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OV5017及其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4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FPGA技术的CMOS图像传感器测试装置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大宇,宁永成,刘迎辉,齐向昆,张海明,张红旗,蒲瑞民,刘艳秋,王贺,丛山
申请号:CN201310714296.9
申请日:20131220
公开号:CN103698682A
公开日:
201404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FPGA技术的CMOS图像传感器测试装置,特别是一种基于
EMVA1288测试标准的性能测试平台,属于图像传感器测试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测试装置是基于EMVA1288标准设计的,性能参数的定义和测试方法都比较严谨,易被用户接受和认可;本发明的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测试流程方便快捷;本发明的装置中加入温控箱,无需整体移动测试装置即可改变待测试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温度,使得待测试的CMOS图像传感器的高温性能测试更加方便快捷。
申请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地址:100194 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代理人:安丽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基于OV5017和CPLD的图像采集显示系统
赵龙宝;范天翔;陆亨立
【期刊名称】《微计算机信息》
【年(卷),期】2005(000)007
【摘要】阐述了CMOS图像传感器的一般特征,介绍了CMOS黑白图像传感芯片OV5017的性能,讨论了用CPLD进行LCD驱动设计.并使用VHDL语言设计LCD 驱动时序电路.
【总页数】2页(P104-105)
【作者】赵龙宝;范天翔;陆亨立
【作者单位】200072,上海大学;200072,上海大学;200072,上海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35
【相关文献】
1.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OV5017的计算机并口图像采集系统 [J], 孙挺;李众立;黄玉清;罗霞
2.基于OV5017和CPLD的图像采集显示系统 [J], 赵龙宝;范天翔;陆亨立
3.基于CPLD技术的高速视频图像采集与显示系统 [J], 邹英永
4.基于CPLD技术的高速视频图像采集与显示系统 [J], 邹英永
5.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OV5017的图像采集系统设计 [J], 王洁; 彭刚; 周紫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OV5017及其应用1 CMOS图像传感器的一般特征目前,CCD(电荷耦合器件)是主要的实用化固态图像传感器件,它具有读取噪声低、动态范围大、响应灵敏度高等优点。
但CCD技术难以与主流的CMOS 技术集成于同一芯片之中。
这样,诸如定时产生、驱动放大、自动曝光控制、模数转换及信号处理等支持电路就不能与像素阵列做同一芯片上,以CCD为基础的图像传感器难以实现单片一体化,因而具有体积大、功耗高等缺点。
CMOS图像传感器是近向年发展较快的新型图像传感器,由于采用了相同的CMOS技术,因此可以将像素阵列与外围支持电路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
实际上,CMOS图像传感器是一个较完成的图像系统(Camera on Chip),通常包括:一个图像传感器核心、单一时钟、所有的时序逻辑、可编程功能和模数转换器。
其基本结构见图1。
与CCD相比,CMOS图像传感器将整个图像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具有以下优点:(1)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2)编程方便、易于控制;(3)平均成本低。
2 OV5017的性能与特点2.1 OV5017的基本性能OV5017是美国OmniVision公司开发的CMOS黑白图像传感器芯片,该芯片将CMOS光感应核与外围支持电路集成在一起,具有可编程控制与视频模/数混合输出等功能,其输出的视频为黑白图像,与CCIR标准兼容。
OV5017芯片的基本参数为:(1)图像尺寸4.2mm×3.2mm,像素尺寸11μm×11μm。
(2)信噪比SNR>42dB。
(3)帧频50时,最小照度为0.5lux@f1.4;(4)帧频50时,峰值功耗小于100mW。
OV5017输出模拟视频信号,格式为逐行扫描。
OV5017内部嵌入了一个8bit的A/D,因而可以同步输出8位的数字视频流D[7…0]。
在输出数字视频流的同时,还提供像素时钟PCLK、水平参考信号HREF、垂直同步信号VSYNC,便于外部电路读取图像。
ov感光芯片OV感光芯片是一种光电转化器件,它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OV感光芯片有OV5648、OV8865等型号,它们都具有高像素、高灵敏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手机摄像头等领域。
OV感光芯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敏二极管的光电效应。
当光照射到芯片上时,光能会激发器件中的载流子,形成一定的电流。
而感光芯片通过读取这个电流的大小,来确定光的强弱和颜色信息。
根据这个原理,OV感光芯片能够将光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进而实现图像的捕捉和处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图像质量要求的提高,OV感光芯片从最开始的低像素、低灵敏度发展到了如今的高像素、高灵敏度。
比如,OV5648是一款500万像素的感光芯片,具有1.4μm的像素尺寸和6400mV/Lux-s的灵敏度。
这使得它能够在低光照条件下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满足用户对高清拍摄的需求。
OV感光芯片的高像素和高灵敏度离不开光学和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
一方面,光学技术的进步让OV感光芯片能够实现更小的像素尺寸,增加感光面积,提高感光能力。
另一方面,电子技术的进步使得OV感光芯片能够更好地处理和传输电信号,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除了高像素和高灵敏度,OV感光芯片还具有一些其他的优势。
首先,它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高的工作效率,能够节约电力资源,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其次,它具有较小的尺寸和较轻的重量,方便集成在各种设备中,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此外,在图像的处理和传输方面,OV感光芯片还支持高动态范围(HDR)功能和视频图像稳定器(VIS)功能,提高图像的质量和稳定性。
然而,OV感光芯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由于其感光面积有限,当光线较弱或者场景较暗时,图像容易出现噪点和暗部细节不足的问题。
此外,由于OV感光芯片主要应用在手机摄像头领域,对于大型成像设备,如数码相机和监控摄像机等,其像素和灵敏度等性能还有待提高。
总的来说,OV感光芯片作为一种光电转化器件,具有高像素、高灵敏度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手机摄像头等领域。
ov9650芯片原理-回复ov9650芯片是一种图像传感器芯片,常用于数字相机、手机摄像头等设备中。
它采用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技术,并具有160万像素的分辨率。
本文将从OV9650芯片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特性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OV9650芯片的基本原理OV9650芯片的基本原理是光电转换技术,也就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光线通过透镜系统进入芯片感光元件,然后感光元件将光线转换成电压信号。
感光元件由很多个光敏元件(也称像素)组成,光线照射在每个像素上时,它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电流信号。
这些电流信号会被传感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输出接口输出给外部设备。
二、OV9650芯片的工作方式OV9650芯片主要由感光元件、信号处理电路和控制逻辑电路组成。
1. 感光元件:感光元件是芯片的核心部件,它由很多个像素组成,每个像素由光敏元件和微透镜组成。
当光线照射到感光元件上时,光敏元件会产生电荷并积累在各个像素中,电荷的数量与光照强度成正比。
2. 信号处理电路:感光元件产生的电荷信号被传递到信号处理电路进行处理。
信号处理电路主要包括放大器、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和数字处理单元等。
放大器可放大电荷信号的强度,ADC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而数字处理单元则对数字信号进行滤波、增强等处理。
3. 控制逻辑电路:控制逻辑电路用于控制芯片的各项功能和工作模式。
它包括时钟控制、时序控制、模式设置等功能。
通过控制逻辑电路,可以调整芯片的曝光时间、图像增益、白平衡等参数。
三、OV9650芯片的特性1. 分辨率高:OV9650芯片具有160万像素的分辨率,可以拍摄出清晰细腻的图像。
2. 低功耗:OV9650芯片采用CMOS技术,功耗较低,适用于移动设备等功耗敏感的应用场景。
3. 高帧率:OV9650芯片支持高达30帧/秒的视频拍摄,可以拍摄出流畅的视频画面。
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OV5017及其应用
摘要:阐述了cmos图像传感器的一般特征,详细介绍了cmos黑白图像传感芯片ov5017的性能与使用特点,讨论了ov5017在图像采集中的应用.
关键词:cmos图像传感器ov5017 图像采集
1 cmos图像传感器的一般特征
目前,ccd(电荷耦合器件)是主要的实用化固态图像传感器件,它具有读取噪声低、动态范围大、响应灵敏度高等优点.但ccd技术难以与主流的cmos技术集成于同一芯片之中.这样,诸如定时产生、驱动放大、自动曝光控制、模数转换及信号处理等支持电路就不能与像素阵列做同一芯片上,以ccd为基础的图像传感器难以实现单片一体化,因而具有体积大、功耗高等缺点.
cmos图像传感器是近向年发展较快的新型图像传感器,由于采用了相同的cmos技术,因此可以将像素阵列与外围支持电路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实际上,cmos图像传感器是一个较完成的图像系统(camera on chip),通常包括:一个图像传感器核心、单一时钟、所有的时序逻辑、可编程功能和模数转换器.其基本结构见图1.与ccd相比,cmos图像传感器将整个图像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具有以下优点:
(1)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2)编程方便、易于控制;
(3)平均成本低.
2 ov5017的性能与特点
2.1 ov5017的基本性能
ov5017是美国omnivision公司开发的cmos黑白图像传感器芯片,该芯片将cmos光感应核与外围支持电路集成在一起,具有可编程控制与视频模/数混合输出等功能,其输出的视频为黑白图像,与ccir标准兼容.
ov5017芯片的基本参数为:
(1)图像尺寸4.2mm×3.2mm,像素尺寸11μm×11μm;
(2)信噪比snr>42db;
(3)帧频50时,最小照度为0.5lux@f1.4;
(4)帧频50时,峰值功耗小于100mw.
ov5017输出模拟视频信号,格式为逐行扫描.ov5017内部嵌入了一个8bit的a/d,因而可以同步输出8位的数字视频流d[7…0].在输出数字视频流的同时,还提供像素时钟pclk、水平参考信号href、垂直同步信号vsync,便于外部电路读取图像.
ov5017的像素阵列为384×288,分为16×16的子块,每个子块大小为24×18,可以在整个图像的局部开窗,输出窗口中的图像.
2.2 ov5017的编程功能
ov5017具有丰富的编程控制功能,其图像帧频、曝光时间、增益控制、gamma校正、图像开窗等均可通过对芯片内部寄存器的读写进行设置,数字视频流的输出也必须通过对寄存器读取才能实现.
芯片内部有11个8位寄存器,通过对地址线a[3..0]的设置来选择寄存器,通过读写数据线[7..0]来读取或设置寄存器.在对寄存器进行读(或写)时,应使片选csb与输出使能oeb(或定使能web)有效.
地址号10xx的寄存器为视频数据端口,它是只读的,当选中并读取它时,芯片向外输出数据视频流.
地址号0000的寄存器为状态寄存器,它是只读的,反映芯片的某些状态.
地址号0001的寄存器为帧控制寄存器,它是只写的,用于控制帧与行的同步信号.
地址号0010的寄存器为曝光控制寄存器,它是读写的,可选择自动曝光,也可选择手工曝光.曝光时间控制在1帧至1/100帧之间.
地址号0011的寄存器为增益控制寄存器,它是读写的,当手工曝光时,增益控制在0~18db 之间.
地址号0100的寄存器为帧频控制寄存器,它是读写的,帧频控制在50~0.5fps之间.
地址号0101的寄存器为杂项控制寄存器,它是读写的,负责设置gamma校正、图像象、背景光补偿、图像锐化等功能.
地址号0110与0111的寄存器为窗口控制寄存器,它们均是读写的,负责设置窗口的水平尺寸、水平位置、垂直尺寸、垂直位置,以确定图像中的一个窗口.
地址号1110与1111的寄存器保留,用于测试.
2.3 数字图像的输出
ov5017中数字视频流的输出必须通过对芯片内视频数据端口,即地址号为10xx的寄存器的读取来实现.其步骤为:
(1)设置地址总线a[3..0]为10xx;
(2)使能片选csb与输出使能oeb.
若需输出局部图像则应事先设置窗口控制寄存器.
数字视频流输出的时序如图2所示.图中,
tphd:tclk下降沿至href有效,最大25ns;
tpdd:pclk上升沿至视频数据有效,最大25ns;
vd:视频数据.
因篇幅所限,这里仅给出图像一行中4个像素输出的时序.根据图2所示时序,外部电路就可以读取芯片输出的图像数据.
3 基于ov5017的图像采集系统
基于ov5017的图像采集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在本系统中,ov5017作为系统的图像传感器,其内部将获取的图像采集量化,在外部逻辑的控制下输出数字图像,存入图像存储器.这里,ov5017的管脚a[3..0]与d[3..0]复用共同的外部数据线,因此加一个锁存器将它们分开.在读写ov5017的内部寄存器时,需分两个操作进行,即先选择寄存器,再读定该寄存器.同时,为避免总线冲突,tms320c31的低8位数据线与ov5017的数据之间和tms320c31的地址线与采集地址之间各加了一个总线隔离.
系统读取图像的过程为:
(1)对译码与时序发生器初始化;
(2)视需要设置ov5017的内部控制寄存器,如曝光控制、增益控制、窗口控制等;
(3)选择ov5017的视频数据端口,即寄存器10xx;
(4)tms320c31向译码与时序发生器发信号,通知开始采集图像;
(5)译码与时序发生器使能总线隔离,并根据ov5017输出的参考信号,即vsync、href与pclk,生成图像存储器的片选、写及地址信号.这样数字图像即以连续的方式存入图像存储器中;
(6)tms320c31向译码与时序发生器发信号,通知停止采集图像,ov5017则停止输出数字图像.
在图像采集过程中,tms320c31可访问除图像存储器与ov5017以外的其他存储器或端口.
该系统由于省略了a/d等器件,因而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同时,由于ov5017内部嵌入曝光、增益、开窗等控制电路,并且编程方便,这就提高了采集系统在功能上的灵活性.本系统适合于监控、多媒体等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