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

  • 格式:docx
  • 大小:19.54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项羽戎马一生最后却惨遭失败的悲剧命运,两千多年来人们依旧谈论着这个悲剧英雄,众多学者认为,项羽的失败多归于他的悲剧性格。其性格中的凶狠残暴、有勇无谋、刚愎自用令他在与刘邦的抗争中处于劣势,最终灭亡。拟总众多学者的观点,力求将《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研究系统化地呈现出来,对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字:史记;项羽;性格悲剧;凶狠残暴;有勇无谋;刚愎自用

项羽是秦末反秦起义中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领导起义军摧毁了秦军主力,为彻底推翻秦王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他最终归于失败。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进行了详细的记载:项羽破釜沉舟,“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设鸿门宴、“项王军壁垓下”、“自刎而死”【1】。两千年以来众多读者无不为项羽的失败惋惜,认为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却因为其凶狠残暴、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的悲剧性格,而导致了他最后失败的悲剧结局。本文着重从历代以来学者的研究成果入手,对《史记》中项羽性格悲剧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及综述,力求在综述的过程中加深对项羽性格悲剧的了解,希望为今后深化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一、凶狠残暴

对于项羽的凶狠残暴,最直观的要数《史记》中项羽周身之人对其的评价。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评价项羽“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1】同时,司马迁亦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直面揭露了项羽的凶残:“烧夷齐城廓宫室,皆田荣降卒……询齐至北海,多所残灭”【1】二人皆认为项羽每到一处地方,就活埋投降的士兵,焚烧房屋,抢夺妇孺,所到之处,皆成了民不聊生的地狱,怨声载道。

明代杨维桢把项羽比作夏商两代暴君桀纣,痛斥其残暴行径,认为“迹其慓悍滑贼之性,嗜杀和嗜食”,“此真天下之桀也”。杨维桢在《史记评林》中说道:“《孟子》云:‘为天下驱民者,桀与纣也’。籍亦为汉驱者耳,其能与汉争天下哉?迹其慓悍滑贼之性,嗜杀和嗜食……残灭襄城,杀秦降王子婴,斩韩王成,王陵母,甚至于杀义帝,此真天下之桀也。”【2】在《史记评林》中,凌稚隆也提出“项王非特暴虐不得人心”,认为项羽凶残暴虐,让人恐惧厌恶而不得人心。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的卷一中也曾提出“项羽之暴也,沛公之明”,认为项羽以凶狠残暴让人服从,凶名在外;而刘邦却擅攻心计,以德服人,是谓开明,而得人心。【3】清朝郑板桥也曾有这样一首诗来评价项羽的“夜坑秦卒”的残暴之举“新安何苦坑秦卒,霸上焉能杀汉王。”【4】

在现今,很多学者在认同项羽的英雄形象的同时,指出了其性格的残暴之处。沈薇在《项羽兵败的性格原因》中说道:“项羽失败的原因都绕不开他性格暴戾、烧杀掳掠以致失去民心的这一面。”【5】认为项羽是打着诛暴秦的旗帜起兵的,结果却是他自己在重蹈秦始皇的覆辙,用一种暴行代替另一种暴行,大量的屠杀行为使他大失民心与军心。【5】张桂英在《太史公笔下的项羽》中指出“项羽似乎是为了应验“无毒不丈夫”这句话,在整个反秦斗争中,他表现得极为残暴。”【6】并列举了三个事件作为证据:一是活埋襄城守城军民;二是汗水之战后,在新安城南活埋了二十多万秦军投降的士兵;三是在平叛田荣叛乱时,把田荣手下投降的

士兵活埋了。【6】

综上所述,由古至今,众多学者多认为项羽在征战过程中过于残暴,此为他的性格悲剧之一,而这种残暴令他在楚汉之争中丧失民心,落于下风。他们皆斥项羽过于“暴虐”、“残灭”和“凶暴”。

二、有勇无谋

除了凶狠残暴外,众多学者亦认为项羽一生戎马,却因有勇无谋而多次错失良机,使其失利,其中最为直接便是日本汉学家泷川资言在《史记考证》言道:“项羽楚人,既失其祖,又失其季父,怨秦入骨;其八咸时,犹伍子胥入郢,杀王屠民烧宫殿,以快其心者,亦不足异,谓之无深谋远虑可也。”【7】认为项羽只为了为自己出一口恶气,便做出如此残暴之举,完全不考虑民心问题,毫无深谋远虑,可谓有勇无谋。

梁选红在《从<鸿门宴>一文中看刘邦和项羽成败的原因》中借鸿门宴中项羽轻而易举地告诉刘邦“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她认为项羽为了撇清自己,毫不留情就出卖了自己的内应,“胸无城府,偏听轻信”。【8】

温丽敏在《<鸿门宴>项羽悲剧性格浅析》中,笔者说“项羽的悲剧性格表现为缺乏远见,谋事不深,迂腐呆板。”他认为项羽一听说“沛公欲王关中”的消息便“大怒”起来,想都不想就要下令发兵,后又因为刘邦的卑词“谢罪”而取消了进攻计划。她认为项羽原先下令要“击破沛公军”的目的是不明确的,发兵与否在项羽那里如同儿戏一般,“他行事是冲动的,他的决策难免有轻率之嫌”。【9】

何梅琴在《试析项羽复杂的性格》也认为项羽在攻陷咸阳后,不在“四塞”、“阻山河”的关中称王,而思欲东归。在楚汉中分天下时,便安心地做他的西楚霸王,一定程度上,项羽并没有与刘邦一战到底夺取天下的想法。所以说“项羽显得目光短浅,被动愚钝”。【10】

韩丽红在《从性格弱点看项羽失败的原因》中指出“项羽在政治上极为幼稚”,并总结出了两点:一是他冲动轻信,不辨真伪;二是虽坦诚豪爽,却缺乏城府。【11】

在当下的大学教材,如古代文选作品选、大学语文中,在描述项羽是仍旧会叱其勇猛有余却谋略不足。如郭兴良、周建忠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上册)就有这样的字眼“项羽头脑简单,缺少谋略……”【12】

综合以上的评价,自古以来,众多学者认为项羽在战场上勇猛无敌,但在政治上却显得无比幼稚,胸无城府且被动愚钝,在谋略上无法深思熟虑,缺乏长远目光。

三、刚愎自用

同样的,项羽的刚愎自用,于《史记》中周身之人的感受最为深刻。如《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就曾评价过“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1】。甚至于太史公司马迁都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直面批评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岂不谬哉!”认为项羽过于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致使楚汉之争处于兵败。【1】

郝继明在《项羽失败的性格缺陷及警示》中认为“项羽刚愎自用”,并指出项羽打战都是亲自上阵,并引出曾在项羽手下的韩信之语:“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并以此证明“项羽太自负了,他只相信自己。这是事必躬亲、刚愎自用给项羽带来的致命伤”【13】

田静在《项羽的人格心态及其悲剧》说道:“项羽生性多疑,刚愎自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