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 穆旦
- 格式:docx
- 大小:14.53 KB
- 文档页数:2
合唱二章
穆旦
一
当夜神扑打古国的魂灵,
静静地,原野沉视着黑空,
飞奔呵,旋转的星球,
叫光明流洗你苦痛的心胸,
叫远古在你的轮下片片飞扬,
像大旗飘进宇宙的洪荒,
看怎样的勇敢,虔敬,坚忍,
辟出了华夏辽阔的神州。
黄帝的子孙,疯狂!
一只魔手闭塞你们的胸膛,
万万精灵已踱出了模糊的
碑石,在守候、渴望里彷徨。
一阵暴风,波涛,急雨——潜伏,等待强烈的一鞭投向深谷,
埃及,雅典,罗马,从这里陨落,这一刻你们在岩壁上抖索!
说不,说不,这不是古国的居处,庄严的盛典,以鲜血祭扫,
亮些,更亮些,如果你倾倒......
二
让我歌唱帕米尔的荒原,
用它峰顶静穆的声音,
混然的倾泻如远古的熔岩,
缓缓迸涌出坚强的骨干,
像钢铁编织起亚洲的海棠。
让我歌唱,以欢愉的心情,
浑圆天穹下那野性的海洋,
推着它倾跌的喃喃的波浪,
像嫩绿的树根伸进泥土里,
它柔光的手指抓起了神州的心房。
当我呼吸,在山河的交铸里,
无数个晨曦,黄昏,彩色的光,
从昆仑,喜马,天山的傲视,
流下了干燥的,卑湿的草原,
当黄河,扬子,珠江终于憩息,
多少欢欣,忧郁,澎湃的乐声,
随着红的,绿的,天蓝色的水,
向远方的山谷,森林,荒漠里消溶。
热情的拥抱!让我歌唱,
让我扣着你们的节奏舞蹈,
当人们痛苦,死难,睡进你们的胸怀,摇曳,摇曳,化入无穷的年代,
他们的精灵,
你们坚贞的爱!
作于1939年2月。
穆旦《合唱》意象赏析穆旦是中国现代作家,在他的短篇小说《合唱》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意象描绘,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的故事。
本文将从情感、音乐和社会意义三个方面对穆旦的《合唱》进行意象赏析。
首先,是情感方面的意象。
故事描述了一个广场上的合唱团排练,而合唱团指挥老师的笔句吸引了中年女子的注意。
这表现了中年女子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在故事的结尾,中年女子终于找到了和合唱团指挥老师的默契,她与合唱团指挥老师的眼神交流成为故事的高潮。
这个情感的转变以眼神传递的方式展现出来,细腻而深入人心,让人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其次,是音乐方面的意象。
合唱团的排练成为故事的主线,合唱团指挥老师用音乐的方式吸引了中年女子的关注。
音乐在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代表着美好的艺术享受,更象征着人们心灵的触动和沟通。
故事中的合唱团排练场景生动地再现了音乐的魅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共鸣和力量。
最后,是社会意义方面的意象。
故事的背景是一个广场上的合唱团排练,这个场景象征着社会中人们的群体行为和凝聚力。
合唱团的成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通过音乐的共同语言团结在一起,共同追求艺术和情感的满足。
故事中的中年女子和合唱团指挥老师通过音乐的联系,淡化了他们之间的阶层差异,使人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团结。
《合唱》这个故事在情感、音乐和社会意义三个方面的意象描写,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叙述方式,深入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音乐的力量以及社会的共同价值。
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引发对自身情感、艺术和社会的思考。
这篇文章不仅是文学作品的赏析,更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启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穆旦的诗歌赏析穆旦,被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是九叶诗派成员之一。
尤其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现代派诗歌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受所处环境和的影响,以及他个人的经历,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反映了当时的现实。
一.前期诗歌内容穆旦所处的时代,是个动荡的时代。
他用他的诗记录现实,记录那个时代的中国。
以1948年为界,将他的诗分为前期和后期。
1948年以前的中国,是残损的。
日寇的铁骑践踏着我们的国土。
受时代的影响,前期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忧患意识。
在“七七事变”后,穆旦在10月随大学南迁长沙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一路所见所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年,连续发表《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从空虚到充实》、《赞美》、《诗八首》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在《赞美》中,诗人用众多意象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饱经摧残,人民备受欺凌,生活步履维艰。
正如诗中所写“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干枯的眼睛”早已流不出泪水。
尤其是在诗的第二节,他塑造了一个受难者——农民的形象。
农民代表中国众多的劳苦大众,尽管他们辛勤地耕耘却很难再维持生计。
“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
突然想起来有人曾经说过“战争是政客之间的玩的游戏”,可战争带来的灾难却是由人民大众来承担。
在战争的摧残下,中国的民众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
凝重的情感下,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不屈,人民在苦难中选择抗争,哪怕前方面临死亡。
穆旦也选择了抗争,24岁的他参加中国入缅远征军,在参军期间切身体会到了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热带雨林,他艰难前行,看着死去的战友,心一次次的被捶打,原来生与死只是瞬间。
尤其是在胡康谷底撤退时,正值缅甸最猛烈的雨季,野人山成了水中孤岛,孤立无援情况下只能前行。
当时随军的一位医生记录到:每100米就有10~30具骨架的道路。
穆旦将这一切写入了诗中《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部编版九上《我看》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1935年穆旦就读于清华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10月穆旦随清华大学南迁至长沙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这时期的穆旦创作了一些诗歌,随后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连续发表《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我看》《从空虚到充实》等作品。
诗歌题目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视角”看“,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穆旦(1918一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
其主要作品有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集》,诗集《旗》《穆旦诗集》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
忧戚qī:忧伤。
戚,悲伤。
勃bó发:焕发;蓬勃生发。
飘逸yì:漂浮,飘散。
漫màn游:随意地不受拘束地游览。
流盼:转动目光看。
摇曳yè:摇荡,晃动。
二、主题概述这首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画卷,感悟生命的美好,引发了诗人对充满生机的生命的礼赞,表达了诗人愿与春景一起,与自然合流,把快乐带给人间的美好愿望。
三、作品结构第一部分(第1、2节):描绘出一幅春天原野的美丽图画。
第二部分(第3~5节):歌颂春天里生命的勃发、美丽、自由和力量,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四、鉴赏品读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一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表现出春风的温柔亲切。
2.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的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3.“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漂荡流传。
穆旦的诗《赞美》语言赏析穆旦的诗《赞美》语言赏析:《赞美》写于抗战最艰苦的敌我“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华民族既背负着历史积淀的沉重、贫穷和苦难,又已在抗日烽火中走向觉醒;人民虽然衣衫褴褛,血污浸身,但已在血与火中为摆脱屈辱而战.作为年轻的诗人,穆旦在深刻感受到时代苦难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民的奋起,并由此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抓住了这个时代的特色,并为之歌唱,显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劳苦大众,热爱苦难的祖国,热情赞美奋勇抗争的人民,这就是《赞美》的思想主旨,解读诗歌各节,必须紧扣这一主旨。
诗歌的第一节是对祖国辽阔而苍茫的土地、悠久而沉重的历史、贫穷而屈辱的民族的描绘,并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民族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热爱,诗人要去拥抱这一切,因为在这样的土地上,这样的民族已经站起来.诗歌首先以众多的意象(前6句)来描绘祖国,充满着既爱又怨的复杂感情.这里既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密密麻麻的村庄,风光美丽的河流、草原和古朴动听的鸡鸣、狗吠;又有野草茫茫,风沙干燥,暗云低压和流水呜咽;还有荒凉而贫脊的土地,忧郁而黑暗的森林和悄然远逝的年代.这些意象的铺陈排列,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土地的辽阔,人民的苦难和历史的悠久,给人的印象是既开阔苍茫,又沉重压抑.接着,诗歌又以“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的场景(7—11句)来描绘“我”的体会和感受.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故事层出不穷地发生,灾难铺天盖地地袭来,天空中没有展翅高飞、昂首放歌的雄鹰,大地上没有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爱情,人们“爬行”在遥远的天际,灰头土面,忍辱负重,从古代走来,艰难而缓慢地行进在现代.他们用“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在期待中绝望,在绝望中期待,显示出一种直面灾难,忍受屈辱,意志不屈,信念不垮的生存风范.“(沉默的)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这一静态意象的出现犹如一尊雕像,寓永恒于瞬间,融无限于有限,直逼心灵,感人肺腑.眼睛何以干枯?是因灾难痛苦而泣泪成血,还是因苦苦期盼而无因无果?是因瘦弱老迈而目断神枯?还是因生活赤贫而满目枯干?“枯干的眼睛”何以依然期待?“泉涌的热泪”能够出现吗?假如出现,它能够抚慰那颗疲惫而憔悴的心吗?是饥饿期待温饱,还是动乱期待和平?是黑暗期待光明,还是苦难期待幸福?一双干枯的眼睛和一份执着的期待浓缩了人生的无限沧桑和民族的沉痛记忆.隐隐约约之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孜孜以求,苦苦期盼的力量,一种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力量.穆旦通过一双眼睛写活了一个民族求生存,求自由的伟力.最后,诗歌以一系列沉痛悲壮的意象(12---18句)来描写“我要以一切拥抱你,我到处看见的人民”.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骡子车和槽子船跟“带血的手”一样,表明“我”与“人民”是一体的,患难与共,休戚相关,都在过去的苦难,今天的血污和明天的希望中生活.尽管人民苦难深重,屈辱重重,尽管“我”艰辛坎坷,流血负伤,但是“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我仍要“和你们一一拥抱”,拥抱里有同甘共苦和同仇敌忾,拥抱里有崇高敬意和无穷动力,拥抱里有保家卫国和浴血奋战,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穆旦《春》春穆旦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寂寞)了,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迷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你们燃烧着却无处归依))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1942年2月一、诗人简介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
原名查良铮,另有笔名梁真,祖籍浙江海宁,生于天津。
与武侠大家金庸(查良镛)是查氏家族的同辈兄弟。
穆旦生于1918年农历二月廿四日,(比曹禺小8岁,比张爱玲大2岁),卒于1977年(终年59岁)。
生于天津,原籍浙江宁海,原名查良铮,另有"梁真"等笔名。
穆旦从小就表现出"不但早慧,而且早熟"的特点,1929年9月(11岁)考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开始诗歌创作,并参加抗日救国活动。
1935年(16岁)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地质系,半年后改读外文系。
这一时期,是他诗歌的创作初试期,主要作品有《流浪人》、《古墙》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随校长途跋涉到长沙,又随校横贯湘黔滇三省,跋涉三千里到云南昆明,同当时许多著名作家一样,也经历了一个"辗转流徙"的阶段。
在昆明西南联大读书期间,在朱自清、闻一多、冯至、卞之琳,以及燕卜荪等一大批著名诗人的影响下,穆旦与郑敏、杜运燮、袁可嘉、王佐良等青年人读艾略特、奥登……开始系统地接触英国现代诗歌和诗歌理论,找到了"当代的敏感"与眼下的现实相结合的道路,创作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并走向成熟,形成了一个被自己人称为"昆明的现代派"的诗歌小团体。
而在这个团体中,穆旦的诗歌才华是大家所公认的。
1940年由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助教。
在这期间,穆旦发表了关于艾青和卞之琳的诗评《他死在第二次》和《〈慰劳信集〉--从〈鱼目集〉说起》,并创作了《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从空虚到充实》、《赞美》、《诗八首》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成为了当时有名的青年诗人。
部编版九上《我看》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1935年穆旦就读于清华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10月穆旦随清华大学南迁至长沙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这时期的穆旦创作了一些诗歌,随后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连续发表《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我看》《从空虚到充实》等作品。
诗歌题目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视角”看“,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穆旦(1918一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
其主要作品有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集》,诗集《旗》《穆旦诗集》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
忧戚qī:忧伤。
戚,悲伤。
勃bó发:焕发;蓬勃生发。
飘逸yì:漂浮,飘散。
漫màn游:随意地不受拘束地游览。
流盼:转动目光看。
摇曳yè:摇荡,晃动。
二、主题概述这首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画卷,感悟生命的美好,引发了诗人对充满生机的生命的礼赞,表达了诗人愿与春景一起,与自然合流,把快乐带给人间的美好愿望。
三、作品结构第一部分(第1、2节):描绘出一幅春天原野的美丽图画。
第二部分(第3~5节):歌颂春天里生命的勃发、美丽、自由和力量,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四、鉴赏品读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一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表现出春风的温柔亲切。
2.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的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3.“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漂荡流传。
部编版九上《我看》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1935年穆旦就读于清华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10月穆旦随清华大学南迁至长沙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这时期的穆旦创作了一些诗歌,随后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连续发表《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我看》《从空虚到充实》等作品。
诗歌题目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视角”看“,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穆旦(1918一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
其主要作品有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集》,诗集《旗》《穆旦诗集》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
忧戚qī:忧伤。
戚,悲伤。
勃bó发:焕发;蓬勃生发。
飘逸yì:漂浮,飘散。
漫màn游:随意地不受拘束地游览。
流盼:转动目光看。
摇曳yè:摇荡,晃动。
二、主题概述这首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画卷,感悟生命的美好,引发了诗人对充满生机的生命的礼赞,表达了诗人愿与春景一起,与自然合流,把快乐带给人间的美好愿望。
三、作品结构第一部分(第1、2节):描绘出一幅春天原野的美丽图画。
第二部分(第3~5节):歌颂春天里生命的勃发、美丽、自由和力量,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四、鉴赏品读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一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表现出春风的温柔亲切。
2.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的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3.“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漂荡流传。
《诗八首》教案一、教学要求1.分析穆旦诗歌创作的主题、个性和语言特点。
2.了解“九叶诗派”。
二、学习要点1.题解关键词穆旦;九叶诗派;“情感与形而上的玄思完美融合的现代抒情诗”。
2.内容提示《诗八首》写于作者24岁时,是一组充满着情感、理性与玄思的复杂交响的爱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被称为“情感与形而上的玄思完美融合的现代抒情诗”。
它并非仅指人生历程中爱情的一个截面、一种经历。
它是一个整体,一个随自然生命的起止而萌生、发展、延续和升华的情感过程。
它体现一个思想者关于爱情的灵肉、苦乐和生死的辩证关系。
这个整体和关系为:结合,新生,相知,相遇,永恒。
每首诗均为两节,每节四行,一首诗为八行,形式整齐匀称。
这首诗中除了“我”与“你”之外,还出现了“上帝”的形象。
正是这三种力量的交织与冲突产生的复杂张力,形成了诗作永恒的魅力。
三、作者生平穆旦,本名查良铮,另有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县袁化镇,1918年旧历2月24日生于天津恒德里三号。
祖父虽是清末官僚,但家庭早已没落。
其父任小职员薪俸很少,生活拮据,不得不经常靠当卖旧物维持生活。
穆旦自幼聪慧,小学二年级时,他的习作《不是这样的讲》就被天津《妇女日报》选用,刊登在该报 1924年3月16日的《儿童花园》副刊上。
1929年,穆旦考入天津的南开中学,随即开始创作诗歌,校刊《南开高中学生》经常刊登他的诗文,其中 1935年发表的杂感《梦》,是他以“穆旦”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作品。
穆旦当时所写的诗文,多以揭露社会现实和反映大众疾苦为主题。
1935年的《南开中学学生毕业录》特邀他写文纪念。
1935 年,穆旦17岁,在大学入学考试中,同时被3所大学录取,他选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半年后改读外文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北大、南开三个大学先后合并为长沙临时大学及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在那里,穆旦在诗歌表现方法方面开始受现代派的影响。
他写出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诗,多数发表在香港《大公报》杨刚主编的《文艺》副刊和昆明的《文聚》杂志上,成为当时大后方最受瞩目的青年诗人之一。
•••••••••••••••••穆旦《赞美》《合唱》《旗》导读穆旦《赞美》《合唱》《旗》导读导读,是一种阅读辅导的行为,即引领指导阅读的意思。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穆旦《赞美》《合唱》《旗》导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穆旦诗歌中的常见主题有三个,即:第一,“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例如《赞美》、《合唱》、《旗》、《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等篇。
第二,“丰富,和丰富的痛苦”。
例如《出发》、《五月》、《从空虚到充实》、《隐现》等诗。
在《出发》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呵上帝!在犬牙的甬道中让我们反复行进,让我们相信你句句的紊乱是一个真理。
而我们是皈依的,你给我们丰富,和丰富的痛苦。
在上一段诗句中的,“上帝”、“历史”(“犬牙的甬道”)、“真理”都成为否定的、异质性的存在,欺骗又引领着“我们”,在不和谐的冲突中增添着生存的丰富和痛苦。
可以说,“丰富,和丰富的痛苦”。
表达的是对世界人生的整体性观照。
它成为穆旦诗中的一个潜在的核心主题。
第三,表现“残缺的我”。
例如《三十诞辰有感》、《诗八首》、《控诉》等诗。
穆旦在《我》一诗中这样写道:从子宫割裂,失去了温暖,是残缺的部分渴望着救援,永远是自己,锁在荒野里。
这样的自我是残缺的,自我封锁的,一次次“想冲出樊篱,/伸出双手来抱住了自己”;不仅20年代郭沫若式的抒情自我形象没有出现在穆旦诗中,而且30年代现代派诗人笔下的“寻梦者”、“倦行人”也被上面那个痛楚呼救的“我”所取代。
在穆旦的诗歌里,出现了站在不稳定的点上,不断分裂、破碎的自我,存在于永远的矛盾张力上的自我,诗人排拒了中国传统的中和与平衡,将方向各异的多种力量,相互纠结、撞击,以致撕裂。
所有现代人的生命的困惑:个体与群体、欲望与信仰、现实与理想、创造与毁灭、智慧与无能、流亡与归宿、拒绝与求援、真实与谎言、诞生与谋杀、丰富与虚无……,全都在这里展开;不是简单化的二元对立,也不是直线化地“一个”去吃掉(否定)“另一个”,而是相互对立、排斥、渗透、纠结为一团,正如同为中国新诗派的郑敏所说,是“思维的复杂化,情感的线团化”:这正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情感方式。
收稿日期:2018-01-2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形态研究 (13C Z W 084)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易㊀彬(1976-),湖南长沙人,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新诗㊁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㊁中外文学交流等方面的研究㊂第33卷第2期2018年3月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O FC H A N G S H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V o l .33N o .2M a r.2018穆旦作品年表易㊀彬(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南长沙㊀410114)[中图分类号]I 206.6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2-934X (2018)02-0062-10D O I :10.16573/j.c n k i .1672-934x .2018.02.010㊀㊀1918年4月5日生于天津,本名查良铮,祖籍为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㊂1924年3月16日‘不是这样的讲“(文)刊于天津‘妇女日报㊃儿童花园“,署 城隍庙小学第二年级生查良铮(男)㊂1930年6月7日‘笑话“(故事)刊于天津版‘大公报“,署 查良铮(十三岁)㊂1933年2月26日‘管家的丈夫“(故事)刊于天津版‘益世报㊃小朋友“复刊第16号,署名查良铮㊂3月11日作‘事业与努力“(文),后刊于‘南开高中学生“1934年春第1期,1934年4月6日,署名查良铮㊂3月12日‘傻女婿的故事“(故事)刊于天津版‘益世报㊃小朋友“复刊第18号,署名查良铮㊂12月16日作‘梦“(散文诗),后刊于‘南开高中学生“第1卷第4㊁5期同刊,1934年1月5日,署名穆旦㊂[按:这是首次出现的署名 穆旦 的作品,鉴于 穆旦 为诗歌写作最主要的笔名,此后凡署名 穆旦 的诗作均不再注明㊂]1934年4月15日作‘流浪人“(诗),后与‘亚洲弱小民族及其独立运动印度,朝鲜及安南 “(文)同刊于‘南开高中学生“1934年春第2期,本年5月4日,分别署名良铮㊁查良铮㊂6月15日‘夏夜“‘神秘“‘两个世界“刊于‘南开高中学生“1934年春第3期,署名查良铮,题作 诗三首 ㊂[按:‘夏夜“一诗标注为6月24日作,晚于刊物所标注的出版时间㊂此一状况,跟校园刊物出版时间不固定㊁稿源不足等因素有关㊂]9月29日作‘一个老木匠“(诗),后刊于‘南开高中学生“1934年秋第1期,本年10月17日,署名良铮㊂10月31日作‘前夕“(诗),后与‘冬夜“同刊于‘南开高中学生“(1934年秋)第2期,本年11月23日,署名良铮㊂11月3日作‘冬夜“(诗)㊂2612月10日作‘诗经六十篇之文学评鉴“(文),后刊于‘南开高中学生“(1934年秋)第3期,1935年1月15日,署名查良铮㊂1935年6月13日作‘哀国难“(诗),后刊于‘南开高中学生“(1935年)第3期,本年本月21日,署名良铮㊂7月或稍后‘谈 读书 “(文)刊于所在年级所编印的‘南开中学1935班毕业纪念册“,署名查良铮㊂1936年5月19日作‘这是合理的制度吗?“(文),后刊于‘清华副刊“第44卷第8期,本年本月30日㊂10月21日改定‘山道上的夜 九月十日记游“(文),后刊于‘清华副刊“第45卷第1期,本年11月2日,署名慕旦㊂11月月初作‘我们肃立,向国旗致敬“(诗),后刊于‘清华副刊“第45卷第3期,本年本月16日,署名慕旦㊂11月22日‘更夫“(诗)刊于‘清华周刊“第45卷第4期,署名慕旦㊂12月28日‘生活的一页“(文)刊于‘清华副刊“第45卷第10期,署名慕旦㊂1937年1月1日‘古墙“(诗)刊于北平‘文学“第8卷第1期,署名慕旦㊂1月25日‘玫瑰的故事“(诗)刊于‘清华周刊“第45卷第12期,署名慕旦㊂11月作‘野兽“(诗),后与‘劝友人“同刊于‘柳州日报㊃布谷“第3期,1942年2月2日,题作‘野兽(外一章)“㊂12月28日‘在秋天“(诗)刊于‘火线下“第15号㊂1938年6月作‘我看“(诗),暂未见发表信息㊂8月作‘园“(诗),暂未见发表信息㊂10月作‘祭“(诗),后刊于‘益世周报“第2卷第3期,1939年3月27日㊂1939年2月作‘C h o r u s二章“(诗),后刊于香港版‘大公报㊃文艺“第724期,本年10月27日;收入‘穆旦诗集“,题作‘合唱“;收入‘穆旦诗文集“①,题作‘合唱二章“㊂4月作‘防空洞里的抒情诗“(诗),后刊于香港版‘大公报㊃文艺“第755期,本年12月18日㊂5月26日‘一九三九年火炬行列在昆明“(诗)刊于昆明‘中央日报㊃平明“副刊第9期㊂6月作‘劝友人“(诗),后刊于‘柳州日报㊃布谷“第3期,1942年2月2日㊂9月作‘从空虚到充实“(诗),后刊于香港版‘大公报㊃文艺“第806期,1940年3月27日㊂1940年1月作‘怀念“(诗),该诗题源自目前所见最早的版本,即1940年1月抄赠给友人杨苡的手稿;后刊于‘今日评论“第3卷第24期,1940年6月16日,题作‘写在郁闷的时候“,署名良铮;收入‘探险队“,题作‘童年“㊂[按:其写作时间,手稿版和发表稿均标为1940年1月,‘探险队“版未标注时间,‘穆旦诗文集“标为1939年10月,现从发表稿㊂]2月作‘蛇的诱惑 小资产阶级的手势之一“(诗),后刊于香港版‘大公报㊃文艺第830期,本年5月4日㊂3月3日‘ 他死在第二次⓪“(评论)刊于香港版‘大公报㊃文艺“第794期㊂3月23日作‘ 慰劳信集⓪ 从 鱼目集⓪说起“(评论),后刊于香港版‘大公报㊃文艺“第826期,本年4月28日㊂3月作‘玫瑰之歌“(诗),后刊于‘今日评论“第3卷第14期,本年4月7日,署名良铮㊂4月作‘漫漫长夜“(诗),后刊于香港版‘大公报㊃文艺“第788期,本年7月22日㊂4月作‘失去的乐声“‘X光“(诗),后刊于362018年第2期易㊀彬:穆旦作品年表‘今日评论“第3卷第24期,本年6月16日,署名良铮;‘X光“后亦刊于‘平明日报㊃星期艺文“第80期,1948年10月31日,署名良铮㊂9月5日‘悲观论者的画像“(诗)刊于香港版‘大公报㊃文艺“第918期㊂9月12日‘窗 寄日后方某女士“‘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刊于香港版‘大公报㊃文艺“第923期,题作 诗二首 ㊂两诗诗题后来均有异动,前者收入‘穆旦诗文集“,题作‘窗 寄敌后方某女士“;后者收入‘探险队“,题作‘祭“㊂9月作‘在旷野上“(诗),后刊于香港版‘大公报㊃文艺“第945期,本年10月12日㊂[按:此诗写作时间发表稿标为9月,‘探险队“版标为8月,现从发表稿㊂]9月作‘不幸的人们“(诗),后刊于香港版‘大公报㊃文艺“第948期,本年10月16日;亦刊于‘柳州日报㊃布谷“第6期,1942年3月15日㊂10月16日作‘抗战以来的西南联大“(文),后刊于‘教育杂志“第31卷第1号,1941年1月10日,署名查良铮㊂10月21日‘出发 三千里步行之一“(诗)刊于重庆版‘大公报㊃战线“第664号㊂10月25日‘原野上走路 三千里步行之二“(诗)刊于重庆版‘大公报㊃战线“第666号㊂11月作‘还原作用“(诗),后刊于香港版‘大公报㊃文艺“第1051期,1941年3月15日;亦刊于桂林版‘大公报㊃文艺“第1期,1941年3月16日;亦刊于重庆版‘大公报㊃战线“第766号,1941年5月15日㊂11月作‘我“(诗),后刊于重庆版‘大公报㊃战线“第767号,1941年5月16日㊂11月作‘五月“(诗),后刊于‘贵州日报㊃革命军诗刊“第3期,1941年7月21日㊂11月翻译路易㊃麦克尼斯的‘诗的晦涩“(文),后分11次连载于香港版‘大公报“副刊,为 文艺 第1026期㊁第1028期㊁ 学生界 第264期㊁ 文艺 第1029-1030期㊁ 学生界 第265期㊁ 文艺 第1031-1032期㊁ 学生界 第266期㊁ 文艺 第1034-1035期,1941年2月8日㊁10-15日㊁17-20日,署名穆旦㊂1941年1月作‘潮汐“(诗),后刊于‘贵州日报㊃革命军诗刊“第6期,本年11月27日;亦刊于‘青年文艺“新1卷第3期,1944年10月10日㊂2月22日‘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诗)刊于香港版‘大公报㊃文艺“第1036期;后亦刊于‘贵州日报㊃革命军诗刊“第2期,1941年6月9日㊂2月作‘智慧的来临“(诗),后与‘还原作用“同刊于香港版‘大公报㊃文艺“和桂林版‘大公报㊃文艺“㊂[按:其写作时间各处标注不一,发表稿标为1941年2月,‘探险队“版标为1941年1月,‘穆旦诗集“版标为1940年11月,现从发表稿㊂]3月作‘夜晚的告别“‘鼠穴“(诗),暂未见发表信息㊂3月作‘我向自己说“(诗),后刊于香港版‘大公报㊃文艺“第1073期,本年4月14日;亦刊于‘贵州日报㊃革命军诗刊“第5期,本年10月6日㊂3月作‘中国在哪里“(诗),后刊于香港版‘大公报㊃文艺“第1070期,本年4月10日;亦刊于桂林版‘大公报㊃文艺“第17期,本年4月25日㊂4月8日翻译麦可㊃罗勃兹(M i c h a e lR o-b e r t s)的‘一个古典主义的死去“(文),后刊于香港‘大公报㊃文艺“第1230-1231期㊁第1233期,本年11月20日㊁22日㊁24日;亦刊于桂林版‘大公报㊃文艺“第112-113期,本年12月12日㊁15日㊂4月24日‘华参先生的疲倦“(诗)刊于重庆版‘大公报㊃战线“第754号㊂6月作‘神魔之争“(长诗),后刊于重庆版‘大公报㊃战线“第803-807号,1941年8月246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3卷-5日;1947年3月,此诗有过大幅修改㊂7月作‘小镇一日“‘哀悼“(诗),暂未见发表信息㊂10月作‘催眠曲“(诗),后刊于‘文学报“第1号,1942年6月20日;收入‘穆旦诗集“,题作‘摇篮歌 赠阿咪“㊂10月作‘给后方的朋友“(诗),后刊于‘自由中国“新2卷第1-2合期,1942年5月1日;收入‘穆旦诗集“,题作‘控诉“㊂[按:其写作时间从发表稿,‘穆旦诗文集“标为1941年11月㊂]12月6日翻译英国诗人台㊃路易士的长诗‘对死的密语“,后刊于‘文学报“第3号(有‘译后记“),1942年7月5日㊂12月作‘赞美“(诗),后刊于‘文聚“第1卷第1期,1942年2月16日㊂12月作‘黄昏“(诗),后刊于‘贵州日报㊃革命军诗刊“第10期,1942年7月13日;亦刊于‘平明日报㊃风雨“第266期,1948年7月24日㊂12月作‘洗衣妇“(诗),暂未见发表信息㊂12月作‘报贩“(诗),后刊于‘新报㊃星期文艺“第2期,1947年3月2日㊂1942年1月作‘春底降临“(诗),后刊于‘文聚“第1卷第2期,本年4月20日㊂2月27日‘伤害“(诗)刊于‘贵州日报㊃革命军诗刊“第8期㊂2月作‘春“(诗),后刊于‘贵州日报㊃革命军诗刊“第9期,本年5月26日;亦刊于天津版‘大公报㊃星期文艺“第22期,1947年3月12日㊂2月作‘诗“(诗),后刊于‘文聚“第1卷第3期,本年6月10日;收入‘穆旦诗集“,题作‘诗八章“;收入‘旗“,题作‘诗八首“㊂2月作‘诗“(诗),后刊于重庆版‘大公报㊃战线“第919号,本年5月4日;收入‘穆旦诗集“,题作‘出发“㊂8月23日‘阻滞的路“(诗)刊于重庆版‘大公报㊃战线“第936号㊂11月作‘自然底梦“(诗)㊂12月作‘幻想底乘客“(诗),后与‘自然底梦“‘记忆底都城“同刊于‘文聚丛刊“第1卷第5㊁6期合刊‘一棵老树“,1943年6月,题作 诗三首 ㊂1943年3月作‘合唱二章“(诗),后刊于‘文聚“第2卷第2期,1945年1月1日;收入‘穆旦诗集“,题作‘祈神二章“㊂3月作‘隐现“(长诗),后刊于‘华声“第1卷第5㊃6期,1945年1月;1947年8月,此诗有过大幅修改,并重刊于天津版‘大公报㊃星期文艺“第53期,1947年10月26日,亦刊于‘文学杂志“第2卷第12期,1948年5月1日㊂4月作‘诗二章“,后同时刊于桂林版㊁重庆版‘大公报㊃文艺“第11号,1944年1月16日;收入‘穆旦诗集“,题作‘诗(一)“‘诗(二)“,其他各版则统题为‘诗“㊂5月14日所译太戈尔的‘献歌“(散文诗)刊于‘中南报㊃中南文艺“第2期㊂7月27日所译爱略特的‘J㊃A㊃普鲁佛洛的情歌“(长诗),刊于‘枫林文艺丛刊“第2辑‘生活与苦杯“,有‘译后记“㊂1944年3月17日所译‘武器可以决胜吗?“(文)刊于‘联合画报“第71期㊂3月24日所译‘格陵兰鸟瞰“(文)刊于‘联合画报“第72期㊂5月19日所译‘美国人眼中的战时德国“(文)刊于‘联合画报“第80期㊂6月2日所译H.G.拉沙里夫的‘MA-Q U I S 法国的地下武力“(文)刊于‘联合画报㊃副页“第82期第5版和‘联合画报“第82期第6版㊂6月作‘赠别“,其第二节曾以‘诗旧抄(一)“为题,刊载于天津版‘大公报㊃星期文艺“第22期,1947年3月12日;全诗收入‘穆旦诗562018年第2期易㊀彬:穆旦作品年表集“,题作‘赠别(一)“‘赠别(二)“,其他各版则统题为‘赠别“㊂6月作‘成熟“(诗),后刊于天津版‘大公报㊃星期文艺“第23期,1947年3月16日;收入‘穆旦诗集“,题作‘成熟(一)“‘成熟(二)“,收入‘旗“,题作‘裂纹“㊂8月作‘寄 “(诗),曾作为‘诗旧抄“的第二节,刊载于天津版‘大公报㊃星期文艺“第22期,1947年3月12日㊂9月作‘活下去“(诗),后刊于‘文哨“第1卷第1期,1945年5月4日㊂1945年1月第一部诗集‘探险队“由昆明文聚社出版,其目录为:‘野兽“‘我看“‘园“‘C h o r u s二章“‘防空洞里的抒情诗“‘劝友人“‘从空虚到充实“‘童年“‘祭“‘蛇的诱惑“‘玫瑰之歌“‘在旷野上“‘不幸的人们“‘五月“‘我“‘还原作用“‘智慧的来临“‘潮汐“‘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夜晚的告别“‘鼠穴“‘我向自己说“‘神魔之争“‘小镇一日“‘哀悼“㊂其中,‘神魔之争“一诗空缺,实为24首㊂2月作‘线上“(诗),后刊于‘文聚“第2卷3期,本年6月㊂2月作‘被围者“(诗),后刊于‘诗文学“丛刊第2辑‘为了面包与自由“,本年5月㊂4月作‘退伍“(诗),后刊于‘益世报㊃文学周刊“第53期,1947年8月16日㊂4月作‘春天和蜜蜂“(诗),据称曾刊载于1945年的贵阳版‘大刚报“②;后刊于天津版‘大公报㊃星期文艺“第22期,1947年3月12日㊂4月作‘忆“(诗),暂未见发表信息㊂4月作‘海恋“(诗),后刊于天津版‘大公报㊃星期文艺“第23期,1947年3月16日;亦刊载于‘正报㊃生活“第487期,1948年5月10日㊂4月作‘旗“(诗)㊂[按:写作时间从发表稿,‘穆旦诗文集“标注为1945年5月㊂]5月9日为欧战胜利日,作‘给战士“(诗)㊂5月20日作‘重庆居“(诗),后刊于‘诗地“第1期,1947年1月1日;收入‘穆旦诗集“,题作‘流吧,长江的水“㊂5月作‘风沙行“(诗),暂未见发表信息㊂5月作‘甘地“(诗),后刊于天津版‘大公报㊃星期文艺“第27期,1947年4月13日㊂7月作‘野外演习“‘一个战士需要温柔的时候“(诗),后与‘旗“‘给战士“同刊于天津‘益世报㊃文学周刊“第44期,1947年6月7日,总题为 抗战诗录 ㊂‘野外演习“亦刊于‘侨声报㊃学诗“第5期,1946年10月10日㊂7月作‘七七“‘先导“‘农民兵“(诗),后与‘森林之歌 祭野人山上的白骨“同刊于‘文艺复兴“第1卷第6期,1946年7月1日,题作‘诗四首“㊂‘农民兵“亦刊于‘新诗歌“(‘现代文摘“副刊)第4号,1947年5月15日;收入‘穆旦诗集“‘旗“,均题作‘农民兵(一)“‘农民兵(二)“,其余各版均统题为‘农民兵“㊂7月作‘打出去“‘奉献“‘反攻基地“(诗),后与‘退伍“同刊于‘益世报㊃文学周刊“第53期,1947年8月16日,总题 抗战诗录 ㊂7月作‘通货膨胀“(诗),后刊于‘独立周报㊃文聚“第11期,1946年3月10日;亦刊于‘侨声报㊃学诗“第11期,1946年11月21日;亦刊于‘平明日报㊃星期艺文“第15期,1947年8月3日,亦刊于‘谷雨文艺“第2期,1947年10月1日㊂7月作‘良心颂“(诗),后刊于‘侨声报㊃学诗“第2期,1946年9月19日;收入‘穆旦自选诗集“,题作‘心颂“㊂7月作‘苦闷的象征“‘轰炸东京“(诗),暂未见发表信息㊂9月作‘森林之歌 祭野人山上的白骨“(诗),后刊于‘文艺复兴“第1卷第6期,1946年7月1日;亦刊于‘文学杂志“第2卷第2期, 1947年7月1日,题作‘森林之歌 祭野人山死难的兵士“;收入‘穆旦诗集“,题作‘森林之魅 祭胡康河上的白骨“㊂66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3卷11月作‘云“(诗),后刊于‘民歌 诗音丛刊第一辑“,1947年2月1日㊂12月4日作‘从昆明到长沙 还乡记“(文),后刊于‘独立周报“第5期,本年本月24日,署 本报特派记者查良铮 ㊂12月31日作‘岁暮的武汉“(文),后与‘从汉口到北平“同刊于‘独立周报“第7期,1946年1月24日,署 本报特约记者查良铮 ㊂1946年1月9日‘未完的还乡记 从昆明到长沙“(文)刊于‘大公晚报㊃小公园“,署名查良铮㊂1月21日‘从长沙到武汉 还乡记之二“(文)刊于‘大公晚报㊃小公园“㊂2月1日‘回到北平,正是 冒险家的乐园 “(文),刊于‘独立周报“第8期,署 本报特约记者查良铮 ㊂2月15日作‘北京城垃圾堆“(文),后刊于‘世界晨报“,本年3月2日,署名查良铮㊂4月7日‘初看沈阳“(文)刊于‘世界晨报“,署名查良铮㊂1947年1月作‘时感四首“(诗),后刊于天津‘益世报㊃文学周刊“第27期,本年2月8日㊂2月作‘他们死去了“(诗),后刊于天津版‘大公报㊃星期文艺“第23期,本年3月16日㊂3月作‘荒村“(诗),后刊于天津版‘大公报㊃星期文艺“第34期,本年6月1日;亦刊于‘文学杂志“第2卷第3期,本年8月1日㊂3月作‘诞辰有作“(诗),后刊于天津版‘大公报㊃星期文艺“第38期,本年6月29日;亦刊于‘文学杂志“第2卷第4期,1947年9月1日,题作‘三十诞辰有感“㊂4月22日‘撰稿和报人的良心 为本报一年言论年总答复“刊于‘新报“(周年纪念特刊),署名查良铮㊂5月诗集‘穆旦诗集(1939-1945)“在沈阳自费印刷出版,收入诗歌58首:‘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从空虚到充实“‘不幸的人们“‘我“‘智慧的来临“‘还原作用“‘五月“‘潮汐“‘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夜晚的告别“‘我向自己说“‘哀悼“‘小镇一日“‘摇篮歌“‘控诉“‘赞美“‘黄昏“‘洗衣妇“‘报贩“‘春“‘诗八首“‘出发“‘自然底梦“‘幻想底乘客“‘祈神二章“‘诗(一)“‘诗(二)“‘赠别(一)“‘赠别(二)“‘成熟一“‘成熟二“‘寄 “‘活下去“‘线上“‘鼠穴“‘被围者“‘退伍“‘春天和蜜蜂“‘忆“‘海恋“‘旗“‘流吧,长江的水“‘风沙行“‘甘地“‘给战士“‘野外演习“‘七七“‘先导“‘农民兵(一)“‘农民兵(二)“‘打出去“‘奉献“‘反攻基地“‘通货膨胀“‘一个战士需要温柔的时候“‘森林之魅“‘神魔之争“㊂8月作‘饥饿的中国“(诗),后刊于‘文学杂志“第2卷第8期,1948年1月1日;其前四章又以‘诗四首“为题,刊于天津‘益世报㊃文学周刊“第73期,1948年1月10日㊂10月作‘我想要走“‘暴力“‘胜利“‘牺牲“‘手“‘发见“‘我歌颂肉体“(诗),后同刊于天津‘益世报㊃文学周刊“第67期,本年11月22日㊂部分诗歌还另有刊载:‘我想要走“亦刊于‘文学杂志“第2卷第9期,1948年2月1日;亦刊于‘中国新诗“丛刊第1集‘时间与旗“,1948年6月㊂‘发见“‘我歌颂肉体“亦同刊于北平‘经世日报㊃文艺周刊“第67期,本年11月23日㊂‘胜利“‘牺牲“亦同刊于‘文学杂志“第2卷第10期,1948年3月1日,题作‘诗二首“㊂‘手“亦刊于‘中国新诗“丛刊第1集‘时间与旗“,1948年6月㊂‘暴力“亦刊于‘中国新诗“丛刊第3集‘收获期“,1948年8月㊂1948年2月4日作‘甘地之死“(诗),后刊于天津版‘大公报㊃星期文艺“第69期,本年本月22日㊂762018年第2期易㊀彬:穆旦作品年表2月诗集‘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收入诗歌25首:‘赞美“‘控诉“‘诗八首“‘出发“‘诗“‘裂纹“‘线上“‘被围者“‘退伍“‘给战士“‘旗“‘野外演习“‘农民兵(一)“‘农民兵(二)“‘七七“‘良心颂“‘反攻基地“‘打出去“‘通货膨胀“‘轰炸东京“‘苦闷的象征“‘奉献“‘先导“‘甘地“‘森林之魅“㊂4月作‘世界“(诗),后与‘我想要走“‘手“同刊于‘中国新诗“丛刊第1集‘时间与旗“,本年6月,题作‘世界(外二章)“㊂4月作‘城市的舞“(诗)㊂8月作‘诗“‘绅士与淑女“(诗),后与‘城市的舞“同刊于‘中国新诗“丛刊第4集‘生命被审判“,本年9月,题作‘城市的舞(外二章)“㊂[按:此三首诗的发表本均未署写作日期,后出的诗集本署置了时间,但并不统一㊂‘穆旦诗文集“均署1948年4月,‘穆旦自选诗集“,前一首署 一九四八,四月 ,后两首署 一九四八,八月 ㊂现从‘穆旦自选诗集“㊂]8月作‘诗四首“,其前两章曾以‘诗两首“为题,刊于南京‘诗星火“丛刊第1辑‘魔术师的自白“,本年10月1日;后全诗刊于天津版‘大公报㊃星期文艺“第102期,本年10月10日㊂年底前后自行编订一部‘穆旦诗集“,共拟收入1937-1948年间的诗歌80首㊂此集穆旦生前未能出版,后由家属(查明传等)整理,以‘穆旦自选诗集“为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㊂诗集具体目录为:序第一部:探险队(一九三七-一九四一)‘野兽“‘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劝友人“‘童年“‘蛇的诱惑“‘梦幻之歌“(按:即‘玫瑰之歌“)㊁‘从空虚到充实“‘不幸的人们“‘我“‘智慧的来临“‘还原作用“‘五月“‘潮汐“‘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夜晚的告别“‘鼠穴“‘我向自己说“‘神魔之争“‘哀悼“‘小镇一日“第二部:隐现(一九四一-一九四五)‘摇篮歌“‘黄昏“‘洗衣妇“‘报贩“‘春“‘诗八章“‘自然底梦“‘幻想底乘客“‘诗“‘赠别“‘成熟“‘寄“‘线上“‘被围者“‘春天和蜜蜂“‘忆“‘海恋“‘流吧,长江的水“‘风沙行“‘甘地“‘隐现“第三部:旗(一九四一-一九四五)‘赞美“‘控诉“‘出发“‘活下去“‘退伍“‘旗“‘给战士“‘野外演习“‘七七“‘先导“‘农民兵“‘打出去“‘轰炸东京“‘奉献“‘反攻基地“‘通货膨胀“‘心颂“(按:即‘良心颂“)㊁‘一个战士需要温柔的时候“‘森林之魅“‘云“第四部:苦果(一九四七-一九四八)㊀‘时感“‘苦闷的象征“‘他们死去了“‘诞辰有作“‘荒村“‘饥饿的中国“‘发现“‘我歌颂肉体“‘手“‘我想要走“‘暴力“‘胜利“‘牺牲“‘甘地之死“‘世界“‘城市的舞“‘绅士和淑女“‘诗二首“1951年本年作‘美国怎样教育下一代“‘感恩节 可耻的债“(诗),后刊于‘人民文学“, 1957年第7期㊂1953年6月17日(农历五月初七)所译美国诗人勃特㊃麦耶斯的‘一九五三㊃朝鲜“,刊于‘大公报“,署名良铮㊂12月所译苏联文艺理论家季摩菲耶夫‘文学概论“(‘文学原理“第一部)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署名查良铮,有‘译者的话“(本月所作)㊂本月‘怎样分析文学作品“(‘文学原理“第二部)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署名查良铮,有‘译者的话“(本年10月作)㊂1954年2月所译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发展过程“(‘文学原理“第三部)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署名查良铮,有‘译者的话“㊂3月所译普希金‘波尔塔瓦“(长诗)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署名查良铮,有注释以及相关评论㊂4月所译普希金‘青铜骑士“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署名查良铮,收入长诗‘青铜骑士“‘努林86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3卷伯爵“‘强盗兄弟“以及注释和相关评论㊂7月所译普希金‘高加索的俘虏“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署名查良铮,收入长诗‘高加索的俘虏“‘巴奇萨拉的喷泉“,以及注释㊁相关说明和评论㊂10月所译普希金的‘欧根㊃奥涅金“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署名查良铮,有注释㊁相关评论以及‘译后记“(本年7月作)㊂1955年4月1日所译匈牙利的班雅敏㊃拉斯罗的‘匈牙利的春天“(诗)㊁印度的阿里㊃沙尔特㊃霞弗利的‘恰赫鲁队长“(小说)刊于‘译文“4月号,署名查良铮,有‘后记“㊂前者亦刊于香港‘文汇报㊃文艺“,1956年11月12日,署名查良铮㊂5月所译‘普希金抒情诗集“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署名查良铮,按编年体收入1814年到1836年间诗歌160首,有相关评论及‘译后记“(1954年10月作)㊂7月所译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文学底科学基础“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署名查良铮㊂此书即此前所出版的‘文学概论“‘怎样分析文学作品“‘文学发展过程“三书的合集,且多了一个引言和附录㊂有‘译者的话“(1953年12月初作,1955年订正)㊂11月所译普希金的‘加甫利颂“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署名查良铮,收入叙事诗‘加甫利颂“‘塔西特“‘科萨那的小房子“,以及注释和相关评论㊂本月所译‘拜伦抒情诗选“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署名梁真,有‘前记“(本年8月作)㊂1956年5月所译普希金‘欧根㊃奥涅金“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新1版,署名查良铮㊂6月11日作‘不应有的标准“(评论),后刊于‘文艺报“第12期,本年本月30日,署名良铮㊂1957年2月译作‘诗选“(朗费罗诗十首)及‘译后记“刊于‘译文“第2期,署名查良铮㊂其中的‘生之礼赞“‘孩子们“后亦刊于香港‘文汇报㊃文艺“,本年4月7日,署名查良铮㊂‘诗选“后亦刊于香港‘文艺世纪“第5期,1957年10月1日,署名查良铮㊂5月7日‘九十九家争鸣记“(诗)刊于‘人民日报“㊂5月25日‘葬歌“(诗)刊于‘诗刊“第5期㊂5月所译普希金‘青铜骑士“‘欧根㊃奥涅金“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新1版,均署名查良铮㊂7月8日‘漫谈 欧根㊃奥涅金⓪“(文)刊于‘文艺学习“第7期,署名查良铮㊂同日1951年所作两首诗以及‘问“‘我的叔父死了“‘去学习会“‘三门峡水利工程有感“‘ 也许 和 一定 “刊于‘人民文学“第7期,题作 诗七首 ㊂7月19日‘普希金的 寄西伯利亚⓪“(文)刊于‘语文学习“7月号,署名查良铮㊂8月署名查良铮,与袁可嘉㊁宋雪亭㊁黄雨石合译的‘布莱克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所译包括 诗的素描 18首和 杂诗选 3首㊂本月所译普希金的‘波尔塔瓦“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新1版,署名查良铮㊂9月所译‘普希金抒情诗集“‘普希金抒情诗一集“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新1版,署名查良铮㊂[按:此两书实为一书,只是开本㊁封面设计有所不同㊂]10月所译‘普希金抒情诗二集“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署名查良铮,这是继‘普希金抒情诗集“之后新译的普希金抒情诗240首㊂11月所译‘拜伦抒情诗选“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新1版,署名梁真㊂12月12日‘评几本文学概论中的文学的分类“(文)刊于‘文学研究“第4期,署名查良铮㊂1958年1月4日‘我上了一课“(文)刊于‘人民日报“,署名穆旦㊂962018年第2期易㊀彬:穆旦作品年表4月所译‘济慈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署名查良铮,有‘译者序“(1957年10月作)㊂7月所译普希金的‘高加索的俘虏“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新1版,署名查良铮㊂本月所译‘别林斯基论文学“(别列金娜选辑)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署名梁真,有‘译后记“(1956年1月作)㊂9月所译雪莱的‘云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署名查良铮㊂10月所译‘雪莱抒情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署名查良铮,有‘译者序“㊂1959年香港的上海书局出版了‘拜伦诗选“,万里书店出版了‘拜伦抒情诗选“,均署梁真译㊂此后,也还有作品在港发表,有译著和诗集在港出版,但目前没有材料显示穆旦对此知情㊂[按:‘城市的舞“‘绅士和淑女“‘诗“刊载于香港‘中国学生周报“第996期第4版,1971年8月20日,题作‘城市的舞(外二章)“㊂著作信息则据 香港文学数据库 ,暂未获得详细资料㊂据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馆藏信息, 1950年代以来,穆旦的诗歌和译作在香港有较多出版㊂译作另有:杨熙龄㊁查良铮译:‘雪莱诗选“,香港:上海书局,1960年;查良铮:‘普希金诗选“,香港:上海书局,1977年㊂此外,1940年代所出版的三部诗集均有影印(所谓 翻印书 ),分别为‘旗“,香港:创作书社, 1970(?),据1948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铅印本影印㊂‘穆旦诗集(1939-1945),香港:(出版者不详),1974年;并标明附录‘一个中国诗人“,附插勘误表,据1947年版影印㊂‘探险队“,香港:创作书社,1974年,据1945昆明文聚社铅印本影印㊂]1963年2月作‘谈译诗问题 并回答丁一英先生“,后刊于‘郑州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1期,4月25日,署名查良铮㊂1975年作‘妖女的歌“‘苍蝇“(诗)㊂1976年3月10日作‘智慧之歌“(诗)㊂[按:对照该诗的不同版本,手稿版③署 3.10 ,应该即是1976年3月10日;初刊本(‘新港“,1983年第2期)署1976年,随后收入‘八叶集“‘穆旦诗文集“等集,均署1976年3月㊂现从手稿版㊂]3月作‘理智与感情“(诗)㊂4月作‘演出“‘城市的街心“‘诗“‘理想“‘听说我老了“(诗)㊂5月作‘冥想“‘春“(诗)㊂6月作‘夏“‘友谊“‘有别“(诗)㊂7月作‘自己“(诗)㊂9月作‘秋“(秋)㊂10月作‘停电之后“(诗)㊂11月作‘退稿信“(诗)㊂[按:此诗曾与‘黑笔杆颂“载入1976年11月10日致郭保卫的信,‘黑笔杆颂“的写作时间应该也是在此前后㊂]12月作‘冬“(诗)㊂此一时期所作,未署写作时间㊁但被‘穆旦诗文集“归入1976年名下的诗作还有:‘沉没“‘好梦“‘老年的梦呓“‘ 我 的形成“‘神的变形“‘问“‘爱情“‘秋(断章)“‘歌手“㊂另外,‘穆旦诗全集“曾收入‘面包(未完稿)“,注明 大约写于1976年后半年,诗人的思绪亦在断章中大致表现出来 ,④但‘穆旦诗文集“未录㊂又,穆旦去世之后,家人清理遗物,发现一张 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 的小纸条,现以‘穆旦晚期诗作遗目“为题收入‘穆旦诗文集1“,共录诗题58个,其中见于‘穆旦诗文集“的有:‘爱情“‘沉没“‘理想“‘演出“‘自己“‘ 我 的形成“‘诗“‘老年的梦呓“‘城市的街心“‘智慧之歌“‘友谊“‘问“‘停电之夜“‘神的变形“㊂其他的为:‘历史“‘碉堡“‘词藻小史“‘幻想的旅程“‘鸟瞰“‘盛大的夏天“‘火热的语言“‘某人写照“‘描圆“‘时间不会说话“‘保M“‘神塔“‘大厦“‘魔影“‘镀金时代“‘体面的语言“‘妖女“‘瞑想“‘口头G“‘美好的故事“‘真理“‘原谅“‘不宣而战“‘听说“‘我老了“‘悼“‘失眠“‘奔月“‘童年“‘普通人“‘好“‘梦“‘失败者“‘欢呼声中“‘软体“‘父与女“‘四季之歌“‘苦水“‘半真半假的“‘这儿一切都好“‘茅屋“‘一加一(二㊁三)“‘这个世07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3卷。
穆旦的主要作品《爱情》《理想》《友谊》《春》《流吧,长江的水》《赞美》《理智和感情》《停电之后》《智慧之歌》《哀悼》《玫瑰之歌》《奉献》《童年》《春天和蜜蜂》《冬》《听说我老了》《春底降临》《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五月》《黄昏》《冬夜》《玫瑰的故事》《我》《秋》(断章)《秋》《自己》《两个世界》《发现》《我歌颂肉体》《我看》《诗八首》《园》《出发》《在旷野上》《感恩节——可耻的债》《自然底梦》《他们死去了》《夏》《赠别》《还原作用》《面包》《牺牲》《我的叔父死了》《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裂纹》《哀国难》《诗》《有别》《三门峡水利工程有感》《悲观论者的画像》《野兽》《更夫》《活下去》《苍蝇》《葬歌》《夜晚的告别》《旗》《问》《胜利》《云》《给战士—欧战胜利日《海恋》《冥想》《美国怎样教育下一代》《忆》《良心颂》《绅士和淑女》《沉没》《城市的街心》《饥饿的中国》《去学习会》《一个战士需要温柔的时候》《流浪人》《夏夜》《智慧的来临》《洗衣妇》《中国在哪里》《甘地之死》《城市的舞》《手》《演出》《鼠穴》《漫漫长夜》《古墙》《退稿信》《“我”的形成》《退伍》《摇篮歌——赠阿咪》《“也许”和“一定”》《三十诞辰有感》《苦闷的象征》《报贩》《祭》《原野上走路——三千里步行之二》《一个老木匠》《风沙行》《妖女的歌》《前夕》《我向自己说》《合唱二章又题:Chorus二章》《野外演习》《反攻基地》《线上》《祈神二章》《潮汐》《窗——寄敌后方某女士》《好梦》《神的变形》《劝友人》《幻想底乘客》《荒村》《出发——三千里步行之一》《七七》《问》《从空虚到充实》《小镇一日》《诗》《我想要走》《暴力》《阻滞的路》《神秘》《时感四首》《九十九家争鸣记》《黑笔杆颂——赠别“大批判组”》《甘地》《防空洞里的抒情诗》《寄——》《世界》《轰炸东京》《寄后方的朋友》《诗二章》《通货膨胀》《老年的梦呓》《神魔之争(长诗)——赠董庶》《被围者》《打出去》《诗四首》《隐现(长诗)让我们看见吧,我…》《农民兵》《不幸的人们》《先导》《蛇的诱惑——小资产阶级的手势之一》《华参先生的疲倦》。
穆旦探险队里面的诗歌
穆旦的《探险队》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冒险精神的诗歌,它描绘了一支勇敢的探险队在未知的领域中探寻的壮丽场景。
诗歌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情感激昂,展现出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以下是《探险队》中的部分诗歌:
1. “我们来了,我们来了,在风刺骨的早晨,/穿过秋天的丛林,踏上错杂的蹊径。
/一队队的探宝者哟,你们矢志不渝,/在荒野里披荆斩棘,探寻那未知的真理。
”
2. “我们不怕风雪,不怕饥渴,不怕命运的罗网,/只因那未知的宝藏,在心灵深处熠熠闪光。
/我们用勇敢的心,去触摸那遥不可及的梦想,/在探险的路上,我们永不言败,永不回头。
”
3. “看哪!那未知的世界在向我们招手,/在光与影的交织中,它呼唤着我们的名字。
/我们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向那神秘之地进发,/去探寻那无尽的宝藏,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
”
这些诗歌生动地描绘了探险队的冒险精神和决心,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穆旦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这种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探险队的激情和勇气。
合唱二章
穆旦
一
当夜神扑打古国的魂灵,
静静地,原野沉视着黑空,
飞奔呵,旋转的星球,
叫光明流洗你苦痛的心胸,
叫远古在你的轮下片片飞扬,
像大旗飘进宇宙的洪荒,
看怎样的勇敢,虔敬,坚忍,
辟出了华夏辽阔的神州。
黄帝的子孙,疯狂!
一只魔手闭塞你们的胸膛,
万万精灵已踱出了模糊的
碑石,在守候、渴望里彷徨。
一阵暴风,波涛,急雨——潜伏,等待强烈的一鞭投向深谷,
埃及,雅典,罗马,从这里陨落,这一刻你们在岩壁上抖索!
说不,说不,这不是古国的居处,庄严的盛典,以鲜血祭扫,
亮些,更亮些,如果你倾倒......
二
让我歌唱帕米尔的荒原,
用它峰顶静穆的声音,
混然的倾泻如远古的熔岩,
缓缓迸涌出坚强的骨干,
像钢铁编织起亚洲的海棠。
让我歌唱,以欢愉的心情,
浑圆天穹下那野性的海洋,
推着它倾跌的喃喃的波浪,
像嫩绿的树根伸进泥土里,
它柔光的手指抓起了神州的心房。
当我呼吸,在山河的交铸里,
无数个晨曦,黄昏,彩色的光,
从昆仑,喜马,天山的傲视,
流下了干燥的,卑湿的草原,
当黄河,扬子,珠江终于憩息,
多少欢欣,忧郁,澎湃的乐声,
随着红的,绿的,天蓝色的水,
向远方的山谷,森林,荒漠里消溶。
热情的拥抱!让我歌唱,
让我扣着你们的节奏舞蹈,
当人们痛苦,死难,睡进你们的胸怀,摇曳,摇曳,化入无穷的年代,
他们的精灵,
你们坚贞的爱!
作于193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