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剪纸(一)》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15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欣赏团花之美:圆形美、对称美、秩序美、规律美、重复美、疏密美、阴阳美、虚实美,虚实相生、阴阳互生、环环相生、周而复始。
(PPT剪纸符号装饰)1. 锯齿装饰:外边和里边纹样。
2. 装饰图案剪纸符号:云纹、波浪纹、圆形纹、三角纹、箭头纹、菱形纹、环纹、朵纹、花纹、月牙纹、柳叶纹、元宝纹等。
3. 具象装饰。
教师示范用剪纸符号(剪纸元素)进行装饰:提示:①圆形团花两边要与圆心等长,弧度要掌握好。
②花型团花可随意变换花瓣形状。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体验一下剪刀的神奇?拿起你的小剪刀,认识一下剪刀的结构:前锋、中锋和后锋。
前锋剪尖细处,中锋用得最多,后锋剪大厚硬的地方。
学生一次作业:学剪团花。
(PPT展示4折团花折剪法)PPT学习完,跟老师学剪一个团花。
教师一步步示范先折后剪的团花,学生跟着一点点学习剪。
难点提示:粗硬厚的地方用剪刀的中锋、后锋,小而细的地方用前锋。
提示安全使用剪刀并示范:用时拿起,不用时立即放下。
学生一次作业展评:在展板上贴团花,点评、互评,看谁的团花用装饰图案剪纸符号装饰得最漂亮。
设计意图:教学第一个重点的学习。
二、剪纸知识重点学习师:看到自己剪出的漂亮作品,高兴不高兴啊?跟着老师一起去了解剪纸知识吧。
(PPT展示剪纸的知识)(1)最早的剪纸出现在1500多年前新疆吐鲁番,两幅剪纸欣赏,初步认识剪纸形式。
(1500年前对马剪纸和对猴剪纸残片各一)因年代久远,只保留下一部分。
(2)唐代剪纸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宋代出现专门的剪纸艺人;明清以来,各地出现不同风格的剪纸,主要分为单纯、粗犷、浑厚豪放的北方风格和秀丽、明快、玲珑剔透的南方风格。
北方比较著名的有构图简洁雄浑的山西静乐剪纸、淳朴简练生动的陕西安塞剪纸、线面结合的山东高密剪纸、绣花纹样的两湖剪纸、吉祥谐音纹样的河北蔚县剪纸、吉祥富贵的河北承德剪纸、古朴执着的甘肃陇东剪纸、风格粗犷的东北立体剪纸、安徽阜阳和江苏邳州的风俗喜庆剪纸、北京民俗剪纸、天津金银宝气的吉庆剪纸。
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7课剪纸(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剪纸(一)》是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课以剪纸艺术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材内容包括剪纸的历史、剪纸的基本技法、以及一些简单的剪纸作品欣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他们对手工制作类课程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但在剪纸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法。
2.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剪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法。
2.难点: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创作出有创意的剪纸作品。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欣赏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剪纸作品、剪纸技法资料。
2.学生准备剪刀、彩纸、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剪纸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剪纸艺术,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剪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法,让学生对剪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现场示范剪纸技法,边示范边讲解。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剪纸创作。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剪纸,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更有趣的剪纸作品。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创作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剪纸的基本技法和创作要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幅剪纸作品,下节课展示。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梳理剪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法。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共计50分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中国剪纸传统文化剪纸,作为一种原始艺术的载体,它在造型上总是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它善于将不同空间、时间的物象进行组合,通过一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进而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宣传主题班会目录一中国剪纸介绍二中国剪纸历史三中国剪纸派系四中国剪纸其他中国剪纸介绍剪纸,作为一种原始艺术的载体,它在造型上总是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它善于将不同空间、时间的物象进行组合,通过一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进而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
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剪纸介绍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
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古时候人们农耕劳作,崇拜太阳。
而红色是太阳的颜色。
人们把红色视作希望和生命的象征。
如今,你可以看到红色无处不在。
古老宫殿的墙壁,灯笼,以及婚礼上你都可以看到红色。
中国剪纸介绍中国剪纸2006年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剪纸介绍中国剪纸历史剪纸,作为一种原始艺术的载体,它在造型上总是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它善于将不同空间、时间的物象进行组合,通过一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进而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
中国剪纸历史起源剪纸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两千年的发展史,使它浓缩了汉文化的传统理念,在其沿革中,与彩陶艺术、岩画艺术等艺术相互交织在一起,递延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
成为汉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统信仰与人伦道德的缩影,也是观察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文化传承的窗口。
的渊源,艺术风格,并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记得一次外出旅游,我看到当地老人卖剪纸作品,那些形象生动、单纯、稚拙的剪纸一下吸引了我,买些回去可做教具呀,老人家看我买了不少,很高兴,并愿意现场表演一下,我求之不得,她那粗躁又满皱纹的手看不出任何特别之处,我心里甚至有些怀疑,她能剪吗?只见她一把剪刀在手,取来一张红纸,不需要什么构图,转眼一直啼鸣的公鸡就应运而生,真是神了,我好奇的问,“你学过绘画吗?”老人摇摇头,“那你怎么剪得这么像呢?”老人指着那只公鸡说,“鸡在心里,你看影子像就行!“影子”哦,我才醒悟过来原来老人说的是外形,她早已把鸡的外形熟记于心了。
的确,看看周围的剪纸作品大多是些动物和花卉,它们的外形都很生动,甚至夸张,在外轮廓形象的基础上,内部又进行了装饰和美化,虽然这些剪纸作品算不上高深有创意,但很适合小学生的*作和表现。
看,花钱既买到了剪纸作品,又得到了些剪纸的窍门真是值得呀!第一堂课——将剪纸艺术带进课堂——剪纸太难了运用剪纸方法表现生肖动物是本节课的要求,首先要让孩子们喜欢这种方式,也就是感兴趣,我生动的描诉剪纸的历史渊源,告诉学生这是咱们中国传统的艺术,别的国家可没有我们剪纸艺术这样高明哦,并让孩子们收集各式剪纸图案,从中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我将自己的剪纸作品作为奖励赠送给学生,孩子们看到老师这样喜爱剪纸,亲其师信其道,对剪纸也更多了一份兴趣。
民间的剪纸艺术家几乎不用画稿,只凭心中的记忆就能剪成作品,喜欢剪纸的法国画家马蒂斯说:剪刀比铅笔更敏捷,一把剪刀在手就可轻松随意地表现自己心中的想法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设计,孩子们多数喜欢造型复杂,*真的形象,有的还特意运用了拟人的方法,看身穿美丽衣服的小兔多美呀,老牛的眼睛多么有神呀,看起来真不错,可是运用剪纸的方法表现就成了问题,再生动的五官,再美观内部花纹,对于初学剪纸的孩子来说都是难以把握的,满心欢喜的设计出生肖形象,可剪刀只能在外形上打转转,那细致的内轮廓只能望而兴叹了,忙碌了半天,效果不佳,“剪纸太难了”孩子们都有些唉声叹气第二堂课:改变教法——剪纸真有趣看着学生交上来的一张张不成样的剪纸作业,我陷入沉思,问题出在哪?剪纸的要领对于初学的儿童来说先把握好造型这一关,民间艺术家门已有了深厚的形象积累,所以他们随心所欲,而学生在现有阶段还做不到,用剪纸的方法,有主题的来表现十二生肖,设计时必须先画后剪,画很重要,画时更要抓住生肖动物的外形特征,我忽然想到了那位剪纸老艺人的话“影子像”,对!类似剪影的效果,可是如何将这一要领传给孩子们呢,是直白的讲述,还是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先让学生自由的画出动物的外形,请几位学生在黑板上绘画,接着我来进行修改,我轻轻擦去所有生肖动物的五官、身上的花纹,只剩下外轮廓,有点象影子的效果,我再请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生肖动物还象吗?有的还象,有的却面目全非了,我趁势发问:“为什么擦去一部分后,有的生肖动物还能那么明显,而有的却看不出来了呢?”学生开始思考起来,经过激烈的讨论,达成了共识:剪纸生肖动物绘制的关键是五官、花纹,而是外形,要想剪出的动物更生动有趣,更要突出、夸张的表现动物的外形特征如,大的更大,长的更长,才能使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不需要教师将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给他们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思考和讨论,他们自己就能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也就格外注意得之不易的剪纸要领,掌握的更迅速准确,当孩子们看到亲手做出的美丽的剪纸作品时,都不由得说:“剪纸真有趣”!那种快乐感、成就感将鼓舞孩子们更加热爱剪纸艺术,热爱美术学习。
01课程介绍与目标Chapter剪纸艺术简介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时间安排地点安排02剪纸基础知识Chapter剪纸的起源与发展剪纸的起源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的仪式用品。
剪纸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剪纸逐渐从祭祀用品演变为装饰品和艺术品,广泛应用于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场合。
剪纸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剪纸风格各异,如陕西的窗花、山东的门笺、河北的染色剪纸等,各具特色。
折剪法刻剪法撕剪法030201剪纸的基本技法剪纸的题材与分类题材分类03剪纸创作实践Chapter创作主题与构思主题构思01020304彩色纸、剪刀、胶水、颜料等。
材料选择适合剪纸的剪刀,注意安全使用,避免伤手。
剪刀用于固定剪纸作品,选择粘性适中的胶水,避免弄脏作品。
胶水可用于给作品上色,增加色彩层次和表现力。
颜料材料准备与工具使用步骤演示1. 选择合适的彩色纸,根据构思画出动物的形象。
2. 使用剪刀沿着画好的线条进行裁剪,注意保持线条流畅。
01 02技巧指导在画动物形象时,要注意抓住动物的特征和神态,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在使用剪刀裁剪时,要保持手部和剪刀的稳定,避免剪出毛边或不平整的线条。
在粘贴作品时,要注意动物形象与背景纸的色彩和风格的搭配,营造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04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Chapter通过多媒体设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近距离欣赏和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增加课堂互动和参与度。
展示学生完成的剪纸作品,包括不同主题和风格的剪纸,如动物、植物、人物、传统图案等。
学生作品展示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作品,促进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让学生自我评价作品的创意、技术、美观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专业、客观的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评价标准创意性、技术性、美观性、完评价方法作品评价标准与方法互动环节:学生自评与互评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互动交流教师总结05剪纸艺术欣赏与拓展Chapter经典剪纸作品欣赏《十二生肖》《福禄寿喜》以生肖动物为主题的剪纸作品,形象生动,各具特色,体现了民间艺术的巧妙构思和独特审美。
四年年级美术学科教学设计来源存档初始来源创编及使用教学内容7.学学剪纸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阳剪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
2、引导学生吸取民间艺术的营养,传承兼职的优秀传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爱美术的情感与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剪纸的知识、技能,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做到造型单纯、简洁,富有剪纸情趣。
教学难点形象结构比例适当和正确把握纹样的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准备课件(课题导入、欣赏的作品、剪纸刻法、剪纸折法、背景音乐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方法与技能训练备注一、激趣导入二、探索新知1、出示教师剪纸作品。
观察老师带来的作品与平时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剪纸)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用一张彩纸、一把剪刀来表现你喜欢的的形象。
课件出示课题。
1、通过课件介绍剪纸的有关知识:(1)用途和材料。
(2)剪纸折法:对边折剪、三角折剪、四角折剪、五角折剪、六角折剪、二方连续折剪。
(重点练习四角折剪和六角折剪)2、教师示范剪纸制作步骤:折叠——画出基本纹样——剪掉多余部分——细小部分用刻刀——打开粘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折法进行练习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步是怎么做的。
1分钟10分钟三、动手操作四、作品展示五、课外拓展1、提出创作要求:(1)内容:选择一种折剪方法,制作一幅剪纸作品。
(2)方法:可临摹课件中播放图案纹样,也可以自己创作图案纹样。
(3)要求:造型独特、色彩丰富、谐调,并把作品粘贴在对比色的彩纸上。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
1、在小组内进行作品展示,每个小组评选出2幅最佳作品。
2、将最佳作品展示在班级展示台上。
3、在最佳作品中选择一幅作品予以点评。
1、回顾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作业:用剪纸作品装饰自己的家。
22分钟6分钟1分钟板书设计7.学学剪纸折—画—剪—刻—贴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欣赏多种多样的剪纸作品,感受剪纸的魅力,了解我国剪纸历史,使学生不仅看到剪纸的艺术美,而且对我国民间艺术深刻的文化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