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2.61 KB
- 文档页数:6
2017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2017年,院感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确保院感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2016年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如下:一、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细化院感质量管理措施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职责明确,定期开展质控活动,召开医院感染管理专题会议。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指南》等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和考评制度,细化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根据考核标准进行督查反馈。
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针灸科、人流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院感科常规进行督查和指导,防止发生院感暴发。
二、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情况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2017年度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了对重点科室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
全年全院共采样60份,根据对医院环境、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等进行采样的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指导科室进行整改。
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使用中的紫外线强度进行了监测,发现不合格及时更换,确保紫外线灯的消毒效果。
三、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积极应对各种传染病的院内防控工作,特别加强对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的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在这次流感高发期间,进一步加强了内科门诊、儿科门诊、输液室等重点场所的管理,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四、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院感科不断完善医疗废物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重点加强了日常对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和处置工作的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化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2017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范文2017年即将过去,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院感委员会的指导下,全院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各临床科室医师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发现院内感染能及时、准确报告,同时院感科也加强院感病例上报管理,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加强监测与控制,无院感流行事件发生。
常规依托护理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督查、无菌技术督查并反馈,协同医务科、护理部,配合院领导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每季度在院长的主持下召开一次院感委员会会议,发布一次院感简讯。
院感管理在1至10月份进行了以下工作:一、根据院感安全生产要求细化院感质量管理措施根据医院“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细化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又制定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规进行督查和指导,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二、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在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台、儿科门诊、内科门诊、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加强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三、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病例回顾性调查1至9月份,全院共出院的XX例病例,院感科全部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结果表明:医院感染率1.04%,例次感染率1.09%。
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依次为:内二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5%,骨伤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9%,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51%,内一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24%。
石嘴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2017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卫计委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如《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以规范化、流程化管理为目标,强化环节质量管理,提升全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意识,严格质量监测考核,降低了医院感染率,保证医疗安全。
现将本院年度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制度,细化考核标准。
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的三级管控网络体系,明确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和科室管控会议,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整改方案,持续改进。
细化各科室医院感染考核标准,加强对临床科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反馈、指导、改正。
二、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一)质量控制: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每周随即检查,系统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整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利用医院感染简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及时通报医院感染动态,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漏报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二)环节质量控制1、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供应室、胃镜室、产房、口腔科、治疗室、换药室等感染管理重点科室,每周不定时检查,做到日有安排,周有重点,制定各重点科室感染质量检查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质量检查标准对手术室重点检查手术后各类器械清洗、包装消毒及室内消毒效果监测,严格执行器械包外送灭菌接送流程,医务人员严格接送环节的管理。
上半年对产房重点检查医疗废物的处理,各类器械的用后清洗、包装消毒及个人防护;口腔科的小型灭菌器的监测、灭菌效果的判别,器械清洗质量及包装要求等等,使各重点部门感染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2、强化手卫生:监督各科室配备洗手设施及洗手图,对全员进行了手卫生知识及洗手方法的培训,并考核人人过关。
石嘴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2017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卫计委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如《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以规范化、流程化管理为目标,强化环节质量管理,提升全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意识,严格质量监测考核,降低了医院感染率,保证医疗安全.现将本院年度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制度,细化考核标准.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的三级管控网络体系,明确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和科室管控会议,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整改方案,持续改进。
细化各科室医院感染考核标准,加强对临床科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反馈、指导、改正。
二、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一)质量控制: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每周随即检查,系统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整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利用医院感染简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及时通报医院感染动态,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漏报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二)环节质量控制1、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供应室、胃镜室、产房、口腔科、治疗室、换药室等感染管理重点科室,每周不定时检查,做到日有安排,周有重点,制定各重点科室感染质量检查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质量检查标准对手术室重点检查手术后各类器械清洗、包装消毒及室内消毒效果监测,严格执行器械包外送灭菌接送流程,医务人员严格接送环节的管理.上半年对产房重点检查医疗废物的处理,各类器械的用后清洗、包装消毒及个人防护;口腔科的小型灭菌器的监测、灭菌效果的判别,器械清洗质量及包装要求等等,使各重点部门感染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2、强化手卫生:监督各科室配备洗手设施及洗手图,对全员进行了手卫生知识及洗手方法的培训,并考核人人过关。
2017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2017年,院感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确保院感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仍存在着若干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现将2017年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院感质控工作,特别是对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的管理和监督。
1、每月根据院感检查标准对全院各科室,尤其是处置室、护办治疗室、口腔科治疗室、化验室、康复科等重点科室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和院感隐患,及时进行书面反馈,科室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院感科根据整改措施,跟踪检查改进效果。
2、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重点抓了手卫生规范、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以及医疗废物管理规范的落实,发现不落实的,及时反馈、制止。
减少交叉感染和院感发生的机率。
3、每月对所有病房、门诊、物业保洁进行1次全面督导、检查,检查各科室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执行情况以及科室院感控制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检查整改效果。
二、加强医院感染监测1、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季度对全院科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等采样监测细菌生长情况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进行总结。
2、紫完线灯管的检测除科室测外。
院感科对紫外线灯的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3、对压力蒸汽灭菌每周进行生物监测,每月进行预真空试验,每锅进行化学、物理检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4、全年灭菌效果的监测合格率为100%,生物监测合格率为100%,空气细菌培养合格率90%(整改后为100%),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99%(整改后为100%),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合格率99%,(整改后为100%)消毒液染菌量检测合格率100%,合格率均高于去年。
三、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重点加强了日常对医院医疗废物、污物处置的督导工作,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严格分开,医疗废物在产生科室即分类收集,标识清楚,密闭运输,医疗废物在暂存地存放不超过48小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确保了医疗废物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一、引言作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我深知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过去一年里,我和我的团队不断努力,改进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医院的感染管理水平和患者的安全感。
下面就过去一年里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能够为今后的感染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工作概况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制定和实施感染防控方案:根据国家、地区和医院的相关规定,我们制定和实施了感染防控方案,包括感染监测、手卫生、环境清洁、器械消毒和消毒用品的使用等内容。
2.开展感染监测和统计工作:我们建立了感染监测系统,对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开展感染控制培训:我们组织感染控制培训班,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技能。
4.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宣传:我们通过悬挂宣传画、发布宣传材料等方式,向患者和家属宣传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5.定期开展感染预防和控制评估:我们定期组织感染预防和控制评估,评估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6.加强与其他科室和医院的合作:我们与其他科室和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感染管理工作,共享经验和资源。
三、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尽管在过去一年里,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1.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不够强:由于医务人员工作繁忙,很多人对感染防控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执行不力。
2.设备和设施的不完善: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需要一些特殊的设备和设施,但由于经费和资源的限制,我们无法满足需求。
3.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不足:很多患者和家属对感染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理解,对我们的工作产生质疑,并未能提供充分的支持。
四、改进措施和经验总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困难,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并总结了以下经验:1.加强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宣传:通过组织定期的培训班和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增强执行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医院感染管理科2017年度工作总结2017年院感科结合我院创建二甲的有利契机,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职能科室的共同协作、各个科主任护士长以及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感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创新与成绩,为了更好地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经验,改正不足,瞻望未来,现将2017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做如下总结: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1、认真研究学习《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做好创甲评审准备及迎检工作,根据细则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培训计划、规范医院感染工作流程,整理归纳并新建、修订、补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质量标准涉及内容十大项近200小项。
根据人员变化及时调整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督促各科室及时补充调整感染管理质控小组成员,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医院各相关职能部门(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设备科、总务科等)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相关职责,相互协作,做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全院重视。
3、加强对临床科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指导、及时改进,特别是针对我院医务人员对医疗垃圾分类不清、手卫生不规范、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格落实、院内感染不及时上报、无菌操作不到位等现象不停进行督导纠正,彻底清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死角,力争做到医院感染管理的全院规范统一,充分建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力度。
4、根据医院“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从管理、培训、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手卫生、医疗废物、职业防护、专科特点等方面入手细化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每月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定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规进行督查和指导,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2017年上半年院感工作总结2017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下,院感办积极工作,进一步健全落实院感组织架构,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监测检查工作。
一、健全组织,制定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今年8月医院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章,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修订了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传染病管理制度。
二、针对院感薄弱环节,加强院感质量控制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产房、检验科、治疗室、急诊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三、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对全院医务人员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四、抓好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工作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加强对手术室、产房、口腔科等重点科室的监测。
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门诊的空气进行了监测,合格率达100%。
五、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并常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
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医院感染暴发。
六、强化院感培训及考核进行了三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全院医务人员,共200人次,培训内容为:①院感基础知识培训②手卫生知识培训③医院感染新标准新规范培训、七、虽然我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1、个别科室的消毒记录流于形式,个别科室的紫外线灯管没有每两周一次的擦拭记录。
2017年感控工作总结2017年度,医院感控办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下,全院医护人员积极参与下,使院感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迈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现将工作汇报如下: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1、每月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范、制度、标准等对重点部门及各科室进行质量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由科室监控小组提出整改意见,并持续质量跟踪直至改进。
2、感控办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不定期的对各科手卫生设施配备、七步洗手法、手卫生五个时刻掌握情况、重点部门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监测、手卫生的消毒效果监测、手卫生培训等检查,整体比去年有较大进步。
3、环境及医疗仪器、设备清洁消毒检查,通过检查质量持续改进,医疗器械清洁度、消毒质量比以前改进较大。
4、无菌物品规范管理,从购进三证齐全、库存符合要求、定期检查质量、效期等,保证医疗安全。
二、全面综合监测1、根据《2017年环境卫生学监测计划修订版》要求,全年监测情况如下:1-12月份环境卫生学监测共采样563份,其中空气232份;物表 92份;医务人员手卫生73份;消毒器械57份;灭菌器械51份;透析液和透析用水38份、内毒素19份;合格率99%。
不合格标本以物表为主,并分析原因及时整改,从新采样直至合格。
2、紫外线灯管监测全年度对紫外线灯管共监测4次,监测紫外线灯管约110支合格率为99%。
对<70|jW/cm2的紫外线灯管通知科室及时更换,保证治疗室换药室空气消毒合格。
3、手术切口感染监测情况全年度对妇一科剖宫产手术切口进行了目标性监测,共计监测 1338人,无切口部位感染感染率0.00%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W1.5%的要求。
4、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1. 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1-12月住院患者28034例,从其中筛选出多重耐药菌感染28例 (院外1例、门诊2例),感染主要发生在ICU 、内科和外科,分别是 铜绿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等,感 染部肺部、泌尿系感染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为主。
关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19篇)关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精选19篇)关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篇1在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院感科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及文件精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环节质控、加强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并积极与各部门协调合作,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及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
现将全年工作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作为科室主要工作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能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积极承担疫情防控的职责。
院感科全部人员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终坚守岗位,一直以来没有休息日,直到疫情好转,每日指导巡视在抗疫第一线,积极完成院部及上级部门交给的疫情防控的各项任务,并切实防控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1.加强培训2、积极配合设备科管好用好防疫防护物资,出台相关规定,按风险等级合理规范标准使用防护用品,不仅全方位保证风险医务人员的安全,又避免过度使用或浪费防护物质。
3、加强全院在疫情期间的医院感染控制。
从疫情开始,院感科所有人员全部无休息日,全力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先后先发疫情期间消杀方案、医废处置规定及预案、防护用品穿脱流程、疫情防控应急感染防控流程、消毒流程等。
每天去预检分诊、体温测量处、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室、CT室、检验科、各病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并督促各科室进行风险评估和持续改进。
二、继续完善各项制度。
继续完善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监测等各项制度,进一步落实了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标准操作流程,完善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等。
院感科定期督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2017年院感管理工作总结
2017年度院感重点工作是围绕《2016年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估细则》、《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为蓝本,以创建二级医院为目标开展工作,针对去年底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对照,逐项整改,持续改进医院感染质控,降低了医院感染,保证了医疗安全。
全年工作能按计划完成,现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内容:
(一)、完善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流程。
重点结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院感管理部分,逐一按标准完成,重点突出及完善院感PDCA管理模式。
针对2016年出台8项新规范进行了院感制度及流程的重新修订。
下发院感质控手册、清洁消毒登记本等规范院科两级质控。
(二)、健全突出院感委员会制度,召开院感委员会会议3次。
着重突出科室管理小组质量管理反馈,针对各科室院感管理专科性,着重于日常监管中的指导与抽查,用追朔方法检查科室管理质量,把形式化管理暴露无遗,从而让科室清楚管理实质性是日常工作的细节及规范化执行,强化管理小组责任与执行力。
(三)、加强重点部门监管与质控,重点突出感控措施落实,加强风险管理。
落实执行重点部门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病区、内镜室、口腔科等消毒隔离控制、布局合理改善、工作流程等规范执行。
落实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打包、灭菌、下收、下送操作流程;完善ICU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日常监控,严格执行患者床边隔离消毒,多重耐菌防控,手卫生执行,物表清洁消毒,清洁员培训,清洁工具
专用等感控措施,无发生ICU院感暴发事件。
加强产房、人流室、新生儿室、洗婴室院感管理,入室要求规范执行,手卫生措施增加,落实保温箱、蓝光箱清洁消毒;隔离产房配备处于备用状态,按要求对传染性产妇进行隔离性分娩;各区域环境要求等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无发生新生儿院感暴发及入箱感染事件。
手术室重点落实术间的消毒灭菌措施落实,特别是感染性手术消毒控制,杜绝发生感染扩散。
规范内镜、口腔复用性器械的清洗、消毒及灭菌操作流程,落实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内镜严格执行操作前及操作后清洗、消毒、灭菌要求,记录能体现每一例能追溯。
本年度无发生院感不良事件。
5月份全院性手卫生比赛,以赛促评,大大提高洗手正确率及执行率。
(四)、加强培训与考核,重抓一线科室培训,对培训方式多样化,以理论结合实操,打击搞形式化培训。
1、开展我院首次继续教育项目,请中医院院感护理专家进行《医院感染管理新规范解读》市级1次;院内开展内镜、口腔、手术消毒供应中心等专题培训;每季度进行全院性院感闭卷考,达标率96.5%。
全年度进行全院院感培训及三基考核共4次摔先开展培训的效果评价,明确培训重点,提高培训效果。
2、推进科内院感培训力度,不走形式化,着重基础操作的规范执行来强化理论,要求培训内容实而有效,针对性对质控存在问题开展演习式培育指导,指导开展院科两级各项院感技能性演习,如手卫生、职业暴露防护及处理、院感暴发、传染病防控等、共19次,从实战中进行演练是最好的培训方式,大大提高临床的应用效果。
3、对新上岗人员、见、实习生、轮转科室人员集中性岗前培训及考
核1次,督导科室落实科内每月培训及带教老师的培训指导,结合日常检查,规范各操作,避免职业暴露发生。
4、对专科人员(内镜、口腔、手术、ICU、供应等)进行专科性培训,加强专科质控管理,以查找问题为导向,持续性PDCA整改。
5、加强传染性疾病的管理,认真落实预检分诊,加强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寨卡病毒、诺如病毒疫情防控,进行了5次院内相关培训及知识考核,加强门急诊、发热门诊的预检分诊管理,加强接诊的流程,应急物资备用,做到早隔离、早预防、提前防控,本辖区内无发生疫情大流行及院内感染暴发事件。
通过了5月及10月份市级传染病专项督导检查。
(五)、加强院感病例监控,降低院感发生率。
1、加强院感病例管理,落实对每1例院感病例床边跟踪,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及防控,控制院感发生率0.41%,院感漏病例1例,漏报率3.7%,较好控制院感发生率在较低水平,无院感暴发事件发生。
院感病例病原微生物送检率60.7%,能有效控制规范要求之院感病例病原微生物送检率≥50%。
(六)、落实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确保消毒效果达标。
每月落实全院重点部门,每季度科室的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采样监测。
全院抽查样本320份,高危标本3份,不合格标本1份,合格率99.7%;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消毒物品、一次性无菌物品合格率达100%;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
(七)、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病原微生物监测。
启动多部门管理模式,住院部抗菌药物使用率38.2%,控制在50%以下;全院使用抗
菌药物,进行病原学送检67.5%,能超额完成规范要求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送检率≥30%。
其中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79.7%,达完成规范要求之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送检率≥50%。
一类手术切口预防性用药率29.15%,能有效控制在30%以下,减小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
无发生I类手术切口感染病例,是近3年来的第一个0感染率。
有效控制清洁手术感染率。
(八)、严格落实构医疗废物与污水处置,4月份我院污水处理已拿到了临时排污证,落实执行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与污水处置专项监督检查》进行了自查,做好上级部门督导检查工作准备及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意识,每月对存在风险及时反馈给科室,给予演习及培训,日常督导检查中对操作不规范及意识淡薄工作人员及时给予指导,对实习生加强岗前演习性培训及科室带教指导,减小针刺伤机会,全院发生6例职业暴露事件,已进行原因分析,减小发生率。
二、存在问题:
对《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条款内容没能参透,对支撑材料没做好充分准备。
(一)、多重耐药菌及I类手术预防性使用药按规范要求启动多部门管理,由于各部门没有经验又不及时请教外院很被动,下半年才起步。
导致数据的统计分析不能及时反馈科室,使临床多重耐药菌防控有所松懈。
I类手术预防性用药率29.15%也是能过多次技巧性才刚好控制在≥30%以内。
(二)、对创二甲条款内容支撑材料没能整理,特别是职能部门对科室的督导分析内容。
(三)、院感质控小组及质控成员的经常变动,院科两级缺乏有效指导及专项培训,未能及时落实招开多部门联席会议。
三、整改措施:
(一)、2017年多重耐药菌及I类手术预防性使用药的管理不到位,也体现了我院多部门管理机制不完善,执行力差,沟通不协调等问题,2018年从计划开始,严格按制度的要求,各部门落实职责,定期召开各类联席会议,解决实际性问题可持续发展。
(二)、通过下半年二甲评审的多次观摩及向专家们请教不断完善大部分B条款的支撑材料及A条款资料。
现在院感管理的A条款达30%,B条款达60%,A条款达100%。
(三)、通过请教院感专家及同行们,特别是2018年1月份通过省级专家黄教授的亲临指导与培训,让我矛塞顿开,接下来已完成了院科两级的质控督导及资料归类目录的规范样版,另外会议或培训的原始资料的收集及效果评价规范了样版与大家共享。
四、努力方向: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功创二甲是我2018年的必达的目标,冲刺阶段我更是全力以赴,以周为时间的倒计时,在整理二甲资料的同时,完成2018年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走出去,请进来,已定3月份请评审组院感专家们指导及授课,给我们冲刺的最大力量。
(三)建议各部门多分享整理二甲资料的办法,把多部门公用的资料
及规范的各类PDCA持续整改样版共享,可以在OA中设立专栏。
院感科
201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