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培养条件对马铃薯试管薯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83.98 KB
- 文档页数:4
不同浓度的ABA对马铃薯试管苗结薯的影响学院:农学院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学号:100213071姓名:董艳慧指导教师:乌兰巴特尔论文提交时间:二0一四年六月摘要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及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病毒病是马铃薯获得高产稳定的一个重大障碍,茎尖脱毒被认为是克服这一障碍的有效途径。
本试验系统的研究了激素ABA浓度对马铃薯试管苗发育及薯诱导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暗培条件下1umol/LABA最利于试管薯的形成,光暗间断条件条件下5umol/L ABA 最利于试管薯的形成。
2.随着ABA浓度的升高试管苗的地上部和匍匐茎的生长逐渐减弱。
3.当ABA浓度低于1umol/L时,随着ABA浓度的升高块茎的生长速度逐渐增加,大于1umol/L时随着ABA浓度的升高块茎的生长速度逐渐减慢。
关键词:马铃薯,微型薯,ABA浓度Potato tissue culture and in vitro induction of potato2Potatoes are the important food and cash crops in our country,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eople's life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virus disease is a major obstacle to potato yield stability, seedling stem tip is consider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overcome this obstacle.This experimental system to study the hormone ABA concentration of tube seedlings growth and potato potato induc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ark 1 umol/LABA most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test tube potato, light dark gap condi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5 umol/L ABA most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test tube potato..2. With the increase of ABA concentration in the test tube seedlings of aboveground growth weakened and stolons.3. When the ABA concentration is lower than 1 umol/L, with the increase of ABA concentration of tuber growth rate gradually increased, greater than 1 umol/L with the increase of ABA concentration of tuber growth speed slow down gradually.Key words:potato,minituber, ABA concentration目录1. 前言 (1)1.1 马铃薯概况 (1)1.2 马铃薯的繁殖方式 (1)1.3马铃薯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2)1.4不同激素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3)1.4.1 细胞分裂素对块茎形成的影响 (4)1.4.2脱落酸对块茎形成的影响 (4)1.4.3生长素对块茎形成的影响 (4)1.4.4乙烯对块茎形成的影响 (4)1.5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2材料与方法 (6)3.结果与分析 (7)3.1 不同外源ABA浓度对试管薯结薯的影响 (7)3.2 不同外源ABA浓度对试管苗生长情况的影响 (9)4. 结论与讨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41.前言1.1马铃薯概况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和智利一带,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十七世纪时,马铃薯传播到中国,很快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普及。
利用试管薯诱导途径探讨马铃薯品质形成及其调控研究离体条件下诱导形成试管薯是研究马铃薯块茎形成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适宜系统。
本文以试管薯离体诱导培养体系为模式,模拟研究了光温、营养、激素、辐射、盐胁迫和贮藏等环境条件对马铃薯试管薯块茎发育及其品质形成的影响,同时还对不同贮藏温度下,随贮藏时间延长马铃薯块茎内部品质及其生理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讨。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光温条件对试管薯产量及品质影响研究表明:试管薯的形成在17℃低温下较为合适,而结薯后块茎的生长在25℃下较快。
不同基因型对光周期反应不完全一致,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在黑暗条件下诱导结薯产量较高,而荷兰无花在8小时光照下较好。
随着光周期的延长,块茎内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同温、同光照条件下,试管薯内叶绿素b(Chl b)含量均大于叶绿素a(Chl a)含量。
块茎内糖苷生物碱含量随光照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且与叶绿素含量变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光照时间的延长有利于试管薯内干物质、淀粉和糖含量的累积,25℃下累积效果高于17℃下。
块茎内Vc含量也随光照时间延长而增加,但17℃下培养的试管薯内Vc含量高于25℃下。
2.激素与植物生长物质对试管薯产量及品质影响研究表明:GA促进了马铃薯茎、叶生长和匍匐茎的伸长,但抑制或延缓了块茎的形成,极大地降低了产量:CCC抑制马铃薯苗和匍匐茎的伸长,对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和荷兰无花的试管薯形成有诱导作用,但对试管薯的进一步增大有抑制作用。
JA和SA处理均能有效促进结薯,并使产量得到显著地提高。
GA抑制块茎中淀粉的合成,并且使Vc和蛋白质含量也降低。
同时,GA处理后匍匐茎的增长进一步阻碍了蔗糖向块茎中的转移而使蔗糖含量下降,并使不利于加工品质的还原糖含量显著上升;CCC、JA和SA处理不仅能使两品种的淀粉含量显著提高,而且Vc和蛋白质含量也有极大地提高。
两品种在CCC、JA和SA处理下,蔗糖含量都显著降低,虽然还原糖含量比对照有所增加,但却显著低于GA处理的还原糖含量。
不同培养基对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生长的影响摘要将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提供的合作88号马铃薯品种的发芽块茎,进行茎尖剥离脱毒和组织培养诱导,研究添加不同浓度激素的培养基对合作88号茎尖分生组织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对合作88号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0.1 mg/L 6-BA+0.05 mg/L NAA+0.1 mg/L GA3+30 g/L 白糖+4.0 g/L琼脂粉+100 mg/L肌醇,形成的愈伤组织状态好、成苗率高。
关键词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培养基;生长;影响普通栽培种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双子叶种子植物,属茄科(Solanacea)茄属(Solanum),一年生喜凉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马铃薯在生产上绝大多数是利用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性繁殖,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两者种植面积占世界马铃薯总面积的78%。
其中,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和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1/2[1]。
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和国际食品政策中心(IDPRI)合作研究表明,到2020年全世界对马铃薯的需求将有望增长40%[2],超过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增长,特别是亚洲和非洲对马铃薯的需求将增长更快。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薯、商品薯、加工企业市场的发展,优质马铃薯加工产品供不应求,加工用薯比例大幅度增加,马铃薯栽培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项战略选择,且马铃薯种植也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和区域化。
马铃薯为块茎无性繁殖作物,在生长期间易受病毒侵染,且病毒会在种薯块茎中逐代累积,使马铃薯种薯的种性发生退化[3]。
而种薯“退化”是马铃薯产量降低和商品性状变差的主要原因[4]。
有研究表明,病毒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且越靠近新生组织部位的(如茎尖)病毒越少,甚至无毒。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即根据这个原理,利用无菌操作,通过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的离体培养,获得无病毒或脱去马铃薯主要危害病毒的试管苗[5-7],从而恢复马铃薯的种性。
设施农业2023-1038克山分院-国家马铃薯种质试管苗库(克山)马铃薯资源中心获取2种马铃薯种质资源,分别为4倍体瓶苗‘S.acaule’及‘S.stolonifuerum’各1株;8月17日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相关专家处获取3种常规马铃薯种质资源,品种分别为4倍体‘青薯2号’‘青薯9号’‘甘农薯8号’,每个品种各2瓶。
1.3 试验设计本项目共进行马铃薯组织培养阶段及炼苗移栽定植两部分。
1.3.1马铃薯植物组织培养阶段获取的5个品种马铃薯皆为4倍体,且数量较少,需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马铃薯瓶苗扩繁研究,具体试验配方设计如下:适应阶段采用MS 基础培养基进行2瓶野生马铃薯种及6瓶常规种的转接及适应。
扩繁培养基配方设置为A、B、C。
以上培养基pH 值均为5.8,温度为(25±1)℃,在光照强度为1200 lx,光照时长16 h 条件下培养20天后观察3种扩繁培养基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及增殖的影响。
KT 为激动素,GA3为赤霉素,NAA 为萘乙酸。
A:MS+0.5 mg/L KT+0.2 mg/L GA3+0.1 mg/L NAA+ 7 g/L 琼脂+30 g/L 蔗糖;B:MS+0.2 mg/L GA3+0.1 mg/L NAA+7 g/L 琼脂+ 30 g/L 蔗糖;C:MS+0.2 mg/L KT+0.2 mg/L GA3+0.1 mg/L NAA+ 7 g/L 琼脂+30 g/L 蔗糖;1.3.2炼苗及移栽定植阶段将组培瓶苗在炼苗区室温下放置3~5天后,将瓶盖缓慢打开,于2022年5月12日清洗干净根部的培养基后,根部蘸生根粉后将苗种植于基质中,基质配比为草炭:蛭石:珍珠岩=3:1:1,浇水后进行正常管理。
间隔1月测定马铃薯株高、茎粗、分蘖数。
待马铃薯结实后进行单株结实情况统计。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扩繁培养基配方对不同品种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由表1可知,从培养后各品种间株高来看,在同一品种间比较,培养基A 各品种间株高显著高于其余两个配方,其中,‘青薯9号’的A 配方最高,为6.53 cm,显著高于其余品种,其次不同培养基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摘要:野生马铃薯种质资源丰富,具有高度抗病性和对不良环境的耐性。
光照周期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作者:张小川张建虎郭志乾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2期摘要以马铃薯青薯9号脱毒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周期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无激素的MS固体培养基上,10 h/d的光照周期试管薯结薯效果最好,产量为1 019.1 mg/瓶,平均结薯1个/株,单瓶结薯率为92%,其中大薯率26%,中薯率54%。
关键词马铃薯;试管薯;光照周期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065-01Abstract Using Qingshu 9 as material to study the photoperiod influencing on potato microtube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 hormone-free MS solid medium,10 h/d photoperiod had the best effect,yield was 1019.1 mg per bottle,arerage tubers number was 1 per plant,tuberization rate was 92%,big microtubers rate was 26%,medium microtubers rate was 54%.Key words potato;microtuber;photoperiod试管薯(微型薯)是继脱毒试管苗之后发展出的保存种质和生产无病毒种薯的新形式。
试管薯不易受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生产不受季节限制、贮存空间小、栽培成活率高等突出优点。
其繁育更易集约化和规模化,试管薯等同于试管苗,试管薯的繁育可以解决马铃薯三级种薯繁育体系中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要求高、成本高的问题。
为研究不同光照周期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特进行了本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