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俯卧位的摆放指引
- 格式:docx
- 大小:326.01 KB
- 文档页数:2
手术体位安全护理:俯卧位如何摆放一个成功的手术离不开正确的手术体位,不仅是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目前,部分脊柱后路手术以及脑外科手术都会采用俯卧手术体位,俯卧位是一种被动的体位,虽然有利于手术的操作,但是如果对患者的体位摆放不当,很容易增加患者在手术中的不安全因素,有一定程度的潜在危险性。
加上患者此类疾病的患者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或者有感觉异常的症状,在手术中处于麻醉的状态,患者不能自行控制体位,需要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摆放体位,一旦体位摆放不正确,不仅会影响到手术的操作,还会增加患者在手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几率,例如:神经眼部压伤、呼吸道通气功能受损以及皮肤压疮等。
一、如何正确的摆放俯卧位体位首先,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麻醉,通常患者会采取平卧位进行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在患者成功麻醉后,麻醉医生会对患者头部以及气管导管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再由巡回护士对其静脉通路进行固定。
其次,2名手术医生分别在床的一侧托住患者的颈肩部、腰骶部以及双下肢,保持患者脊柱水平将其移到手术床的一侧,再采用滚动法将患者调整到俯卧位。
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或者将患者的头部放置于马蹄形的头架上,将气管导管从头架中间的空隙中伸出来,眼部在头架内处于悬空状态,在患者的胸部尽量靠上的部位以及两侧各垫一个软枕,让患者的胸部呈悬空状态。
将患者的双侧上肢平放于身体两侧,或者让其以自然弯曲的状态放在头部两侧并用束臂带对其固定,在患者的双足部处垫一个软枕,让患者踝关节呈自然弯曲下垂状态。
第三,如果患者是颈椎脊柱后入路手术,将患者置于脊柱弓形手术加上呈现自然状态即可,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手术架的长度、宽度进行前后左右的调整,同时维持胸腹部处于悬空状态。
二、俯卧位体位患者有哪些护理要点(一)术前准备1、在手术前一天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由手术室护士按照手术通知单所拟定的术前访视计划与重点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评估。
重点为患者的年龄、诊断、具体病情、全身皮肤状况有无皮肤破溃症状、有无其他合并症、有无关节炎症、肢体活动程度以及能否配合手术等。
俯卧位的摆放指引俯卧位_________ r是患者俯卧于床面、面部朝下、背部朝上、保证胸适用手术:头颈部、背部、脊柱后路、盆腔后路、四肢背侧等用物准备:根据手术部位、种类以及患者情况准备不同类型和形状的体位用具。
如:俯卧t位支架或弓形体位架或俯卧位体位垫、外科头托、头架、托手架、腿架、会阴保护垫、约架、摆放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体型、选择适宜的体位支撑用物、并置于手术床上相应位置。
麻醉成功,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由医护人员共同配合,采用轴线翻身法将患者安置于俯卧位支撑用物上,妥善约束,避免坠床。
检查头面部,根据患者脸型调整头部支撑物的宽度,将头部置于头托上,保持颈椎呈中立位,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选择前额、两颊及下颌为支撑点,避免压迫眼部眶上神经、眶上动脉、眼球、颧骨、鼻及口唇等。
将前胸、肋骨两侧、髂前上棘、趾骨联合作为支撑点,胸腹部悬空,避免受压,避开腋窝。
保护男性患者会阴部以及女性患者乳房部。
将双腿置于腿架上或软枕上,保持功能位,避免双膝部悬空,给予体位垫保护,双下肢略分开,足踝部垫软枕,踝关节自然弯曲,足尖自然下垂,约束带置于膝关节上5cm处。
将双上肢沿关节生理旋转方向,自然向前放于头部两侧或置于托手架上,高度适中,避免指端下垂,用约束带固定。
肘关节处垫防压疮体位垫,避免尺神经损伤;或根据手术需要双上肢自然紧靠身体两侧,掌心向内,用布巾包裹固定。
注意事项:轴线翻身时需要至少四名医护人员配合完成,步调一致。
麻醉医生位于患者头部,负责保护头颈部及气管导管;一名手术医生位于患者转运床一侧,负责翻转患者;另一名手术医生位于患者手术床一侧,负责接住被翻转患者;巡回护士位于患者足部,负责翻转患者双下肢。
眼部保护时应确保双眼眼睑闭合,避免角膜损伤,受压部位避开眼眶、眼球。
(用3M敷料贴贴住双眼)患者头部摆放合适后,应处于中立位,避免颈部过伸或过屈;下颌部支撑应避开口唇部,并防止舌外伸后造成舌损伤,头面部支撑应避开两侧颧骨。
2017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俯卧位6、俯卧位俯卧位(prone position)是患者俯卧于床面、面部朝下、背部朝上、保证胸腹部最大范围不受压、双下肢自然屈曲的手术体位。
6.1适用手术头颈部、背部、脊柱后路、盆腔后路、四肢背侧等部位的手术。
6.2用物准备根据手术部位、种类以及患者情况准备不同类型和形状的体位用具。
如:俯卧位支架或弓形体位架或俯卧位体位垫、外科头托、头架、托手架、腿架、会阴保护垫、约束带、各种贴膜等。
6.3摆放方法6.3.1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体型,选择适宜的体位支撑用物,并置于手术床上相应位置。
6.3.2麻醉成功,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由医护员共同配合,采用轴线翻身法将患者安置于俯卧位支用物上,妥善约束,避免坠床。
6.3.3检查头面部,根据患者脸型调整头部支撑物的宽度,将头部置于头托上,保持颈椎呈中立位,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选择前额、两颊及下颌作为支撑点,避免压迫眼部眶上神经、眶上动脉、眼球、颧骨、鼻及口唇等。
6.3.4将前胸、肋骨两侧、髂前上棘、耻骨联合作为支撑点,胸腹部悬空,避免受压,避开腋窝。
保护男性患者会阴部以及女性患者乳房部。
6.3.5将双腿置于腿架或软枕上,保持功能位,避免双膝部悬空,给予体位垫保护,双下肢略分开,足踝部垫软枕,踝关节自然弯曲,足尖自然下垂,约束带置于膝关节上5cm处。
6.3.6将双上肢沿关节生理旋转方向,自然向前放于头部两侧或置于托手架上,高度适中,避免指端下垂,用约束带固定。
肘关节处垫防压疮体位垫,避免尺神经损伤;或根据手术需要双上肢自然紧靠身体两侧,掌心向内,用布巾包裹固定。
6.4注意事项6.4.1轴线翻身时需要至少四名医护人员配合完成,步调一致。
麻醉医生位于患者头部,负责保护头颈部及气管导管;一名手术医生位于患者转运床一侧,负责翻转患者;另一名手术医生位于患者手术床一侧,负责接住被翻转患者;巡回护士位于患者足部,负责翻转患者双下肢。
6.4.2眼部保护时应确保双眼眼睑闭合避免角膜损伤,受压部位避开眼眶、眼球。
⿇醉医⽣应该关注的⼿术体位之俯卧位摆放合适的外科⼿术体位是外科医⽣、⿇醉医⽣和⼿术室护⼠的共同责任。
最佳位置可能需要在⽅便⼿术的最佳位置和患者可以忍受的位置之间进⾏协调。
需要注意的是⼿术体位的摆放可能会导致⽣理变化,并可能导致软组织损伤(例如,神经损伤、压⼒性损伤或溃疡,或筋膜室综合征)。
俯卧位⽤于脊柱后部⼿术、⼀些开颅⼿术、直肠和臀部⼿术、背部的浅层⼿术和肢体后部⼿术。
⼤多数病⼈在仰卧时在担架上被⿇醉,然后在插管后俯卧在⼿术台上。
俯卧位时,头部可以⽀撑在泡沫或凝胶头枕上,或⽤Mayfield器械夹住头⾻。
▲凝胶型头部⽀撑枕▲这是⼀个在俯卧位中为病⼈的头部提供泡沫⽀撑的⽤具。
T形开⼝的设计是为了给眼睛和⿐⼦创造空间。
仰卧时,将头枕放在病⼈的⾯部,确保眼睛和⿐⼦在设备的各⾃开⼝处⾃由活动,然后翻转俯卧位。
将⽓管导管放置在⼀侧的开⼝内(本照⽚中为左侧)。
躯⼲被⽀撑在⼿术架、胸卷或枕头上。
▲威尔逊架固定俯卧位▲Andrews 架固定俯卧位▲Jackson 架固定俯卧位在某些情况下,病⼈采取俯卧位,头通常转向枕头的⼀侧。
例如,在⿇醉监护下进⾏的背部或直肠⼿术、腰椎间盘⼿术的脊髓⿇醉,以及在俯卧位诱导后放置声门上⽓道的情况。
⼿臂可以放在肩部和肘部弯曲,双⼿向上('俯卧超⼈ '或 '投降 '姿势)或收在病⼈的⼀侧。
臀部和膝盖弯曲,⼩腿得到⽀撑以防⽌对脚趾的压⼒。
折⼑俯卧位是俯卧位的⼀种变形,⼿术台弯曲,通常⽤于最佳地暴露直肠。
▲Kraske prone jackknife position(折⼑俯卧位)俯卧位的⽣理变化俯卧位的⽬标应该是避免对腹部施加压⼒,尽量减少对腔静脉和腹部内容物的压迫,以及相关的⽣理变化。
俯卧位会对⼼⾎管⽣理产⽣不同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在⽔平俯卧位时,⼼脏指数会降低,这归因于回⼼的静脉回流减少和胸内压升⾼导致左⼼室顺应性降低。
俯卧位腹部受压可导致腔静脉受压、静脉回流减少导致低⾎压、静脉淤滞和硬膜外静脉丛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