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基本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发布时间:2008-04-18 14:38 来源:林业局关键字:发布人:林业局-系统管理员字体:大中小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其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
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此外,湿地可以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水域。
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带等,均属湿地范畴。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内实施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行动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湿地概况:1、沼泽湿地。
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为草本沼泽。
我国较大湖泊周围,一般都有宽窄不等的芦苇沼泽分布。
另外,无论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在中下游河段往往有芦苇沼泽分布。
2、湖泊湿地。
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
据统计,全国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11个,总面积约90864平方公里。
3、河流湿地。
中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 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1500条。
因受地形、气候影响,河流在地域上的分布很不均匀。
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在内陆河区内有大片的无流区,不产流的面积共约1 60万平方公里。
4、浅海、滩涂湿地。
中国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区和港澳台地区。
海域沿岸约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入海,形成浅海滩涂生态系统、河口湾生态系统、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等六大类、30多个类型。
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考点| 湿地资源问题与开发保护1.湿地概况(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
2.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地位和功能(加试要求)(1)调蓄洪水,洪水期水进入湿地,可以降低河道和湖泊的水位;枯水期水从湿地中流出,补充到河流与湖泊中。
(2)自然界中的水源地。
(3)物种的资源库,对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有着巨大的作用。
(4)地球之“肾〞,生态环境的净化器。
3.洞庭湖湿地萎缩的原因及危害(加试要求)(1)洞庭湖湿地破坏的原因①自然原因:长江和“四水〞在洞庭湖相互顶托,水流速减缓;“四水〞进入洞庭湖后,湖面开阔,水流减慢;洞庭湖和长江之间水流交换不通畅等,这些都是洞庭湖淤积的重要原因。
②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迅速,生长规模扩大,生产方式不合理,如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湖区泥沙淤积;湖床抬升;为了扩大耕地,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减少,湖泊萎缩。
(2)洞庭湖湿地破坏的后果与治理①后果:洪涝灾害严重,航道断航,生态环境恶化。
②治理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平垸行洪、加固干堤、疏浚河道;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制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生态移民,调整农业生产构造;加强中心城镇根底设施建立,扩大城镇人口容量;积极开展生态旅游业等。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
以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
完成1~2题。
1.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B.调蓄黄河洪水C.开展航运和水产养殖D.聚集灌溉余水2.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1.D[乌梁素海湿地位于河套平原东侧,来自于黄河的灌溉用水,流经河套平原后的剩余水最后聚集于乌梁素海,河套灌区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开展农业,需要有充足的灌溉用水,但应有灌有排方能防止出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发布时间:2008-04-18 14:38 来源:林业局关键字:发布人:林业局-系统管理员字体:大中小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其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
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此外,湿地可以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水域。
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带等,均属湿地范畴。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内实施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行动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湿地概况:1、沼泽湿地。
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为草本沼泽。
我国较大湖泊周围,一般都有宽窄不等的芦苇沼泽分布。
另外,无论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在中下游河段往往有芦苇沼泽分布。
2、湖泊湿地。
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
据统计,全国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11个,总面积约90864平方公里。
3、河流湿地。
中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1500条。
因受地形、气候影响,河流在地域上的分布很不均匀。
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在内陆河区内有大片的无流区,不产流的面积共约160万平方公里。
4、浅海、滩涂湿地。
中国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区和港澳台地区。
海域沿岸约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入海,形成浅海滩涂生态系统、河口湾生态系统、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等六大类、30多个类型。
湿地的名词解释湿地是指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下形成的,有着独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地区。
它们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地和河口等。
湿地的形成与水文、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紧密相关,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广泛,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诸多生态服务和资源。
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
它们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包括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昆虫等。
湿地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链和栖息地,支持了许多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此外,湿地还是迁徙鸟类的重要中转站和繁殖地,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安全的栖息环境。
湿地在环境保护和气候调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湿地能够净化水质,过滤掉污染物和营养物质,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它们是自然的水净化系统,能够减少水中的有害物质,并降低水中富营养化的风险。
其次,湿地能够防止洪水并维持水文平衡。
湿地的植被和土壤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能够减缓降雨的冲击和洪水的威力。
同时,湿地还能够保持地下水供应和维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最后,湿地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碳。
湿地中的植被和土壤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质,起到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
湿地还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和资源。
首先,湿地是重要的渔业资源。
湖泊、河流和河口湿地是许多渔业活动的主要场所,提供了丰富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资源。
其次,湿地是重要的农业灌溉和水利资源。
湿地的水源可以用于农田的灌溉和城市的供水,为农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水资源。
此外,湿地还是重要的旅游景点和休闲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尽管湿地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但它们正面临着许多威胁和压力。
湿地的破坏和退化主要来自于城市化、农业扩张、水资源开发和气候变化等因素。
湿地的填充、排水和污染等人类活动导致了湿地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这不仅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也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xx湿地资源调查报告第一章基本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xx位于东经114°47′36″-115°″6′24″,北纬27°2′18″-27°17′36″,处于省中部、赣江中游,居赣岸,xx东邻青原区,南、西连xx县,北界与xx水接埌。
全区总面积424.9平方公里,2.地质地貌xx境地势西高东低,区境中南部以平原为主,约占16%;东、西部和北部以丘陵和低岗为主,约占84%;全区有耕地16.3万亩,其中水田14.9 万亩,水面 4.5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 万亩。
区自然库塘众多。
平均高程为70.6米。
最高点是赣江边的螺子山,高程为142.1米;至赣江沿岸一带地势最低xx境水溪较密,江河溪流相连,湿地生态环境良好。
3.土壤xx境土壤类型主要分为水稻土、、丘陵红壤、紫色土三大土类,分别占土壤面积的23.4%、60.9%、15.6%其中,全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6 %,在全省属中等水平。
4.气候全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无霜期长。
四季更替分明,春夏多雨,伏秋常旱,春秋短而夏冬长。
年平均气温介于18.3℃之间。
夏季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9.5℃,冬季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6.2℃。
极端最高温40.2℃,极端最低温-8.0℃。
年降雪期约5天,积雪厚度约5-15cm。
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85天。
历年平均日照1814.5小时。
年均相对湿度为78%,以2-6月相对湿度最大,7-8月相对湿度最小。
全区年均降水量1560毫米。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0-2月降水量少,历年平均5个月仅359.1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3.0%;3-6月降水量相对集中,4个月降水777.9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9月降水量为301.9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1%。
5.水文xx地处赣江中游,属于赣江流域。
境河溪多,库塘密布,由6条主要河流、与池塘等水体生态系统组成:有赣江、禾河、泸水、桐江、螺湖水、后河等6条江河流,其中禾河、泸水、桐江、螺湖水、后河5条江河齐汇入赣江。
迁西滦河湿地旅游资源概况一、基本概况滦河是华北第二大河流,发源于河北丰宁县西北的巴颜图尔古山麓。
滦河汇集燕山、七老图山、阴山东端流水,形成支流众多,是水量比较丰富的水系。
滦河汇合各支流后,奔腾下泻,至滦县后进入平原,河道常有变化,最后作为昌黎、乐亭两县的界河注入渤海,全长877公里,流域面积44750平方公里。
迁西境内滦河上段典型风貌迁西境内滦河中段典型风貌迁西滦河湿地是指迁西境内滦河下段部分,是因1984年潘家口、大黑汀两座水库及相关水利工程竣工蓄水后,在其下游滦河故道所形成的浅滩湿地。
上起大黑汀水库大坝,下至罗家屯镇与迁安交界的龟口,两侧外延至河谷两翼山脊线,长约30公里,河道最宽处约2公里,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横跨旧城、兴城、东荒峪、尹庄、罗家屯等5个乡镇,10个行政村。
滦河湿地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秀美旖旎,人文景观底蕴深厚,生态环境古朴天成,水体景观优美,物种丰富多样,具有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得天独厚的优势。
滦河下段湿地典型风貌二、资源特色及保护现状1、水量丰沛水质良好滦河湿地区域内水量丰沛,据统计,多年平均径流量每秒152立方米,最大洪峰每秒3.4万立方米,最小流量每秒10多立方米。
滦河湿地区域内水质良好,年均值评价水环境质量标准为Ⅱ类水。
水量丰沛水质良好湿地枯水期冬季湿地2、水生资源种类丰富迁西滦河湿地区域水生资源丰富,其间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不仅数量多,且有多个是滦河湿地所特有,如滦河金翅鲤,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驰名。
据初步统计,滦河湿地有芦苇、水葱、水柳等植物约150种,栖息着大天鹅、黑鹳、白鹭、秋沙鸭等80多种鸟类,有鲤鱼、草鱼、鲫鱼、鲢鱼等50余种鱼类。
形成水域、水边和水陆交错的生物栖息地的多样生态环境。
湿地植物天鹅湿地鸟群滦河金翅鲤湿地垂钓3、自然生态景观优美迁西滦河湿地区域生态景观优美,草绿水蓝,景色怡人,汇集了浅滩、丰草、疏林、水鸟、奇石、缓坡等湿地景观,岸边杨柳依依,洲上芳草萋萋,水色波光,相映成辉。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概况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自古美景众多。
明清时期水丰草茂,且能行舟,芦苇蒲草成片相连,山泉湖水碧波荡漾,荡舟水草之中,尽赏四时美景。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就是古城张掖美丽景色的真实写照,湿地作为张掖的一张靓丽名片,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公园范围张掖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城北、黑河东侧,总占地面积46.02平方公里。
现有天然湿地3万多亩,是目前距离城市最近、规模最大、鸟类动植物极具特色的天然湿地。
二、湿地类型公园内湿地类型多样、资源丰富,湿地面积3万亩,具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是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湿地公园。
三、植物资源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区域内湿地植物主要有湿生和水生两大类,植物群落以盐生、湿生和沼泽型的植物群落为主。
种类有木贼科、蓼科、藜科、毛茛科、豆科、禾本科等45科124属195种。
植被分为盐生灌丛植被、高草湿地植被和低草湿地植被三个类型。
黑三菱四、动物资源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内野生动物有116种,隶属于3纲23目39科74属,其中两栖类1目1科1属1种,鸟类17目31科62属100种,兽类5目7科11属15种。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20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7种,优势种有8种,常见动物31种、可见动物67种、罕见动物10种。
玉带海雕(学名:Haliaeetus leucoryphus)为隼形目鹰科的鸟类,是一种大型猛禽,全身呈棕色,分布于里海和黄海中间的地区、从哈萨克斯坦到蒙古国、从喜马拉雅山脉到印度北部等的亚洲中部地区进行繁殖。
多见于沼泽、草原以及沙漠或高原。
主要以鱼和水禽为食,常在水面捕捉各种水禽,如大雁、天鹅幼雏和其他鸟类,捕鱼主要在浅水处,也吃死鱼和其他动物的尸体。
黑鹳(学名:Ciconia nigra)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
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公斤;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
陕西省湿地概况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及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含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包括河流、湖泊、沼泽、近海与海岸等自然湿地,以及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
陕西湿地面积和分布:根据1999~2000年湿地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全省分布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及库塘湿地面积292895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4%。
共分4类8型,其中河流湿地面积252056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86.0%;湖泊湿地面积7300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2.5%;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面积17829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6.1%;库塘湿地面积15710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5.4%。
湿地动物:全省共有湿地鸟类9目20科95种。
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的有朱鹮、丹顶鹤、黑鹳、东方白鹳、大鸨和遗鸥6种;Ⅱ级保护的有斑嘴鹈鹕、大天鹅等7种。
属省级重点保护的有苍鹭、草鹭和彩鹬等14种。
湿地鱼类共计有7目16科78属135种和亚种。
湿地两栖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和西南区成分为主,分属2目7科28种。
湿地生境内分布有爬行动物22种,分属3目5科17属。
湿地植物:全省湿地高等植物有53科114属193种,其中苔藓植物门6科7属7种,蕨类植物门3科3属3种,种子植物门44科104属183种(恩格勒分类系统,1964)。
湿地植被共有5个植被型、57个群系。
湿地保护区建设1983年,陕西为了保护濒危珍稀鸟类“朱鹮”建立了第一个湿地类型的保护站;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和中国政府正式加入《湿地公约》以后,本着先规划后建设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思路,先后批准建立了陕西朱鹮自然保护区、神木红碱淖自然保护区、太白湑水河珍稀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陕西安康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陕西洛南大鲵自然保护区、西安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陕西省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陕西千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周至黑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使全省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达到了10个,总面积177722.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79336公顷,使全省27.1%的湿地处在保护区中。
泰州溱潼湿地导游词泰州溱潼湿地,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区,是中国最大的滨海湿地之一,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湿地总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是丰富多样的珍稀植物和鸟类的天堂,被誉为东方的天鹅湖。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片美丽的湿地吧!一、湿地的概况介绍1.1历史沿革泰州溱潼湿地,又称河姆渡溱潼湿地,是由位于泰州市兴化区的河姆渡文化遗址融入湿地自然景观而得名。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之一,被誉为“寰宇第一渔民村”,其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中国之最的“史前渔业霸权”的“总部”。
1.2地理位置泰州溱潼湿地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区,东临黄海,西隔柴胡丘陡山,南界双干港,北靠界牌干和半汤湖,总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
二、湿地的特色景点2.1河姆遗址博物馆河姆遗址博物馆是游客来到溱潼湿地必去的景点之一。
博物馆位于溱潼湿地的核心区域,是中国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之一,展示了丰富的河姆渡文化遗存和珍贵文物。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河姆渡文化的发展历程,感受史前人类的生活与文明。
2.2干栏风情区干栏风情区位于溱潼湿地的东部,是传统的江南古村落。
这里的房屋建筑遵循了古代的干栏建筑风格,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民居的风情。
游客可以漫步在石板小道上,欣赏古老的建筑风格,感受江南的文化气息。
2.3南汤湖南汤湖位于溱潼湿地的北部,是一个湖泊。
这里水质清澈,湖面广阔,水草丰美。
南汤湖也是鱼类的天堂,这里的渔民非常有名,他们在湖中捕鱼以维持生计。
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湖面,欣赏湖光山色,体验渔民的生活方式。
2.4半汤湖半汤湖位于溱潼湿地的北部,是一个淡水湖。
湖水碧波荡漾,湖中的鱼类丰富多样,是游客钓鱼、垂钓的好地方。
湖边还有许多独特的花卉和水生植物,如睡莲、黄花菖蒲等,吸引着许多摄影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
2.5观鸟平台溱潼湿地是中国著名的候鸟进出口的重要驿站,每年冬春季节都有大量的候鸟迁徙至此。
观鸟平台位于湖边,建有观鸟亭和望远镜,游客可以在这里观察到各种珍稀的候鸟,如白天鹅、白鹤、黑头鹤等。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目录导言 (4)一中国湿地概况 (6)(一)中国的湿地资源61中国湿地的特点 (6)2•中国主要湿地类型简况 (7)(二)已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中国湿地9二中国湿地保护管理的现状 (10)(一)与湿地有关的立法、政策10(二)与湿地保护有关的国家规划11(三)国际合作与协议12(四)与湿地保护有关的组织、机构121. 湿地保护管理的政府机构 (12)2•与湿地保护有关的非政府机构和学术团体 (13)(五)中国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的进展...............................13三中国湿地保护与利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5)(一)中国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51 •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 (15)2.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 (16)3•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16)4.湿地污染加剧 (17)5 •泥沙淤积日益严重 (18)6•海岸侵蚀不断扩展 (18)(二)湿地保护与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19四中国湿地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意义 (20)(一)中国湿地的利用201 •中国湿地利用历史悠久 (20)2. .......................................................................................................................................... 新中国的湿地利用 (20)3•多种方式的湿地利用 (21)(二)中国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221. .......................................................................................................................................... 湿地功能和效益 (22)2•中国湿地保护的紧迫性 (24)3•中国湿地保护的必要性 (25)五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26)(一)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 (26)(二)制定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原则26(三)行动目标271. 总目标 (27)2. 近期目标(至2005年) (27)3. 中长期目标(至2020年) (27)六中国湿地保护优先行动 (28)(一)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政策、法制体系28(二)建立湿地保护的管理协调机制29(三)减缓湿地退化,加强对湿地的综合保护治理30(四)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31(五) ................................................ 注重开展宣传、教育与人才培养32(六)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利用33(七)开展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34(八) .......................................................... 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35(九) ........................................................ 实施湿地保护专项行动35(十)多层次,多渠道筹措湿地保护资金. (36)(十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36)附录一中国重要湿地名录 (38)I东北地区湿地 (39)H华北地区湿地 (39)川华中地区湿地 (39)W西南地区湿地 (39)V华南地区湿地 (40)W内蒙古地区湿地 (40)vn西北地区湿地 (40)忸青藏地区湿地 (40)附录二 (43)1 中国主要水鸟名录 (43)2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水鸟名录 (50)附录三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录 (54)附录四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优先项目概要 (62)项目1建立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综合管理的协调机制 (62)项目2中国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政策法规研究 (63)项目3开展系列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公众意识宣传教育 (63)项目4 湿地保护、管理人员培训教育 (64)项目5中国湿地研究和资源监测体系建设 (65)项目6建立湿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国家重要湿地 (65)项目7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研究 (66)项目8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示范 (67)项目9扩大和增加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地点 (67)项目10中国湿地鸟类保护行动 (68)项目11中国红树林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69)项目12 中国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 (70)项目13中国湿地水资源综合管理 (70)项目14 湿地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72)项目15 编制《中国湿地保护利用地图集》 (73)项目16湿地保护与河流流域的综合管理 (73)项目17 滩涂与河口湿地保护示范区建设 (74)项目18 长江三峡水库区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 (75)项目19 环渤海海岸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76)项目20东北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77)项目21 长江中下游湿地的恢复和重建 (78)项目22辽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 (79)项目23黄河三角洲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80)项目24若尔盖高原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 (81)项目25松嫩平原湖群湿地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1)项目26南方人工湿地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研究示范 (82)项目27塔里木河流域湿地资源状况调查及其保护措施研究 (83)项目28澜沧江流域湿地可持续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83)项目29干旱地区天然湿地保留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 (84)项目30鄱阳湖水鸟保护和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5)项目31洞庭湖水鸟和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86)项目32油田开发湿地保护示范工程 (87)项目33上海崇明东滩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开发示范 (88)项目34青海湖湿地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 (89)项目35 建立长江、黄河河源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90)项目36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建设 (90)项目37新疆巴音布鲁克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及合理利用 (91)项目38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 (92)项目39图们江区域环境项目 (93)项目40交通建设湿地保护政策研究建和示范项目 (94)附录五附图中国重要湿地分布图(略)中国沼泽图(略)中国湖泊图(略)中国河流图(略)中国海岸带图(略)导言1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其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
临濮沙河湿地现状概况
临濮沙河又名大沙河,是1935年7月黄河在鄄城县董庄民堰决口形成的一条坡河,以其河床及沿岸均为沙质土壤而得名,位于鄄城县金堤以南的中部地区,基本上为东西走向。
自临濮镇东北原刘庄灌区北干渠南堤上的沙河进水闸起,至闫什口镇的小刘寺东南流入菏泽市境,境内长28.8公里,流域面积103平方公里。
鄄城县临濮沙河湿地位于鄄城县彭楼镇境内,上游起始唐牛楼村北,下游至雷泽湖水库,全长约2.92公里,处于临濮沙河中下游,沿岸建有吉祥谷商务酒店,吉祥谷生态养殖基地等,最下游紧靠雷泽湖水库,中间有新临商公路穿过。
此段物产丰富,景观秀丽,交界方便,为我县重点开发的休闲娱乐的旅游圣地。
湿地的保护
1、概念: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
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
2、类型: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3、作用: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
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
各类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⑴湿地的生态效益
维持生物多样性。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
在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中,约有1/2生活在湿地中。
中国是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亚洲有57种处于濒危状态的鸟,在中国湿地已发现有31种;全世界有鹤类15种,中国湿地鹤类占9种。
中国许多湿地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珍稀水禽、鱼类的栖息地,天然的湿地环境为鸟类、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意义的物种,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利用野生稻杂交培养的水稻新品种,使其具备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在提高粮食生产方面产生了巨大效益。
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功能十分显著。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
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度分配不均匀,通过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储存来自降雨、河流过多的水量,从而避免发生洪水灾害,保证工农业生产有稳定的水源供给。
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许多湖泊曾经发挥着储水功能,防
止了无数次洪涝灾害;许多水库,在防洪、抗旱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沿海许多湿地抵御波浪和海潮的冲击,防止了风浪对海岸的侵蚀。
中科院研究资料表明,三江平原沼泽湿地蓄水达38.4亿立方米,由于挠力河上游大面积河漫滩湿地的调节作用,能将下游的洪峰值消减50%。
此外,湿地的蒸发在附近区域制造降雨,使区域气候条件稳定,具有调节区域气候作用。
降解污染物。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它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⑵ 湿地的经济效益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
中国鱼产量和水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湿地提供的莲、藕、菱、芡及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有许多动植物还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如芦苇就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动植物资源的利用还间接带动了加工业的发展;中国的农业、渔业、牧业和副业生产在相当程度上要依赖于湿地提供的自然资源。
提供水资源。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态要素,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我国众多的沼泽、河流、湖泊和水库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
提供矿物资源。
湿地中有各种矿砂和盐类资源。
中国的青藏、蒙新地区的碱水湖和盐湖,分布相对集中,盐的种类齐全,储量极大。
盐湖中,不仅赋存大量的食盐、芒硝、天然碱、石膏等普通盐类,而且还富集着硼、锂等多种稀有元素。
中国一些重要油田,大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湿地的地下油汽资源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重大。
能源和水运。
湿地能够提供多种能源,水电在中国电力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水能蕴藏占世界第一位,达6.8亿千瓦,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我国沿海多河口港湾,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
从湿地中直接采挖泥炭用于燃烧,湿地中的林草作为薪材,是湿地周边农村中重要的能源来源。
湿地有着重要的水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惠于此。
中国约有10万公里内河航道,内陆水运承担了大约30%的货运量。
⑶ 湿地的社会效益
观光与旅游。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
滨海的沙滩、海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还有不少湖泊因自然景色壮观秀丽而吸引人们向往,辟为旅游和疗养圣地。
滇池、太湖、洱海、杭州西湖等都是著名的风景区,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尤其是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
教育与科研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
一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4、世界最大的湿地
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湿地,地位于巴西中部马托格罗索州的南部地区,面积达2500万公顷。
沼泽地内有湿地、稀树草原、亚马孙和大西洋森林4种在南美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那里分布着大量河流、湖泊和被水淹没或部分淹没的平原。
除了丰富的植物资源之外,沼泽地内栖息着650种鸟类,230种鱼类,95种哺乳动物和167种爬行动物,35种两栖类动物,其中不乏珍稀动物和濒临灭绝动物。
潘塔纳尔沼泽地分雨季和旱季,夏季温度在32度左右,冬季温度在21度左右。
每到雨季,那里就象一片一望无际的海洋,此时,人们可以边乘船在植物稀少的水面上自由行走,边欣赏在树枝上嬉戏的各种飞鸟和无数只聚集在高地上的珍奇动物。
每到旱季,整个湿地水量急剧下落,形成了一个个面积不同,形状各异湖泊和一条条河流,这样所有水中的动物也都比较集中,尤其是食人鱼和鳄鱼,同时各种飞鸟也都赶到退水的地区,赶食地上留下的各种贝类和微生物。
此刻,无论是地上,还是树上或者蓝天上到处是成群的五颜六色的飞鸟。
它们当中,既有小小的蜂鸟,又有号称鸟中之王的长达140公分的大喙巨鹳,同时还有100多种色彩斑斓的蝴蝶加以点缀,使这块湿地变成了一副美丽的花卷。
据说在这块沼泽地上还生息着尽1000万只鳄鱼,每到雨季,它们四处游动,到了旱季,水越来越少,
鳄鱼也越来越集中,无论在水中还是在陆地上随处可以看到鳄鱼的身影。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故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
是陆地、流水、静水、河口、和海洋系统中各种沼生、湿生区域的总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5、作业布置:
湿地有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