一步灭失或损害。
”这里的恢复措施可认为是规定了提起生态损害赔偿的合法依据。
从国际法的规定上看,油污损害是包含生态损害赔偿在内的。
(二)我国相关立法对生态损害的规定与不足
我国有关海洋溢油污染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中。
因后者立法较早,已难以适应时代需求。
《海洋环境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也不完善,只在部分条款中有相关内容。
《海洋环境保护法》施行以来,大多数海上溢油事故的赔偿情况并不理想,即使索赔成功,也只对清污费和渔业资源损失进行赔偿,很少考虑对海洋生态损害的赔偿。
生态损害赔偿索赔主体的模糊性及生态价值的评估规定的原则性,使海洋环境所遭受的生态损害赔偿的规定严重不足。
(三)海洋生态损害所应承担的赔偿范围
海上溢油事故所造成的损害范围和赔偿范围之间,并不是总是重合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应“尽量使受损害范围与赔偿范围趋于一致,从而为海洋生态损害侵权纠纷提供赔偿标准,避免侵权人的无限责任,有利于赔偿的实际履行,保障的海洋生态权益。
”
根据国际公约和各国法律实践,国家海洋监管部门作为索赔主体可提出索赔的范围大致包括:①合理的预防或减轻污染损害的措施费用和措施造成的进一步灭失和损害的费用;②环境合理恢复措施的费用;③利用该海域的所得的期待利益损失。
三、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诉讼法律问题
要挽回海上溢油事故的生态损害所造成的损失,不可回避的是生态损害赔偿诉讼中的各种法律问题。
(一)生态损害赔偿的索赔主体
我国《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的索赔主体包括单位和个人。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第2款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由于我国海洋环保相关部门之间的职权在立法上存在交叉,造成各部门之间存在权责不清的情况。
笔者认为,在相关管理部门代表国家提起的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诉讼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有为公共利益的考虑,带有公益诉讼的性质。
在这种民事法律关系中,管理部门代表国家作为一个特殊的诉讼主体,在诉讼中行使权利等方面与私人参加诉讼应当有所区别。
(二)因污染造成海洋生态损害的事实
损害事实是提起诉讼的一个必备要件。
“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受到实际损害为成立要件,若绝无损害亦无赔偿可言。
”认定由海上溢油事故所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害的事实,首先必须是客观存在的,所造成的损失确已发生或在一
定期限内必然会发生。
其次,海洋生态损害不同于一般的损害,具有特殊性。
海洋生态损害因其科技性强,生态受损的程度很难进行价值衡量,在认定损害事实时,要对污染类型加以区分,在科技上要有足够的保证。
第三,由于受损的范围可能较大,影响较广,处理时必须平衡好各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