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京津冀家居企业外迁背景及利弊
- 格式:doc
- 大小:178.00 KB
- 文档页数:4
企业外迁原因分析及环境优化研究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杭州企业外迁数量增加,步伐加快。
通常情况下,企业因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规模扩张和资源优化配置等原因外迁,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应积极鼓励并引导,但盲目迁移、恶性竞争以及无序流动会导致资源浪费,导致税收流失,影响区域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本课题研究杭州市企业外迁至大杭州范围以外(以下简称“外地”)情况,分析企业外迁的原因,提出进一步优化杭州市经济发展环境,巩固和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一杭州市企业外迁基本情况分析企业外迁是指企业从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转移,从杭州情况来看,外迁的类型可分为整体外迁、部分外迁和隐性外迁。
其中整体外迁和部分外迁属于实体外迁,涉及企业经营生产场所变化,而隐性外迁不发生整体和部分实体转移,只是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关联交易。
这三类外迁均会对当地的GDP和税收产生影响。
不同类型的外迁主体也不尽相同,整体外迁绝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部分外迁和隐性外迁以中型、大型企业为主。
(如表1所示)润、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如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和管理总部在杭州,销售总部在上海。
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22.7%,上缴税收9.1亿元,同比增长17.0%,但上缴地税减少了2430.9万元,同比下降38.7%,据市国税局测算,同年该公司在杭州以外分公司缴纳税收(增值税和所得税)共8亿元,基本与杭州持平,其中上海分公司约3亿。
二是生产基地和销售总部之间是总分支机构关系。
通过转让定价直接转移部分增值税到销售总部,大部分的企业所得税则通过汇总在销售总部缴纳。
2.管理总部在杭州,生产基地在外地,主要税种在外地缴纳这种情况分两种类型:一是生产基地和总部之间是独立法人关系。
总部主要履行管理职能,生产基地直接对外销售经营可以把利润和税收留在生产基地,即使通过总部统一对外销售,也可以通过转让定价的方法,生产基地尽可能提高售价把利润和增值税留在外地。
59□ 本刊记者 罗 燕首家京企外迁加减法样,公司只能外购液态二氧化碳维持生产,原料、运输成本大幅增加,企业成本优势丧失,面临生产危机。
”陈宏志说。
据统计,每吨碳酸氢钠产品成本上升约400元。
企业的环保压力也在上升。
北京凌云使用燃煤锅炉制造蒸汽,每年需烧约6000吨煤炭,是丰台区环保局重点监管对象之一。
丰台区环保局副局长朱晓昕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每年我们都对工业锅炉、燃煤锅炉进行监管,按照北京市的排放标准,北京凌云近年的排放是达标的。
”作为国内碳酸氢钠的主要生产厂家之一,北京凌云小苏打年产量约为6000吨,占国内总产量一半左右。
因此,企业外迁要找到一个能够满足其生产需求的地方落户并不容易。
经过调研,位于河北邯郸武安的新兴铸管工业园成为首选。
让陈宏志意外的是,两地政府部门都对企业搬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北京市丰台区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小组,协助解决企业搬迁中的问题。
陈宏志觉得公司这次搬迁是借到了东风。
作为新兴凌云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他没想到一个企业的搬迁会这么“火”。
自2013年3月启动搬迁立项,在京津冀“打破一亩三分地”热潮的推动下,今年4月,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凌云)启动了搬迁程序,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首家外迁的京企。
按央企入冀项目支持北京凌云主要生产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此前为北京首钢建材化工厂的子公司。
首钢建材化工厂生产石灰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北京凌云生产所需的原料。
首钢搬离北京后,首钢建材化工厂也逐步缩减产能。
2012年,首钢建材化工厂被划转至新兴际华集团,随后因为“三高”(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被关停。
供北京凌云的“气”断了。
“这而河北邯郸市政府则表示,按照央企入冀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及税收减免政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让大家跳出了‘一亩三分地’的传统思维和‘经济即税收’的单一思维。
”北京市丰台区经信委主任吴神赋说。
2013年7月25日,北京凌云在邯郸完成工商注册,更名为新兴凌云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新兴凌云)。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初探【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特点、案例分析、挑战与对策以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案例的研究分析,发现目前河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着合作机制不够完善、企业和院校合作意愿不强等问题。
为了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展望未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不断深化,河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研究认为,加强校企合作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河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分析、特点探讨、案例分析、挑战与对策、发展趋势、研究结论、研究意义、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院校在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校企合作是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发展价值。
通过对河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可以为推动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和政策建议,进一步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助力河北省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深入探讨该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初步探索。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当前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深入了解各方在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2. 探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总结出其独特之处与优势,为进一步完善合作模式提供参考。
3. 分析实际案例,探讨成功的合作模式,挖掘其成功之道,同时总结失败案例,提取教训,为未来的合作提供借鉴。
4. 探讨目前合作模式中存在的挑战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为合作模式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资源环境的压力。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某企业决定进行整体动迁。
本次动迁涉及企业全体员工,包括生产、销售、行政等部门,旨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动迁目的1.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2. 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3. 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高员工满意度;4. 适应市场变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评估内容本次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动迁前企业现状分析;2. 动迁原因及可行性分析;3. 动迁方案设计;4. 动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5. 动迁后企业预期效益分析。
四、评估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行业报告等,了解企业动迁的背景、目的、意义及可行性;2. 实地调研法:对企业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现状、员工需求、周边环境等;3. 案例分析法:借鉴国内外企业动迁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4. 专家咨询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动迁方案进行论证。
五、评估结果1. 动迁前企业现状分析(1)生产方面:企业现有生产线设备老化,生产效率较低,产品品质不稳定,市场竞争力较弱。
(2)销售方面:销售渠道单一,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客户满意度不高。
(3)行政方面:办公环境拥挤,信息化程度低,员工工作效率不高。
2. 动迁原因及可行性分析(1)原因:企业现有生产设备老化,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销售渠道单一,市场份额下降;办公环境拥挤,信息化程度低。
(2)可行性: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动迁方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3. 动迁方案设计(1)生产方面:引进先进生产线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
(2)销售方面: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份额;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满意度。
(3)行政方面:改善办公环境,提高信息化程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4. 动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问题:员工抵触情绪、设备搬迁、生产中断、成本增加等。
河北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问题与对策发布时间:2021-11-02T03:32:49.302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13期作者:李子皓[导读] 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曾经在北京市蓬勃发展的批发市场也因为不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而必须迁出首都,交通便利、临近北京的河北省自然也就成了批发厂商转移的首选之地。
李子皓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050061摘要: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曾经在北京市蓬勃发展的批发市场也因为不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而必须迁出首都,交通便利、临近北京的河北省自然也就成了批发厂商转移的首选之地。
尽管69%的批发市场都已迁或将要迁到河北,但我省在具体的承接处理和后续的发展规划之中还有着很多不足之处,本文通过研究和案例分析,利用调查走访和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通过与邻近城市批发市场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河北省应该如何更好地承接来自北京的批发市场的转移。
关键词: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问题对策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has become an irresistible trend, and the wholesale market that once flourished in Beijing has to be moved out of the capital because it no longer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ebei province, which has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is close to Beijing, naturally becomes the first choice for wholesale manufacturers to move. Although 69% of the wholesale market has moved to hebei, but in concrete in our province to undertake processing and subsequent development plan has a lot of shortcoming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 using investigation visit and,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wholesale market compared to other,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hebei province should be how to better carry on transfer from wholesale market in Beijing. Key words: wholesale market; Industrial transfer; Integration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Undertaking platform 引言:京津冀一体化的概念初步形成是在上世纪30年代,建国以来一直作为一种战略存在于文件中,但是具体实施的举措还是有限。
央企外迁情况报告范文央企外迁情况报告尊敬的领导:按照要求,我对央企外迁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和报告,现将报告如下:一、外迁情况总览目前央企外迁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外迁企业总数达到15家,涵盖了多个行业,包括能源、通信、银行、矿产、机械等。
外迁企业分布在各地区,不仅有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还有内地地区的经济薄弱地市,实现了央企对外迁的全覆盖。
二、外迁原因分析1. 优化资源配置:央企外迁可使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实现产业升级:外迁可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央企的核心竞争力。
3. 优化经营环境:央企外迁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营商环境,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
三、外迁效果评估1. 地方经济发展:央企外迁为当地经济增加了巨大的投资和税收,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
2. 就业岗位增加:外迁企业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3. 资源利用率提高:央企外迁使得资源得到更好地配置和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 人才流失问题:外迁企业在招聘高端人才和技术人员方面存在困难,建议加大引才力度,提高人才流动性。
2. 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外迁企业的建设和运营。
建议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3. 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地区对外迁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建议建立健全外迁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监管。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为了进一步推动央企外迁工作,未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外迁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助。
3. 完善外迁企业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4. 加大对外迁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以上是对央企外迁情况的报告,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
感谢领导对央企外迁工作的关心和指导!此致敬礼。
企业外迁的原因及对策——洪山区企业外迁情况调研报告为进一步了解企业外迁情况、原因及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洪山分局对在2011年度外迁企业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通过调研来分析企业外迁的原因,并探讨对策。
现将我区外迁企业基本情况整理如下:一、外迁企业的总体概况2011年以来,我区共有外迁企业444户,占我区企业户口总数(开业)的2.32%。
其中外迁企业的去向相对较为集中,武昌、东湖高新、青山、东湖风景区就达326户,占迁出总数的73.4%。
下面是我区外迁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的数据统计:(一)外迁企业的基本情况在调研中,共采集有效数据413户,占总数据的93.02%。
从采集的有效数据看,外迁企业带走的投资额高达人民币14.509亿元;迁往武汉市以外的有13户(包括省外1户);注册资本1000万(含)以上的企业达47户,其中注册资本2亿元的大企业1户、7000万1户,5000万4户、3000万的2户。
下面是根据我区外迁企业数量、注册资本、大户数量情况的统计数据:洪山区外迁企业数据一览表插花地域迁出数量统计表(三)新企业外迁比重较大2011年在我区注册的迁出企业达41户,2010年在我区注册的迁出企业达75户,分别占外迁总数的9.92%、18.16%。
这些新注册企业的外迁,更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大企业外迁原因的统计通过采取《企业迁移申请表》中“迁出原因项”及直接询问、电话回访的方式,对千万级、500—千万级企业迁出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如下表:大企业迁出原因统计表占58.54。
例如联投万科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因能够拿到地块,为项目方便而迁到江汉区;湖北天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因为招标需要而迁至汉南区;武汉广昊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因熟人关系原因迁至蔡甸区等。
(二)扩大生产与降低成本是中小企业主因我区的经营成本已不占优势。
由于扩大再生产而搬迁集中在中小企业上。
由于我区中心城区定位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用地、劳动力及资源使用上的成本相对较高,利润空间较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扩大经营规模需要投入的成本过高。
焦作市外迁企业调研报告1. 背景简介近年来,焦作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焦作市政府决定吸引外来企业落户,引导外迁企业进驻,以提升市区经济发展水平。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焦作市外迁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
我们对焦作市已经外迁的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涵盖了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从而有效地获取了全面的信息和数据。
3. 外迁企业的影响3.1 经济增长调研数据显示,外迁企业对焦作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这些企业给当地带来了大量的投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外迁企业的营业额和税收贡献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此外,外迁企业的带动效应也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3.2 就业机会外迁企业的落户不仅为焦作市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也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就业状况。
调研数据显示,外迁企业的员工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这些企业往往有较高的薪资水平和较好的福利待遇,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来焦作就业。
这对于焦作市的人口流入和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3.3 技术创新外迁企业一般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引入这些企业,可以促进焦作市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外迁企业不仅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知识,还改变了当地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提高了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4. 外迁企业面临的问题4.1 土地和用电供应部分外迁企业反映,焦作市的土地和用电供应不足,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尤其在一些高能耗行业,能源供应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保障,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4.2 人才引进和培养虽然外迁企业落户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但部分企业反映,当地的人才储备不足,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此外,企业对人才储备的培养和引进机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The greedy words corrupt the gentleman, and the cold arrow shoots the hero to death.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分析企业拆迁有哪些影响?企业搬迁对企业的影响或者说对企业生产经营方面造成的损失,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搬迁准备阶段、搬迁阶段和搬迁后恢复正常生产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损失可以一条曲线来表示,即开始从零开始逐渐上升(搬迁准备阶段),上升至最高值(搬迁阶段),然后从最大值逐渐下降至零。
企业拆迁日益频繁,搬迁涉及到企业的各项资产,拆迁涉及的利益巨大,对于企业可以说是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的最大的一笔生意。
如果拆迁补偿合理且顺利到位了,企业就可以继续正常的经营发展;如果拆迁补偿不合理或者不能顺利到位,企业就将面临无以为继的窘境。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在面临拆迁问题时,一定要搞清楚企业自身的补偿情况,分析企业拆迁有哪些影响,对于政府的拆迁手段更要了解透彻,做到知己知彼。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城市污染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使得越来越多的工厂需要搬迁。
此外,因不少企业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当原生产场地达不到发展需求时,也需要搬迁。
工厂搬迁,必须停止生产,必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因工厂搬迁而造成的生产经营损失的评估,对于拆迁赔偿的计量以及企业搬迁的财务预算,都是十分必要的。
工厂搬迁,涉及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影响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企业这一损失的评估也比较复杂。
这不但关系到需要工厂搬迁的政府,还涉及作为当事人的企业,因此,又不能不予以重视。
一般来说,企业搬迁对企业的影响或者说对企业生产经营方面造成的损失,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搬迁准备阶段、搬迁阶段和搬迁后恢复正常生产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损失可以一条曲线来表示,即开始从零开始逐渐上升(搬迁准备阶段),上升至最高值(搬迁阶段),然后从最大值逐渐下降至零(搬迁后生产恢复阶段)。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思路与对策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北京面临着非首都功能过剩和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的挑战。
为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北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思路和对策来进行非首都功能疏解。
北京可以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向京津冀其他地区转移。
通过提供各种政策优惠和资源支持,北京可以吸引北京市内的企事业单位向京津冀其他地区搬迁。
北京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前往京津冀其他地区。
北京可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北京作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优秀的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
通过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北京可以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来北京。
北京还可以积极发展科技金融和创业投资,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北京可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和旅游目的地,具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通过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资和支持,北京可以吸引更多的文化旅游企业和项目来北京。
北京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推动京津冀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合力。
第四,北京可以推动城市功能的分散和均衡发展。
目前,北京的各种功能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导致城市病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北京可以通过加大对城市边缘区域的投资和发展,推动城市功能的向外扩散。
北京还可以鼓励人口分流,引导人口向城市边缘地区和京津冀其他城市转移,减轻北京的人口压力。
北京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京津冀地区的交通网还不够完善,交通拥堵和运输费用过高成为了制约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因素。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北京可以与周边城市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思路和对策来进行非首都功能疏解。
通过推动企事业单位向京津冀其他地区转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城市功能的分散和均衡发展以及加强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可以有效实现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
深度解析:京津冀家居企业外迁背景及利弊
【中华门窗网】近日,新华网私董会第三期以“京津冀家居企业外迁下如何谋求新的生存与发展方向”为主题,特邀近两年来计划或正在外迁的北京家居企业代表人物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破解家居企业外迁过程中的困惑和难题。
在会上,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副秘书长、北京家居品牌联盟秘书长殷超详细阐述了家居企业外迁的背景、路径选择、外迁的利弊影响及行业协会的作用,对家居企业外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
深度解析:京津冀家居企业外迁背景及利弊(图片来源网络)背景:来自政策、环保和成本方面的压力导致
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在京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实体将外迁至其他地区。
这一政策的效应已经传导至家居行业,北京家居产业相关政策近年来一步步收紧,家居企业纷纷外迁。
对于家居企业外迁的大背景,殷超认为,家居企业外迁压力主要来自政策、环保和成本方面。
他说,在政策方面,早在2014年,国家就对北京的首都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确定了北京的“四个中心”定位:即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与
这四大中心定位背离或无关联的行业、产业都属于待疏解的非首都功能。
这是一个大的政策导向。
在环保方面,北京几度遇到大的环境问题。
早年是风沙、灰尘比较大。
经过几十年的防护林建设和及包括在内蒙古等地的广泛植树造林,现在风沙小了,但是雾霾问题较严重。
最近一年多的数据显示,北京周边污染严重的城市较多。
所以作为首都,要承担四大中心的功能,不可能长期容忍严重的污染,所以环保压力很大。
对家居企业的工厂来说,北京的土地和人工成本已经比较高昂。
现在土地成本很高,很多企业都买不起,租赁成本也远远高于全国的其他地区。
人力成本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已经增长快十年了。
原来工人的工资标准是几百块,后来是一千多,现在都是五六千,高的达到七八千,甚至过万。
路径选择:迁入地选择受四大方面因素影响
殷超根据自己的丰富阅历,描述了一幅家居企业外迁的图景。
家居企业外迁路径选择主要受企业服务布局、老板个人因素、企业实力、产品特色和迁入地的政策四大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产品辐射半径,即企业的服务布局。
比如,北京很多企业的市场主要是在北方,黄河以北,就愿意留在北方,就可能搬迁到北京周边的河北、天津、山东。
部分企业的市场是全国布局,就有可能把工厂迁到上海或广东。
工厂迁往上海能服务华东,迁往广东能服务华南,迁往成都能服务西南地区。
第二,企业老板个人的因素。
比如,某个企业的老板是外地人,借这次外迁,正好回家乡创业,家乡的政府给予很多好的资源,吸引招商,反哺社会,回报家乡,是很好的,当地政府也很支持。
第三,企业自身实力不一样,也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方向选择。
外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二次助力企业发展,为什么叫助力?很多企业初到北京创业的时候,是先租个小厂房慢慢干起来,慢慢增加企业的实力,规模效益增大了,再租一块,不断去增加,拆迁了就去租一个大块的地方,永远是租,或者是小规模租赁,或者是大规模租赁,但厂房没办法按照自己要求好好去设计、规划。
对部分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借助这次外迁,可以在工业园买一块地,按照自己的设想,高标准的去进行设计。
对部分从业时间短、积累不太多的企业,或者有更好的投资途径、不
想在家居行业挣更多钱的企业来说,就可以到另外一个地方继续租赁土地和厂房。
现在很多地方针对北京的外迁企业出台了招商政策,当地厂房的租期特别长,租金特别低。
第四,产品特色和迁入地的政策不同,外迁企业也可能去不同的地方。
家具产品分实木、软体、板式、欧美等等,因为材料和工艺的不同,各地政府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比如,宝坻的工业园区距离北京不到一百公里,交通便利。
但那里就不接收实木家居企业,因为实木家具生产中需要喷漆工艺,而喷漆就产生排放的问题。
而对制造过程中没有排放的、生产软体的家居企业则没有限制。
协会作用:在家居企业外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殷超表示,行业协会在家居企业外迁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根据调查,北京家居企业外迁,大的去向有十个地方之多,不但包括北京周边的青县、汉沽、白沟、芦台、文安等,更辐射至内蒙古集宁、湖北黔江、江苏邳州、河南濮阳等很多地方。
作为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副秘书长、北京家居品牌联盟秘书长,殷超曾多次前往芦台、邳州、文安等地考察,并与当地政府反复开会座谈。
与单个或几个企业相比,行业协会具有自身优势,在与当地政府的商谈中,能在土地价格、政策条件等多方面获得一定的优惠。
行业协会不但要为企业选一个好地方,还在与当地政府的后期接洽、相关工程的建设和监督、配套、员工安置、物流、供应链搭建等方面为企业做了大量工作,而这类工作是单个企业很难做到的。
利弊与影响:在经历阵痛的同时,也有助于实现企业二次腾飞
殷超表示,不管是到其他地方投资建厂,还是租场地,对企业来说都是很痛苦的过程。
首先是选址,之后要买土地,要对厂房进行重新设计,要谈建筑等等;而且有没有房本、有没有土地证,都是让人很费心的事。
企业搬迁,过去熟悉和习惯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政府关系等等都要斩断,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进行完全的重建,过去成熟、完善的供应链、物流体系都要进行重新的搭建、配套和梳理。
在殷超看来,北京家居企业是中国家具行业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
搬迁是必须要经历的阵痛,但是长痛不如短痛。
企业痛完之后,就像火箭飞行一样,把之前的第一级火箭抛掉,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对那些能顺势而为、迁得出去、走得出去的企业来说,外迁是二次腾飞的绝好机会。
首先,厂区和产能可以扩大。
根据北京家居品牌联盟的调查来看,部分企业过去的厂房面积有限,产能很受限制,希望扩大产能则很困难,因为牵扯到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掣肘。
外迁后,部分企业拿到了非常大的工厂,产能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其次,通过企业转移、产业转移,能一次性改善从业人员的居住条件,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配套。
不少企业搬到新工厂之后,改善了新老员工的教育条件、医疗条件和教育条件。
以前在北京,这些方面都是将就对付,到了新的产业园区,就要从幼儿园开始建立完整的教育链条,这是没有外迁之前所不具备的。
第三,北京家具产业转移到河北、江苏、内蒙古、河南、湖北等地,确实带动了当地就业,繁荣了当地的经济,增加了当地的税收。
外迁的家居企业将会日益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北京的家具行业过去基本是隐形的。
因为北京很多更大的产业、行业、企业更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
北京家具行业的优秀企业外迁后,他们将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当地的明星、新星,将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