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初中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7.34 MB
- 文档页数:53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二单元公正与
法治(知识清单)
一、公正的意义和作用
- 公正是指对事物的正确评价和处理,是一种公平、合理、无
私的原则。
- 公正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法治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 法治是指国家和社会的行为必须以法律为基础,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
- 法治要求依法治理、依法执政、依法行事,保障公民的权利
和自由。
三、公正与法治的关系
- 公正和法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在法治的基
础上推动公正,才能实现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四、公正和法治的实践意义
- 公正和法治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有效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公正和法治能够保护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公正与法治的典型案例
- 冤案:通过再审和平反,纠正冤假错案,恢复被侵犯人权利益。
- 环保法律的执行:通过法律手段,保护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二单元-公正与法治的知识清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1.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特点(1)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2.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形式(1)选举民主 (2)协商民主4.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公民形式民主权利的方式(1)民主选举(2)民主决策(3)民主监督6.民主监督的意义:(1)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权力滥用,预防腐败;(2)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7.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1)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8.公民怎样增强民主意识?(1)要自觉遵守宪法,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要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为什么要建设法治中国?)(1)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怎样厉行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公民: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点总结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民主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实现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
(1)是种新型的民主,从中国社会生长出来,是有生命力的。
(2)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目的是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协商民主,决策时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也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
(1)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要具有社会贵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1)要自觉遵守宪法;(2)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要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二单元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二单元是关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内容。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的宪法、国家机构、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政治体系和社会制度,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政治意识。
一、强调宪法的重要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
通过学习宪法,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二、介绍中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执行国家职能的组织,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法院、检察院等。
通过学习国家机构,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级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机构的职责和运作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国家治理的实际操作。
三、讲述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通过学习政治制度,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和现实。
四、注意在学习这个单元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认真阅读教材,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3.要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政治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
五、结语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二单元是关于中国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政治体系和社会制度,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政治意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也需要认真学习和思考,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应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3.1 生活在民主国家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重点)(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重点)(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重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目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6、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重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7、为什么民主需要法治保障?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8、社会主义民主真实性体现在哪里?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九年级品德第二单元知识点九年级品德第二单元主要包括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公民责任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建立和维持的互动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与不同的人建立各种人际关系,如家庭关系、友情关系、师生关系等。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要注重沟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权益,以建立互信和和谐的关系。
2. 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指科学有效地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如喜怒哀乐、愤怒、焦虑等。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情绪稳定性。
要进行情绪管理,我们可以通过识别自己的情绪、寻找合适的发泄方式、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等方法来实现。
3. 公民责任
公民责任是指个体对社会和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各种权益的同时,也有相应的责任。
维护社会稳定、遵
纪守法、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关心社会问题等都是公民责任的体现。
通过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我们可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
出贡献。
总结起来,九年级品德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涵盖了人际关系、情
绪管理和公民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的成长和
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掌握
情绪管理的技巧和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来提升自身品德素质,为
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及核心考点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强。
5.有效形式和独特优势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其中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6.民主制度的实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三、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1.必要性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条件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3.实现形式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4.要求
①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
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④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5.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必要性
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6.增强公民意识的方法
①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
②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③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④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7.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②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核心观点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厂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特点)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4.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5.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6.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7.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8.增强主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做法)9.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重要性)10,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和善治。
(要求)11.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隨。
(地位)12.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排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要求)13.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4.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做法)15.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关系)考点1:追求民主价值社会主义民主1.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1)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4)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绎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第三课:民主与法治一、填空或选择1.民主的价值:大多数人当家作主2.民主的实现: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3.国家民主道路的选择:国家的具体国情。
4. 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6.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7.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8.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9.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0.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二、问答题1.什么是民主?a.民主在价值上的要求: 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b.民主价值的实现: 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c.选择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具体国情。
2.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历史进程(1)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
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2)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3)俄国十月革命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望。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
(4)1949年,新中国成立。
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5)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7)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追求。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1.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特点(1)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2.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形式(1)选举民主 (2)协商民主4.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公民形式民主权利的方式(1)民主选举(2)民主决策(3)民主监督6.民主监督的意义:(1)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权力滥用,预防腐败;(2)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7.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1)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8.公民怎样增强民主意识?(1)要自觉遵守宪法,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要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为什么要建设法治中国?)(1)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怎样厉行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公民: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