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波睡眠 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呼吸率下降、吐液分泌
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 脑温下降、全脑血流比安静时少;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生长素分泌在慢3-
4出现高峰; 少数人报告有梦,内容平淡,概念性思维强,
生动性弱。
快波睡眠
植物性神经系统呈现出不规则的短暂变化,表 现为:心率与血压活动不平稳、脑血流量较安 静时为多、脑温回升至觉醒水平,心绞痛和支 气管哮喘易发;
婴儿有两种睡眠: 活动相睡眠(有眼动、体动,呼吸不规则, 有自发性吮吸动作)= 成人的快波睡眠 安静相睡眠(无眼动、体动,呼吸规则)= 成人的慢波睡眠
脑电图
正在睡眠的被试头上安放着电极, 可以记录脑的电活动。
三个心理生理指标
眼电(electrooculogram, EOG) 肌电(electromyogram, EMG) 脑电(EEG)
一、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的生理特征
根据人类睡眠时出现的脑电图(EEG), 眼 动图(EOG)和肌电图(MEG)的变化特 征,可以将成人睡眠过程分为两个时相: 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 SWS)和快 波睡眠(fast wave sleep, FWS)。
四、人类睡眠的个体发生与发展
1、发生:
胎儿
– 24-36周出现明显的觉醒与睡眠状态
– 24-30周出现快波睡眠
– 32-36周出现慢波睡眠
新生儿
– 需要的睡眠时间很长,每天约睡16-18时。每昼夜 觉醒-睡眠周期为5-6次。随着婴儿的成熟,短的睡 眠逐渐合成为长的睡眠,觉醒行为逐渐集中到白天 时间,而睡眠时间则逐渐集中到夜晚。
δ波(0.5-3次/秒),波幅为20-200微伏,典型的高幅 慢波,慢波睡眠3-4期出现。
σ梭形波(大约14次/秒),为一组形似纺锤的波,在慢 波2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