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中亚与西亚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16
南亚与印度(刘振昌整理)自然地理部分(一) 位置/范围1.经纬位置:60°E-90°E 0°-30°N 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低纬 (赤道过南部,北回归线过北部,90°E交北回归线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2.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到印度洋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3.南亚次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从属于南亚※(二)地形1.三大地形区(1)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一部分(2)中部平原区:印度河&恒河平原(3)南部高原:德干高原(南部沿海有狭窄山地地形) 起伏和缓,矿产丰富2.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三)河流※(四)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特征看右边)北部山地有高原山地气候印度河流域有热带沙漠气候关于南亚气候的一些问题1.※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夏季: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偏转为西南季风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东北季风2.※南亚季风气候最热月在五月原因:南亚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太阳高度角大 ;雨季未至多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小3.南亚降水总体分布特点及原因:东西差异大,由东向西递减 / 东部受季风影响大,西部小4.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雨极的原因:西南季风迎风坡漏斗状地形多地形雨5.※西北部塔尔沙漠形成原因:冬季受高压控制降水少夏季西南季风受地形阻挡无法到达历史上过度开发破坏植被6.孟加拉国多洪涝灾害原因:7.(1)水量大:A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及降水变率大B地处两大河流下游,上游来水量大(2)排不出去: A地势低洼排水不畅B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C海水顶托(3)从人文角度考虑还包括人口众多人文地理部分(一)国家(了解)两个内陆国:不丹 尼泊尔三个临海国:印度 巴基斯坦两个岛国:斯里兰卡 马尔代夫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印度 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2.尼泊尔3.不丹4.巴基斯坦5.印度6.孟加拉国7.斯里兰卡9.孟买10.加尔各答11.新德里14.印度河15.恒河(二)印度的农业和工业1.农业(1)有利条件:耕地面积大(亚洲第一) 土地肥沃,耕种历史悠久水热充足(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3(3)主要问题及措施① ※水旱灾害频繁 原因:降水年际变化大 措施:北部兴修水利 南部修建蓄水池② 粮食不足 原因:人口众多,需求量大 措施:推广先进耕作方式 培育良种 兴修水利 加大化肥农药投入2. 工业(1)矿产:煤铁锰(2)孟买是重要的棉纺织中心,加尔各答是重要的麻纺织中心,班加罗尔是重要的新兴工业中心中亚(唐伟整理)一、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
世界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世界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世界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第一节东亚(日本),东南亚一、东亚1、概述:位置范围纬度位�Z:绝大部分在北温带海陆位�Z: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岛国:日本(首都东京)地形、河流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气候: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A: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B: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亚季);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以北温季)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人口和经济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
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
简述六大经济走廊的内容-回复什么是经济走廊?经济走廊是指一条区域内经济发展较为集中、经济活动较为繁荣的地带。
它通常由各种基础设施、工业园区、交通网络等组成,旨在促进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贸易合作。
六大经济走廊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规划了六条经济走廊,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合作与互联互通。
这六大经济走廊涵盖了从亚洲到非洲的广大地区,分别是中国-蒙古俄罗斯经济走廊、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东南亚南亚经济走廊、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一、中国-蒙古俄罗斯经济走廊中国-蒙古俄罗斯经济走廊连接了中国、蒙古和俄罗斯的重要经济区域,横跨亚洲大陆的东西两端。
该走廊的重点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贸易和投资合作以及增进人员往来。
通过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实现经济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二、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连接中国与中亚国家、俄罗斯以及欧洲。
该走廊的重点在于发展贸易、物流、工业园区和能源资源。
通过建设铁路、公路、管道等基础设施,实现区域间的经济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
三、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连接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走廊的重点在于深化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推进互联互通和人文交流。
通过发展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海陆空交通和经济合作区,实现区域的经济互利共赢。
四、中国-东南亚南亚经济走廊中国-东南亚南亚经济走廊连接了中国、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加强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该走廊的重点在于促进贸易、投资、旅游和人文交流。
通过建设口岸、工业园区、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实现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
五、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连接了中国西部地区与巴基斯坦,是中巴两国深化经济合作的重要通道。
该走廊的重点在于加强贸易、投资、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
、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六个地区。
(识记每个分区里主要国家,书上6页)4、亚洲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亚洲是)。
亚洲地势特征:中间高、四周低。
(世界第二高,南极洲地势最高)。
“屋脊”(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位于亚洲中南部。
5、河流特点:河流众多(亚洲世界大河最多,“巨河之洲”);大都发源于中部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汇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湄公河)6、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使得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该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暖热,春秋季短,气候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多读书上9页内容以及11页复习3)7、亚洲世界之最(书上4页探索):世界陆地最低点,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世界最深,蓄水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雨极(乞拉朋齐)降水来自印度洋。
8、亚洲的人口最多。
世界人口过亿国家有(亚洲6个)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欧洲)俄罗斯;(北美洲)美国、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非洲)尼日利亚。
9、亚洲人口稠密地区有南亚、东南亚、东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
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水陆交通方便、工农业发达。
人烟稀少有自然环境恶劣的原始林区、内陆高原高山沙漠等。
10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地区南亚、西亚(都是白色人种);其余主要是黄色人种。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欧洲最低)。
亚洲是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发源地,也是印度教、犹太教、道教等发源地。
11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印度河谷地:古印度;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中国12、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是亚洲最发达国家;(韩国(造船业发达)、新加坡(港口)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推行“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
《史记》、《汉书》中涉及的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简介1犁轩:即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
《史记》、《汉书》中的犁轩或犁靬当作罗马帝国,说明那时对罗马帝国的了解还不全面,尚未有正式的来往。
东汉时期把罗马帝国称为“大秦”。
西汉时期汉朝的使者最远只到达安息国和乌弋山离国,而罗马帝国在地中海东部地区。
东汉时期,已经得知可从安息陆路绕道海北行出海西而至大秦,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大秦已经有了更多地了解和沟通。
汉朝知道了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称为“犁鞬”,将其视为大秦国的国都。
《后汉书。
西域传》中对其作了详细的记述。
东汉王朝不仅知道了大秦是个极为富饶的国家,而且了解到罗马皇帝常常想和汉朝友好交往,而安息王却想独霸丝绸贸易利益,千方百计的阻扰汉朝和罗马往来,甚至封锁罗马帝国的有关信息。
直到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大秦国的使者才绕道日南到达中国,向汉朝献上象牙、犀角、杜瑁等物产。
在这之前,为了弄清大秦帝国的虚实,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西域都护府班超派遣甘英出使罗马,由于安息船商的危言吓唬,最远也只到条支,临海而归。
随着罗马帝国向东方的扩张,加之丝绸贸易利益的冲突,罗马帝国与安息国的矛盾日益突出。
公元前65年,罗马帝国征服了亚美尼亚,第二年兼并了塞琉西王国,并与安息人发生了第一次冲突。
公元前56年,罗马帝国前三巨头凯撒、庞培和克拉苏缔结了分治罗马帝国的新协定,从此就开始了迅速征服安息,乃至征服整个东方的扩张计划。
公元前53年克拉苏率领的罗马军团与安息军队交战,结果罗马军团全局覆没,克拉苏被杀,罗马军团被全歼二万人,被俘一万人。
公元前42年,罗马后三巨头屋大维、雷必达和安东尼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对东方希腊化地区形势统治权的安东尼再次挑起和安息人的战争。
这次战争的结果安息人惨败。
公元前36年,安东尼在叙利亚集结了十万大军,深入两河流域,直到安息腹部。
结果罗马损失了四万多人狼狈撤走。
公元前34年,安东尼再次出兵远征安息,但中途因意大利情况危急而率兵折回。
《亚洲国家巧记忆》本文在对亚洲五大区域48个国家(地区)名称及一些地理小知识的记忆方法有关地理书籍和网络上的地理知识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经过筛选并融入了自创的记忆方法(均标注有原创两字),希望为喜欢地理知识,而被大量国家名称需要记忆而又一时难以记清的朋友能够多少提供一些帮助(另关于世界上其他大洲的国家名称记忆方法将陆续登上博客,敬请期待)。
亚洲共有47个国家1个地区(对照地图按顺时针方向记忆法:即东亚5国;东南亚11国;南亚7国;西亚19个国家和1个地区;中亚5国),具体记忆方法如下:总体记忆方法:按世界地图的顺时针方向(由东向西转)的顺序来记忆1、东亚5国:指亚洲东部。
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串记东亚5国名称: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可记作:“终日寒潮猛”。
由此还可以联想到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2、东南亚11国:指亚洲东南部地区。
包括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东帝汶、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等国家和地区。
字头排列:中、缅、老、泰、柬、越、马东帝汶、菲律宾、印尼、文莱、新加坡A、用情景联想串记东南亚陆上五国及首都名称东南亚十一国中,有五个陆上国家,距中国都比较近,其国名和首都名可记作:“绵羊、老象越河——前进太慢”。
“绵羊(缅甸仰光)老象(老挝万象)越河(越南河内)——前进(柬埔寨金边)太慢(泰国曼谷)”。
3、南亚7国:指亚洲南部地区。
包括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A、国家名口诀南亚七国家,内陆不丹尼,临海孟印巴,海上斯与马。
B、南亚地区,总结出该地区有三个“三”:三种地形【北部是山地,中部是恒河、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三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种气候【热带雨林、热带季风、热带沙漠】三类国家【内陆国(尼泊尔、不丹);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屿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三大宗教(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三大矿产(煤、铁、锰)三大工业(钢铁工业、棉纺工业、麻纺工业)三大经济作物(棉花、黄麻、茶)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谷子)三个人口过亿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4、西亚19个国家和1个地区:也叫西南亚,指亚洲西部。
亚洲为什么分为东亚、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五个部分其实之所以这样划分,在很⼤的程度上是和亚洲的⽂明有关。
东亚主要就是我国为主,都是华夏⽂明。
西亚主要就是⼩亚细亚半岛上的国家,或者说是当年的阿拉伯帝国。
南亚就是印度⽂明为中⼼。
中亚说⽩了就是东亚和西亚中间的部分。
东南亚就是东亚和南亚旁边的那部分。
我们看⼀下每个部分包括哪些国家。
东亚东亚⼀共五个国家。
中国、⽇本、朝鲜、韩国、蒙古国。
这五个国家都是受华夏⽂明的影响。
不管是地理上还是⽂化上都是属于东亚的圈⼦。
不过这中间⽇本有点例外,属于西⽅国家。
主要是⽂化和思维⽅式上是西⽅国家。
他们都脱亚⼊欧很多年了。
东亚是世界上⼈⼝分布最稠密的地区之⼀,所产稻⾕占世界稻⾕总产量40%以上,茶叶占世界总产量25%以上,⼤⾖占20%。
有16亿⼈⼝,1250万平⽅千⽶的⼟地。
是这五个部分⾥⾯最⼤的。
南亚南亚⼀共由七个国家组成,⼈⼝有17.66亿,430万平⽅千⽶。
可以说⼈⼝密度是整个世界之最。
南亚的七个国家分别是尼泊尔、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
这些国家之前都是属于印度⽂明⾥⾯的。
其中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之前就是属于印度的。
之前还有⼀个锡⾦被印度吞并了。
南亚是世界三⼤宗教之⼀佛教的发源地。
不过南亚信仰佛教的倒是⽐较少。
东南亚相对来说信仰佛教的⽐较多。
中亚我们现在认为中亚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库曼斯坦五个国家。
其实说⽩了就是前苏联的这五个加盟国。
这些国家都是地⼴⼈稀,⽬前发展的⼀般,可以说苏联解体以来都过的还可以。
之前这个地⽅就是受东亚和西亚⽂明的影响。
不管哪个地⽅强⼤了,都会影响到整个地⽅。
不过这些地⽅⽬前资源都是⽐较丰富。
西亚西亚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
国家⽐较多,包括20个国家。
西亚有700多万平⽅千⽶的⼟地,⼈⼝8亿左右。
这个地⽅贫富差距⾮常⼤。
⽯油丰富的⼤多数都是很有钱,⽐如沙特、卡塔尔等。
西欧爱尔兰比利时法国荷兰卢森堡摩纳哥英国北欧冰岛丹麦芬兰挪威瑞典西亚/南亚/中亚/东亚/大洋洲/北非中欧奥地利波兰德国捷克共和国列支敦士登瑞士斯洛伐克匈牙利东欧爱沙尼亚白俄罗斯俄罗斯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乌克兰南欧阿尔巴尼亚安道尔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梵蒂冈克罗地亚马其顿马耳他葡萄牙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圣马力诺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罗马尼亚TurkeyIsrael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和东帝汶大洋洲(Oceania)澳大利亚Australia新西兰(包括库克群岛) New Zealand including Cook Islands)巴布亚新几内亚the Papua New Guinean 斐济Fiji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瑙鲁Nauru萨摩亚Samoa汤加Tonga瓦努阿图Vanuatu马绍尔群岛Marshall islands帕劳(帛琉)Palau所罗门群岛the Solomon Islands基里巴斯Kiribati图瓦卢Tuvalu 东亚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南亚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锡金西亚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中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东非:科摩罗、吉布提、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赛舌耳、索马里、坦桑尼亚;∙中非:布隆迪、中非、刚果、马拉维、卢旺达、津巴布韦;∙西非:贝宁、布鲁吉那法索、象牙海岸、赤道几内亚、加蓬、冈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圣多美·普林西比、赛拉利昂、多哥;∙北非:阿尔及利亚、乍得、厄立特里亚、利比亚、摩洛哥、苏丹、突尼斯、埃及、肯尼亚;∙南非:安哥拉、博茨瓦纳、莱索托、毛里求斯、斯威士兰、扎伊尔;。
世界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一节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一、东亚1、概述:⑴位置范围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岛国:日本(首都东京)⑵地形、河流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⑶气候: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位置范围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
亚洲分区亚洲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
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东亚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
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
南亚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锡金。
西亚也叫西南亚,包括阿富汗、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巴林。
中亚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南部。
北亚指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
欧洲分区欧洲有44个国家。
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南欧(18国)指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附近岛屿,包括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意大利、摩纳哥、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尔。
西欧(6国)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大西洋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
中欧(8国)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部地区。
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北欧(5国)指欧洲北部的日德兰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
包括冰岛、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
东欧(7国)指欧洲东部地区,在地理上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和俄罗斯西部。
美洲北美洲:加拿大| 墨西哥| 美国中美洲-陆狭区:伯利兹| 哥斯达黎加| 萨尔瓦多|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尼加拉瓜| 巴拿马中美洲-岛屿区:安提瓜和巴布达|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古巴| 多米尼克| 多米尼加| 格林纳达| 海地| 牙买加| 圣克里斯多福与尼维斯| 圣卢西亚|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南美洲:阿根廷| 玻利维亚| 巴西| 智利|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圭亚那| 秘鲁| 巴拉圭| 苏里南| 乌拉圭| 委内瑞拉北美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格陵兰(丹)(4)中美洲: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7)加勒比海地区:巴哈马、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克、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波多黎各(美)、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安圭拉(英)、蒙特塞拉特(英)、瓜德罗普(法)、马提尼克(法)、荷属安的列斯、阿鲁巴(荷)、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开曼群岛(英)、百慕大(英)(25)南美洲(12个国家/1个地区)北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苏里南(5)中西部: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3)东部:巴西(1)南部: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另外:海外属地与其他特殊政区:安圭拉(英国) | 阿鲁巴(荷兰) | 英属维京群岛(英国) | 百慕大群岛(英国) | 开曼群岛(英国) | 福克兰群岛(英国) | 法属圭亚那(法国) | 格陵兰(丹麦) | 瓜德罗普(法国) | 马提尼克(法国) | 蒙特塞拉特(英国) | 纳瓦萨岛(美国) |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法国) | 荷属安的列斯(荷兰) | 波多黎各(美国) | 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英国) | 特克斯与凯科斯群岛(英国) | 美属维尔京群岛(美国)独联体国家独联体现在的成员国有: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共和国、乌克兰、摩尔多瓦共和国、亚美尼亚共和国、阿塞拜疆共和国、塔吉克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共和国非洲分区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
地理中亚峰会知识点总结一、地理1.1 位置中亚地区位于亚洲大陆中部,毗邻西亚(西南亚)、南亚、东亚和俄罗斯。
东邻中国,西接西亚国家,南临南亚国家,北接俄罗斯和蒙古。
1.2 地形中亚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和湖泊等。
其中,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等高山地带是该地区的重要地理特征。
此外,该地区还有阿姆河、塔里木河、锡尔河等重要河流,以及巴尔喀什湖、阿拉尔海等重要湖泊。
1.3 气候中亚地区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干旱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严寒干冷。
气候条件对农业和水资源开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历史2.1 古代历史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
在古代,这里曾是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大帝帝国、蒙古帝国等多个大帝国的疆域,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
2.2 近现代历史近代以来,中亚地区曾先后受到俄罗斯、苏联和中国等国家的影响和统治。
1991年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五个国家相继独立,成为独立国家。
2.3 中亚峰会的发展为了促进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发展,1991年,五个中亚国家首次举行了峰会。
此后,中亚峰会成为这五个国家间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了地区内部的和平与稳定。
三、经济3.1 经济状况中亚地区经济以农业、矿产和能源资源为主。
由于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加之气候条件恶劣,造成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此外,近年来,受到地缘政治、国际贸易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经济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3.2 合作发展中亚峰会为地区内国家提供了加强经济合作的平台。
该地区的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和贸易投资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3 区域一体化中亚峰会成员国致力于推动地区内的一体化进程。
他们在经济领域制定了多项合作协议和计划,包括扩大贸易、降低关税、加强金融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