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课互动游戏
- 格式:ppt
- 大小:447.50 KB
- 文档页数:42
新生团体心理游戏活动方案一、活动名称“心之翼:启航新生心理之旅”二、活动目标1. 促进新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2. 增强新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新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4. 通过游戏活动,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XXXX年XX月XX日(周X)XX:XX-XX:XX地点:学校体育馆四、活动对象XXXX级全体新生及辅导员、心理委员等工作人员。
五、活动内容与安排1. 开场热身(XX分钟)活动:松鼠与大树目的:通过轻松活泼的热身活动,消除新生之间的陌生感,调动现场氛围。
步骤:随机分组,三人一组,二人扮大树,面对对方,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一人扮松鼠,站在圆圈中间;辅导员或心理委员担任临时主持人,进行口令指挥。
当主持人喊“松鼠”时,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其他的大树;主持人或临时主持人负责新松鼠和大树配对。
如果某人被困在树上或地下,必须等待救援。
当主持人喊“大树”时,角色互换。
当主持人喊“地震”时,扮演大树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扮演松鼠的人寻找大树避难。
注意事项:鼓励同学主动组合,避免“落单”情况。
2. 团队竞技(XX分钟)活动:人椅目的:通过团队竞技,增强新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步骤:全体学员一起完成一次收缩和放松的挑战。
将所有人的双脚合并在一起,然后弯腰用手触摸脚踝,接着大家再一起慢慢坐下来,让屁股接触脚跟,然后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所有人手挽着左右两个人的腰,然后当喊到“人椅”的时候,大家同时往右倾倒,看大家可以坚持多久不倒下。
倒下的团队或个人需要立即起立,重新调整位置和姿势,继续挑战。
注意事项:切勿用力过猛导致他人受伤,注意安全第一位。
3. 心理分享(XX分钟)目的:通过分享体验感受,加深新生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步骤:每位新生分享参与活动的体验感受和收获,可以谈谈在团队协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
辅导员和心理委员可以引导大家积极发言,鼓励新生们互相倾听、理解和支持。
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会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4.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心灵拼图游戏材料:若干张写有心理特点的卡片,如“乐观”、“内向”、“自信”等。
2. 随机分组用的标签纸和笔。
3. 记录表和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游戏的目的和规则。
2. 学生分组,每组5-6人。
二、游戏进行1. 每个学生从心理特点卡片中抽取一张,不告诉其他同学。
2. 每组同学开始讨论,将抽到的心理特点卡片拼凑成一幅完整的“心灵拼图”。
3. 每组同学需要用语言描述自己抽到的心理特点,并尝试将其与团队其他成员的心理特点相匹配。
4.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心灵拼图的小组获胜。
三、游戏总结1. 每组分享自己的心灵拼图,并讲述在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游戏中的心理特点,如团队合作、沟通协调、情绪管理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游戏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悟。
二、心理活动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自我探索,如“我最自豪的事情”、“我最担忧的事情”等。
2.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心理特点,并尝试用心理特点卡片进行匹配。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心理活动课程的内容和收获。
2. 学生撰写反思日记,记录自己在心理活动中的成长和变化。
教学评价:1. 学生在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表现。
2. 学生在心理自我探索和反思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教学延伸:1. 定期开展类似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提高心理素质。
2. 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辅导,为学生提供更多心理支持。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团辅课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2. 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3.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4.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自信心。
课程对象:大学生课程时长: 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安静、光线适宜的教室或活动室。
2. 教学材料:PPT、纸笔、小卡片、小玩具等。
3. 教学工具:计时器、音乐播放设备等。
课程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二、破冰活动(20分钟)1. 活动名称:“自我介绍”。
- 活动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并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
- 目的:帮助学生放松心情,增进彼此了解。
2. 活动名称:“数字接龙”。
- 活动内容:学生按顺序报数,每次报数加1,当数字为“7”或其倍数时,需喊出“数字7”,并自我介绍。
- 目的: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情绪管理活动(20分钟)1. 活动名称:“情绪卡片”。
- 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身情绪,用小卡片写下自己的感受,并分享给小组成员。
- 目的: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
2. 活动名称:“情绪表达”。
- 活动内容: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 目的:培养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四、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0分钟)1. 教师回顾第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团队建设活动(20分钟)1. 活动名称:“信任背摔”。
- 活动内容:学生轮流站在桌子上,其他学生将其背起,让其相信自己,然后从桌子上摔下来。
- 目的: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和团队凝聚力。
2. 活动名称:“传递水杯”。
- 活动内容:学生分成小组,用背部将水杯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不得用手触碰。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类型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识别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调控情绪,增强心理韧性的能力。
4. 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情绪卡片:包含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的表情图片。
2. 游戏道具:情绪气球、情绪面具等。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情绪的概念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基本情绪吗?二、游戏活动一:情绪猜猜乐1. 教师将情绪卡片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张。
2. 学生根据卡片上的表情图片,猜测对应的情绪类型。
3. 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猜测,并解释正确答案。
三、游戏活动二:情绪气球1.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情绪气球。
2. 每组讨论并选择一个代表该组情绪的表情。
3. 每组将情绪气球吹大,并在气球上贴上代表该组情绪的标签。
4. 教师邀请各组分组展示情绪气球,并解释选择该情绪的原因。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情绪对生活的影响。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情绪是可以调控的,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面对情绪。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顾情绪的基本类型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二、游戏活动三:情绪面具1.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情绪面具。
2. 每组讨论并选择一个代表该组情绪的表情。
3. 每组将情绪面具贴在脸上,并尝试用表情和语言表达该情绪。
4. 教师邀请各组分组展示情绪面具,并分享表达该情绪的感受。
三、游戏活动四:情绪接力1. 学生分组,每组一位同学作为“情绪传递者”。
2. 情绪传递者站在起点,其他同学站在终点。
3. 情绪传递者根据教师的指令,将情绪卡片传递给下一个同学。
4. 接到情绪卡片的同学要根据卡片上的表情,用表情和语言表达该情绪。
5. 依次传递,直至所有同学都表达过情绪。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情绪调控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 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宣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二、教学对象大学生三、教学时长1课时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游戏道具: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3. 教案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压力的概念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压力。
(二)游戏活动1. 游戏名称:压力气球游戏规则:每位学生用彩纸制作一个气球,将自己在近期遇到的压力写在气球上,然后将其放飞。
在放飞过程中,学生可以适当宣泄情绪。
游戏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压力来源,学会合理宣泄情绪。
2. 游戏名称:传递信任游戏规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站成一排。
第一位同学手持彩笔,在第一位同学的手心写下一个词语,然后将彩笔传递给下一位同学。
下一位同学在手心写下与前一位同学相同的词语,并将彩笔传递给下一位同学。
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位同学。
最后一位同学将手心中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3. 游戏名称:心灵画语游戏规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我的大学生活”、“我的梦想”等。
每位同学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自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然后将画作展示给其他同学。
其他同学猜出画作的主题。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心理表达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分享自己在游戏中学到的解压方法和沟通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压力及应对策略。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心理压力的普遍性,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压力,学会调整心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心理压力的认识。
2. 评价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心理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课后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 通过热身游戏,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状态,为后续心理课程内容做铺垫。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长: 30分钟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舒适、宽敞,布置温馨。
2. 游戏道具:气球若干、音乐播放设备、白板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过去一周内遇到的压力和挑战,教师引导大家关注心理状态。
二、热身游戏——“心灵碰撞”(20分钟)1. 游戏规则:-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相同。
- 每个小组内随机抽取一个气球,代表该小组的“心灵”。
- 教师播放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学生们随着音乐节奏,用手中的气球进行碰撞。
- 气球碰撞过程中,小组内成员需要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 游戏时间:5分钟。
2. 游戏进行:- 学生们按照游戏规则进行“心灵碰撞”,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各小组的表现。
-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们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鼓励他们积极表达。
3. 游戏结束:- 游戏结束后,教师邀请各小组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 学生们可以谈谈自己在游戏中的情绪变化,以及通过游戏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知。
三、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调关注自身心理状态的重要性。
2. 学生们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悟,以及如何将游戏中的经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课后作业1. 学生们思考自己在过去一周内遇到的挑战,尝试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自己的情绪变化。
2. 学生们尝试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沟通技巧,与朋友、家人分享自己的心理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心灵碰撞”游戏,帮助学生们放松身心,增进彼此的了解,为后续心理课程内容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 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他们将游戏中的经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大学生心理健康游戏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的大学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地方,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和问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心理素质,我们特别策划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游戏活动。
通过这些游戏,同学们可以释放压力,增强自信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本次心理健康游戏活动将在本周五(具体日期)下午2点至5点进行。
地点:学校体育馆及周边空地(具体地址稍后通知)三、活动内容与流程1. 心理学问答:活动开始前,设置一个咨询台,邀请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同学们提供现场心理咨询服务。
同学们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咨询,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困惑等。
2. 冥想放松:参与者们先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然后轮流进行冥想放松练习。
通过深呼吸、想象放松等方法,帮助大家缓解紧张情绪,平复心情。
3. 信任接力:将参与者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排成一列。
每组的第一个人倒向后面的队友,后者需要托住他们防止摔倒。
通过这个游戏,锻炼大家的信任与合作能力。
4. 破冰游戏:分组进行“人名、地名、动作”接龙游戏。
每组轮流说出一个地名或动作,如果接不上来则被淘汰。
这个游戏旨在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与交流。
5. 心灵手巧:准备一些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大家自由组队,发挥创意制作出各种有趣的手工艺品。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6. 感恩的心:每个人都说一句感恩的话或者做一件感恩的事情,如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等。
这个环节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感恩之心和表达能力。
7. 结束语:在活动结束时,大家一起回顾整个活动的收获和感受,分享心得体会。
同时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积极面对挑战和压力。
四、参与对象与要求参与对象:全校在校大学生。
参与要求:每个同学都可以参加以上活动,但请确保在活动前了解活动的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并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活动。
课时:1课时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沙盘游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作用。
2. 通过沙盘游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调整情绪,提高心理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沙盘游戏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学生在沙盘游戏中的自我表达和情绪调整。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沙盘游戏进行自我探索和调整。
2. 如何在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教学准备:1. 沙盘游戏器材:沙盘、细沙、沙具、剪刀、胶水等。
2. 教学课件。
3. 教学场地布置:营造轻松、舒适的活动氛围。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简要介绍沙盘游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作用。
2. 提问:同学们对沙盘游戏有哪些了解?为什么想参加这次活动?二、活动体验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5人。
2. 每组轮流进行沙盘游戏,每组10分钟。
3. 游戏规则:a. 每人轮流在沙盘上摆放沙具,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b. 沙具可以自由选择,但每次只能摆放一个。
c. 游戏过程中保持安静,不要用言语干涉他人。
d. 每组游戏结束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三、分享与讨论1. 各小组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2. 老师引导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a. 游戏过程中自己摆放的沙具代表了什么?b. 游戏过程中有哪些情绪体验?c. 通过游戏,自己有哪些新的认识和体会?四、总结与反思1. 老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 提醒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调整情绪。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沙盘游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沙盘游戏中的自我表达和情绪调整能力。
3. 学生在活动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
教学延伸:1. 定期组织沙盘游戏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持续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2. 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