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运动及切削用量三要素
- 格式:ppt
- 大小:393.50 KB
- 文档页数:14
切削运动一般是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合成主运动必须有且只有一个。
它可以是旋转运动、直线运动,可以由工件完成、刀具完成,可以是简单运动,也可以是复合运动。
进给运动:是在切削运动中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它保证切削工作连续或反复进行.进给运动的速度较低,功率消耗也较少,可以是连续进行的,也可以是断续进行的(?),可以由工件完成,也可以由刀具完成,可以是简单运动,也可以是复合运动。
合成切削运动:由同时进行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合成的运动。
切削层是指在切削过程中,刀具的切削刃一次走刀所切除的工件材料层。
切削层参数:切削厚度:垂直于过渡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切削宽度:沿过渡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切削面积:切削层在切削层尺寸度量平面内的横截面积切削速度v c、进给量f(或进给速度v f), 背吃刀量值a p,称为切削用量三要素。
切削速度Vc (m/s或m/min)切削刃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瞬时线速度。
进给速度:单位时间内的进给位移量,mm/s;进给量:工件或刀具转一周(或每往复一次),两者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量,mm/r(或mm/双行程)。
切削深度/背吃刀量ap一般为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前刀面直接作用于被切削的金属层,并控制切屑沿其排出的刀面。
根据前刀面与主、副切削刃相毗邻的情况分为:主前刀面:与主切削刃毗邻的称为主前刀面;副前刀面:与副切削刃毗邻的称为副前刀面。
(2)后刀面后刀面分为主后刀面与副后刀面。
主后刀面:是指与工件上加工表面相互作用和相对着的刀面;副后刀面:是与工件上已加工表面相互作用和相对着的刀面。
(3)切削刃:切削刃是前刀面上直接进行切削的锋边,有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之分。
主切削刃:指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相交的锋边,它完成主要的切除或表面成形工作;副切削刃:指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相交的锋边,它配合主切削刃完成切除工作,并最终形成以加工表面。
(4)刀尖刀尖是主、副切削刃的连接部位。
1.机床的切削运动用刀具切除工件材料,刀具和工件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相对运动,该相对运动由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组成。
主运动,是切下切屑所需要的最根基的运动,对切削起要紧作用,消耗机床的功率95%以上。
机床主运动只有1个。
进给运动,使工件不断投进切削,从而加工出完整表层所需的运动。
消耗机床的功率5%以下。
机床的进给运动能够有一个或几个。
2.切削用量是指切削速度v、进给量f〔或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ap。
三者又称为切削用量三要素。
切削速度v〔m/s或m/min〕,切削刃相关于工件的主运动速度称为切削速度。
即在单位时刻内,工件和刀具沿主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移。
进给量f,刀具转一周〔或每往复一次〕,两者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量称为进给量,其单位是mm /r〔或mm/双行程〕。
切削深度ap〔mm〕,切削深度指待加工表层与已加工表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3.常用刀具材料碳素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因其耐热性特别差,目前仅用于手工工具如锉刀、铰刀等。
高速钢,高速钢是一种进进了较多的钨、钼、铬、钒等合金元素的高合金工具钢。
强度高,抗弯强度为硬质合金的2~3倍;韧性高,比硬质合金高几十倍;硬度较高,且有较好的耐热性;可加工性好,热处理变形较小常用于制造各种复杂刀具〔如钻头、丝锥、拉刀、成型刀具、齿轮刀具等〕。
硬质合金,硬质合金是用高硬度、高熔点的金属碳化物〔如WC、TiC、TaC、NbC等〕粉末和金属粘结剂〔如Co、Ni、Mo等〕经高压成型后,再在高温下烧结而成的粉末冶金制品。
硬质合金的硬度、耐磨性、耐热性都特别高,准许的切削速度远高于高速钢,且能切削硬材料。
硬质合金的缺少:抗弯强度较低、脆性较大,抗振动和冲击性能也较差。
硬质合金被广泛用来制作各种刀具。
4.车刀切削局限的组成切削局限由3面-2刃-1尖组成,〔1〕前刀面(前面):切屑流出所通过的表层。
〔2〕主后刀面(主后面):与工件上过渡表层相对的表层。
〔3〕副后刀面(副后面):与工件上已加工表层相对的表层。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一、概念题1.切削运动在切削过程中,加工刀具与工件间的相对运动,就是切削运动。
2.进给量进给量是指主运动的一个循环内(一转或一次往复行程)刀具在进给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
3.积屑瘤在一定的切削速度范围内切削塑性材料时,经常发现在刀尖附近的前面上牢牢地粘附着一小块很硬的金属,这就是积屑瘤,又称刀瘤。
4.总切削力刀具总切削力是刀具上所有参予切削的各切削部分所产生的切削力的合力。
5.刀具的耐用度刀具两次刃磨中间的实际切削时间称为刀具的耐用度,单位为min。
二、填空题1.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两个基本运动。
2.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
3.目前用于生产上的刀具材料的种类有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和硬质合金等。
4.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由前面、后面、副后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和刀尖组成。
5.一把普通外圆车刀的主要角度有前角、后角、副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等。
5.根据切削材料和切削条件的不同,常见的切屑种类有崩碎切屑、带状切屑、节状切屑三种。
6.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包括滞流层与积屑瘤、切削力、切削热和刀具磨损。
三、选择题1.刀具的前角是在 A 内测量的前面与基面的夹角。
A.正交平面;B.切削平面;C.基面。
2.多数机床的主运动为 B 运动。
A.直线;B.旋转;C.其它。
3.切削塑性材料时易形成 B ,切削脆性材料时易形成 A 。
A.崩碎切屑;B.带状切屑。
4.在切削分力中, B 是最大的。
A.进给力F f;B.主切削力F c;C.背向力F p。
四、判断题1.主运动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对)2.在切削时,刀具前角越小,切削越轻快。
(错)3.在切削过程中,进给运动的速度一般都小于主运动的速度。
(对)4.与高速钢相比,硬质合金突出的优点是硬度高和热硬性好。
(对)5.减小切削力并不能减少切削热。
(错)五、简答题1.简述刀具材料应具备哪些基本性能。
答: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头部分受到高温、高压和强烈摩擦作用,因此,刀具材料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性能:(1)高硬度刀具材料的硬度必须大于被切削的工件材料的硬度,常温下一般要求60~65HRC。
切削用量切削用量三要素
切削用量是指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的材料去除量。
切削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加工效率、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
切削用量的三个要素是进给量、切削深度和切削速度。
1.进给量:进给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工件在切削方向上的移动量。
进给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
通常情况下,增加进给量可以提高加工效率,但过大的进给量会引起切削力过大、切削温度升高、刀具磨损加剧、表面质量下降等问题。
因此,在确定进给量时需要考虑工件材料、加工精度要求、刀具耐磨性等因素。
2.切削深度:切削深度是指切削刀具与工件之间在切削方向上的垂直距离。
切削深度的大小对切削用量、加工精度和刀具寿命都有影响。
增加切削深度可以提高加工效率,但过大的切削深度容易导致刀具振动、切削力过大、切削温度升高等问题,甚至会破坏刀具和工件。
因此,在确定切削深度时需要综合考虑刀具的刚性、工件的材料性质、加工精度要求等因素。
3.切削速度:切削速度是指切削刀具在切削过程中与工件相对运动的速度。
切削速度的大小对切削用量、刀具寿命和表面质量都有影响。
增加切削速度可以提高加工效率,但过大的切削速度容易导致切削温度升高、刀具磨损加剧、切削力过大等问题,甚至会破坏刀具和工件。
因此,在确定切削速度时需要考虑工件材料、切削刀具的材料和涂层、刀具的耐磨性等因素。
总之,切削用量的大小需要根据具体加工要求和材料特性来确定,要综合考虑进给量、切削深度和切削速度三个要素,以达到高效、稳定和精确的加工效果。
《机械加工方法与通用设备》切削用量扬州市职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1、切削过程中工件各个表面的名称;2、切削用量三要素。
熟悉切削用量的概念,认识切削用量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意义。
一、切削过程中工件的表面加工中,随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工件上切削层金属被切下而形成切屑,工件上的表面在切削运动中不断变化着,形成了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已加工表面。
1)待加工表面:加工时即将被切除的工件表面。
2)过渡表面:刀具切削刃正在切除的表面。
该表面在加工过程中不断变化,并且始终处于待加工表面和已加工表面之间。
3)已加工表面:工件上经刀具切削后产生的表面。
切削过程中工件的表面二、切削用量已加工表面是否合格合适的切削用量工件材料、工件结构、加工精度、刀具材料其它技术、经济要求切削用量的大小围绕形成合格加工表面这一核心,所需的切削运动的大小是不同,因此需要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
切削过程中,主运动速度、进给运动速度或进给量、背吃刀量等切削要素称为切削用量。
(1)切削速度Vc: 指主运动的线速度,单位m/min(磨削为m/s)。
①当主运动为回转运动时,切削速度为回转体(刀具或工件)上某一点的线速度。
计算时取刀具(或工件)最外缘点的线速度,即最大切削速度。
②当主运动为直线运动时,切削速度为刀具相对于工件的直线运动速度。
1000n dv w c ⨯⨯=πmin)/(m①进给量 f :指在主运动的一个循环内,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可用刀具或工件每转或每行程的位移量来表述和度量。
mm/r或mm/行程。
ⅰ、对于车外圆,f 为工件转一圈,刀具沿工件轴向移动的距离,mm/r ; (2)进给速度V f :指刀具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瞬时进给速度,mm/s。
ⅱ、主运动为直线往复旋转运动时,进给量 f 为每一往复行程,刀具相对工件沿进给方向移动的距离,mm/行程;②每齿进给量 f z :对于多齿的旋转刀具(如铣刀、切齿刀),常用每齿进给量 f z ,单位为mm/z或mm/齿。
第一章金属切削加工的根本学问教学方法导入课:金属切削加工,通常又称为机械加工,是通过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从毛坯上切除多余的金属,从而获得合格零件的加工方法。
切削加工的根本形式有:车、铣、刨、磨、钻等,包括钳工加工〔錾、锉、锯、刮削、钻孔、铰孔、攻丝、套丝等〕一般状况下,通过铸造、锻造、焊接及轧制的型材毛坯精度低和外表粗糙度大,必需进展切削加工才能成为零件。
本章主要介绍金属切削加工中的根本规律和现象。
讲授课:第一节金属切削加工的根本概念一、切削运动和切削要素1、切削运动切削运动是为了形成工件所必需的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切削运动按其作用不同,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1)主运动是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的运动;一般切削运动中,主运动只有一个。
各种机械加工的主运动:车削:工件的旋转铣削:铣刀的旋转刨削:刨刀〔牛头刨〕或工件〔龙门刨〕的往复直线运动钻削:刀具〔钻床上〕或工件〔车床上〕的旋转。
(2)进给运动是使的切削层金属不断地投入切削,从而切出整个外表的运动;进给运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各种机械加工的进给运动:车削:刀具的移动铣削:工件的移动钻孔:钻头沿轴向移动内外圆磨削:工件旋转和移动切削加工过程中,为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效率,除切削运动外,还需要关心运动。
如切入运动,空程运动,分度转位运动、送夹料运动及机床掌握运动等。
切削过程中形成三个外表:待加工外表、加工外表、已加工外表2、切削要素包括切削用量和切削层横截面要素。
(1)切削用量三要素1)切削速度v是主运动的线速度〔m/s 或m/min 〕a = d w旋转主运动:2) 进给速度 v f 或进给量 fv f :单位时间内刀具对工件沿进给方向的相对位移〔 mm/s或 mm/min 〕进给量 f :工件或刀具每转一周,刀具对工件沿进给方向的相对位移。
〔mm/r 〕切削时间 t = L/v f = L/nf3〕背吃刀量 a p 〔切削深度〕工件已加工外表和待加工外表的垂直距离〔mm 〕 教学方法 外圆车削: - d p 2钻孔: a = d mp 2合成切削运动 :v e = v +v f 〔向量的关系〕(2) 切削层横截面要素切削层是指刀具与工件相对移动一个进给量时,相邻两个加工外表之间的金属层,切削层的轴向剖面称为切削层横截面。
1.切削用量三要素?答:在一般切削加工中,切削要素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3个要素.单位时间内刀具对于零件沿主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移为切削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刀具相对于零件沿进给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移为进给量,待加工表面与已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为背吃刀量2.刀具的五个主要切削角度包括前角、后角、_______、________和刃倾角。
其中前角的增大使切削力_______、后角的增大使刀具的后刀面与工件过渡表面间的摩擦________.答案:主偏角、副偏角、减小、减小1. 在无心磨床上磨削一批光轴的外圆。
要求保证尺寸为00.0830mm -∅,加工后测量,尺寸按正态规律分布,=0.003mm σ,29.99X =。
试绘制分布曲线图,求出不合格率,分析误差的性质,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下列哪种机床最适合加工沟槽?A.立式车床B.卧式车床C.无心磨床D.立式升降式铣床答案:1. 329.990.00929.9X σ±=±=或29.99900.0830=29.9230-∅至13029.99===20.005X Z σ--丨X 丨2=0.4772ϕ()左边出现不合格的产品,右边的产品全部是合格的。
不合格率=0.5-0.4772=0.0228=2.28% 误差性质为常值系统误差。
原因:上偏差都在加工范围内,有些零件的下偏差超出了加工的范围。
改进措施:0.0830=29.962-,29.99-29.96=0.03mm ,砂轮需要向外移0.003mm3. DA 和B 都适合加工各种周磊和盘套类零件的回转表面。
C 适合加工大批量生产中磨削细长轴以及不带中心孔的轴,套,销等零件。
D 适合加工平面,斜面,沟槽,台阶等。
一.选择题1. 切削过程中对切削题温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 A 切削速度 B 进给量 C 背吃刀量二.判断题1. 硬质合金是最适合用来制造成型刀具和各种形状复杂的刀具的常用材料。
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刀具寿命的影响规律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研究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刀具寿命的影响规律。
切削用量是指在切削过程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这三个参数的组合使用。
这些参数的选择对于提高工件加工质量和提高刀具寿命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和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刀具寿命的影响规律对于制定有效的加工策略以及延长刀具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文章研究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将详细探讨不同切削用量三要素(即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对刀具寿命的影响规律。
第三部分将介绍实验方法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归纳出影响因素并总结实验结果。
第四部分将从优化策略研究展望、改进材料与涂层技术方向以及经济效益评估等方面进行讨论与应用展望。
最后,第五部分将给出本文的结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证明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对刀具寿命的影响规律,并探讨如何优化切削用量以延长刀具使用寿命。
通过研究,我们将能够提供有关选取适当切削用量以及改进材料与涂层技术等方面的建议,为实际生产中的加工过程提供指导,并最终达到提高加工效率和减少成本的目标。
2. 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刀具寿命的影响规律切削用量是指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这三个要素的综合应用。
这些要素之间的选取和配比会直接影响到刀具的寿命。
在本节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刀具寿命的影响规律。
2.1 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的影响切削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工件相对于参考点移动的距离,一般以米每分钟(m/min)为单位。
在加工过程中,提高切削速度可以增加生产效率,但也会对刀具寿命造成影响。
当切削速度较低时,由于热传导不够充分,热量难以迅速散发,容易使得工件材料附着在刀具上形成焚烧或气化现象,并引起颗粒脱落而产生磨损。
而当切削速度过高时,则会导致划伤或冷焚现象,尤其对硬质材料更为严重。
如皋市江海技工学校教案首页课题:§4-2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教学目的、要求:1.能区分常用机械设备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2.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的选用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1.能区分常用机械设备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2.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的选用原则。
授课方法:讲授法、视听法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续页)10分10分10分(3)过渡表面见下图(a)车外圆。
图1 切削加工运动简图二、切削用量1.切削用量的概念切削用量是指切削速度、进给量f (或进给速度vf)和背吃刀量ap三者的总称,可称为切削用量三要素。
(1)切削速度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沿主运动方向的瞬时速度称为切削速度。
以表示,单位为m/min,或m/s。
若主运动为旋转运动(如车削、铣削等),切削速度一般为其最大线速度,计算公式为:=пdn/(1000×60) m/s式中: d—工件或刀具直径(mm)n一工件或刀具转速(r/min)。
(2)进给量 f 主运动的一循环或单位时间内刀具和工件沿进给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移量称为进给量。
如图3所示,用单齿刀具(如车刀、刨刀)进行加工时,常用刀具或工件每转或每行程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来度量,称为每转进给量(mm/r)或每行程进给量(mm/st);用多齿刀具(如铣刀)加工时,也可用进给运动的瞬时速度即进给速度来表述,以表示,单位为mm/s或mm/min。
视听法讲授法10分5分(3) 背吃刀量在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并垂直于该点主运动方向的切削层尺寸平面中,垂直于进给运动方向测量的切削层尺寸,称为背吃刀量,以表示,单位为mm。
车外圆时,可用下式计算:=(-)/2 mm式中:—工件待加工表面,直径,mm;—工件已加工表面直径,mm。
钻孔时,可用下式计算:= /2 mm式中: —工件已加工表面直径,即钻孔直径,mm。
切削用量三要素2.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在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加工成本和提高生产率的前提下,使背吃刀量、进给量和切削速度的乘积最大,这样切削加工的工时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