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安全的公路美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提供全套毕业论文图纸,欢迎咨询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中文题目:基于交通安全的公路景观绿化方式的研究英文题目:Based on traffic safety road landscape virescence research姓名:X X X专业:交通工程指导教师:X X X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景观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公路景观绿化己成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交通安全意识的日益提高,公路环境的生态防护和降低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文以甘肃省境内已建成的高等级公路为依托,通过对甘肃省高速公路绿化的实地调查和对高速公路有关部门养护人员、绿化设计施工人员的走访调查,结合高速公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原则,通过对甘肃省所处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的分析,提出了陇南山区、中部丘陵东部黄土高原干旱区、甘南高寒区、河西地区的植物选择,并列出相应的乡土植物与适宜绿化的优良树种。
从交通安全的角度,对高速公路不同区域(边坡、中央分隔带、立交区、两侧绿化带、服务区、收费站等)绿化的功能、作用、基本要求和原则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合甘肃省高速公路的生态绿化措施。
通过对G312线巉口至柳沟河高速公路绿化分析,提出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方式;同时分析了公路绿化的安全性。
在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交通安全性的今天,本文的研究为干早、半干旱地区高等级公路绿化方式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绿化交通安全植物选择措施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in the landscape and the environment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the preservation of ecology and recovery techniques of high-level highway environment have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by the society.Based on the restoration ecology thesis, the different greening types of expressways are put forward that combined with the guidance of expressway greening choice and the investigation for expressway greening in Gansu province. Analyzing the functions, effects, basic demand, principles, protection techniques of greening in different areas on expressway (slope, central median, interchange area, service area, and toll station)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Gansu province, the vegetation choice in the south, the middle, the east and the west of Gansu province are put forward.The expressway greening type in loess area is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 interchange trial greening area that G312 (from Chankou to Liugouhe). The problems of expressway greening in Gansu province are also studied, and some solved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high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mproving traffic safety today.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is contributed to high-level highway ecological greening in acrid and semi-acrid.Keyword:High grade highway; Green; Traffic safety; the choice of vegetation; method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第1章绪论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 国外研究现状 (2)1.2.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4)第2章公路绿化的作用 (5)2.1 公路绿化的概念以及特点 (5)2.2 公路绿化对环境及汽车污染的作用 (5)2.2.1 净化空气,减少排气污染的作用 (6)2.2.2 减弱噪声,限制噪声的作用 (16)2.2.3 调节改善小气候,改善道路环境的作用 (16)2.2.4 保持水土,维护道路及生态环境的作用 (17)2.2.5 监测环境污染的作用 (18)2.3 公路绿化对交通安全的作用 (18)2.3.1 视线诱导 (19)2.3.2 防眩功能 (20)2.3.3 线形预告 (22)2.3.4 遮蔽功能 (22)2.3.5 过渡功能 (23)2.3.6 缓冲功能 (24)2.3.7 稳固边坡 (24)2.3.8 丰富路侧景色,消除疲劳 (25)第3章公路绿化安全设计 (26)3.1当前绿化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6)3.1.1 树木影响视线 (26)3.1.2 枝条侵占道路净空 (27)3.1.3 加重事故后果 (28)3.1.4 树木造成眩晕 (28)3.1.5 视觉污染 (28)3.1.6 视觉误导 (29)3.2 公路绿化措施分析 (29)3.2.1 行车净空 (29)3.2.2 中央分隔带绿化栽植 (30)3.2.3 路侧的绿化栽植 (31)3.2.4 栽植种类及尺度 (31)3.3公路绿化的原则 (32)第4章公路绿化栽植技术的应用 (33)4.1 改善路况信息的功能栽植 (33)4.1.1 引导功能的栽植 (33)4.1.2 明暗过渡栽植 (34)4.1.3 防眩栽植 (35)4.1.4 标志栽植 (36)4.1.5 封闭栽植 (37)4.1.6 道口的安全栽植 (37)4.2 调节驾驶员心理使其安全驾驶的栽植 (38)4.2.1 强调栽植 (38)4.2.2 改善景观栽植 (39)4.2.3 休息栽植 (39)4.3 减轻事故后果的栽植 (40)4.4 防噪声和防风栽植 (40)4.4.1 防噪声栽植 (40)4.4.2 防风栽植 (43)第5章甘肃省巉柳高速公路绿化配置研究 (45)5.1甘肃省自然环境概况 (45)5.2不同区域植物种类选择 (45)5.2.1 绿化树种选择基本原则 (45)5.2.2 不同区域植物种类选择 (46)5.3高速公路绿化的基本配置 (48)5.3.1 中央分隔带绿化 (48)5.3.2 两侧绿化带的绿化 (49)5.3.3 边坡绿化 (50)5.3.4 立交区和服务区的绿化 (51)5.4高速公路绿化实例分析—巉柳高速公路绿化 (52)5.4.1 巉柳高速基本概况 (52)5.4.2 绿化的基本原则 (53)5.4.3 绿化目标 (54)5.4.4 绿化模式与树种选择 (54)5.4.5 绿化效益分析 (58)结束语 (59)参考文献 (60)致谢 (61)第1章绪论1.1 问题的提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公路交通事业特别是高速公路发展极为迅速。
间,上提喷浆速度等。
如通过施工记录发现缺陷,视其所在部位和影响程度,分别采取补桩、注浆或其他加强措施。
完工后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质量检验:a )静荷载试压成桩28d 龄期后,应抽取一定测点进行静荷载试验,分若干级加荷,具体加荷方法及稳定标准按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执行,确定其承载力并进行验证复核;b )轻便触探试验成桩后7d 内抽取2%的桩数,用轻便触探器连续钻取桩身芯样,检查的重点放在桩身上部3m~4m 范围内,观察其搅拌均匀程度和连续性,确保桩芯呈硬塑状态且无明显的夹泥、夹砂断层;同时根据触探击数判断桩身强度,可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1991);c )钻孔取芯检查对成桩28d 龄期的水泥搅拌桩进行随机抽芯检测,检查桩芯的连续性、均匀性和硬度,进行无侧限强度试验,以确保桩抽芯试验结果反映桩体的完整性、搅拌均匀程度、桩体垂直度、桩长、是否达到持力层、含灰量以及强度等设计要求。
5结语只有在水泥深层搅拌桩处理软基施工过程中,实施全过程旁站监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采取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确保水泥深层搅拌桩处理软基的施工质量和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1]阎明礼,地基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2]JTJ 017-199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3]叶书麟,韩杰,叶观宝.地基处理与托换技术[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4]GB 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5]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收稿日期:2008-05-06!!!!!!!!!!!!!!!!!!!!!!!!!!!!!!!!!!!!!!!!!!!!!!基于交通安全的道路景观分析管满泉(浙江警察学院,浙江杭州310053)摘要:道路景观的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十分重要,创造一个舒适、优美、良好的交通景观环境,可以增加视觉美感,缓解驾驶疲劳,从而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科技风2017年7月上工程技术D 01:10.19392/j . cnki . 1671-7341.201713096基于交通安全和环保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梁骥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7摘要:高速公路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高速公路设计中,不仅要注意到路基路面等基础结构设计,景观设计也同等重要。
如何使景观设计既能保证交通安全,又能达到美化环保的效果始终是业内的热议 话题之一。
本文中作者结合学习和工作经验,以交通安全为落脚点,对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对相关 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交通安全;环境保护;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一、 高速公路景观线形组合设计要点分析公路景观设计指的是使公路构造物与公路线型完美结合, 整个公路与公路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有一种美的感受。
事实上,高速公路设计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生态 破坏和景观不连贯往往会导致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
因此公 路景观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其要点如下。
注意线形组合由于公路的线形是由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三维曲线构成, 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可以从线形组合出发,考虑路线设计的同 时,加人美学元素,就能够得到不错的效果。
1. 平面线形设计在平面线形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 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
2) 保持平面线形的过渡流畅3) 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4) 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性5) 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里上的要求对高 速公路应尽量满足2. 纵断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不同地区的地形和水文条件不同,纵断面的设计也应进行相应 的调整。
同时,纵断面的设计还应与周围景观协调,保证驾驶 员心理和视觉上的舒适感。
此外,不宜出现频繁的凹凸起伏, 并考虑到经济性的要求。
3. 线形的组合设计在满足上述两方面要求后,还应注意平、纵、横线形组合的 整体设计,使之满足美学的理念,同时满足舒适性的要求。
基于新理念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景观化设计思路刘洪启1,吴云2,沈涛2,张巍汉1(1.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交通安全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8;2.云南小磨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西双版纳州 666303)摘 要:为提高我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景观效果,在大量搜集、分析国内外交通安全设施实施效果图例的基础上,提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自然化、乡土化和隐蔽化的景观化设计新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以标志和护栏作为主要研究对向,用实施效果图片为例分别对标志版面和支撑结构设计思路以及缆索护栏、混凝土护栏、波形梁护栏、钢木护栏和桥梁护栏设计思路进行探讨,分析的结果可有助于提高我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景观化设计水平。
关键词:道路景观;景观设计;新理念;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护栏1.引言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是保障道路畅通、安全,完善道路服务的设施,其不但承担着重要的功能,而且是公路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道路整体的形象和景观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营造和谐、优美、舒适的公路环境,在保证道路设施功能的前提下,还应该使公路设施尽可能以人为本,与周边环境和谐,追求浑然天成,互融互补的效果。
然而国内文献检索表明[1~6],我国之前的景观设计与研究主要集中于桥梁形式、隧道洞口、路侧边坡、观景台等方面,而且通常误认为公路景观即是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独立的人工构造物或将景观与绿化等同起来,对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景观化设计却鲜有涉及。
基于此,本文在大量搜集、分析国内外交通安全设施实施效果图例的基础上,以和谐为主体,总结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景观化设计新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以交通标志和护栏为重点,探讨如何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中兼顾景观。
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景观化设计理念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护栏、轮廓标等都属于人工构造物,传统设计方法的现代感十分鲜明,与公路周边的自然感反差十分明显,是安全工程中对公路景观影响最大的部分,已经落后于目前公路项目建设的理念和目标。
基于交通安全的公路美学设计
作者:张平生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3期
摘要:文章从目前公路设计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了公路美学设计对行驶安全性、舒适性的影响,论述了公路美学设计的内容与原则,提出了公路美学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设计和谐、优美的公路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关键词:公路交通安全美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公路美学设计是公路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公路规划与设计的全过程。
国外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成为现今指导公路设计的重要原则。
我们需要改变以往在设计中仅仅考虑专业上的技术标准,忽视公路美学要求的做法,积极主动地运用美学设计,充分展示公路设计者的美学修养,使每一条公路都更加优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景点。
可以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在使用公路的同时,对其美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公路美学设计将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人们追求美的一种手段。
2公路美学设计的内容与原则
2.1公路美学设计内容
公路美学设计就是运用相关美学设计法则,全面而具体地考虑公路美学问题,从而使公路具有鲜明的印象,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以反映民族风情、时代风貌、地域文化等特征。
它的内容主要有:
(1)公路线形的美学设计。
平面线形、纵面线形及其组合形式的选择,要考虑各种线形的美学特征,并和两侧地形的特点、现有建筑及绿化的形式相结合,做到线形连贯、均匀、舒畅、协调,具有良好的视觉诱导性。
公路横断面的布设、竖向高程的确定与公路两侧的现况、土地的开发需要紧密结合,以平衡公路的孤立感。
(2)沿线构造物的美学设计。
两侧建筑物的形式及人造景观要考虑行驶中的人的视觉需求,结合交通连续、快速通行的特点,使其外轮廓线具有易识别性,景域空间具有可观赏性。
(3)各类设施的美学设计。
与公路配套的交通安全设施、照明设施、服务设施等既要满足其使用要求,具有自身的特点,又要满足自然与人文的要求,具有亲切感,与公路整体环境协调,使其真正与环境景观融合成为社会景观。
(4)公路绿化的美学设计。
公路绿化是改善景观效果、美化环境,增进与两侧建筑亲和性的最佳方法,同时也是解决公路交通噪声、汽车尾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绿化形式、种类及栽植物的选择上更应考虑美学要求。
2.2 公路美学设计原则
(1)功能与美化相统一
修建公路的目的是满足车辆安全行驶的需要,方便地实现“门”到“门”的运输。
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是公路设计的首要功能,安全流畅的通行为公路的美观提供了先决条件。
公路的美化功能是在其交通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公路功能的完善和提高。
二者相辅相成,不得以考虑公路美化问题而降低公路设计技术标准,使其基本功能残缺。
(2)公路与环境相协调
公路是一个带状的构筑物,就其本身而言,很难形成自成一体的景观特征,只有与周围的自然景观、人工景观浑然一体,才能构成有机协调的整体景观,提升公路的使用品质。
因
此,公路美学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因地制宜,恰当地处理公路与自然环境和人工建筑物的空间关系,尽量减少人工破坏的痕迹,使公路融合、渗透在自然环境中,使其成为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是强化整体景观的一个因素。
(3)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虽然现代公路主要是为车而铺筑的,但公路美学的服务对象却是人,它要为交通过程中的人提供一个舒适、美观、令人心旷神怡的交通空间。
所以,公路美学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让美感随着公路而延伸,让交通过程变成安全、舒适的美的享受。
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以一种愉悦的心情融入到美学设计所营造的美好氛围中,才能充分表现公路美学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4)美的再创造
通过对公路附属设施如照明、绿化、雕塑等的精心设计,可以增添整体景观的内涵,成为周围景观的延伸和发展,但这些必须协调和服从于自然景观。
3 公路美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既要强调统一,又要注意变化
公路是连结多个“点”的巨大的交通设施,组成复杂,建设周期长,需要很多公路设计人员通力合作方能完成。
因此,公路美学设计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表现主题或基本理念,这样才能使所有设计人员取得共识,各个部分之间保持协调一致,创造全线调和的景观。
如日本关西机场高速公路的设计,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最后确定其表现主题为“跨世纪的高速公路”。
然后,所有的设计都围绕此主题而展开,使整条公路保持一致的格调,很好地烘托了主题。
公路美学设计强调统一,并不意味着要使公路从里到外、自始至终千篇一律,没有区别,而是在统一的主题下,表现出各部分的特色和韵味,即要有变化。
如果没有变化,整个公路就会显得单调,既无美感可言,又会影响行车安全。
适当的变化,如构造物型式的区别、色彩的明暗、空间的大小、地形的起伏等,都会使驾驶员在行车中感到公路沿途富有节律感、多变性,引发其兴趣,调节其情绪,增进旅途愉快,减少交通事故。
行驶速度越快,公路景观对比所造成的节律感越强,给驾驶员和乘客留下的印象越深。
所以,公路美学设计一定要在统一的表现主题下,有变化、有对比。
3.2既要确保安全,又要舒适美观
舒适美观是公路美学设计的主要目标。
研究表明,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警觉和舒适性、公路环境的美观性与公路景观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从理论上讲,公路应该为驾驶员提供既安全又舒适的行车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依靠公路美学设计。
但是,通过美学设计提高舒适性的前提是保证交通安全。
如果不能保证交通安全,不管公路本身多么优美都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保证安全是公路美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而如何消除公路本身对驾驶员和乘客心理上的压抑感、恐惧感、威胁感,也是公路美学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
3.3既要内部协调,又要外部融合
公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各个组成部分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作为公路环境的一部分,也应与沿线环境相协调。
因此,公路美学设计必须既要注意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又要注意与地形、环境的外部融合。
在进行公路的线形设计、沿途构造物的造型设计时,要避免割断生态景观空间或视觉景观空间,沿途景点、附属设施以及绿化栽植要有统一感和连续性,避免互相独立,缺乏整体协调。
同时,公路美学设计还要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相协调,表现出当地的文化内涵与韵味。
如日本西部交通大动脉──山阳高速公路龙野段,就是以龙野市为中心进行景观设计的。
龙野市有着美丽的田园风光,是童谣《红蜻蜓》的作者三木露风的出生地,因此,该路段的景观就采用了很有诗意的各种红蜻蜓造型。
另外,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也必须与当地的自然色调和地理环境相调和,否则,就会影响公路美学设计的效果。
总之,公路美学设计要尽量做到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整体的完美、统一。
3.4既要引人注目,又要比例适当
现代公路设计车速高,与之对应的行驶速度也快,因此,行车中驾驶员的注视点远,视野狭小,对沿途景观的感知比较模糊,所以,在公路美学设计中,必须注意把沿途景观的尺度放大,以满足驾驶员和乘客行驶中的感知需要。
与此同时,还必须要注意视觉比例的协调。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小乡村的河谷中,又弯又窄的农村公路并不显眼。
因为这种公路与地形贴切,且尺寸比较小。
但是,在同样的河谷中,高速公路就显得非常突出,且会控制周围的环境,其原因就是因为公路与周围环境的视觉比例失调。
此外,公路本身的每个组成部分之间也应有恰当的内部比例。
不然,宽路面配上窄路肩,不仅看起来不安全,而且视觉上也不舒适。
同样,紧缩、狭窄的路旁地带、孤立的小型种植都是与现代公路不相称的。
3.5既要注重保护,又要创新发展
公路美学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护自然环境,维护原有风貌。
为此,公路美学设计必须要考虑保证长期的自然经济效益,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原有风貌,保护各种动、植物和名胜古迹。
必要时,甚至可以改变公路设计或施工方案,以保全原有风貌。
在国外,为了使公路沿线的景观不被人为破坏,不少国家通过立法手段,来迫使沿线地区当局和公路设计师严格执行有关保护规定。
在保护原有风貌的同时,作为现代化的公路,在美学设计中也不能不考虑时代发展的需要,不能不表现时代的主旋律。
因此,在进行公路美学设计时,必须要给其赋予时代气息,要体现时代特色,使沿途景观具有时代感、解放感,使公路活跃起来,成为现代化的时空。
4 结语
总之,要改变目前我国的公路僵直、呆板,与自然地形、环境不协调,不仅看起来不美观,而且降低了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这种情况,仅依靠公路技术标准和有关政策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注意在公路设计中掌握合理的美学原则,并应用正确的技术和方法,这样就可在不影响安全和运行效率的情况下,改善公路的外观及环境。
参考文献:
[1]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公路分会公路路线设计几何与美学委员会. 实用公路美学[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1.
[2] 熊广忠. 城市公路美学[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3] 吕正华等. 街道坏境景观设计[M].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4] B.Φ.巴布可夫主编. 公路条件与交通组织[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3.
[5] 普林茨. 城市景观设计方法[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