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都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本质:反应物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减小。
3.离子反应的要紧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①离子互换(复分解)反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就能够使反应朝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即离子反应就会发生。
a.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u2++ 2OH-=Cu(OH)2↓注意:当有关离子浓度足够大时,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也能发生。
如:2Ag++ SO42—=Ag2SO4↓Ca2++ 2OH-=Ca(OH)2↓或者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的反应也能生成.如当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Ca(OH)2 + CO32—=CaCO3↓+ 2OH-b.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即弱电解质).如:H++ OH-=H2O H++ CH3C OO-=CH3COOHc.生成挥发性物质(即气体).如:CO32-+ 2H+=CO2↑+ H2O NH4++ OH-NH3↑+ H2O②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由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氧化剂和弱还原剂,即反应朝着氧化性、还原性减弱的方向进行.例如:Fe + Cu2+=Fe2++ CuCl2 + 2Br-=2C1-+ Br22MnO4-+ 16H++ 10C1-=2Mn2++ 5C12↑+ 8H2O4.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1)电解质在非电离条件下(不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尽管也有离子参加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因为现在这些离子并没有发生电离.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的反应、浓H2SO4与固体(如NaCl、Cu等)的反应等,都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相反,在某些化学方程式中,尽管其反应物不是电解质或强电解质,没有大量离子参加反应,但反应后产生了大量离子,因此,仍可写成离子方程式.如Na、Na2O、Na2O2、SO3、Cl2等与H2O的反应.(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若易溶于水,则成盐的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可拆开写成离子的形式,而酸根中的H+与正盐阴离子不能拆开写.例如NaHS、Ca(HCO3)2等,只能分别写成Na+、HS-和Ca2+、HCO3-等酸式酸根的形式.(3)关于微溶于水的物质,要分为两种情形来处理:①当作反应物时?,微溶物要保留化学式的形式,不能拆开.②当作反应物时,若为澄清的稀溶液,应改写为离子形式,如澄清石灰水等;若为浊液或固体,要保留化学式的形式而不能拆开,如石灰乳、熟石灰等.(4)若反应物之间由于物质的量之比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反应,即反应物之间可发生不止一个反应时,要考虑反应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不同,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也不同.例如,向NaOH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CO2+ 2OH—=CO32—+ H2O(CO2适量)? ?CO2+OH—=HCO3—(CO2足量)5.在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定方法:几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实质上确实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间不发生反应,就能大量共存;否则就不能大量共存.离子间若发生下列反应之一,就不能大量共存.(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Ca2+与CO32-、SO42-、OH-;Ag+与C1-、B r-、I-、SO32-,等等.(2)生成气体.如NH4+与OH-;H+与HCO3-、CO32-、S2-、HS-、SO32-、HSO3-等.(3)生成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如H+与C1O-、F-、CH3COO-生成弱酸;OH-与NH4+、A13+、Fe3+、Fe2+、Cu2+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H2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的离子(如MnO4-、ClO-、Fe3+等)与具有还原性的离子( 如S2-、I-、SO32-、Fe2+等)不能共存.应注意的是,有些离子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可大量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大量共存,如SO32-与S2-,NO3-与I-、S2-、SO32-、Fe2+等.(5)形成配合物.如Fe3+与SCN-因反应生成Fe(SCN)3而不能大量共存.(6)弱酸根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因易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例如Al3+与HCO3-、CO32-、A1O2-等.说明:在涉及判定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问题时,要注意题目中附加的限定性条件:①无色透亮的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如Cu2+(蓝色)、Fe3+(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色).②在强酸性溶液中,与H+起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③在强碱性溶液中,与OH-起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6.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而只有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时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才能导电(因此,电解质导电的缘故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石墨等单质.(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因为非电解质归属于化合物,故如C12等不导电的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电解质非电解质区别能否导电溶于水后或熔融状态时能导电不能导电能否电离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电离,因此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所属物质酸、碱、盐等蔗糖、酒精等大部分有机物,气体化合物如NH3、SO2等联系都属于化合物说明:某些气体化合物的水溶液尽管能导电,但其缘故并非该物质本身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这些气体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例如;氨气能溶于水,但NH3是非电解质.氨水能导电是因为NH3与H2O反应生成了能电离出NH4+和OH-的NH3·H2O的缘故,因此NH3·H2O才是电解质.7.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溶于水后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2)弱电解质:溶于水后只有一部分分子能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3)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代表物质①强酸:如H2SO4、HNO3、HCl等②强碱:如KOH、NaOH、Ba(O H)2等③盐:绝大多数可溶、难溶性盐,如NaCl、CaCO3等①H2O②弱酸:如CH3COOH、HF、HClO、H2CO3等③弱碱:NH3·H 2O、A1(OH)3、Fe(OH)3等电离情形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稳(电离不可逆).电离方程式用“=”表示.如:HNO3=H++ NO3-不完全电离(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稳.电离方程式用“”表示.如:CH3COOHCH3COO-+ H十水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合离子(离子)和H2O分子大部分以电解质分子的形式存在,只有少量电离出来的离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情形拆开为离子(专门:难溶性盐仍以化学式表示)全部用化学式表示注意:(1)在含有阴、阳离子的固态强电解质中,尽管有阴、阳离子存在,但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导电.如氯化钠固体不导电.(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注意:不是取决于自由移动离子数目的多少).溶液中离子浓度大,溶液的导电性就强;反之,溶液的导电性就弱.因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但在相同条件(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8.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所谓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即是在反应前后数目发生变化的离子.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能够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H++ OH-=H 2O能够表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2)“拆”: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开改写为离子形式;而难溶于水的物质(难溶性盐、难溶性碱)、难电离的物质(水、弱酸、弱碱)、氧化物、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3)“删”:将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包括个数)删去,并使各微粒符号前保持最简单的整数比.(4)“查”:检查方程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左右相等.9.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反应总是朝着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具体表现为:(1)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如:Ba2++ SO42-=BaSO4↓(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弱酸、弱碱).如H++ OH-=H2O(3)生成气体.如:CO32-+ 2H+=CO2↑+ H2O。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沉淀、气体、水生成。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要有难溶、易挥发、难电离物质生成;(不能说明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的发生)。
3、离子反应总是向某些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4、从热力学角度,用自由能的变化做判据说明离子反应进行的方向。
分析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就是判断离子反应自发进行方向),应该和分析其他化学反应自发进行条件一样,可以用热力学数据做判据。
依据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G=⊿H-T ⊿S是否小于0来判断。
酸、碱、盐在溶液中离子互换反应;若有沉淀、气体生成,由于发生了相变,△S发生了很大变化;若有难电离物质生成,产物的⊿H比反应前的自由离子有较大的降低。
因此,这些离子反应的自由能⊿G=⊿H-T⊿S都小于0,都能自发进行。
也因此,当酸、碱、盐在溶液中的离子互换反应有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物质)生成时,可以判断反应能发生。
有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物质)生成的离子互换反应,溶液中某些或某种离子浓度必然降低。
但这不意味着,所有的离子反应,总是朝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例如,醋酸和氨水的反应,金属钠和水的反应,离子浓度都增大,由于反应的⊿G<0,都能自发进行。
从因果关系上看,离子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物质)是反应发生
的宏观现象,不是反应发生的根本原因。
离子反应和所有化学反应一样,反应的推动力是反应自由能的降低。
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一、离子反应的概念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的反应。
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 沉淀如:Ba²⁺ + SO₄²⁻ = BaSO₄↓2. 气体如:2H⁺ + CO₃²⁻ = H₂O + CO₂↑3. 弱电解质如:H⁺ + OH⁻ = H₂O4.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 + 2H⁺= Fe²⁺ + H₂↑三、离子方程式1.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 书写步骤:(1)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2)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3. 意义:(1)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
(2)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四、离子共存1. 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常见的情况有:(1)沉淀(2)气体(3)弱电解质(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 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1)无色溶液:排除有色离子,如Cu²⁺(蓝色)、Fe²⁺(浅绿色)、Fe³⁺(黄色)等。
(2)酸性溶液:含有大量 H⁺。
(3)碱性溶液:含有大量 OH⁻。
五、离子检验1.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1)Cl⁻: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SO₄²⁻:先加盐酸酸化,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CO₃²⁻: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 离子检验的原则: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排除干扰。
第二节离子反应常见题型: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二、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三、离子共存:五、离子检验与推断一、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反应)特征:向着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1)生成难溶的物质。
如:BaSO4、AgCl、CaCO3等(2)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的物质。
如:CO2,SO2,H2S等(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如:H2O,弱酸,弱碱等附:常见物质溶解性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解水中间;氯化物不溶的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不在上列之正盐,钾、钠、铵溶余沉淀;可溶的碱有几种,钾、钠、氨、钡、钙微溶。
3、常见离子反应类型(1)离子间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如复分解反应(2)离子与分子之间的反应,如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3)离子与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如Zn与H2SO4 溶液的反应二、离子方程式1、表示方法: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表示意义:反映了离子反应的实质,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还表示所有同类的化学反应。
3、书写步骤(以CuSO 4溶液与BaCl 2 溶液反应为)“一写”:首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 4+BaCl 2==CuCl 2+BaSO 4↓“二改”: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最关键的一步),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来表示。
上述化学方程式可改写成,Cu 2++SO 42-+Ba 2+ +2Cl - =Cu 2++2Cl -+BaSO 4↓ “三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Ba 2++ SO 42-=BaSO 4↓ “四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4、书写规则:(1)抓住两易、两等、两查两易:即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物、氧化物、气体等用化学式表式。
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反应类型,是通过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化学反应的。
离子反应的发生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的,以下将逐步详细介绍:第一,化学成分在离子反应中,通常需要存在可离解的离子或离子化合物,才能使其发生。
对于离子化合物,一旦溶解时,即会预先脱离离子。
而对于不易溶于水,就需要外加其他溶剂或反应条件,使之溶解或形成一个特定的离子化合物,才能进行离子反应。
第二,溶液的浓度在反应前,需要考虑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只有当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促进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但是,过高的浓度会导致离子之间的大量静电相互吸引,使离子化合物杂乱无章,而无法发生反应。
第三,反应温度反应温度对离子反应有明显影响。
当温度升高时,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会增加,活动性也会增加,可以使离子反应更容易发生。
对于有些离子反应,需要在数据情况下加热才能够引发反应。
第四,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是离子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
例如,化学实验中,加入化合物时,需要允许一定的反应时间,使其中的离子与其他形成物相互作用。
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达到最佳效果,所以在进行反应之前需要考虑时间的问题。
第五,光线光线也可以影响离子化学反应的发生。
光线的频率和能量可以加速化学反应,通过更精细和精确光学设计,人们可以实现光控反应等设计。
综上所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非常复杂,涉及到许多方面,例如化学成分,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光线等。
只有在这些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反应才能顺利进行。
因此,想要顺利进行离子反应,需要在以上因素的基础上完整地考虑其他因素,以获得最佳实验结果。
离子反应三个条件离子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涉及到溶液中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是浓度、温度和溶剂。
一、浓度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通常用摩尔浓度或质量浓度来表示。
在离子反应中,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这是因为高浓度会增加离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从而增加反应的机会。
另外,浓度还会影响到平衡态的位置。
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平衡态会向反应物的一方偏移,而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平衡态会向生成物的一方偏移。
二、温度温度是指离子反应中的溶液温度。
温度升高会增加离子的动能,使其碰撞更加频繁且具有更高的能量。
这样,离子之间发生碰撞的机会就增加了,反应速率也会加快。
此外,温度还会影响到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
在某些离子反应中,反应会放热,即释放出热量。
这种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的放热程度,加速反应进行。
而在另一些离子反应中,反应会吸热,即吸收热量。
这种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的吸热程度,同样加速反应进行。
三、溶剂溶剂是指离子反应中的溶液介质。
溶剂的种类和性质会影响到离子的溶解度和反应速率。
一般来说,溶剂的极性越高,离子在其中的溶解度越大。
这是因为极性溶剂可以通过与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来稳定离子。
另外,溶剂的性质还会影响到离子的扩散速率。
在溶剂中,离子的扩散速率越快,反应速率也会相应增加。
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是浓度、温度和溶剂。
浓度的增加会增加反应速率并影响到平衡态的位置。
温度的升高会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进行,并影响到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
溶剂的种类和性质会影响到离子的溶解度和反应速率。
这些条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离子反应的进行和速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条件来控制离子反应的进行,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离子反应概念特点发生条件《神奇的离子反应》嘿,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离子反应吗?这玩意儿可神奇啦!有一次上化学课,老师就给我们讲了离子反应。
当时我就想,这到底是啥呀?就好像是个藏在神秘盒子里的宝贝,等着我们去揭开它的面纱。
离子反应啊,简单来说,就是在溶液中,离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这就好比是一场离子们的“舞蹈比赛”!它们有的凑在一起,形成新的组合;有的则分道扬镳,各自寻找新的伙伴。
离子反应有啥特点呢?哎呀,那可多了去了!比如说,它总是发生在溶液里,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离子们也离不开溶液这个“大舞台”。
而且离子反应的速度还特别快,“唰”的一下就完成了,就像闪电一样迅速。
那离子反应在啥条件下才能发生呢?这可太关键啦!首先,如果能生成沉淀,那离子反应就很容易发生。
就好像两个小伙伴,一见面就紧紧抱在一起,不愿意分开,形成了沉淀。
还有啊,如果能生成气体,离子反应也会发生。
这就好比气球里的气,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噗”地冲出来。
再有就是生成弱电解质,比如水,离子们也会发生反应。
这就像是累了的运动员,需要休息一下。
还记得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做实验。
那场面,可太精彩啦!老师把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瞬间就出现了沉淀。
我们都瞪大了眼睛,“哇,这也太神奇了吧!”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老师笑着给我们解释,这就是离子反应在起作用。
我同桌当时就一脸懵,悄悄跟我说:“这也太难懂啦,我脑子都转不过来啦!”我安慰他:“别着急,多听听老师讲,咱们肯定能搞明白。
”经过老师不断地讲解和实验,我慢慢明白了离子反应的奥秘。
它真的是化学世界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所以啊,同学们,离子反应是不是很有趣?它就像一个魔法,让溶液中的离子们变幻出各种奇妙的现象。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才能掌握这个神奇的魔法呀!。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第2课时)
【学习目标】
⑴掌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⑵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⑶会判断离子的共存问题。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离子共存
【课堂导学】
一、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用初中学过的知识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反应能否发生的实质(以①和④为例)
【解释】酸,碱,盐在水溶液里会发生电离,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酸,碱,盐电离出的离子之间能否反应,主要看它们电离出的离子能否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如果离子之间相遇不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则这两种离子不反应。
所以:
①上述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主要看它们电离出的离子能否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②在化学中把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③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水、生成气体
二、离子方程式书写
【思考】显然离子方程式更有助于我们把握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那如何把化学方程式转变为表现反应实质的离子方程式呢?
【学生阅读】P28 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内容。
【书写方法小结】四个步骤:(1)写;(2)拆;(3)删;(4)查
①写出化学方程式(写);
②拆写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
③删去不反应的离子(删);
④检查原子和电荷数是否守恒(查)。
【改写成离子的物质归纳】
①强酸:(HCl、HNO
3、H
2
SO
4
)、强碱:(NaOH、KOH、Ba(OH)
2
)、可溶性盐:(复习课后溶
解性表)改写成离子。
②难溶,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气体,单质,氧化物等则保留其化学式,不改写成离子。
三、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学生练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2)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反应
(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4)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讨论与交流】第1、3、4组也是化学方程式不同,但离子方程式却是相同的。
【小结】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化学反应。
四、离子共存
即溶液中离子之间不能发生反应。
判断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就是看离子之间能否反应,若反应,则不共存;若不反应,则不共存。
【思考】下列是无色透明溶液且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Na+、Ba2+、Cl-、SO42-、
B、K+、SO42+、NO3-、Cl-
C、OH-、NH4+、Fe3+、SO42-
D、H+、CO32-、NO3-、NH4+【课后练习】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的是
A. Na2CO3+2HCl=2NaCl +CO2↑+H2O
B. NaHCO3+HCl=NaCl +CO2↑+H2O
C. K2CO3+H2SO4=Na2SO4 +CO2↑+H2O
D. K2CO3+2HNO3=2KNO3 +CO2↑+H2O
[作业设计]
一、根据实验事实,把下列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⑴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离子方程式
⑵向氯化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的沉淀
MgCl2+2NaOH==Mg(OH)2↓+2NaCl
离子方程式
⑶向盐酸溶液中加铁
Fe+2HCl==FeCl2+H2↑
离子方程式
二、分别写出两个符合下列离子方程式的化学方程式
(1)Ba2++SO42-==BaSO4↓,(2)Ag++Cl-==AgCl↓,(3)CO32-+2H+==CO2↑+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