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能源的充分利用
- 格式:ppt
- 大小:798.00 KB
- 文档页数:36
小学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范文:能源的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能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3.理解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保护;4.懂得节约能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面向实际问题的不同能源利用方式;2.了解不同能源类型的优缺点;3.节约能源。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器具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器具可以发光或发热?”。
提高引导:引导学生想出“发光或发热的设备需要一些特殊的东西,叫做能量”。
2.教学主题介绍不同的能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
a.煤炭能煤是一种黑色的矿物质,可以被烧成炎热的火焰。
我们使用煤炭来制造电力、暖气和工业生产。
我们需要有效地控制煤炭的数量,避免随意使用。
过多的使用会造成空气污染,危害我们的健康。
b.水能水能是一种由流动的、下落着的水所带动的能量。
水力发电是利用水的能量来制造电力。
水流动得越快、越多,发电量就越大。
因此,我们需要从人工建造的水坝中引入足够的水流来发电。
c.风能我们的地球不断旋转,所以空气在不断地移动。
风就是移动的空气,风能是这种空气运动所带来的能量。
风能被用于推动风车。
推动风车的风的速度越快、风车扇叶越大,所产生的能量就越大。
d.太阳能太阳能是指太阳能够释放出的能量。
我们通常会用太阳能来发电或者热水。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使用电池板(太阳能板)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3.反馈环节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利用不同能源的情况。
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情况下能源的消耗程度,让学生总结出保护能源的意义和方式,引导他们愉快地学习保护能源。
4.总结环节针对文本中提到的能源类型的特点及其利用方式,能源的保护与节约,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知识面,引导他们树立“节约能源”的观念,认识并关注周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教学反思科学是一门需要理性、观察和尝试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建立自己对不同能源类型的了解,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2022杭州市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合理利用能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合理利用能源》是杭州市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分类和利用,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能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能源,了解能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教材还通过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能源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能源的分类、利用和保护,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能源,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能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分类和利用,知道各种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2.引导学生认识能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
3.通过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能源的分类和利用。
2.能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3.如何合理利用能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能源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认识能源的分类和利用。
2.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
3.准备小组合作任务,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能源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能源的分类和利用。
例如,展示太阳能、风能、水能、化石能源等,让学生了解这些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能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能源利用的好处,以及能源浪费和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资源的现状,提高学生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课时2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能源的充分利用知能定位1.初步学习测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方法,能正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小误差。
2.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3.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4.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和新能源的开发。
5.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情景切入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呢?通过理论方法能够计算出这些热量吗?自主研习一、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1.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1)实验原理HCl(aq)+NaOH(aq) ===NaCl(aq)+H2O(l)或H+(aq)+OH-(aq)===H2O(l) ΔH<0(放热反应) 使一定量的酸、碱在稀溶液里完全反应,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
根据ΔH=-C×m×Δt×10-3kJ·mol-1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①C:为体系的比热容,指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吸收的能量。
②②Δt:反应后与反应前的温度变化。
③m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ρHCl ·V HCl+ρNaOH·V NaOH(2)仪器——量热计2.反应热的计算(1)盖斯定律①内容: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完全相同。
即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如图所示:ΔH=ΔH1+ΔH2=ΔH3+ΔH4+ΔH5②意义: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
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可以方便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③应用:利用已知反应焓变求未知反应焓变。
若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化学反应的焓变即为这几个化学反应焓变的代数和。
(2)计算方法如已知C(s)+O 2(g) ===CO 2(g) ΔH 1=-393.5 kJ/mol CO(g)+21O 2(g) ===CO 2(g) ΔH 2=-283.0 kJ/mol 若C(s)+ 21O 2(g) ===CO(g)的反应热为ΔH 。
专题一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编号03第三课时 能源的充分利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9-11页,《优化方案》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学案预习自学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2.联系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案合作探究内容;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3.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学案当堂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学案所有内容。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燃烧热的概念; 2、了解资源、能源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3、常识性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能源、环境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重点难点】燃烧热的定义,燃烧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课 前 预 习 案一、燃烧热阅读教材,找出燃烧热的概念,并把它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中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①研究条件: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 。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mol 。
④研究内容: 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 )⑤在未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 ,101 kPa 。
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的氧化物。
如: C → 、S → 、H → 。
2.表示的意义:如: CH 4的燃烧热为890.3KJ/mol. 含义: 3.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以 mol 物质的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 4.一定量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Q 放=n(可燃物)×△H二、热值定义: 。
三、能源1、能源就是能提供 资源,包括化石燃料( 、 、 )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能源高效利用实施方案能源是支撑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们需要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能源高效利用实施方案。
一、加强能源管理。
能源高效利用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能源管理。
建立健全的能源管理体系,制定能源消耗计划和目标,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测和评估,推动能源消耗的合理化和优化化。
同时,加强对能源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推广节能技术。
节能技术是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广应用节能灯具、高效节能家电、节能建材等节能产品,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加强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节能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和技能水平,推动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三、开展能源利用评估。
开展能源利用评估是实施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能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发现能源浪费和低效利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力度,促进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
五、加强能源政策支持。
加强能源政策支持是推动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保障。
制定和完善能源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的能源市场体系,引导和鼓励企业和个人加大对能源高效利用的投入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之,能源高效利用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和措施,才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目标,为建设美丽中国、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专题一第一单元3能源的充分利用制作人:杨艳荣使用时间2014-9-9教学目标: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了解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机。
认识节约能量、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及常见的节约方法。
重点:能源的充分利用难点:热值的计算教学过程:布置预习作业:1、调查日常生活中所采取的节约措施2、如果直接将煤块燃烧存在什么缺陷?应采取什么措施加以解决?导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更好地解决能源问题,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寻找新的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导:请大家思考一下,你所了解的传统能源有哪些?新能源又有哪些?思、议:小组分析、讨论、踊跃发言评:传统能源:石油、煤、天然气、热力、电力。
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
导:在许多场合将煤块直接燃烧,存在什么缺陷?思、议:讨论展:采用这种方式燃烧煤,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够,内部的煤燃烧效率偏低,浪费了能源。
另外,直接燃烧煤会使其中含有的硫转化为二氧化硫,引起大气污染。
导:大家知道那些提高煤的燃烧效率的方法吗?思、议:讨论展:1、将煤制成蜂窝状,以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如甲醇)3、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煤转化为气体燃料(如煤气)导:煤气是将煤和水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
完成第10页“交流与讨论”思、议:讨论、总结展:虽然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与直接燃烧所获得的能量是一样的,而且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会增加消耗。
但将煤转化为水煤气至少有两个优点:一是将固体煤转化为气体,极大地提高了燃烧效率;二是通过转化除去了硫,避免了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的产生。
导:由此可见,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十分重要。
请大家根据课前的调查,总结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了哪些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
思、议:讨论、总结展:1、农村烧秸秆时,鼓风,使其充分燃烧。
第3课时能源的充分利用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理解标准燃烧热的概念,掌握有关标准燃烧热的计算。
2.能举例说明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能分析能源的利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了解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以及能源选择的原则。
通过对能源的学习,树立能源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到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加强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同时从自身做起,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健康生活方式。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一、标准燃烧热和热值1.标准燃烧热(1)定义:在101 kPa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
(2)单位:kJ·mol-1。
(3)意义:如25 ℃、101 kPa时,甲烷的标准燃烧热ΔH=890.3 kJ·mol1的意义是:101 kPa时,1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H2O时放出890.31 kJ的热量。
(4)物质完全燃烧指物质中含有的氮元素转化为N2(g)、氢元素转化为H2O(l)、碳元素转化为CO2(g)。
2.热值(1)定义:在101 kPa,1g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kJ·g-1。
(3)热值与标准燃烧热的换算:如甲烷的热值为55.6kJ·g1,则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ΔH=-889.6 kJ·mol-1(或889.6 kJ·mol-1)。
1.标准燃烧热的含义目标导航研究条件:101kPa 燃烧物的量:1mol反应的程度:完全燃烧,指燃烧物中的C→CO 2(g),H→H 2O(l),S→SO 2(g),N→N 2(g) 2.标准燃烧热的三要素①反应条件:25 ℃、101 kPa ②可燃物的用量:1 mol 纯物质③反应程度及产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
完全燃烧时,不同元素对应的产物:C→CO 2(g)、S→SO 2(g)、H→H 2O(l)、N→N 2(g)。
C→CO 不是完全燃烧;SO 3不是S 的燃烧产物;若生成物中含有H 2O ,则必须为液态水,因为气态水在常温下状态不稳定。
燃料的合理利用说课稿燃料的合理利用说课稿1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
2、知道石油、煤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过程方法1、做甲烷可燃性实验的同时介绍可燃物组成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鉴定方法:根据燃烧后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2、对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从开发新能源和节约能源的角度引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增强节约使用能源的观念;通过燃料的不充分燃烧对空气的影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1、优势:关于化石燃料,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收集和利用的素材很多。
学生已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2、障碍:(1)对化石燃料的形成、组成、利用等知识认识存在误区。
有的学生对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资源认识模糊。
对化石燃料组成的认识易出错,认为它们是纯净物。
不清楚如何将化石燃料充分合理的进行利用。
(2)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不够全面。
基于对燃烧现象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物质在燃烧时,一般都是放出热量的。
而对于非燃烧变化放出的热量以及化学变化中的吸热现象不是很熟悉。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复习引入在上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的历史,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那么,燃烧所用的燃料有哪些呢?1、家庭做饭,洗澡等使用的燃料有哪些?2、汽车,飞机,轮船,火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分别使用什么燃料?3、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刚才同学们回答了很多自己熟悉的燃料,其中有很多就是我们本课要重点学习的化石燃料活动2化石燃料一、化石燃料要求同学们自学教材中有关化石燃料的资料,回答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过程、特点、是否为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