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下激光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51.70 KB
- 文档页数:3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指泪道腔和泪囊的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泪液排出障碍、泪液滞留和泪囊肿胀等症状,进一步影响视力。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开刀切开引流和鼻内窥镜下鼻泪管扩张等方法。
但长期开刀和伤口愈合的疼痛以及效果不佳的情况,使得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成为眼科医生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始研究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原理是通过鼻子内部的镜头将泪囊和鼻子内部相连,避免了传统手术需要切开面部的创伤,同时可以恢复泪液正常流出的通道。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效果好等。
该方法的介绍,也让慢性泪囊炎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
首先,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由于慢性泪囊炎容易复发,并且患者的病情可能根据进展而变化,所以患者通常需要多个术前和术后随访。
在一个研究中,7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接受了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术后效果评估表明,96%的患者恢复了正常的泪液流出,88%的患者没有出现任何疼痛和不适。
研究结论表明,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其次,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风险极低。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使用的仪器是高清晰度的镜头和微型仪器,具有更好的精度和控制感。
这使得研究者可以在局部区域内进行更小的操作。
实际上,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风险非常低,因为该方法减少了手术中可能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失血风险。
另外,术后恢复快以及好处明显。
可以帮助医生更快的找到更适合的治疗方式,同时更加减少了对意外的风险。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效果好等多个优点。
但是该治疗在应用,还是需要医生的帮助,同时需要考虑每一个患者病情的差异性,才可以给患者提供更专业而安全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了医疗的发展。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应用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方法诊断为慢性泪囊炎的38例患者(42眼)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造孔或翻瓣术手术,术后观察患者症状,内囊造孔及泪道通畅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38眼造瘘口稳定通畅,无闭锁。
3眼局部狭窄,肉芽增生,予以清理后置扩张管3个月后稳定通畅,1眼患者再次闭锁追问患者手术前在眼科冲洗有形成假道史而放弃再次手术。
结论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造孔或翻瓣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确切,术后便于观察随访。
关键词泪囊炎;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在鼻内镜应用以前,眼科医生多采用传统的鼻外入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由于手术部位在颜面部,会遗留一定的手术瘢痕,以及手术具有术部狭窄暴露差、视野狭窄、吻合复杂等缺点[1-3]。
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手术解决了以上缺点避免了面部瘢痕,内镜下手术视野清晰放大,术后便于观察处理造孔情况,能够避免造孔再次狭窄阻塞。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2006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科诊断为慢性泪囊炎的患者38例(42眼),男31例,女7例,年龄26~71岁。
合并有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或中膈偏曲4眼。
入选标准:①确诊为慢性泪囊炎经保守治疗治疗无效的患者;②无全身严重合并症,能够耐受手术者;③经泪囊造影显示有泪囊发育,泪小点、泪小管无阻塞;④排除既往局部有手术外伤史。
术前均行鼻内镜下鼻腔检查、CT检查及内囊造影,排除局部畸形,明确泪囊位置及大小。
合并有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或中膈偏曲的患者并不是手术禁忌证可同期行手术治疗。
有分泌物者最好术前行分泌物细菌培养指导术后用药预防感染。
1. 2 手术器械及方法1. 2. 1 手术器械硬性鼻内镜0°、30°各1支,骨凿,泪小管扩张探针,细腰麻醉管,扩张硅胶管,常规内镜鼻窦手术器械。
1. 2. 2 方法应用基础麻醉及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于0°内镜直视下手术,于鼻腔中鼻道钩突附着缘前方鼻丘处切除1.5 cm×1.5 cm大小的粘骨膜瓣,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看清楚两者的骨缝交界处,用骨凿、咬骨钳或骨转去除部分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形成约1.2 cm×1.2 cm大小的骨窗,充分暴露泪囊。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及其周围组织长期存在的一种炎症,主要症状为泪囊部位肿胀、疼痛、分泌物增多等。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按摩引流、泪囊冲洗等,但是缺点是疗效不佳、易反复发作。
近年来,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在治疗效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主要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和优势。
一、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操作方法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将泪囊与鼻腔内部直接相连接,使泪液在流入鼻腔前就被引流掉,避免了泪囊炎长期存在。
手术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确定手术范围、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
手术过程中,首先是麻醉及局部加压止血,然后鼻内镜下探查泪囊,手术者用特制手术钩将泪囊顶端取出,用电凝切断鼻泪管与泪囊之间的韧带,并将其扩张开。
接下来,施行骨切术,切下鼻腔的鼻中隔骨部分及鼻泪管入口的骨缘部分,扩大鼻泪管入口,保证术后情况良好。
最后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即将已取出的泪囊通过探头戳入鼻腔中,并用缝合线固定住,将鼻腔与泪囊直接连接起来。
术后要进行适当的抗感染及止血治疗。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 创伤小、无皮肤切口,不影响面容美观。
2. 减少了手术过程中麻醉的时间,减少了麻醉的副作用和风险。
3. 通过鼻内镜操作,能够直接看到手术场所,可对操作部位精细处理,操作更加精准。
4. 术后恢复时间短,病人轻松舒适,对于患者来说,手术后无需住院就可以出院。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
一项针对68例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手术疗效满意度达到了89%。
另外一项关于3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也证明了手术的疗效,并且手术后的不良反应非常少,仅有一例发生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达97%。
总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手术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提高了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例疗效观察目的研究在慢性泪囊炎治疗中应用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本院自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分组形式选择为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n=90例)与实验组(n=90例),将实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选为参照组,将实行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患者选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慢性泪囊炎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参照组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88.88%、者并发症发生率7.78%对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8.88%、并发症发生率1.11%,P <0.05且差异对比显著,故统计学形成对比意义。
结论将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应用在慢性泪囊炎中疗效效果比较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标签:鼻内窥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慢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是因鼻泪管狭窄或者阻塞导致的眼病,临床比较常见且多发,经泪道外伤、沙眼、鼻中隔偏曲以及鼻炎等将鼻泪道阻塞,促使不能正常排出泪液,导致长期在泪囊中残留,引发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以及溢泪[1]。
为了进一步研究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效果,现对比本院收治的1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经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以及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数据研究涉及的180例样本数据均选自来源于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以及检查均已经被确诊,出现不同程度泪道不通畅、溢脓以及溢泪等症状,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智力障碍等疾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對此次纳入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参照组纳入90例患者中女性50例,男性40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数值(44.32±4.23)岁,10年为最长病程,4个月为最短病程,中位病程(5.11±0.65)年;实验组纳入90例患者中女性49例,男性41例,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22岁,中位年龄数值(43.52±5.84)岁,11年为最长病程,3个月为最短病程,中位病程(6.21±0.54)年。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黏膜长期受到炎症的影响,导致泪液不能及时排出,泪囊积液形成。
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泪囊区疼痛、流泪、泪囊区肿胀、泪袋过度积液等。
传统的治
疗方法为开刀切除泪囊,但是该方法创伤大、疼痛严重、恢复时间长且易引发合并症,如
无法复原的泪道梗阻等。
因此,近年来,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也逐渐
受到关注。
本研究招募了2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
术
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鼻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吻合口通畅。
其中16例患者术后无明显不适,泪眼清晰,其余4例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肿胀和持续性流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均
逐渐消失。
术后1周和1个月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其中18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无需进一步治疗。
另外,有2例患者出现了轻微不适,并进行了药物治疗,症状消失。
本研究显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切口小、创伤轻、术后恢复快,而且具有较高
的治疗效果。
术后随访显示,大部分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极少数患者出现了轻微不适,经
过药物治疗也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因此,该方法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也需要注意,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该手术。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窥镜下对100例(即10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鼻腔泪囊吻合术,观察其主要临床效果;结果以上患者均接受随访3个月至1年以上的内容,其中10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80例,占比重为80.00%,好转的患者有20例,其占比重的20.00%,总有效率为100.00%,且在随访过程中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备良好的临床疗效,满足微创手术的实际需求,具备较高的临床运用及推广价值;关键词:鼻内窥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慢性泪囊炎是因为长时间向结膜囊排出大量细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眼球,并且常发部位是泪囊和鼻泪管相连的阻塞部位,其次是鼻泪管下部位,会因为泪囊分泌物滞留诱发疾病[1]。
现今,由于鼻内镜与鼻眼有关科学研究的不断成熟,鼻内镜下鼻内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针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对较高,并且手术之后患者面部并不会出现明显创伤,具备微创、疗效高并且操作便捷的优势[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即10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30-41岁,平均年龄(36.05±1.24)岁;1.2方法手术之前所有患者都在眼科门诊接受相应的治疗,进行勤滴眼药、泪道冲洗、探通和扩张等操作,可是临床效果不佳。
手术之前针对有关基础性疾病进行处理,并且进行鼻内镜检测,若是鼻腔、鼻窦结构异常,例如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将碘海醇注射液当成是泪囊造影,最终结果表示患侧下出现严重的泪道阻塞问题,并且选择性采取鼻腔CT检测的方式。
患者接受局部麻醉处理,运用仰卧位,将棉条浸润,所用溶剂为20mL1%丁卡因+2mL0.1%肾上腺素混合液,进行表面麻醉,并且麻醉的方式为在患者鼻腔中塞入棉条,并且采取鼻腔外侧壁粘膜下浸润麻醉的方式,所用溶剂为l0mL2%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2滴。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长期慢性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为泪液流出减少、眼泪往往痛、酸,甚至局部发红、肿胀等。
慢性泪囊炎是泪囊病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在眼科临床中比较常见,治疗方案也较多种多样。
现如今鼻内镜下治疗慢性泪囊炎已逐渐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
本文旨在探索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与可行性。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在鼻内镜下采用自体粘连材料,将泪囊与鼻腔直接连接,使泪液能够直接经过泪囊汇入鼻腔,达到减轻泪囊炎症引起的肿胀与疼痛的效果。
当前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方面的效果已被广泛证明。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外科手术能够显著的改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症状。
另一项研究针对35例患者开展了长达5年的随访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后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其疾病复发率也非常低。
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有以下几个优势:1.手术风险较小,对患者生理创伤较小。
2.术后正常活动受限性较低,仅需要稍加休息便可恢复正常生活。
3.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较短。
4.手术效果稳定并持久,疾病复发率较低。
适用于一下病情:1.慢性泪囊炎的患者;2.传统治疗无法有效缓解症状的患者;3.泪囊炎症较重,已经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一些基础疾病的干扰。
对于手术过程中的操作,需要选择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操作,尽可能的减少手术风险。
由于术后存在口鼻部局部疼痛,需要注意药物的选择。
六、总结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其优越性在现如今的医疗环境下已经被证明。
在针对患者应用该项手术治疗时,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与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以最大程度保证疾病治疗的效果。
慢性泪囊炎在临床发生率较高,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有良好的效果[1-2]。
本研究分析了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应用及术后冲洗泪道通畅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1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观察组男46例,女40例;年龄3~72岁,平均(48.42±2.12)岁;长期溢泪35例,泪道冲洗不通畅46例,黏脓性分泌物流出31例;病程6个月~21年,平均(6.41±2.41)年。
对照组男44例,女38例;年龄35~71岁,平均(48.41±2.18)岁;长期溢泪36例,泪道冲洗不通畅42例,黏脓性分泌物流出31例;病程6个月~21年,平均(6.84±2.46)年。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观察组进行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全麻下进行,根据泪囊造影CT 结果对中下鼻甲息肉样变、鼻中隔偏曲者可先于耳鼻喉科就诊进行鼻中隔偏曲下矫正术和切除中下鼻甲息肉,以中鼻甲附着部为上界,钩突前中部为后界,沿中鼻甲前缘附着点上方约8mm 做弧形切口,形成一黏膜瓣,暴露泪颌缝,以泪颌缝为标志用XP3000动力系统粗磨,磨薄上颌骨额突,用咬骨钳咬掉磨薄处骨质,造一直径1cm 大小骨孔,暴露泪囊,经上泪小点植入探针,撑起泪囊壁,近上缘弧形切开泪囊内侧壁,形成一黏膜瓣,靠近泪囊造瘘口,剪开鼻黏膜,使之贴附于泪囊造口周边骨面上,造瘘口周围填充明胶海绵,造瘘口形成良好,内镜直视下吸干净鼻腔积血,检查无出血,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慢性泪囊炎疗效;溢泪症状消失时间、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上皮化恢复良好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分数(0~100分)、泪道通畅程度(0分通畅,1分部分阻塞,2分大部分阻塞,3分完全阻塞);感染、粘连等并发症率。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症状消失,溢泪、脓性分泌物消失,上皮化良好,泪道通畅,无感染、粘连等并发症;②有效:症状改善,溢泪、脓性分泌物改善,上皮化良好,泪道基本通畅,无感染、粘连等并发症;③无效:未达到以上的标准,泪道闭锁。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泪道疾病,常由泪囊和泪道的炎症引起,临床表现为泪囊区域的疼痛、流泪和眼睛红肿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局部冷敷和按摩等,但是疗效不佳,容易复发。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研究。
一、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原理及操作方法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鼻子内部的微创切口将泪囊与鼻腔相连,从而恢复泪液的正常引流功能。
手术操作方法如下:1. 鼻内镜检查:使用鼻内镜检查泪囊和鼻腔的病变情况,确定手术部位。
2. 麻醉: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确保手术的安全和舒适。
3. 手术切口:通过鼻腔内部进行手术,选择合适的位置切开鼻腔黏膜,暴露泪囊和鼻腔。
4. 切除病变组织:利用鼻内镜引导下的微创手术器械,切除病变的泪囊和鼻腔组织。
5. 吻合术:使用可吸收缝线将泪囊与鼻腔进行吻合,恢复泪液的引流通道。
6. 内镜检查和修复:术后使用鼻内镜对手术部位进行检查,确保手术效果,必要时进行修复。
7. 排空灌注:在手术结束后,通过鼻腔给泪道进行灌注,排空余留在泪道内的血液和组织碎片。
1. 适应症:慢性泪囊炎、泪囊肌痉挛、泪囊阻塞等引起的泪囊功能障碍。
2. 疗效评价: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总有效率达到80%以上。
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眼睛红肿、疼痛、流泪等症状消失或减轻。
并且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1. 优势:鼻内镜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通过鼻腔内部进行手术,无需开放性切口,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
2. 局限性:鼻内镜手术对医生的操作经验要求较高,术中视野受限,手术时间较长。
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鼻塞、鼻炎等并发症。
1. 术后疗效的长期随访:由于鼻内镜手术的应用较为新颖,其长期疗效和复发率尚未完全明确。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内细菌感染引起的持久性炎症,临床表现为泪液滞留、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泪囊区压痛等,严重者可出现泪囊积脓,甚至蔓延到周围组织和泪道,影响眼部健康和美观。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抗生素、局部红霉素等,但效果不佳,易反复发作。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患者开始尝试手术治疗。
目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比较多样化,包括开放式泪囊探查排脓术、经皮肌肉膜泪囊探查术、内窥镜下泪囊探查术等。
但这些传统的手术方法常常需要切开创口,导致术后疼痛、瘢痕或者术后瘘管等问题,尤其是对于青壮年患者来说,颜面美容更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手术操作技巧的不断提高,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逐渐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新型手术方法。
其操作方式为:利用鼻内镜从鼻腔中进入泪囊,清除炎症性组织及泪囊内分泌物,再通过吻合术将泪囊与鼻腔连接起来,使泪液得以畅通流出。
同时,鼻内镜下手术操作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
近年来,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例如在1项中国研究中,共治疗了4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其中38例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5例采用传统的开放式泪囊探查排脓术治疗。
结果发现,38例中有36例治愈,2例症状缓解,无发生明显并发症,而5例中只有3例治愈,2例复发,存在瘘管形成和其他并发症。
此外,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共治疗了111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其中87例手术治疗,24例保守治疗。
术后6个月,手术组和保守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4.2%和37.5%。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在手术创伤小、手术效果好的同时,也非常适合青壮年患者,能够有效地提升其生活质量。
然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虽然保守性大,但对医生的手术技巧要求较高,需要多年的手术经验积累。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泪液分泌受阻导致泪液在泪囊内滞留,引起细菌感染和炎症。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药物、热敷、按摩等保守治疗,但是对于一些慢性泪囊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这些方法效果并不理想。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重要手术方法。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是通过切除泪囊和鼻腔的一部分骨质,然后将泪液直接引流至鼻腔,从而缓解泪液在泪囊内的滞留。
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则是通过鼻孔内镜的观察和操作,将泪囊和鼻腔进行吻合,达到引流泪液的目的。
这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慢性泪囊炎方面效果显著,但是在远期效果和并发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法,它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临床应用广泛。
远期效果方面,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症状,缓解泪液在泪囊内的滞留,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术后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手术需要在面部进行切口,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面部瘢痕,影响患者的美观。
由于手术操作需要较大的创伤,局部组织受损比较严重,术后可能会出现持续的不适感。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患者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有一定的影响。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手术方法,相较于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美观等优点。
远期效果方面,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症状,术后不仅面部无瘢痕,也不会出现局部的不适感,而且术后康复期比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更为快速。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观察慢性泪囊炎是常见的眼科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尽管传统开放手术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手术损害大,术后效果不稳定,患者恢复较慢等一系列原因,患者的手术接受度较低。
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文旨在探究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并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方法本研究共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7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范围为23-60岁。
所有患者均为经过初步检查并经过鼻内镜下确认诊断为慢性泪囊炎患者。
本研究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
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全面的术前准备。
手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规范的术后处理,并在术后第1天进行随访。
根据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愈组、好转组和无效组,测量手术前后患者泪囊排泄功能的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经过随访,治愈组8例,好转组13例,无效组6例,治愈率为29.63%,好转率为48.15%。
术后1周,所有患者均恢复了一定的泪液排泄功能。
其中治愈组泪液排泄功能得到了完全恢复,好转组泪液排泄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无效组泪液排泄功能仍未得到有效改善。
术后1个月,治愈组和好转组的泪液排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而无效组的泪囊排泄功能则呈现持续不良的趋势。
统计学分析显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方面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开放手术。
三、讨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能够在不创造太多创面的情况下,有效改善患者泪囊排泄功能,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该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常用手段。
尽管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更为深入全面的临床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