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科学教学论学习感受
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让我们了解了自然界的奥秘和规律。
在学习小学科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重要性。
小学科学教学让我明白了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的原理。
例如,为什么天上的云会变形?为什么水能流动?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科学知识。
通过学习小学科学,我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热爱自然界。
小学科学教学让我学会了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我们进行各种实验,让我们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让我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学习科学的机会,努力掌握科学知识,为未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我的兴趣和能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我会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小学科学教学论》注重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学习兴趣说起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航者,小学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起航阶段,能够遇到一位好的老师,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教育与引导学生,将会使学生受用一生。
作为小学教师,在精于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教学方式的研究,细致分析小学生在当前人生阶段中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引导,合理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师对本岗位职责的达成,更是对学生人生的负责。
一、激发学生兴趣,避免填鸭式教学兴趣是指人们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学内容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也证明,在影响学习成功的因素中兴趣占25%,缺乏兴趣对失败的影响占35%。
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性实在不容小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也颇有道理。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本文在论述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重要性的前提下,着重分析了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其中包括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使课堂气氛和氛围更加愉悦和谐,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较高的英语能力作为工作的重心。
曾经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们习惯于从老师与课本中得到答案,这导致了学生们在探索中的懒惰惯性,对于探索未知内容的兴趣不足,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会告诉我们答案,我们只要记住答案就可以了。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名称(英文):Primary Scienc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课程编号:BL19056课程总学时:36(其中,讲课30,实验6)课程学分:2课程分类:专业主要课程开设学期:4适用专业:小学教育(理科方向)先修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后续课程:教育实习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的必修课程,是针对师范生入职小学以后能够胜任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而开设的,它以最新的科学教育理论为引导,以综合性的实践与智慧性的策略知识为承载,以培养小学科学教育实践能力为基础,实现培养专业化的小学科学教师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整体地了解和认识小学《科学》课程,不断加深理解现实中的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现象,获取小学科学课程开发研究与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与方法,学会运用小学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科学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科学教学研究的意识。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理论教学部分:第一章科学教育概述(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科学的定义与特征一科学的定义二科学的本质特征第二节科学的多维视角一作为知识系统的科学二作为探究活动的科学三作为思维方法的科学第三节科学主义与伪科学、反科学一科学与科学主义二科学与伪科学三科学与反科学第四节科学、技术与社会一科学与技术二科学、技术与社会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第五节科学教育与生活世界一哲学视域里的生活世界二科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疏远三回归生活世界的科学教育改革第六节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世界一科学家视野中的科学研究世界二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世界的隔绝三走进科学研究世界的科学教育第七节科学教育与科学历史世界一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科学世界二科学教育对科学历史世界的遗忘三面向科学历史世界的科学教育(二)教学重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本质与区别,明确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新的科学教育观念。
小学科学教学论复习提纲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任务?答: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睦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2、如何理解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答: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是对过去面向少数“精英”的否定。
面向全体学生即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3、如何理解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答:这一思想是对过去教师主宰学生的一切,而学生永远处于被动地位的批判。
这一思想是要在科学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通过亲历科学探究的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4、如何理解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答: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他们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是使学生在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过程,自主、充分地开展活动。
5、如何理解科学课程的开放性?答:这一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科学课程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将随着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和具体情况而展开。
因此,科学教育从目标、内容、过程到结果都应该是开放的,既要有一定的目标又不能死扣这些目标与要求。
这与过去大纲中的目的要求过死的规定有着本质的不同。
6、《科学》课程分目标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答:a、科学探究;b、科学知识;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有哪些?答:a、认识科学探究;b、提出问题;c、猜想与假设;d、制定计划;e、观察、实验、制作;f、搜索整理信息;g、思考与结论;h、表达与交流8、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答: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小学科学教学论(新)前言科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科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们掌握科学知识和课程技能的程度。
因此,本文将讨论小学科学教学的新趋势和新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新趋势多样化的教学法在现代科学教育中,多样化的教学法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通过游戏、实验等互动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在更轻松的环境中研究科学,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共同体化教学共同体化教学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合作关系和共同目标的教学方式。
共同体化教学可以使学生之间更加合作,更加团结,可以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现代科学教育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网络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展示更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在学生中间引起更大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更好地推广科学知识。
新挑战知识匮乏科学知识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和教师的经验不足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教授最新的科学知识。
这时,教师需要及时了解最新的科学知识,及时提供对学生有效的教育方法。
基础薄弱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因为自身的基础知识不好,教师必须通过多个角度来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需要更有耐心、更注重基础教育,采取多角度、多手段的教育方法。
解决方案加大培训力度教师需要经常进行培训,更新自己的教学知识,尽快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状况,给学生更好地科学教育。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多方面地思考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知识框架的改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修改自己的教学知识,调整教学框架,根据学生的需求来更好地教学。
结论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新趋势和新挑战,教师们需要提高自己的科学知识水平,使用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框架,以更好的方式给学生上科学课程。
同时,学生们也需要尽可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论范文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论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论范文篇1浅谈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或学生简单地记忆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通过学生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而成。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好各种实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实验教学,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
可见,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科学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认真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培养科学素养。
一、教师要转换教学观念,重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
我们现在很多科学课的老师都是从事多年语、数教学,他们接任科学课后,一是认识没有跟上,以前他们都认为自然课是豆芽课,教起来不是很费力,没有语、数课教起来那么讲逻辑,备课和课前准备也比语、数课简单多了。
二是他们接任科学课后,由于是新课程,再加上职能部门也没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新教材培训,他们对科学课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有陌生感和畏惧。
三是兼职的老师大部分没有学过关于科学实验的系统知识,并且由于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大课上,依然没有精力可以用于科学课实验上。
另外,中国的教学传统中,考试几乎是检验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的手段,而且考试的形式比较单一。
这几乎限定了我们教学的目标: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作为评比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
小学科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有别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传统的考试方式很难挖掘学生的科学素养,往往那些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在考试中比那些认认真真实行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更“有成效”。
1、实验内容: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三年级下册)实验器材:水、烧杯、酒精、天实验结论:2、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实验结论:3、实验内容:空气的成分(四年级上册)实验器材: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透明玻璃杯、水槽、红色水、火柴实验结论:4、实验内容:米饭、淀粉和碘酒(六年级下册)实验器材:饭粒、碘酒溶液、面包片、实验结论:5、【实验名称】温度计的使用【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实验步骤】1、(温度计主要有三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 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此时水的温度是摄氏度。
实验说明】规范读、写温度的单位。
即:摄氏度6、【实验名称】探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或物体的毛细现象)【实验目的】了解毛细现象,能解决水往高处走的秘密【实验器材】毛巾(或布条)、红墨水、实心和空心的玻璃管(粗细不同)、纸片、水槽【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倒入水,滴入几滴红墨水(为了便于观察),使水变成红色。
2、将实验材料一端同时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发现:水沿着布条(或毛巾)、空心玻璃棒、纸片等材料向上爬,而不会沿着实心管上升。
还发现粗细不同的空心管,细管的水升得高,粗管的水升得低。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空隙越大,升得越高;反之升得低。
【实验说明】了解生活中毛细现象实例:(1)浸在脸盆里的毛巾滴水;(2)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水;(3)用卫生纸吸洒在衣服上的油;(4)酒精灯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7、改变浮和沉【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实验目的】了解改变沉浮的基本方法【实验器材】盛有水的水槽、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一个空的、一个盛有沙子)、盐、塑料泡沫【实验步骤】1、首先把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塑料泡沫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鸡蛋、铝片、一个小瓶沉到水底,另一小瓶、塑料泡沫浮在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