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 裸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解剖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3.88 MB
- 文档页数:17
实验九双子叶植物茎的解剖结构[目的要求]通过对向日葵茎及杨树茎的观察,了解又子叶植物茎的基本结构。
[材料用品]杨树茎横切片,蚕豆幼苗。
显微镜、刀片。
[方法与步骤](1)双子叶植物草本茎的结构——向日葵茎。
取向日葵幼苗,通过茎作横切片。
放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维管束在茎中分布的情形,注意这些维管束有大有小。
每一维管束是由木质部、韧皮部,以及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形成层所组成,这些维管束分立排成轮状。
以髓射线相隔,在茎中央占茎很大部位的那些薄壁细胞即是髓,然后用高倍镜,从外向内将茎的各种组织观察清楚。
1、表皮:在茎的最外层、细胞排列整齐的紧密。
2、皮层:由多层细胞所组成,紧接表皮的娄层细胞为厚角组织,以内有数层薄壁细胞。
3、维管柱包括以下各部:①初生韧皮纤维:在皮层以内,维管束之外分,成束的排列成眉月形的一片厚壁细胞即是。
②维管束:向日葵的维管束是各束分立的,在茎的横断面上排成一圈,详细观察一个维管束的构造,注意在紧接韧皮纤维以内的为韧皮纤维以内的为韧皮部。
细胞较小的且为多边形,此即筛管与伴跑之所在,在韧皮部内方有数层排列整齐的扁平的,长方形的薄壁细胞即形成层。
在形成层之内方有大形的导管和一些小形有林质薄壁细胞这一部分即是木质部,造成形成层的导管口径较大为后生木质部,近髓部的导管口径小,为原生木质部。
③髓射线:在两个维管束之间的一群薄壁细胞,排列成放射状,内接髓部,外接皮层。
④髓:即维管束内方,维管柱的中心部分,全为薄壁细胞所组成,较老的茎、髓部中空形成髓腔。
若切取较老的茎,则由于形成层活动的结果已有了次生构造即在形成层内方形成了次生木质部,形成层向外分裂产生了次生韧皮部。
同时在髓射线中也出现了形成层,叫做束间形成层,它与束内形成层连成一体成整圈。
取蚕豆茎横切片观察,与向日葵茎有何异同?(2)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构造——杨树茎取杨树茎横切面玻片标本,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分出周皮、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年轮、髓、髓射线、维管射线(次生射线)等部分,然后再在高倍镜下详细观察各部的细胞。
【植物学】茎的解剖结构⼀、茎尖分区茎的顶端叫做茎尖,是由叶芽活动形成的。
顶芽活动时,⽣长锥的原⽣分⽣组织分裂,向下产⽣初⽣分⽣组织,初⽣分⽣组织经初⽣⽣长形成初⽣结构,从⽽形成茎尖。
(⼀)分⽣区茎尖分⽣区⼜称⽣长锥,⼀般为半球形,由⼀团具有分裂能⼒的原分⽣组织所构成。
1.原套-原体学说原套-原体学说将茎尖⽣长锥分为原套和原体两部分。
原套位于其表⾯,由⼀层或数层排列整齐的细胞组成。
它们进⾏垂周分裂,扩⼤其表⾯积,原体是原套内侧的⼀团不规则排列的细胞,它们可沿着各种⽅向进⾏分裂,增⼤体积。
在营养⽣长过程中,原套和原体的细胞分裂活动,互相配合,故茎尖顶端始终保持原套、原体结构。
⼤多数的双⼦叶植物,原套通常是两层,⽽单⼦叶植物则有⼀层或两层。
2.细胞组织分区学说根据细胞学特征和组织分化动态观察。
在裸⼦植物和已研究的⼤多数被⼦植物中发现茎端有分区现象。
在原套、原体的中央部位,各有⼀个原始细胞群,前者称为顶端原始细胞区,后者的称为中央母细胞区。
这些细胞较⼤,并具较⼤的核和液泡,染⾊⽐周围的原套、原体细胞浅,细胞分裂较为频繁。
这两群原始细胞分裂形成了围绕在它们周围的周围分⽣组织区和下⽅的肋状分⽣组织区。
肋状分⽣组织区⼜称髓分⽣组织区,其细胞较周围分⽣组织细胞更液泡化,主要进⾏有规律的分裂,因⽽形成特殊的“肋状”。
有些植物在肋状分⽣组织区和周围分⽣组织区上⽅还有整体如浅盘状的形成层状过渡区,其细胞在茎端纵切⾯上尉扁平状,排列整齐,如同形成层及其衍⽣细胞所下形成的形成层带。
形成层状过渡区在叶原基形成的间隔期可以有体积的变化。
分⽣区下⽅形成初步分化的初⽣分⽣组织;由原套的表⾯细胞分化的原表⽪层,周围分⽣组织和肋状分⽣组织分化形成的基本分⽣组织和原形成层。
(⼆)伸长区伸长区由原表⽪、基本分⽣组织、原形成层三种初⽣分⽣组织分化出⼀些初⽣组织,其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逐渐减弱,伸长区可视为顶端分⽣组织发展为成熟组织的过渡区域。
茎的解剖结构的观察实验报告茎的分枝与禾本科植物的分蘖观察植物分枝现象在植物生长时普遍存在,主干的伸长,侧枝的形成都是顶芽和腋芽分别发育的结果。
侧枝和主干一样,也有其顶芽和腋芽,因此侧枝还可以继续产生新的次一级的侧枝,以此类推,形成了植物的枝系。
由于各种植物的芽其性质和活动规律不同,所以产生枝条的方式也不相同。
但分枝是有规律的。
种子植物分枝一般以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为主要方式。
但禾本科植物分枝呈分蘖的方式。
1. 在校园观察毛白杨、油松等树干及它们的分枝,可发现这些树的主干,也就是主轴,是山顶芽不断向上伸展形成的,这种分枝称为单轴分枝,也叫总状分枝。
2. 观察苹果、桃、梧桐、番茄等植物的主干,顶芽在生长季节不发育成发育迟缓,有的植物顶芽是花芽,因此这类植物的顶芽不能继续发育成主轴。
而是由顶芽下的腋芽发育成的侧枝向上伸长代替顶芽发育成主干。
这些植物的主干是由许多腋芽发育的侧枝联合组成,所以称合轴分枝。
3. 有些具有对生叶的植物,顶芽一般停止生长,有的顶芽是花芽。
在顶芽下的两侧腋芽同时发育成二叉状分枝,所以叫假二叉分枝。
实际上也是合轴分枝的一种变化.如丁香、接骨木等。
4. 禾本科植物的分蘖禾本科植物的分枝方式特殊,这类植物在苗期,几个茎节密集于基部,栽培学上称之为“分蘖节”,每个节都有腋芽。
当幼苗达4—5 叶时,最早的腋芽开始活动,并迅速生长为新枝,接着,在节上长出不定根,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分蘖。
5. 茎尖的结构茎尖基本和根尖类似,亦包括分生区(生长锥)、伸长区和成熟区三部分。
但主要观察分生区。
取丁香茎尖或黄杨茎尖的纵切制片观察(图)。
茎尖生长锥的顶端部分是原分生组织;它们可向后不断产生新细胞。
这些细胞一方面继续分裂,另一方面初步分化为初小分生组织;即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
(1)原表皮:最外面的一层较小的细胞,排列整齐,以后形成茎的表皮。
(2)基本分生组织:在原表皮之内。
细胞较大,排列不太规则。
简述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根茎正常组织构造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茎的正常组织构造主要包含以下部分:
双子叶植物根茎:
1.表皮:位于最外层,通常由一层生活细胞组成,具有保护作用。
2.皮层:位于表皮内,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主要起贮藏作用。
3.维管柱:包括维管束、髓和髓射线,是根茎的主要组成部分。
维管束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起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髓位于维管束中央,由薄壁细胞组成,起贮藏作用。
髓射线位于维管束之间,起横向运输作用。
单子叶植物根茎:
1.表皮:通常由一层细胞组成,具有保护作用。
2.基本组织:位于表皮内,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主要起贮藏作用。
3.维管柱:包括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起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总的来说,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茎的组织构造在结构上有所不同,但都具有保护、贮藏和运输水分和养分等功能。
如需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植物学家获取。
实验九双子叶植物茎与裸子植物茎的次生构造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
(2)熟悉裸子植物茎的木材三切面的构造。
(3)识别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次生构造特点。
二、仪器用品和实验材料(一)仪器用品显微镜、解剖用具、水合氯醛试液、稀甘油。
(二)实验材料椴树茎或枫香茎横切制片,薄荷、益母草茎或广藿香茎横切制片;松茎木材横切、径向纵切、切向纵切制片,苏木粉末。
三、内容与步骤(一)双子叶檀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
(1)观察3~4年生椴树茎的横切制片,由外向里:①周皮:很明显,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注意它们各有何特点?有无皮孔发生?②皮层:较窄,由数层厚角组织(近周皮下方、细胞染色较深)和薄壁细胞组成,有些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③韧皮部:细胞排列成梯形(底部靠近形成层),与排列成喇叭形的髓射线薄壁细胞相间分布.在切片中,明显可见被染成红色的韧皮纤维与被染成绿色的韧皮薄壁细胞、筛管和伴胞呈横条状相间排列。
初生韧皮部巳破坏。
④形成层:实为形成层区,呈环状,由4~5层排列整齐的扁长细胞组成。
⑤木质部:在形成层内方,在横切面上占有最大面积。
主要是次生木质部。
由于其细胞直径的大小和壁的厚薄不同,可以看到数轮同心轮层,即年轮。
注意观察早材和晚材在组织构造上有何区别?紧靠髓部周围的一群小型导管即初生木质部。
⑥髓:位于茎的中央,多由薄壁细胞组成,有的含草酸钙簇晶,有的含粘液和单宁,所以部分细胞染色较深。
⑦髓射线:由髓部薄壁细胞向外辐射状发出,直达皮层经木质部时,为1~2列细胞,至韧皮部时则扩大成喇叭状。
⑧维管射线:在每个维管束之内,由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横向运输的薄壁细胞组成,一般短于髓射线。
位于木质部的称木射线,位于韧皮部的称韧皮射线。
(2)观察枫香茎的横切制片,可见和椴树茎构造相似,亦分下列构造:①周皮:为外方数层染成红棕色、扁平、呈辐射排列的细胞。
它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有时可见皮孔。
②皮层,其外层为4~5层在细胞的切向壁加厚的板状厚角组织÷内层为薄壁细胞,有的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图)一、实验目的1. 了解芽的构造。
2. 了解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及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3.认识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二、实验原理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
以后发展成枝的芽称为枝芽;发展成花或花序的芽称为花芽。
枝芽的结构决定着主干和侧枝的关系与数量,也就是决定植株的长势和外貌。
花芽决定着花或花序的结构和数量,并决定开花的迟早和结果的多少。
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所衍生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的组织,称为初生组织,由这种组织组成了茎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茎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个部分,但裸子植物茎没有双子叶植物茎的那种一生只停留在初生结构中的草质茎类型。
单子叶植物的茎和双子叶植物的茎在结构上有许多不同。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茎,只有初生结构,所以结构比较简单。
少数的虽有次生结构,但也和双子叶植物的茎不同。
以禾本科植物的茎作为代表,说明单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最显著特点。
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不具形成层(束中形成层)。
维管束彼此很清楚地分开,一般有2 种排列方式:一种是维管束全部没有规则地分散在整个基本组织内,愈向外愈多,愈向中心愈少,皮层和髓很难分辨,如玉米、高粱、甘蔗等的维管束,它们不像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内,维管束形成一环,显著地把皮层和髓部分开。
另一种是维管束排列较规则,一般成两圈,中央为髓。
有些植物的茎,长大时,髓部破裂形成髓腔,如水稻、小麦等。
维管束虽然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但维管束的结构却是相似的,都是外韧维管束,同时也是有限维管束。
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发育到一定阶段,茎中的侧生分生组织便开始分裂、生长和分化,使茎加粗,这一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产生的次生组织组成茎的次生结构。
侧生分生组织通常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包括切向分裂和径向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