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结构抗震第二版课程设计 (2)

建筑结构抗震第二版课程设计 (2)

建筑结构抗震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设计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抗震性能是建筑物最为基本的安全要求之一。在我国的自然环境中,地震频繁,地震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结构稳定性的考验极大。因此,如何设计出更加稳定、抗震的建筑结构抗震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问。

二、设计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深入了解抗震建筑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抗震结构问题的能力。通过进行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了解建筑结构抗震的基本理论、抗震设计的方法、建筑结构抗震中重要参数的计算和评价,掌握抗震设计的有关规定和标准,以及针对不同地区和地质条件所需的差异性设计等。

三、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主要研究建筑结构抗震的基础知识,包括建筑结构抗震的原理、常见抗震设计策略、抗震设计计算等。设计将按照以下步骤完成:

1. 抗震设计基础知识研究

对建筑结构抗震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常见的抗震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2. 抗震设计计算方法掌握

本阶段将掌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有关计算方法,包括地震作用计算、结构动力计算、结构响应控制等。

3. 抗震设计案例练习

在本阶段,学生将尝试应用所学知识,处理一个实际的抗震设计案例,从中汲

取经验,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抗震设计比较分析

本阶段将对不同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明确各种设计策略在不同

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与限制性。

四、设计要求

1.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动力学和地震学基础知识;

2.熟悉并能够掌握建筑结构抗震的基本理论、抗震设计的方法、建筑结

构抗震中重要参数的计算和评价,掌握抗震设计的有关规定和标准,以及针

对不同地区和地质条件所需的差异性设计等;

3.学生需编写报告,详细记录所设计的建筑结构抗震过程,提出自己见

解和思考;

五、设计结论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掌握建筑结构抗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抗震设计的能力,并通过实际案例应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2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考试科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2 分) A. 完全二次项组合法(CQC法) B. 平方和开平方法(SRSS法) C. 杜哈米积分 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2 分) A. 最顶层 B. 中间楼层 C. 第二层 D. 底层 3. 在设计基准周期为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重现期为()(2 分) A. 475年 B. 225年 C. 140年 D. 98年 4. 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 。(2 分) A. 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B. 自振周期T1很长(T1>4s)的高层建筑 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 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 5. 《抗震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中,当结构自振周期在0.1s~Tg之间时,谱曲线为()。(2 分)

A. 水平直线 B. 斜直线 C. 抛物线 D. 指数曲线 二判断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6. 地震作用下,绝对刚性结构的绝对加速度反应应趋于零。(2 分)() 7. 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2 分) () 8. 一般而言,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对结构中重要构件的延性要求,低于对结构总体的延性要求; 对构件中关键杆件或部位的延性要求,又低于对整个结构的延性要求。(2 分)()9. 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求可 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2 分)() 10. 结构的自振周期随其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刚度的增加而加大。(2 分)() 11. 若结构体系按某一振型振动,体系的所有质点将按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2 分)() 12. 建筑物的高宽比越大,地震作用下的侧移越大,地震引起的倾覆作用越严重。(2 分)() 13. 弯曲构件的延性远远小于剪切构件的延性。(2 分)() 14. 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2 分)() 15. 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2 分)() 三名词解释题 (共4题,总分值24分 ) 16. 标准反应谱曲线(6 分) 17. 振型分解法(6 分) 18. 单质点体系(6 分) 19. 地震影响系数(6 分) 四填空题 (共6题,总分值12分 ) 20.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引起扭转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2 分)

建筑构造-2课程设计任务书-2005级end

《建筑构造- 2》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任务 (一)设计题目:大型公共建筑构造设计 (二)原始设计资料与要求 以本人的电影院或旅馆建筑设计方案为依据,进行该公共建筑的构造设计。 二、课程设计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材料供应和施工、技术条件,运用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进行细部构造设计。合理确定相应建筑部位的材料、颜色和尺寸。利于建筑构造设计规范、标准、手册、图集等有关技术资料,完成所要求的建筑平、立、剖面图和构造详图并编制说明书的。构造方案应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的基本要求,满足相关规范的规定。 三、图纸内容及要求 (一)图纸规格:白色绘图纸,A2图幅,工具墨线,手工绘制 (二)图纸内容: 1.设计说明、图纸目录 说明本工程的建筑概况,包括建筑名称、建设地点、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层数、主要装修部位及其做法等。 2.平面图比例:1:100?1:200 (1)为了表达清楚该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案,需绘出主要楼地层的平面图,两道尺寸标注。 (2)屋顶平面图,需表达出屋面排水系统及排水坡度。 3.立面图比例:1:100?1:200 主要立面图两个。除标注必要的标高外,应标注各部分构造、装饰节点用料名称。 4.剖面图比例:1:100?1:200 主要剖面图一个,标注必要的标高。 5.幕墙构造设计 对设计方案外立面中的玻璃幕墙和石材幕墙立面进行构造设计。 (1)玻璃幕墙构造设计 ①玻璃幕墙平面大样图1:50 ②玻璃幕墙立面大样图1:50 ③节点详图(应包括上封顶节点图、下封顶节点详图、层间梁节点图、侧封边节点图、转角 部位节点图)(6?7个)1:20?1:30

(2)石材幕墙构造设计 ①石材幕墙平面大样图1:50 ②石材幕墙立面大样图1:50 ③节点详图(应包括标准连接形式、上圭寸顶节点图、下圭寸顶节点详图、侧圭寸边节点图、转角 部位节点图)(6?7个)1:20?1:30 6.大跨度空间装修构造设计(二选一) (1)以大跨度的观众厅为例进行构造设计,要求其承重结构采用网架结构形式。 ①观众厅的屋顶结构布置图(标明各部分相关尺寸)1:50 ②观众厅的屋顶平面图,需示出排水系统(标明排水方向、排水坡度等)、两道尺寸1:50 ③观众厅的剖面图,示意结构形式及屋面构造(标明网架矢高、网架的形式、吊顶的形式) ④节点详图,表示屋顶或中庭天窗细部构造层次及做法(至少2个,应包括檐口节点) 1:30 (2)以大跨度的中庭天窗为例进行构造设计,要求其承重结构采用网架结构形式。 ①中庭天窗的网架结构布置图1:50 ③中庭天窗的剖面图,示意结构形式及屋面构造1:50 7?小跨度公共空间室内装修构造设计 进行平立剖设计,再对细部完成节点构造详图。 (1)内墙面装修,要求绘出: ①墙面立面图(标注龙骨、面板分格尺寸等)1:50 ②墙面典型剖面节点详图(1?2个)1:20?1:30 (2)楼地面装修,要求绘出: ①楼地面平面图(标注龙骨、面板分格尺寸等)1:50 ②楼地面典型剖面节点详图(1?2个)1:20?1:30 (3)吊顶装修,要求绘出: ②吊顶典型剖面节点详图(至少 2个)1:20?1:30 注:节点详图的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五、参考资料 [1]重庆大学刘建荣、翁季主编:建筑构造(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 1:50 1:20 ? ②中庭天窗的屋顶平面图,需示出排水系统、两道尺寸1:50 ④节点详图,表示屋顶或中庭天窗细部构造层次及做法1:20 ?1:30 选取建筑方案中的一个公共空间(例如会议室、餐厅等),对该房间的墙面、楼地面、顶棚①吊顶平面图(标注龙骨、吊点距离和面板分格尺寸)1:50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 1、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是土木工程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重点介绍建筑结构抗震课程的基本原理,对地震环境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2、课程的学习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其中突出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思维方法及设计技巧,形成建筑结构设计的思维和操作方法。 二、课程内容 1、建筑结构抗震基础知识:介绍建筑结构抗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体包括地震波的概念、结构防震的基本知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等。 2、建筑结构防震设计:介绍建筑结构防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过程,如结构调整、阻尼增强、结构布置等。 3、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评价:介绍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方法和评价方法,如动力学响应分析、结构响应椭圆图等。 4、计算机抗震设计:介绍计算机辅助抗震设计的理论及应用,如建模、抗震分析和评估等。 三、课程安排 1、引论:概述建筑结构抗震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以及在地震环境下对建筑结构的要求;

2、基础理论:介绍建筑结构抗震的基础理论,具体包括地震波的概念、结构防震的基本知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等; 3、建筑结构防震设计:介绍建筑结构防震设计的各种方法,如结构调整、阻尼增强、结构布置等; 4、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评价:介绍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方法和抗震评价方法,如动力学响应分析、抗震椭圆图等; 5、计算机抗震设计:介绍计算机辅助抗震设计的理论及应用,如建模、抗震分析和评估等; 6、实践与操作:通过实践与操作,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维方法及设计技巧; 7、复习与总结:通过复习与总结,使学生形成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抗震设计思维和技能操作方法。 四、考核方法 1、考察学生对建筑结构抗震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设计思路的掌握情况; 2、考察学生对建筑结构抗震防御设计、抗震分析评价及计算机辅助抗震设计的熟练程度; 3、考察学生对建筑结构防震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4、考察学生通过复习形成的抗震设计思维和技能操作方法。

多高层房屋结构抗震设计 ( 第2次 )

第2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0分,共 3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弹性变形验算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结构倒塌 B. 防止结构发生破坏 C. 防止非结构部分发生过重的破坏 D. 防止人们惊慌 2. 罕遇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薄弱层的层间弹塑性变形验算不满足要求时,宜优先采用的一项改进措施是:()。 A. 柱采用高强混凝土 B. 增加薄弱层各柱的纵向钢筋 C. 该薄弱层柱全高加密箍筋 D. 加大薄弱层柱子的截面尺寸 3. 关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的作用,下述何项见解错误:()。 A. 有助于防止房屋在罕遇地震中发生突然倒塌 B. 明显提高墙体在地震中的初裂抗剪能力 C. 按规范的规定设置时,可使墙体的受剪承载力提高20%左右 D. 可以消耗地震能量 4. 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于抗震结构,下述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采用配置一定数量非预应力钢筋的混合配筋方式 B.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柱的内力也要按“强柱弱梁”原则进行调整 C.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节点内力也要按“强节点”原则进行调整 D. 应适当采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可以改善构件的延性 5. 对于8度和9度地区,防震缝设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立面高差在6m以上,宜设防震缝 B. 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宜设防震缝 C. 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宜设防震缝 D. 防震缝宽度一5般取100~150mm。 6. 有关楼层地震剪力在抗震墙间的分配的以下说法中,何项正确:()。 A.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房屋中,若各墙体厚度相同,按各墙体的长度分配 B.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楼盖中,按各抗震墙体的从属面积分配 C.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房屋中,按各墙体层间等效侧移刚度分配 D. 按抗震墙的截面面积分配上最安全的 7.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为() A. 剪切型 B. 弯曲型 C. 剪弯型 D. 弯剪型 8. 对建筑场地为I类的框架结构,下列叙述中何项正确:() A. 可按比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是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B. 可按比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相应计算要求也降低 C. 若设防烈度为7度,可按6度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是相应

高层建筑结构第二版课程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设计背景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矗立于城市之中,成为城市的新地标。然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十分复杂的,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建筑高度、地震、风压、水平荷载等。因此,为了培养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我们开设了这门高层建筑结构课程。 二、设计目标 本设计旨在通过结合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具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 1.熟练掌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符合实际应用的高层建筑结构; 3.能够与团队成员协作完成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并具备良好的沟通、 表达能力; 4.具备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1.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 3.高层建筑的地震反应分析; 4.风压力作用下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 5.高层建筑非线性分析;

6.高层建筑结构系统设计; 7.钢结构设计实践; 8.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践; 9.钢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践。 2. 课程要求 在本课程中,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听课、完成作业和实验,通过 上机实践,熟悉常用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软件,例如ANSYS、ETABS等。同时,期 末会有一次结构设计项目作业,需团队协作,每个小组设计一个高层建筑的结构,要求符合实际应用、稳定、安全可靠。作业提交包括设计图纸、工程计算书等资料,同时需要进行口头汇报和答辩。 四、资源支持 1. 教学人员 本课程由资深的高层建筑结构工程师授课,配合助教进行教学和实践指导。 2. 实验室设施 本课程配有先进的高层建筑结构实验室设施,包括电脑、软件、模型等,满足 学生进行理论探究和实践操作的需要。 3. 参考资料 本课程的教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二版,同时也提供相关研究论文和其 他教材作为参考资料。 五、评价方法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平时表现:包括听课状态、课堂参与情况等;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建筑抗震设计 英文名称: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0805072 /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学时) 学分:2 四、先修课程 先修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钢结构,结构动力学等。 五、授课对象 土木工程专业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抗震设计基本概念,使其具备进行一般结构抗震设计的能力。本课程通过讲授地震学的基础知识、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工程结构的抗震等三部分内容,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结构抗震设防的基本知识,理解地震作用及危害,掌握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对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有全面的理解,能运用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计算方

法和构造要求等相关知识,进行一般结构的抗震设计与施工。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重点是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地震作用的计算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课程难点:难点是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及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多媒体电子课件进行讲授,通过丰富的图片及动画,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震学的基本概念、工程结构的地震响应与抗震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结合课后习题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和解决工程抗震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PPT授课。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引入地震工程案例,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课程为载体,在讲授课程各知识点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对工程抗震问题,进行科学简化、建模、分析、扩展的研究型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工程抗震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绪论(教师课堂教学学时(8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8小时)) 教学内容:地震学与工程抗震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主要包括: 地震与震害(2学时) 地震波、震级和烈度(2学时) 建筑抗震设防要求(2学时)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2学时) 课后文献阅读:地震工程学;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主要大地震及震害报告; 课后作业和讨论:对抗震设防分类及抗震概念设计内容展开

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精选5篇)

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精选5篇) 关键词:抗震设计;建筑房屋结构设计;住房安全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要正确认识抗震设计的意 义和价值,并且加大了对建筑抗震设计要点的控制力度,从而优化和完善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研究抗震设计在 建筑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首先,能够完善 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工程人员可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增强建筑工 程结构承受地震作用的能力,从而维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次,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结构整体刚度。在工程设计中,建筑工程结构的刚度 存在十分明显的不足,这也是其在地震作用下产生变形或塌陷的主要因素。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需根据工程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增加结构刚度,强化 抗震能力。最后,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也可减轻地震对建筑工程结构的负面 影响,以削弱地震灾害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2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性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优化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完善建筑抗震设计,设计人 员应准确把握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原则。 2.1简单化原则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结构形式越简单,计算简图越明确,地震作 用传递途径也越直接。与复杂的建筑结构体系相比,简单的建筑工程结构 体系可增加力学计算的准确性,从而有效平衡项目结构设计,最大限度地

避免结构设计过于复杂度高所引发的设计不全面问题。同时,建筑形体的规则性还可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负面影响,弱化地震作用过程中的力学传递效果,优化建筑的抗震性能。 2.2抵抗性原则 为有效加强建筑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在结构体系设计中全方位考虑地震作用。为此,设计人员在工程结构设计期间,要建立相对科学和完善的抗震体系模型,确保发生地震灾害时,建筑结构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性,抵御地震灾害的负面作用,也可充分展现模型的预防性作用和优势。上述工作也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为加强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合理设置抗震能力,且抗震性能设置不宜过大,需保障其自身结构体系力学的平衡性效果。 2.3合理性原则 科学合理的结构布局可以有效抵御地震作用时造成的冲击力,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因此,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要从结构的整体特点入手,将在地震作用下可能首先发生位移或形变的建筑部位找出来,并对导致这一部位出现形变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设计不合理之处,进而对现有的结构布局进行优化和调整。然后再次重复同一的实验,直至整个布局受力平衡且无明显变形或形变位置为止。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遵循合理性原则,可对建筑结构形态、连接部位特征以及受力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考量,合理调整结构性能参数,科学选择材料设备,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的影响,减少坍塌问题的产生。 3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抗震结构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抗震结构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1. 课程简介 抗震结构设计是一门重要的土木工程学科,涉及到建筑物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机理,是建筑结构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抗震结构设计的相关原理和技术方法,掌握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过程和要点。 2. 课程目标 •了解地震工程的相关知识和背景; •理解地震力作用下建筑物的结构响应和破坏机理; •掌握抗震结构的设计方法和基本原理; •能够进行抗震结构的设计计算和分析。 3. 教学内容 3.1 地震工程基础知识 •地震的基本概念和参数; •地震波的特点和分类; •地震响应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2 建筑物的抗震结构设计 •抗震设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结构体系的选择和布置; •设计地震作用和其参数选择; •结构设计的受力性能要求; •结构设计的验算方法。

3.3 抗震设计的实例研究 •对典型建筑进行抗震结构设计; •应用计算软件进行设计分析; •分析不同抗震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和效果。 4. 设计要求 •设计范围:选定一座可行的多层抗震结构建筑,不少于10层; •结构选型:任选结构形式,包括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框架结构等; •设计目标:使建筑的抗震能力符合设计标准要求; •要求输出:设计计算书、算法流程图和结构分析结果报告。 5. 参考资料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王孝忠,申屠靖编著,《抗震结构设计》(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王天明等,《抗震结构设计计算及其实例》(第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6. 总结 本课程设计将对学生进行抗震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方法进行深入探究和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水平,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二次作业·平时作业2020春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二次作业 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 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烈度与震级的区别是: 1)概念不同:烈度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震级:是指地震大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相关因素不同:烈度与震源深度、震中距、方位角、地质构造以及土壤性质等许多因素有关,震级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有关。 3)依据标准不同:地震烈度区划是根据国家抗震设防需要和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按照长时期内各地可能遭受的地震危险程度对国土进行划分;震级是根据里克特级数,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所制定,它的范围在1 —10 级之间。地震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根据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划分的.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 2. 试讨论结构延性与结构抗震的内在联系。 答:延性设计:通过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与强度,使结构构件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仍具有较大的延性,从而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吸收更多地震输入能量,使结构物至少保证至少“坏而不倒”。延性越好,抗震越好.在设计中,可以通过构造措施和耗能手段来增强结构与构件的延性,提高抗震性能。 3. 场地土的固有周期和地震动的卓越周期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由于地震动的周期成分很多,而仅与场地固有周期T接近的周期成分被较大的放大,因此场地固有周期T也将是地面运动的主要周期,称之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4. 怎样判断结构薄弱层和部位? 答:对于=Vy(i)Ve(i)。ζy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一般发生塑性变形集中现象,即塑性变形集中发生在某一或某几个楼层,发生的部位为是,ζy最小或相对较小的楼层,称之为结构薄弱层。原因ζy较小的楼层在地震作用下会率先屈服,这些楼层屈后将引起卸载作用,限制地震作用进一步增加,从而保护其他楼层不屈服。判别:①对于ζy沿高度分布均匀的框架结构,分析表明,此时一般结构底层的层间变形最大,因而可将底层当做结构薄弱层。②对于ζy 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框架结构,取该系数最小的楼层。③对于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薄弱层一般出现在上柱多层框架结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ζy沿高度分布均匀与否,可通过参数a判别。 5. 哪些结构需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答: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区的大跨度屋盖结构,长悬臂结构,烟囱及类似高耸结构和设防烈度为9度区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6. 怎样理解多层砖房震害的一般规律? 答:1. 刚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柔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重、下层破坏轻;2. 横墙承重房屋的震害轻于纵墙承重房屋;3. 坚实地基上的房屋

建筑结构设计第一册基本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第一册基本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设计背景 本次课程设计是基于建筑结构设计第一册基本教程第二版的内容,旨在通过实 践操作,加深学生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现有的建筑设计方案,根据自己的设计 思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并完成相关的图纸及计算书等设计文件。 二、设计要求 1.选择一个现有的建筑设计方案,要求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实 际性; 2.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第一册基本教程第二版的相关内容,结合实际情况, 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确定建筑结构体系和构件材料; –绘制建筑结构平面、剖面、立面及节点示意图; –进行结构计算,确定结构荷载和荷载组合,进行结构设计; –编制相关的设计图纸及计算书等设计文件。 3.设计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设计思路、方法及过程的阐述; –结构设计的计算及验证分析; –结构荷载的分析及其组合的确定;

–绘制的建筑结构图纸及计算书等设计文件。 三、设计流程 本次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如下: 1.确定设计方案,并分析其特点及要求; 2.确定建筑结构体系和构件材料,并绘制建筑结构平面、剖面、立面及 节点示意图; 3.进行结构计算,确定结构荷载和荷载组合,进行结构设计; 4.编制相关的设计图纸及计算书等设计文件; 5.撰写设计报告。 四、参考资料 1.《建筑结构设计第一册基本教程第二版》 2.《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9-201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4.《建筑力学基础》(第三版),董国昌、张泽龙、杨振鸿编著,清华 大学出版社 5.《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第二版),吕晓峰、徐冲、马虎波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结语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对待本次课程设计,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标准 1.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建筑工程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施工员、质检员及安全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相关岗位上的关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的方法;能领会结构设计意图,正确处理施工及工程管理中常见的结构抗震问题,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继专业课提供材料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建筑力学》、《建筑构造》、《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后续课程有《质量事故分析》、《工程监理》和《毕业综合实训》。 2.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房屋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从而初步具备懂得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的方法;能领会结构设计意图,正确处理施工及工程管理中常见的结构抗震问题。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为工作提供结构抗震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场地土、场地类别划分、抗液化措施与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天然地基与桩基础进行抗震验算的能力,并且能用计算简图和计算书来表达验算过程;通过对

结构基本周期、地震系数、地震作用效应与“三水准两阶段设计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多质点弹性体系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及结构抗震验算的能力,并且能用计算简图和计算书来表达验算过程;通过对钢筋混土框架结构震害特点、房屋选型、结构布置及抗震验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能力,并且能用施工图和计算书来表达设计成果;通过对砌体结构震害特点、房屋选型、结构布置、抗震验算方法及抗震构造措施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多砌体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能力,并且能用图表和计算书来表达设计成果。 3.课程设计 本课程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案例为载体,针对岗位任职要求,与本课程的教学团队共同研究、开发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取5个典型的项目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通过设置学习情境,融入任务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课程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与创造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施工技能水平、工作态度等。 表1学习领域的内容与学时分配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建筑工程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很多城市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在建筑工程的结构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其强度高、变形小、施工便捷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因此,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学习和研究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可持续性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的设计旨在着重介绍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完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项目。具体来说,本次课程设计需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掌握基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知识; 2.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设计; 3.具备一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设计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 4.掌握一定的实际工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课程设计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涉及到以下内容: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 2.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的基本方法; 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及验收的基本要求; 4.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分析及设计。

四、课程设计流程 本次课程设计的流程如下: 1.学生研读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了解基本知识和专业术语,熟悉理 论计算方法及软件的使用; 2.学生组织相关的设计资料,进行实际工程的资料收集,确定设计要求 和设计方案。 3.学生对工程进行效益分析和实用性评价,以及结构的安全性评估; 4.学生进行设计方案的论证与比较分析,并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5.学生进行工程实际三维建模设计,并进行详细的专业技术计算; 6.学生进行工程实际的建造施工图设计; 7.学生进行三维效果展示并进行设计报告撰写。 五、学习成果与考核方式 1.学习成果:学生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能够通过计算和验收,实现自主 协同解决实际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问题; 2.考核方式:设计报告、中期答辩、结业答辩。 六、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1.架构设计与分析:基于实例应用,英文原版,作者:David M. Kendall 2.建筑一般设计规定,GB 50010-2010 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七、结语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建筑系统工程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2)

建筑系统工程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背景 建筑系统工程学是一门针对建筑系统的课程,主要涉及建筑结构、建筑机电设备及管理等方面内容。本课程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建筑系统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并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 1.熟悉建筑系统工程学的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建筑系统工程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分为两部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其中,理论学习主要围绕建筑系统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进行讲解;实践操作则以一个具体的建筑系统工程为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3.1 理论学习 3.1.1 建筑系统工程概述 1.建筑系统工程定义; 2.建筑系统工程的发展历程; 3.建筑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 3.1.2 建筑力学与结构 1.建筑力学基础知识;

2.建筑结构设计原理; 3.建筑结构设计步骤。 3.1.3 建筑机电设备 1.建筑机电设备的种类; 2.建筑机电设备的选型原则; 3.建筑机电设备的设计流程。 3.1.4 建筑系统工程管理 1.建筑系统工程管理原则; 2.建筑系统工程管理流程; 3.建筑系统工程管理案例分析。 3.2 实践操作 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工程为例,让学生团队进行如下实践操作:3.2.1 需求分析 1.定义商业综合体建设工程的需求; 2.制定商业综合体建设工程的规划方案。 3.2.2 建筑结构设计 1.设计商业综合体建设工程的建筑结构; 2.进行建筑结构的强度计算。 3.2.3 建筑机电设备选型与设计 1.分析商业综合体建设工程的机电设备需求; 2.选择合适的机电设备,并进行设计。 3.2.4 建筑系统工程管理 1.制定商业综合体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计划;

建筑结构第二版

建筑结构第二版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关乎着建筑物的稳定性、承载力以及抗震性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建筑理论的不断演进,我们 迎来了建筑结构领域的一次重要更新——建筑结构第二版的发布。 第二版相较于第一版,在结构设计的方法和理论基础上进行了一系 列的完善和优化。它继承了第一版的经典思想,同时也引入了新的概 念和方法,为建筑结构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1. 结构设计的新思维 建筑结构第二版强调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传统的结构设计主要 注重建筑物的强度和稳定性,但缺乏与居住者的互动和关注。而新版 结构设计则将人的需求作为核心,通过融入人文与艺术元素,创造出 更加舒适和宜居的建筑空间。例如,通过合理设置采光窗户和通风系统,可以为居住者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2. 结构材料的创新应用 在第二版中,结构材料的创新应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传统的建筑结构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等材料,但这些材 料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新版结构设计则探索了更多新型材料的应用,如高强度玻璃、节能材料等,以实现更好的结构性能和绿色环保。 3. 抗震设计的关键性

对于建筑结构而言,抗震设计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第二版中, 抗震设计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优化。通过引入更加精确的地震动力 学理论和新型的防震技术,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此外,抗震设计还注重建筑物的弹性和耐久性,以提高其抗震性 能的同时,也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4. 结构健康监测与评估 在新版结构设计中,结构健康监测与评估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通过结构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获取建筑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 形情况,为结构的维护和保养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对于 老旧建筑的评估也成为了该领域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评估建筑结构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第二版的发布为建筑工程师和学者们提供了更 全面、更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在新的理论框架下,建筑结构设计 将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同时也将更加关注结构的安 全性和可靠性。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结构第二版的理论和实践 将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加卓越的成果,为人们创造出更美好、更宜居的 建筑环境。

结构抗震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结构抗震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摘要 地震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自然灾害,对于建筑结构来说,地震会对其安全性造成极大影响。因此,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主要针对结构抗震设计的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旨在为教师提供有关结构抗震设计的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了解结构抗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并能够对不同建筑结构做出相 应的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结构抗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1 抗震设计的概念和目标 1.2 地震波的特征和影响 1.3 结构抗震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结构抗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1 设计参数的确定 2.2 地震力计算方法 2.3 结构抗震的设计方法 2.4 结构抗震的加固方法 第三章结构抗震设计实践 3.1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实例分析 3.2 结构抗震计算软件的使用

教学方法 1.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配合讲解案例和计算实例。 2.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参加抗震设计实践,分组完成结构抗震设计,经 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网络教学:利用网络技术,向学生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如网络课件和 视频等。 教学评价 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掌握结构抗震设计的能力进行考核,同时也对学生在课堂和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此为依据评定学生成绩。 结论 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技巧。通过抗震设计的实践操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考核,而且也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调整,以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解答 第1章绪论 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 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 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 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 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5.试讨论结构延性与结构抗震的内在联系。 延性设计:通过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与强度,使结构构件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仍具有较大的延性,从而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吸收更多地震输入能量,使结构物至少保证至少“坏而不倒”。延性越好,抗震越好.在设计中,可以通过构造措施和耗能手段来增强结构与构件的延性,提高抗震性能。 第2章场地与地基 1、场地土的固有周期和地震动的卓越周期有何区别和联系? ;由于地震动的周期成分很多,而仅与场地固有周期T接近的周期成分被较大的放大,因此场地固有周期T也将是地面运动的主要周期,称之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2、为什么地基的抗震承载力大于静承载力? 地震作用下只考虑地基土的弹性变形而不考虑永久变形。地震作用仅是附加于原有静荷载上的一种动力作用,并且作用时间短,只能使土层产生弹性变形而来不及发生永久变形,其结果是地震作用下的地基变形要比相同静荷载下的地基变形小得多。因此,从地基变形的角度来说,地震作用下地基土的承载力要比静荷载下的静承载力大。另外这是考虑了地基土在有限次循环动力作用下强度一般较静强度提高和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可靠度容许有一定程度降低这两个因素。 3、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⑴土的类型、级配和密实程度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2阶段练习题答案 江南大学2020年12月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正确的答案是江南大学2020年12月 考试科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超过()层的建筑归为高层钢结构建筑(1 分) A. 11 B. 12 C. 10 D. 13 2. 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1 分) A.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 B.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 C. 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 D. 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 3. 为了避免地震作用下柱过早进入屈服,并获得较大的屈服变形,必须满足()(1 分) A. 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的要求 B. 柱纵向钢筋的最大总配筋率的要求 C. 柱最小截面尺寸要求 D. 柱最大截面尺寸要求 4. 设防烈度为9度,计算罕遇地震时所采用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 (1 分) A. 1.5 B. 1.4 C. 1.3 D. 1.2 5. 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1 分) A. 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 B. 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 C. 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 D. 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 6. 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1 分)

A. 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 B. 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C. 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 D. 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 7. 不属于抗震概念设计的是()。(1 分) A. 正确合理地进行选址 B. 结构总体布置 C. 承载力验算 D. 良好的变形能力设计 8. 场地特征周期Tg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1 分) A. 地震烈度 B. 建筑物等级 C. 场地覆盖层厚度 D. 场地大小 9. 某偏心受压柱轴压比为0.14,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 (1 分) A. 0.8 B. 1.0 C. 0.75 D. 0.85 10. 下列关于地震区框架节点的设计说法不正确的是()(1 分) A. 框架节点的设计应考虑“强节点弱构件”原则 B. 抗震等级一二三四级,节点核心区均应进行抗震验算,并满足构造措施要求 C. 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D. 框架节点核心区应加强钢筋的锚固作用 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5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1. 在地震作用下,下列哪些属结构的地震反应()(3 分) A. 结构的内力 B. 结构的自振周期 C. 结构的加速度 D. 结构的阻尼比 E. 结构的自振频率 12. 柔型结构体系有哪些优点?(3 分) A. 减少结构物的柔性 B. 减轻地震力 C. 避免结构与地面运动发生类共振 D. 减少结构物的刚性 E. 减少结构物的变形 13. 结构布置不规则, 竖向不规则的情况有()(3 分) A.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规则 B. 侧向刚度不规则 C. 楼板局部不连续 D. 楼层承载力突变 E. 楼层刚度均匀 14. 结构的变形缝有()(3 分) A. 沉降缝 B. 温度缝 C. 抗震缝 D. 伸缩缝 E. 徐变缝 15. 为保护其他构件不破坏,或防止结构整体倒塌,偏心支撑框架的设计原则是什么?(3 分)

建筑抗震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 某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按多层框架考虑),其平面及剖面分别见图1与图2,楼层高度分别为H1=3.9m、H2=3、6m见分组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层)盖。框架梁截面参考尺寸:走道梁(各层)为250mm×400mm、顶层为250mm×600mm、一层250mm×650mm。柱截面参考尺寸: 500mm×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梁采用C30;柱采用C35。钢筋强度等级:受力纵筋与箍筋得强度等级分别不低于HRB400、HRB335。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结构阻尼比为0、05,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Ⅳ类。试对该框架进行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得地震设计计算、荷载信息如下:钢筋混凝土容重为25kN/m3,楼板厚度为h见分组表,活荷载标准值:住宅楼面为2、0kN/m2,走道为2。0kN/m2,不上人屋面为0。5kN/m2。设计时考虑雪荷载得影响,雪荷载标准值为0、4 kN/m2。 图1 结构平面图 图2 结构剖面图 注:a=6m,b=2、4m,c=4.5m

二、重力荷载代表值 对于重力荷载得计算,永久荷载取全部,可变荷载取50%,各层重力荷载集中于楼层标高处,各层得墙体均取本层得一半与上一层得一半,顶层只取下层得一半计算。其代表值如图3所示。 第二层: 恒载:4.5×8×(6+2.4+6)×0.12×25+36×0.5×0.5×3.6×0.5×25+[0。25×(0.4−0.12)×9×2.4+0.25×(0.6−0.12)×(6×18+4.5×16)]×25=2538KN活载:0。5×0。4×4、5×8×(6+2.4+6)=103。68KN 荷载代表值G2=2641、68KN 第一层: ×25+[0.25×(0.4−恒载:4.5×8×(6+2.4+6)×0.12×25+36×0.5×0.5×3.6+3.9 2 0.12)×9×2.4+0.25×(0.65−0.12)×(6×18+4.5×16)]×25=3033KN 活载:0。5×2×4.5×8×(6+2.4+6)=518、40KN 荷载代表值G1=3551。40KN 为了方便计算,取G1=2645KN,G2=3555KN。 三、结构自震周期计算 1、横梁线刚度得计算 梁柱得刚度均采用D值法计算,即梁得截面惯性矩考虑了楼板得作用,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梁得抗侧移刚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