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子叶植物的解剖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10
叶的形态与结构第七章叶的形态与结构第⼀节叶的发⽣组成和叶序叶是先于根发育出现的结构,是植物光合作⽤制造养分的重要场所,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之⼀。
本章主要讲述叶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功能间的相互关系。
第⼀节叶的发⽣、组成与叶序⼀、叶的发⽣与⽣长(⼀)叶的发⽣与⽣长1.叶的发⽣叶由叶原基⽣长分化⽽来。
当芽形成和⽣长时,在茎的⽣长锥的亚顶端,周缘分⽣组织区的外层细胞不断分裂,形成侧⽣的突起。
这些突起是叶分化发育的起点,因⽽被称为叶原基。
叶原基是⼀团原分⽣组织细胞,将朝着长、宽、厚三个⽅向进⼀步⽣长,逐渐形成具有叶⽚、叶柄、托叶等结构雏形的幼叶,最终发育成为成熟叶。
叶的这种起源发育⽅式称为外起源(图7-1)。
2.叶的⽣长由叶原基发育成叶的过程包括顶端⽣长、边缘⽣长和居间⽣长三个阶段。
叶原基形成后,⾸先进⾏顶端⽣长,不断伸长,成为圆柱状的结构,称为叶轴。
叶轴是尚未分化的叶柄和叶⽚。
具有托叶的植物,叶原基上部形成叶轴;叶原基基部的细胞分裂较上部快,且发育较早,分化成为托叶,包围着上部叶轴,起到保护作⽤。
具有叶鞘的植物(如⽲本科),叶原基基部⽣长活跃,侧向延伸可以包围整个茎端分⽣组织。
在叶轴伸长的同时,叶轴两侧边缘的细胞开始分裂,进⾏边缘⽣长(边缘⽣长进⾏⼀段时间后,顶端⽣长停⽌)。
叶轴的边缘⽣长,使叶轴变宽,形成具有背腹性的、扁平的叶⽚雏形;如果是复叶,则通过边缘⽣长形成多数⼩叶⽚。
没有进⾏边缘⽣长的叶轴基部分化为叶柄,当幼叶叶⽚展开时叶柄才随之迅速伸长(图7-2)。
当幼叶由芽内逐渐伸出、展开时,边缘⽣长逐渐停⽌,整个叶⽚进⼊居间⽣长,最后发育成熟。
⼤多数幼叶叶⽚的⽣长基本上是等速⽣长,但有些幼叶各部分细胞的⽣长速度并⾮完全⼀致,因⽽在叶的⽣长过程中,便出现了不同的叶缘、叶形等。
叶⽚在不断增⼤的同时,伴随着内部组织的分化成熟。
在边缘⽣长时期,叶轴两侧的边缘分⽣组织经垂周分裂产⽣原表⽪,将来发育成为表⽪;近边缘分⽣组织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交替进⾏,形成了基本分⽣组织和原形成层。
【植物学】茎的解剖结构⼀、茎尖分区茎的顶端叫做茎尖,是由叶芽活动形成的。
顶芽活动时,⽣长锥的原⽣分⽣组织分裂,向下产⽣初⽣分⽣组织,初⽣分⽣组织经初⽣⽣长形成初⽣结构,从⽽形成茎尖。
(⼀)分⽣区茎尖分⽣区⼜称⽣长锥,⼀般为半球形,由⼀团具有分裂能⼒的原分⽣组织所构成。
1.原套-原体学说原套-原体学说将茎尖⽣长锥分为原套和原体两部分。
原套位于其表⾯,由⼀层或数层排列整齐的细胞组成。
它们进⾏垂周分裂,扩⼤其表⾯积,原体是原套内侧的⼀团不规则排列的细胞,它们可沿着各种⽅向进⾏分裂,增⼤体积。
在营养⽣长过程中,原套和原体的细胞分裂活动,互相配合,故茎尖顶端始终保持原套、原体结构。
⼤多数的双⼦叶植物,原套通常是两层,⽽单⼦叶植物则有⼀层或两层。
2.细胞组织分区学说根据细胞学特征和组织分化动态观察。
在裸⼦植物和已研究的⼤多数被⼦植物中发现茎端有分区现象。
在原套、原体的中央部位,各有⼀个原始细胞群,前者称为顶端原始细胞区,后者的称为中央母细胞区。
这些细胞较⼤,并具较⼤的核和液泡,染⾊⽐周围的原套、原体细胞浅,细胞分裂较为频繁。
这两群原始细胞分裂形成了围绕在它们周围的周围分⽣组织区和下⽅的肋状分⽣组织区。
肋状分⽣组织区⼜称髓分⽣组织区,其细胞较周围分⽣组织细胞更液泡化,主要进⾏有规律的分裂,因⽽形成特殊的“肋状”。
有些植物在肋状分⽣组织区和周围分⽣组织区上⽅还有整体如浅盘状的形成层状过渡区,其细胞在茎端纵切⾯上尉扁平状,排列整齐,如同形成层及其衍⽣细胞所下形成的形成层带。
形成层状过渡区在叶原基形成的间隔期可以有体积的变化。
分⽣区下⽅形成初步分化的初⽣分⽣组织;由原套的表⾯细胞分化的原表⽪层,周围分⽣组织和肋状分⽣组织分化形成的基本分⽣组织和原形成层。
(⼆)伸长区伸长区由原表⽪、基本分⽣组织、原形成层三种初⽣分⽣组织分化出⼀些初⽣组织,其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逐渐减弱,伸长区可视为顶端分⽣组织发展为成熟组织的过渡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