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古文文学常识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11.9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故事

1《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讽刺了那些固守己见,墨守成规,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变

通的人。

2、《矛与盾》出自《韩非子》,告诫人们说活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更不能违

背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要自相矛盾。引出的成语:自相矛盾。

3、《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说明了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

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让敌人钻了空子,让彼此都遭受灾难。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东施效颦》出自《庄子》,本文运用夸张手法,告诉我们盲目胡乱地模仿他人,结果

往往会适得其反。

5、《楚王好细腰》出自《墨子》,本文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寓意:领导者一定要注意

自己的言行,用正确的方法修身养性。

6、《揠苗助长》又称《拔苗助长》,出自《孟子》,道理: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

客观规律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把事做好。相关成语: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

7、《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比喻为人拘泥固执,不知变化。这个成语又称“契舟求剑”。

8、《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如果行

动与目标相反,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相反作用,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9、《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告诉我们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像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讽刺了那些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的人。

10、《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寓意: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讽刺了

那些自己欺骗自己的可笑之人。近义词:自欺欺人。

11、《工之侨献琴》出自《郁离子》,告诉我们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其本质上进行

鉴定,而不是通过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

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的适应坏境,只

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成语故事

1、《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假:凭借

2、《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要卖弄聪明,否

则非但不能把是做好,反而把事办糟。

3、《画龙点睛》出自《历代名画记》比喻说话或者写文章时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

的语言,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4、《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5、《闻鸡起舞》出自《晋书》,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行动。同时赞扬了意志坚强,

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道理:只有不断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6、《智子疑邻》出自《韩非子》,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是非判

断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7、《塞翁失马》出自《南淮子》,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从

多个角度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变化。这样,无论是福事变祸事,还是祸

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8、《凿壁借光》出自《西京杂记》,“西京”指长安,这个成语形容人勤奋好学、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

9、《惊弓之鸟》出自《战国策》,启示我们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10、《叶公好龙》出自刘向的《新序·杂事五》,比喻表面或口头上爱好、赞赏某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11、《螳螂捕蝉》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12、《胸有成竹》出自苏轼的《文与可画筼(yún )筜(dāng)谷偃(yǎn)竹记》,比喻做

事熟练有把握。告诉我们做事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有十分的把握。

历史故事

1、《刮骨疗伤》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2、《孟母三迁》出自刘向的《列女传》,告诉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个人的成长以及品格

的养成至关重要。相关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应的《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

3、《指鹿为马》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与《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与《离骚》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个成语后来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列子学射》出自《列子》,告诉我们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掌握了

事情的规律,明白了为什么能把事情做到,才能做得更好。只有自觉地按规律办事,才能真

正做好一件事。

5、《晏子使楚》出自《晏子春秋》,说明了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于人的道理。

6、《孙权劝学》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揭示了开卷有益、虚心学习的道理。与司马

光有关的故事是《司马光砸缸》,出自《宋史》,告诉我们遇事要冷静沉着。

7、《魏文侯守信》出自《资治通鉴》,告诉我们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能不去做,

不能违背约定,做人一定要有诚信。

8、《曾子杀彘》出自《礼记》,告诉我们教育儿童要言行一致,家长不能信口开河,要做

到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将来做到诚实无欺。

9、《嗟来之食》出自《礼记》,告诉我们不吃“嗟来之食”尽管是有骨气的表现,但不能固执地认为做人一定要有骨气,有志气,不能低三下四地去乞求别人的施舍。

10、《一字之师》出自《五代史补》,启示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精心推敲字句,让句子更加

生动传神。另外,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

11、《公仪休拒收鱼》出自《淮南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保持清廉的品行。不论干

哪一行,特别是从事有一定职权的工作,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神话、传说

1、《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

2、《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出自《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