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清明节的民俗游戏与传统娱乐活动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悼念逝者的日子。
除了祭祀仪式外,清明节还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游戏和传统娱乐活动。
这些活动既让人们缅怀往事,又带来欢乐和快乐。
本文将介绍清明节的民俗游戏与传统娱乐活动。
一、踏青郊游清明节正值春季,天气适宜,人们喜欢踏青郊游。
踏青郊游是人们欢度清明假期的传统活动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带上家人和朋友前往公园、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踏青郊游不仅锻炼身体,也让人们放松心情,享受亲近自然的乐趣。
二、放风筝放风筝是中国传统的娱乐活动,也是清明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
人们会选择宽阔的空地,放飞五彩斑斓的风筝。
放风筝既是娱乐方式,也是人们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祈福的方式。
风筝在蓝天白云中翱翔,让人们感受到宽广自由的空气,给人带来轻松的心情。
三、踩高跷踩高跷是清明节的另一个传统游戏。
高跷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由木材制成。
人们会把高跷绑在脚上,然后练习平衡和走路。
踩高跷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清明节期间,许多地方都会举办踩高跷比赛,吸引了许多观众和参赛者。
四、插柳条插柳条是清明节的独特传统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清明节前后到野外或墓地附近采集柳条。
然后,他们会把柳条插在家门口或者祖先的墓前。
这个习俗寓意着祈求长寿和家族的繁荣。
此外,插柳条也被认为是一种驱除邪气的方式。
因此,这一传统活动在中国各地都非常流行。
五、踩艾叶踩艾叶是清明节的另一个特色传统习俗。
人们会将鲜艾叶煮熟后,放在地上。
然后,人们会光着脚丫,跳跃在艾叶上,以此祈求消灾驱邪。
踩艾叶的传统还延续到了现代,有些地方会在清明节期间举办踩艾叶比赛,吸引了许多参与者和观众。
六、打马球打马球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娱乐活动之一,也是清明节期间的民俗游戏。
这项活动要求参与者骑马,用长木棒击打球。
打马球需要参与者的驾驭和协作能力,体现了勇气和力量。
在现代,打马球往往被作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比赛。
清明节的传统游戏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除了祭祖扫墓外,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进行传统的清明游戏。
这些传统游戏是几百年来民间传承下来的,不仅富有娱乐性,还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本文将介绍几种传统的清明节游戏。
一、踏青游戏清明节是春季的一个节气,正好是天气变暖的时候,人们喜欢利用这个机会去户外踏青游玩。
踏青游戏是清明节最常见的一种活动方式,具体的游戏形式有很多种。
比如说,人们可以手牵手,排成一排唱着歌儿,欢快地踏青;也可以组织一场追逐戏,让大家在草地上奔跑,尽情释放自己的激情;还可以举办一场友谊赛,让大家一起进行体育运动,展现自己的才艺等。
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踏青游戏,都能让参与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二、放风筝清明节,也是放风筝的好时机。
放风筝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游戏,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在清明节的时候,人们会制作各式各样的彩色风筝,然后选择一个开阔的地方,放飞自己的风筝。
放风筝不仅能够锻炼人们的操作能力,还能够观赏到五彩斑斓的风筝在蓝天白云中的舞蹈。
同时,放风筝还有一层寓意,人们相信放飞风筝能够带走一年的晦气,迎来新的一年好运。
因此,放风筝成为了清明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游戏。
三、踩高桩踩高桩是清明节传统游戏中的一种。
在游戏开始前,人们要准备一些木桩,并将其按照一定的规则摆放起来。
参与游戏的人要轮流上场,在规定时间内,尽量多地踩上桩子,并保持平衡。
这个游戏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平衡感。
踩高桩游戏除了锻炼参与者的身体协调能力外,还能增加互动与乐趣,让人们感受到童年的快乐。
四、蒲扇捧球蒲扇捧球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游戏,在清明节期间也是很受欢迎的一种活动之一。
蒲扇捧球游戏的规则简单,需要一把蒲扇和一个棉球。
参与者需要用蒲扇将棉球托起并传给下一个人,最后成功地传到最后一个人的手中。
这个游戏既考验参与者的反应能力,又增加了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性,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娱乐方式。
清明节有哪些祭祀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祭祀文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清明节祭祀活动:
1. 扫墓: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祖先的墓地扫除杂草,祭奠祖先。
2. 献花: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到祖先的墓地献上鲜花,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3. 祭祖: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到祖先的墓地举行祭祖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4. 挂菖蒲、艾叶: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在门口挂菖蒲、艾叶等植物,以祈求健康和吉祥。
. 放风筝: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制作各种各样的风筝,放飞天空中,象征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6. 踏青: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到郊外散步、游玩,感受春天的气息。
7. 荡秋千: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到公园或者郊外荡秋千,这是一种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心情的运动。
以上是清明节的一些传统祭祀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活动已经逐渐消失,但扫墓、祭祖等习俗仍然流传至今。
清明前后禁忌
《清明前后的禁忌》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祭奠先人,祭扫墓地,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
在清明节前后,有许多与禁忌相关的习俗和规定,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清明前后的禁忌。
首先,清明节期间最重要的禁忌莫过于忌讳鞠躬祭拜。
传统上,人们在清明祭扫坟墓时应该要举起祭品,向祖先行三鞠躬礼或者磕头,表示对逝去亲人的尊重和怀念。
其次,清明节期间还有一些与食物有关的禁忌。
在清明节当天,人们会吃清明团子、青团等传统食物,但同时也需要忌讳吃凉性的食物,如寒凉的食物会伤肝,而肝与春季相应,故清明节忌刺激性食物。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有忌口肉食的风俗,认为这会影响身体健康。
但人们多是在清明节结束之后恢复正常饮食。
此外,清明节期间还需要忌讳打架斗殴。
由于清明节是祭扫墓地、祭祀祖先的日子,所以在这个时候应该尊重祖先,与人和睦相处,避免冲突和争斗。
其他还有许多关于清明节期间的禁忌和忌讳,如忌讳剪指甲、洗头、下河洗衣等。
这些禁忌和忌讳都是为了尊重传统,维护社会风俗,是人们尊重祖先、顺应自然规律的一种表现。
总的来说,清明节前后的禁忌和忌讳都是为了尊重祖先、顺应自然规律,而传统的禁忌和忌讳也是我们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人对家庭、先人的尊重和敬仰。
希望人们在这个节日里能够遵守这些禁忌和忌讳,尊重传统,祭祀先人,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缅怀先人、扫墓祭祖的重要时刻。
然而,随着清明节的到来,一系列与节日相关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凸显。
为了确保大家能够度过一个安全、文明、有序的清明节,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清明节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
一、交通安全清明节期间,大量人群会前往墓地、陵园等场所进行扫墓活动,道路交通压力骤增。
因此,交通安全成为首要关注的问题。
出行前,我们应提前规划好路线,避开高峰时段和拥堵路段。
在行驶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
同时,行人也要提高安全意识,注意过往车辆,确保自身安全。
二、消防安全清明时节,天干物燥,火灾风险较高。
在扫墓过程中,很多人会焚烧纸钱、纸扎等物品,这极易引发火灾。
因此,我们要选择安全的祭祀方式,尽量避免焚烧易燃物品。
如果确实需要焚烧,应选择在开阔、无风的地方进行,并确保火源完全熄灭后再离开。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防止他们玩火引发火灾。
三、人身安全在扫墓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防范盗窃、抢劫等侵财犯罪行为。
尽量避免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如需携带,应妥善保管。
同时,要保持警惕,留意周围环境,发现可疑人员或情况要及时报警。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天气变化,防范雷电、暴雨等自然灾害对人身安全造成的威胁。
四、环境卫生清明节期间,人们会聚集在墓地、陵园等场所进行祭祀活动,这些地方的环境卫生问题也不容忽视。
我们应自觉遵守环境卫生规定,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在祭祀结束后,要及时清理现场,保持环境整洁。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共同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五、疫情防控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下,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清明节的疫情防控工作。
在参加扫墓活动时,应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
尽量避免人员聚集,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接触。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行程和接触史。
六、文明祭祀除了以上安全注意事项外,我们还应该倡导文明祭祀。
清明节的传统服饰与装饰品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进行祭祖、踏青、扫墓等活动,同时还会穿戴传统服饰和使用不同的装饰品,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缅怀之情。
本文将为您介绍清明节的传统服饰与装饰品。
一、清明节的传统服饰在清明节期间,人们穿戴的传统服饰主要有以下几种:1. 衣服:清明节期间的传统服饰以传统的汉服为主,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马褂,女性则穿着汉服裙装。
传统服饰注重色彩的纯净和素雅,常采用清亮的颜色,如淡黄、淡绿等。
2. 头饰:在清明节期间,男性会佩戴蓝色或黑色的头巾,女性则会佩戴发簪或发饰。
这些头饰不仅能够点缀整体造型,还能够表达清明节的庄重和典雅之感。
3. 鞋袜:清明节期间,男性通常穿着黑色布鞋,女性则穿着对应款式的女鞋。
鞋袜的选择也注重与服饰的搭配和整体的和谐度。
二、清明节的传统装饰品除了传统服饰外,清明节期间人们还会使用一些传统的装饰品来增添节日氛围,常见的装饰品有以下几种:1. 柳枝:清明节是春天的季节,人们会采集柳枝并用它制作花环或者插在房间的花瓶中。
柳枝的嫩绿色调给人以希望与生机的感觉,也象征着清明节的特殊意义。
2. 花卉: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选择一些具有清明节特色的花卉来进行摆放,如桃花、梅花等。
花卉的选择多与清明节的主题相呼应,同时也能够为家居增添一份清新的气息。
3. 冥币:在祭祖活动中,人们还会使用冥币来祭奠祖先。
冥币通常是黄色的纸钞,有着金银质地的花纹和文字。
此外,冥币的大小和面额也有一定规定,多数是以一元或五元为面额。
4. 纸马:在清明节期间,人们还会制作一些纸质的马形装饰品,来象征驱邪和祈福的意义。
这些纸马通常用纸片剪裁而成,然后粘贴在相应的位置。
5. 冥器:在祭祀时,人们还会使用冥器来祭奠祖先。
冥器多采用陶瓷或铜器制作,形态各异,有酒杯、炉子、盘子等。
这些冥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同时也能够体现敬祖的意义。
总结: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穿戴传统的服饰和使用各种装饰品,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清明节期间安全注意事项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对祖先的敬仰和追思的日子。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经常会出行祭扫扫墓,进行踏青郊游等活动。
但是,由于清明节期间人员数量增多,交通状况变得复杂,安全问题也相应加大。
因此,在清明节期间,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安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清明节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
一、出行交通安全注意事项1.提前规划好路线:在清明节期间出行,人流和车流量都会大幅增加,道路交通会更加拥堵。
所以,出行前最好提前规划好行程,选择不拥堵的路线。
2.注意道路交通安全:在路上行驶时,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超速行驶,不违规穿行。
同时,保持车距,预防紧急刹车的发生。
3.防止扒窃:清明节期间,扒窃案件较为多发。
因此,带上重要物品时要随身携带,尽量避免将贵重物品暴露在外。
4.注意安全出行:出行时要注意穿着舒适、合适的鞋服,避免行走时摔倒或者滑倒。
老年人和孩子要特别注意安全,辅助工具要妥善使用。
二、墓地祭扫注意事项1.准备工具:准备好祭祀所需的纸钱、鲜花、香烛等,避免忘带或者在墓地附近无法购买。
2.防火安全:在祭扫时烧纸钱,要选择无风的地方,注意防火。
烟头和燃烧物要做好灭火工作,避免发生火灾。
3.文明祭拜:在墓地祭拜时,要保持良好的行为礼仪,遵守墓地规定,不乱扔垃圾,不踩踏墓碑。
4.注意个人安全:祭拜时要小心行走,避免跌倒,注意保护好个人财物,防止被盗。
三、踏青郊游注意事项1.保护环境:在踏青郊游时,要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
要尊重自然,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
2.避免过度劳累:郊游时要合理安排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身体不适。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
3.注意防晒:清明节正值春季气温逐渐升高,紫外线较强。
外出时要注意防晒,避免晒伤皮肤。
4.保持人身安全:郊游时要注意安全,不要靠近危险地带,不要攀爬高处,尤其是老人、儿童和身体欠佳的人。
四、防范传染病1.注意个人卫生:在公共场合要勤洗手,避免接触眼、口、鼻。
清明节公共假期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全国性公共假期之一。
根据国家法定规定,每年的清明节是公众享有带薪休假的假期。
公共假期持续时间
清明节公共假期通常为三天,从清明节当天开始,连续休息三天。
具体的放假日期根据每年的阳历来确定,通常是在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
节日意义
清明节是人们缅怀祖先的传统节日,也是祭扫坟墓、祭拜先人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献花、烧纸等,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放假安排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清明节公共假期是有薪假期,雇主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员工相应的工资。
此外,清明节假期前后通常会有调整工作时间的安排,以便员工能够享受连续的休息时间。
假期注意事项
在清明节假期,人们通常会选择外出旅游、扫墓祭拜、与家人
共聚等方式度过。
然而,由于节日期间人员增多、交通拥堵等因素,务必要注意交通安全、避免拥挤场所、注意个人财物安全。
总结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全国性公共假期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缅怀祖先、扫墓祭拜。
放假期间,务必注意安全,享受欢
乐假期。
清明节安全注意事项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为了让我们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以下是一些清明节安全注意事项。
1. 出行安全在清明节期间,许多人会选择到墓地扫墓祭拜。
如果您打算外出,请务必注意交通安全。
提前规划好行程,避免堵车的时段。
如果开车出行,检查车辆状况,遵守交通规则,不酒后驾车或疲劳驾驶。
如果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注意保管好随身物品,并选择正规、安全的交通方式。
2. 防火安全由于清明节期间许多人会到郊外进行踏青、野炊等活动,防火安全至关重要。
请不要在山林、草地等易燃地区进行野外烧烤或搭建篝火。
如需野外用火,请选择指定场所,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离开时一定要确保火源熄灭,确保不引发火灾。
3. 防溺水安全清明节正值春季,气温升高,有许多人前往湖泊、河流等水域游玩。
请务必注意防溺水安全。
不会游泳或不够熟练的人,应该在有救生设施的地方游泳,并且不要离岸太远。
在水域游玩时,不要盲目冒险,要听从救生员或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导。
4. 饮食安全清明节期间,人们还会进行踏青、野餐等活动,人们应该注意饮食安全。
携带食物时,要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尽量避免带有抗菌剂的食品。
在外就餐时,选择有信誉的餐馆,并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洗手后再进食。
5. 防盗安全清明节期间,不法分子可能会借机实施盗窃行为。
无论是在墓地扫墓还是进行其他户外活动时,请随身携带贵重物品,并保持警惕。
不要把贵重物品留在车内,并确保车辆的门窗锁好。
注意防范陌生人的接近,保持个人和家人的安全。
6. 防伤害安全清明节期间,户外活动增多,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伤害事故。
出行前,应检查个人装备,确保不留隐患。
在活动中,不要攀爬陡峭的山坡或山顶,要注意遵守安全规则,不要越过禁区。
此外,还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皮肤,防止日晒。
总结:清明节是一年中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要以安全为前提,提前规划好行程,注意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和防溺水安全要时刻保持警惕;饮食安全要注意食品的新鲜卫生;防盗安全要随身携带贵重物品,并保护好个人和家人的安全;户外活动要注意防伤害安全。
清明节的忌讳和禁忌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人百姓非常重视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祭祀祖先,扫墓祭拜,缅怀逝去的亲人,同时也要遵守一些清明节的忌讳和禁忌。
本文将介绍清明节的常见忌讳和禁忌,并探讨相关背后的文化含义。
一、祭祀祖先的忌讳和禁忌1. 穿着得体:在祭祀祖先的时候,人们要穿着正式得体的衣服,不宜穿着过于暴露、随便或者破旧的服装。
这是对祖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形象的要求。
2. 不戴鲜花:祭祀时,不应佩戴鲜花,尤其是红色的花朵。
这是因为红色代表喜庆,与祭祀的庄重氛围相悖。
取而代之的是白色或黄色的花朵,以示清净和敬意。
3. 饮食有节:在祭祀祖先过程中,人们要注意饮食节制,不宜过度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这是为了避免食物的气味干扰祭祀仪式,同时也是对祖先的尊重。
二、扫墓祭拜的忌讳和禁忌1. 空洞扫墓:扫墓祭拜时,人们要保持专注,正襟危坐,不应随意嬉笑或聊天。
这是对逝去亲人的敬意,也是对扫墓仪式庄重性的要求。
2. 面朝阳光:在祭拜过程中,人们应该面朝阳光,而非背对阳光。
这是因为阳光被视为生命之源,逝者的灵魂往往被寄托在阳光之中,面朝阳光一种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3. 避免午时扫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午时被视为阳气最盛的时候,同时也是阴气最薄弱的时候。
因此,清明节扫墓时,人们要避免在午时进行,以免犯忌。
三、行为举止的忌讳和禁忌1. 不说晦气话:在清明节期间,人们要避免说一些不详吉利的话语,如病症、灾难等。
这是为了保持愉快的节日氛围,同时也是对逝去亲人的尊重。
2. 不涂口红:女性在清明节期间最好不要涂抹口红。
这是因为口红代表了喜庆的象征,而清明节是一个寄托思念的节日,因此最好保持朴素的妆容。
3. 不晒太阳:在清明节期间,人们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
这是因为太阳照射下的阳光明亮而刺眼,与清明节的庄重氛围不符。
清明节的忌讳和禁忌虽然看似繁多,但它们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这些忌讳和禁忌不仅从形式上要求人们在节日期间保持庄重、肃穆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清明节期间,一则关于武汉市民清明节跳广场舞的新闻登上了百度首页的新闻推荐,新闻报道了清明节期间陵园内的纪念碑周围摆满了花圈和鲜花,现场一片肃穆,在纪念碑的一旁,有晨练的市民正翩翩起舞。
有评论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先烈不敬;另有评论则认为先烈的牺牲正是为了而今人们载歌载舞的生活,因此烈士陵园跳舞并没有不妥。
究竟清明节期间烈士陵园里的跳广场舞该不该跳?
一、跳广场舞有“罪”吗?
抛开清明期间和烈士陵园这两个限制因素,单单“跳广场舞”已经是一个社会话题。
几年前便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大妈在美国跳广场舞被举报”,自此社会上对“广场舞”的声讨与嘲讽时有发生。
人们声讨或嘲讽广场舞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许多人认为跳广场舞“土”,是“大妈”们的专利;其二是一些人认为广场舞扰民。
关于广场舞是否“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事实上,跳广场舞的不只有“大妈”,也有不少年轻人,对于这些广场舞的爱好者来说这是他们喜爱的健身娱乐方式,并不比去健身房或跑马拉松低一等。
关于广场舞扰民,不得不承认,早些时候许多广场舞活动人数多、声音大,确实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
如今,许多广场舞队已经尽可能将影响降低,但仍然有不少广场舞队没有意识到自己健身娱乐的活动给他人带来了影响,这些舞队成为了广场舞爱好者中的“害群之马”,将原本喜闻乐见的健身娱乐活动变成了扰民行为。
其实,在这场广场舞的“原罪”争论中,双方都是不够尊重对方的,声讨者没有想到“大妈”可能就是他们的母亲,扰民者也没有想
到吵醒的或许就是自家孩子的美梦。
二、清明节的烈士陵园迎来的都是尊重吗?
清明节的烈士陵园总是热闹的,和3月5日的雷锋像、重阳节的敬老院一样热闹。
清明节的这几天,陵园会迎来许多镜头、鲜花、横幅、锦旗,却不见得迎来多少尊重。
许多去祭拜的人其实在前一天晚上想的是“好不容易放个假还要这么早起”,而在平时他们也不会对烈士有多少感恩之情,毕竟战争已经远离我们几十年。
清明节里对亲人的祭拜多数是一次感情的抒发,但是对烈士的祭拜却多数是一项任务的完成,因为我们对烈士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尊重。
三、清明节的烈士陵园能跳广场舞吗?
是不是清明节,是不是在烈士陵园里,能不能跳广场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对他人有足够的尊重。
即便烈士陵园里没有了广场舞,一片庄严肃穆,假如来祭拜的人没有心怀尊重,照样是自欺欺人。
尊重的内涵很多,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能够设身处地地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体会到他人的情感、感谢他人的贡献、包容他人的无心之错、克制自己的任性妄为。
一个文明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尊重的社会——娱乐没有尊重便成为扰民行为,悼念没有尊重便成为逢场作戏,自由没有尊重便成为恣意妄为,民主没有尊重便成为骂战与闹剧……
对于“苟且”的我们来说,彼此尊重或许比“诗和远方”更有意义。
四、政府能够为此做些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政府至少有两件事是可以做的。
一是加强社区文化、娱乐、健身场所的建设,广场舞扰民、烈士陵园跳广场舞都是由于居民们没有合适的文化、娱乐、健身场所,如果每个社区都能够提供这样的配套设施,上述问题定会得到较好的缓解。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公民彼此尊重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