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近代史(上)第二学习主题工业革命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件川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29
【精题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学习目标】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习方法】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当堂检测】1. (2010·平邑高三月考)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解析】: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思考英国“傲视全球”的表现。
2. (2010·辽宁瓦房店高三月考)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马克思热”在西方悄然兴起。
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其中包括“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的革命化”;“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使未开化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
导致这些结论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C.海外殖民扩张D.资本原始积累【解析】:A 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的革命化反映了工业革命使整个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反映了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使未开化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从属于西方。
第19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促进的学习,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为祖国建设而学习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发明和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自主学习:1、工业革命最先开始的时间、国家、行业、开始的标志分别是?2、工业革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发明者、发明者的国籍、重要发明的名称)?3、工业革命的扩展:继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后,哪些国家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问题探究:Q1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有哪些?材料1: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良好的政府,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因为我们有丰富的煤炭,因为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
──1861年英国下院议员材料2: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材料3:圈地运动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九年级中考历史学科复习要点《世界近代史》:第一学习主题:欧洲国家的剧变与殖民扩张第1课:1、文艺复兴的背景、指导思想、历史作用2、新航路开辟的三位人物及主要贡献、意义第2课:1、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大西洋的中心地位、毛纺织业的发展、新贵族2、国王查理一世、克伦威尔、革命的序幕:1640年议会的召开(革命开始的标志)3、《权利法案》的内容、作用(注意:与《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相区别)第3课: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标志(列克星顿的枪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2、决定性的战役(萨拉托加战役、1777年)、战争的评价3、华盛顿的主要贡献、评价(注意:与林肯相区别)第4课:1、法国革命爆发的原因、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2、《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评价;路易十六、罗伯斯庇尔(注意:与英国相区别)3、拿破仑帝国兴衰的基本过程第5课:1、黑奴贸易的兴起(最早的国家:葡萄牙)、主要从事的国家、三角贸易的线路及贩运的物品2、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含义3、两个地区:拉美、印度的反抗斗争;三个人物:玻利瓦尔、圣马丁、章西女王第二学习主题:工业革命第1课:1、纺织机的发明(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蒸汽机及改良者2、轮船、火车的发明者、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第2课:1、电力的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或技术成果)及发明者(注意: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区别)第三学习主题: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第1课:1、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的矛盾(根本矛盾是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南北战争爆发的标志2、北方的胜利、战争的意义第2课:1、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农奴制的阻碍2、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导火线、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的内容及影响第3课:1、幕府统治危机的原因、列强的入侵(美国首先打开日本的大门)2、武装倒幕力量的组成、主要战役3、明治维新的目标(或口号)、主要内容(注意:大方面,不要展开)、影响《世界现代史》:第二学习主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第1课:1、巴黎和会的操纵国、会议的中心问题、与中国的关系以及形成的世界体系的范围2、华盛顿会议的主导国、会议与中国的关系、新体系的范围及实质;两次会议所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2课:1、经济危机首先的爆发国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评价第3课: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头目2、德国法西斯的头目及其内外政策(注意:国会纵火案)3、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主力是军部、欧亚战争策源地、20世纪30年代人类面临的主要危机来自于法西斯势力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慕尼黑会议及阴谋、绥靖政策及意图2、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英法静坐战的目的第2课:1、主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注意:它是二战中的最大规模的战役)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中国在二战参与的活动或会议4、德国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图及意义(注意:它是二战的转折点)第3课:1、诺曼底登陆的基本情况(主要作战部队)、作用或意义(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2、雅尔塔会议的参与国、内容、影响3、《波茨坦公告》、大战的结束、性质及影响第四学习主题: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第1课:1、“铁幕演说”的人物、冷战开始的信号2、“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的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华约、北约的建立),冷战推向高潮第2课: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2、西欧经济振兴的条件、欧共体建立的目的(《罗马条约》签订50周年;欧盟对世界影响很大)3、日本成为二号经济大国的原因第3课:1、东欧民主国家经济受阻的原因(斯大林模式)2、东欧剧变的因素及实质3、苏联解体时的领导人、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中国近现代史》一、注意事项:1、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化、线索化2、注重对主要历史事件的正确认识及评价二、具体把握:八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四次侵华事件)1、战争的基本情况、特点(野蛮性)、结果、影响2、形成三个认识:①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目的——掠夺资源变中国为其市场。
第一次工业革命1教学目标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政治,经济);掌握工业革命开始的国家,部门,开始的标志等;工业革命的成就;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分析原因,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重点难点重点:工业革命的成就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措施: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3学情分析学生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知识面较窄。
但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即与工业革命有关的实物很熟悉,所以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
学生对工业革命的成就掌握比较容易,但对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不能很透彻的理解和掌握。
4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工业革命(一)英国工业革命1、前提与条件(1)经济根源: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也扩大了海外市场。
B、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C、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2)社会(政治)条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2、主要内容(1)生产手段的革命: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从棉纺织业开始发明和使用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2)生产组织的变革:从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
1771年阿克莱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同时确立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工业资本主义开始占主导地位。
工厂制度的推广,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3)生产动力的变革:动力从以水力、畜力、风力为主的传统动力到蒸汽动力为主。
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A、原因:传统的以水力、畜力、风力为主的动力严重制约了机械的推广和使用。
B、影响: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
(4)交通工具的变革: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和汽船的发明。
3、影响(1)经济上①工业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