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力实验实验报告

工力实验实验报告

工力实验实验报告
工力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材料拉伸实验

拉伸实验是测定材料在常温静载下机械性能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实验之一。这不仅因为拉伸实验简便易行,便于分析,且测试技术较为成熟。更重要的是,工程设计中所选用的材料的强度、塑形和弹性模量等机械指标,大多数是以拉伸实验为主要依据。

1.1实验目的

1、验证胡可定律,测定低碳钢的E。

2、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屈服应力Rel和抗拉强度Rm。

3、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塑性性能指标: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

4、测定灰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抗拉强度Rm

5、绘制低碳钢和灰铸铁拉伸图,比较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拉伸树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式。

1.2实验设备和仪器

万能试验机、游标卡尺,引伸仪

1.3实验试样

本试验采用经机加工的直径d =10 mm的圆形截面比例试样,其是根据国家试验规范的规定进行加工的。它有夹持、过渡和平行三部分组成(见图2-1),它的夹持部分稍大,其形状和尺寸应根据试样大小、材料特性、试验目的以及试验机夹具的形状和结构设计,但必须保证轴向的拉伸力。其夹持部分的长度至少应为楔形夹具长度的3/4(试验机配有各种夹头,对于圆形试样一般采用楔形夹板夹头,夹板表面制成凸纹,以便夹牢试样)。机加工带头试样的过渡部分是圆角,与平行部分光滑连接,以保证试样破坏时断口在平行部分。平行部分的长度Lc按现行国家标准中的规定取Lo+d ,Lo是试样中部测量变形的长度,称为原始标距。

1.4实验原理

按我国目前执行的国家GB/T 228—2002标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规定,在室温10℃~35℃的范围内进行试验。

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的夹头中,固定引伸仪,然后开动试验机,使试样受到缓慢增加的

拉力(应

根据材料

性能和试

验目的确

定拉伸速

度),直到

图2-1 机加工的圆截面拉伸试样

拉断为止,并利用试验机的自动绘图装置绘出材料的拉伸图(图2-2所示)。

应当指出,试验机自动绘图装置绘出的拉伸变形ΔL 主要是整个试样(不只是标距部分)的伸长,还包括机器的弹性变形和试样在夹头中的滑动等因素。由于试样开始受力时,头部在夹头内的滑动较大,故绘出的拉伸图最初一段是曲线。

1.4.1 低碳钢(典型的塑性材料)

当拉力较小时,试样伸长量与力成正比增加,保持直线关系,拉力超过FP 后拉伸曲线将由直变曲。保持直线关系的最大拉力就是材料比例极限的力值FP 。

在FP 的上方附近有一点是Fc ,若拉力小于Fc 而卸载时,卸载后试样立刻恢复原状,若拉力大于Fc 后再卸载,则试件只能部分恢复,保留的残余变形即为塑性变形,因而Fc 是代表材料弹性极限的力值。

当拉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试验机的示力指针(主动针)开始摆动或停止不动,拉伸图上出现锯齿状或平台,这说明此时试样所受的拉力几乎不变但变形却在继续,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屈服。低碳钢的屈服阶段常呈锯齿状,其上屈服点B ′受变形速度及试样形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下屈服点B 则比较稳定(因此工程上常以其下屈服点B 所对应的力值FeL 作为材料屈服时的力值)。确定屈服力值时,必须注意观察读数表盘上测力指针的转动情况,读取测力度盘指针首次回转前指示的最大力FeH (上屈服荷载)和不计初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力FeL (下屈服荷载)或首次停止转动指示的恒定力FeL (下屈服荷载),将其分别除以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S0)便可得到上屈服强度ReH 和下屈服强度ReL 。即

ReH= FeH/S0 ReL = FeL/S0

屈服阶段过后,虽然变形仍继续增大,但力值也随之增加,拉伸曲线又继续上升,这说明材料又恢复了抵抗变形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强化。在强化阶段内,试样的变形主要是塑性变形,比弹性阶段内试样的变形大得多,在达到最大力Fm 之前,试样标距范围内的变形是均匀的,拉伸曲线是一段平缓上升的曲线,这时可明显地看到整个试样的横向尺寸在缩小。此最大力Fm 为材料的抗拉强度力值,由公式Rm=Fm/S0

即可得到

(a )低碳钢拉伸曲线图 (b )铸铁拉伸曲线图

图2-2 由试验机绘图装置绘出的拉伸曲线图

图2-3 低碳钢的冷作硬化

材料的抗拉强度Rm 。

如果在材料的强化阶段内卸载后再加载,直到试样拉断,则所得到的曲线如图2-3所示。卸载时曲线并不沿原拉伸曲线卸回,而是沿近乎平行于弹性阶段的直线卸回,这说明卸载前试样中除了有塑性变形外,还有一部分弹性变形;卸载后再继续加载,曲线几乎沿卸载路径变化,然后继续强化变形,就像没有卸载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冷作硬化。显然,冷作硬化提高了材料的比例极限和屈服极限,但材料的塑性却相应降低。

当荷载达到最大力Fm 后,示力指针由最大力Fm 缓慢回转时,试样上某一部位开始产生局部伸长和颈缩,在颈缩发生部位,横截面面积急剧缩小,继续拉伸所需的力也迅速减小,拉伸曲线开始下降,直至试样断裂。此时通过测量试样断裂后的标距长度Lu 和断口处最小直径du ,计算断后最小截面积(Su ),由计算公式

%10000?-=

L L L A u 、 %10000?-=S S S Z u

即可得到试样的断后伸长率A 和断面收缩率Z 。

1.4.2 铸铁(典型的脆性材料)

脆性材料是指断后伸长率A <5% 的材料,其从开始承受拉力直至试样被拉断,变形都很小。而且,大多数脆性材料在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上都没有明显的直线段,几乎没有塑性变形,也不会出现屈服和颈缩等现象(如图2-2b 所示),只有断裂时的应力值——强度极限。

铸铁试样在承受拉力、变形极小时,就达到最大力Fm 而突然发生断裂,其抗拉强度也远小于低碳钢的抗拉强度。同样,由公式Rm=Fm/S0 即可得到其抗拉强度Rm ,而由公式

%

1000

0?=

-L L L u A 则可求得其断后伸长率A 。

1.5进行实验

1.5.1 低碳钢拉伸实验

本小组在万能试验机上进行了低碳钢的拉伸实验,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拉力图 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结果与实验原理吻合的相当好,有明显的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其次,在强化过程中,有一条向下的竖线,那时我们在卸去载荷后所得到的曲线,验证了材料的冷作硬化。

图2-5是低碳钢拉断后的断口形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断口的形状呈现杯锥状

若是单纯的用最大拉应力强度理论来分析,则断口的形状应该比较平整:若是用最大剪应力来分析,则形状该是呈现45?斜面。这两种原理都不符合实验的结果。通过课后查阅资料得知,材料的破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是剪断也可能是拉断,这主要取决于破坏的方式和应力状态分布。一般认为,像我们实验用的材料和拉伸方式,最终试样的中心区域不是发生剪断而是脆性拉断,最外面的部分才沿具有最大剪应力的45?斜面上剪断,形成杯锥状的断口。 重要的实验结果:

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弹性模量断面收缩断后延伸最大拉力

Rel (N/mm^2) Rm(N/mm^2) E(N/mm^2

)

率Z 率A Fm (kN )

256

430

2.06 21% 51% 3

3.739

在完成低碳钢的拉伸实验后我们又进行了灰铸铁的拉伸实验,绘制的拉力图: 同样的,这条实验曲线与理论曲线吻合的很好,证明这次试验很成功。

灰铸铁的断口形状比较平整,原因是灰铸铁是脆性材料,在应力不太大的情况下就被拉断。

1.6小结与讨论

1、我们将低碳钢和灰铸铁拉断后的试样放在一起比较如图2-7所示,可以很清楚的

看到上述的结论——低碳钢的断口是杯锥状而灰铸铁的比较平整。同时我们也会发现灰铸铁的断口在过度部分和工作部分相交处,因为那里有截面的变化,应力集中,对于脆性材料来说,它对应力集中比较敏感。

2、低碳钢和灰铸铁在常温静载下力学性能的差异:低碳钢是典型的塑性材料,在断裂前变形较大,塑性指标较高,抵抗拉断的能力较好,其常用的强度指标是屈服极限,而且,一般来说,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屈服极限值相同。灰铸铁是脆性材料,在断裂前的变形较小,塑性指标较低,其强度指标是强度极限,而且其拉伸强度远低于压缩强度。但是材料是塑性的还是脆性的, 将随材料所处的温度,应变 率和应力状态等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实验二 金属材料的压缩实验

2.1 实验目的

(1) 测定低碳钢压缩时的屈服应力Rec 。

灰铸

低碳

(2)测定灰铸铁压缩时的抗压强度Rbc。

(3)观察、比较低碳钢与灰铸铁在压缩时的变形特点和破坏形式。

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1)万能实验机

(2)游标卡尺。

2.3 实验试样

按照国家标准GB7314-2002《金属压缩实验方法》,金属压缩试样的形状随着产品的品种、规格以及实验目的的不同而分为圆柱试样、正方形柱体试样和样板试样三种。

2.4 实验原理与方法

1)测定低碳钢在压缩过程中的强度性能指标

低碳钢在压缩过程中,当应力小于屈服应力时,其变形情况与拉伸时基本相同。当达到屈服应力后,试样产生塑性变形,随着压力的继续增加,试样的横截面积面积不断变大直至被压扁。故只能测其屈服载荷Fec,进而计算出屈服应力Rec。

2)测定灰铸铁压缩时的强度性能指标

灰铸铁在压缩过程中,当试样的变形很小时即发生破坏,故只能测其破坏时的最大载荷Fbc,即可得到抗压强度Rbc。

1.实验步骤

(1)检查试样两端面的光洁度和平行度,并涂上润滑油。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记录试样的原始尺寸。

(2)检查上下承垫是否符合平整的要求。

(3)快速移动实验机横梁,将上下压头调整至合适位置。

(4)将试样放进万能试验机的上下承垫之间,并检查对中情况。

(5)设置实验数据。

(6)开始实验均匀缓慢加载,注意读取低碳钢的屈服载荷Fec和灰铸铁的最大载荷Fbc,并注意观察试样的变形现象。

2.实验结果

低碳钢:屈服载荷Fs = 22.73kN

屈服极限Rec = 289MPa

铸铁:极限载荷Fm = 56.52kN

强度极限Rbc = 719MPa

实验三金属材料的扭转实验

1.实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扭转时的强度性能指标:剪切屈服极限和剪切强度极限。

(2)测定灰铸铁扭转时的强度性能指标:剪切强度极限。

(3)绘制低碳钢和灰铸铁的扭转图,比较低碳钢和灰铸铁的扭转破坏形式。

(4)了解电子式扭转试验机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

2.实验设备和仪器

(1)扭转实验及

(2)游标卡尺

3.实验试样

按照国家标准GB10128-2007《金属室温扭转实验方法》,金属扭转试样的形状随着产品的品种、规格以及实验目的不同而分为圆形截面试样和管形截面试样两种。

其中最常用的是圆形截面试样,本实验中就是圆形截面试样,试样形状建下图:4.实验原理与方法

1)扭转力学性能实验

试样在外力偶矩的作用下,其上任意一点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随着外力偶矩的增加,力矩与扭转角成线性关系,直至力矩的示数值出现一个维持的平台,这时所指示的外力偶矩的数值即为屈服扭矩,按弹性扭转公式计算的剪切屈服应力为

(6.2)

式中:为试样在标距内的抗扭截面系数。

在测出屈服扭矩后,可加快试验机加载速度,直到试样被扭断为止。试验机记录下最大扭矩,剪切强度极限为

(6.3)

如上所述,名义剪切应力等,是按弹性公式计算的,它是假设试样横截面上的剪应力为线性分布,外表最大,形心为零,这在线弹性阶段是对的。

2)测定灰铸铁扭转时的强度性能指标

对于灰铸铁试样,只需测出其承受的最大外力偶矩,抗扭强度为

(6.7)

低碳钢试样的端口与轴线垂直,表明破坏是由切应力引起的;而灰铸铁试样的断口则沿螺旋线方向与轴线约成45,表明破坏是由拉应力引起的。

5.实验步骤

(1)测量试样的直径(方法与拉伸试验相同)。

(2)将试样安装到扭转试验机上,运行应用软件,预置实验条件、参数。

(3)开始“实验”按钮,匀速缓慢加载,跟踪观察试样的屈服现象和实时曲线,待屈服过程之后,提高实验机的加载速度,直至试样被扭断为止。

(4)取下拉断后的试样,进行实验数据和曲线及实验报告处理。

(5)测定灰铸铁扭转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步骤与低碳钢扭转基本一致,但只需测量扭转值。

6.进行实验

上图为试验时试样的扭转形变图。

7.实验数据的记录与计算

将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填入表7.1中。

表7.1 测定低碳钢和灰铸铁的冲击性能指标实验的数据的记录与计算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灰铸铁没有剪切强度极限,只有屈服极限,是脆性材料,低碳钢既有屈服极限,又有剪切强度极限,是塑性材料。

实验四纯弯梁的弯曲应力测定

弯曲是该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本变形。如火车轴、桥式起重机的大梁等都是弯曲变形的杆件。应变电测发是工程中用于测量构建在静、动态载荷下所产生应变量的一种重要测试方法。本实验用电测法测量纯弯曲梁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及大小。

4.1 实验目的

1、掌握电测法的测试原理,学习运用电阻应变仪测量应变的方法。

2、测定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分布,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4.2设备及仪器

1、钢卷尺、游标卡尺一把

2、静态电阻应变仪

3、纯弯曲梁实验装置

(纯弯矩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4.3实验原理

已知梁受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为式中M为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弯矩,I为横截面对中性轴Z的惯性矩,y为横z

截面中性轴到欲测点的距离。

图4.1纯弯矩实验装置

由上式可以计算出横截面上各点正应力的理论值。可以看到,沿横截面高度各点处的正应力是按直线规律变化的。

为了验证理论公示的正确性,在梁承受弯曲段的侧面上,沿不同高度粘贴上电阻片,如图3-1所示。用电阻应变仪测出各点的应变值实ε,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各点的应力实验值实σ,即

实σ= E ·实ε

图4.2 纯弯曲梁贴片位置示意图

实验时,采用增量法,每增加等量的载荷P ? ,测定各点相应的应变增量,取应变

增量的平均值实ε? ,则各点的应力实验值为

用增量法计算相应的应力理论值为

式中 a P M ??=?2

1

将实验测得的应力值实

σ?与理论应力值理σ?加以比较,从而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的

正确性。

4.4实验方法和步骤

1、使用设备:电阻应变仪型号YE2538A;电阻应变片电阻值R=120Ω;灵敏系数K=2.17;弹性模量E=210GPa

2、试件尺寸及贴片位置

3、调整应变仪和桥路连接

4、调节应变仪的零点

5、缓慢加载,每次增加1.0kN ,测定相应点的应变值,

6、卸去载荷,应变仪、力传感器显示屏复位。实验结束 附表:

表4.1 贴片位置表:

试件尺寸/m 贴片位置/m

b 0.02 6 (仪器故障,未测) h 0.04 4 -0.015 a 0.15 2 -0.010 L 0.65

1 0 12

3

bh I Z ==47m 10x 07.1-

3 0.010 5 0.015 7

0.020

表4.2 应变数据记录:

1(με) 2(με) 3(με) 4(με) 5(με) 7(με) 0.5KN 0 0 0 0 0 0 1.5KN 0 -33 32 -49 47 64 2.5KN 0 -66 63 -99 95 128 3.5KN

-98

95

-147

143

192

载荷增量 P ?=1.0 KN a 2

??=?P

M =0.075 KN ·m 表4.3计算结果及误差:

测点 1 2 3 4 5 7 实验值(/MPa Δσ实) 0

-6.86 6.65 -10.29 10.01

13.44

理论值(/MPa Δσ理) 0 -7.01 7.01 -10.51 10.51 14.02

误差﹪

0 2.14 5.14 2.09 4.76 4.14

进过上述步骤的实验后,得到了5组原始数据(见附录),进过数据处理,得到以下结果

图4.3 计算结果绘图

结果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存在比较大的误差,进过分析,可能的产生原因有: 1)实验仪器本身的精度不高;

2)由于实验器材比较陈旧,材料表面生锈也可能会有影响因素;

3)操作环境不稳定的问题,当桌子、线路的轻微抖动时仪器数据也会变化。

实验五 弯扭组合变形应变测定

5.1 实验目的

1.用电测法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主应力的大小及方向; 2.测定薄壁圆管在弯扭组合变形作用

下,分别由弯矩、剪力和扭矩所引起的应

力。

5.2实验仪器和设备

测 点 载 荷

1.弯扭组合实验装置;

2.YJ-4501A/SZ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

5.3实验原理

薄壁圆管受力简图如图1所示。薄壁圆管在P

力作用下产生弯扭组合变形。

薄壁圆管材料为铝合金,其弹性模量a

72GP

E , 泊松比μ为0.33。薄壁圆管截面尺寸、如图2所示。由材料力学分析可知,该截面上的内力有弯矩、剪

力和扭矩。Ⅰ-Ⅰ截面现有A、B、C、D四个测点,其应力状态如图3所示。每点

5.4 实验内容及方法

1. 指定点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的测定

薄壁圆管A、B、C、D四个测点,其表面都处于平面应力状态,用应变花测出三个方

向的线应变,然后运用应变-应力换算关系求出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若测得应变ε

-45

ε

、ε

45

,则主应力大小的计算公式为

主应力方向计算公式为

2. 弯矩、剪力、扭矩所分别引起的应力的测定

a. 弯矩M引起的正应力的测定

只需用B、D两测点00方向的应变片组成图5(a)

所示半桥线路,就可测得弯矩M引的正应变

图 5.1 弯扭组合实验

图 5.2 受力简

图5.3 各点应力状态图 5.4 各点贴片示意

2

Md

M εε=

然后由虎克定律可求得弯矩M 引起的正应力 2

Md

M M E E εεσ=

= b. 扭矩M n 引起的剪应力的测定

用A 、C 两被测点-450、450方向的应变片组成图5(b )所示全桥线路,可测得扭矩M n 在450方向所引起的线应变 由广义虎克定律可求得剪力M n 引起的剪应力 ()2

14nd nd n G E εμετ=+=

c. 剪力Q 引起的剪应力的测定

用A 、C 两被测点-450、450方向的应变片组成图5(c )所示全桥线路,可测得剪力Q

在450方向所引起的线应变 4

Qd

Q εε=

由广义虎克定律可求得剪力Q 引起的剪应力 ()

2

14Qd

Qd Q G E εμετ=+=

5.5进行试验

1. 接通测力仪电源,将测力仪开关置开。

2. 将薄壁圆管上A 、B 、C 、D 各点的应变片按单臂(多点)半桥测量接线方法接至应变仪测量通道上。

3. 预加0.05kN 初始载荷,将应变仪各测量通道置零;分级加载,每级0.1kN ,加至0.45kN ,记录各级载荷作用下应变片的读数应变,然后卸去载荷。

4. 按图5各种组桥方式,从复实验步骤3,分别完成弯矩、扭矩、剪力所引起应变的测定。

通过上述实验步骤得到了一系列数据:

应变读数 载荷 A

B

-450

(R 1) 00

(R 2) 450

(R 3) -450

(R 4) 00

(R 5) 450

(R 6) F (kN )

?F(k N)

ε (με)

?ε (με)

ε (με)

?ε (με)

ε (με)

?ε (με)

ε (με)

?ε (με)

ε (με)

?ε (με)

ε (με)

?ε (με)

0.5

0.10

108

138

-10

77

4

-65

0.15

108

138

-10

77

4

-65

0.10

109

137

-12

78

3

-67

0.25 217

275

-22

152

7

-132

0.10

107

137

-15

75

-69

0.3

324

412

-37

227

7

-201

图5.5 组桥示意

5

0.10

107

137

-14

74

2

-69

0.45

431

549

-51

301

9

-270

均d ε?(μ

ε)

107.75 137.25 -12.75 75.25 2.25

-67.50

据此计算出各点主应力大小:

位置 主应力

A B σ1 (MPa ) 9.51 4.18 σ3 (MPa )

-0.66

-3.37

实验六:简支梁各阶固有频率的测定

6.1 实验目的:

了解激振器、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上述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简谐振动振幅与频率最简单直观的测量方法,对机械振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形成机械振动的工程概念。

6.2 实验装置与仪器:

机械振动综合实验装臵(安装双简支梁)、激振器及功率放大器、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大器、数据采集仪、信号分析软件

6.3 实验原理:

机械在运动时,由于旋转件的不平衡、负载的不均匀、结构刚度的各向异性、间隙、润滑不良、支撑松动等因素,总是伴随着各种振动。机械振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害的,振动往往会降低机器性能,破坏其正常工作,缩短使用寿命,甚至导致事故。机械振动还伴随着同频率的噪声,恶化环境,危害健康。另一方面,振动也被利用来完成有益的工作,如运输、夯实、清洗、粉碎、脱水等。这时必须正确选择振动参数,充分发挥振动机械的性能。

振动的幅值、频率和相位是振动的三个基本参数,称为振动三要素。幅值是

振动强度的标志,它可以用峰值、有效值、平均值等不同的方法表示。不同的频率成分反映系统内不同的振源,通过频谱分析可以确定主要频率成分及其幅值大小,从而寻找振源,采取相应的措施。振动信号的相位信息十分重要,如利用相位关系确定共振点、测量振型、旋转件动平衡、有源振动控制、降噪等。对于复杂振动的波形分析,各谐波的相位关系是不可缺少的。

简谐振动是单一频率的振动形式,各种周期运动都可以用不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组合来表示。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可用位移函数y(t)描述,A为位移的幅值,φ为初始相位角,r;ω为振动角频率,ω=2π/T=2πf;其中T为振动周期,s;f为振动频率, Hz。

对应于该简谐振动的速度v和加速度a分别为:速度的最大值比位移的最大值超前90°,加速度的最大值要比位移最大值超前180°。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三个参量中,测出其中之一即可利用积分或微分求出另两个参量。

在振动测量时,应合理选择测量参数,如振动位移是研究强度和变形的重要依据;振动加速度与作用力或载荷成正比,是研究动力强度和疲劳的重要依据;振动速度决定了噪声的高低,人对机械振动的敏感程度在很大频率范围内是由速度决定的。速度又与能量和功率有关,并决定动量的大小。

6.4 实验步骤为:

1.将激振器通过顶杆连接到简支梁上(注意确保顶杆与激振器的中心在一直线上),激振点位于双简支梁中心偏左50mm处(已有安装螺孔)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端连接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并将功率放大器与激振器连接。

2.将加速器传感器粘贴在双简支梁上(中心偏右50mm)并与电荷放大器连接,将电荷放大器输出端分别与数据采集输出端连接。

3.将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的幅值旋钮调至最小,打开所有仪器电源。设臵信号发生器在某一频率(可以为20Hz),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幅值旋钮使其输出电压为2V。调节功率放大器的幅值旋钮,逐渐增大使其输出功率直至从数据采集软件的显示窗口能观察到光滑的正弦波,若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已较大仍得不到光滑的正弦波,应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当数据采集软件的显示窗口能观察到光滑的正弦波后,功率放大器的值将保持不变。

4.用数据采集软件采集10个周期正弦波,计算出周期,从而得出固有频率。

6.5 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数据起始点位置终止点位置计算周期固有频率

1 T=(1.43750

f=57.14HZ

—1.26250)÷

10=0.0175s

f=56.66HZ

2 T=(1.20100—

1.02450)÷

10=0.01765s

3 T=(1.48600—

f=56.82HZ

1.31000)÷

10=0.0176s

取三组数据的平均值得:f=(57.14+56.66+56.82)/3=56.87HZ

实验七动态应变测量

7.1实验目的:

1.了解测量动应变的测量方法,测定振动梁的动应力

2.熟悉动态应变仪及记录系统的使用方法

7.2实验设备及仪器:

DH—5935动态应变测试系统、悬臂振动梁装置

7.3实验数据及计算:

数据起始点位置终止点位置计算周期频率

实验八 光

弹演示试验

8.1 实验目的

(1)了解光弹性法的基本原理与测试方法。 (2)观察光弹性试验的等差线图。

8.2 实验设备和模型

(1)光弹性仪

(2)光弹性模型:圆盘,梁和中间开有圆孔的拉伸板试样。

8.3 实验原理和方法

有些各向同性的透明非金属材料,在其自然状态下,不会产生双折射,但当其受到载荷作用而又应力时,产生双折射现象,当载荷卸去,双折射现象也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暂时双折射,也称为光弹性效应。

8.4 实验步骤

(1)了解其各部件的名称与作用,掌握平面偏振光场的调整方法。

(2)调整光弹性仪各镜轴的位置,使其成平面偏振光暗场,用白光光源,将圆盘光弹模型置于加载架上,预加5N 初载荷。圆盘模型中呈现水平和垂直的十字形等倾线,即零度等倾线,然后逐步加载,观察等差线与等倾线的变化。同步转动起偏振镜与检偏振镜,依次转5°、10°等倾线。

(3)调整光弹性仪为圆偏振光暗场,先用白光光源,模型加载,确定零级条纹,

1

T=(8.99550—8.89400)÷5=0.0203s f=49.26HZ

2

T=(4.02200—0.77050)÷

5=0.6502s

f=1.54HZ

判断条纹增减方向,再用单色光源,观察等差线图案。

(4)载荷不变,将检偏镜转90°,形成平行圆偏振光场,观察半数级等差线条纹图。

8.5 试验图片

实验九材料冲击疲劳试验

9.1 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材料疲劳极限、S-N曲线的方法。

(2)通过观察疲劳试样断口,分析疲劳的原因。

(3)了解所使用疲劳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

9.2 实验设备

(1)疲劳试验机

(2)游标卡尺

9.3 实验原理及方法

金属材料的疲劳试验可采用升降法(GB3075-82)和单点法(HB5252-1980),本实验使用单点法。因为δ=M *dmin/(2* I)

M=1/2*P*a

I=π*dmin^4/64

所以求得最小直径截面上的最大弯曲正应力为δ=1/2*P*a*dmin/(2*π*dmin^4/6)=

P/(π*dmin/(16*a))

令 K=π*dmin^3/(16*a)

则上式可写为 P=K*δ

P’=P-G=K*δ-G

9.4 实验步骤

(1)测量试样最小直径dmin。

(2)计算或查出K值。

(3)根据确定的应力水平δ,由式P’=P-G=Kδ-G计算应加砝码的重量P’。(4)将试样安装于套筒上,拧紧两根连接螺杆,使与试样成为一个整体。

(5)连接挠性连轴节。

(6)加上砝码。

(7)开机前托起法码,在运转平稳后,迅速无冲击地加上砝码,并将计数器调零。(8)试样断裂,记下寿命N,取下试样。

(9)按照“单点法”测试原理,继续完成剩下5-7根试样的实验。绘制疲劳寿命曲线确定疲劳极限。

9.5 试验图片

综合性实验

——黄铜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量应力及相应应变计算出黄铜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

2、学习应变片的粘贴、焊接、检验等操作方法以及相应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利用σ(正应力)=Eε(正应变)计算弹性模量,σ可以由压力(拉力)与横截面积相比得到,正应变ε由应变片读得。

测量完横向和纵向应变后通过公式u=ε(横)/ε(纵)计算泊松比。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

1、静态电阻应变仪。

2、标定器、计算器、数字式万用表、游标卡尺、电烙铁、剥线钳等。

3、弹性元件等传感器母体

4、电阻式应变片、接线端子、导线、502胶水、丙酮、焊锡、砂纸等。

四、 实验步骤

1、 将黄铜片打磨至两面光亮。

2、 用酒精清洗黄铜片,并测量其尺寸。

3、 将应变片剪好后贴到黄铜片上,两横两竖

4、 将导线与应变片上的线依次焊接好,并固定牢固。测量每个应变片的 初始电阻是否为120欧姆。 五、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黄铜片横截面积A=160mm^2 如图就是我们的成品

应变 压力 片

1 2 纵向 平均 3 4 横向 平均

1.060 57 68 6

2.5 -22 -27 -24.5 2.030 112 129 120.5 -40 -43 -41.5 2.951 166 183 174.5 -64 -53 -58.5

3.946 227 243 235.0 -93 -73 -83.0 5.040

297

307

302.0

-119

-76

-97.5

6.056

358

369

363.5

-138

-106

-122.0

平均弹性模量E=105.2Gpa 纵向应变 62.5 120.5 174.5 235.5 302.0 363.5 横向应变 绝对值 24.5 41.5 58.5 83.0 97.5 122.0 泊松比 0.392 0.344 0.335 0.352 0.323 0.336

平均泊松比u=0.347

查得数据,黄铜的弹性模量为89~97,泊松比为0.32~0.42

压力/kg 1.060 2.030 2.951 3.946 5.040 6.056 应力/Mpa 6.625 12.688 18.444 24,663 31.500 37.850 纵向应变 /um 62.5 120.5 174.5 235.5 302.0 363.5

弹性模量 /Gpa 106.0 105.3 105.7 104.7 104.3 104.1

数字测图实习分析方案(完整)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 专业 班级 组号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8 年 11 月 1 日至 2018 年 11 月12 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1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1 三、数字地形图测绘基本原理2 四、数字地图测绘过程2 五、参考资料7 六、实习心得8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 2018-11-1至2018-11-12我们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在校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数字化测图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对《数字化测图》这门课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本次实习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以及实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吃苦耐劳,同时还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好小组的实习任务。从各方面锻炼自己,为以后的测量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1、实习的具体内容如下: 1、数字地图测绘 <1)练习和掌握全站仪的使用方法; <2)每组测绘一幅1:1000的数字地图; <3)熟悉和掌握南方CASS地形测图软件编辑地形图的基本方法。 2、数字地图的工程应用 <1)完成测站改正; <2)完成设计路线的断面图绘制; <3)用DTM和断面法计算土方量。 3、MAPGIS扫描矢量化 熟悉MAPGIS软件进行扫描矢量化的步骤和方法。 2、实习的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2)掌握并熟练全站仪的使用。 (3)掌握使用数字成图软件<南方CASS)进行数字地图编绘的 方法。

(4)掌握矢量化软件进行地图的扫描矢量化操作步骤和方法。 三、数字地形图测绘基本原理 采用草图法进行数字化测图,主要作业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在本次实习中利用中纬全站仪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在内业计算机上采用南方CA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成图。 四、数字地图测绘过程 1、踏勘,选点 本次实习地点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地形十分熟悉。 老师带领我们在校区大门口选择一点作为已知点,根据一份小比例尺图,选出一条闭合导线,现场选出导线点,并均匀分布在校内,共计6个点。导线点的选择应注意是否相互通视,架设仪器是否安全方便。 2、控制测量 全站仪测角、测边: 在已知导线点上架设全站仪,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开机。同时将棱镜架设在待测点出对中整平。 在全站仪中创建一个文件CL24-02,用来保存测量数据.。 在当前文件下,按照提示输入测站点点号和给定的坐标、仪器高、目标高<取至毫M位),设置EDM,并瞄准后视点,进行后视置零定向。 定向完后仪器照准目标点棱镜,盘左盘右观测并测存,将屏幕显示结果记录在导线坐标记录表上。 导线边长、水平角施测要求及精度要求: ①观测:水平角观测一个测回,起始点采用全圆方向法观 测,内角采用测回法观测;距离测量往测一测回<瞄准目 标一次,读数4次),直接读记平距; ②取位:角度取至秒,距离取至mm,坐标取至mm;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

《数据挖掘》Weka实验报告 姓名_学号_ 指导教师 开课学期2015 至2016 学年 2 学期完成日期2015年6月12日

1.实验目的 基于https://www.doczj.com/doc/086487650.html,/ml/datasets/Breast+Cancer+WiscOnsin+%28Ori- ginal%29的数据,使用数据挖掘中的分类算法,运用Weka平台的基本功能对数据集进行分类,对算法结果进行性能比较,画出性能比较图,另外针对不同数量的训练集进行对比实验,并画出性能比较图训练并测试。 2.实验环境 实验采用Weka平台,数据使用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086487650.html,/ml/Datasets/Br- east+Cancer+WiscOnsin+%28Original%29,主要使用其中的Breast Cancer Wisc- onsin (Original) Data Set数据。Weka是怀卡托智能分析系统的缩写,该系统由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开发。Weka使用Java写成的,并且限制在GNU通用公共证书的条件下发布。它可以运行于几乎所有操作平台,是一款免费的,非商业化的机器学习以及数据挖掘软件。Weka提供了一个统一界面,可结合预处理以及后处理方法,将许多不同的学习算法应用于任何所给的数据集,并评估由不同的学习方案所得出的结果。 3.实验步骤 3.1数据预处理 本实验是针对威斯康辛州(原始)的乳腺癌数据集进行分类,该表含有Sample code number(样本代码),Clump Thickness(丛厚度),Uniformity of Cell Size (均匀的细胞大小),Uniformity of Cell Shape (均匀的细胞形状),Marginal Adhesion(边际粘连),Single Epithelial Cell Size(单一的上皮细胞大小),Bare Nuclei(裸核),Bland Chromatin(平淡的染色质),Normal Nucleoli(正常的核仁),Mitoses(有丝分裂),Class(分类),其中第二项到第十项取值均为1-10,分类中2代表良性,4代表恶性。通过实验,希望能找出患乳腺癌客户各指标的分布情况。 该数据的数据属性如下: 1. Sample code number(numeric),样本代码; 2. Clump Thickness(numeric),丛厚度;

simtrade实训总结

上海杉达学院 商务流程综合实训总结 单位名称:微科电子有限公司(加盖公章)姓名:陈恩娜 学院:胜祥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f130219 时间: 2016.11.14

工作总结历时10天的跨专业实训圆满落幕,作为国贸专业的我们参加了企业经营的模拟实训,通过这几天的实训,我也算是了解到了企业经营的基本流程和一般模式。前三天,我们基本在忙碌企业创立的事情。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公司注册登记。公司注册流程共包括名称预先登记、设立登记申请书、准备申请材料、银行开户入资、验资、前置审批、报送申请材料、工商审批发照、刻制公章、开设银行帐户、办理各项登记、股东入资证明、企业机构代码、企业税务登记、企业劳动备案、社会保险登记、企业统计备案、特殊行业备案18类。我们实训时规定了公司类型为制造型企业,开始注册资金为500万元。在实训中,我们注册的公司为微科电子有限公司,地址位于上海市陆家嘴,股东为3人。申请表提交上去后,我们得到了审批,就开始了下面的企业经营规划。我们企业经营过程共分为九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部门。这十个部门分别为总经办、人力资源部门、物流部门、质检部门、行政部门、营销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总经办为CEO代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总经理,其他分别为营销总监、生产总监、物流总监、采购总监、财务总监、采购经理、人事经理、行政主管、质检经理。这九个职位分别为十一个同学完成,我作为采购部经理也参与其中。采购部的岗位职责可归纳为:依照公司生产需要及物资采购计划,全面负责公司的物料采购和供应工作;对初次进行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调查了解,根据实际掌握的资料与信息做出相应的评价判定。对于符合公司要求的,方可与之开展业务往来与合作;采购工作的开展应当做到精打细算,尽力降低公司的采购成本,避免出现浪费公司资金的情况;负责对所有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供应商或供货企业进行定期的资质评价并给出明确的评价等级。针对不同的评价等级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完成公司领导布置的其它各项工作。各岗位要各司其职,填写经营流程表,有序的完成一年的经营。

数字化测图实训总结

数字化测图总结 为期三周的数字化测图已经结束了,在这三周里,我和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很积极,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然后轮流作业,让每一个人都掌握了测图、画草图、跑镜等各个步骤。同时,通过三周的合作,同学们之间增进了友谊,锻炼了合作精神。虽然实习很辛苦,但是当看到我们的实习成果时,我们还是很欣慰的。在这次测量实习中,我们组的同学一直都秉着科学严谨的态度。由于是刚开始实习,我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都不是很熟,有时一个地区要测好几次呢,虽然辛苦些,总算得到了不错的成果。 这次实习的效果是明显的。从我们第一天不知道该干什么,到后来大家各司其职配合默契,无论是个人操作仪器还是大家一起完成一项测量任务,我们的进步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必须秉着对全组负责的态度,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这次实习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遇到难题,大家也会一起讨论和解决,虽然并非每次都尽善尽美,但每个组员都基本解决了平时产生的一些小疑惑。通过大家的合作与讨论,大家的知识也得到了补充,而这些在平时是很难发现和解决的。下面来大概介绍下我在实习中做的主要工作: 1.观测:○1观测的工作需要不断的重复,要注意不能按错键,有时大意一下,就会记录错一个点,这时就需要观测者和绘图者的及时交流,每隔几点就要核对一下点号,记录错误时还可以改正,舍弃一点有时也是很有必要的。○2因为观测者和跑尺员有时会相隔很远,跑尺员很难知晓观测员是否记录完毕,所以作为观测者在测量完毕后,

要即时通知跑尺员选择下一个点。○3对中整平的过程中,要注意踩实和来往的人流,因为当地的路面和泥土松弛,有时重力的踩踏地面就可以影响到全站仪的水平,这些会增加对中整平的难度。同时在测量过程中,也应当注意仪器的安稳与安全。○4测量时,要准确无误,做到快准狠兼备。 2.跑尺:○1在扶尺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棱镜的竖直平稳,不能三心二意,不必要的晃动会增加观测的难度,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2由于有时和观测者相距很远,因此需要时常注意观测者的动作,手势还有喊话都要仔细揣摩。○3调整镜高时,要记得及时通知观测者,以便他的更改。○4注意点的选取,要能够有代表性和可观测性,尽量排除障碍物的阻挡,有树枝草木阻挡视线时,可以请组员排除。 3.绘图:○1时刻与观测者交流,确保点号绘图的正确。○2帮助跑尺员选取精确地选择点,记录下特殊点,准确地绘出草图。 总之,从这次实习中我得到了很多知识和教训,期待下一次的实习,希望能够学到更多专业的技巧,还有和大家一起交流合作的时光,我会倍加珍惜!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一)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一) 数据预处理 姓名:李圣杰 班级:计算机1304 学号:1311610602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均值平滑,中值平滑,边界值平滑的基本原理 2.掌握链表的使用方法 3.掌握文件读取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一台,dev-c++5.11 三、实验内容 数据平滑 假定用于分析的数据包含属性age。数据元组中age的值如下(按递增序):13, 15, 16, 16, 19, 20, 20, 21, 22, 22, 25, 25, 25, 25, 30, 33, 33, 35, 35, 35, 35, 36, 40, 45, 46, 52, 70。使用你所熟悉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程,实现如下功能(要求程序具有通用性): (a) 使用按箱平均值平滑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 (b) 使用按箱中值平滑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 (c) 使用按箱边界值平滑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 四、实验原理 使用c语言,对数据文件进行读取,存入带头节点的指针链表中,同时计数,均值求三个数的平均值,中值求中间的一个数的值,边界值将中间的数转换为离边界较近的边界值 五、实验步骤 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DEEP 3 #define DATAFILE "data.txt" #define VPT 10 //定义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chain{ int num; struct chain *next; }* data; //定义全局变量 data head,p,q; FILE *fp; int num,sum,count=0; int i,j; int *box; void mean(); void medain(); void boundary(); int main () { //定义头指针 head=(data)malloc(sizeof(struc t chain)); head->next=NULL; /*打开文件*/ fp=fopen(DATAFILE,"r"); if(!fp) exit(0); p=head; while(!feof(fp)){

实验报告封面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河南城建学院 土木工程与材料工程系建材实验 序言 实验报告是实验者最后交出的成果,是对实验资料的总结,因此应按照要求(具体见实验规则)及时认真地书写。 本报告册中带*的项目专科生不作要求。实验报告中的“问题分析”项目主要包括本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误差过大时才书写)、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等内容。主义论据要清晰明了,没有问题则不要勉强。 附: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建材实验室 2010年11月 目录 1、材料密度试验…………………………………………… (1) 2、材料表观密度试验…………………………………… (4)

3、材料堆积密度试 验 (7) 4、水泥细度试验…………………………………………… (10) 5、砂的筛分析试验………………………………………… (13) 6、混凝土拌合物试验……………………………………… (17) 7、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21) 8、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24) 9、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27) 10、水泥胶砂试件成型试验………………………………… (30) 11、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32) 12、沥青试样制备试验………………………………………

(36) 13、沥青针入度试验………………………………………… (38) 14、沥青延度试验…………………………………………… (41) 15、沥青软化试验…………………………………………… (44) 16、钢筋试验………………………………………………… (47) 17、新拌筑砂浆试验………………………………………… (52) 18、砂浆抗压强度试验……………………………………… (55) 19、普通粘土砖试验………………………………………… (59) 20、水泥净浆的SEM实验(设计 性)…………………………… 21、水泥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设计 性)…………………………

数字摄影测量实验报告

《数字摄影测量学》之“4D 产品生产”综 合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任务及目的 在所有专业课程结束之后,为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毕业前的以实际生产为标准的4D 产品生产实习,进一步深入掌握摄影测量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全数字摄影测图过程。包括掌握VirtuoZo 的主要模块的功能、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线画地图(DLG)的制作工艺与流程。并在4D产品基础上,制作出该区域虚拟现实成果。 此实习主要针对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中摄影测量与遥感方向的本科生。 二、试验流程 设置模型参数设置 影像 参数 设置 DEM 参数 设置 正射 影像 参数 设置 等高 线参 数 模型定向 (内相对绝对) 打开工程 打 开 模 型 核线重采样 影像匹配 编辑匹 配结果 生成 DEM 生成 等高线 生成正 射影像 生成等高线叠合 正射影像 IGS编辑4D产品 将4D成果导入三维软件

三、内容和形式 ●了解掌握VirtuoZo 的主要功能模块,利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软件完 成一个区域的加密任务 ●利用空中三角测量的成果,生成DEM ●进行数字微分纠正,生成DOM,并且进行影像镶嵌 ●采用已有航空影像的调绘资料,结合等高线图完成一幅全要素矢量 DLG 制作 ●对已有的纸质地形图扫描数字化,完成DRG 制作 ●将4D成果,导入三维软件,制作虚拟现实场景; 四、实验准备 ●23×23一对数字航空影像以及相应的影像参数。例如:主距、框标距、 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控制点、数字高程模型的间隔参数以及正 射影像的比例尺等。 ●每个学生提供一台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VirtuoZo 及立体观测设备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资料

大数据理论与技术读书报告 -----K最近邻分类算法 指导老师: 陈莉 学生姓名: 李阳帆 学号: 201531467 专业: 计算机技术 日期 :2016年8月31日

摘要 数据挖掘是机器学习领域内广泛研究的知识领域,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紧密结合,让计算机帮助人们从庞大的数据中智能地、自动地提取出有价值的知识模式,以满足人们不同应用的需要。K 近邻算法(KNN)是基于统计的分类方法,是大数据理论与分析的分类算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该算法具有直观、无需先验统计知识、无师学习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数据挖掘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法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K 近邻分类算法,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数据挖掘中的各种分类算法,详细地阐述了K 近邻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最后在matlab环境里仿真实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K 近邻,聚类算法,权重,复杂度,准确度

1.引言 (1) 2.研究目的与意义 (1) 3.算法思想 (2) 4.算法实现 (2) 4.1 参数设置 (2) 4.2数据集 (2) 4.3实验步骤 (3) 4.4实验结果与分析 (3) 5.总结与反思 (4) 附件1 (6)

1.引言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 机器学习的研究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以来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数据,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分析数据,挖掘大量数据背后的知识,这两者的结合促成了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简记 KDD)的产生,也称作数据挖掘(Data Ming,简记 DM)。 数据挖掘是信息技术自然演化的结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描述为如下的过程:初期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库的构造;后来发展到对数据的管理,包括:数据存储、检索以及数据库事务处理;再后来发展到对数据的分析和理解, 这时候出现了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是涉及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一门当前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 数据挖掘是机器学习领域内广泛研究的知识领域,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紧密结合,让计算机帮助人们从庞大的数据中智能地、自动地抽取出有价值的知识模式,以满足人们不同应用的需要[1]。目前,数据挖掘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迫切实现需要的很有前途的热点研究课题。 2.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邻方法是在一组历史数据记录中寻找一个或者若干个与当前记录最相似的历史纪录的已知特征值来预测当前记录的未知或遗失特征值[14]。近邻方法是数据挖掘分类算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K 近邻算法(简称 KNN)是基于统计的分类方法[15]。KNN 分类算法根据待识样本在特征空间中 K 个最近邻样本中的多数样本的类别来进行分类,因此具有直观、无需先验统计知识、无师学习等特点,从而成为非参数分类的一种重要方法。 大多数分类方法是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当前在分类方法中,对任意两个向量: x= ) ,..., , ( 2 1x x x n和) ,..., , (' ' 2 ' 1 'x x x x n 存在 3 种最通用的距离度量:欧氏距离、余弦距 离[16]和内积[17]。有两种常用的分类策略:一种是计算待分类向量到所有训练集中的向量间的距离:如 K 近邻选择K个距离最小的向量然后进行综合,以决定其类别。另一种是用训练集中的向量构成类别向量,仅计算待分类向量到所有类别向量的距离,选择一个距离最小的类别向量决定类别的归属。很明显,距离计算在分类中起关键作用。由于以上 3 种距离度量不涉及向量的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使得距离的计算不精确,从而影响分类的效果。

simtrade外贸实务实训报告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外贸实务 II - 提高 实训报告 指导老师:江彬 班级:国贸3141 学生姓名:肖思洁 学号: 1426263133 日期: 2016-04-25

课程名称:外贸实务II-提高

1 实训目的及要求 1.1 1.2 2 实训内容及步骤(包含简要的实训步骤流程) 2.1 本人所扮演的角色 2.2 贸易资料及实训步骤 2.2.1 2.2.2 2.2.3 2.2.4 3 实训结果(包括实训项目的完成情况,代表性邮件,单据,程序或图表、结论陈述、核算表数据记录及分析等) 3.1 3.1.1 3.1.2 3.1.3 3.2 4 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5 实训总结(包括心得体会、对SimTrade系统的评价、对自己实训效果的评价如实训收获不足及实训改进意见等) 6 实训评价

外贸实训报告 外贸实务实训体会总结,这次是项目过程的完成让我感觉很深刻。短短的32学时已经结束,静下心来回想这次操作模拟学习真是感受颇深。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大学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实习,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实际工作,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从无知到认知,到深入了解,渐渐地我喜欢上这个专业,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最美的,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每天都有很多的新的体会,新的想法。 回顾我的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也是丰硕的。可以模拟出口商与非洲、中东等地方的外国商人做生意,他们在我公司下订单,我们再把订单下到厂里,从中赚取差额,或者作为进口商与出口商讨价还价,去除运费保险费等来赚取利益。当然对工厂的基本流程也有一定的了解。这次的实习经历我对外贸这个专业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在这次是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过去两年没有体会到的东西,这不仅仅只是上课模拟,也是一次对真实工作流程经历。 对实践的看法: 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本门课程的内容、特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精心组织方案。通过听、看、做使一些看起来繁杂的专业知识很快被我们理解和掌握。只有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才是培养我们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出口商+进口商+工厂,一共写了78封邮件。一共发布了8封广告和信息。 查了B2B里的多数产品信息。 银行汇率:欧元大多汇率为8.6402,美元大多为6.1463等。保险费:一切险(ALL RISKS)为0.8%,战争险(W AR RISKS)为0.08% 保险费计算方式为 (1)按CIF进口时:保险金额=CIF货价×1.1 (2)按CFR进口时:保险金额=CFR货价×1.1 / (1 - 1.1 ×r),其中r为保险费率,请在"淘金网"的"保险费"页面查找,将所投险别的保险费率相加即可。 (3)按FOB进口时:保险金额=(FOB货价+ 海运费)×1.1 / (1 - 1.1 ×r),其中FOB 货价就是合同金额,海运费请在装船通知中查找,由出口商根据配舱通知填写,如果出口商填写错误,请其查看配舱通知。 实训的基本流程: 第一周完成了进口商,出口商,工厂,进口、出口地银行的基本资料。然后熟悉了下系统的基本轮廓,如B2B里面可以查询写什么,市场,海关等在哪个位置。根据老师的知道,试着去发广告与写邮件。 第二周确定角色,开始寻找有利信息,搜索信息,同业务伙伴建合作关系。 我先进行成本、费用、利润等的核算,若有盈利则进一步磋商合作,若亏损就跟对方进行讨价还价。过程为询盘——发盘——还盘——接受。 第三周之后进入交易准备阶段——交易磋商阶段——签订合同(T/T+FOB)与接收信用证(L/C+CIF)——履行合同阶段。 签订合同之后进行合同履行阶段。 首先作为出口商,与进口商进行磋商商定后确定的价格,之后跟工厂进行合作并进一步签订SALES CONFIRMATON。等工厂交货物发过来后,与工厂的业务就能完成。

实验报告册封面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实验报告册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本科)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助考院校:_______________ 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 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______年_____月

注意事项 1、各助考单位可就近选择定点实验单位安排考生完成实验任务。定点实验单位必须根据自身实验条件,开出某一门课程的全部实验,并要求考生将这一门课程全部实验一次性全部完成。若定点实验单位不能开出课程全部实验,则考生必须另选其它定点单位完成这一门课程的实验。一门课程实验不允许考生跨单位分项完成,否则,实验成绩不予承认。 2、要求考生选择这一门课程至少3个实验,要求独立完成。 3、考生在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的有关内容,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有问答题的实验,必须认真回答,不能空项。填写实验报告,必须使用黑或兰黑钢笔(插图可用铅笔),要求字迹整洁。 4、实验指导教师应按指导书要求,指导考生完成试验并认真批阅实验报告。确定初评成绩。填写您所负责的某一门课程的实验报告评分栏,加盖实验单位印章。 5、考生做实验时,应持本报告册。完成实验后由考绩所在助学单位统一送到主考学校。考核合格者的发给“实验环节考核合格证书”,作为考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依据之一。

目录 一、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1 二、实验二: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4 三、实验报告评分栏――――――――――――――――――7

数字化测图实训报告.doc

第一篇数字化测图实训报告 《武汉大学测绘工程数字测图实习报告》 课程编号1030277 课程性质必修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数字测图实习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学院测绘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地点一校区、三校区 班级11级10班 组号姓名王夏学号2011301610405 教师申丽丽、张涛

2012年2月12日至2012年2月25日 《数字测图》实验报告目录 1、前言 (3) 2、实习内容 1、实习项目、方法及要求 (3) 2、相关示意图 (5) 3、实习概况 (7) 4、实习过程 1、踏勘选点 (7) 2、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7) 3、导线测量(内页计算) (8)

4、水准测量(三等水准) (9) 5、考核 (10) 6、实习心得 (16) 附录1 导线坐标计算表 附录2三角高程计算表 附录3高程误差配赋表 1、前言 由于数字地形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由学校统一部署安排,我们专业所有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测量实习。 同时通过实习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在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任劳任怨、不畏艰苦的思想作风。

实习目的与要求 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动手能力; 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使用; 3、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实习内容和任务 1、全站仪的加常数、竖角指标差检验和其他常规性检验; 2、水平角方向法多测回观测; 3、城市二级导线测量(全站仪三维导线,采用三角高程); 4、三等水准测量(含水准仪i角的检验及其他常规检验)。 2、实习内容数字化测图实训报告 1、实习项目、方法及要求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关联规则挖掘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二)关联规则挖掘 姓名:李圣杰 班级:计算机1304 学号:1311610602

一、实验目的 1. 1.掌握关联规则挖掘的Apriori算法; 2.将Apriori算法用具体的编程语言实现。 二、实验设备 PC一台,dev-c++5.11 三、实验内容 根据下列的Apriori算法进行编程:

四、实验步骤 1.编制程序。 2.调试程序。可采用下面的数据库D作为原始数据调试程序,得到的候选1项集、2项集、3项集分别为C1、C2、C3,得到的频繁1项集、2项集、3项集分别为L1、L2、L3。

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D 4 //事务的个数 #define MinSupCount 2 //最小事务支持度数 void main() { char a[4][5]={ {'A','C','D'}, {'B','C','E'}, {'A','B','C','E'}, {'B','E'} }; char b[20],d[100],t,b2[100][10],b21[100 ][10]; int i,j,k,x=0,flag=1,c[20]={0},x1=0,i1 =0,j1,counter=0,c1[100]={0},flag1= 1,j2,u=0,c2[100]={0},n[20],v=1; int count[100],temp; for(i=0;i=MinSupCount) { d[x1]=b[k]; count[x1]=c[k]; x1++; } } //对选出的项集中的元素进行排序 for(i=0;i

Simtrade实验报告

国贸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完善,以及中国在国际贸易的地位的不断上升,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国贸人员,为了加强社会竞争力,应培养较强的国贸工作的操作能力。于是,在结束了大三的课程后,学校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实习锻炼机会,让我们模拟国际贸易实务操作,从而从中掌握国际贸易流程。 一、实习目的 ①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 ②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 ③增强对外贸实务的感性认识; ④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方法: 通过进入SimTrade模拟平台,进行上机模拟操作 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国际贸易模拟软件,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能很快掌握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发盘与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且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老师通过在网站发布新闻等行为对国际贸易环境实施宏观调控,使学生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习遇到的问题 1、预算错误 这是开始接触Simtrade时所最容易忽略的问题。虽然老师曾多次提醒,做贸易前一定要计算好了一切费用,选好贸易术语,最后再签定合同。但我们经常做出口商的在还没有调查进口商所在地市场的情况下就先去工厂进货了。如果工厂角色也没有做好预算,草草就签订了合同,那么可能出口商和工厂都赚不到钱。在最后交易完成后,我们经常大叫“啊,这个运费怎么比我的货物数量还多啊?”“这个保险费怎么这么贵,我要赔钱了!”

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

内蒙古科技大学 《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 实习报告 学院: 矿业工程学院 专业: 测绘工程10级-班 指导老师: 李世平 姓名: 张庆 学号: 1072143113 日期: 2012.06.30

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2年6月11日至2012年6月30日 地点: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园内 二、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 《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是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性必修课程。 任务:掌握全站仪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室内成图。 目的:本次实习是在完成《数字化测图原理与应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数字化测图的原理与方法。 三、实习内容与要求: 实习内容: 1.野外数据采集:包括图根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 2.数据的传输:数据由全站仪传输到计算机,生成图形文件。 3.计算机图形编辑:利用数字测图软件进行人机交互式的图形 编辑与修改。 4.图幅整饰:地形图的分幅、图廊的自动绘制。 5.地形图输出:绘图仪输出图纸。 实习要求:

1.全面、系统的掌握数字化测图的理论和方法。 2.每组应完成一幅(50cm*50cm)1:1000 数字地形图。 3.实际测图过程中,一切操作都应遵循数字化测图图式、规范 的要求。 四、实习测区概况: 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美丽的草原钢城——包头,她始建于1956 年。包头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坐落在著名的黄河河套顶端,北于蒙古国接壤,东西两侧是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是连接环渤海经济带和西北地区的战略要地,是自治区战略布局中腹地开发的关键地区,属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2002 年包头市年均气温8.5 ℃,年最低气温- 27.6 ℃,年最高气温35.5 ℃,年降水总量262.9 毫米,年最 大风速11.0米/秒,平均风速1.8 米/秒,年日照时数2806 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52%,全年沙尘天气12 次。夏秋之时,是包头绝佳季节,清风送爽,花香色艳,瓜果丰盛,蔬菜充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冬春二季,冰封雪飘,银装素裹,别具北国特色。目前,学校占地121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 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31 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为高职院,西院为本科院。由于测区位于大学校园内交通便利,测区有三条主干道,若干交叉道。形成了网型,由于校园高楼林立,通视条件较差,所以控制网应沿路线布设。形成网型控制网。但是由于校园人流量较大也给测量带来一定的麻烦。测区地势较为平

大数据挖掘weka大数据分类实验报告材料

一、实验目的 使用数据挖掘中的分类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分类训练并测试。应用不同的分类算法,比较他们之间的不同。与此同时了解Weka平台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 二、实验环境 实验采用Weka 平台,数据使用Weka安装目录下data文件夹下的默认数据集iris.arff。 Weka是怀卡托智能分析系统的缩写,该系统由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开发。Weka使用Java 写成的,并且限制在GNU通用公共证书的条件下发布。它可以运行于几乎所有操作平台,是一款免费的,非商业化的机器学习以及数据挖掘软件。Weka提供了一个统一界面,可结合预处理以及后处理方法,将许多不同的学习算法应用于任何所给的数据集,并评估由不同的学习方案所得出的结果。 三、数据预处理 Weka平台支持ARFF格式和CSV格式的数据。由于本次使用平台自带的ARFF格式数据,所以不存在格式转换的过程。实验所用的ARFF格式数据集如图1所示 图1 ARFF格式数据集(iris.arff)

对于iris数据集,它包含了150个实例(每个分类包含50个实例),共有sepal length、sepal width、petal length、petal width和class五种属性。期中前四种属性为数值类型,class属性为分类属性,表示实例所对应的的类别。该数据集中的全部实例共可分为三类:Iris Setosa、Iris Versicolour和Iris Virginica。 实验数据集中所有的数据都是实验所需的,因此不存在属性筛选的问题。若所采用的数据集中存在大量的与实验无关的属性,则需要使用weka平台的Filter(过滤器)实现属性的筛选。 实验所需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均为iris.arff。 四、实验过程及结果 应用iris数据集,分别采用LibSVM、C4.5决策树分类器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进行测试和评价,分别在训练数据上训练出分类模型,找出各个模型最优的参数值,并对三个模型进行全面评价比较,得到一个最好的分类模型以及该模型所有设置的最优参数。最后使用这些参数以及训练集和校验集数据一起构造出一个最优分类器,并利用该分类器对测试数据进行预测。 1、LibSVM分类 Weka 平台内部没有集成libSVM分类器,要使用该分类器,需要下载libsvm.jar并导入到Weka中。 用“Explorer”打开数据集“iris.arff”,并在Explorer中将功能面板切换到“Classify”。点“Choose”按钮选择“functions(weka.classifiers.functions.LibSVM)”,选择LibSVM分类算法。 在Test Options 面板中选择Cross-Validatioin folds=10,即十折交叉验证。然后点击“start”按钮: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报告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 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成绩: 系别: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项目名称:地质雷达的操作及应用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结构检测实验室91110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目的 (1)了解地质雷达基本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 (2)掌握地质雷达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及方法 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介质或目标体时,雷达波会发生反射返回地面,并由接收天线接收,并以波或图像的形式,存储在电脑中。 仪器设备 OKO-2俄罗斯地质雷达。

实验步骤 (1)连好数据线; (2)打开主机和天线上的电源开关; (3)运行采集软件; (4)设置参数; (5)数据采集并保存数据; (6)关机、拆线。 数据处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增益和滤波。增益的目的是放大深部信号的增幅,使较弱的信号能被识别,滤波的种类很多,一般包括中值滤波、平均值滤波、带通滤波和巴特沃斯带通滤波等等。 注意事项 在运用雷达过程中,须掌握雷达工作的三个重要参数:环境电导率、介电常数和探测频率。 环境电导率σ是表征介质导电能力的参数,它决定了电磁波在介质中的穿透深度,其穿透深度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减小,当介质的电导率σ>10-2S/m时,电磁波衰减极大,难于传播,雷达方法不宜使用,如:湿粘土、湿页岩、海水、海水冰、湿沃土、金属物等。

介电常数是影响应用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且反射信号的强弱也取决于介电常数的差异。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采用下式近似考虑: r C V ε≈ 式中: C ─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ns (光速), r ε─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介质的介电常数主要受介质的含水量以及孔隙率的影响,相对介电常数与水含量的关系曲线,相对介电常数的范围为:1(空气)~81(水),多数干燥的地下介质,其相对介电常数值均小于10。 探测频率不但是制约探测深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决定了探测的分辨率;探测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探测的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越高。高频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衰减,其衰减的程度随电磁波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这也是造成探测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的原因。因此,在实际工作时,必须根据目标体的探测深度选用合理的探测频率。 附图(不少于6张图片)

(最新版)数字化测图实验报告(含封面 2014)

东北农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化测图技术 课程号:x 实验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城划1203 学号: A 姓名:付莹

实验一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 (一)实验目的:掌握数字化测图野外数据采集模式、流程与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测量实习要求,测区任务布置 测区概况: 东北农业大学北区坐落于木材街59号,我小组测区范围为东北农业大学偏北地区,我小组具体范围为研楼及食品学院一带,测区建筑包括研究生楼,食品学院,以及食品院后的楼等建筑物。土地类型有平地,草地,沙地,沥青地面等。现有建筑物3幢,测区面积为54145.49平方米。 2. 测区图根控制测量:外业布网,观测与评差计算,控制测量成果数据 在测区内共有三个控制点,坐标分别为 2602——(..365) 2603——(..206) 2604——(..189) 在测量过程中,加密了两个支导线。在测区中由于树木及其它建筑物等遮挡,导致我测区范围内的部分建筑道路及路灯等独立地物无法观测,我们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在研楼和食品学院进行了加密。 3.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与数据存贮:全站仪参数设置,工程项目建立,外业数据采集数据 格式选择,测站建站及数据采集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仪器的安置。在测量范围内选择一控制点点,作为测站,另外两点作为观测点。将全站仪安置于点,对中、整平。设置棱镜常数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允分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不仪能使开工前测量工作顺利进行,而且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测量丁作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关领导和测量放线:作人员都应重视和全面做好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为整个工程施工测量能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测量过程

simtrade实验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外贸交易模拟实验 实验报告 学号__ _ 姓名__ _____ 班级_______ 指导老师___ _______ 实验地点

一、试验目的 在Simtrade这个虚拟贸易平台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增强感性认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巩固、深化已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 本次实习时间为2011-03-01至2011-03-28,共计四周 三、试验小结 本次试验运用交易方式:①L/C+CIF②L/C+CFR③T/T+CIF④T/T+CFR⑤ D/P+FOB⑥T/T+FOB 涉及到的交易产品:①洋菇罐头( 柄及碎片)CANNED STEMS AND PIECES MUSHROOMS②甜玉米罐头CANNED SWEET CORN③荔枝罐头CANNED LITCHIS④芒果罐头CANNED MANGOES⑤名牌手提包FAMOUS-BRAND HANDBAG⑥香味蜡烛SCENTED CANDLE 四、试验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预算与实际支出相差较大 ?没有换算成本币 在CONTRACT111中,我的进口预算表和是实际发生额都有2+汇率的差异,原因就在于我公司注册资金为欧元,而样本中为美元,而我当初为了省时省力省脑,就全部依样画弧,没有转换成欧元导致。 ?集装箱计算的问题 在CONTRACT4442中,我出口商出口预算表海运费在计算过程中集装箱数为4,而实际确实12个集装箱,结果海运费预算和实际相差甚多,之后导致FOB 价格、利润等一系列数字有出入。 ?粗心大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