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加三位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三位数加三位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练习题和实际例子的讲解。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计算过程和示例。
2.2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讲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从个位数开始相加,进位处理等。
示范例题:展示几道典型例题,边讲解边演示计算过程。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2 教学反馈对学生的正确答案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四章:教学拓展与延伸4.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规律和技巧。
引导学生探索四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4.2 教学延伸组织一些相关的数学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提高学生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兴趣和热情。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寻找更多的学习资源和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多媒体课件。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黑板和粉笔。
5.2 教学材料练习本和铅笔。
计算器(可选)。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活动通过数学故事或实际情境引入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示一个实际例子,如购物时需要计算总价,引发学生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需求。
6.2 主体活动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
小组竞赛:组织小组之间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第一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案《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8页的例3。
教学目标:1、掌握估算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同学们,今天学习新知识前咱们先回顾一下以前学的旧知识.请拿出练习本做一做这两道题:出示课件第2张(先让他们估一估,然后请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一做)36+47= 123+238= 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内容,你认为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呢?指名回答。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1.)2、不错,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法,(板书:进位加法)不过,可要仔细观察,看谁能发现,今天所学的和以前所学有什么不同。
二、知识迁移,探究新知1、出示课件第3张从这些图片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同学们提的很好,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进位加法,所以现在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加法的问题。
2、出示课件第4张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谁能列出算是呢?请举手。
(445+298)现在我们先不笔算,先来估一估他们的和大约是多少?请学生思考,思考完后请举手。
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估的。
生:把445估成450,298估成300,450+300得750,所以445+298约等于750。
师:你真棒!那老师再给你们出一道:404+295呢?(教师相机板书)指名回答。
所以说,不管是用哪种方法估算,都是把两个加数看成一个什么样的数?生:与原数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三位数加三位数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三位数加三位数教学设计《三位数加三位数》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估算才能和估算方法。
2、学会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进一,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是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列竖式计算:59+77 85+68 86+14 34+782、估算复习599+800 900+ 989+1123、板书课题:《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二、出示目的: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三、自学指导:1、看书18页例2 找出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2、你能估算出这两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3、怎样列式。
〔5分钟时间做与上题相类似的题〕四、检测:生独立完成18页的做一做。
五、后教:1、更正:指名板演,学生纠正错误并加以改正。
2、讨论:怎样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六、当堂训练:1、练习:867+698 241+5632、改错:352+128=4703、小结:4、作业:数学书19页第一题20页第五题任选其一。
板书设计:三位数加三位数376+284= ?法那么:哪一位上的数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第2篇:三位数加三位数教学设计《三位数加三位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一〕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加法的运算法那么,可以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2.使学生懂得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展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懂得算理,把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才能,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2.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咨询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络。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会正确地进展笔算和验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内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延续,在计算方法上是相同的。
这个内容是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是学生学习笔算的一个难点,是小学阶段整数加减法的一个小结点。
在教材的安排中还重视了估算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1.教材地位和作用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加法计算,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为后面学习连续退位的减法作好铺垫。
2.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因此在教学时我准备了课件和配套的画面,以增强直观形象性,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而且学生之前已学过加法计算,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在数学课堂上,孩子们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些情况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因为这节课是连续进位,所以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数感。
情感态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理解运用“无论哪一位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和“不要忘记加进位“1”。
4.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
难点:是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无论哪一位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和“不要忘记加进位‘1’)二、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2、多媒体教学法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这是一节计算课,传统的计算课可能会多一些枯燥,所以现在的教材都是在生活情境中呈现计算,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6页,37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本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学生已经能够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
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中国湿地保护动物种类”的主题图,为学习计算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渗透环保教育,学生利用统计表主动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一次进位加法,在自主探究、对话交流中,明晰计算的算理,掌握计算的方法。
(二)核心能力通过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加法的计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1.在自主探求中,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2.通过学习活动,受到环保教育,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学习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
(五)学习难点“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的算理。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加法》名师课件、《加法》课时作业。
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小调查:通过喜欢的方式了解有关湿地和湿地动物的知识。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环境和动物保护的教育,同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设计1.复习导入(1)口算下面各题。
71+45 24+43 35+4752+20 32+59 53+28(2)笔算430+260 570+380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3)引入新课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
2.问题探究(1)学习加法出示教材第36页的主题图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问题一: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二:根据统计表中三类动物,即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种数,从不同的角度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板书,让学生先列式,再将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问题分类,先研究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教案小学数学精选教案《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名师教案一、研究目标(一)研究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8页例3及做一做。
例3仍然利用“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主题图引出,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学生在上节课已经掌握了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教学中要充分放手,让学生把已有经验迁移类推到连续进位的情况,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培养验算惯。
(二)核心能力通过这节课的研究,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获得过程,渗透数学思想。
(三)研究目标1.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精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搜检与验算的气。
(四)研究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笔算和验算。
(五)研究难点根据数据的特点,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连续进位加法》名师课件、《连续进位加法》课时作业。
2、研究设想(一)课前设想1.复任务先估一估,再笔算下列各题。
1小学数学精选教案238+91.659+306说一说: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二)教室设想1.新课导入①谈话导入我们知道,我国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植物和动物,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这是其中一个湿地的野生动物和植物情况。
(出示信息: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请你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②交流问题学生交流,老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板书: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2.问题探究(1)估一估,大概有多少种?预设1:445+298≈750(种)预设2:445+298≈700(种)450 300.400.300小结:一般是把加数看作与它们比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口算出它们的和。
三位数加三位数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加法法则,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运算。
3.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进位加法的理解与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对数据的正确处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提问:我们之前学的加法计算方法,适用于三位数加三位数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过程。
2. 讲解加法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3. 举例讲解,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几个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例子。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计算总价等。
2. 引导学生运用三位数加三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2. 分析案例中的关键信息,引导学生运用三位数加三位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七、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问题。
2. 每组选择一个问题,共同解决,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24+43=35+47=
52+20=32+59=53+28=
2、笔算
430+260=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
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不连续进位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不连续进位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不连续进位的概念,正确进行不连续进位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练习题或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2. 探究新知(1)讲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
(2)介绍不连续进位的概念,即当某一位相加满十时,只向高一位进一,而不是连续向更高位进位。
(3)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观察不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并总结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针对不连续进位的情况,设计专项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及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5. 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不连续进位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这个细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不连续进位的特点及计算方法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不连续进位的概念在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过程中,当某一位相加满十时,只向高一位进一,而不是连续向更高位进位。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由于学生已有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及一次进位加法计算的经验基础,因此,本节课采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体现算法多样化。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复习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及一次进位加法引入新课,进而为学生创造探究新知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借助298这一加数接近整百数的特殊性,引导学生探索除笔算以外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并通过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会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2.关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
连续进位加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虽然算理不难理解,但计算时还是很容易出错。
因此,本节课教学时,关注学生计算时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并设计针对性练习,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用验算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提醒学生计算之后及时验算,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说一说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及一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情检测卡中第2题有哪些计算方法。
方法一笔算。
方法二口算,先算120+100=220,再算6+1=7,最后算220+7=227。
方法三笔算时可以不列竖式,因为101接近100,可以写成100+1的形式再进行计算。
列式:126+101=126+100+1=226+1=2273.通过比较以上三种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计算题中数的特殊性选择不同算法。
4.导入新课:通过刚才的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及一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将要迎接新的挑战,大家有信心吗?设计意图:利用旧知引出新知,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案
教学内容:例题1、2,练习八1、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 24+43 35+47 52+20 32+59 53+28
2、笔算430+260 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例1)
(1)提问: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点难度,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列竖式
提问:从哪位开始加起?个位上写几?十位上写几?百位上写几?
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列竖式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列竖式
提问: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比较好写,大家都做得很对!可是百位上的数怎么写呢?2+9=11,相加满十怎么办?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4、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
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的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
下面同桌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笔算加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123+361 456+533
2、367+626 426+382 516+703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