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课互动游戏
- 格式:ppt
- 大小:601.00 KB
- 文档页数:41
新生团体心理游戏活动方案一、活动名称“心之翼:启航新生心理之旅”二、活动目标1. 促进新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2. 增强新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新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4. 通过游戏活动,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XXXX年XX月XX日(周X)XX:XX-XX:XX地点:学校体育馆四、活动对象XXXX级全体新生及辅导员、心理委员等工作人员。
五、活动内容与安排1. 开场热身(XX分钟)活动:松鼠与大树目的:通过轻松活泼的热身活动,消除新生之间的陌生感,调动现场氛围。
步骤:随机分组,三人一组,二人扮大树,面对对方,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一人扮松鼠,站在圆圈中间;辅导员或心理委员担任临时主持人,进行口令指挥。
当主持人喊“松鼠”时,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其他的大树;主持人或临时主持人负责新松鼠和大树配对。
如果某人被困在树上或地下,必须等待救援。
当主持人喊“大树”时,角色互换。
当主持人喊“地震”时,扮演大树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扮演松鼠的人寻找大树避难。
注意事项:鼓励同学主动组合,避免“落单”情况。
2. 团队竞技(XX分钟)活动:人椅目的:通过团队竞技,增强新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步骤:全体学员一起完成一次收缩和放松的挑战。
将所有人的双脚合并在一起,然后弯腰用手触摸脚踝,接着大家再一起慢慢坐下来,让屁股接触脚跟,然后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所有人手挽着左右两个人的腰,然后当喊到“人椅”的时候,大家同时往右倾倒,看大家可以坚持多久不倒下。
倒下的团队或个人需要立即起立,重新调整位置和姿势,继续挑战。
注意事项:切勿用力过猛导致他人受伤,注意安全第一位。
3. 心理分享(XX分钟)目的:通过分享体验感受,加深新生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步骤:每位新生分享参与活动的体验感受和收获,可以谈谈在团队协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
辅导员和心理委员可以引导大家积极发言,鼓励新生们互相倾听、理解和支持。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团辅课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2. 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3.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4.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自信心。
课程对象:大学生课程时长: 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安静、光线适宜的教室或活动室。
2. 教学材料:PPT、纸笔、小卡片、小玩具等。
3. 教学工具:计时器、音乐播放设备等。
课程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二、破冰活动(20分钟)1. 活动名称:“自我介绍”。
- 活动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并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
- 目的:帮助学生放松心情,增进彼此了解。
2. 活动名称:“数字接龙”。
- 活动内容:学生按顺序报数,每次报数加1,当数字为“7”或其倍数时,需喊出“数字7”,并自我介绍。
- 目的: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情绪管理活动(20分钟)1. 活动名称:“情绪卡片”。
- 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身情绪,用小卡片写下自己的感受,并分享给小组成员。
- 目的: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
2. 活动名称:“情绪表达”。
- 活动内容: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 目的:培养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四、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0分钟)1. 教师回顾第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团队建设活动(20分钟)1. 活动名称:“信任背摔”。
- 活动内容:学生轮流站在桌子上,其他学生将其背起,让其相信自己,然后从桌子上摔下来。
- 目的: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和团队凝聚力。
2. 活动名称:“传递水杯”。
- 活动内容:学生分成小组,用背部将水杯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不得用手触碰。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 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宣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二、教学对象大学生三、教学时长1课时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游戏道具: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3. 教案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压力的概念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压力。
(二)游戏活动1. 游戏名称:压力气球游戏规则:每位学生用彩纸制作一个气球,将自己在近期遇到的压力写在气球上,然后将其放飞。
在放飞过程中,学生可以适当宣泄情绪。
游戏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压力来源,学会合理宣泄情绪。
2. 游戏名称:传递信任游戏规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站成一排。
第一位同学手持彩笔,在第一位同学的手心写下一个词语,然后将彩笔传递给下一位同学。
下一位同学在手心写下与前一位同学相同的词语,并将彩笔传递给下一位同学。
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位同学。
最后一位同学将手心中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3. 游戏名称:心灵画语游戏规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我的大学生活”、“我的梦想”等。
每位同学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自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然后将画作展示给其他同学。
其他同学猜出画作的主题。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心理表达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分享自己在游戏中学到的解压方法和沟通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压力及应对策略。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心理压力的普遍性,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压力,学会调整心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心理压力的认识。
2. 评价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心理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课后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新生团体心理游戏活动方案一、活动名称“心之翼:启航新生心理之旅”二、活动目标1. 促进新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增强团队凝聚力。
2. 提升新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3. 发现和解决新生在心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活动对象全体新生,重点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专业的学生。
四、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新生入学后第一周的周末(具体日期待定)地点:学校体育馆及周边户外场地五、活动内容与流程1. 热身游戏(30分钟)目的:通过简单的热身游戏,使新生们放松身心,快速融入团队。
内容:大风吹、松鼠与大树等。
2. 破冰环节(45分钟)目的:打破新生之间的陌生感,增进相互了解。
内容:设计一系列互动环节,如“自我介绍接力”、“猜词游戏”等。
3. 团队建设活动(90分钟)目的: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内容:团队拓展训练、拼图比赛等。
4. 心理知识讲座(60分钟)目的: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新生心理素质。
内容:邀请专业心理老师进行主题为“大学生活与心理健康”的讲座。
5. 心理测评与咨询(45分钟)目的:了解新生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内容:进行心理测评,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
6. 结束活动(30分钟)目的:总结活动收获,鼓励新生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积极面对挑战。
内容:颁发证书及纪念品,进行集体合影。
六、活动组织与分工1. 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与筹备工作,包括场地布置、物资准备、人员分工等。
2. 热身游戏组:负责设计及组织热身游戏,确保活动的趣味性及安全性。
3. 破冰环节组:负责策划及实施破冰环节,引导新生相互了解与沟通。
4. 团队建设组:负责组织团队建设活动,促进团队协作与凝聚力。
5. 心理讲座组:负责邀请专业心理老师,准备讲座内容,确保讲座的专业性及实用性。
6. 心理测评与咨询组:负责新生心理测评及一对一咨询服务,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塑造”的互动式教学活动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人格塑造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人格塑造,我们设计了一份互动式的教学活动。
活动名称:大学生人格塑造互动讨论会活动目标:1. 帮助大学生认识到人格塑造的重要性2.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人格塑造的过程3. 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活动流程:第一阶段:主题介绍(20分钟)在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首先介绍当天讨论会的主题:人格塑造。
简要介绍人格塑造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提出当下大学生存在的一些人格方面的问题,并引导大家思考自己在人格塑造方面的需求。
第二阶段:小组讨论(30分钟)将参与者分成小组,每组5-6人。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进行发言。
小组的讨论主题为:1. 我们的人格特点是什么?2. 我们希望通过人格塑造实现怎样的改变?3. 我们能够通过哪些途径进行人格塑造?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共同探讨人格塑造的方法和路径。
小组长要引导讨论,让每位组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三阶段:分享讨论成果(2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体参与者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代表要总结小组成员的共识和独特见解,并提出自己对于人格塑造的认识和期望。
其他参与者可以就分享进行提问和互动。
第四阶段:专题讲座(30分钟)邀请心理学专家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专题讲座,介绍人格塑造的原理、方法和技巧。
专题讲座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格塑造的过程和效果。
第五阶段:案例分析(20分钟)由专家引导,选择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大家分析该案例中的人格塑造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参与者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六阶段:互动游戏(20分钟)设计一些与人格特点相关的互动游戏,让参与者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人格塑造的乐趣。
大学生心理班会小游戏标题:大学生心理班会小游戏导言:大学生心理班会小游戏旨在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在班会时间中进行这些小游戏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提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大学生心理班会的小游戏,帮助班级组织者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猜一猜我是谁游戏规则:学生们将纸条贴在自己的背后,上面写上一个与自己相关的标签,如兴趣爱好、特长、梦想等。
然后学生们要通过与他人交流,提问和回答来猜出自己的标签是什么。
每个学生可以向其他人提问三个问题,通过回答问题来猜测自己的标签。
游戏目的: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培养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同时,这个游戏也可以增加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和友谊。
二、情绪表演大挑战游戏规则: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表演者。
然后,每个小组会得到一种情绪,如高兴、难过、愤怒等等。
表演者需要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达所给定的情绪,而其他小组成员需要猜测表演者所表达的情绪是什么。
游戏目的: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可以学会通过各种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增强他们的情绪识别能力。
同时,这个游戏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破冰游戏:简单介绍我游戏规则: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学生作为代表。
然后,每个代表将有一分钟的时间来介绍自己,包括姓名、兴趣爱好、家乡、志愿和梦想等。
其他小组的成员需要在听完介绍后,询问代表有关他们的问题。
游戏目的: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班级里的其他同学。
同时,这个游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联系。
四、心理迷宫挑战游戏规则:在教室内的某个区域或者户外的指定区域设置一个迷宫,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队员作为迷宫挑战者,其他队员则是观察者。
迷宫挑战者需要盲目进入迷宫并尽快找到出口。
观察者可以通过给出指引,如口头提示或者手势,来帮助挑战者找到正确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