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5剪纸人物|浙美版(共11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11.27 MB
- 文档页数:13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 剪纸人物》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剪纸人物》是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并通过创作剪纸人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以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为载体,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民间艺术,同时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剪纸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充满好奇心,愿意尝试新事物。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剪纸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此外,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剪纸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间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剪纸技巧表现人物的动态和神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创作。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剪纸作品,直观地展示剪纸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剪纸人物,引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激发创作欲望。
2.讲解与示范: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切、刻画等),并进行示范。
让学生在观察与实践中,掌握剪纸方法。
3.创作练习: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讨论确定的主题,创作剪纸人物。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别辅导。
4.交流与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
教师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剪纸艺术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剪纸艺术,将所学技巧运用到其他创作领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剪纸的基本技巧(折叠、剪切、刻画等),另一部分是剪纸人物创作步骤(观察、讨论、创作、展示、评价)。
5《剪纸人物》教案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本课学会单色剪纸中对称人物剪纸的方法。
2.为学生创立传统民间艺术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传统剪纸,学会欣赏、珍惜、尊重、并有意识的保护我国的传统民间工艺。
教学重点:1.掌握单人对称剪纸的方法。
关键词:对称、连接点。
2.掌握基本花纹的剪法,月牙纹和锯齿纹。
3.认识中国传统剪纸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需要学生大胆的随手剪出人物造型。
通过示范,学会用手在纸上画一画,确定位置,再开始剪,降低了剪纸的难度,让孩子快速的掌握剪纸的方法,并且树立自信心。
2.在单人对称剪纸的学习中,掌握画面统一的剪纸方法。
(关键词:连接点)运用示范,强调在连接点的位置留出一定的宽度,用于图案间的连接。
在示范时一边剪一边重复提问,增强孩子对关键知识点的记忆。
教学过程:一、了解剪纸。
(视频播放)二、认识锯齿纹与月牙纹及其剪法,学生剪一剪锯齿纹与月牙纹。
1.通过两个图片,分别让学生去别处月牙纹以及锯齿纹。
2.图片展示,月牙纹与锯齿纹的剪法。
3.学生实际操作剪出月牙纹以及锯齿纹各一个。
三、人物剪纸步骤讲解。
1.确定人物动态,人物动态刻画要使用夸张的手法,特征明显。
出示图片,让学生区分哪种动态更有表现力,为学生定人物造型指出方向。
2.注意细节刻画。
(1)镂空方法使用,图案需要线线相连,剪纸要保持一个整体(2)同时注意人物头部及五官表达四、学生创作。
试一试,用剪刀在彩色纸上剪出一个人物形象来。
要求如下:1.确定人物动态,五官到位;2.善于使用月牙纹与锯齿纹;3.镂空时,注意确保剪纸是统一整体;4.剪完后可以相会交流讨论。
五、作品展示/评价。
六、拓展延伸。
区分南北方剪纸特点差异。
新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5.剪纸人物教学目的:1.学习运用剪纸的方法和技能进行人物剪纸。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制造精神。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间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剪纸的技巧。
教学打算:1、剪纸人物范作。
2.幻灯。
3.色彩纸、剪刀、小刀、浆糊、铅笔。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剪纸作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一般生活中,如贴在窗户上、门楣上等等。
它是把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内容方面来分,除了我们学过的角花剪纸、纹样、花边剪纸外,便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人物剪纸(板书课题)。
二、欣赏,分析剪法。
1.翻开教材,安排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这些剪纸人物好看吗剪的方法是一样的吗2.学生答复上述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
这些剪纸人物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但是它们所采取的剪的方法却不一样。
有的是剪,有的是刻,有的是剪与刻相结合。
刻的时候,又同时运用了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
教师结合课前剪好的范作分析这些方法的处理和运用,使学生了解得更加清楚明白。
三、示范,学习剪法。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剪法。
1.轻轻地、简洁而概括地描出草图(反面更好);2.处理剪刻方法。
要注意剪纸的整体性,千万不能散落。
教师随时把剪刻的每一步放在幻灯上打出来,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这一点。
3.选好与剪纸颜色相配的底纸进行粘贴,粘贴时浆糊不能太多,而且要相当的耐心细致。
四、练习,尝试剪法。
要求学生按步骤进行:大胆构思,轻描图样,精心剪刻,小心粘贴。
(板书)教师巡视指导。
《五下美术剪纸课件|美术剪纸课件》摘要:教师示范,让学生了解“月牙”和“锯齿”的剪法和正确的运用,如在剪公鸡时,就可以用“锯齿”来表达公鸡的羽毛,知识与技能: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和中国民间剪纸的特点,学生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不同点:陕北剪纸粗普豪放,单纯,南京剪纸华丽,工整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剪纸是民间文化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广阔、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源远流长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
而据史书可考,南京剪纸明代已流传民间300多年。
这节课它能使学生左右手并用、手脑结合,它能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提高左右半脑的灵活性,提高孩子们的专心致志的能力,对文化课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本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南京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南京剪纸艺术已经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南京剪纸除门笺是刀刻的,多数用剪刀剪成。
艺人们以剪代笔,不需底稿,手随心运,有如“一笔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造型以弧线为主,流畅优美,柔中见刚,作品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
一般来说北方剪纸粗犷朴拙,而南京剪纸的艺术特点为“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如喜花之类,大都在特定的花纹外廓内,围绕主题,根据内容需要,填满散花散叶,和谐地构成完整的图案,显得美满充实,喜气洋洋,含意丰富。
剪纸的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
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
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
剪纸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
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
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