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头颈部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668.08 KB
- 文档页数:9
局解颈部知识点总结一、颈部的解剖结构颈部是指从下颌骨到肩部的这一段部位,它由多个重要的组织和器官组成,包括颈椎、颈动脉、颈静脉、颈部肌肉、颈部神经等。
1.颈椎颈椎是组成颈部的骨骼结构,共有7个颈椎,分别标记为C1到C7。
颈椎具有支持头部和保护脊髓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头部能够进行各种活动。
颈椎与其他椎骨一样,由椎体、椎弓、棘突等部分组成,它们之间通过椎间盘连接在一起。
颈椎的解剖结构复杂,因此颈椎问题也比较常见,比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等。
2.颈动脉和颈静脉颈动脉和颈静脉是颈部的重要血管,它们分别负责供应头部和大脑的血液,并将血液从头部和大脑带回心脏。
颈动脉和颈静脉的位置相对较浅,因此在颈部外伤或手术中容易受到损伤。
3.颈部肌肉颈部肌肉包括颈外肌、颈内肌等,它们和颈椎一起支撑头部并使头部能够进行各种活动。
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疲劳是导致颈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4.颈部神经颈部神经主要有颈丛神经、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等,它们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是颈部功能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
颈部神经问题常常表现为颈椎病、神经根病等。
以上就是颈部的主要解剖结构,了解这些结构对于理解颈部的功能和常见问题非常重要。
二、颈部的功能颈部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支持头部、使头部能够进行各种活动、保护脊髓和脑等。
1.支持头部颈部承担着支撑头部的重要作用,头部的重量主要由颈部来支撑。
因此,颈部的肌肉和韧带需要足够的力量和稳定性来支撑头部,从而避免头部下垂或者前倾。
2.使头部能够进行各种活动颈部的解剖结构和肌肉组织使得头部能够进行各种姿势和转动。
比如左右转动、上下摆动等动作都需要颈部的肌肉和韧带来配合完成。
3.保护脊髓和脑颈椎和颈部的其他结构一起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保护屏障,可以保护脊髓和脑不受外部冲击和损伤。
同时,颈部的血管和神经也通过颈部来连接头部和躯干,保证大脑和头部能够正常地接收和发送信号。
以上就是颈部的主要功能,它们使得颈部成为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
颈部颈部分固有颈部和颈项,分界是两侧斜方肌的前缘之间与脊柱前方为固有颈部,前缘与脊柱后方之间为颈项。
固有颈部分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外侧区,颈部前区以舌骨分,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
舌骨上区含颏下三角,左右下颌下三角。
舌骨下区含左右颈动脉三角,肌三角。
颈外侧区,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斜方肌前缘以及锁骨中1/3上缘之间,被肩胛舌骨肌分枕三角,锁骨上三角(锁骨上大窝)。
颈部浅层颈部浅层有皮肤,浅筋膜,以及浅血管、神经、淋巴结等,还有一块浅肌。
浅层肌肉:颈阔肌。
在颈阔肌的深面有:V:颈前静脉:起自颏下,穿锁骨上间隙汇入颈外静脉末端或者锁骨下静脉。
颈静脉弓:是左右颈前静脉在锁骨上间隙中横行的吻合。
颈外静脉:由下颌后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汇合,沿胸锁乳突肌浅面下行,在锁骨中点上2-5cm处穿深筋膜汇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脚。
颈外静脉末端有一瓣膜但无法阻血液返流,下腔静脉梗阻时,颈外静脉扩张,且与颈深筋膜紧密愈合,破裂不易愈合,导致气体栓塞。
N:1、颈丛皮支: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颈丛麻醉。
颈横N:后缘跨胸锁乳突肌中份,分布颈前区皮肤。
锁骨下N:3支,分布肩,胸前壁上部,颈外侧区。
耳大N:分布耳廓以及腮腺皮肤。
枕小N:勾绕副N,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分布枕部以及耳廓背面。
2、面N颈支:自腮腺下缘浅出,走行颈阔肌深面,支配颈阔肌。
颈部深筋膜:在颈阔肌和浅筋膜深面的筋膜,包绕颈部的肌肉,血管,分3层,各层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筋膜间隙。
1、浅层:封套筋膜: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舌骨上部还包绕二腹肌前腹和下颌下腺,面后包绕腮腺,在胸骨上附着于前后缘,形成胸骨上间隙。
2、中层:气管前筋膜(内脏筋膜)此筋膜位于舌骨下肌群深面,包绕咽喉部,食管颈部,气管颈部,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并形成甲状腺鞘,以及甲状腺悬韧带。
向下覆盖于气管前为:气管前筋膜。
向后覆盖颊肌和咽缩肌为:咽后筋膜。
气管前筋膜向上附着环状软骨弓,甲状腺斜线,舌骨,向下经气管前方以及两侧入胸腔,与心包上部延续。
第一章:头颈部一、名词解释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
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
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
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
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灵活的联合关节,参与完成咀嚼、吞咽、语言及表情等功能)翼点:位于颞窝前下部,为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汇合处,多呈“H”形,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位。
颅顶“危险区”:即腱膜下间隙,是指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
此隙范围较广,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
此间隙内的静脉通过导静脉与颅内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向颅内扩散。
二、填空题腮腺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分(浅部)(深部)和(峡部)。
1.Ⅰ嗅神经olfactory 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
Ⅱ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
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Ⅲ动眼神经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上支细小,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
下支粗大,支配下直、内直和下斜肌。
由下斜肌支分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它由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组成,进入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
动眼神经损伤,可致提上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及下斜肌瘫痪;出现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以及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等症状。
Ⅳ滑车神经为运动性神经。
起于滑车神经核,由中脑的下丘下方出脑后,绕大脑脚外侧前行,穿入海绵窦的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越过上直肌和上睑提肌向前内走行,支配上斜肌。
Ⅴ三叉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其周围突组成三叉神经三条大的分支,称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分布于面部的皮肤,眼、口腔、鼻腔、鼻旁窦的粘膜、牙齿、脑膜等,传导痛、温、触等多种感觉。
(一)眼神经眼神经,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及滑车神经下方经眶上裂入眶,分支分布于硬脑膜、眼眶、眼球、泪腺、结膜和部分鼻腔粘膜及额顶部,以及上睑和鼻背的皮肤。
分为1泪腺神经2.额神经3.鼻睫神经(二)上颔神经上颔神经maxillary nerve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进入海绵窦外侧壁,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延续为眶下神经。
头颈部局解-V1头颈部局解是医学术语,指的是头颈部区域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头颈部局解是医学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头颈部疾病、执行手术操作等都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重新整理一下头颈部局解的知识点。
一、头颅骨骼头颅由22块骨头组成,其中8块骨头组成颅骨,14块骨头组成面骨。
颅骨分为脑颅和颜面颅。
脑颅包括额骨、颞骨、枕骨、顶骨、蝶骨、腭骨、蝶形骨、三角骨。
颜面颅包括鼻骨、上颌骨、下颌骨、眶骨、颧骨、泪骨、腭骨、颌骨、舌骨等。
二、颅内器官颅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
颅咽部包括咽部、喉部、气管等。
颅底包括脑底、海绵窦、颈静脉孔、蝶窦等。
三、领部器官颈部包括颈椎、颈部软组织、动脉和静脉等。
颈椎共有7个椎骨,分别为C1-C7。
颈部的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神经、淋巴结等。
四、头颈部开颅手术头颈部开颅手术是一种重要的手术操作,常用于治疗头颅及颈部疾病。
手术需要清晰地了解头颈部局解,避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大出血、感染等。
五、颈部疾病颈部疾病包括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颈动脉和颈静脉狭窄、颈部肿瘤等。
这些疾病可引起头痛、颈痛、手臂疼痛、胸口不适等症状。
六、颈部动脉和静脉颈部动脉和静脉的分布与疾病诊断密切相关。
颈动脉供应脑部大部分区域的氧、营养和荷尔蒙等物质。
颈静脉从脑部和颈部回流到心脏,挤压或闭塞可导致颈静脉孔综合征等疾病。
七、淋巴结淋巴结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免疫组织,分布广泛,多数集中在脖子、腋下、腹股沟等部位。
淋巴结的变化或肿大可提示疾病的存在,如感染、炎症或肿瘤。
总之,头颈部局解是医学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
熟练掌握头颈部局解的知识,对于头颈部的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手术操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头颈部解剖学:
-头部的组成:头骨、面部、颅脑、头皮等。
-颅骨的结构:额骨、颞骨、顶骨、枕骨等。
-颅脑的结构:大脑、小脑、脑干等。
-颈部的组织结构:颈动脉、颈静脉、甲状腺、气管、食道等。
胸部解剖学:
-胸廓的结构:胸骨、肋骨、胸椎等。
-胸壁的肌肉:胸大肌、胸小肌、外肋间肌等。
-胸膜的结构:壁层胸膜、脏层胸膜等。
-胸腔内的器官:心脏、肺、食管、主动脉等。
腹部解剖学:
-腹壁的结构:腹肌、腹腔、腹膜等。
-腹腔内的器官:胃、肝脏、胰腺、肾脏、肠道等。
-腹膜的结构:腹膜壁、腹膜腔、腹膜后间隙等。
盆腔解剖学:
-盆腔的结构:骨盆、骨盆腔等。
-盆腔内的器官:子宫、卵巢、输尿管、直肠等。
-盆腔肌肉:直肠肌、骶尾肌、耻骨肌等。
上肢解剖学:
-肩部的结构:锁骨、肩胛骨、肩关节等。
-上臂的骨骼和肌肉:肱骨、尺骨、桡骨、肱二头肌等。
-肘关节的结构:肱骨髁、尺骨髁、桡骨髁等。
-前臂和手腕的结构:桡骨、尺骨、腕骨、掌骨等。
下肢解剖学:
-髋部的结构:骶髂关节、股骨头、髋臼等。
-大腿的骨骼和肌肉:股骨、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等。
-膝关节的结构:股骨髁、胫骨髁、腓骨髁等。
-小腿和踝关节的结构:胫骨、腓骨、跟骨、踝骨等。
头颈部解剖知识点总结一、头颈部介绍头颈部是人体最为重要的部位之一,它包含了头部和颈部的解剖结构,主要包括颅骨、面部、颈椎、颈部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
头颈部是人体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集中部位,同时也是呼吸、消化、循环和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交汇点。
因此,头颈部解剖知识对于医学生和临床医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二、头颈部骨骼解剖1. 颅骨头颅是由颅骨构成的,包括脑颅和颜面部两部分。
脑颅由8块颅板(额骨、顶骨、颞骨、枕骨、蝶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构成,颜面部由14块颜面骨构成(上颌骨、下颌骨、鼻骨、蜘蛛骨、额骨、颧骨、腭骨、泪骨、蝶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舌骨等)。
2. 颈椎颈椎是人体最灵活的椎骨部位,一共有7块颈椎,分别标记为C1到C7。
C1颈椎又称寰椎,是上颈椎部分,它与颅骨的枕骨形成了枢椎关节,能够使头部进行左右摇动。
C2颈椎又称轴椎,它有一根特殊的齿状突,与C1颈椎构成了转子关节,能够使头部进行旋转。
C3到C7颈椎则主要支撑头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活动性。
颈椎是脊柱中最易受到损伤的部位之一,因此在解剖学上需要特别重视。
三、头颈部肌肉解剖头颈部肌肉主要包括面部肌肉、颈部肌肉和咽喉肌肉。
面部肌肉包括颞肌、颊肌、下颌肌、眼肌等,主要负责表情的形成和面部的运动。
颈部肌肉包括斜角肌、胸锁乳突肌、颈斜肌等,主要负责头颈部的活动和保持姿势的平衡。
咽喉肌肉主要包括梨状肌、舌骨下肌、舌肌等,主要参与吞咽和语言的产生。
这些肌肉在头颈部解剖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医学生来说需要特别重视学习。
四、头颈部血管解剖头颈部主要的血管包括颈动脉和颈静脉。
颈动脉分为浅层颈动脉和深层颈动脉,它们分别供应头颈部的皮肤和肌肉组织。
颈动脉在头颈部的供血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颈静脉分为外颈静脉和内颈静脉,它们将颈部、头部和面部的静脉血汇集到颅内。
头颈部血管的解剖对于脑血管疾病、颈部肿瘤、头颈部创伤等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第三部分颈部【颈部境界】上界---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
下界---前面为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全长。
后面为肩峰至第七颈椎棘突的连线。
【体表标志】1、舌骨:口腔底皮肤与颈前部皮肤相移行处。
舌骨体两侧可扪及舌骨大角(寻找舌动脉标志)。
2、甲状软骨:前上部向前突出形成喉结,喉结上缘可触及甲状软骨上切迹。
甲状软骨上缘约平对第四颈椎,颈总动脉在该平面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
3、环状软骨:环状软骨弓平对第六颈椎横突,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
可作为计数气管软骨环和甲状腺触诊的标志。
环状软骨弓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为弹性圆锥(环甲膜),喉阻塞病人可再此做环甲膜切开。
4、颈动脉结节:即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颈总动脉行经其前方。
在环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可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向后压迫可止血。
5、胸骨上窝:位于颈静脉切迹的上方,触诊气管的标志。
【颈部层次】一、皮肤:颈部皮肤较薄,移动性大,皮纹横行。
手术宜做横切口,以利于愈合。
二、浅筋膜:含有颈阔肌、浅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结等。
1、颈阔肌:颈正中线附近无肌束。
受面神经颈支支配。
颈部手术时常作为切口深度标志,切断的颈阔肌应缝合,以免形成较宽的瘢痕。
2、浅静脉:(1)颈前静脉:较细,无伴行动脉,沿正中线两侧下行,汇入颈外静脉。
左右颈前静脉之间有静脉弓相连,此弓位于胸骨上间隙内,低位气管切开术时注意不要损伤。
(2)颈外静脉:由下颌后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汇合而成。
约2/3的人颈外静脉汇入锁骨下静脉,1/3的人汇入颈内静脉。
颈外静脉虽有一对静脉瓣,但不能有效阻止血液逆流,故上腔静脉回流受阻时(如右心衰),颈外静脉可明显扩张。
颈外静脉管壁与颈深筋膜紧密结合,颈外静脉破裂时,管腔不易闭合,可致空气栓塞。
3、皮神经:(1)颈丛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浅出,共四条--枕小、耳大、颈横、锁骨上神经。
颈横神经--横越胸锁乳突肌表面,分为上支和下支分布于颈前区皮肤。
鼻外侧A上唇A下唇 A 颏下A 颈外A面A內眦A颞浅V 下颌后V面V 颈内V内眦V 翼V 丛海绵窦头部头皮、面浅部和面深部1.熟悉头皮五层的结构特点及颅内外血管交通的途径及其意义。
皮肤—浅筋膜—颅顶肌和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CT 和颅骨外膜临床头皮 颅顶部危险区颞区:皮肤→颞浅筋膜耳前组:颞浅A 、V ,耳颞N →颞筋膜→颞肌→骨膜耳后组:耳后A 、V 、枕小N2.掌握头部肌肉(面肌和咀嚼肌)的名称、位置、作用和神经支配。
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唯一一块开口肌)(三叉N 下颌支) 面肌:眼裂周围肌、鼻孔周围肌、口裂周围肌(面N ) 3.熟悉面部血管、神经的配布。
①面动脉:起自颈外动脉→经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深面至下颌下三角→在咬肌前缘处 绕过下颌骨下缘转至面部→经口角和鼻翼外侧至内眦,改名为内眦动脉。
与眼动脉吻合。
主要分支有颏下动脉、下唇动脉、上唇动脉和鼻外侧动脉。
②面静脉:起自内眦静脉,行于面动脉后方→在下颌角下 方与下颌后静脉前支汇合→于舌骨大角高度注入颈内静脉。
面静脉可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也可通过面深静脉和翼静脉丛等与海绵窦相通。
两侧口角与鼻根连线围成的三 角区,称危险三角,此区域感染可沿上述途径蔓延至海绵 窦,引发颅内感染。
③淋巴:浅淋巴丰富成网,注入下颌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其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④神经:面部的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面肌由面神经支配,咀嚼肌由三叉神经下颌支支配。
三叉神经三个终末支分别称为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和颏神经,它们分别穿眶上孔、眶下孔和颏孔至面部。
其中,眶上神经分布于眼裂以上皮肤,眶下神经分布于眼裂与口裂之间,颏神经则分布于口裂以下。
眼神经 (眶上裂)→眶上神经、滑车上神经:管理额区和顶区的皮肤感觉 上颌神经 (圆孔) →眶下神经:管理临近的面部皮肤感觉面神经核面神经岩大神经 翼腭神经节泪腺 三叉神经下颌神经耳颞神经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眼神经颏神经上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感觉支:(前→后:颊舌下) ①舌N→舌前1/3感觉(+面N 鼓索→下颌下腺、舌下腺分泌) ②下牙槽N→下颌牙齿、面部皮肤感觉→颏孔→颏N③颊N→颊部皮肤、黏膜感觉(面N 颊支→肌肉)④耳颞N→颞部皮肤感觉(过腮腺) 运动支: ①肌支:咀嚼肌 ②下颌舌骨肌N面神经:颅内段:脑桥延髓间沟出脑⇒内耳门⇒内耳道⇒面神经管⇒出茎乳孔⇒穿腮腺分为五大分支 颅外段又分为三段:主干;上、下两干;五组分支。
头颈部解剖实验心得体会在头颈部解剖实验中,我不仅仅学到了丰富的解剖知识,还深刻地认识到人体的复杂和精妙之处。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对头颈部结构的构成、功能以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在实验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首先,在解剖实验中,我学到了头颈部结构的基本构成。
头颈部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包含了许多关键的器官和组织。
我们通过解剖研究,了解到头颅骨、颈椎骨、颌骨等骨骼结构的位置、形状和相互连接的方式。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头颈部的肌肉、血管、神经等各种组织结构的分布和区域功能。
其次,在实验中我深刻认识到头颈部的神经系统的重要性。
头颈部是一个神经密集的区域,有着许多重要的神经结构,例如脑神经、颈神经等。
通过实验,我清楚地了解了这些神经的走向和分布,以及它们对头颈部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同时,我还学到了一些头颈部神经的特殊功能,如嗅神经对嗅觉的感知、视神经对视觉的传递等。
此外,在解剖实验中,我对头颈部血管系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头颈部的血管系统主要包括颈动脉、颈静脉和颅内外血管等。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学到了这些血管的走向、分布和相互连接的方式。
特别是颈动脉和颈静脉,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对于头颈部的供血和回血至关重要。
同时,我还了解到这些血管与头颈部其他组织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如颈动脉和脑供血之间的关系等。
此次头颈部解剖实验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头颈部解剖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头颈部是人体最为重要的部位之一,通过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头颈部的结构和功能。
这不仅对于医学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对头颈部解剖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头颈部的健康,并且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头颈部相关的急救措施。
总之,头颈部解剖实验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对头颈部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了解到了头颈部的复杂性和精妙性,并且认识到头颈部解剖在医学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局解资料(头颈部)一、名词解释1.颈动脉三角(1)围成:在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与二腹肌后腹之间。
(2)内容:内有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以及部分颈深淋巴结等结构。
2.危险三角(1)位置:位于两侧口角至鼻根部的三角形区域。
(2)特点:该区的面静脉缺少静脉瓣。
(3)通向:通过眼上、下静脉及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
(4)意义:该区感染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感染。
3.腮腺床(1)位置:腮腺深面。
(2)结构: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后4对脑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共同构成腮腺床。
4.颈动脉鞘(1)概念: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部血管神经形成的筋膜鞘。
(2)内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
5.颅顶部“危险区”(1)位置:是指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腱膜下间隙(2)特点:含疏松结缔组织,此间隙内的静脉,经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发生感染时,可经上述途径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故称为“危险区”。
6.颈袢(1)构成: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构成。
第1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与舌下神经一起走行,在颈动脉三角内离开此神经下降,称颈袢上根。
在第2、3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组成颈袢下根。
两根在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上缘,颈动脉鞘浅面合成颈袢。
(2)支配及其意义:自颈袢发支支配大部分舌骨下肌群。
甲状腺手术时,可平环状软骨切断舌骨下诸肌,以避免伤及该神经。
7.翼点(1)位置:位于额、顶、颞、蝶四骨间的“H”形缝,称翼点。
(2)特点: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临床意义: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并伴有上述动脉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二、问答题1.如何鉴别颅顶皮下、腱膜下和骨膜下血管(1)皮下血肿:轮廓清楚,局部疼痛明显;(2)腱膜下血肿:范围较广,形成较大的血肿;(3)骨膜下血肿:常局限于某一块颅骨范围。
局部解剖头颈部总结
局部解剖头颈部总结
一、头颈部
一)概述
头的境界与分区
头颈分界线:下颌体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
颅面分界线:眶上缘、颧弓、外耳门上缘和乳突尖的连线
颈的境界与分区
颈胸分界线: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和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主要体表标志
1.枕外隆凸
2.乳突
3.颧弓
4.眶上孔
5.眶下孔
6.颏孔
7.翼点:颅骨侧面,额、顶、颞、蝶骨四骨接缝,H形;骨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经过
8.髁突
9.下颌角
二)面浅部(皮肤与浅筋膜、面部浅的血管、神经和淋巴、腮腺、肌肉、咬肌间隙)
1、皮肤与浅筋膜:皮肤薄而柔软,富于弹性,血管丰富,富含毛囊、皮脂腺、汗腺。
面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表情肌)。
2、面部浅的血管、神经和淋巴
3.腮腺
为三大唾液腺中最大者,大部分位于下颌后窝内
浅层致密、深层薄弱!!
腮腺肿瘤
4. 肌肉
5.咬肌间隙
三)面深部
位于颅底下方、下颌支的深面、口腔、咽的外侧,上方为颞下面(1)境界
前:上颌骨后面后:腮腺鞘内:翼突外侧板、咽侧壁外:下颌支上:蝶骨大翼的颞下面下:下颌骨下缘水平
(2)内容
1、肌肉:翼内肌、翼外肌
2、血管:
上颌动脉
依其与下颌骨、翼外肌的关系将其分为三段:
1)下颌段分支:① 下牙槽动脉② 脑膜中动脉
2)翼肌段分支:① 咀嚼肌动脉②颊动脉
3)翼腭窝段主要分支:①上牙槽后动脉②眶下动脉
翼静脉丛位于颞下窝内,翼外肌之间及翼内外肌之间,血液主要由上颌静脉注入下颌后静脉,也可由面深静脉注入面静脉
3、神经
面侧区的间隙
1)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上部之间,感染源多来自下颌第三磨牙
2)翼下颌间隙: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
内容:舌神经、下牙槽神
经、下牙槽血管
颅
头皮(额顶枕区)
一)头皮的层次
二)头皮的血管、神经
颅底内面
颅前窝:额叶
颅中窝: 颞叶
颅后窝:脑干.小脑
蝶鞍区:位于蝶骨体上面,为蝶鞍(垂体窝和鞍背)及其周围区域。
主要结构有垂体、垂体窝和两侧的海绵窦
1、垂体和垂体窝的毗邻
垂体瘤压迫视交叉--------管状视野2、海绵窦
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
3、硬脑膜及硬脑膜窦
颈部
主要体表标志:
1.舌骨
2.甲状软骨
3.环状软骨
5.锁骨上大窝
6.胸骨上窝
颈部的层次结构
(一)浅层结构位于皮肤与深筋膜之间
1.皮肤与浅筋膜
皮肤薄,活动性大,皮纹呈水平排列
2颈阔肌:位于浅筋膜内,起自胸前深筋膜、三角肌筋膜,止于面下部皮肤
3.浅静脉和浅淋巴结
颈前V、颈外V、颈前浅淋巴结、颈外侧浅淋巴结
4.神经
(二)颈深筋膜和筋膜间隙
1、颈深筋膜
浅层(封套筋膜) :两层包绕两肌、两腺、胸骨上间隙
中层(气管前层筋膜) (内脏筋膜:气管前筋膜+颊咽筋膜) 一鞘(甲状腺鞘)
深层(椎前筋膜): 移行成一鞘(腋鞘)
*颈动脉鞘:颈深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筋膜,上
起自颅底,下续纵膈,鞘内有颈总(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
2、颈筋膜间隙
颈前区
一)下颌下三角
胸锁乳突肌区
境界: 胸锁乳突肌前后缘
内容:
1、颈袢-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组成。
颈襻上根、颈襻下根分管除甲状舌骨肌以外的舌骨下肌群
2、颈A鞘---颈总(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
颈A鞘的毗邻:
浅面:颈襻、舌骨下肌群、胸锁乳突
后面: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胸导管(左)
内侧:甲状腺侧叶、喉和气管、咽与食管、喉返神经
4、.颈交感干
5、领部深肌
(颈动脉三角(三)肌三角
1.甲状腺
(1)形态、位置:
侧叶: 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两侧:上平甲状软骨中点,下平第6气管软骨
峡部:平第24气管软骨
(2)甲状腺的毗邻:
前(手术入路层次) :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气管
前筋膜:后内:喉(气管)、咽(食管)、喉返神经
后外:颈A鞘、颈交感干
(3)甲状腺被膜甲状腺真假被膜、甲状腺囊鞘
(4)甲状腺的血管和神经:
1)甲状腺上A和喉上N: 伴行N外支,至侧叶上极约1cm处分离——靠近侧叶结扎A
2)甲状腺下A和喉返N:远离侧叶结扎
3)甲状腺最下A ( 10%)
4)甲状腺的V
2.甲状旁腺
3.气管颈部
气管颈部前方的层次(气管切开术入路层次) :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和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颈静脉弓、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气
管前间隙、甲状腺峡
气管后方:食管
气管两侧:气管食管间沟内为左右喉返神经;
气管后外侧:颈动脉鞘和颈交感干等
4.食管颈部
食管颈部位于气管软骨后方,稍偏左侧
颈外侧区(颈后三角)
(一)境界与分部
前:胸锁乳头肌后缘
后:斜方肌前缘
下:锁骨的中1/3
枕三角(肩胛舌骨肌斜方肌三角)
前:胸锁乳头肌后缘
后:斜方肌前缘
下:肩胛舌骨肌下腹
锁骨上三角(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
前:胸锁乳头肌后缘
后上:肩胛舌骨肌下腹
下:锁骨的中1/3
(二)枕三角
1.层次
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
2.主要内容
1.副N (外支)--胸锁乳头肌、斜方肌
2.颈丛:皮支
肌支一肩胛提肌、斜方肌、椎前肌
3.臂丛
4.颈横动脉
颈根部
颈部与胸部、上肢之间的连接区,包括胸廓上口肌、进出胸廓上
口的所有结构。
该区域的结构多数与锁骨上三角的一致。
颈根部的重要性
1.颈部的大血管、神经经此处进入胸部或上
2.某些胸部的大血管经此处进入上肢或颈部
3.一些胸部的结构如肺尖、胸膜顶进入此处
(一)前斜角肌
为颈根部的重要标志:
前:膈神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颈横动脉、肩胛上动脉
后:锁骨下动脉、臂丛、肺尖、胸膜顶
内侧:迷走神经、颈交感干、胸导管(左侧)、椎动脉等
(二)主要结构及毗邻
1.膈神经:第3 5颈神经前支组成-膈肌的运动
2.锁骨下静脉:于第一肋外侧缘续于腋静脉
*颈静脉角: 为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合处,胸导管及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
3.胸导管颈段:沿食管左侧出胸腔上口至颈根部,在7th颈椎高度弓形向外,注入左静脉角
4.锁骨下动脉: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右侧起自头臂干。
前斜角肌将其分为三段,其中第一段分支有: (1、椎动脉2、胸廓内动脉3、甲状颈干(甲状腺下A、肩胛上动脉、颈横动脉) 4、肋颈干
5.胸膜顶
*斜角肌间隙:
境界:前、中斜角肌和第肋围成
内容:臂丛、锁骨下动脉
*椎动脉三角:
境界:颈长肌外侧缘、前斜角肌内侧缘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围成
内容:椎动静脉、胸膜顶、锁骨下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