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大气运动
- 格式:doc
- 大小:587.50 KB
- 文档页数:4
大气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高一地理教案解析高一地理教案解析大气运动是指地球大气中水平及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又称大气环流运动。
这种气流运动是由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所引起的。
大气运动不仅影响着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自然现象,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本文将从气象学角度解析大气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大气运动对气温、降水、风向等自然现象的影响大气运动是影响气温、降水、风向等自然现象的重要因素。
由于大气运动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不同,加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形成强大的天气系统,如暴风雨、龙卷风等。
此外,还会影响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区域,如靠近赤道的区域气温高、降水量大,而靠近北极和南极的区域气温低、降水量少。
风向也是由大气运动所决定的,太平洋上的台风和东亚季风等都是由大气运动产生的。
二、大气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气温和降水:大气运动的影响直接反映在气温和降水上,从而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气温的高低决定了什么时候适宜种植作物,什么时候适宜旅游;降水的多少则决定了水资源的供给和农作物的生长等。
(2)自然灾害:大气运动会形成强大的天气系统,如暴风雨、龙卷风等,它们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破坏房屋、农作物等。
飓风、台风等也是由大气运动所引起的,它们总能给沿海地区的居民带来不少的恐惧和损失。
(3)人类活动:大气运动的变化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活动,例如当气温过低时,人类在户外活动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如果有高温干旱的天气,会限制农作物的产量,进而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三、大气运动的区域分布特点大气运动的分布是极其复杂的,这里主要介绍几个重要区域的特点。
(1)低压带与高压带:大气运动的特征之一就是形成低压带和高压带,两者之间的气流运动使得大气形成不同的气候和生物群落。
(2)西风带:是指赤道以北和以南的东、西半球上纬度为30°左右的地区,这一区域因国际上的气候影响,又被称为温带气候。
(3)南极和北极:由于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地形特点,大气运动的气流在这里产生了独特的特征,例如北极地区夏季白昼,而冬季则是黑夜,南极地区也是如此。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精选图第一节大气运动一、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图2.1)。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采。
4、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
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5、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练习题:1.填空 A C D 1 2 3 4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如图6-1)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
垂直方向上的高低压与温度有关。
②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③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补全)三、大气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含义: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1)方向:与风向相反(2)可以减小风速**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相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4、等压线图判判读规律:(1)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3)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高一地理大气知识点归纳大气是地球表面上空的气体层,由地球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大气在地球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保持气候稳定、调节温度等。
了解地球的大气层和其相关的知识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中的大气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层是按海拔高度分成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热层。
其中,对流层最接近地面,同时也是大气中的大部分气体存在的地方。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和中间层之间,起到过滤紫外线和保护地球表面生命的作用。
二、大气运动大气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主要有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
上升运动导致气温下降和云的形成,而下沉运动则相反。
水平运动包括风、暖锋和冷锋等。
三、大气压力和气压变化大气压力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压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即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逐渐减小。
气压变化会引起风的产生,而风则进一步形成气候和天气的变化。
四、大气湿度和降水大气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通过相对湿度来表示,即大气中实际含湿量与饱和湿度的比值。
当气温下降到饱和温度,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为水滴或冰晶,形成降水现象,包括雨、雪、雾等。
五、气候和季风气候是指某地长期的天气特征,包括温度、湿度、风向和降水等方面的变化模式。
季风是指经过特定季节变化的大尺度气候系统,包括夏季风和冬季风。
季风现象在亚洲尤其明显,对当地的农业、交通等产生重要影响。
六、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如台风、龙卷风、洪水等。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因此对其了解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七、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地球大气和海洋中平均温度的上升。
这种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的,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
全球变暖引发了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对地球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理中的大气知识点是高一学习地理的基础,涉及到大气的组成、运动、压力、湿度、降水、气候、季风、气象灾害以及全球变暖等方面。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知识点学问真是一件很奇异的东西。
你只是你只是浅尝辄止,那么只会觉得枯燥乏味,像对待任务似的应付学习。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学问),盼望能够关心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学问(一)大气运动1.热力环流规律(1)近地面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即冷下沉、冷高压)。
(2)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即热上升、热低压)。
(3)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
(4)水平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2.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二)天气与气候1.锋面系统(1)冷锋:①过境前:暖气团掌握,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②过境时:常消失阴天、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
③过境后:冷气团掌握,气温柔湿度降低,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2)暖锋:①过境前:冷气团掌握,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②过境时:多云和降雨天气,连续性降水或雾。
③过境后:暖气团掌握,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3)准静止锋与天气:多连续性阴雨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1)气旋(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多为阴雨天气。
(2)反气旋(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多为晴朗天气。
3.气候(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学问2全球大气环流(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洁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缘由(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转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学习卷 科目:地理 设计:高一地理组 审核: 高一___班 第__组 姓名:________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能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含义及不同。
2、知道并能区分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和根本热量来源的不同。
3、通过对图示的理解能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认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4、能知道并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热力环流的形成。
预习内容:
太阳辐射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大气 和 ,
进而使地面增温。
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 ,进而使
辐射(按波长划分属于 辐射)
直接来源 辐射(按波长划分属于 辐射)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了
高低纬度间的 。
概念: 。
形成:冷热不均引起空气 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 差
异,形成大气的 运动
问题探究:
1、什么是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什么作用?
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远远大于地球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课本30页图2.3,
将下图中的箭头补充完整。
典例解析:读图,判断A 、B 两处
2、热力环流 1、大气的受
热状况
的温度差异。
解析:在垂直方向上,高度高则气压低,高度
低则气压高。
故a>c, d>b,而c=d,所以a>b。
根据高空气压状况与地面相反的特点,可以确定A
处气压较低(注意,A处气压低不是与其高空的a处相比,而是与近地面的B相比而言的),B处气压较高。
而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所致。
因此,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
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判断出A处温度较高,B处温度较低。
课堂练习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地区间的地势高低差异B.不同地区间的气压水平的差异
C.不同地区间的干湿程度差异D.不同地区间的冷热不均热量差异
2、读左下图,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A.A点比B点气压低 B.B点比D点气压高
C.B点和D点气压相等 D.C点比D点气压低
3、读右上“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
B、10月6日昼夜温差最大
C、10月6日平均气温最高
D、10月5日平均气温最高
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4-5题。
4、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5、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6、关于右图的错误叙述是( )
A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B 、丁处的气压高于丙
C 、若丙处气温为1℃,则乙处气温一般低于25℃
D 、甲、乙、丙、丁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读图5回答7~8题。
7.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 .气温高,气压高
B .气温高,气压低
C .气温低,气压低
D .气温低,气压高
8.如果要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
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六、能力拓展提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 B C D
2、其中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根本
热源是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
是 。
(填字母)
课后反思
1、自我评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2、主要存在问题:
图4 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