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缝机断线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9
双针平缝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断线1、针板的梭头止动槽有伤痕。
处理方法:用金刚锉或砂纸磨梭头止动槽,直至光滑无伤痕。
2、上线张力过强。
处理方法:调整上线张力强度即可。
3、针和梭尖的各种关系不正确。
处理方法:梭心过线钩的间隙调整到0.2mm,针和梭头的间隙调整到0.05mm,确认针杆高度及梭头同针板的间隙。
4、旋梭部位的油量少。
处理方法:向旋梭部位加油。
5、拨线器的工作范围。
处理方法:强度不合适,调整拨线器。
6、梭尖部位有磨损。
处理方法:用金刚锉修磨梭尖部位,直至完好。
7、送布牙的针孔部位有伤痕。
处理方法:修磨送布牙的针孔。
8、穿线错误。
处理方法:重新穿线。
9、针的安装错误。
处理方法:重新安装针;若针弯,换针。
10、压脚安装不好。
处理方法:重新安装。
11、缝线缠绕等,使用涤纶线时特别容易断线。
处理方法:尽量减弱上线张力和拨线器弹簧的力量。
线松紧不好1、梭心的滑动不好。
处理方法:更换梭心。
2、使用中厚布规格的缝纫机,因为布的种类、线的松紧可能会使机器变坏。
处理方法:更换厚料用的压脚。
3、梭头和过线钩的间隙过大。
处理方法:将间隙调至0.2mm。
4、送布牙过高。
处理方法:将送布牙高度调整到1mm。
5、梭头和针板的间隙。
处理方法:标准机时,将梭头和针板的间隙调整到0.6~0.9mm;剪线机时为1.3mm。
6、上线托刀移动刀的尖端。
处理方法:调整移动刀的前后位置。
面料起皱太多2、上线张力过强。
处理方法:尽量减弱上线张力。
2、底线张力过强。
处理方法:尽量减弱底线张力。
3、拨线器弹簧过强。
处理方法:尽量减弱拨线器弹簧的张力。
4、拨线器的工作范围大。
处理方法:尽量缩小拨线器的工作范围。
5、压脚压力小。
处理方法:尽量加大压脚压力至合适。
6、电机转速快。
处理方法:降低缝纫速度。
7、缝纫机和缝纫物不太符合。
处理方法:更换为适合的规格。
跳针1、针与旋梭的间隙及同步位置不对;处理方法:按照正确的标准要求来调整。
2、压脚压力太小;处理方法:调整压脚压力。
缝纫机的断线的修理在日常缝制过程中,无论是梭织还是针织等服装加工设备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诸如断针、断线、跳线、布料起皱、缝厚不走等工作故障,其中断线现象发生尤为频繁,处理起来也最为棘手。
因此,有必要在服装界展开关于缝制过程中断线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笔者有幸长期全方位、多层次深入到众多不同类型与规模的服装生产厂家去切身体验,再加之曾有从事高等教育多年的经历做理论基础,所以在服装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笔者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这一课题的攻关并将其归纳成文,跃然纸上。
断线问题可归纳为如何由具体断线现象来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及在不同类型与规模的缝制作业中如何正确解决面料——机针——缝线配合关系两大部分内容。
判断具体断线现象采取相应措施无论是何种服装加工机械,即使是使用最为普遍、结构相对简单的平缝机,都有十多处过线部位(缝制设备的许多过线部位使其底、面线有序地改变输线方向,缩短输线距离时得到张弛有度的相应摩擦力,这是保证缝线交织的必然条件与关键所在),若不辨别其原委就盲目地一切从头查起,人的精力与时间都会造成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简单地讲,通常缝制过程中断线不外乎呈齐头、短毛头和长毛头三种断头形状,由线头形状做出受力分析分别为剪切刀、拉力和摩擦力。
一、断线头呈齐头状线头呈齐头状时是一种明显的剪切现象,就如同用一把锋利剪刀将缝线整齐切断一样。
遇到此等情况,首先应想到从设备方面找原因,而且这种情况基本出自面线(面线多指由机针输送体现在缝料正面线迹的缝线)。
以平缝机为例,机针带着缝线下落刺穿缝料时,首先通过压脚,然后是针板到最低点回升一定距离形成线环,与引线部件(旋梭或摆梭)构成交织。
这期间无论是由于机针弯曲还是压脚、针板、旋梭等安放位置的不正确,或零部件形状尺寸不规范等都会引发整齐断线的工作故障。
通常缝线总是由机针长槽方向穿入过线孔而在弧线槽方向穿出,机针的长槽又名容线槽,它使缝线在缝制过程减少大部分的摩擦力,使其顺滑有序地穿梭于缝料之中;而弧线槽则使缝线借助其曲势构成线泡,为底面线顺利交织创造条件。
缝纫机故障分析及维修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缝纫机常见故障分析及其维修缝韧机常见的故障主要有断线、跳针、浮线、断针、线迹不均、缝迹歪斜、送布不良、等。
以下是介绍这些故障的具体形式、产生原因以及维修方法。
●断线?锁式线迹由上线、下线交织而成,因此可分为断上线和断下线两类。
1、断上线上线所经过的零部件较多,其原因较为复杂。
(1)平缝机一启动上线即断。
○1机针装反或针柄未顶到位——维修方法:检查机针及针柄。
○2上轮倒转——排除方法;维修上轮转动方向。
○3上线张力器压力太大——维修方法:检查张力器是否正常。
○4上线穿引顺序不合要求——维修方法:按要求穿引上线。
○5装配未达要求——维修方法:检查定位钩与旋梭、机针与梭嘴间的间隙。
(2)正常缝纫过程中断上线○1机针或缝纫配合不当——维修方法:选用与面料相适应的机针及线。
○2缝纫线质量不好——维修方法;选用强度较高的缝纫线。
○3针孔边缘不光滑或针槽有毛刺——维修方法:抛光。
○4旋梭嘴或梭尖有毛刺、伤痕或光洁度不够——维修方法:采用三角油石、抛光膏、间隙磨光等。
○5挑线簧太紧、太高、不灵活或夹线器压力不匀——维修方法:调整挑线簧高低,适当调节夹线器压力。
○6挑线簧太紧,失去弹性,旋梭运转时梭门翘起,缝线受阻——维修方法:将梭门底簧拉长或换新。
○7针过热,缝线被熔断——维修方法:采用“针热对策”。
○8面线过线孔处部分拉毛,缝纫线运动时受阻——维修方法:用砂布条磨光,再用线涂上抛光膏拉磨光滑或抛光。
(3)倒缝断线○1送布牙与机针配合不当——维修方法:按标准调整送布牙与机针的配合。
○2上线经过部位布光滑——维修方法:将倒缝时面线经过的部位抛光。
2、断下线○1送布牙边缘有锐角——维修方法:用纱布擦光或抛光。
○2送布牙位置太低,下线出线时与送布牙底部发生接触,将缝线磨断——维修方法:调整送布牙的高低位置。
○3梭皮压线口由于磨损而穿线缺口——维修方法:更换。
由于双针机的针与旋梭的独特配置关系,理论上面线要求左针用右捻线,右针用左捻线,或者左、右针全部用左捻线。
而实际使用时,通常都是使用同捻向的面线,市面上供应的面线大多是左捻线,可能就是左针使用左捻线后,左针线减捻导致劈线后断线的缘故。
我们尝试将面线在机针上正绕一圈或反绕一圈,或者是将线卷倒置,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在机器调整方面也可做些工作,如重新调整左拉钩位置,保证面线从旋梭表面顺畅滑脱。
另外,我们将左旋梭与左针侧向间隙调小些,以梭尖轻擦机针为准;把抬牙凸轮调快些,使送布牙前倾,以减小收线阻力。
还有一个解决方法:我们可将线放在水中浸泡半小时以上,稍许晾干后再使用。
由于线在水中浸泡后,粘度会释放一些,旋梭的供线也均匀,出线平稳。
线上含有的大量水份,在运动中还起到润滑作用,减少线在高速运动中摩擦发热,从而使断线的几率大大减小。
另外,我们还可采取将压脚压力调小些;对缝线加硅油;把送布牙齿尖抛光、抛钝等解决措施。
缝纫机跳线、断线常见故障维修方法跳线:1、穿线方法不正确,按照“穿线图”重新穿线2、直机针的安装不正确,检查机针高度及面向位置,使机针向下运动时略靠针板孔前方3、直机针针尖毛或弯曲,更换新机针4、弯针针尖变钝,用油石或细砂纸修磨,也可换新弯针5、缝线张力太大或太小,适当调节缝线张力6、弯针不能套住右边直机针的线环,下装饰线的右边线迹跳针,直机针的线环太小,适当增大跳线量7、弯针不能套住左边直机针的线环,下装饰线的左边线迹跳针、直机针的线环过大,适当减少跳线量8、弯针同时钩不住中间和左边直机针线环,下装饰线的中间线和左边线迹都跳针,适当减少跳线量9、弯针背面中间、左边针线不能穿进编织针线和弯针线的三角形,左面线迹的背面中间跳针,检查缝线是否穿过夹线器,检查底线凸轮的同步工作,如有问题按标准重新调整10、机针与弯针配合不当,检查针杆高度、机针与弯针之间的同步,如有问题按标准重新调整11、机针与护针杆配合不当,检查机针与护针杆位置12、机针与绷针配合不当或绷针的位置不对,造成上装饰线跳针,检查机针与绷针的配合尺寸,检查绷针线的出线量断线:1、穿线方法不正确,按照“穿线图”重新穿线2、机针安装不正确,重新安装机针,使针槽正对操作者3、机针针眼及针槽不光滑,更换新机针4、缝线张力太大,适当调整缝线张力5、缝线质量太差,改用较好的缝线6、缝线比针眼粗,换用适中的缝线或机针7、机针、弯针、针板、压脚舌、过线孔等过线孔有毛刺或刮伤现象,用油石或细砂纸重新打磨,也可更换刮伤机件8、机针与弯针、绷针配合不当,按机针与弯针、绷针的配合标准重新调整断针:1、压脚压力太小,送布不良而断针,适当增加压脚压力,使送布正常2、弯针与直机针相碰,按标准调整弯针与直机针的配合位置3、绷针与直机针相碰,按标准调整绷针与直机针的配合位置4、直机针与护针杆配合不当,按标准调整机针与护针杆的配合5、弯针尖圆秃,更换新弯针6、针杆和针杆套筒磨损太大,使针杆与针杆套筒配合松动,更换针杆和针杆套筒7、针板上的针眼太小,更新大针眼针板或换小号机针8、机件松动较大,检查钩线机构各机件之间的配合和磨损情况,按标准调整配尺寸,磨损严重机件更换花针:1、直机针太低使直机针线圈形成太大,使线圈之间相互交织在一起,按直机针高度定位标准重新定位2、针板舌头太狭,使直针线圈容易产生拼拢,更换新针板3、弯针下面太狭,且呈圆形,也容易使直针线圈在弯针上不能各自分开,使线圈相互交织在一起而产生花针,更换新弯针4、直机针与弯针配合不良,按标准调整机针与弯针配合位置缝料起皱:1、差动送料比率不当,适当调整差动送料比率2、送布牙高低,前后位置不当,按标准重新调整送布牙高低,前后位置3、缝线张力过大,适当调整缝线张力4、压脚压力太大或太小,适当调整压脚压力5、小压脚失去上下灵活运动,大小压脚之间嵌入缝线或生锈,清除大小压脚之间异物,生锈外除锈或更换锈压脚线迹不良:1、线的粗细不一,改用较好的缝线2、夹线器工作不正常,清除夹线器内杂尘,使过线平顺3、过线器定位不正确,调整针线、弯针线、绷针线的张力4、过线孔不光滑,打磨或抛光过线孔针洞:1、直机针针尖钝或发毛,更换机针2、与缝料比较,机针太粗,改用较粗的机针3、针板眼太小或起边角,把针板眼修圆本文由深圳创铭缝纫机维修培训学校编写提供。
平缝机锁式线迹断线故障查因及排除 平缝机锁式线迹断线情况和故障原因较为复杂,从断线的线头形状⼤致可分为:切割状断线、轧断状断线、卷曲状断线、马尾状断线。
下⾯,笔者就结合⾃⼰多年的⼯作经验,对锁式线迹断线不同的故障原因和排除⽅法与各位同⾏共同探讨,希望能为更多⾏业同仁提供有益帮助。
众所周知,切割状断线,即断线后的线头如⼑切的⼀样整齐;轧断状断线,即断线后的线头像被挤压过似的,稍呈扁平状,且可能略带油污;卷曲状断线,即缝线断开后,线头略起皱或弯曲,类似于马尾巴状;马尾状断线,即断线后的形状如马尾巴⼀样,头部尖细,线头有明显的散股现象。
根据切割状断线的线头形状,可考虑到缝线在完成⼀个线迹的过程中,所经过的有关零件是否有较锋利的锐棱或⽑刺,尤其是机针、压脚、针板孔、旋梭板曲线边缘、旋梭尖、旋梭缺⼝处、旋梭定位钩及梭壳等各有关部位。
如果是摆梭勾线的机器,如套结机等,还须检查摆梭勾线尖的岔⼝⾥是否锋利、有⽑刺,摆梭尾部是否因摆梭托长期撞击⽽变得锋利,导致割线;摆梭托两头因长期与摆梭碰撞也可能变得锋利⽽切割缝线;还有梭壳柄及梭床的梭柄卡⼝处有⽆⽑刺或锐棱。
以上各处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相砂纸或⾦刚⽯什锦锉⼑修平磨光或更换新的零件即可。
轧断状断线,其原因往往是旋梭或摆梭的间隙太⼤引起的。
卷曲状断线,有时可能是缝料起皱不平整或者倒缝时出现的断线,这种情况⼀般都是因为缝线太紧⽽被拉断的。
马尾状断线,从线头的开头分析,⼀般可能是在形成线迹的过程中与零件有轻微磨擦造成的,或者缝线经过的地⽅因长期磨损出现线槽,引起出线不畅,使线逐股被磨断。
这种情况除检查切割状断线所需检查的各个部位以外,还要检查缝纫机针与旋梭钩尖的间隙,以及旋梭梭床容针槽的侧隙;如果是摆梭勾线的机器,还要检查缝纫机针与摆梭托之间的间隙,有时旋梭或摆梭的间隙⼤,也会出现这种断线。
以上是锁式线迹较明显的断线原因。
有时我们在维修中可能会因机器断线,但按上述情况反复检查,却查不出原因。
缝纫机断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在服装制造和其他纺织行业中,缝纫机作为一种基础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缝纫机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断线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率,还可能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了解缝纫机断线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对于保障生产流程的顺畅进行至关重要。
一、缝纫机断线的主要原因1. 线的质量问题缝纫线的质量是导致断线的一个常见原因。
低质量的线可能含有杂质、结块或强度不足,这些都会导致在缝纫过程中线容易断裂。
2. 针的问题缝纫针的选择和使用状态对断线有很大影响。
如果针号不合适、针尖磨损或弯曲、针槽有污垢等,都可能导致断线。
3. 缝纫机张力设置不当缝纫机的张力设置对线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如果上线或下线的张力过大或过小,都可能造成线的断裂。
4. 操作不当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习惯也会影响断线率。
比如,操作速度过快、转角处不减速、拉扯布料等都可能导致断线。
5. 机器故障缝纫机本身的故障,如旋梭、挑线杆等部件的磨损或损坏,也可能导致断线。
二、处理方法与建议1. 选择高质量的缝纫线为减少断线问题,应首先选择质量好、强度高的缝纫线。
购买时,应注意检查线的包装是否完好、线是否均匀光滑、有无结块或杂质。
2. 检查并更换缝纫针定期检查缝纫针的状态,如有磨损、弯曲或污垢,应及时更换或清洗。
同时,根据缝制的布料和线的类型选择合适的针号。
3. 调整缝纫机张力根据缝制的布料和线的类型,适当调整上线和下线的张力。
一般来说,厚重的布料和粗线需要较大的张力,而轻薄的布料和细线则需要较小的张力。
4. 提高操作技能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
操作时,应保持适当的速度,转角处应减速,避免拉扯布料。
5. 定期检查和维护缝纫机定期对缝纫机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对于磨损或损坏的部件,应及时更换。
三、预防断线的高级技巧除了上述基本的处理方法外,还有一些高级技巧可以帮助预防断线。
1. 使用线润滑剂在缝纫过程中,使用适量的线润滑剂可以减少线与机器部件之间的摩擦,从而降低断线风险。
平缝机做厚料时断线解决方法平缝机做厚料时容易断线如何解决,可以以下几个方面来排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碰到的缝厚性能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针与送布牙配合时间发生冲突,往往会造成机针还未从缝料中退出,送布牙已开始送布,或是送布牙还未停止送布,机针已开始进入缝料;二是缝料厚度的增加对面线的消耗量也相应增加,以至挑线杆提供的缝线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因此针对不同缝厚要求的机器,它的针杆机构和挑线杆机构在行程参数上是不同的,显然,越是缝厚性能好的机器,针杆行程和挑线杆行程就越大。
如果仅从机器缝厚性能来说,根据各企业产品生产特点,选择缝厚性能适合的机型,对解决因缝厚性能不良造成的缝纫故障,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需要企业在选购设备时有一种发展的眼光,合理配置各种缝厚性能的缝纫机,以满足服装业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的产品生产需要。
对已有的设备,只有通过调整使机器的缝厚性能满足生产要求,但这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无疑给机修工带来工作压力,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
下面就现有设备如何通过调整来提高缝厚性能做些介绍。
1、选用大一号的机针机针粗细的选择要与所用的缝线相匹配,正确的关系是缝线在竖直方向绷直时,机针能沿缝线缓慢下滑,否则机针针眼过小,会增加缝线在针孔中通过的阻力,容易引起断线。
2、针板、压脚、送布牙容针孔相应增大若机针粗细增大比较明显,原有的针板、压脚、送布牙容针孔必须相应增大,否则机针在通过这些零件时针线容易与孔壁挤压摩擦,产生过大阻力引起断线。
3、旋梭勾线时间调慢,机针下极限位置调低由于缝厚料所用的缝线较粗,柔韧性较差,形成线环大,时间较迟,为了从线环中心处可靠地勾住线环,不至于产生劈线而引起断线,应将旋梭勾线时间调慢,针杆调低。
4、送布牙调慢送布牙除了送缝料外,还具有协助收线作用。
而协助收线作用的程度,取决于送布牙升出针板的高度、运动的距离以及送布时间。
送布牙升出针板越高、运动的距离越大,收住的线迹就越紧;送布牙落入针板时间越迟,就越能延长收线时间,使辅助收线更有效。
锁式线迹缝纫机的断线或链式线迹缝纫机的跳线常见故障排除关于锁式线迹断线故障的排除断针线是平缝机经常遇到的故障,分析其原因多数可归为于机针刺料之前的过线。
例如:针码在2.5㎜缝上几十针时,同一段缝线将在针孔中抽拽约70余次,而每次抽拽都会使缝线受到一定的损伤,反复抽拽损伤的结果势必导致断线。
如果使用劣质的缝纫线断线率会更高。
断线率高不但浪费工时,并给操作工及维修人员带来麻烦。
下述的经验将有助于您解决断线的发生及减少次数。
使用优质线,缝纫线条干应均匀、捻度应适中,使用左捻线。
缝料、缝纫线、机针三者应合理匹配。
断线时首先应检查机针,其方法为:A:在底板平面上滚动机针,如果机针弯曲针尖便会发生跳动。
B:将针尖在手指上擦试,如果感觉针尖刮指说明针尖受损。
C:检查针鼻孔的上下边缘及容线槽的周边,如有快口必将割缝线。
D:检查机针是否装到底,与旋梭相对位置是否正确。
E:保证所用的机针正确无误。
检查旋梭组件深圳创铭缝纫机维修培训学校,每一个锁式线迹的形成过程都是机针线绕过旋梭一周而完成的,所以旋梭的质量很重要。
所有与线接触的旋梭组件表面都必需经过光饰处理或抛光,以防断线。
任何毛刺、划痕都应除去。
检查勾线梭尖是否由于擦碰机针而损伤,受到轻伤的梭尖是可以用油石重新修整、抛光。
校查梭心套上的梭皮周边及螺丝有毛刺和划痕都会导致断线。
检查穿线3-1必须使缝纫线从塔线开始到机针各过线畅通无阻,各过线孔及面不允有棱角、毛刺。
3-2穿线顺序应与说明书相一致。
3-3检查缝线张力,夹线器所产生的针线张力不要过大。
3-4所用的缝线是否合适。
观察挑线簧的动作在保证穿线正确时,试缝几十针后用手慢慢转动皮带轮,当针线绕至旋梭直径时(垂直位置)注意观察。
此时挑线簧应从静止状态动作“跳动”,此动作有利于针线无阻力地绕过旋梭,否则就会断线。
如果有必要的话可松开紧固螺钉重新调整挑线簧的安装位置,使其能在适当的时间内“跳动”。
检查针板孔针板孔周边是否因机针擦碰等所造成的毛刺或划痕,可用砂光绳或细砂布条修整并抛光注意落针点是否在针板孔中心位置。
史上最全缝纫机断线故障分析及解决断线:断线是机器在缝纫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对于平缝机来说,断线现象一般可分为断面线和断底线。
(做缝纫机外贸,找指南针)断面线:1、故障:机针针孔边缘有锐角或针槽毛;解决:抛光针孔后使用或更换新机针2、故障:面线的各过线孔部分拉毛,使缝线在运动时受阻;解决:可用砂皮打光或线涂上抛光膏拉光、抛光3、故障:缝制厚料用细线;解决:相应更换缝线4、故障:缝线强度太差;解决:更换缝线5、故障:压线压力太紧,使缝线碰伤或抽纱断线;解决:应适当旋松夹线骡母6、故障:旋梭内槽有锐角,将缝线碰伤或抽纱断线;解决:应将旋梭内抛光,然后试装,或者更换新的旋梭7、故障:旋梭定位钩与梭架凹口配合不当;解决:调整旋梭定位钩的配合,使面线能顺利通过8、故障:针过热把化纤线熔断;解决:应对化纤线采取机针或缝线冷确(硅油)9、故障:针板容针孔边缘有毛刺及锐角以致碰伤缝线;解决:可用纱绳和抛光膏拉光,但不能拉的过大,太大会引起跳线10、故障:机针的位置装错;解决:调整机针到正确位置11、故障:机针弯曲;解决:更换新机针12、故障:针杆上下行程不对,针杆曲柄上的挑线、曲柄定位骡钉没有定位在挑线曲柄的凹槽内或定位方向错误;解决:应重新定位后纠正错误的定位方向断底线:1、故障:梭芯线绕的太满、太松、太乱、使底线在缝纫过程中出线不畅,造成断线;解决:可修正绕线器,使梭芯上的绕线达到均匀、紧凑、整齐即可2、故障:梭芯太大或梭芯同心度不好,运转不灵活;解决:适当改善梭克与梭芯的配合3、故障:送布牙位置太低,送布牙底部快口处和底线出线的距离过小,使底线和牙齿底部快口发生接触摩擦;解决:合理调整送布牙的高低位置,或拆下送布牙用细砂皮拉光牙齿底部的快口处4、故障:梭皮压底线口由于磨损而造成快口;解决:更换新梭皮5、故障:旋梭皮边缘发毛,擦断底线;解决:修磨旋梭皮边缘不光处6、故障:梭皮和梭克外壳配合不好,配合有间隙,出线的张力不圴;解决:合理调整梭皮和梭克外壳的配合间隙,使底线出线张力无变化。
【搜纫网维修小经验】平缝机断线、浮线怎么办?断面线1、机针针孔边缘有锐角或针槽毛:抛光针孔后使用或更换新机针。
2、面线的各过线孔部分拉毛,使缝线在运动时受阻:可用砂皮打光或线涂上抛光膏拉光、抛光。
3、缝制厚料用细线:相应更换缝线。
4、缝线强度太差:更换缝线。
5、压线器压力太紧,使缝线碰伤或抽纱断线:应适当旋松夹线螺母。
6、旋梭内槽有锐角,将缝线碰伤或抽纱断线:应将旋梭内抛光,然后试装,或者更换新的旋梭。
7、旋梭定位钩与梭架凹口配合不当:调整旋梭定位钩的配合,使面线能顺利通过。
8、针过热把化纤线熔断:应对化纤线采取机针或缝线冷却(硅油)。
9、针板容针孔边缘有毛刺及锐角以致碰伤缝线:可用纱绳和抛光膏拉光,但不能拉的过大,太大会引起跳线。
10、机针的位置装错:调整机针到正确位置。
11、机针弯曲:更换新机针。
12、针杆上下行程不对,针杆曲柄上的挑线曲柄定位螺钉没有定位在挑线曲柄的平面或定位方向错误:应重新定位后纠正错误的定位方向。
断底线1、梭芯线绕的太满、太松、太乱、使底线在缝纫过程中出线不畅,造成断线:可修正绕线器,使梭芯上的绕线达到均匀、紧凑、整齐即可2、梭芯太大或梭芯同心度不好,运转不灵活:适当改善梭芯套与梭芯的配合3、送布牙位置太低,送布牙底部快口处和底线出线的距离过小,使底线和牙齿底部快口发生接触摩擦:合理调整送布牙的高低位置,或拆下送布牙用细砂皮拉光牙齿底部的快口处4、梭皮压底线口由于磨损而造成快口:更换新梭皮5、旋梭皮边缘断针后产生毛刺,擦断底线:修磨旋梭皮边缘不光处6、梭皮和梭芯套外壳配合不好,配合有间隙,出线的张力不圴:合理调整梭皮和梭芯套外壳的配合间隙,使底线出线张力无变化浮线是缝纫过程中较常见的缝纫故障之一。
根据故障发生的症状,一般大致可分为:浮底、面线;毛巾状浮线;有时浮底、面线,有时不浮线的故障。
浮底、面线1、由于送料与刺针的动作配合不对,造成底、面线在交织过程中受阻,形成浮线故障:合理调整偏心轮的定位位置来解决。
高速平缝机面线偶尔断线空针的调试方法
高速平缝机面线偶尔断线空针的调试方法
我们在操作高速平缝机时经常会遇到面线有时会断或会空1~2针,接着又继续工作的情况。
对于这种问题的调试办法我们只要处理好机针与线的配合关系,以及将挑线簧的行程和张力调整到适宜即可。
首先检查针与线的关系是否匹配,针与针板孔大小是否适合。
不要薄料用细针,使用容针孔大的针板,或粗针与小容针孔针板配用。
还有缝线本身的质量问题,针与旋梭的.同步关系、间隙大小也要进行全面检查。
有时因缝线的质量、弹性、捻度等影响,机针线环的形成需要通过增大线余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可适当降低针杆高度,或将钩线时间调迟。
其次,检查挑线簧行程是否过大,张力是否过强。
问题是随机出现的,状态不稳定,时好时坏。
根据笔者的判断,很可能是挑线簧的行程和张力未调好造成的。
因为,挑线簧的行程和张力未调好,在缝纫中容易造成供线不稳定,造成断线,或者是供不上针线造成跳针,有时又恢复正常,对缝纫条件的适应性很差。
正常的挑线簧张力一般在25g左右,其摆动范围在7mm~10mm(这个值随不同用途的缝纫机和不同的缝纫条件而不同)。
缝纫特别薄的缝料(小针码),则要减弱挑线簧的张力,并放宽其摆动范围;缝纫特别厚的缝料(大针码)则相反。
缝纫机断线的解决方法嘿,你知道不?缝纫机断线可让人头疼啦!我跟你讲讲缝纫机断线的解决方法哈。
有一回啊,我在家想用缝纫机做个小垫子。
我兴致勃勃地把布料准备好,坐在缝纫机前,想象着自己马上就能做出一个漂亮的小垫子。
刚开始还挺顺利,缝纫机“哒哒哒”地响着,线在布料上穿梭着,可带劲了。
结果没一会儿,“啪”的一声,线断了。
哎呀,我这心里那个郁闷呐。
这好好的咋就断线了呢?这缝纫机断线啊,首先得看看线是不是穿对了。
就像你穿鞋带一样,要是穿错了,那肯定不行。
我赶紧把线重新穿了一遍,仔细检查了每个孔,确保都穿对了。
我拿着线头,小心翼翼地从一个孔穿到另一个孔,就怕穿错了。
穿完后,我还拉了拉线,看看是不是顺畅。
然后呢,看看针是不是有问题。
我把针取下来,仔细瞧了瞧,嘿,针尖有点钝了。
这就像你写字的时候,笔不好用了,就得换一支。
我赶紧找了一根新针换上,新针亮亮的,看着就很锋利。
接着,检查一下线的质量。
要是线质量不好,也容易断。
我拿出我买的线,看了看,感觉还挺结实。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换了一种质量更好的线。
这种线摸起来很光滑,颜色也很鲜艳。
我想,这下应该不会断了吧。
还有啊,调整一下缝纫机的张力。
这个就有点像拉橡皮筋,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
我试着调了调,感觉合适多了。
如果张力太紧,线就容易断;如果张力太松,线又会松松垮垮的,缝出来的东西也不好看。
嘿,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我的缝纫机终于又能正常工作啦。
我开心地继续缝着我的小垫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从那以后啊,我每次用缝纫机之前,都会先检查一下这些地方,免得又断线。
希望大家要是遇到缝纫机断线的情况,也能试试这些方法哦。
这样就能让缝纫机乖乖地为我们服务啦。
双针平缝机外面的一根针倒缝时老断线的解决方法双针平缝机外面的一根针倒缝时老断线的解决方法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牵涉的因素比较复杂,从反映的情况来看,顺缝不断线、倒缝断线,说明问题主要出在送料方向的改变对线缝的影响上,而在倒缝中断线又仅是左针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双针机的针与旋梭的独特配置关系。
理论上面线要求左针用右捻线,右针用左捻线,实际使用时都使用同捻向的面线,市场上供应的面线大多是左捻线,因此信中所说的左边机针老断线,可能就是左针使用左捻线后左针线减捻导致左针的缝纫条件比右针差的缘故,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检查。
(1)机针与针板或送布牙容针孔要对准。
考虑到机器顺缝正常只是倒缝时左针断线,会不会是由于针夹头安装偏斜使左针与针板或送布牙容针孔偏后,对非针送料机器,倒缝时左机针在下刺过程中碰擦针板边缘导致断线;对针送料机器在下刺过程中碰擦送布牙容针孔边缘导致断线。
而顺缝则有足够间隙,故顺缝正常。
根据读者反映的具体情况,应将左针前后对得准些,或有意将左机针对得偏前一点。
(2)送布牙或摆针架顺向运动间隙与逆向运动间隙要对称。
由于送布牙或摆针架顺向运动间隙与逆向运动间隙不对称,按顺向调好的同步关系,在逆向(倒缝)状态,其同步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使机针与送布牙容针孔的位置发生变化,如机针碰到容针孔壁时就会产生断线,需要进行调整,使送布牙或摆针架顺向运动间隙与逆向运动间隙对称,这就要求在调试机器时,不能一味地满足顺向送料成缝条件,还要查看逆向送料缝纫情况。
(3)倒、顺送料针距要一致。
倒、顺送料针距不一致也有可能导致倒缝断线,一般情况下,调试机器时往往都以顺缝条件来调整机器的底面线张力和时间快慢,往往忽视在满足顺缝条件下兼顾倒缝的要求,这样倒缝时,由于面线的消耗量明显增大,必然引起面线张力的相应增大,如果调整不合理,面对倒缝苛刻的成缝条件,倒缝时极有可能产生断线。
解决办法是对机器摆针机构和送布机构进行正确的调整,调整标准是先调整针杆架的摆动中心,使它处在铅锤位置,通过调整针杆架驱动摇杆在针摆轴上的相对角度来实现(对针送料机器)。
工业缝纫机断线操作方法
如果工业缝纫机发生断线,你可以按照以下操作方法进行处理:
1. 首先,关闭缝纫机的电源开关,以确保断开电源,避免发生电击事故。
2. 检查导线连接处是否存在松动或脱落的情况。
如果有,使用螺丝刀或扳手将其固定或重新连接。
3. 如果导线没有松动或脱落,检查导线是否有裂纹或破损。
如果有,应及时更换新的导线。
4. 检查缝纫机的插头是否与插座连接牢固。
如果松动,插头可能无法正常传输电力,因此应将其插入插座并确保连接牢固。
5. 如果以上步骤都无法解决问题,可能是缝纫机内部出现故障。
建议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和修理。
请注意,对于更复杂的电气问题,建议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以确保安全和正确维修缝纫机。
缝纫机老是断线缝纫机老是断线,卡线,断针怎么修理?缝纫机经常断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针本身有问题,不光滑,换针试试。
2.针细线粗,线无法进入导线槽也容易断线。
3.真过细,布料过硬。
4.上线过紧,可调节机头前面的调整螺丝。
5.梭子里面有纤维绒毛,绒毛与线相互绞和,使线变粗,无法穿过也会断线。
清理一下梭子周围即可。
针尖坏了,螺丝松了,针装歪了,都有可能。
不妨检查一下啊。
实在不行就请师傅修理了哦我的缝纫机刚开始老断针,后来针就一直楚到旋梭上下下轴发生改变, 调回来就好,一两句好也说不明白缝纫机维修断针以后出现哒哒的响是怎么回事如果机器用的时间久了的话,就可能是梭床(就是放锁芯的那个地方)磨损了,换一个就可以了。
如果是新机器的话,要么是这台机器的零件有点小问题,那到他们维修处保修就可以了,这是他们质量问题,应该不要钱的。
如果他们这个型号的机器都这样的话,就是他们机器的精度不够了,只能说你买的机器不好。
还有缝纫机油不能乱加的,现在很多多功能缝纫机如果不是使用的话,都是一两年加一次就可以了。
而且现在外面买的缝纫机油很多有掺水,加了反而会使机器生锈,那到时候维修就要换更多的零配件了,会很贵的。
针车断针时是否插到针板了,把针板插变形就会使牙条与针板过度摩擦。
手动缝纫机使用方法这是小型缝纫机的使用方法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①、正确选择机针和线的规格↓ ②、将线穿好,放置好底线并引出↓ ③、选择好压脚压力↓ ④、选择线型调节时针须抬至高位,否则可能会断针。
※旋转模样选择按钮,先选择1吧,从简单的用起。
↓ ⑤、选择针迹长度※建议从4慢慢往数字小的方向调节,上面的数字是指针距长度,单位应该是毫米。
↓ ⑥、调节夹线器压力↓ 经过上面六个步骤的操作基本上就可以缝纫直线的线形了。
如果换了线型,但还是同种布料的话,只须按照④~⑥的步骤再调节。
无论什么线型,线迹长度按照说明书上所给的数字从大到小调节比较容易成功。
缝纫机的断线的修理在日常缝制过程中,无论是梭织还是针织等服装加工设备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诸如断针、断线、跳线、布料起皱、缝厚不走等工作故障,其中断线现象发生尤为频繁,处理起来也最为棘手。
因此,有必要在服装界展开关于缝制过程中断线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笔者有幸长期全方位、多层次深入到众多不同类型与规模的服装生产厂家去切身体验,再加之曾有从事高等教育多年的经历做理论基础,所以在服装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笔者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这一课题的攻关并将其归纳成文,跃然纸上。
断线问题可归纳为如何由具体断线现象来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及在不同类型与规模的缝制作业中如何正确解决面料——机针——缝线配合关系两大部分内容。
判断具体断线现象采取相应措施无论是何种服装加工机械,即使是使用最为普遍、结构相对简单的平缝机,都有十多处过线部位(缝制设备的许多过线部位使其底、面线有序地改变输线方向,缩短输线距离时得到张弛有度的相应摩擦力,这是保证缝线交织的必然条件与关键所在),若不辨别其原委就盲目地一切从头查起,人的精力与时间都会造成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简单地讲,通常缝制过程中断线不外乎呈齐头、短毛头和长毛头三种断头形状,由线头形状做出受力分析分别为剪切刀、拉力和摩擦力。
一、断线头呈齐头状线头呈齐头状时是一种明显的剪切现象,就如同用一把锋利剪刀将缝线整齐切断一样。
遇到此等情况,首先应想到从设备方面找原因,而且这种情况基本出自面线(面线多指由机针输送体现在缝料正面线迹的缝线)。
以平缝机为例,机针带着缝线下落刺穿缝料时,首先通过压脚,然后是针板到最低点回升一定距离形成线环,与引线部件(旋梭或摆梭)构成交织。
这期间无论是由于机针弯曲还是压脚、针板、旋梭等安放位置的不正确,或零部件形状尺寸不规范等都会引发整齐断线的工作故障。
通常缝线总是由机针长槽方向穿入过线孔而在弧线槽方向穿出,机针的长槽又名容线槽,它使缝线在缝制过程减少大部分的摩擦力,使其顺滑有序地穿梭于缝料之中;而弧线槽则使缝线借助其曲势构成线泡,为底面线顺利交织创造条件。
假如机针通过了压脚、针板等过线部位,都是由弧线槽方向紧靠这些过线部位整齐切线,这时候机针引线槽一侧就是动刀、压脚、针板等,与之配合的一面无疑就是定刀。
在这时,首先应检查所用机针是否已弯曲(若弯曲应立即更换),然后手动使针杆带动机针缓慢下落,逐一检查机针与压脚、针板等零部件的相对间隙,或是调整或是修磨或是更换。
当引线部件(旋梭、摆梭、弯针、勾针等)过于贴近机针,而勾线时又从机针孔出线处切入也会整齐断线,尽管这种可能几率很小,也应引起重视。
对包缝机、绷缝机来说,机针下落时还将增加,护针、护线等部位需认真检查。
综上所述,齐头状断线基本应从设备方面找原因(当所使用缝线明显粗细不均,呈葫芦状时旋梭为避免积线而硬性将其切断原因除外)。
二、断线头呈短毛头状至于缝制过程中发生最多的应是第二种现象,也就是线头呈短毛头状。
因缝线受到的最主要的几种力依次为:拉伸、摩擦、扭转等,所以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有必要阐述一点缝线的知识。
通常可将缝线归结为:质地、公径、旋向、捻度、股数等五大基本要素来理解。
质地: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主要指化纤维)两大类。
公径:以精纺线为准把缝线不管是单股还是多股,可假设将其横截面看作一个圆,近似估量直径的一个参数。
旋向:为增加缝线强度和缝制规律性引进的参数,有左、右旋之分。
简单的区分方法是一手捏住缝线不动,另一手捻其垂下的部分,捻紧方向即为线的旋向(左旋线使用较普遍)。
捻度:缝线多由两股以上的纤维线向一个方向捻合而成,捻度大则强度增加,而缝制的稳定性则相应减弱,缝制过程中跳线、浮线现象就会增多。
股数:构成缝线的集束数,如40S2和60S2分别表示40支纱2股和60支纱3股两种不同规格缝线。
缝制过程中出现断线呈短毛头状要解决的就是一个强度问题,归属操作工的责任范围。
操作工应认真检查一下底面线是否穿线正确,有无漏穿、重复缠绕和因错误过线而造成的输送线外力意外加大或输线死角(这是操作问题)。
假若上述检查都无问题,在适度减小底、面线张力后(底面线张力的最下限应以缝料正、反面均不出现浮线现象为依准)仍无法避免断线现象发生时,就要从线的自身强度来考虑。
譬如它的质地、公径等因素以及是否已不同程度地发霉,看它是否适应机器的旋转数和满足所缝制面料的制作工艺要求。
缝制设备由旋转数来区分,大致可由低速、中速、高速、超高速等几大阶区构成。
用于高阶区的缝线下落到低阶区好用,而适用于低阶区设备的缝线上移到高阶区设备上却未必能用,通俗的说法就是“吃细粮的胃吃粗东西不消化”,机器也是如此。
虽说质地差的缝线造价相应偏低,此时电脑设备可直接调整执行较低旋转数,机械设备也可通过将电机及皮带轮直径换小来降低其转速,但这种本末倒置的配置方法却是以尚能使用的表面现象掩盖了大大降低生产效益的实质,得不偿失。
毕竟价值积累的更好计算方式不是节流,而是开源。
约束机器发挥其正常效率非明智之举。
减速缝制方法只有在制作样衣或临时接受小批量产品生产时才宜采用。
三、断线头呈长毛头状再一种断线形式即线头呈长毛头状,它实质上是缝线捻度在缝制过程中被破坏,原先捻在一起的缝线先断其几股再断最后一股的不良现象。
造成这一故障的原因除少许是由于缝线旋向选错外,主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摩擦阻力意外偏大所致。
多数缝制设备面线(任何缝制设备底线无左右旋之分)采用左旋线。
唯有少数机种,如锁式双针机的左直针和拱缝机(仿手缝机)等必须要用右旋线做面线方可使用,这是因为这些设备在运转中破坏了左旋线的捻度。
比如这时的双针机左侧旋梭就极易从捻度被破坏的缝线股与股间穿入而造成第三种形式的断线。
倘若无右旋线可换用,排除的方法是将左侧旋梭调节到在梭尖勾线时不碰直针的条件下尽可能贴近机针,而勾线相位在保证不致引发跳线故障产生的条件下尽可能延迟,这样做的目的是机针形成的线泡偏小时捻度不易被破坏,旋梭尖此时能较准确地尽数勾住几股线而不致造成断线。
假若不是因为旋向选错而造成的这种断线,原因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过线部位局部摩擦力过大所致,但实际排除起来却比较麻烦。
首先要避免葫芦状缝线的使用(夸张的讲,这种线严重粗细不均,频繁交替出现过分臃肿和近似透明等现象,俗称“垃圾线”),然后看缝线通过机针孔的情况,通常缝线公径约等于呈椭圆形机针孔小直径的80%为宜,粗针细线影响了线泡形成的稳定性,造成缝制过程中跳线,有时是造成第二种断线现象的原因;而细针粗线则直接在过线孔处破坏了缝线的捻度,肯定是造成第三种断线形式产生的一种原因。
排除上述两种现象,就需静下心来认真逐一检查每个过线部位,过线是否在得到必要的摩擦力时感觉还算轻滑,如若不够轻滑究竟是由何种原因所造成。
锈蚀:长时间未使用或保养不良的设备极易锈蚀,这种现象在相对较为潮湿的我国南方尤为严重。
当缝线从被锈蚀的过线部件上拖过而不是滑过时,纤维表面光洁度就被破坏而断线,排除的方法是用缝纫机油认真除锈或者换零件。
毛刺或沟槽:当过线部件表面由于不经意划伤或长期使用而形成毛刺或沟槽时,也将破坏缝线纤维的完整性,由此造成断线,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平缝机挑线部分的鹅头钩,它的过线圆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被缝线拉出一道沟槽,细线尚能勉强通过,略粗点的线则被连拖带磨的硬拉过去,断线也就在所难免。
排除方法是用金刚锉、细砂布、砂条或者表面涂抹绿油的抛光线修磨拉滑受伤表面,再不行也只能更换零件。
局部过线间隙小:严格的讲,缝制设备在缝制作业中分工相当细,没有万能的机器,它们适应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划分不同的工作范围,出现局部过线间隙小多由跨范围使用设备所致。
比如将加工普通缝料的设备盲目地换用粗针粗线,势必造成机针与压脚、送布牙、针板孔等过线部位间隙变小,造成输送不畅而断线,遇此情况不提倡靠修磨来保证其工作间隙,那将造成零部件的损坏,建议更换相应的针位(即送布牙、针板、压脚等)。
正确解决缝料、机针、缝线的相互配合关系此部分内容要谈到的是如何正确看待缝料、机针、缝线的相互配合关系。
这三者的配合关系应是根据缝料的特性选用相应的机针,然后在机针类型与号数已基本确定的基础上落实缝线,但也有些进行特殊加工工艺的生产厂家是由缝料来确定缝线,尔后才考虑到与之相适应的机针问题。
服装业的市场繁荣要求缝料层次繁多、种类齐全、产品款式新颖、加工工艺精细,这对上述三要素提出了更高的配合要求。
就缝料而言,它除普通易于加工的中厚天然纤维外,还包括较厚(羽绒服、床上用品等)、较硬(蓬布、牛仔服等)、较轻滑(尼龙、丝绸等)、韧性较足(各种皮革及仿裘皮等)多种特性各异的缝料,为有效避免由缝厚不走、布料起皱、抽丝、跳线、断线等造成的工作故障,落实加工设备后合理配置机针将是一个重要环节。
一般说来,在加工普通缝料时只要选用普通机针就行了,这时要注意在保证机针工作时不致歪曲的情况下(歪曲将造成断针、跳线、断线等故障)尽可能选用号数小(也就是机针工作部分直径小)的机针,一是保证缝料不断丝、抽丝(纤维的完整性);二是减小了机针与缝料间产生的摩擦热,从而也尽可能避免了断线现象的发生。
对于化纤面料,建议使用SU型化纤用超级针,这种机针工作部分表层涂烧了一层铁氟隆皮膜,或者选用工作部分表层附有陶瓷复合镀金的PUS型化纤用超级针,它们的特殊工艺处理的目的都是为了有效避免或从程度方面减小加工化纤缝料时产生的特殊摩擦热,进而可防止由针热引起的纤维融解、断线、跳针、布料断线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假若一时不具备更换特殊针的条件时,只好在缝线过线部位加注硅油,涂有硅油的缝线可对机针起适时降温的作用。
对于加工一些较薄且易于抽丝的缝料时,最好采用针头为球形的圆头针。
加工皮革等较具韧性的缝料时,选用针刃形状呈菱形、三角形、橄榄形等特型皮革专用针,以减小在缝制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保证机针工作时的直线度,较有效地避免了断针、跳线、断线等事故的发生。
当加工诸如蓬布、牛仔布等较厚、硬的缝料时,可考虑选用HS针(高速针)。
HS针和普通针相比,以针孔部位加大、针杆的中央部位减细的形状设计来减小布料的摩擦。
机针的表面经过特殊处理可以使因热融解的纤维不会附着在机针上。
在此,笔者向广大服装生产厂家郑重推荐德国产格罗茨-贝克特镀钛机针,它具备下列优点:首先是它的工作表面镀了金属钛,由此大大增强了其刚性和硬度值,确保了同等号数机针缝制过程的直线度,同时钛还具有一定减小摩擦热的金属特性。
其次是这种机针在镀钛后像容线槽、过线孔及弧形槽等重要工作部分都经过了严格的抛光拉滑处理,过线部位的轻滑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断线的可能性,而且在解决一些特殊工艺浮线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该种机针的选用将会很好地避免缝制过程中断针、跳线、断线、浮线等不良现象发生,有兴趣者不妨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