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图
- 格式:docx
- 大小:10.41 KB
- 文档页数:1
ABC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传统的成本分摊方法过于简洁。
ABC成本法的核心在于主见以活动量作为安排大多数间接成本的基础。
ABC成本法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帮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
而各种耗费资源的活动“驱动”了成本的发生,每种产品的成本将取决于其对诸如制度方案、工程预备、加工制造、市场营销、销售发运、开票结算和其他服务等活动的需要量。
“驱动”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或事务是隐蔽在成本之后的推动力,即为“成本驱动因素”。
成本行为是由成本驱动因素所打算的。
要把间接成本安排到各产品上去,首先要了解成本行为,以便识别出恰当的成本驱动因素。
假如简洁地用一个数量标准把它们安排到各个产品中,那么计算出的产品成本势必发生扭曲。
因此,应采纳以活动量或事务量为基础的成本驱动因素来安排共同成本。
同时,几乎全部活动的成本都是可分的,因此它们都能被分解并追溯到详细的产品或产品系列中去。
ABC成本法的实施步骤如图1-1所示。
图1-1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包括识别不同活动的成本,并把它们安排到活动成本库中。
活动成本库可以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所发生的各种活动敏捷加以确定。
它们可能包括设置调试机器、订货、材料处理、储存、发运、生
产过程监管、供电等。
对成本驱动因素的分析有助于确定把制造费用安排到各个产品或产品系列上的适当比率。
其次步,运用这些比率把成本库中的制造费用分摊于各个产品中。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摘要: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的局限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
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关性。
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
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
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
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
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东西——作业成本法。
别担心,我不会用那些复杂的术语把你搞晕。
这玩意儿其实挺简单,咱们来一步步拆解一下,让你听了之后能明白。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就是把成本搞得明明白白。
想想看,要是我们做饭,得先知道每道菜用多少材料、多少调料,这样才能做出美味的佳肴,对吧?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明确你的作业活动。
像是你要了解公司里每一个环节是干嘛的,比如生产、销售、服务等等。
把这些环节都列出来,就像做一份详细的菜单。
咱们要给每个环节分配成本。
这一步就像给每道菜分配预算,有的菜贵,有的便宜。
成本可能包括人工、材料、设备折旧等等。
别让这些词吓到你,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搞清楚每个环节的真实花费。
你可能会问,这些成本怎么分?简单,咱们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量来分配,越用得多的,成本就越高,明了吧?分配的时候最好别走神,要仔细核算,不然就像做饭时忘了加盐,结果那味道可就不敢恭维了。
然后,咱们进入了一个更有趣的环节,那就是收集数据。
你得收集各个环节的实际成本信息,就像做家庭账本一样,看看每个月花了多少。
这个过程可能有点乏味,但却是不可或缺的。
你可以利用一些软件,或者干脆拿个本子,手动记录。
这就像每天打卡一样,养成好习惯,才能知道自己的花销是不是合理。
数据收集好之后,咱们得进行分析,找出成本的主要来源,就像在找菜谱中那种神秘的调料。
搞清楚了哪些环节花费最多,哪些又比较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调整策略。
说到分析,咱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制定成本控制策略。
找出问题之后,得想办法解决。
比如,发现某个环节成本高得离谱,可能是材料采购不当,或者人工浪费严重。
这时候,就得考虑如何优化了。
是找更便宜的供应商,还是提升员工效率?像做生意一样,必须考虑怎么花最少的钱,做出最好的产品。
切记,别盲目削减成本,要保证质量,这可是让客户满意的关键。
一旦策略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实施了。
这个过程可能就像搬家一样,要有条不紊地进行。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图
1. 确定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评估企业的业务类型和特点
•确定哪些业务适合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2. 确定作业成本中的直接成本项
•识别与作业直接相关的成本项目
•确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
3. 设定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单元
•根据作业特征和要求,将成本核算单位分解为不同的作业(product)•每个作业代表一个独立的成本核算单元
4. 收集和记录成本数据
•收集所涉及的直接成本数据
•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进行成本分配
•根据作业的特点和成本的发生原因,确定成本分配方法
•将直接成本按照成本驱动因素分配给各个作业
6. 分配间接费用
•识别间接费用项目
•根据成本驱动因素分配间接费用
7. 编制作业成本清单和作业成本报表
•将成本数据进行归集和汇总
•编制作业成本清单和作业成本报表,以展示各项成本的详细情况
8. 分析和控制作业成本
•分析作业成本的变动原因
•采取控制措施,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9. 监控和改进作业成本核算系统
•监控作业成本核算的实施效果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