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 格式:pptx
- 大小:4.79 MB
- 文档页数:40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知能演练提升1.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是()A.汞B.金C.银D.铝2.铝合金因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使其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时的首选材料。
这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A.较小的密度B.较大的硬度C.良好的导电性D.较好的延展性3.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大C.合金属于金属单质D.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4.★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使用金属铝的年代早于铜、铁B.金延展性很好,所以可以用来制作首饰C.日常使用的铁制品为纯铁D.武德合金的熔点高,可用于制造保险丝5.在高铁建设中使用了大量的优质钢材。
关于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钢是纯净物B.钢是铁合金C.钢的含碳量低于生铁D.钢的许多性能优于生铁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B.铜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7.(2020河南中考)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
下列金属的用途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A.铜制电线B.铁制铁锅C.金制项链D.铝制饮料罐8.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2)根据下图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多数属于合金,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和性质。
由上表推断,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相比,合金的优点一般有(填序号)。
①强度更低②硬度更大③熔点更高④抗腐蚀性更好9.★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Na2CO3)中得到一种金属。
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该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表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且在水面上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得到氢氧化钠溶液。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金属的发展史。
3、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其他因素。
4、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5、初步认识金属与酸的反应。
6、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初步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身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通过学生自身收集信息,认识金属的发展史。
3、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尝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4、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实现课堂上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的了解,对金属物理性质的了解,是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2、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对知识构建的意义。
3、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金属与酸的反应,继而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3、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难点:1、实验操作中安全问题,并通过实验总结知识。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对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制品有了一些了解,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学生对金属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尤其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还不够了解,对模仿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还有点弱,对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也不足。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实验法、游戏法等五、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的活动:1、充分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整理材料,制作ppt“大力神杯”、“金属的发展史”。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一、金属材料一、几种重要的金属:●金属材料: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纯金属90多种,合金几千种。
●人类历史与金属的使用:石器青铜器铁器铝钛使用历史从早到晚:铜>铁>铝;年产量从高到低:铁>铝>铜●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紫红色,金黄色);⏹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金属之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熔点最高的金属——钨熔点最低的金属——汞硬度最大的金属——铬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密度最小的金属——锂●金属的应用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铜、铝——电线——导电性好、价格相对便宜钨——灯丝——熔点高铬——电镀——硬度大Zn——干电池负极铁——菜刀、锤子——硬度大汞——体温计液柱 银——保温瓶内胆二、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金属金属 + 合金 物理变化,合金是混合物。
非金属 熔合 (有金属特征) 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
● 合金的形成条件:一种金属的熔点不能超过另一种金属的沸点。
● 合金的优良性能: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 常见的合金: ● 钛和钛合金优点:① 熔点高、密度小; ② 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③ 抗腐蚀性能好,远优于不锈钢。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广泛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船舶、化工、通讯设备等。
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制造人造骨。
● 焊料在使用时如电弧焊,温度常超过母材和焊料本身,无软硬之分;而钎料中的硬钎料,如铜锌料(铜锌合金),银钎料(银铜合金)的钎焊接头强度较大,主要用于连接强度要求较高的金属构件,焊接温度在450℃以上;而软钎料如焊锡(锡铅合金)焊成接头强度较小,主要用于连接不过分要求强度的小接头,如电子仪器、仪表、家电电子线路的接头,焊接温度在450℃以下。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一.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材料包括()以及它们的()。
2.金属的发展史。
商朝,人们开始使用();春秋时期开始冶();战国时期开始炼钢;至今,()和()一直是人类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
在100多年前,又开始使用(),因为它具有()和()等许多优良性能,现在,它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位。
3.金属的物理性质。
①大多数金属都有金属光泽,密度和硬度较(),溶点、沸点较(),具有良好的()()和()。
②不同的金属又有各自的特性,如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色,但铜呈(),金呈();细的铁粉、银粉是();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体,但()是液体……金属的()、()、密度、()、()等物理性质差别也很大。
4.决定物质用途的因素。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的决定因素。
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和()等多种因素。
1.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溶合()或(),制得具有()的混合物。
2.常见的铁合金有()和(),它们()不同。
3.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它们的纯金属更(),抗腐蚀性能更(),溶点较(),因此,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
4.常见铜合金有()、()、()。
5.钛和钛合金被认为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优良的性能,如:()、()(钛的密度仅为4.5g/cm3)、()、()、()等,尤其是钛和钛合金的()非常好。
钛和钛合金广泛用于()、()、()、()、()和()等。
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以用来制造()等。
三.金属之最。
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②()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③()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④()是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⑤()是硬度最高的金属;⑥()是熔点最高的金属;⑦()是熔点最低的金属;⑧()中密度最大的金属;⑨()是密度最小的金属。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一、教材分析《金属材料》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课时分配1课时。
教材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是在展示了人类对金属材料发现与使用,教材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和图片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同时采用列表方式,给出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如何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二局部主要介绍人类对金属材料的研究成果--合金。
包括:什么是合金、常见的合金及性能、用途等。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认识金属材料以及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以及社会开展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材把重点放在讨论及对物质性质与用途关系的了解上,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7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化学技能和学习能力。
九年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一些金属制品,对金属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学习任务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在对他们好奇心和思维活泼、探究欲强等心理特征上加以引导,学生们会顺利完本钱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在生产、生活、社会开展中的重要作用,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决定用途的,但并非唯一因素。
2、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认识参加其他元素可以改进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3、媒体资源运用多媒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一金属材料学习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作用。
2、认识合金,了解常见合金与纯金属的区别,知道合金的用途。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4、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用途体现其性质”的观念。
课前预习1、金属材料包括以及它们的。
2、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为,现在年产量第一的金属为,由于铝的和具有等优良性能,年产量已超过了,居第二位。
3、金属具有的一些共同物理性质: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除外),有光泽,大多数是和的良导体,有性,密度较,熔点较。
4、合金指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或制得的具有的物质。
5、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的合金,生铁含碳量,钢的含碳量为。
课内探究【自主学习】1、观察你家中的日用品,它们都是由哪些金属材料制成的?你发现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是哪种金属?2、你知道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吗?【合作交流】1、用砂纸打磨铁丝、铜片、铝箔。
观察金属光泽:铁色,铜色,铅色。
2、把铁丝、铜片、铝箔弯曲再拉直,观察金属的性。
3、得出结论:物质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是否合理,是否充足,是否美观,以及是否便利,是否回收,对是否造成污染等。
4、小组合作完成【实验8-1】,并填表。
5、【精讲点拨】1、纯金属相似性:金属光泽、、、等物理性质差异性:大多数金属呈色,铜呈色,金呈色。
大多数常温下是固体,汞是体。
2、种类:铁合金:包括和其含铁量分别是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合金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性能:优于纯金属,抗腐蚀性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用途比组成它的纯金属3、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有效训练1、白炽灯泡中的灯丝是由()制成的。
A:铁B:银C:锡D:钨2、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不锈钢B:生铁C:铁锈D:球墨铸铁3、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B:延展性C:导热性D:抗腐蚀性4、炒菜用的铁铲,一般要装上木柄,是因为铁贴有性,而电工用的钳子必须装上橡胶柄是因为铁有性,理发店工人用的方法可以方便的收集散落在地上的铁发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课后反思上面两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金属材料的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入手,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和方案,并用交流、实验、设计、辩论等方式,得出如何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由学生熟悉的“神舟”5号飞船上天事件,自然过渡到探究合金的相关知识,进而迁移到设计火箭外壳材料的物理指标。
这样创设的教学环节既生动真实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要求。
两节课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由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二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参与面广、参与程度深;三是教师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下,于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四是多次、适时应用STS渗透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和乐趣。
背景资料你想知道璀璨的秦文化吗?请看:秦铜之冠──秦陵铜车马秦陵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1980年局部试掘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
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了解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3.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原理。
2.掌握金属的腐蚀和保护方法。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实例引入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
2.归纳法:总结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3.实验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简单实验,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
4.讲解法:结合课件和黑板,深入浅出地讲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五、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材。
2.实验器材:小锅、烧杯、火柴、铜板、铝材等。
3.多媒体设备:课件、投影仪等。
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锅、钥匙、铅笔芯等都是金属制成的。
2. 金属的性质和特点(15分钟)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性质与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之间的联系。
3. 金属的分类和应用(25分钟)根据金属材料的特性,介绍常见金属的分类和应用。
例如,铜可以用来制作电线、水管等;铁可以用来制作汽车、建筑物等。
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金属材料的用途。
4. 实验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观察铜板的腐蚀现象(在铜板上滴上少量醋酸,观察变化)。
实验二:观察不同金属的导电性能(用火柴点燃后,使不同金属材料接触火焰,观察火焰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金属的某些性质和现象,加深对金属材料的认识。
5. 总结(10分钟)用黑板或投影仪总结金属的性质和特点,重点强调金属的导热性、导电性以及容易腐蚀的性质。
巩固学生对金属材料的理解。
6. 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检查学生对金属材料的掌握程度。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理论上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又能通过实验来亲自感受金属的确切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