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影课件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PTT 国际专业讲师培训授权导师张翠萍
PTT 培训师使命
张翠萍 135-105-627-00
1938年,美国教师使命:让学生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建设祖国。
1962年,美国职业训练协会,修改教师使命作为培训师使命,培训师使命:让学生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培训师使命:让学生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中国的老师都在教人学习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没有考虑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是感性还是理性?感性。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是感性还是理性?感性。
学习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是感性还是理性?理性。
培训师使命,2个感性1个理性,是感性、理性的结合,于是产生了第一个重要授课公式,公式一:感性引入+理性执行。
微电影课程:用镜头记录成长作者:张丽荣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年第09期微电影集文学、摄影、绘画、音乐、表演、语言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形式丰富,内涵深刻,非常适合作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载体。
因此,学校挖掘微电影的育人价值,将微电影课程纳入学校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陶冶性情,提升能力。
开展通识性课程,为微电影创作打下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的媒介素养通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当今媒介的特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运用各类媒介的意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如中年级的入门课“推开数字化学习之门”,帮助学生理解媒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学会根据需要选取恰当的媒介形式;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树立规范、安全使用媒介的意识。
高年级的“我的新闻我来做”“玩转广告”“我的大动画”“一起制作微电影”等课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媒介的运作方式、媒介产品的制作流程、隐含的价值观等,培养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运用媒介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宣传正能量。
通识性课程提高了学生对数字媒体的认知,让学生明确了媒体不只具有娱乐功能,更是人类获取信息,记录、表达生活和发布信息的重要工具;引导学生了解并践行媒介生活中的文明礼仪以及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设置个性化课程,为微电影创作提供助力。
在学习通识性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支持对微电影有特殊学习兴趣的学生自主申报成立微电影社团,并聘请专业教师为学生开设个性化课程。
拍摄中,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在不停的场景下变换景别进行拍摄,并通过对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的调整以及利用推、拉、摇、移、升、降、甩等拍摄手法,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拍摄出来。
拍摄后,专业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相关软件剪辑视频和添加字幕,并通过对字幕阴影、描边、颜色的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影片的风格。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成功拍摄了《发明家的童年》《“种花家”》《车手行为变形记》等微电影,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把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了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并培养了沟通协作等多种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初探作者:张丽影来源:《成才之路》 2013年第14期江西宁都张丽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兴趣,激活创新潜能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激活创新潜能的重要条件。
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有不少老师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时都谈到,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哪怕是难度再大,他们也都愿意去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善于思维,表现积极。
反之,如果兴趣的丧失,则导致部分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的倾向,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日渐严重,这也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不但能创设一个欢乐而和谐的教学环境,而且还能激发智慧的内驱动力,使学生进入一种欢乐愉快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恰恰是激发思维的最佳时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挖掘每一个创新因素,竭力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思维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学习的乐趣,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
在这样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并由此产生自主创新意识。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对作品主旨的解读,对文学形象的界定,对已有观点的评价,对作品空白的想象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良机。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能力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孕育着智慧,孕育着创造;没有想象,就难有创新,所以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
2023年“致广计划”综合素养提升培训班课程信息(四)
一、课程安排
(一)培养结构化思考
开课时间:5月28日(本周天)下午14:00-15:30
开课地点:旗山校区立诚1-106
课程介绍:你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这些问题吗?给自己定下目标后,结果往往是一无所获?每个人都面临着这样一个矛盾,就是很想做好,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总是力不从心。
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有问题。
培养结构化思维,让学习生活有条不紊,自己掌控!
(二)PPT制作
开课时间:5月28日(本周天)下午15:30-17:00
开课地点:旗山校区立诚1-106
课程介绍:很多人说想学PPT ,核心诉求是学习PPT 技能,也就是操作。
PowerPoint 是一个软件,软件的门槛便是操作。
BUT,真的仅此而以吗?PPT只是辅助,重要的是背后的内容!一起来学习PPT制作的底层逻辑。
(三)主讲人:吴远枝(不远老师)
主讲人介绍:新东方福州学校人力资源部人才发展经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通用技能认证讲师,新东方福州学校校级培训
师。
深耕人才发展工作十余年,擅长项目设计、活动策划、平面设计、写作。
福州新东方人才发展&企业文化负责人。
二、报名方式
同学可通过学习通扫描以下选报课程: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兴才励志成长基地
2023年5月26日。
基于可视化的“五步法”概念建构教学--以“力”为例庄莹莹
【期刊名称】《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年(卷),期】2022()27
【摘要】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的有效途径。
初中生抽象思维比较薄弱,如果缺少必要的认知激发会导致建构不够充分,使物理概念教学沦为“伪建构”。
立足于个体最近发展区,以“力”的概念教学为例,通过“五步法”完成概念建模确证,借助实验、视频、希沃白板等可视化工具,将个体隐蔽的思维显性化,真正实现概念建模,促进深度学习。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庄莹莹
【作者单位】厦门市金尚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41
【相关文献】
1.初中物理概念建构思维可视化策略——以浮力概念的建构为例
2.基于树型图的概念建构——树型图之上位概念建模的思维可视化策略及教学实践
3.初中物理概念建构思维可视化策略——以浮力概念的建构为例
4.基于可视化的光学大概念建构初探——以“光线”和“像”的大概念建构为例
5.概念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学科概念可视化教学中的应用——以“细胞分化”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件简介
我要介绍的是新目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
本课件围绕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介绍了质数和合数的特征。
该课件共17张幻灯片组成,第一张是片头和课题,第二张是创设情境,复习导入;第三张是找出1~20各数的因数并从中发现规律;第四张是找出只有两个因数的,引出质数的概念;第五张是找出有两个以上因数的,并引出合数的概念;第六张是找出只有一个因数的,指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第七章是做一做,准确判断一些两位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第8、9、10张是习题演练,巩固所学知识;第11张是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第12、13、14张是提升训练题;第15张是激趣练习,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第16张是总结;第17张是结束语。
课件本着以实用的原则为出发点,练习题的设置面向全体,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