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式条形统计图(A)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
(每题2 分,共20 分)1.为了清晰地反映遂宁和成都两地2022 年每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A.单式折线B.复式折线C.单式条形D.复式条形2.要反映浙江每日新冠疫情的人数变化情况用()。
A.单式条形统计图B.单式折线统计图C.复式折线统计图3.在一分钟的跳绳比赛中,小丽前2 次跳的平均个数是120 下,要使前3 次跳的平均个数是125 下,她第3 次应跳()。
A.125 下B.145 下C.135 下4.中港小学五、六年级开展“爱心助学”捐书活动,要反映他们的捐书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A.单式条形统计图B.复式条形统计图C.复式折线统计图5.下面是育英小学和西门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回收电池统计图。
根据统计情况估计一下,哪个学校的学生回收的电池更多?( )A.西门小学B.育英小学C.两个学校一样多6.平均数容易受()的影响。
A.极端数据B.数据数量C.近似数7.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如果其中一个数据变小了,那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会( ) 。
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8.学校男子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8cm,下面关于学校男子棒球队队员身高描述正确的是()。
A.男子棒球队队员的身高都是 168cmB.男子棒球队至少有一位队员的身高是 168cmC.男子棒球队一半队员的身高比 168cm 高,另一半队员的身高比 168cm 低D.男子棒球队部份队员身高至少 168cm9.下面的情况中, 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更能清晰地反映其中的信息。
( ) ①嘉敏一家 12 个月用水量的增减变化情况②学校兴趣小组男生、女生的具体人数 ③两个商店上半年各月销售额的变化情况 ④张兰一家一年中每一个月电话使用的具体费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③10.学校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身高情况如下表,学校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平均身高的范围是( )。
第7讲条形统计图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但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形象直观,更能看出数据之间的关系.2.条形统计图常用1格代表2个单位,有时还要用半格来代表1个单位。
如果要表示的数据比较大,可以用一格代表5个单位或更多的单位,一个代表几个单位,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这样比较方便。
【例1】(路北区期末)如图是某超市上星期一种牛奶销售情况统计图(1)星期卖出的牛奶最少,星期卖出的牛奶最多.(2)平均每天卖出牛奶多少箱?【分析】(1)根据某超市上星期一种牛奶销售情况统计图,可得星期二卖出的牛奶最少,星期日卖出的牛奶最多;(2)首先把每天卖的牛奶数量求和,然后再除以7,求出平均每天卖出牛奶多少箱即可.【解答】解:根据某超市上星期一种牛奶销售情况统计图,可得星期二卖出的牛奶最少,星期日卖出的牛奶最多;(2)(60+50+80+70+90+90+120)÷7=560÷7=80(箱)答:平均每天卖出牛奶80箱.故答案为:二、日.【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从简单的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并利用它解题的能力.【例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最喜欢的人数最少,有人;最喜欢的人数最多,有人。
(2)最喜欢和的人数同样多,均有人。
(3)看了统计图,从健康角度出发,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分析】(1)(2)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直条的高低确定喜欢各种饮品的人数的多与少。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答】解:(1)最喜欢绿茶的人数最少,有5人;最喜欢酸奶的人数最多,有15人。
(2)最喜欢雪碧和可乐的人数同样多,均有12人。
(3)少喝碳酸饮料,多喝酸奶和果汁。
(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绿茶,5,酸奶,15;雪碧,可乐,12。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3】某商场销售可乐统计图.(1)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2)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分析】(1)根据两个条形统考图所提供的数据,分别求出每一季度(一、二、三月)的平均销售量、第三季度(七、八、九月)的平均销售量,即可比较哪个季度月平均销售量多;(2)第三季度比每一季度月平均销售量多百分之几?用两个季度的平均月销售量之差除以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解答】解:(1)(150+200+310)÷3=660÷3=220(台)(500+450+400)÷3=1350÷3=450(台)答: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2)第三季度比每一季度月平均销售量多百分之几?(450﹣220)÷220=230÷220=1.045%答:第三季度比每一季度月平均销售量多1.045%.故答案为:三.【点评】本题是考查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有关计算.3.由统计表画统计图的步骤和注意要点①观察表中项目,确定数据项(一般为数量)和类别项(小组名称、年份、时间等)②确定横纵轴、刻度以及图的类型(横向或纵向)。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4.2统计综合应用一、单选题1.为了具体形象地反映某学校各年级男、女生在校人数情况,应选用()A. 单式条形统计图B. 复式条形统计图C. 单式折线统计图D. 复式折线统计图2.表示全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用下列( )表示比较合适.A. 折线统计图B. 单式统计表C. 条形统计图D. 复式统计表3.()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A. 条形统计图B. 折线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4.用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情况,比较合适.A. 我区各小学在校人数B. 我区2000年以来各年度财政收入的变化情况C. 去年我区拥有移动电话的总人数D. 四月份,某楼10家住户缴纳煤气费二、判断题5.要反映全校患有龋齿的学生人数同全校人数之间的关系,选用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6.要表示几年来工业总产值增减变化情况,应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7.医生要记录一位发烧病人体温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表示最合适.(判断对错)三、填空题8.在抗“非典”斗争中,医生统计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时,应选用________统计图.9.要反映学校各年级人数的多少,最好选用________统计图.要反映几年内学校总人数的增减变化情况,最好选用________统计图.10.为了清楚地表示小红语、数、外三门学科考试分数的高低,应选用________统计图.11.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常用的统计图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2.学校教学楼有四层.第一节课六(1)班的同学到三楼上数学课,第二节课他们到二楼上美术课,第三节课他们到四楼上音乐课,中午到一楼食堂吃饭.下面________一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过程?四、解答题13.下面是育才小学图书室一周的借阅情况统计表。
(1)男生喜欢________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2)女生喜欢________类图书的人数最少。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归纳总结】1. 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1.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2.平均数的求解方法: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经典例题】例1:参加某次数学竞赛的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1:3,这次竞赛的平均成绩是82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女生的平均成绩是()A、82分B、86分C、87分D、88分分析:根据题意,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女生的平均成绩×1+男生的平均成绩×3=全班平均成绩×4,设女生的平均成绩是x,列并解方程即可.解:设女生的平均成绩是x,因为总成绩不变,由题意得,x×1+3×80=82×(1+3),x+240=328,x=328-240,x=88;或:[82×(1+3)-80×3]÷1,=(328-240)÷1,=88(分);答: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8分.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先求出全班的总成绩和男生的总成绩,然后求出女生的总成绩,进而求出女生的平均成绩.2.平均数问题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应用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数…”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经典例题】例1: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解放军张叔叔前4天在一线共奋战了74小时,后3天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5小时,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多少小时?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出张叔叔在7天一共工作了几小时,用总的小时数除以总天数,就是要求的答案.解:(74+15×3)÷(4+3),=(74+45)÷7,=119÷7,=17(小时);答: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7小时.点评:此题是典型的解答平均数应用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例2: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分别是14元、10元、8元.现把甲种糖果4千克,乙种糖果3千克,丙种糖果5千克混合在一起,问买2千克这种混合糖果需多少元?分析:用三种糖混合糖的总钱数除以总千克数就是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再用平均价乘2千克就是要求的答案.解:甲、乙、丙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是:(14×4+10×3+8×5)÷(4+3+5),=126÷12,=10.5(元),买2千克混合糖果的价钱是:10.5×2=21(元),答:买2千克这种混合糖果需21元.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先求出甲、乙、丙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那2千克混合糖的价钱即可求出.3. 两种不同形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1.条形图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它可以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据的变化情况,比较简单.【经典例题】例1:看图回答问题.(1)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2)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分析:(1)先分别求出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再比较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进而求出多的具体的数量即可;(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解:(1)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20+110+130)÷3,=360÷3,=120(箱),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95+190+185)÷3,=570÷3,=190(箱),190>120,190-120=70(箱);答: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70箱.(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解决问题;也考查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4.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两者数量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分类:根据直条的方向可以分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①一般在数据种类较多,数据又不是非常大时使用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②在数据种类较少,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使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两种统计图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优点】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画法: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2.注意写单位,画纵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和横坐标上的“0”.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用阴影填充,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或一个不涂,一个涂阴影.5.在每个图的上方都要写标题.【经典例题】例1:(1)从图上看出男生人数最多的是科技小组,女生人数最少的是数学小组,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通过计算,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39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分析:由图可知:数学小组男生有20人,女生有16人;文艺小组男生有18人,女生有27人;科技小组男生有39人,女生有19人.由以上数据求解.解:(1)39>20>18;科技小组的男生最多;16<19<27;数学小组的女生最少;数学:20+16=36(人);文艺:18+27=45(人);科技:39+19=58(人);58>45>36;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总人数:36+45+58=139(人);男生:20+18+39=77(人);女生:16+27+19=62(人);77-62=15(人);58-36=22(人);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139 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故答案为:科技,数学,科技,数学;139,15,22.点评:本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这类题目先根据图例读出出数量,再由问题找出合适的数据求解.【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一个调查数据被呈现在一扇形图里,下面条形图()与这个扇形图显示的是相同的数据.A.B.C.D.2.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是26,最小的是18.下面的数中,()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A.30B.23C.123.体操队原来有8名队员,平均体重35千克,现在增加1名体重是38千克的队员,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是()A.35千克B.比35千克多一些C.比35千克少一些D.无法确定4.天利家园小区去年年底全部改用节能灯,赵阿姨家上半年节约用电40.2千瓦时,王伯伯家第三季度共节约18千瓦时.()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A.王伯伯家B.赵阿姨家C.两家一样多5.明明数学、英语、语文的平均分是95分,期中英语是91分,语文96分,数学是()分.A.90B.95C.986.在下面的两幅统计图中,用来表示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最为合适的是()A.B.7.踢毽子比赛,小红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6个,小丽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2个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小红一定比小丽踢得多B.小红一定比小丽踢得少C.小红和小丽踢的个数一定相同D.无法确定谁踢得多8.如图,()可以表示下面哪种情况的统计.A.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B.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C.小明1﹣﹣8岁的身高D.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情况二.填空题(共8小题)9.五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分三段统计,结果如图.(1)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人.(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班男生共有人.(3)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他的身高可能是.A.1.49米B.1.58米C.1.61米10.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和两种,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11.如果条形统计图的纵轴是用0.5厘米表示40人,那么4厘米应表示人,在这个统计图上有一个直条上标有160人,那这个直条的高度应是厘米.12.西西期末三门功课,语文、英语平均分数是94分,要想平均分数提高2分,他的数学应考分.13.一桶水,需要2个人一起抬.3个人要把水从离家180米的地方抬回家,平均每个人要抬米.14.四年级的学生参加体能测试,其中7名同学的成绩如下:80,90,80,76,74,80,80(单位: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分.15.王大伯攒了一箱鸭蛋,共50个.他任意取出5个鸭蛋称得质量分别为76g、86g、81g、74g、83g,这箱鸭蛋大约重千克.16.3个数的平均数为10,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9,这时3个数的平均数是11,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17.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更明白..(判断对错)18.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且甲>乙>丙,则A>丙.(判断对错)19.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判断对错)20.一分钟跳绳,小丽前两次跳的平均数是120下,要使三次跳的平均数是125下,她第三次应跳135下(判断对错)21.小亮身高150cm,他在平均水深135cm的河中游泳,不会有危险.(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1小题)22.德凯小学开展体育活动,小明对五(1)班同学的锻炼情况做了统计,并绘制了下面两幅统计图.(1)五(1)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人,参加的人数最多.(2)根据条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五.应用题(共6小题)23.一辆汽车前2小时一共行160千米,后2小时分别行了70千米和5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4.一批货物重9.8吨,运走了3.5吨.剩下的分3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吨?25.第一中学三个年级共有912名学生,每个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26.小明计划8天读完一本114页的故事书.前3天读了39页.如果要按计划读完,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多少页?27.小萱、小丽、小红、小含四名同学,他们四人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小明的身高是142厘米,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他们五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28.小文参加舞蹈比赛,7位评委的打分分别是:89分、99分、64分、90分、95分、88分、93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小文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由扇形统计图可知:白色占总数的50%,深颜色和浅颜色各占总数的25%;在条形统计图上白色的直条的高度是深色和浅色的2倍,而深色和浅色的直条高度相同.【解答】解:白色占总数的50%,深颜色和浅颜色各占总数的25%;画出条形统计图就是:故选:A.【点评】抓住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即可解决此类问题.2.【分析】因为在一组数中有最大的数,也有最小的数,根据平均数的含义: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所以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根据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含义可知: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要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30、23和12中只有23是大于18小于26的数,所以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平均数的含义,根据平均数的含义进行判断即可.3.【分析】根据题意,用35乘8,求出体操队原来有8个队员的总体重,再加上38千克,即可求出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用现在体操队员的总重量除以总人数,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35×8+38)÷(8+1)=318÷9≈35.3(千克)35.3>35答: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比35千克多一些.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4.【分析】首先用40.2除以6,求出赵阿姨家平均每月节约的用电量;然后用18除以(3×3)求出王伯伯家平均每月节约的用电量;最后比较大小,判断出谁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即可.【解答】解:40.2÷6=6.7(千瓦时)18÷(3×3)=18÷9=2(千瓦时)6.7>2答:赵阿姨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求法的应用.5.【分析】用三科的平均分乘3计算出三科的总成绩,再减去语文和英语成绩之和就是数学的成绩.【解答】解:95×3﹣(96+91)=285﹣187=98(分)答:数学得了98分.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计算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用平均分乘科数计算出三科的总成绩.6.【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判断.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实物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具体的数量.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实物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具体的数量.所以,要反应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选折线统计图最为合适.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各种统计图的特点.7.【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平均数只是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不表示这组数据中某一个具体数据,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虽然知道小红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6个,比小丽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2个多,但是平均数只不表示这组数据中某一个具体数据,所以无法确定谁踢得多.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8.【分析】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两种或两种以上数量的多少,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表示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用单式条形统计图;B,表示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必须用复式条形统计图;C,表示小明1﹣﹣8岁的身高,用单式统计图;D,表示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千克,可以用复式条形统计图,但是统计图中只有4项,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1)用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生人数减去女生人数即可解答;(2)把三段的男生人数加起来即可解答;(3)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解答】解:(1)12﹣10=2(人);答: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2人.(2)3+12+6=15+6=21(人);答:这个班男生共有21人.(3)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填B.故答案为:2,21,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以及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10.【分析】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故答案为:单式,复式,多少.【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分类和特点进行解答.11.【分析】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用固定的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本题中0.5厘米表示40人,看4厘米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然后乘以这个单位长底代表的人数就行了,用160人除以每个单位长度代表的人数,看有多少个单位长度,然后乘以这个单位长度的厘米数就行了.【解答】解:由题意知,4÷0.5×40=320(人),160÷40×0.5=2(厘米),故答案为:320,2.【点评】此题考查统计图纵轴的长度和单位长度代表的量之间的关系.12.【分析】根据“平均成绩×科目的数量=总成绩”算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以及语文、英语两门功课的总成绩,进而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减去语文和英语两门功课的总成绩即可求出数学成绩.【解答】解:(94+2)×3﹣94×2=96×3﹣188=288﹣188=100(分)答:他的数学应考100分.故答案为:100.【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出三门课程的总成绩,然后分别减去语文、英语的成绩即可.13.【分析】一桶水总是有两个人抬,所以抬水的人共走了180×2=360米,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用360除以3就是平均每人要抬水的米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80×2÷3=360÷3=120(米)答:平均每人要抬120米.故答案为:120.【点评】本题的难点是理解一桶水总是有两个人抬,所以抬水的人共走了2个180米,而不是1个180米.14.【分析】先求出7名同学的的总成绩,再用总成绩除以7,即得他们的平均成绩.【解答】解:(80+90+80+76+74+80+80)÷7=560÷7=80(分)答:他们的平均成绩是80分.故答案为:80.【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平均数=总数÷份数.15.【分析】用这5个鸭蛋的总克数除以5就是这5个鸭蛋平均每个的克数;再用平均每个的克数乘50后换算单位即可求得这箱鸭蛋大约一共重多少千克.【解答】解:(76+86+81+74+83)÷5=400÷5=80(克)80×50=4000(克)4000克=4千克答:这箱鸭蛋大约一共重4千克.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要记住总数、个数及平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16.【分析】先用原来的平均数乘3,先求出原来3个数的和,同理再求出后来3个数的和,两次和的差就是9比原数多了多少,进而求出原数.【解答】解:11×3﹣10×3=33﹣30=39﹣3=6答: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6.故答案为:6.【点评】解决本题根据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求出和的变化,从而得出改动的数是怎么变化的,从而解决问题.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前者只表示1个项目的数据,后者可以同时表示多个项目的数据;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进而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条形统计图的条形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分类和特点.18.【分析】一组数的平均数要大于这组数中最小的数,要小于这组数中最大的数,由此判断.【解答】解: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且甲>乙>丙,由此可知,甲数最大,丙数最小,那么:甲>A>丙;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明确:一组数的平均数要大于这组数中最小的数,要要小于这组数中最大的数.19.【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能够比较数量的多少;所以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20.【分析】要求小丽第三次应跳多少下,根据题意,先求出三次跳绳的总次数,然后求出前两次跳绳的总次数,用三次跳的总次数﹣前两次跳的总次数,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25×3﹣120×2=375﹣240=135(下)答:她第三次应跳135下.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平均数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做题时应认真审题,找出前后数量间的关系,进而列式解答即可得出结论.21.【分析】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河水的平均水深是135cm,可能有的地方水深超过150厘米,下水游泳可能存在危险,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河水的平均水深是135cm,可能有的地方水深超过135厘米,甚至超过150厘米,所以小亮下水游泳可能有危险,所以题干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四.操作题(共1小题)22.【分析】(1)观察条形统计图发现,参加篮球的有20人;再观察扇形统计图可知,把总人数看成单位“1”,参加篮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0%,用20人除以40%即可求出参加体育锻炼的有多少人;比较扇形统计图上各部分的扇形占的区域,面积最大就是人数最多的,由此求解;(2)用(1)求出的总人数,分别乘各种运动占总人数的百分数,求出各种运动的人数,然后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画法,画出条形统计图.【解答】解;(1)20÷40%=50(人)观察扇形统计图发现参加篮球锻炼的人数最多;即:五(1)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50人,参加篮球的人数最多.(2)足球:50×20%=10(人)其它:50×30%=15(人)乒乓球:50×(1﹣40%﹣30%﹣20%)=50×10%=5(人)统计图如下:故答案为:50,篮球.【点评】解决本题需要结合两种统计图的特点,找出需要的数据,求出各类体育运动的人数,从而解决问题.五.应用题(共6小题)23.【分析】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是(2+2)小时,总路程是(160+70+50),据此可列式解答.【解答】解:(160+70+50)÷(2+2)=(230+50)÷(2+2)=280÷4=70(千米/小时).答: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70千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关系式的掌握情况.24.【分析】根据原有的吨数﹣运走的吨数=剩下的吨数,先求出剩下了多少吨,再除以次数3,即可得出平均每次运走多少吨.【解答】解:(9.8﹣3.5)÷3=6.3÷3=2.1(吨)答:平均每次运2.1吨.【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求出剩下的数量,然后根据平均数问题解答即可.25.【分析】用3×8求出共有班的个数,再用共有的学生人数除以共有的班数就是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解答】解:912÷(3×8)=912÷24=38(名)答:平均每个班有38名学生.【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26.【分析】先用114减去39求出剩下的页数,然后再除以剩下的天数5就是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的页数.【解答】姐:(114﹣39)÷(8﹣3)=75÷5=15(页)答: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15页.【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数量和总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关键是求出剩下的页数.27.【分析】根据题干,四人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则他们的身高之和是132×4=528厘米,再加上小明的身高,即可求出5个人的总身高,再除以5,就是5人的平均身高.【解答】解:(132×4+142)÷5=(528+142)÷5=670÷5=134(厘米)答:5人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应用.28.【分析】由题意知,共有7个得分,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99、95、93、90、89、88、64.要求小文最后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分,先求得去掉一个最高分(99)和一个最低分(64)后5个得分的和是多少,再除以5即可.【解答】解:(95+93+90+89+88)÷5=455÷5=91(分)答:小文的平均得分是91分.【点评】此题考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求解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第7讲 条形统计图(思维导图+学问梳理+例题精讲+易错专练)一、思维导图二、学问点梳理学问点一: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出每个项目的数据之间的多少。
要点提示: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多少。
直条越长,所表示的数据越大,直条越短,所表示的数据越小。
统计数据时,有时可以一格表示1个单位,假如数据较大,可以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这样绘图、读图都比较简便。
学问点二:制作条形统计图制作条形统计图,直条的高度要和纵轴上的数字一一对应,直条与直条的间隔要均等。
条形统计图分为纵向和横向,横向条形统计图,适用于项目较多,数据不大的状况;竖向条形统计图,适用于项目较少,数据较大的状况。
留意:横向和纵向,原理一样,只是方向不一样。
三、例题精讲考点一:1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典型一】聪聪制作了一幅统计图,下面选项( )有可能是这幅统计图的标题。
条形统计图A.5个班考试得满分的人数B.3个同学收集塑料瓶的数量C.杭州6~10月的月平均气温D.某学校周一~周五的同学人数【分析】观看这幅统计图可知:有5个直条,表示的数据分别是7、6、9、8、10,据此进行分析每个选项。
【详解】A.5个班考试得满分的人数分别是7个、6个、9个、8个、10个,符合题意;B.3个同学收集塑料瓶的数量,只需要3个直线,不符合题意;C.杭州6~10月的月平均气温,气温的单位摄氏度,依据生活常识以及数据特点,不符合题意;D.某学校周一~周五的同学人数,一个学校的人数不行能只有7个、6个、9个、8个、10个,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把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典型二】下图是幼儿园购买水果状况统计图。
(1)这是一幅条形统计图,图中1格表示( )千克水果。
(2)购买最多的水果是( )。
(3)假如1千克苹果2.5元,幼儿园买这些苹果一共要( )元。
【分析】(1)观看这个条形统计图可知,1格表示1千克。
第14讲期末练习——统计知识点一:统计图1.统计图的种类:①条形统计图: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②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2.统计图的类型、意义、特点及作用:类型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再把它们按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的统计图。
特点及作用(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2)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3)便于互相比较。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2)能看出数量的多少;(3)用折线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重要提示:在绘制统计图时,都要写出标题,写明调查日期或制图日期。
若是复式条形统计图或复式折线统计图,还应有图例3.统计图的选择:一般来说,如果几个数量是并列的,只要求表示数量的多少,就用条形统计图;如果要表示一个量或几个量的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和发展变化趋势,就用折线统计图;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20秋•深圳期末)在一个条形统计图里,用3厘米的直条表示60人,用()厘米长的直条表示400人.A.10B.15C.202.(2020春•盐城期中)一个饲养场养鸡400只,鸭200只,鹅120只.在制作条形统计图时,表示鹅的直条高6厘米,那么表示鸡的直条高()厘米.A.10B.20C.12D.15 3.(2020•江北区)下面各图中,能表示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图是()A.B.C.D.4.(2019•皇姑区)“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他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是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了终点……如图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A.B.C.D.5.(2019秋•碑林区校级期末)笑笑从家去书城,中途休息了几分钟,再到书城买完书后直接后回家.下面正确描述笑笑这一过程的图象是()A.B.C.二.填空题(共8小题)6.(2019•邵阳模拟)如图是四年级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人数统计图.(假设每人只选一种水果)(1)最喜欢吃的人数最多.(2)最喜欢吃的人数最少.(3)四年级共有学生人.(4)最喜欢吃香蕉的人比最喜欢吃橘子的人多人.7.(2019春•榆树市校级期末)某服装商场六个柜台元旦这天男、女装销售额如下图(1)号柜台男装销售金额最多.号柜台女装销售金额最多.(2)号柜台男、女装销售总额最多,号柜台男、女装销售总额最少.(3)五号柜台比三号柜台多销售万元.8.(2018春•成华区期末)看图回答问题:(1)锻炼后成绩个数提升最少的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2)锻炼后这5人的平均成绩为个/分;(3)复式条形统计图用途很广泛,比如可以用于.9.(2020春•朝阳区期末)下面是某小学2008~2014年患龋齿人数情况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1)男、女生患龋齿人数最多的是年,一共人;在年男生患龋齿的人数最少,年男、女生患龋齿的人数相差最多,年男、女生患龋齿的人数同样多.(2)从总体上看,男、女生患龋齿的人数呈趋势.女生从年到年患龋齿的人数出现了回升,男生患齲齿的人数有次出现回升.10.(2019春•陆丰市期末)下面是红星服装店和绿光服装店2018年下半年皮衣的月销售量情况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填一填.(1)这是一幅统计图.(2)从上图中看出,月是销售皮衣的淡季.(3)11月绿光服装店的销售量比红星服装店多件.11.(2019•宁波模拟)从下面统计图中可知,星期的利润最少,星期六的利润大约是万元.12.(2019春•官渡区期末)如图,A、B两市2017年上半年的降水量情况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1)月两市的降水量最接近;月两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2)A市2月降水量是B市2月降水量的%;B市4月降水量比A市少%.(百分号前保留整数)(3)A市的月平均降水量是mm.13.(2019春•江都区期末)如图是两架飞机模型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1)甲飞机飞行了秒,乙飞机飞行了秒,从第秒到第秒,甲飞机飞行的高度没有变.(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10秒甲飞机的高度是米,第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三.判断题(共3小题)14.(2019•江西模拟)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判断对错)15.(2019春•成武县期末)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判断对错)16.(2018秋•乳源县期末)如图.小明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先到文化宫,在文化宫玩了20分钟后又去图书馆看书,然后骑自行车回家.(1)文化宫离小明家千米,图书馆离小明家千米.(2)小明在图书馆看书用了分钟,从图书馆回家用了分钟.(3)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时千米.四.应用题(共3小题)17.(2020春•盐城期中)下面是某市一个月天气变化情况统计图.(1)多云的天数是晴天的几分之几?(2)阴天的天数是这个月总天数的几分之几?18.(2019•嘉陵区)某实验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锻炼活动,小军对六(1)班同学锻炼的情况作了统计,并绘制了图1和图2.请结合两幅统计图解答下面的问题.(1)请求出参加乒乓球项目的人数.(2)在图1中将“乒乓球”部分的图形补充完整.19.下面是芳芳家下半年各月用水情况统计表.(1)哪个月用水最多?哪个月最少?(2)芳芳家下半年一共用水多少吨?(3)你从统计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五.操作题(共6小题)20.(2018秋•长阳县校级期末)下面是几种动物的平均寿命,请你把下面的统计表制成条形图.种类狗长颈鹿大象河马平均寿命/年1025754021.(2018秋•禅城区期末)根据如表,将统计图画完整.班级图书统计表图书种类数量(本)图画书40文学书50科普书20故事书6022.(2019春•永年区期末)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某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学生捐款统计表: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男生捐款钱数(元)120115130125女生捐款钱数(元)11513514013023.(2018秋•永年区期末)下面是2018年韩国平昌冬季奥运会奖牌榜前四个国家的获奖情况.国家金牌数银牌数铜牌数奖牌总数娜威14141139德国1410731德国1181029加拿大98623用两幅条形图分别表示各国金牌数量和奖牌的总数量,把条形图补充完整.24.(2019春•未央区期末)如图是某便利店两种品牌的纯牛奶1﹣6月销售情况统计表.月份123456销量甲202535405055乙151820161210请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1)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如果你是便利店经理,下月你准备怎样进货?为什么?25.(2019•亳州模拟)某家电动车专卖店有A、B两种品牌的电动车,去年上半年月销售量统计如下表.123456月份/数量/辆品牌A424043444645B404343484952(1)根据统计表,完成上面的复式折线统计图.Array(2)两种品牌的电动车月份销售量相同,月份销售量相差最大.(3)如果你是专卖店经理,从上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六.解答题(共1小题)26.(2019秋•大兴区期末)某学校开展了主题为“垃圾分类、绿色生活新时尚”的宣传活动.李老师为了解五年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组织五年级两个班的全体学生进行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将他们的成绩进行统计,绘制了下面的统计图.(1)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人数相等,五年级一共有学生人.(2)请把统计图补充完整.(3)在这次垃圾分类知识竞赛中,五年级有人成绩优秀,有人成绩不合格.。
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要点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方形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物体数量的多少。
条形统计图一般简称条形图,也叫长条图或直条图。
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1个项目的数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表示多个项目的数据。
条形统计图作图要点:(1)每个直条宽窄要一致,间隔要相等。
(2)确定两轴单位长度的数量时,要根据数据大小综合考虑。
(3)不同颜色的长条位置要一致。
经典范例根据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人?(2)一共调查了多少人?(3)哪种运动最受图形们喜欢?有多少人?思路解析:这个统计图横坐标表示项目,纵坐标表示人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每格表示5人;总调查人数是所有人数之和;图中直条最高表示人数最多。
解:根据图中数据(1)每格表示5人。
(2)15+25+25+45+55+10=175(人)(3)足球最受同学们喜爱。
共有55人。
答:每格表示5人。
一共调查了175人。
足球最受同学们喜爱。
共有55人。
思路解析:根据条形统计图画法,先画出两轴,横轴表示类别,纵轴表示数量。
思路解析:先根据这组射击队员的成绩表对射击成绩进行统计,填写成绩统计表。
在根据成绩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
解:(1)根据这组射击队员的成绩表制作的成绩统计表如下:(1)(38+36+…+38+40)÷30=1079÷30≈36(环)成绩良好(2)条形统计图例4 下图是小明一家1〜5月份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
(1)收入最多的哪个月?金额多少?支出最少的是哪个月?金额多少?(2)5个月月平均收入、支出是多少?(3)这5个月小明家是盈余还是亏空?思路解析:这时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统计小明一家的收入和支出项。
要分开计算。
解:根据图表数据(1)收入最多的2月份,4400元。
支出最少的3月份,2300元。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4小题)1.如图是某班一些孩子上月的读书情况统计图.如果有4个孩子读了4本书,有5个孩子读了5本书.那么有()个孩子读了6本书.A.1B.2C.3D.62.如图是四位同学语、数成绩总分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语文成绩最高A.A、B.B、C.C、D.D、3.如图,()可以表示下面哪种情况的统计.A.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B.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C.小明1﹣﹣8岁的身高D.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情况4.小明调查了一些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把他收集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内() 如果用红条表示男生,黄条表示女生,下面哪幅图是小明调查的结果?A.B.C.D.二.填空题(共6小题)5.2017年起,“共享单车”在西安市的街头巷尾悄然兴起.如图表所示,李明同学统计了自己四月份使用某一种单车的情况.时长t/分0<t≤3030<t≤6060<t≤90收费/元123他本月获得单车公司活动奖励共8元,则他四月份使用该单车实际付了.6.如图是四(2)黎慧同学的段考成绩.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格代表分,她这次段考,学科的成绩最好,是分;学科的成绩最低,是分;成绩最好的学科与最低的学科相差分.7.如果条形统计图的纵轴是用0.5厘米表示40人,那么4厘米应表示人,在这个统计图上有一个直条上标有160人,那这个直条的高度应是厘米.8.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填空.纵轴上每格表示名学生;这个小学五年级有个班.班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多;班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少.9.五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分三段统计,结果如图.(1)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人.(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班男生共有人.(3)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他的身高可能是.A.1.49米B.1.58米C.1.61米10.甲和乙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如图列出了100克甲食品和100克乙食品中所含的几种主要成分.(1)两种食品相比,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高.(2)乙食品中的含量最高.三.判断题(共5小题)11.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判断对错)12.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数量多少可以不相等.(判断对错)13.单式条形统计图中要标出图例.(判断对错)14.要形象具体的反映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情况,最好制成折线统计图.(判断对错)15.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2厘米表示90万吨,那么用4厘米表示180万吨.(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3小题)16.看统计图回答问题.(1)的销售量最高,的销售量最低,相差双.(2)老板一共进了6000双手套,卖了7天还剩3900双.这样算,6000双手套一共要多少天可以卖完?17.如图是星星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人数统计图,四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增加了多少人?18.为配合市政府提出的“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倡议,小枫和小楠就学校所在的社区开展了“我经常选择的出行方式”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被调查者每人只能选择一种出行方式),并将调查结果分析整理后,做了下面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所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小枫和小楠一共随机调查了多少人?(2)选择其他出行方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3)选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有多少人?(4)若该社区约有15000人,请你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估计该社区有多少人会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五.操作题(共4小题)19.德凯小学开展体育活动,小明对五(1)班同学的锻炼情况做了统计,并绘制了下面两幅统计图.(1)五(1)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人,参加的人数最多.(2)根据条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0.三(1)班同学选举阳光少年,每人投一票,选举记录如下:(×代表1票)(1)根据如图填一填.姓名笑笑淘气张华李明王强票数(2)一共有人投票.(3)得票数最多的是.(4)淘气获得的票数占票数的.21.统计题.种类/数量(件)/年级合计昆虫植物矿石总计五年级153024六年级254236希望小学五、六年级同学在科技活动中制作标本的情况如下表:(1)分别算出合计数与总计数,并填在表中.(2)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22.统计图四(1)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如下表.项目/人数/性别足球跳绳乒乓球其他男生12443女生3856(1)请根据上表完成统计图.(2)一共有人参加了调查.(3)从图中可以看出男生喜欢的人数多,女生喜欢的人数多.六.解答题(共2小题)23.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的统计图是统计图.(2).小强家第季度电费最多,是元.(3).小军家第季度电费最少,是元,平均每季度元.(4)小军家全年电费元,小强家全年电费元.小强家比小军家全年电费多.(5).全年两家电费一共是元.24.实验小学五、六年级图书角拥有图书情况如下表.1班2班3班4班班别数量年级五年级130150118142六年级160140130146①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②五年级4个班平均每班拥有图书多少本?③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4小题)1.【分析】根据统计图可知:读4~6本的有10个孩子,其中有4个孩子读了4本书,有5个孩子读了5本书,那么读6本书的孩子就有10﹣4﹣5=1人,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0﹣4﹣5=1(人),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分析选择即可.2.【分析】根据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把这四个同学的语文成绩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96>95>94>90,答:小杰的语文成绩最高.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分析】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两种或两种以上数量的多少,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表示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用单式条形统计图;B,表示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必须用复式条形统计图;C,表示小明1﹣﹣8岁的身高,用单式统计图;D,表示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千克,可以用复式条形统计图,但是统计图中只有4项,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4.【分析】根据统计表可知,跑步的男生有2人、女生有3人,跳高的男生有4人、女生有6人,游泳的男生有6人、女生有6人,跳远的男生有2人、女生有1人,根据这些数据选择条形统计图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统计表中的数据与选项D的数据相对应.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选择条形统计图即可.二.填空题(共6小题)5.【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李明四月份使用每个时间段内“共享单车”的次数,由统计表示可以看出每个时间段内的收费“共享单车”,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各时间段的收费,然后相加,再减去8元的奖励就是他他四月份使用该单车实际付费钱数.【解答】解:1×12+2×14+3×4﹣8=12+28+12﹣8=44(元)答:他四月份使用该单车实际付了44元.故答案为:44元.【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根据条形统计图、统计表获取信息,然后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6.【分析】认真观察条形统计图,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做题即可.【解答】解:98﹣96=2(分)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格代表1分,她这次段考,外语学科的成绩最好,是98分;语文学科的成绩最低,是96分;成绩最好的学科与最低的学科相差2分.故答案为:1;外语;98;语文;96;2.【点评】本题主要运用统计图的特点做题.7.【分析】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用固定的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本题中0.5厘米表示40人,看4厘米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然后乘以这个单位长底代表的人数就行了,用160人除以每个单位长度代表的人数,看有多少个单位长度,然后乘以这个单位长度的厘米数就行了.【解答】解:由题意知,4÷0.5×40=320(人),160÷40×0.5=2(厘米),故答案为:320,2.【点评】此题考查统计图纵轴的长度和单位长度代表的量之间的关系.8.【分析】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纵轴上每格表示5名学生;这个小学五年级有3个班.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减法分别求出三个班男生、女生相差的人数,然后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纵轴上每格表示5名学生;这个小学五年级有3个班.28﹣25=3(名)26﹣24=2(名)27﹣23=4(名)4>3>2答:三班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多;二班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少.故答案为:5,3,三,二.【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9.【分析】(1)用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生人数减去女生人数即可解答;(2)把三段的男生人数加起来即可解答;(3)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解答】解:(1)12﹣10=2(人);答: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2人.(2)3+12+6=15+6=21(人);答:这个班男生共有21人.(3)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填B.故答案为:2,21,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以及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10.【分析】(1)深色表示甲食品,浅色表示乙食品,甲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是25克,乙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是30克,所以两种食品相比,乙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高;(2)在乙食品中,含量最高的是蛋白质,100克中含量是40克.【解答】解:(1)两种食品相比,乙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高.(2)乙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故答案为:乙食品、蛋白质.【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即可.三.判断题(共5小题)11.【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能够比较数量的多少;所以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12.【分析】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轴所分成的格数是相同的,每小格所表示的数量是相同的.【解答】解: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数量多少是相等的;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同样长的小格,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所代表的数量可以不同,但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数量多少一定相等.13.【分析】条形统计图上的每个小格表示就是一个长度单位,每个长度单位表示的数量是相同的,由于数据不同,所以画出直条的长短也不同,单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只用一种直条来表示,因此不用标出图例;而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量,所以要标出图例,据此判断.【解答】解:单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只用一种直条来表示,因此不用标出图例;而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量,所以要标出图例.故答案为:×.【点评】考查了单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单式条形统计图中不用标出图例,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要标出图例.14.【分析】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但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据;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解答】解:根据题意知,要形象具体的反映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情况,最好制成条形统计图.所以上面的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15.【分析】先求出1厘米代表多少吨,用180吨除以4厘米代表的吨数就是180吨应画的长度.【解答】解:90÷2=45(万吨);180÷45=4(厘米);故答案为:√.【点评】本题先求出不变的单一量,然后再根据这个单一量求解.四.应用题(共3小题)16.【分析】(1)图形最高的是销售量最高的,图形最低的是销售量最低的.用最高的销售量减去最低的销售量就是相差的数量.(2)用总共的数量减去剩下的数量求出7天卖出的数量,再除以7就是1天的销售量,再用总共的数量除以1天的销售量就是一共要卖的天数.【解答】解:(1)350﹣100=250(双)答:1号的销售量最高,6号的销售量最低,相差250双.(2)6000÷[(6000﹣3900)÷7]=6000÷[2100÷7]=6000÷300=20(天)答:6000双手套一共要20天可以卖完.故答案为:1号,6号,250.【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图形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利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17.【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把三年级的学生人数看作单位“1”,然后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三年级的学生人数乘四年级比三年级增加的分率,求出四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增加了多少人即可.【解答】解:120×=20(人)答:四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增加了20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以一当五(或以上)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分数乘法的意义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18.【分析】(1)通过观察两幅统计图可知,骑自行车的有6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2%,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解答.(2)选择其他方式出行的有36人,把调查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3)把调查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减法求出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4)把该社区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选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人数占总人数的40%,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另外,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求出步行出行的人数有多少人,据此完成统计图.【解答】解:(1)64÷32%=64÷0.32=200(人);答:小枫和小楠一共随机调查了200人.(2)36÷200=0.18=18%;答:选择其他出行方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8%.(3)选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人数占总人的:1﹣32%﹣18%﹣10%=40%;200×40%=80(人);答:选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有80人.(5)1500×40%=1500×0.4=600(人);答:该社区有600人会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步行出行的人数有:200×10%=20(人);作图如下:【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五.操作题(共4小题)19.【分析】(1)观察条形统计图发现,参加篮球的有20人;再观察扇形统计图可知,把总人数看成单位“1”,参加篮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0%,用20人除以40%即可求出参加体育锻炼的有多少人;比较扇形统计图上各部分的扇形占的区域,面积最大就是人数最多的,由此求解;(2)用(1)求出的总人数,分别乘各种运动占总人数的百分数,求出各种运动的人数,然后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画法,画出条形统计图.【解答】解;(1)20÷40%=50(人)观察扇形统计图发现参加篮球锻炼的人数最多;即:五(1)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50人,参加篮球的人数最多.(2)足球:50×20%=10(人)其它:50×30%=15(人)乒乓球:50×(1﹣40%﹣30%﹣20%)=50×10%=5(人)统计图如下:故答案为:50,篮球.【点评】解决本题需要结合两种统计图的特点,找出需要的数据,求出各类体育运动的人数,从而解决问题.20.【分析】(1)根据题意给出的投票数量,数出来,填入统计表即可;(2)每人只投一票,把5个人的票数相加,就是这个班参加投票的人数;(3)根据统计结果,王强得票最多;(4)用淘气得票数除以总票数即可.【解答】解:(1)根据如图填一填.姓名笑笑淘气张华李明王强票数1163813(2)11+6+3+8+13=41(人)答:一共有41人投票.(3)13>11>8>6>3答:得票数最多的是王强.(4)6÷41=答:淘气获得的票数占票数的.故答案为:41,王强,.【点评】本题是简单的统计图表填充的问题,这类题目先根据题意数出数投票的数量,再由问题找出合适的数据求解.21.【分析】(1)总计是对应列的和,合计是这一行的和,根据现有数据求出其它数据填入表中即可;(2)根据统计表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即可.【解答】解:(1)昆虫共有:15+25=40(件);植物共有:30+42=72(件);矿石共有:24+36=60(件);五年级共收集:15+30+24=69(件);六年级共收集:25+42+36=103(件);全部共有:69+103=172(件).统计表如下:希望小学五、六年级同学在科技活动中制作标本的情况如下表:种类种类合计昆虫植物矿石数量(件)年级总计172407260五年级69153024六年级103254236(2)统计图如下:【点评】本题关键是求出数据,再根据数据画出统计图表,画统计图时注意观察图例,哪个表示六年级,哪个表示五年级.22.【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即可分别绘制出表示乒乓球、其他项目的男、女生人数,并标上数据等即可.(2)根据统计表(图)中所提供的各项目中男、女生人数,其和就是被调查的人数.(3)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或统计图中直条图的高低即可解答.【解答】解:(1)根据上表完成统计图:(2)12+3+4+8+4+5+3+6=45(人)答:一共有45人参加了调查.(3)答:从图中可以看出男生喜欢足球的人数多,女生喜欢跳绳的人数多.故答案为:45,足球,跳绳.【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根据复式统计表提供数据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从复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再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注意,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写上标题,标上数据、标注出图例及绘图时间等.直条宽度相同,分布均匀,美观大方.六.解答题(共2小题)23.【分析】(1)根据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可得,上面的统计图是复式条形统计图;(2)根据统计图可得,小强家第三季度电费最多,是270元;(3)根据统计图可得,小军家第二季度电费最少,是115元;然后再用四个季度的电费和除以4即可;(4)把四个季度的电费相加,分别求出两家全年的电费,然后再相减即可;(5)把两家全年的电费相加即可.【解答】解:(1)根据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可得,上面的统计图是复式条形统计图;(2)根据统计图可得,小强家第三季度电费最多,是270元;(3)根据统计图可得,小军家第二季度电费最少,是115元;(135+210+115+160)÷4=620÷4=155(元)答:平均每季度155元.(4)135+210+115+160=620(元)185+270+130+205=790(元)790﹣620=170(元)答:小军家全年电费620元,小强家全年电费790元.小强家比小军家全年电费多170元.(5)620+790=1410(元)答:全年两家电费一共是1410元.故答案为:复式条形;三,270;二,115,155;620,790,170元;141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复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24.【分析】①根据复式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在图中分别绘制出表示五、六年级各班图书角拥有图书本数的直条图,标上数据等即可.②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用五年级四个班图书角拥图书的总本数除以4就是平均每个班拥有的本数.③五年级4个班平均每班拥有图书多少本?用六年级四个班图书角拥图书的总本数除以4就是平均每个班拥有的本数.【解答】解:①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②(130+150+118+142)÷4=540÷4=135(本)答:五年级4个班平均每班拥有图书135本.③六年级4个班平均每班拥有图书多少本(160+140+130+146)÷4=576÷4=144(本)答:六年级4个班平均每班拥有图书144本.【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根据复式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注意,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写上标题,标上数据、标上图例及绘图时间等.直条宽度相同,分布均匀,美观大方.。
条形统计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绘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单式条形统计图:①画纵轴和横轴;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写类别,画直条。
2、复式条形统计图:①画纵轴和横轴,写上横轴和纵轴的名称;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定图例;④写类别,画直条;⑤涂颜色;⑥标统计图的名称和绘制时间。
3、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例1填出下列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直条表示多少。
(1)四个图中一格分别表示(2)四个图中直条分别表示练习1、根据统计图填空统计图中,1格表示()票,得票最多的城市是(),与得票最少的城市相差()票,共有()名代表投票。
练习2、根据统计结果填空。
(1)这张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辆汽车,产量最少是()月份,是()辆;(2)产量最多是()月份,是()辆;最多与最少的月份产量相差()辆汽车(3)下半年一共生产了()汽车。
例2、根据育兴小学各兴趣小组人数填一填每格代表()比较合适,()名同学参加兴趣小组。
例3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1)一共调查了()名同学,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 )小组的人数最少,相差()人(2)参加()小组的是()小组人数的2倍。
练习3、你认为鸿丰商场再进货应多进()种矿泉水。
①A ②B ③C ④D例4、观察统计图,请你算一算,填一填。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7.1条形统计图(一)【核心素养】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具有能清楚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点,初步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分类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3.感受条形统计图在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作用,激发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
【学习重点】知道条形统计图具有能清楚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点。
【学习难点】会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数学书P94-95,例1,结合学案自学。
自学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记在专门的本子上,带到课堂与同学交流或者与老师讨论。
【知识链接】某校四年级同学最喜欢的食品情况调查数据如下:膨化食品:42人冰激凌:48人果冻:46人西餐:38人(1)请用统计表、画圆圈和条形统计图三种方式表示以上数据。
(2)最喜欢( )的同学最多,最喜欢( )同学最少。
(3)参加统计的一共有( )人。
【探究新知】教材第94页问题一:怎样对天气的天数进行收集整理?1.四人一个小组,学一学例题说一说,画一画。
2.填一填。
把统计表填完整。
3.统计图的横轴代表(),纵轴代表(),一格代表()。
4.用条形的( 0来表示数量( )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
5.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项目的()且易比较数据的()。
【达标测试】1、淘气在体育课上,5次踢毽子的数量如图。
在5次踢毽子中,第________次最多,踢了________个;第________次和第________次一样多,都踢了________个。
2、四一班同学的出生年月统计如下,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有出生人数相同的月份吗?是哪几个月?(2)哪个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少?3、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同学喜欢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要想描述我国陆地地型的分布情况,应该选用()合适。
A. 条形统计图B. 折线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2.医院要反映出一个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好用()。
A. 条形统计图B. 折线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D. 以上都可以3.某地统计局要反映当地人口的年龄结构,选用()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每个年龄段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A. 条形B. 折线C. 扇形4.下面的信息中,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
A. 六年二班女同学的身高B. 笑笑6至11岁的身高变化C. 大豆的营养成分D. 淘气三门功课的成绩5.要反映运动会上各班所得奖牌数占奖牌总数的百分比,应选取()。
A. 条形统计图B. 折线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6.要反映全校近视学生人数同全校学生人数之间的关系,应选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A. 条形统计图B. 折线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7.江滩公园五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如下表,正确的图是()A. B. C. D.8.一个果园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桃树占地25%,苹果树占地36%,梨树占地()。
A. 39%B. 41%C. 49%9.开学初,要在六(1)班的48名学生中选出一名同学任班长。
民主选举的结果如下表。
姓名赵小铭张红何云飞李晓勇票数 24票12票 7票5票如果将这一结果用扇形统计图表示,那么正确表示这一选举结果的是()。
A. B. C. D.10.三(2)班有40名学生,在评选“垃圾分类小达人”投票活动中,李涛得20票,张芳得10票,何丽得4票,石琳6票,下面第()幅图可以准确表示这一结果。
A. B. C. D.11.一个鸡蛋按质量计算,蛋壳、蛋白、蛋黄约占整个鸡蛋的百分比分别为:15%、53%、32%。
如果将数据画成统计图,选()统计图较合适。
A. 条形B. 折线C. 扇形12.能清楚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之间关系的是()。
单式条形统计图(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56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画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在统计工作中除了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用统计表来表示以外,有时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投影器出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投影器出示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投影器出示扇形统计图).四年级时我们已初步认识了条形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新课
1.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投影器出示下面的条形图(也可以根据本地情况自制一幅条形统计图).教师指出:这种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指图中各直条),从图中很容易看出条种数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下面的问题:
(1)图中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2)图中画有互相垂直的两条射线,请你看看水平射线表示什么,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表示什么.
(3)每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哪种作物种植面积最多?哪种作物种植面积最少?
2.教学例1.
全体学生翻开教科书第55页,请一名学生读出例1统计表中各数据,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在投影器上放一张空白胶片,用直尺和三角板在胶片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画出的水平射线长7厘米左右,画出的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长6厘米左右.)
提问:水平射线下面及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左面为什么留有一条空白?两条射线为什么不在图纸的中间画?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为什么不画短些?
教师对上面的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因为水平射线下面要注明每个直条所表示的内容,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旁要注明表示数量的数据,因此必须留有足够的空白.如果把两条射线画在图纸的中间部位,直条会因不够高度画不下,或排不下五个直条.(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高度可达图纸的23处,留13的空白书写统计图名称.)最后确定水平射线上和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各表示什么.(指出通常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表示数量;在这里,水平射线表示年份.)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提问: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年份?那么图中要画几个直条?
请一位学生量一量投影器上图纸中画出的水平射线的长度.教师说明:画出的水平射线长6厘米,根据5个直条与6个空隙计算,要把画出的水平射线平均分成10份,因此这里用0.6厘米宽的直条表示一个年份:间隔也是0.6厘米.教师完成下图.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的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教师说明:年降水量最高的数据是1005毫米,画出的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高度略高于最大的数量.因此,可以把画出的6厘米的垂直射线平均分成6份(每份大约0.8厘米),每一份表示200毫米.
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箭头的旁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引导学生按照例1统计表中的数据,1996年降水量920毫米,要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找到相应的位置,800与1000的中间是900,再靠上些为920毫米处,用铅笔过此点在图纸上画一条与水平射线平行的线段(画到1996年上方处即可).然后用三角板对齐1996年直条位置,画出与水平射线垂直的两条平行线,画到与前面画的水平线相交为止.再在直条中涂上阴影.表示其他各年份降水量的直条均按此方法进行,其中最后两、三个直条,可以让学生指图说出它们的位置,或指名让学生画出.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
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提问: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的降水量最多,是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的降水量最少,是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大约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几倍?(1005÷670,大约是1.5倍.)
看着统计图与统计表回答:用哪一种方式表示的数量关系更直观些?
4.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学生可看书回答.)
三、课堂练习
1.请学生看教科书第56页“做一做”中的某地区2000年下半年每月降水量的统计表.并让一名学生读出表内各数据,还可以用投影器出示教科书第99页上边的不完整的统计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
水平射线表示什么?为什么在它上面截成12段?
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表示什么?它上面画出的每个单位的长度表示多少毫米?
七月份降水量190毫米的直条应该怎样画出?(请大家在教科书上画,一两名学生在同样的胶片图纸上画,然后投影订正.)教师注意行间巡视,发现典型问题要及时纠正,发现画图技术较高或在画法上有所创造的学生,要给予鼓励.有的方法还可以推广.其余年份的直条由学生各自独立画好,最后将学生画在胶片上的统计图公布于众,进行订正.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要求学生完整读题,独立观察和思考(可让学生在每个问题后面作简要的书面回答)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题里的四个问题.
四、作业
1.阅读教科书55页上的内容,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练习十二的第2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