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肿瘤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339.48 KB
- 文档页数:4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33116投稿邮箱:sjzxyx999@·医学影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刘岩¹,冯俊峰²,孟建华¹,苏利国¹,张会勇¹,王志海¹(1.邯郸市第二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1;2.邯郸市第三医院/邯郸市眼科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1)0 引言当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肝脏肿瘤患者发病率明显提升,尤其我国是世界上乙肝患者最多的国家,大家所共知的乙肝病变三部曲“乙肝-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肝脏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 )是目前而言对活体组织内的水分子微观活动成像唯一检出方法,利用这种特性在肝脏肿瘤鉴别应用[1-3]。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6 例肝脏占位患者进行研究。
男性61 例,女性25 例,年龄32-78岁,平均58.4岁。
86 例患者单发病例53 例、多发病例33 例,共154个病灶进行分析,其中,肝细胞癌24 例、肝胆管细胞癌6 例、肝转移瘤17 例、肝血管瘤19 例、肝囊肿15 例、肝脓肿5 例,以上病例均行手术、穿刺活检病理或影像学诊断证实。
1.2 方法。
设备机型:飞利浦1.5 TAchica 超导磁共振,体部12单元像控阵线圈。
患者检查前8 h 禁食进水,扫描前训练呼吸及憋气。
扫描参数及范围:患者仰卧位、头先进,范围膈顶至肝脏下缘。
行轴位脂肪抑制T 1WI 、T 2WI 平扫,层厚6 mm ,层间距2 mm 。
T 1WI 采用TFE-IP 序列,TR :4500 ms ,TE :3.8 ms ,FOV :42×37 mm ,为层厚3 mm ,层间距0 mm 的容积扫描。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领域中的临床应用冯平勇;宋振虎;程豪【摘要】目的评估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在肿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分类对比分析51例肿瘤患者WB-DWI和CT图像中的异常信号和异常密度病灶.结果在实质器官中,CT发现的病变在WB-DWI中均能清晰显示,27处(11.0%)病变WD-DWI能清晰显示而CT 却未能显示.在空腔脏器中,WB-DWI发现51处中心型肺癌与CT一致,未能发现57处肺内体积较小的瘤灶.在骨骼系统中,WB-DWI发现异常信号477处,CT仅发现骨骼异常改变309处;其中9例患者有56处WB-DWI异常信号而CT显示正常,数月后CT复查,相应部位均出现骨质破坏.在淋巴系统中,WB-DWI发现异常淋巴结189个,CT发现异常增大淋巴结141个,其中病变位置一致114处.CT图像上25处大于1 cm的淋巴结在WB-DWI图像上未显示,而75处(34.7%)小淋巴结在WB-DWI图像上却呈高信号.结论实质脏器和骨骼系统中WB-DWI比CT更多更早发现肿瘤病灶,还可提示异常小淋巴结,并且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很高的敏感性.颈部、腹部空腔脏器WB-DWI不易发现体积较小病变.【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3(028)004【总页数】5页(P372-376)【关键词】肿瘤;磁共振成像;肿瘤转移;淋巴结【作者】冯平勇;宋振虎;程豪【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的开发与应用,使得全身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更为简捷和方便,特别是对肿瘤分期、治疗方案的制定、肿瘤治疗效果的观察和肿瘤预后评估具有独特优势,现将我院行WB-DWI检查的51例肿瘤患者(包括消化系统肿瘤、肺部肿瘤及生殖系统肿瘤等)进行分析总结。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48例中的应用价值于清太;谷(王乐);刘莹;李玉梅【摘要】目的:探讨WB-DWI对恶性肿瘤诊断、分期、预后和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患者采用Singna3.0THD×MR扫描机进行全身MR-DWI轴位分段扫描,利用配套软件将所采集的各段图像拼接重建成全身图像.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高质量的WB-DWI图像,并成功检查出恶性肿瘤原发灶,其中15例检查出转移灶.结论:WB-DWI高效、便捷,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和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40)009【总页数】2页(P1200-1201)【关键词】肿瘤/诊断;磁共振成像;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作者】于清太;谷(王乐);刘莹;李玉梅【作者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总医院磁共振科,松原138000;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总医院磁共振科,松原138000;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总医院磁共振科,松原138000;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总医院磁共振科,松原1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48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09年1~12月间行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检查者 ,其中男 25例,女23例,年龄 45~ 70岁,平均 57岁。
检查前所有受检者均已了解检查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 扫描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ngna 3.0THD×M R扫描机,信号采集使用体部线圈发射射频脉冲,受检者保持自由呼吸状态,应用 STIR-EPI序列行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
扫描范围从头部至膝部,共分 5~ 6段,扫描参数:FOV 40cm,层厚8mm,层间距 0mm,矩阵96×96,采集次数 12,扩散敏感系数b=0和800s/mm。
简述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一种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技术,用于检测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情况。
它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急性脑卒中的诊断:DWI 对急性脑卒中,尤其是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后的数分钟到数小时内,DWI 上可出现高信号,而在常规 MRI 上可能没有明显的异常。
2. 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DWI 可以帮助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以及肿瘤的分级。
恶性肿瘤通常具有较高的细胞密度和较低的水分子扩
散,因此在 DWI 上呈现高信号。
3. 脓肿和炎症的诊断:脓肿和炎症组织由于细胞外水分增加,水分子扩散受限,在 DWI 上也表现为高信号。
4. 外伤性脑损伤的诊断:DWI 可以检测出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等外伤性脑损伤引起的水分子扩散受限。
5.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断:某些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肌萎缩侧索硬化等,可导致水分子扩散异常,DWI 有助于发现这些异常。
6. 腹部疾病的诊断:DWI 在肝脏、脾脏、胰腺等腹部器官的疾病诊断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区分实性肿瘤和囊性肿瘤、脓肿等。
总之,DWI 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测量表面弥散系数。
结果恶性肿瘤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肿瘤。
结论在开展对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中,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肿瘤;诊断当前,恶性肿瘤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全身转移为此类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安全。
在转移灶与原发灶筛查中,采取影像学检查方法。
目前,主要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以及核素骨扫描扫查。
前者能够对软组织、淋巴结等转移状况呈现,成为癌症诊断与分期确定的重要方法。
但,此方式存在假阳性情况,也因为受到辐射、费用等影响,难以达成广泛应用。
后者只能实现对骨骼情况的呈现,不能将患者的软组织及淋巴结情况展现。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能够观察病变部位的水分子运动状况,诊断价值较高[1]。
此技术将多种技术结合,有着成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等优势,能够清晰呈现病变部位图像,将诊断正确率提高。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本院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样本,其中,男性与女性各为52例、28例,年龄为(55.36±5.67)岁。
良性与恶性肿瘤分别是26例、54例。
1.2方法使用 1.5T超导型磁共振仪器。
为确保数据的科学性,都使用内置大体线圈。
在检测中,需要使患者保持仰卧位,让患者平静呼吸,由头顶部到膝关节附近采集6段,一共60幅图像。
选取轴位图像,输入到相应软件中,得到轴位图像。
通过操作人员进行重建,也要使用黑白翻转技术达成图像处理,重建出类PET图像。
在解剖图扫描图像选择中,设置扫描参数。
轴位采集和WB-DWI保持对应,而图像处理同上。
选择3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测量患者病灶区的ADC值,相互讨论,得到ADC值。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转移瘤中的应用
黄伟兰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4(0)12
【摘要】选择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34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并进行了CT、WB-DWI等检查。
以综合诊断作为标准确定淋巴结转移、骨转移,并与WB-DWI 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WB-DWI确诊34例转移瘤患者共89处淋巴转移,与综合诊断103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诊断骨转移瘤111处,WB-DWI诊断90处,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淋巴结转移、骨转移与正常淋巴结及骨间的ADC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使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对淋巴结转移、骨转移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值得应用。
【总页数】2页(P2758-2759)
【作者】黄伟兰
【作者单位】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贵港 537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8.1
【相关文献】
1.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恶性肿瘤转移灶及定量评价转移淋巴结中的应用
2.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转移瘤中的应用
3.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转移
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4.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全身转移瘤中的应用状况及进展5.脊柱骨转移瘤在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阴性显示原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胶
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1 脑胶质瘤分级诊断
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况及预后受到病变程度的
影响,因此其分级诊断尤为重要,有利于临床上治疗和疾病预后的评估。
影像检查被广泛用于脑胶质瘤分级诊断,近年来出现了多维度核
磁共振成像与灌注加权成像(DWI-PWI),以及扩散张量成像(DTI)
等技术,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多维度核磁共振成像与灌注加权成像
多维度核磁共振成像与灌注加权成像(DWI-PWI)可以清晰显示出
脑胶质瘤的三维结构和灌注状态,在定性和定量评估脑病损害时具有
超大的价值,有助于诊断准确性的提升。
可以为脑内肿瘤的诊断提供
独特的影像信息,特别是对高级脑胶质瘤及复发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新兴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于诊断脑胶质瘤,其原理是追踪细胞内水分子的宏观运动方向,因而
可以识别跟踪水分子在肿瘤组织中分布和变化的特征,从而可以详细
诊断脑胶质瘤。
DTI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更精确地检测和分析胶质瘤组织变化,有助于提高脑胶质瘤分级诊断的准确性。
4 结论
多维度核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已被证明是可靠的,有助于脑胶质瘤的诊断和分级,可以更准确地指导临床管理,协助患
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晏美莹综述㊀刘㊀岚㊀徐仁根审校㊀㊀作者单位:330029江西省肿瘤医院㊀㊀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ꎻ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ꎻ扩散峰度成像(DKI)ꎻ肿瘤诊断ꎻ疗效评估㊀㊀DOI:10.3969/j.issn.1001 ̄5930.2020.02.047㊀㊀中图分类号:R730.4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文章编号:1001 ̄5930(2020)02 ̄0346 ̄03㊀㊀人体富含水ꎬ发生病变时ꎬ水分子运动必然发生改变ꎮ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ꎬDWI)是目前监测水分子运动的唯一无创检查技术ꎬ应用该技术可观察肿瘤发生㊁发展过程中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ꎮ本文对磁共振DWI技术在肿瘤诊断与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ꎬ旨在推进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ꎮ1㊀DWI成像及后处理机理㊀㊀传统扩散加权成像基于细胞间隙水分子布朗运动ꎬ通过SE ̄EPI序列及单指数模型ꎬ得到DWI图像及表观扩散系数(ap ̄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ꎬADC)ꎮ然而ꎬ由于微循环灌注及细胞膜等影响ꎬ组织内水分子运动并非呈正态分布ꎬ于是ꎬ有学者对传统DWI进行了改良ꎬ提出了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的扩散加权成像[1](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diffusionweightedimagingꎬIVIM ̄DWI)及扩散峰度成像[2](diffusionkurtosisimagingꎬDKI)模型ꎬ试图通过多参数(D㊁D∗㊁f㊁MK㊁MD)检测ꎬ更加真实反映组织细胞内水分子运动状态ꎬ从而更好用于肿瘤鉴别诊断与疗效评估ꎮ㊀㊀扩散敏感系数(b值)是DWI检查的重要参数之一ꎬ其大小由扩散梯度强度㊁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决定ꎬ主要与扩散梯度强度相关ꎮ李秋菊等[3]把b值分为低(0~200s/mm2)㊁中(300~1500s/mm2)㊁高(1700~4500s/mm2)3段ꎬ分别反映血流灌注㊁水分子在细胞间隙的扩散运动及跨膜运动3个方面的信息ꎬ而200~300s/mm2及1500~1700s/mm22段b值究竟如何归属ꎬ作者没有说明ꎮ通过设定SE ̄EPI序列不同b值组ꎬ我们就可以研究人体不同状态下的水分子扩散表现ꎮ㊀㊀传统扩散加权成像一般采用2个b值ꎬ如0和800s/mm2ꎬIVIM ̄DWI及DKI扫描则要设定更多b值ꎮIVIM ̄DWI主要研究微循环灌注信息ꎬ低b值组使用较多ꎮDKI主要研究细胞膜等结构对水分子扩散影响ꎬ一般选用高b值组ꎮGrant等[4]在前列腺癌的研究中ꎬIVIM ̄DWI选用了5个b值ꎬ分别为0㊁188㊁375㊁563㊁750s/mm2ꎬDKI选用了3个b值ꎬ分别为0㊁1000㊁2000s/mm2ꎮ㊀㊀高b值虽然降低信噪比ꎬ但可增加图像对比度ꎬ提高小病灶检出率ꎬ还能降低T2穿透效应ꎬ提高DWI图像真实度ꎬ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ꎮ㊀㊀DWI不仅仅是定性检查ꎬ还可通过不同b值组设定及算法拟合后处理进行定量分析ꎮ㊀㊀传统扩散加权成像利用单指数模型得到的ADC值反映水分子运动的综合表现ꎬ包含微循环灌注效应与真实的水分子转运ꎮLe ̄Bihan[1]提出的双指数模型对微循环灌注效应进行了独立分析ꎬ水分子(主要是细胞间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用真实扩散系数(D)描述ꎬD值表示真实的水分子扩散受限程度ꎻ血液中的水分子(随血流运动ꎬ即灌注)用伪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描述ꎬ灌注分数f值主要反映体素内血管床占比ꎬ而D∗值多与血流运动速率有关[5 ̄6]ꎮJoo等[7]在用血管破坏剂CKD ̄516治疗兔子肝肿瘤的研究中发现ꎬCKD ̄516注入肝肿瘤4h后ꎬf值与D∗值迅速降低ꎮ㊀㊀事实上ꎬ由于细胞膜及其它组织细胞结构的影响ꎬ水分子运动并非高斯分布ꎬ为此Jenson教授等[2]提出了扩散峰度成像理论ꎬ得出校正扩散系数MD及扩散峰值(MK)ꎮMD指校正后水分子扩散系数ꎮMK值指体素内水分子扩散运动偏离高斯分布程度ꎬ反映组织结构复杂程度ꎬMK越大ꎬ与高斯分布偏离越大ꎬ组织结构越复杂[8]ꎮ2㊀DWI在肿瘤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2.1㊀IVIM ̄DWI及DKI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㊀㊀肿瘤恶性程度或组织学级别不同ꎬ肿瘤细胞占比及排列紧密程度不同ꎬ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不同ꎬ肿瘤组织结构复杂程度不同ꎬ都会使水分子扩散运动产生差异ꎬ这种差异可被IVIM ̄DWI及DKI等检测出来ꎬ用于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ꎮ2.1.1㊀IVIM ̄DWI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㊀胰腺癌血供较差ꎬ正常胰腺组织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血供很丰富ꎮ多位学者[9 ̄10]认为ꎬIVIM参数D∗㊁f有助于鉴别胰腺癌与胰腺正常组织或胰腺癌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ꎮGranata等[11]在IVIM参数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相关性研究中发现ꎬADC㊁D㊁f值在不同组织学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ꎬ肝细胞癌高级别(3ꎬ4级)和低级别(1ꎬ2级)ADC㊁D㊁f截断值分别为2.11ˑ10-3mm2/s㊁0.94ˑ10-3mm2/s㊁47.33%ꎮLu等[12]研究发现ꎬ分化差的直肠癌f值显著低于分化良好/中度分化者ꎬ黏液性直肠癌与非黏液性直肠癌比较ꎬD值更高ꎬD∗值更低ꎮ2.1.2㊀DKI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㊀多位学者[13 ̄14]研究发现ꎬ乳腺恶性肿瘤ADC㊁MD值低于乳腺良性肿瘤ꎬ而MK值高于乳腺良性肿瘤ꎬ且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方面ꎬDKI特异性比DWI高ꎮ㊀㊀Sun等[13]发现MK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及ki ̄67表达呈正相关ꎬ而MD值与之呈负相关ꎮJiang等[15]在胶质瘤分级及细胞增殖研究中发现ꎬDKI参数有助于区分高级别与低级别胶质瘤ꎬMK值与ki ̄67呈正相关ꎬMD值与ki ̄67呈负相关ꎮKi ̄67反映肿瘤细胞增殖程度ꎬ肿瘤恶性程度越高ꎬ肿瘤细胞数量越多ꎬ排列越紧密杂乱ꎬ不成熟肿瘤血管越丰富ꎬ水分子扩散受限就越显著ꎮ因此DKI有助于非侵入性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肿瘤细胞增殖水平ꎮ2.2㊀IVIM ̄DWI及DKI在肿瘤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㊀㊀抗肿瘤治疗有效时ꎬ肿瘤组织发生坏死ꎬ细胞数量减少ꎬ水分子扩散受限程度减轻ꎬ肿瘤微循环灌注也减少ꎬ这一变化可在肿瘤形态发生变化前检测出来ꎮ2.2.1㊀IVIM ̄DWI在肿瘤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㊀一些学者认为D∗或f值对疗效评估有意义ꎮChen等[16]在应用IVIM评估鼻咽癌放疗效果研究中发现ꎬ放疗前D和D∗值高提示放疗敏感性好ꎮGuo等[17]发现ꎬ鼻咽癌放化疗后D值增高ꎬD∗值减低ꎮDing等[18]对口咽鳞癌的研究发现ꎬADC㊁D及f值在放化疗后2~3周均明显升高ꎬ提示治疗后肿瘤细胞坏死ꎬ局部血流灌注上升ꎮPark等[19]研究发现ꎬ肝癌TACE后碘油沉积良好组治疗前D∗值明显高于碘油沉积不良组ꎬ提示D∗值能前瞻性预测TACE疗效ꎮ㊀㊀也有学者认为D∗及f值对肿瘤疗效评估无意义ꎬ但D值有价值ꎮHou等[20]发现D∗值及f值在鼻咽癌有效组及无效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ꎬ有效组放疗前ADC㊁D值低于无效组ꎬD值变化率比无效组高并有统计学意义ꎮNougaret等[21]研究发现ꎬ直肠癌放化疗后D值增高ꎬD∗及f值无明显变化ꎮ刘小华等[22]发现淋巴瘤化疗后D值升高ꎬ但治疗前D值ɤ0.48ˑ10-3mm2/s时ꎬ化疗效果差ꎬ表明D值可以预测淋巴瘤化疗效果ꎮ2.2.2㊀DKI在肿瘤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㊀多位学者[23 ̄25]研究发现ꎬ在肿瘤疗效评估方面ꎬDKI比传统DWI更敏感ꎮWu等[23]研究发现ꎬ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有效组MD值升高㊁MK值降低ꎮYu等[24]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研究中发现ꎬ疗效良好组Pre ̄MD值低于疗效不良组ꎬ且MD变化率诊断效能高(AUC0.859)ꎮHu等[25]在DKI及传统DWI用于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研究中则发现MK ̄post值诊断效能最高(AUC0.908ꎬ截断值0.6196)ꎮWu等[26]研究发现ꎬ鼻咽癌放疗后早期有效组pre ̄MD值显著高于无效组ꎬ而pre ̄MK值明显低于无效组ꎬMK值预测放疗反应的价值比MD值高ꎮ㊀㊀综上所述ꎬ近年来应用IVIM ̄DWI及DKI进行肿瘤诊断及疗效评估的研究逐渐增多ꎬ但观点尚不一致ꎬ可能与病例选择和检查方案不同及肿瘤异质性有关ꎮ尽管IVIM ̄DWI㊁DKI在肿瘤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已经显示出较高价值和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ꎬ但仍有不足之处ꎬ其部分参数(如D∗㊁f值)重复性及稳定性还有待提高ꎬ标准统一的扫描规范尚未形成ꎬ因b值组及IVIM后处理的拟合算法不同造成的结果参数差异[27 ̄28]仍无法消除ꎬ且有关胸部及骨肌系统肿瘤的研究还较少ꎬ这些都有待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ꎮ参考文献[1]㊀LeBihanDꎬBretonEꎬLallemandDꎬetal.Separationofdiffusionandperfusionin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MRimaging J .Radiologyꎬ1988ꎬ168(2):497 ̄505.[2]㊀JensenJHꎬHelpernJAꎬRamaniAꎬetal.Diffusionalkurtosisimaging:thequantificationofnon ̄gaussianwaterdiffusionbymeansofmagnet ̄icresonanceimaging J .MagnResonMedꎬ2005ꎬ53(6):1432 ̄1440.[3]㊀李秋菊ꎬ李加慧ꎬ赵周社ꎬ等.DWI多b值水通道蛋白分子成像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的价值 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ꎬ2014ꎬ25(10):719 ̄723.[4]㊀GrantKBꎬAgarwalHKꎬShihJHꎬetal.Comparisonofcalculatedandacquiredhighbvalue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inprostatecancerJ .AbdomImagingꎬ2015ꎬ40(3):578 ̄586.[5]㊀刘文慧ꎬ钱银锋.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研究进展 J .中华全科医学ꎬ2016ꎬ14(9):1557 ̄1559.[6]㊀KohDM.Sciencetopractice:can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diffu ̄sion ̄weightedMRimagingbeusedtoassesstumorresponsetoanti ̄vasculardrugs? J .Radiologyꎬ2014ꎬ272(2):307 ̄308. [7]㊀JooIꎬLeeJMꎬHanJKꎬetal.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diffusion ̄weightedMRimagingformonitoringthetherapeuticefficacyofthevasculardisruptingagentCKD ̄516inrabbitVX2livertumors J .Radiologyꎬ2014ꎬ272(2):417 ̄426.[8]㊀PootDHꎬdenDekkerAJꎬAchtenEꎬetal.Optimalexperimentalde ̄signfordiffusionkurtosisimaging J .IEEETransMedImagingꎬ2010ꎬ29(3):819 ̄829.[9]㊀DeRobertisRꎬCardobiNꎬOrtolaniSꎬetal.Intravoxelincoherentmo ̄tiondiffusion ̄weightedMRimagingofsolidpancreaticmasses:reliabil ̄ityandusefulnessforcharacterization J .AbdomRadiol(NY)ꎬ2019ꎬ44(1):131 ̄139.[10]㊀KimBꎬLeeSSꎬSungYSꎬetal.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ofthepancreas:characterizationofbenignandma ̄lignantpancreaticpathologies J .JMagnResonImagingꎬ2017ꎬ45(1):260 ̄269.[11]㊀GranataVꎬFuscoRꎬCatalanoOꎬetal.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IVIM)in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DWI)forHepatocellularcar ̄cinoma:correlationwithhistologicgrade J .Oncotargetꎬ2016ꎬ7(48):79357 ̄79364.[12]㊀LuBꎬYangXꎬXiaoXꎬetal.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diffusionweightedimagingofprimaryrectalcarcinoma:correlationwithhistopa ̄thology J .MedSciMonitꎬ2018ꎬ24:2429 ̄2436.[13]㊀SunKꎬChenXꎬChaiWꎬetal.Breastcancer:diffusionkurtosisMRimaging ̄diagnosticaccuracyandcorrelationwithclinical ̄pathologicfactors J .Radiologyꎬ2015ꎬ277(1):46 ̄55.[14]㊀ChristouAꎬGhiatasAꎬPriovolosDꎬetal.Accuracyofdiffusionkurto ̄sisimagingincharacterizationofbreastlesions J .BrJRadiolꎬ2017ꎬ90(1073):20160873.[15]㊀JiangRꎬJiangJꎬZhaoLꎬetal.Diffusionkurtosisimagingcaneffi ̄cientlyassessthegliomagradeandcellularproliferation J .Oncotar ̄getꎬ2015ꎬ6(39):42380 ̄42393.[16]㊀ChenWBꎬZhangBꎬLiangLꎬetal.Topredicttheradiosensitivityofnasopharyngealcarcinomausing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MRIat3.0T J .Oncotargetꎬ2017ꎬ8(32):53740 ̄53750.[17]㊀GuoWꎬLuoDꎬLinMꎬetal.Pretreatmentintravoxelincoherentmo ̄tiondiffusionweightedimaging(IVIMDWI)inpredictinginductionchemotherapyresponseinlocallyadvancedhypopharyngealcarcinomaJ .Medicine(Baltimore)ꎬ2016ꎬ95(10):e3039.[18]㊀DingYꎬHazleJDꎬMohamedASꎬetal.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imagingkineticsduringchemoradiotherapyforhumanpapillomavirusassociated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oropharynx:Preliminaryre ̄sultsfromaprospectivepilotstudy J .NMRBiomedꎬ2015ꎬ28(12):1645 ̄1654.[19]㊀ParkYSꎬLeeCHꎬKimJHꎬetal.Using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IVIM)MRimagingtopredictlipiodoluptakeinpatientswithhepa ̄tocellularcarcinomafollowing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 ̄tion:Apreliminaryresult J .MagnResonImagingꎬ2014ꎬ32(6):638 ̄646.[20]㊀HouJꎬYuXꎬHuYꎬetal.Valueof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anddynamiccontrast ̄enhancedMRIforpredictingtheearlyandshort ̄termresponsestochemoradiotherapyinnasopharyngealcarcinomaJ .Medicine(Baltimore)ꎬ2016ꎬ95(35):e4320.[21]㊀NougaretSꎬVargasHAꎬLakhmanYꎬetal.Intravoxelincoherentmo ̄tionderivedhistogrammetricsforassessmentofresponseaftercom ̄binedchemotherapyandradiationtherapyinrectalcancer:Initialex ̄perienceandcomparisonbetweensingle ̄sectionandvolumetricanaly ̄ses J .Radiologyꎬ2016ꎬ280(2):446 ̄454.[22]㊀刘小华ꎬ张忠林ꎬ李文瑜ꎬ等.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的多扩散梯度因子值MR扩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瘤疗效评价中的初步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ꎬ2015ꎬ49(2):89 ̄93.[23]㊀WuRꎬSuoSTꎬWuLMꎬetal.Assessmentofchemotherapyresponseinnon ̄Hodgkinlymphomainvolvingtheneckutilizingdiffusionkurtosisimaging:apreliminarystudy J .DiagnIntervRadiolꎬ2017ꎬ23(3):245 ̄249.[24]㊀YuJꎬXuQꎬSongJCꎬetal.Thevalueofdiffusionkurtosis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orassessingtreatmentresponseofneoadjuvantchemoradiotherapyinlocallyadvancedrectalcancer J .EurRadiolꎬ2017ꎬ27(5):1848 ̄1857.[25]㊀HuFꎬTangWꎬSunYꎬetal.Thevalueofdiffusionkurtosisimaginginassessingpathologicalcompleteresponsetoneoadjuvantchemoradi ̄ationtherapyinrectalcancer:acomparisonwithconventionaldiffu ̄sion ̄weightedimaging J .Oncotargetꎬ2017ꎬ8(43):75597 ̄75606. [26]㊀WuGꎬLiMMꎬChenFꎬetal.Diffusion ̄kurtosisimagingpredictsearlyradiotherapyresponseinnasopharyngealcarcinomapatients J .On ̄cotargetꎬ2017ꎬ8(39):66128 ̄66136.[27]㊀NeilJJꎬBretthorstGL.OntheuseofBayesianprobabilitytheoryfora ̄nalysisofexponentialdecaydata:anexampletakenfromintravoxelin ̄coherentmotionexperiments J .MagnResonMedꎬ1993ꎬ29(5):642 ̄647.[28]㊀Gurney ̄ChampionOJꎬKlaassenRꎬFroelingMꎬetal.Comparisonofsixfitalgorithmsfortheintra ̄voxelincoherentmotionmodelofdiffu ̄sion ̄weightedmagneticresonanceimagingdataofpancreaticcancerpatients J .PlosOneꎬ2018ꎬ13(4):e0194590.(收稿日期2019-03-22㊀修回日期2019-05-30)(编辑:甘㊀艳)。
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SIEMENS A VONTO,1.5T磁共振扫描仪并回波平面扩散序列对健康志愿者10例及在我院检查并经病理学和影像学诊断证实为恶性肿瘤的50例患者进行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检查。
应用磁共振扫描仪自身的软件图像进行3D后处理和局部DWI处理,读出弥散受限病灶ADC值。
将WB-DWI影像与常规MRI影像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所有接受检查的对象均获得高质量的WB-DWI图像,10名健康志愿者图像均无异常发现。
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8%,传统磁共振诊断符合率为82%,χ2=8.21,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原发灶和转移灶在WB-DWI图像上呈现高信号。
在对图像的ADC值计算后发现,ADC值与肿瘤恶性程度负相关。
结论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恶性肿瘤的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发现比传统MRI敏感,并且无辐射,无需造影剂,对于肿瘤筛查和治疗肿瘤前后的疗效评估和随访观察有一定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普及。
标签: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恶性肿瘤;肿瘤转移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是近几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一项新兴技术,主要利用检测水分子布朗运动的异常来反映机体组织的情况。
水分子在人体内因人体体液、细胞的分布和密度不同,其扩散能力也不同,因此,病变的组织就能够被检测出来。
恶性肿瘤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PET-CT显像长期以来都是检测转移瘤的标准及首选方法[1]。
有报告显示,WB-DWI在恶性肿瘤转移检查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优势,已成为评估原发肿瘤及全身转移瘤的有效工具[2]。
我院通过对10例健康志愿者和5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WB-DWI检查,并将得到的图像与MRI对比分析,以探讨WB-DWI 在肿瘤发现、治疗以及转移情况等方面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2月收治的5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
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程国英; 刘长柱【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0(008)002【摘要】目的评价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magnetic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在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例健康体检者及7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WB-DWI检查。
70例患者中乳癌34例,1例为术前检查,其余均为术后复查病例;血液系统疾病13例,粒细胞性白血病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5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卵巢癌8例;子宫内膜癌4例;肺癌、大肠癌、胃癌各3例;前列腺癌、食道癌各1例。
其中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做了2次WB-DWI检查。
原发灶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转移瘤的诊断综合组织病理学结果及多种影像学检查而定。
对WB-DWI图像、常规MR图像和CT图像行帧对帧对比分析。
分别测量正常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WB-DWI检出健康者良性病灶5例,70例患者中,除去37例无转移灶及3例全身骨髓弥漫扩散受限外,30例WB-DWI共检出原发灶以外异常信号136处,其中真阳性、假阳性分别为118处和18处,假阴性15处,检出率为86.8%(118/136)。
经x2检验正常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的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WB-DWI对恶性肿瘤性疾病的分期、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价有一定的价值。
【总页数】4页(P60-63)【作者】程国英; 刘长柱【作者单位】100007 北京市第六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 R73【相关文献】1.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J], 王文森;秦建忠;王玉群;陆振忠2.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瘤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J], 丁伟3.3.0T 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J], 姜新宇;陈宏伟;陈静雯;金伟;万红燕4.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廖云;王金屏;孙仁权5.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转移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J], 章智敬;郑文龙;吴爱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