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2017年厚大真题解析班三国法-殷敏讲义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49.00 KB
- 文档页数:22
三国法导学课讲义陆寰一、三国法考情分析(一)考察分值根据今年各个机构对各学科所占分值的大体估算,三国法今年考察了20分,占客观题总分的十五分之一。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它,这20分对你来说是可以在关键时刻救命的分值。
另外,如果主观题不选做行政法的话,三国法和行政法考察的分值基本一样(二)难易程度三国法可以说是整个法考客观题中最容易拿分的学科。
你可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拿到相对较高的分数,超高的性价比决定了这不应该是一个被放弃的学科(为了我的饭碗,我有超强的求生欲)。
简单理解+巧妙记忆+勤加练习=高分(甚至满分)这么多年几乎从未有学生反映三国法看不懂,只有记不住。
(三)复习策略1.报班学员针对报班学员,你需要做的就是按照辅导班的节奏完整的走下来,只要你能坚持,基本上都能获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分数。
陆寰老师对你的唯一“额外”要求就是在三月到七月之间抽空看一遍讲义卷和真题卷。
注意,是“看”而不是“背”,这一遍的作用是让你初步了解三国法究竟是什么,初步理解三国法的内容和考察方式。
背了也没用,你还会忘的连这个也做不到?别着急,老师还有“点滴汇”2.未报班学员未报班学员的要求要稍微高一些。
未报班往往意味着缺少暑期有计划、高强度、多轮次的集训,这样一来就要求大家早下功夫,多来几遍。
第一,是定期学习陆老师发布的点滴汇,这个系列基本能够涵盖三国法绝大部分的主要考点。
第二,讲义卷和真题卷出来后要注意仔细看一遍和做一遍,进一步了解知识点的内容和考察方式。
第三,掌握知识点的内容之后找一些题目进行练习。
一定要是老师署名编写的题目,这样质量才有保证。
第四,进行有计划的背诵,这个方面可以参考背诵版书籍,也可以参考其他的资料。
最后,在背诵之余继续做题,查缺补漏。
(四)基础之于三国法其实三国法对于很多学生都很陌生,当然有基础的同学会稍微好一点,但也仅限于“稍微”。
说的直白一点大学自以为还算“上过”三国法课的同学不需要在前述要求的基础上提前再来一遍。
第八章国际争端解决考查小贴士本章年均考查1分左右,主要涉及国际争端解决方法、国际法院的管辖权、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等内容。
常结合联合国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国际投资中的争端解决机制进行综合考查。
一、国际争端的解决方法体系国际争端的解决方法包括和平方法和强制方法。
前者包括谈判、协商、斡旋、调停、调查、和解等政治方法以及仲裁和法院的法律方法;后者包括战争和非战争武装行为、平时封锁、干涉、反报和报复。
具体如下表:二、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国际法的一大基本原则即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谈判与协商谈判是指2个或2个以上国际法主体就其争执的问题进行交涉,以使争端得以解决的方法。
协商与谈判类似,但可以扩大谈判的成员。
2.调查与和解国际争端中,由于事实不清而使双方很难达成一致意见,通常由争端双方协议,成立调查委员会就争执事实进行调查并提出报告。
调查是指提交的调查报告书仅限事实,不做判断;和解是指提交的报告书既有事实,又有建议的解决方法和调解方案(没有法律拘束力)。
3.斡旋与调停斡旋是指第三方应当事国的请求或主动采取的旨在促进双方直接谈判解决争端的活动,斡旋国不参与谈判;调停是指第三方应当事国的请求或双方同意,以调停者的身份提出实质性建议作为谈判的基础,组织并参与谈判。
4.仲裁国际常设仲裁法院于1900年在荷兰海牙成立,由2个机构组成:一个是“常设行政理事会”,另一个是“国际事务局”。
国际事务局是仲裁法院的书记处,保存一份仲裁员名单。
缔约国将仲裁协议提交仲裁法院后,双方各自选出同等数量的仲裁员,并共同另行选定1人为首席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仲裁。
5.诉讼指当事各方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或专门的国际法庭进行审理,并依法作出具有拘束力的判决。
(1)国际法院。
有关国际法院的制度在“国际法主体”中已阐述。
(2)国际海洋法法庭。
《海洋法公约》为解决有关海洋方面的争端创设的一个常设性国际司法机构,1996年在德国汉堡成立。
三、战争与战争法现代国际法并未完全禁止强制的方法,但限制其使用。
2016年三国法考前2小时订制课程第一部分国际公法考点一: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保护的责任”在承认主权的基石作用的同时,强调主权者对内和对外所承担的责任,主张国际社会对于“不愿或不能履行责任的‘失败国家”’,应该采取应对行动,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程序和措施。
下列关于“保护的责任”与不干涉内政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有?A.一国国内只要出现违反国际法的严重国际罪行,即可以对其行使“保护的责任”B.国家行使“保护的责任”是其履行国际义务的一个体现,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C.国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行使“保护的责任”来干涉他国主权范围内的事项D.“不干涉内政原则”强调一国在处理其国内管辖事项时不得违反其所承担的国际法义务考点二:条约冲突与条约修订2.甲乙丙三国为1990年某项投资公约的缔约国,后乙丙丁三国又于2000年签订了涉及同样事宜的新投资公约。
2010年乙丙丁三国依据规定的程序对2000年条约进行了修订,形成2010年修订本,乙丙两国接受了2010年修订本,丁国拒绝接受修订本,戊国于2012年加入公约,加入时未作出任何意思表示。
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丁国已退出2000年公约B.戊国只受2000年公约的约束,不受2010年修订本的约束C.乙丙两国既受2000年公约的约束,又受2010年修订本的约束D.甲乙两国之间无条约关系E.甲丁两国之间无条约关系考点三:国家管辖权3.甲国人彼得在甲国杀害了一名乙国公民,为逃避刑事处罚而潜逃至丙国,其在丙国又杀害一名丙国公民。
已知甲、乙、丙三国之间无司法协助方面的多边或双边协议。
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由于彼得是甲国公民,所以甲国可以直接派遣警察到丙国对彼得进行逮捕B.乙国可依保护性管辖要求丙国政府引渡彼得,丙国应当将彼得引渡给乙国受审C.丙国可依国家的属地管辖权对彼得进行逮捕并进行审判D.甲、乙、丙三国之间的管辖权争议,必须提交国际法院处理考点四:联合国相关制度4.联合国安理会由15个理事国组成,其中中、法、俄、美、英五国为常任理事国。
第二章国际私法的主体考查小贴士本章年均考查1分左右,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住所:主要考查自然人和法人经常居所地的认定以及住所冲突的解决;(2)民事能力的法律适用:常将涉外民商事行为能力的认定与涉外民商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一、关于《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总体说明2010年10月28日,我国通过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定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法律适用规则的法律,也是国际私法部分最重要的法律。
1.新法的主要内容该法采用了总分结构,规定了涉外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同时对发生涉外婚姻家庭、继承、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民事争议需要具体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做了详细的规定。
2.新法的特点(1)在法律适用原则方面,确立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
①新法赋予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突出地位除了传统的合同领域外,在委托代理、信托、夫妻财产关系、运输中的动产物权、当事人在侵权行为发生后对一般侵权责任和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准据法的选择、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知识产权的转让和许可使用等领域,均准许当事人协议选择准据法。
②新法将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一项补充性原则新法和其他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没有规定的,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在合同领域,新法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仅次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法律适用准则,并采用了“特征性给付说”。
(2)在具体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方面,弥补了原有的立法空白,细化了原有法律适用规则。
①新增了关于法律定性、代理、信托、知识产权等问题的法律适用规则。
②细化补充修订了婚姻家庭、遗嘱继承、侵权责任等的法律适用规则。
(3)在立法上有所创新①注重保护弱方当事人的利益例如,在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情形下,父母子女关系“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弱者权益的法律”,抚养监护也是如此。
适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律”、“劳动者工作地法律”、“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法律”通常有利于保护较弱方当事人的权益,因为经常居所地的法律往往是他们最熟悉,也最便于他们据以主张其权利的法律。
三国法增补讲义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之涉外篇殷敏一、涉外民事案件的认定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标的物、法律事实等只要有一个具有涉外因素,即可认定为涉外民事案件。
法条依据:民诉法解释第522条。
二、外国当事人参加民事诉讼的若干规定1、外国人应提交护照;2、外国企业或组织及其诉讼代理人,应提交身份证明,并经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
(对与中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外国当事人参加诉讼需经过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认证并转交)法条依据:民诉法解释第523、524条。
3、外国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可以以见证、公证的方式进行。
法条依据:民诉法解释第525、526条。
4、当事人提交的材料是外文的,应同时向人民法院提交中文翻译件。
法条依据:民诉法解释第527条。
5、外籍当事人委托律师的规定:①本国人、本国律师以非律师身份、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以个人名义;②中国律师或中国公民(当事人不在中国领域内时,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可以以外交代表身份为其聘请中国律师或中国公民)。
法条依据:民诉法解释第528、529条。
三、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1、关于涉外民事诉讼的协议管辖(1)涉外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侵权行为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外国法院管辖。
(2)协议管辖排除专属管辖,但不排除仲裁。
法条依据:民诉法解释第531条。
2、中国法院放弃管辖权的情形:涉外民事案件同时符合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告知其向更方便的外国法院提起诉讼:(一)被告提出案件应由更方便外国法院管辖的请求,或者提出管辖异议;(二)当事人之间不存在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管辖的协议;(三)案件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专属管辖;(四)案件不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利益;(五)案件争议的主要事实不是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且案件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存在重大困难;(六)外国法院对案件享有管辖权,且审理该案件更加方便。
第五章国际法上的居民考查小贴士本章年均考查2分左右,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国籍制度:常考查国籍冲突的解决、出入境管理制度特别是我国的入境限制制度;(2)引渡和庇护:常以案例的形式考查引渡的原则、不予引渡的情形、可以寻求庇护的情形、有权提供庇护的主体等内容。
一、国籍制度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个国家的公民或国民的法律资格。
国籍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建立了一种稳定的法律联系。
国际法上是以国籍来对居民作出最基本的法律划分。
1.国籍的取得和丧失(1)国籍的取得是一个人获得某一特定国家的公民或国民的资格。
①因出生而取得国籍称为原始国籍,它是最基本的国籍获得方式。
②因加入取得国籍是指由于本人意愿或某种事实,根据一国国籍法的规定而获得该国的国籍。
也称为继有国籍或转承国籍。
(2)国籍的丧失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一个人失去其拥有的某个国家的国籍。
2.国籍的冲突和解决(1)引起国籍冲突的原因在于各国国内法对国籍的获得和丧失方面的不同规定。
在国际实践中,一般采取防止和消除国籍冲突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国内立法;第二种是通过双边或多边条约方式。
(2)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二、外国人的法律地位外国人是指不拥有该国国籍而拥有其他国家国籍的人。
1.外国人的入境、出境及居留外国人的入境、居留和出境依内国法。
主要指《出境入境管理法》,该法于2012年出台,属于本章重要考点。
国家没有允许外国人人境的义务,国家有权作出规定,对可能危及本国安全、社会秩序或国民健康的外国人,拒绝入境。
(1)入境①实践中,外国人入境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
首先,持有有效护照并获得入境签证,也称为“护照签证制”。
其次,在入境口岸接受有关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检查。
②《出境入境管理法》第21条外国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予签发签证:a.被处驱逐出境或者被决定遣送出境,未满不准入境规定年限的;b.患有严重精神障碍、传染性肺结核病或者有可能对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危害的其他传染病的;c.可能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或者从事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d.在申请签证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者不能保障在中国境内期间所需费用的;e.不能提交签证机关要求提交的相关材料的;f.签证机关认为不宜签发签证的其他情形。
一、单选题29.甲、乙、丙国同为一开放性多边条约缔约国,现丁国要求加入该条约。
四国均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缔约国。
丁国对该条约中的一些条款提出保留,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A.对于丁国提出的保留,甲、乙、丙国必须接受B.丁国只能在该条约尚未生效时提出保留C.该条约对丁国生效后,丁国仍然可以提出保留D.丁国的加入可以在该条约生效之前或生效之后进行答案:D【考点】条约的保留、加入解析:条约的加入是指未对条约进行签署的国家表示同意受条约的拘束成为条约当事方的一种方式。
加入一般没有期限限制,因此加入可以在条约生效之前或生效之后进行,故D项正确,当选。
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在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一个条约时所作的单方声明,其目的在于排除或更改条约中某些规定对该国的法律效果。
对于开放性条约的保留,其他缔约国可以作出同意或反对的表示,没有必须接受的义务。
故A项错误。
保留是一国在签署、缔结或加入条约时的意思表示,保留的提出只能是在条约对保留国生效之前提出,与条约本身是否已生效无关,即保留的提出只与条约对该提出保留国是否生效有关。
若条约已对保留国生效,则该保留国有义务遵守条约的规定。
本题中丁国在加入该多边条约前可以提出保留,若其已加入条约,则该条约对丁国生效,根据条约必守义务,丁国不能再提出保留,否则将引起国家责任。
故B、C项错误。
点评:本题是关于条约保留的第一次考查,题目比较简单。
保留是条约法当中的重要考点,可考性极强。
此题开条约保留的先河,今后关于条约保留的考查会更加深入,考生需多加注意!30.乙国军舰A发现甲国渔船在乙国领海走私,立即发出信号开始紧追,渔船随即逃跑。
当A舰因机械故障被迫返航时,令乙国另一艘军舰B在渔船逃跑必经的某公海海域埋伏。
A舰返航半小时后,渔船出现在B舰埋伏的海域。
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B舰不能继续A舰的紧追B.A舰应从毗连区开始紧追,而不应从领海开始紧追C.为了紧追成功,B 舰不必发出信号即可对渔船实施紧追D.只要B舰发出信号,即可在公海继续对渔船紧追答案:A【考点】紧追权解析:紧追权是指沿海国的军舰或军用飞机对于在其管辖范围内的海域内违反了该沿海国法律的外国船舶进行追逐至公海仍可继续追逐以期拿获的权利。
三国法讲义国际公法讲义 (2)一、国际法渊源 (2)二、国际法律责任 (4)三、国际法上的空间 (7)四、国际法上的人 (11)五、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 (13)六、国际争端的解决方式 (14)七、战争法 (15)国际私法 (16)一、导论 (16)二、国内冲突法 (16)三、国际民商事争议的解决 (20)四、区际司法协助 (22)国际经济法讲义 (23)一、导论:略 (23)二、国际货物贸易法 (23)三、外贸管制和WTO (29)四、其他法律制度 (32)国际公法讲义一、国际法渊源【08川】31.甲、乙、丙、丁四国是海上邻国,2000年四国因位于其海域交界处的布鲁兰海域的划分产生了纠纷。
同年,甲国进入该区域构建了石油平台,并提出了划界方案;2001年乙国立法机关通过法案,对该区域作出了划定;2002年丙、丁两国缔结划界协定,也对该区域进行划定。
2004年某个在联合国拥有“普遍咨商地位”的非政府国际组织通过决议,提出了一个该区域的划定方案。
上述各划定方案差异较大。
根据国际法的相关原则和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国的行为不构成国际法中的先占,甲国的划界方案对其他国家没有拘束力B.乙国立法机构的法案具有涉外性,构成国际法的一部分,各方都应受其拘束C.丙丁两国缔结的协定是国际条约,构成国际法的一部分,对各方均有拘束力D.上述非政府组织的决议,作为国际法的表现形式,对各方均有拘束力【07】77.国际人道法中的区分对象原则(区分军事与非军事目标,区分战斗员与平民)是一项已经确立的国际习惯法原则,也体现在《1977 年日内瓦四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中。
甲乙丙三国中,甲国是该议定书的缔约国,乙国不是,丙国曾是该议定书的缔约国,后退出该议定书。
根据国际法的有关原理和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该原则对甲国具有法律拘束力,但对乙国没有法律拘束力 B.丙国退出该议定书后,该议定书对丙国不再具有法律拘束力C.丙国退出该议定书后,该原则对丙国不再具有法律拘束力 D.该原则对于甲乙丙三国都具有法律拘束力国际法基本原则:各民族平等民族自决原则:(1)殖民统治下民族自决原则高于国家主权(2)非殖民统治下民族自决原则服从于国家主权原则【08川】32.2001年,甲国新政府上台后,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应。
第一章.国际法(11分)一、导论(一)渊源(表现形式)1. 独立渊源:国际法院据以判案的依据(1)国际条约(某某公约),约束缔约国;(2)国际习惯,约束所有国家,形成须慎重;物质要素:反复实践;心理要素:法律确信。
二者缺一不可。
没有时间要素,不一定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短时间内也可以形成国际习惯。
证明国际习惯存在须找证据。
国际习惯写不写入公约,所有国家都须遵从。
(3)一般法律原则(低频考点),隐藏在各国法律中,不是强行性原则;公平原则、禁止反言原则、善意原则、不当得利返还原则等。
2. 不是渊源的(作为辅助资料,不能作为之后判决的依据):司法判例(国际和国内判例包括国际部分)、学者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
(二)基本原则(各国公认、所有领域、构成国际法基础、强行法性质)具有强行法性质(必须遵守),但不是所有强行规则都是国际法基本原则。
1. 国家主权平等主权性质:(1)对内最高权(立法、司法、行政权),(2)对外独立权。
(3)自保权:自卫和国防。
适用于网络空间。
2. 互不干涉内政内政的判断条件:(1)该事项本质上是否属于国内管辖;(2)国家在该事项中的行为是否违反国际法规则和原则。
3. 不得使用威胁和武力包括禁止进行侵略战争的宣传、禁止使用武力。
使用武力例外(不是绝对禁止武力):自卫、安理会授权可使用武力。
自卫使用武力条件:收到武力进攻进行时、必要性(不得不打)和相称性(还击不能过火)。
4.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国家间发生争端时,首先利用和平手段解决;对一国国家内武装叛乱组织,不适用和平原则。
5. 民族自决原则独立权:严格适用于殖民地的民族独立。
对于一国国内民族的分离、分立活动,民族自决原则并没有为其提供任何国际法依据。
6. 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约定必守)联合国宪章优先(三)国际法在中国国内适用问题1.民商事范围内,条约优先,直接适用,没有其他报审程序,不需要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2. 其他领域内,条约没有优先权。
2017年最新版三国法讲义国际法包括专题一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条约:原则上只约束缔约国国际习惯:反复实践的产物;约束所有的国际法主体一般法律原则:从司法判例、学说和国际组织决议中抽象;约束所有国际法主体一、国际条约(《维也纳条约法公约》)1.条约的构成要件国际法主体缔结、自由同意、不违反国际强行法缔约权(国内法)排除错误、诈欺、贿赂、强迫全权证书(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使馆馆长和派驻国际组织的代表无须出具全权证书;仅包括正职)特别提示:(1)条约的登记:联合国会员国缔结的条约应该在联合国秘书处登记,否则联合国机构不得援引。
(2)表示同意受条约拘束的方式(2大类4小类)表示接受条约拘束的方式(取决于条约本身规定)我国对应的程序(《缔约程序法》)缔结新条约进入已经缔结的条约签署批准或核准加入接受批准核准其他协定或条约性质的文件无条约或重要协定人常定,主席签国院定,总理或外长签条约和重要协定其他协定或条约性质的文件人常定,主席签国院定,总理或外长签国院定,外长签特别提示:(一)友好合作条约、和平条约等政治性条约;(二)有关领土和划定边界的条约、协定;(三)有关司法协助、引渡的条约、协定;(四)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条约、协定;(五)缔约各方议定须经批准的条约、协定;(六)其他须经批准的条约、协定。
(3)条约的公布(我国):谁决定说公布2.条约的保留:(1)概念:在签署、批准、加入或接受条约时作出的,排除或改变条约中部分条款对其适用效力的单方声明。
注意:条约的保留只能在有关条约尚未对本国发生效力时作出,但是,本身可以是一个已生效条约。
——条约明确允许的保留——无须接受自然生效缔约国数目有限且保留涉及条约宗旨全体接受方有效(2)保留的接受和效力条约为国际组织章程——该组织有权机构接受即有效其他情形——条约国自行决定是否接受保留因接受与否效力不同按保留范围改变相应条约条款保留所涉规定在两国之间视为不存在接受保留国适用条约规定反对保留国(不反对条约生效)3.条约的冲突条约本身有有效规定(如:会员国间缔结的条约若与《联合国宪章》冲突,《宪章》优先)当事国完全相同:后约取代先约条约无有效规定当事国不完全相同:个案处理乙、丙、丁甲、约乙、丙后约乙丙之间:后约甲乙、甲丙之间:先约;乙丁、丙丁之间:后约甲丁之间:没有条约关系设定义务——书面、明示接受方有效4.条约对第三国的效力设定权利——不反对即有效权利义务取消——原则上须经第三国同意一般规则:上下文和通常含义、目的和宗旨、善意解释有效性解释;第三方解释,中立;缔约方解释,应做有利于对方或不利于己方的解释5.条约的解释两种以上文字文本的解释:以作准文本解释,有分歧适用上述规则直接适用并优先适用:民商事条约(但知识产权条约已经转化或需要转化的除外)须经国内法转化才能适用:WTO协议、知识产权条约中须转化的内容并行适用(国内法是对国际条约的细化):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条约6.多边条约的修正(1)条约的修正本只约束接受了修正本的成员。
历年真题有两家机构厚大和华旭以前8本教材8本讲义成套出售很容易出现垃圾老师搭售。
比如2014年三校讲义理论法学张龙写的就比较垃圾。
刑法攻略真题卷加讲义卷。
现在华旭也是这样出书,左宁就是讲义和真题。
成套的分类解析买什么,根据老师来挑选。
厚大就比华旭多一本法条。
民法真题和讲义就是老钟写的。
自己挑撒。
一定要挑老师。
用谁的老师就用谁的解析。
郭翔写的真题必须看,戴鹏写的真题&讲义卷两个参考。
华旭的书好像也是可以单买的。
两本一套的。
除了理论法学,没必要看书。
每个部门法都需要看书,知识点涵盖面都很大。
只用讲义如果某一个老师到了一个机构,系统强化有4-6天的课程,如果只用讲义,她想在固定的课时里面要讲完内容是不可能的。
拿书就可以看出来她漏讲的知识点。
就算她拿着书讲,可以清楚明白的看出知识点哪些没讲,课后要继续补。
全面细致就是这个目的。
否则只看讲义,很多知识点会遗漏。
2013年转发的老钟的说民商合一,非常难。
先看书再去听课3月份之前先把民刑法搞定三遍左右。
刑法看的攻略,最好的复习使用真题讲义的模式就是第一遍看完一个章节,马上拿着真题做相应章节的题目。
第二可以功利一点,可以用这个方式检验老师讲的内容在当下能不能用。
笔记:传统的司法考试培训分为几个阶段真题解析;重点学科;系统强化;法条串讲;冲刺押题。
第一个阶段真题解析说实话没多大意义,解析当年的题目,纯粹无意义。
重点学科只是一个统称,万国叫民刑先修,三校叫名师起航,厚大叫专题精讲。
这个阶段的设置60%以上是做宣传,无意义。
有意义的课程已经在微博上体现了。
第一个民法段波的25图,第二柏浪涛12年在指南针讲的,第三两天老钟的知识产权的厚大的课程。
系统强化阶段通常受到机构影响,机构只是引导,最主要是自己复习。
系统强化刑法可以排成十天,如刘凤科6天加柏浪涛4天,就是10天的课。
比如商法鄢梦萱5天郄鹏恩4天,就排成10天的课时。
加起来做。
民商合一多听几个老师没坏处。
抽烟就不记啦。
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授课提纲杨 帆国际公法《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主要内容:1、条约的构成要件:国际法主体缔结、自由同意、不违反国际强行法(书面与否不影响条约效力)2、条约的保留:仅针对多边公约不得保留的情形:条约不允许保留、保留不在条约允许的保留范围内、保留违反条约宗旨3、条约登记:联合国会员国的已生效条约、联合国秘书处、未登记条约联合国机构不得援引缔约权(国内法) 全权证书(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使馆馆长和派驻国际组织的代表无须出具全权证书)排除错误、诈欺、贿赂、强迫4、条约冲突的解决:5、6、条约的解释7(1)修正条约的协定对于是条约当事国而非该协定的当事国无拘束力(2)对于修正条约的协定生效后成为当事国的国家,如无相反意思表示,视为修正后条约的当事国 (3)在该新加入国家与不受条约修正协定拘束的国家之间,适用未修正的条约例外:主权豁免的放弃(自愿、特定、明确)——管辖豁免放弃不意味着执行豁免的放弃 限制豁免主义理论的产生(多数国家认同):国家商业行为没有豁免权2、3、国际法上的承认制度(1)承认对象:新国家、新政府和其他事态(2)承认方式:明示、默示(建立外交关系、建立领事关系、缔结政治性条约、投票支持加入仅对国家开放的政府间国际组织)(3)承认的效果:影响双方权利义务的一系列变化;具有追溯力;拒绝承认不影响对方作为国际法主体的资格大国一致原则: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
实践中,常任理事国的弃权或缺席不被视为否决,不影响决议的通过。
传统的主权绝对豁免作为习惯国际法仍然具有普遍拘束力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不是国际法主体(其成立和活动目前主要是由各相关国家的国内法加以规定)1、行为归因于国家:下列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被国际法认为是可以归因于国家的行为: (1)国家机关的行为;(2)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利的其他实体的行为; (3)实际上代表国家行事的的行为;(4)别国或国际组织交给一国支配的机关的行为,在行使该支配权范围内的行为,视为该支配国的国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