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托马斯哈代爱情诗的悲观色彩探源

托马斯哈代爱情诗的悲观色彩探源

托马斯哈代爱情诗的悲观色彩探源
托马斯哈代爱情诗的悲观色彩探源

李慧《托马斯?哈代爱情诗的悲观色彩探源》

时间:2010-03-21 12:34:05 来源:武汉大学文学院

摘要:在哈代的众多诗歌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爱情诗体现出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但相对于他创作的以现实生活中的冲突与抗争为题材的悲剧小说,哈代爱情诗的悲观色彩自有其独特根源。本文从隔岸怀旧的审美情怀、悲观主义的时间意识和无处不在的命运征兆三方面为其爱情诗的悲观色彩寻根溯源,展现出哈代诗歌在其深层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上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因素与价值。

关键词:哈代爱情诗悲观主义怀旧时间征兆

如果说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在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那么,他对于20世纪英国文学最重要的贡献则是他的诗歌。20世纪后再无小说问世的哈代,却因创作了近千首诗歌而成为代表当时英国诗歌主流的杰出诗人。无论对于作家本人还是世人而言,作为诗人的哈代与作为小说家的哈代相比,似乎毫不逊色。在哈代本人心中,诗歌甚至比小说更能表露他的思想和感情。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在诗里,我可以充分地表现与顽石般的消极意见相对立的思想与情绪…如果伽利略用诗来宣布地球自转的话,宗教裁判所也许不会为难他…”[①] 就世人评价而言,英国著名诗人菲利普·拉金甚至认为哈代是20世纪超过艾略特和叶芝的诗人,其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诗能“年复一年地让人感到惊喜”。[②]无论是在小说还是诗歌中,哈代创作均呈现出浓厚的“悲观主义”思想和阴郁的“悲观气质”,这一点已为众多的哈代研究者广为认同。然而在本文看来,这一创作特点在其形成根源和具体表现上却并非铁板一块、整齐划一。

首先,哈代诗歌中的悲观主义与其小说中的悲观主义有着不尽相同的影响因素。就创作内容而言,虽然人物与客观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冲突及其造成的悲剧在其诗歌、小说中皆有体现,但哈代小说中的悲观色彩主要来自他对社会现实中的悲剧冲突的思考,包括威塞克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与现代工业社会的弊病、英国南部宗法制传统社会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侵入、淳朴的道德伦理观念与资本主义的伪善行为、农民日趋困窘的生活与资产阶级的压迫扩张之间的冲突等。此外,维多利亚时代的农村与城市的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婚姻爱情、教育制度、人际关系等在他的小说中都得到了现实主义的展现,而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随着这一社会背景的展开而呈现出历史的必然性。虽然在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中也夹杂着复杂的个性、心理、精神、自然及一些非理性的因素,但这些复杂的悲剧因素被融入小说所展现的深刻广阔的社会生活悲剧中而呈现更多的价值取向。相比之下,诗歌所涉及的社会生活诸方面的素材容量显然不及小说丰富,也无法在短小

的篇幅中深入探讨社会矛盾,但另一方面,这又使得他的诗歌创作更依赖于饶有兴味的生活细节与个人体验。而在悲剧性的呈现上,哈代诗歌更倾向于诉诸对命运、哲理及宇宙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体验和反思,因此于创作中带上了更多的形而上的诗意与神秘的氛围。

其次,如果哈代的全部诗歌可以据其主题大致分为五类,即时间诗、自然诗、爱情诗、死亡诗、战争诗的话,那么,其中爱情诗歌之中的悲观思想和忧伤风格尤为值得探究与深思。时光的流逝、万物的衰竭、战争的残酷与死亡的必然,这些都无可避免地勾起人们的无限感伤与深深忧郁,但甜蜜美好的爱情——无论是过去经历的还是正在拥有的,无论是幸运地获得的还是不幸地失去的——往往能够赢得诗人毫不吝惜的歌颂和赞美。而这一通常被诗歌赋予恒久欢欣的感情在哈代笔下却充满哀伤,鲜有亮色。

爱情诗在哈代诗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关于这一点,兰斯·圣约翰·巴特勒在其《托马斯·哈代》中做过如下统计:“哈代的诗歌几乎有一半是关于爱情的。这不包括他的最后三本诗集,但是,即使在这三本诗集中,爱情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晚期和早期抒情诗集》、《人生杂览》和《冬日之言》里,四分之一的诗与爱情有关。”[③]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散落在其《威塞克斯诗集》(Wessex Heights)、《今昔诗集》(Poems of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时光的笑柄》(Time’s Laughing Stock )、《梦幻时刻》( Moments of Vision )、《晚期和早期抒情诗集》( Late Lyrics and Earlier ) 等几个诗集中的爱情诗表现出的往往是困惑、迷茫、悲伤、悔恨之情,在风格上更多的是阴郁、沉重、萧瑟甚至是凄惨的气氛。哈代的爱情诗较少涉及社会、阶级、伦理、宗教等矛盾,因此其与众不同的悲观色彩更需要我们从他的个人经历、人生哲学、生命意识和诗歌创作手法上来探因讨源。

一、隔岸怀旧的审美情怀

哈代从1865年开始尝试诗歌创作,但直到1898年和1901年才陆续把这期间他的创作分别结集出版为《威塞克斯诗集》和《今昔诗集》,而此后另外6部诗集中的诗歌几乎都是20世纪的创作,亦即诗人年届60之后的创作,尤其是著名的爱玛组诗皆为1912年之后纪念亡妻所作。我们在研究哈代爱情诗歌的悲观忧郁色彩的时候,不得不将这一现实创作心理纳入考虑之中,因为它结合了哈代的创作取向而使其诗歌中的“我”总是站在时光的对岸,隔着记忆的河流回望过去。例如,对于心爱之人永逝不再的青春和娇美的感怀与叹息:

她姓名的首字母

在诗人笔记的一页上

我写下她姓名的两个字母;

她好象部分的光辉思想

在狂喜的诗人诗兴涌来的场所。

——现在当我翻开同一页码

不朽的光芒照亮短诗,

但从她姓名的字母之中

光泽已经消逝而去![④]

再如,对爱情初期的甜蜜美满的缅怀:

我的悲哀多么巨大

我的悲哀多么巨大,欢乐何等渺茫,

自我第一次注定与你相识!

——慢悠悠的岁月没有停下来眺望

我的悲哀多么巨大,欢乐何等渺茫,

没有记忆重新创造昔日的时光,

也没有慈爱帮助向你显示

我的悲哀多么巨大,欢乐何等渺茫,

自我第一次注定与你相识?[⑤]

可以看出,在这些诗歌中,抒情主人公从一开始就伫立在多年之后的此时此刻回望那遥远的过去岁月和人情,无论主人公在诗中渗透多么深厚的感情和深沉的痛苦,读者仍可发现,主人公从未融入甜美的往昔,相反总是和过去保持着一段长河般的距离。他总是清醒地驻留于现在的年龄、心态和情绪之中,没有借记忆之魔法幻化成美好爱情中的那个曾经年轻、狂热、单纯的情人。

抒情主人公的距离化视角与对过去的感叹与反思反映出的是哈代爱情诗中浓厚的怀旧心理。对于一个年过半百、经历了爱情与婚姻的颤栗与平淡甚至是激变的诗人来说,爱情固然美好而甜蜜,但更多的却是在亲历了现实爱情婚姻之后对二者的理智的反思与深切的怀念。哈代缅怀爱情单纯美好浪漫的一面,但现实的体验又使他熟知爱情丧失与幻灭的忧伤和痛苦,这种矛盾心情使他对于曾经的青春和爱情保持了一种适当距离的欣赏和回忆之情,而怀旧心理也由此实现了其在诗行之间的审美特性的转化。

二、悲观主义的时间意识

哈代爱情诗对于时间的感受非常敏锐细腻,而独特的时间意识和诗意体现,也是造成其爱情诗之悲凉、幻灭气氛的重要原因之一。

1. 时间是单向的、直线的、不可逆转的力量

在哈代爱情诗中,主人公对于过去无法重现、爱情无法挽留的深刻悲伤与创痛,也源自哈代对于时间的单向流动性的理解与认同。无论是自然界的万物生死,还是人世间一切的盛衰荣枯,都不存在循环往复的迹象和可能,过去永远无法重现和再生,因此,无论是在现在回望往昔的甜蜜快乐,还是跳跃到未可预知的将来回望现在,人类仍然不可抑制地感受到这不可撼动的时间之流给人们带来的担忧和无奈。正如哈代1867年创作的对于百年后的生活进行预想的诗作《1967》所言:

经过一百个夏季!全是新眼睛,

新心灵,新风尚,新的愚蠢与精明;

新的痛哭的悲哀,新的珍视的喜迅;

在那生气蓬勃的世纪,

我与你没留下任何东西,

除了一两撮骨灰尚留大地;

……[⑥]

在哈代的爱情诗中,后一个时刻只是前一个时刻的必然再续,前面时光中的一切事物都将在后面的时光中或消逝、或激变、或腐朽,而几乎无法对其后的世界造成任何影响,更加无法预测和改变未来。对于爱情来说,无论是激情、浪漫、甜美、忠贞还是和谐,似乎都无法取得时间上的恒久胜利,在不远的将来要面临的,仍然是凄凉与悲切。

2. 时间的蒙太奇艺术

哈代虽然意识到时间在本质上的单向流动性和不可逆性,但他并非没有意识到人的主观意识仍然可能实现对于时间的隔断、重复、重新排序等。他的爱情诗常常将过去的时间和现在的时间并置、交替和对照,仿佛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手法,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并未使抒情主人公获得战胜时间、重温往昔的欣喜与自由,而哈代创作的焦点也远非这种时间的对照和交替并置所带来的超越宇宙自然的力量,相反,这种对照和交替并置使得此时此刻的孤寂、衰败、凄凉、悔恨在与往日情景的对比以及接连不断的交替复现之中显得更加不堪忍受,令诗歌的悲剧色彩越发浓重,读者心中更生悲切之感。

这种手法的运用在哈代爱情诗中俯拾即是,例如:

旅行之后

我来到此地,看一个无声的鬼魂,

它的狂想要把我引向何处?

上悬崖,下峭壁,直到我茫然孤零,

看不见的泉水的喷涌使我恐惧。

不知道你接着将在哪里藏身,

但到处都会在我眼前呈现

你栗色的发,灰色的眼,

还有时显时隐的玫瑰色的红晕。

是啊,我终于重访你昔日常游的地方,

跟随你跨过岁月和消逝的美景,

朝着你把我抛下的黑色空间凝望,

对于我们的过去你想说些什么事情?

夏日给了我们甜蜜,秋天却带来了分离?

还是想说我们两人

晚年不如初期幸运?

但任凭时光嘲弄,一切都已终止。

我看见你在干什么:你正在领我前往

我俩在此逗留时熟知的地点,

在那晴朗的天气,美妙的时光,

来到身披云雾彩虹的瀑布旁边,

还有底下的洞穴,传来依旧瓮隆的声音,

仿佛四十年前一个声音把我呼唤,

那时你是生气勃然,

而不是我如今茫然追踪的虚幻的幽灵!

……[⑦]

《呼唤声》(The Voice)是哈代1912年12月写的一首浪漫的抒情诗。诗人抒发了对亡妻爱玛深深的眷念之情,感情真挚深厚,凝结着对妻子的一片真爱。诗人没有美化死者,而是如实写出当初两人如何相爱,后来随着时光流逝,这种感情逐渐冲淡,可是最后终于懂得这种爱的珍贵,而此时爱玛已离去,一切为时已晚。于是诗人愈加缅怀往昔青春岁月,倾诉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爱恋。

诗的第二节追忆往事,仿佛已逝的恋人得到复活,全诗充满柔情,现在与过去,梦幻与现实,思念与痛楚融合交替。

我深深怀念的女人,那样深情地把我呼唤,

把我呼唤,说你如今已不再像从前,

一度变了,不再是我心中的惟一光灿

却像开初,我们的生活美好时一般。

莫非那真是你的呼唤?那就让我端详你,

就像那时我走进小镇,你总站在那里等候我,

是啊,就像那时我熟知的你,

甚至包括你那件别致的天蓝裙衣![⑧]

在爱玛组诗中,借旧地重访来追忆故人和旧情是哈代最常见的行文方式,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对于物是人非的场景的颓然描述,使得时间的此刻性和往昔性在同一个地点汇合、交融、冲突,诗人不断地触景生情,追昔思今,但今天的、现在的、此刻的一切与以往比较起来总是那么地让人失望,令人颓丧。而在哈代脍炙人口的《献给小巷里的路易莎》这首诗中,哪怕是被诗人的回忆重新带回到故地的少女的幽魂,却仍像诗人自己一样清醒地意识到重逢的虚幻与无力,只能期望同在天堂那端的相会与倾诉。

三、无处不在的命运的征兆

哈代一生接受的思想颇为驳杂,不仅对于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启蒙主义时代的哲学家们有所研究,而且对于同时代的很多思想家与文学家,他也广泛吸取其思想精华。同时代的叔本华等人的意志论,尤其是其有关盲目意志力的哲学思想,对哈代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他对于宇宙中一股强大意志力的想象以及悲观主义宿命论思想的发展。哈代曾对个人自由与宇宙意志之间的关系论述道:

“在我看来,这一理论似乎解决了自由意志对必然的问题。根据这一理论,人的意志不是完全自由的,也不是完全不自由的。当他受到宇宙意志支配的时候(他通常必定是从属于宇宙意志的一部分),他个人就不是自由的;但是,每当大意志刚好处于静态的时候,所谓的个人意志这个小部分就是自由的……”[⑨]从君主到奴隶,从集体到个人,从万物到人类,都要受到这股无法解释、无法掌控的宇宙意志力的操控和指引,而这一神秘的力量并非完全不可感知、不可

接触,而是以各种征兆的形式叩击我们的心灵。哈代诗歌中,无所不在的征兆就是这股“大意志”给我们的寓言和咒语。

在哈代爱情诗中,由于抒情主人公常常是用此刻的时间之镜来回照过去,所以过去的一些场景和细节在此刻的“我”看来处处充满了不祥和苦涩的征兆与暗示,如《灰色调》:

那个冬日,我俩站在池边,

太阳苍白得象遭了上帝责备,

枯萎的草坪上几片树叶发灰,

那是一棵白腊树落下的叶片。

你看我的双眼仿佛是在看

多年前已猜破了的沉闷的谜,

你我间交换的几句文字游戏

把我们的爱损得更加惨淡。

你唇上的微笑充满死的滋味,

它的活力刚刚够赴死之用,

其中掠过了苦涩的影踪,

象一只不祥之鸟在飞……

辛酸的一课啊:爱情善欺善毁,

这一课从此为我画出你的面目,

画出上帝诅咒的太阳,一棵树

以及灰色落叶镶边的一池水。[⑩]

源于神秘自然和意志力的征兆与暗示,不仅寓言了爱情的必然褪色与死亡,而且有时还体现于人世和非人世之间的阴阳感应和交流沟通。哈代爱情诗中也有很多体现不死的灵魂化为自然事物中的感应之灵前来与生者相会、倾诉的例子,如《轻轻的拍击》:

从窗口传来轻轻的拍击,

此刻根本没有风雨的行踪,

于是我就在幽暗深处,

看见了我恋人疲倦的面容。

“我厌倦了等待”她说,

“多少个夜晚,多少个白天;

我孤单的床上如此寒冷,

我以为你很快就会与我团圆!”

我起身走近窗户玻璃,

但她从那里全然消失;

唯有一只呆板的飞蛾,

在窗口为我轻轻地拍击。[11]

与哈代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鸟的意象一样,他的爱情诗中这些以不祥与痛苦的暗示出现的自然征兆,成为主人公命运的象征与寓言,而且这些征兆由于贯穿在一首首追悼往昔、哀叹此时的悲伤歌吟中,既连接着过去、此刻与将来,又连接着死去的世界与生者的世界,还连接着神秘的宇宙意志与挣扎中的个体,又于悲悯之中更增添了几分阴郁萧森之气,因此,使得哈代诗中的爱情更令人心酸与悲切,爱情之诗更加充满非理性的悲剧力量。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国际交流)

责任编辑:涂险峰

[①]“Perhaps I can express more fully in verse ideas and emotions which run counter to the inert crystallized opinion –hard as a rock.… If Galileo had said in verse that the world moved, the Inquisition might have let him alone.” Michael Millgate, ed. The life and Work of Thomas Hard (Athens: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85) 284-285.

[②]James Gibson, Chosen Poems of Thomas Hardy (London: Richard Clay Ltd., 1978). [③]颜学军:《哈代诗歌研究》第15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④]飞白、吴笛译:《梦幻时刻—哈代抒情诗选》第7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⑤]飞白、吴笛译:《梦幻时刻—哈代抒情诗选》第35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⑥]飞白、吴笛译:《梦幻时刻—哈代抒情诗选》第62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⑦]飞白、吴笛译:《梦幻时刻—哈代抒情诗选》第114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

[⑧]李华田、杜峰、余继英:《托马斯·哈代作品导读》第308-309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⑨]王忠祥、聂珍钊主编:《外国文学史》(第3册)第211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⑩]飞白、吴笛译:《梦幻时刻—哈代抒情诗选》第5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11]飞白、吴笛译:《梦幻时刻—哈代抒情诗选》第140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内容摘要:通过对《诗经》中婚恋诗的简读,重温古代社会的单纯与美好、真挚与自然,领悟先民们外在的情感态度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深掘《诗经》婚恋诗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激发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情趣。 关键词:婚恋诗爱情婚姻 正文: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感情的最高境界,可遇而不可求,神圣而不可侵犯,神秘莫测,变化多端,极富神秘感和朦胧美,这是爱情的特质,是人类其他感情无法比拟的,因此成为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的对象。 爱情是文学作品当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在《诗经》中已体现得十分明朗和完美。《诗经》三百零五篇,有一百余篇是描写爱情婚姻的,可见先民们对情感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感情的自觉和觉醒。《诗经》中的婚恋诗可分为两类:恋爱诗和婚姻诗,下面我就分别作以介绍。 一、恋爱诗 爱情是男女之间产生的一种互相爱慕的美好感情,可以让人充满希望,忘却愁苦,所以,爱情的开始都应该是美丽、动人而且曲折的。 1、思慕诗 说到追求,人们脑海里一定会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这句话就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一诗,这是一首典型的男子

追求女子的诗歌,男子是个贵族青年,女子是个采荇菜的姑娘,男子对女子一见钟情,随之产生相思之苦,只能在想象中和他亲近、结婚,这首诗就描写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示了男女之情的率真。这首诗作为《诗经》之首,有一定的意义,有前人说诗的主题是歌颂“后妃之德”,这是因为《关雎》居三百之首,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重要地位。但是孔子只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倒是切实地道出了这首诗的乐调的风格,也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是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 在《诗经》中表达男子对女子追求之意的诗歌较多,如《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等,男主人公都是痴情的种子,都在痴痴地等待心上人,默默地期盼,但往往不能如愿,只能站在远处默默地凝望,主人公的爱情朦胧而美丽,真挚而纯洁,体现出人性的美好。 《诗经》中也有女子欣赏思慕男子的诗歌。《郑风.叔于田》通过女子的口吻,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叔”的美好形象。《邶风.简兮》写女子观看舞蹈时被舞师吸引,情不自禁的产生了悦幕之情。《魏风.汾沮洳》写女子爱上了品貌兼美的农家小伙,认为即使贵族男子也不能与之相比。这些诗歌写得委婉含蓄,曲折感人,将女子钟情的一面展现出来。 2、约会诗 《诗经》中的爱情也不乏两情相悦,一拍即合的,如《邶风.静女》一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幽会时的境况:

经典英文爱情诗十首

经典英文爱情诗十首经典英文爱情诗十首【1】Rain雨 Rain is falling all around, 雨儿在到处降落, It falls on field and tree, 它落在田野和树梢, It rains on the umbrella here, 它落在这边的雨伞上, And on the ships at sea. 又落在航行海上的船只。 by R. L. Stevenson, 1850-1894 【2】What Does The Bee Do? What does the bee do? 蜜蜂做些什么? Bring home honey. 把蜂蜜带回家。 And what does Father do? 父亲做些什么? Bring home money. 把钱带回家。 And what does Mother do? 母亲做些什么? Lay out the money. 把钱用光。 And what does baby do?婴儿做些什么? Eat up the honey. 把蜜吃光。 by C. G. Rossetti, 1830-1894 【3】O Sailor, Come Ashore啊!水手,上岸吧 (Part I) Osailor, come ashore 啊!水手,上岸吧 What have you brought for me? 你给我带来什么? Red coral , white coral, 海里的珊瑚, Coral from the sea. 红的,白的。 (Part II)

Idid not dig it from the ground 它不是我从地下挖的, Nor pluck it from a tree; 也不是从树上摘的; Feeble insects made it 它是暴风雨的海裹 In the stormy sea. 弱小昆虫做成的。 by C. G. Rossetti 【4】THE WIND风 (Part I) Who has seen the wind? 谁曾见过风的面貌? Neither I nor you; 谁也没见过,不论你或我; But when the leaves hang trembling, 但在树叶震动之际, The wind is passing through. 风正从那里吹过。 (Part II) Who has seen the wind? 谁曾见过风的面孔? Neither you nor I; 谁也没见过,不论你或我; But when the trees bow down their heads, 但在树梢低垂之际, The wind is passing by. 风正从那里经过。 ~by C. G. Rossetti 另一首诗人的风之歌 Owind , why do you never rest, 风啊!为何你永不休止Wandering, whistling to and fro, 来来回回的漂泊,呼啸 Bring rain out of the west, 从西方带来了雨 From the dim north bringing snow? 从蒙眬的北方带来了雪。【5】THE CUCKOO布谷鸟

臧克家的第一首诗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考试卷 (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一、阅读张天翼小说《华威先生》,分析华威先生这一人物形象及其艺术塑造(至少300字,25分)。评阅参考:此答案供参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敏锐的眼光、精练的笔墨,塑造了华威先生这一抗战初期国民党官僚的典型形象。华威先生到处叫忙,时间不够用,他要把所有的抗战工作一一“领导”起来。可是,他的神气活现,颐指气使,自命领导、领导中心之类,除了虚伪、空话连篇,趋炎附势,威胁恐吓下属之外,别的什么也没有,有的仅是强烈的领导欲和表现欲,他是抗战初期那个特定时代的畸形产物。 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没有具体详尽的环境描写,也没有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有点类似于人物速写。华威先生的性格、灵魂、专制本质是通过一连串不同的场面逐步深入显示出来的,他不办实事,却处处要抓权,当领导中心,稍不顺心就用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政治帽子威胁恐吓青年。小说虽然只是写了一个小角色,却能从中反映出那个时代的面貌。 小说以华威先生开会、奔走和演讲为主线展开故事情节,选材高度集中,情节主线清晰。小说的语言生动简洁,幽默含蓄。 二、本文节选自丁西林《压迫》,请围绕人物、情节、主题、台词写一份导演阐述(至少300字,25分)。评阅参考:此答案供参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房东太太回家后,男客和房东太太间的冲突正面展开。两个古怪的人一见面,很快就形成僵局。男客头脑灵活,能言善辩,他巧妙抓住房东母女间的矛盾,利用自己已付定金的有利条件,坚持要租房,房东太太则凭着自己是房子主人的有利条件坚决不同意。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辩论中,男客抓住房东太太和她女儿间的矛盾大做文章,“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找出房东太太话中的漏洞,将房东太太的理由一一驳回。房东太太在万般无奈中只好打发老妈去找巡警,想借警察之力赶走男客。但出乎预料的是,紧接着到来的并不是巡警而是一个想租房的女客。这样,这对萍水相逢的男女在新的戏剧情景里发生了预想不到的喜剧波折。 剧作中人物的对话既机智风趣,又不失礼貌,并且符合人物的性格。在这部剧中,男客是一个颇有趣味的角色。 男客接受过先进思想教育,才会在对待房东太太无家眷不租房的问题上有不解与争辩,他说:“你们太太的脾气太古怪了,我的脾气也太古怪了,这一回两个古怪碰在一块儿,所以这事就不好办了。” 房东太太,男客认为“一个人过了四十岁,他的脑子里就已经装满了旧的道理,再也没有地方装新的道理”,表达对房东太太不合理要求的不满,更是新旧思想冲突中新思想对旧思想糟粕的鄙夷,而且要改造旧思想,这道路是曲折的。 三、臧克家诗歌《难民》如何塑造难民形象(至少300字,25分)。评阅参考:此答案供参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难民的命运是悲惨的!他们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被迫背井离乡,漂泊流浪,过着风餐野宿的日子。他们得默默承受着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无尽伤害。生理上不可抵抗的饥饿,精神上的孤寂无助感,无归宿感,使他们成了异端人群。一群被故乡容纳不下,又被异乡拒绝的人,只能永无停止的流浪。 “陌生的道路,无归宿的薄暮”是他们命运的最好写照。他们沉重的脚步只能从这条陌生的道路踱到另一条陌生的道路,世界很大,却永远也没有一寸肯收留他们!“人到那里,灾难到那里。”也许就是这个理由,故乡把他们抛弃了,异乡也因此拒绝了他们。难民就像海里无根的浮萍,无依无靠。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那时人们独特的爱情观。其中的情爱诗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表现出了上古时代人们所持有的纯正、健康的爱情观。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有着正确的认识和高尚的理解:青年男女对爱情抱有“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态度;对待爱情痴诚专一的态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男女欢会时表现出清新与真纯的本色;采取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式的恋爱方式;在爱情观上逐渐留下礼俗的烙印。《诗经》中的恋爱诗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情感光辉,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懈地追求爱情的真谛。 从《诗经》的爱情诗中看古代人的爱情观 (一)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表现坦白直率。 《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以梅子成熟为喻,直率表达出自己想嫁的渴望。诗中的少女由梅树的果实黄熟脱落,日甚一日的变得稀少,以至渐渐所剩无几,联想到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正悄悄地飞速流逝,不禁激情难抑唱出一曲期待男子向她求爱,并娶她为妻的心音。这首短诗由触景(梅的变化)而生情(急于求嫁),由兴而赋,委婉细腻而又大胆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二)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因为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所以才引得人们不懈的追求。《国风?秦风?蒹葭》这首诗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人所特有的因痴生幻的心态,一往情深而又可望不可及时,那份痴情,那份迷恋,那份落寞,那份失意,那份缠绵,那份执着,虽不着一字,却尽蕴于字里行间。《蒹葭》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其打动人心之处便在于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痴迷与执着的追求:路途的险远阻挡不了他,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他退却,他上下求索,不畏艰辛。这首爱情唱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与追求主题。人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中经受着苦难与快乐,使灵魂不断升华。因而,爱情便理所当然的成

十首古代爱情诗

一,《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点评: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点评: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样绵长不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点评:这首诗表达了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的心情。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倾倒了无数身陷爱河,渴望美满爱情的人,成为山盟海誓的最好代言。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这是爱的最高境界,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经的起平淡的流年。 四,《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点评:出自于汉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词: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点评: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六,《鹊桥仙》 秦观

现代诗歌鉴赏《海-臧克家》(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现代诗歌鉴赏--《海-臧克家》(人教版选 修教学案例)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作者简介】 臧克家,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臧克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臧克家是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他从两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一,他推进了新诗对旧中国农民和农村的吟唱,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位诗人能够如此成功地抒写农民和农村。其二,他推进了中国现代叙

事诗的建设,他的叙事诗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交融。臧克家是一位中国韵味十足的诗人。他有意识地向中国古典 诗歌吸取养分,予以现代化改造,铸造自己作品的中国风格。他的诗具有含蓄蕴籍的抒情方式,重“藏”,诗在诗外,笔 有藏锋;他的诗运用素朴精炼的言说方式,精炼,而又大巧 若朴;他的诗追求谐和悦耳的音乐方式,“敲声音”,是臧 克家炼字的标准之一,他寻觅着音节和谐,铿锵动人,增加 读者听觉上的美感。在新诗发展史上,像臧克家这样深刻的 具有中国风格的现实主义诗人实在很少,值得学术界深入研究。 臧克家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应当说,在创作的时间和 数量上,他的散文是与诗平分秋色的。包括《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在内的散文和回忆录,是留给散文评论界的一个大题目。晚年的臧克家,年老多病,不能接触新鲜生活,因此“老来 意兴忽颠倒,多写散文少写诗”。“我大力抓住了散文,以 抒发我的诗的情趣。”臧克家的诗,很少散文化的倾向;他 的散文却寻求着诗化--内中都蕴涵着诗魂,这就确立了臧克 家散文的品位。有的偏爱者甚至有“文胜于诗”的说法。 【赏析】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 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魅力 任时光荏苒,纵白驹过隙,总有一种东西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积淀下焕发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歌可谓是中国爱情诗的滥觞,它的低吟浅唱穿越千年的轮回仍然萦绕耳畔,如韶乐般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给我们以精神的享受。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为外衣,没有奇幻的想象作装饰,但它以其独有的古朴、诚挚、热烈,感染了历代的文人骚客,感动了华夏儿女的心灵,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成就了一段不老的传奇,让我们千古传唱。 《诗经》中的《国风》作为大多来自民间的歌唱,在更广阔的围里展示了时人的生活和情感。男女言情之作确实是《风》诗的主要容之一。在《诗经》里的民歌中占最多数的就属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无郎无姐不成诗”,这情形自古至今别无二致。朱熹《诗集传序》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它们有的是集体创作,你一言我一语,你一章我一节,即兴抒发,唱的是某个群体共同的声音;也有的是独自吟唱,却通过个体的具体遭遇,反映了某些普遍性的问题。 这批婚恋歌曲可谓是《风》诗中唱得最精彩动人的部分,有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有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有寂寞难耐的相思之苦和求嫁心声,还有对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之情,更有封建礼数下的屈服与反抗。这些婚歌恋曲中的人物,他们是执著追求的苦恋者,是坚贞不二的钟情者,是刻骨铭心的相思者,是大胆热烈的求爱者,是哀怨忧郁的失恋者,是赢得爱情的自豪者,是伉俪情深的恩爱者,是敢于反抗的奋斗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意志信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风情画卷。 你我相遇在樱花烂漫的季节,一起携手走过幸福的过往。从美丽的邂逅,到彼此相知,再到互相倾慕,最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美好的人生。但人生的戏剧之处就在于它不会让每个人都称心如意,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处。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喜欢,却亲近不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子采摘荇菜的倩影使男子“寤寐求之”、“寤寐思服”,令男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希望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思慕之情跃然纸上。(《周南·关雎》)“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江汉之隔,遥不可及,不免失意之至,但是男子仍怀有希望不想放弃,其惆怅深挚之情令人感叹。(《周南·汉广》)“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始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望而不可即,心的焦灼之情,便可感同身受了。(《风·蒹葭》)暗恋是苦涩的,没有回报,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那份悸动,默默地去付出自己的所有。 区别于这些苦恋者,那些大胆地表露心迹的求爱者,使我们体味到爱情的另一种味道。相较于前者后者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摽有

经典情诗100首大全

经典情诗100首大全当你老了 叶芝(爱尔兰)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袁可嘉译) 临江仙 晏几道(宋)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对月吟 歌德(德国) 你又把静的雾辉 笼遍了林涧, 我灵魂也再—回 融解个完全; 我遍向我的田园

轻展着柔盼, 像一个知己的眼 亲切地相关。 我的心常震荡着 悲欢的余音。 在苦与乐间踯躅 当寂寥无人。 流罢,可爱的小河!我永不再乐: 密誓、偎抱与欢歌皆这样流过。 我也曾一度占有 这绝世异珍! 徒使你满心烦忧 永不能忘情!

鸣罢,沿谷的小河,不息也不宁, 鸣罢,请为我的歌低和着清音! 任在严冽的冬宵 你波涛怒涨, 或在艳阳的春朝 催嫩蕊争放。 幸福呀,谁能无憎去避世深藏, 怀抱着一个知心 与他共安享。 那人们所猜不中 或想不到的—— 穿过胸中的迷宫

徘徊在夜里。 (梁宗岱译)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闻一多与臧克家的师生情

闻一多与臧克家的师生情 臧克家是闻一多先生的得意门生,师生二人之间的相识相遇颇具戏剧色彩。1930年夏,闻一多应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之邀到青大主持文学院工作,臧克家也于当年报考青岛大学。当时入学考试中,国文出了两个题目,一为《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一为《杂感》,两题任选一道,但臧克家两题都做了。他写的《杂感》只有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三句杂感虽然短小却饱含哲理,闻一多对此极为欣赏,一向判分极严的他竟给了98分的高分,将数学考试吃了“鸭蛋”的臧克家破格录入了青大。 臧克家开始读的是外文系,后转到闻一多先生的国文系。臧克家非常珍惜自己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师生俩还时常在闻先生家中的书斋里吸着纸烟,喝着红茶,热烈地讨论诗,浓郁的诗的气氛充满了斗室。 在闻一多的精心教导下,臧克家成为青大国文系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很快就在《新月》、《现代》等杂志上发表了《罪恶的黑手》、《忧患》等作品,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成为诗坛上的一颗新星。 闻一多先生殉难后臧克家悲痛欲绝。建国后山东大学将闻一多故居命名为“一多楼”,后来海洋大学又在此为闻一多先生塑像立碑,臧克家用充满激情的文字撰写了《闻一多先生纪念碑碑文》,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缅怀和敬意。(摘自《团结报》)

闻一多慧眼识得臧克家 1930年夏天,31岁的闻一多在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的盛邀下,出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这年招生考试时,闻一多拟了两个作文题:《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和《杂感》,考生可任选其一。 有一个考生一口气把两个题都写了出来。其中《杂感》只有一句话:“人生永远追寻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看了这篇一句话的作文,闻一多连声叫好,当即给了98分。而平时能入他“法眼”的作文少之又少,给60分就算不错了。 然而,这个作文成绩独占鳌头的考生却给校方出了难题:他的数学考分竟然是零。按照规定,这样的学生理所当然要被淘汰。然而,闻一多力排众议,硬是把这个名叫臧克家的学生领进了大学校门。 闻一多在破格录取臧克家的时候,一定想起了自己当年投考清华大学的经历。在大多数科目成绩惨不忍睹的情况下,他唯独作文拔了头筹,并因此受到主考教师的赏识和力挺,最后顺利地进了清华。 当年的际遇成就了闻一多的学识和慧眼。但这双识才、惜才的慧眼并不是偶然生光的,而是一种凝聚着学子的温暖记忆和师者的博大胸襟的传承。 臧克家起初读的是外语系,系主任是梁实秋,但是热衷于文学尤

(完整word版)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作者姓名:许蓉蓉 专业编码: 所属地市:长治市 目录 提要1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2 (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2 (二)坚贞不渝的爱情4 (三)难耐的相思之苦5 (四)求嫁女子的心声6 (五)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之情6 (六)觉醒的妇女形象7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风格8 (一)幽雅的环境描写8 (二)浓烈的抒情风格9 (三)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9 (四)爱情诗“诗中有画,诗画合一”10 三、《诗经》中爱情诗的修辞手法11 (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爱情诗中的运用11 (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13

参考文献14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灿若繁星,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有的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有的表现了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还有的反映了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形。同时《诗经》大量优秀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增强了音乐美和节奏感。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情心态,惟妙惟肖的描绘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图。本文着重从爱情诗中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思想内容修辞手法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人,不能不读诗经。《诗经》中的爱情诗更是《诗经》作品中一朵灿烂的鲜花,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国爱情诗篇的基础。爱情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话题,开辟中国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令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如一部爱情电视剧的重现。在《诗经》的305篇诗作中,有五十多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思念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描写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真切、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画。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最经典含蓄的古代情诗(10首)

最经典含蓄的古代情诗(10首) 世界上最美的爱-情-诗 千古情-诗绝句 中国现代情-诗大全 现代经典情-诗 第1首《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第2首《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第3首《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世界上最美的爱-情-诗 千古情-诗绝句 中国现代情-诗大全 现代经典情-诗

世界上最美的爱-情-诗 千古情-诗绝句 中国现代情-诗大全 现代经典情-诗 第4首《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第5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第5首《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第6首《雁邱词》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騷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世界上最美的爱-情-诗

闻一多先生地说和做 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教师:播放《七子之歌》,学生可跟唱,创造情境。(学生熟悉此歌,由此可猜到作者,教师也可随机提问。)这首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是一位为人所敬的民主战士,他敢作敢为,言行一致。现在我们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精神品质。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介绍 一、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2、闻一多简介:闻一多(1899-1946),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

情人节表白十首经典英文情诗

十首经典英文情诗 1、Love is more than a word it says so much. When I see these four letters, I almost feel your touch. This is only happened since I fell in love with you. Why this word does this, I haven't got a clue. Love不单是一个字, 它还代表了许多意涵, 当我看到这四个字母的时候 我几乎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感动 但是这只是发生在, 我爱上你之后, 为何这个字有如此的魔力, 我也不清楚 2、Thank you for comfotting me when I'm sad Loving me when I'm mad Picking me up when I'm down Thank you for being my friend and being around Teaching me the meaning of love Encouraging me when I need a shove But most of all thank you for Loving me for who I am. 感谢你在伤心时安慰我, 当我生气时感谢你护着我, 当我沮丧时你拉拔我, 感谢你作为我的朋友并且在我身旁,告诉我爱的意义是什么, 当我需要动力时你鼓励我, 但我最想感谢你的是, 爱上像我这样的一个人。 3、Sweetheart, My thoughts are deep into you From the moment that I wake up And to the whole day through Happy Valentine's Day 亲爱的, 我深深地想念着你, 从我每天早上起来的那一刻起, 每一分每一秒直到一天结束。 情人节快乐! 4、Thank you for standing behind me In all that I do I hope you're as happy with me As I am with you 感谢你永远支持我, 不论我作了些什麼,

臧克家作品

主要作品有--《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春风集》、《烙印》、《罪恶的黑手》《生命的零度》、《凯旋》、《放歌新岁月》、《宝贝儿》、《冬天》《臧克家诗选》、《忆向阳》、《落照红》、《臧克家旧体诗稿》等诗集和长诗《李大钊》。其中,《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怀人集》、《诗与生活》等散文集。《学诗断想》、《克家论诗》、《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等论文集。 凝结着他一生汗水和心血的十二卷本《臧克家全集》也于2002年12月出版。 臧克家(1905- ),山东诸城人,中国现代诗人。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坛。 折叠著作书目 烙印(诗集) 1933,(自费印行);增订本,1934,开明;与《罪恶的黑手》合集,1963,人文罪恶的黑手(诗集) 1934,生活;1947,星群自己的写照(长诗) 1936,文学出版社臧克家运河(诗集) 1936,文生 紧浦北线血战记(通讯、报告集) 1938,生活从军行(诗集) 1938,生活泥淖集(诗集) 1939,生活 乱莠集(散文集) 1939,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随枣行(散文、通讯、报告集) 1939,前线出版社淮上吟(报告长诗) 1940,上杂猴子拴(诗集) 1940,上海三通书局呜咽的云烟(诗集) 1940,创作出版社古城的春天(诗集) 1942,秋白书店 古树的花朵(长诗、原名《范筑先》) 1942,东方书社向祖国(长诗集) 1943,三户我的诗生活(散文集) 1943,读书 泥土的歌(诗集) 1943,今日文艺社;1947,星群感情的野马(长诗) 1943,当今出版社国旗飘在雅确尖(诗集) 1943,中西书局十年诗选1944,现代出版社 民主的海洋(诗集) 1945,世界编译所(因错排太多未发行) 生命的秋天(诗集) 1945,建国书店宝贝集(诗集) 1946,万叶书店生命的零度(诗集) 1947,新群挂红(短篇小说集) 1947,读书 磨不掉的影像(散文集) 1947,益智出版社拥抱(短篇小说集) 1947,寰星图书杂志社冬天(诗集) 1948,耕耘出版社 臧克家诗选1954,作家;重编本,1956,增订本,1978,1986,人文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文艺随笔集) 1955,新文艺;新版,1962 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后改名《毛主席诗词讲解》) 周振甫注释,1957,中青杂花集(散文、杂文集) 1958,北京一颗新星(诗集) 1958,作家春风集(诗集) 1959,作家李大钊(传记长诗) 1959,作家

臧克家主要作品

臧克家主要作品 《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为《泥土的歌》写的序言《当中隔一段战争》、《宝贝儿》、《生命的零度》、《有的人》。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有的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同志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抗日爱国活动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宜昌两分会理事。他满怀激越的爱国热情,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三赴台儿庄前线采访,写成长篇报告文学《津浦北线血战记》;他不畏艰辛率第五战区战时文化工作团深入河南、湖北、安徽农村及大别山区,开展抗日文艺宣传和创作活动;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文艺人从军部队”;冒死赴随枣前线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宣传工作,曾参加随枣战役。这期间,臧克家同志创作和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及散文集《随枣行》,热情讴歌了抗日军民的伟大爱国精神和英勇抗敌的事迹。1942年7月,他愤而辞职,冒着酷暑自河南叶县历经艰难徒步赴重庆。1943年4月,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候补理事。同年夏,任赈济委员会专员并负责编辑《难童教养》杂志至1945年秋。在此期间,创作出版了长诗《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等诗集。臧克家(1905.10.8-2004)山东诸城人。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农村。1923年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受五四运动影响,学习写诗。1925年处女作《别十与天罡》载《语丝》。1926年秋,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参加讨伐反动军夏斗寅的战役。大革命失败后,逃亡东北。1929年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发表新涛《默静在晚林中》。1934年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在新诗创作上得到闻一多、王统照的鼓励与帮助。1932年在《新月》4卷7期发表第一首诗作《难民》。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出版。接着又出版了《罪恶的黑手》《运河》两本诗集和长诗《自己的写照》。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臧克家是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他从两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一,他推进了新诗对旧中国农民和农村的吟唱,在他之前,还没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诗经》中的爱情主要集中在《国风》里,小雅里也有些,以《郑诗》、《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这些诗主要是民歌,主人公基本上是对爱情强烈追求的青年男女。这些诗篇毫不掩饰地歌唱了人们心中的爱情及渴望,使后来许多封建学者感到很头痛。这些诗的存在,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的见证。古人非常强调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用各种手段来干预婚姻和家庭,因此那时的青年男女是没有爱情自由的,相反往往会受到各种压抑和阻挠。而受压抑的又是女性占多数,也是女性的反抗最坚决。她们愿意为爱情付出一切,一旦陷入爱情,他们会不顾亲人和习俗的阻挠,大胆说出:“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被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给我特。这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鄘风·柏舟》)。她们甚至大胆地自找对象,道出:“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召南·摽有梅》),当它们得到幸福时,就会自然地唱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正因为《诗经》中有太多对爱情露骨的直白,古代许多儒学家们,往往将《诗经》说成是“淫诗”,认为其内容有伤风化,不应该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从传说中孔子删诗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对《诗惊》中的情诗的评价就有许多分歧,甚至到现在还是说法不一。 一、历来对《诗经》中爱情诗的评价 1、孔子评《诗经》 古代认为《诗经》为淫诗的评论家声称是以孔子的话为依据,其实他们歪曲了孔子的话,而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了孔子。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证篇》),这是他对《诗经》的总的评价。对于具体诗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这说

经典爱情诗句一百篇和古代十大爱情诗

经典爱情诗词名句100篇 1 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纳兰性德虞美人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4 李白三五七言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 佚名凤求凰琴歌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6 郑愁予赋别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 李白三五七言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 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9 曹植明月上高楼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 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1 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2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3 陈衡恪题春绮遗像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14 梁启超台湾竹枝词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5 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16 司马光西江月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17 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 张先千秋岁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9 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0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1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2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3 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4 张仲素燕子楼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25 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26 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7 张可久塞鸿秋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28 徐再思折桂令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9 李冠蝶恋花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箇安排处。 30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