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中期李斯特钢琴作品创作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2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李斯特是十九世纪欧洲古典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钢琴独奏曲、室内乐、管弦乐和合唱曲等。
他的音乐作品融合了浪漫主义风格和创新的技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技术难度。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以其独特的声音效果和技巧而闻名。
他充分利用钢琴的音色和特点,运用丰富的音乐元素,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响效果。
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狂想曲-许尔维娜》。
这首曲子充分展现了李斯特的音乐创新和技巧,包括使用八度音程、飞指、十二度音程、跨手和弹力技巧等。
李斯特的创作技法非常出色,他运用丰富多样的技法和尖锐的音乐观点,使其钢琴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他常常使用多聚音技法,将钢琴演奏得像是一支乐队,产生出极强的音乐效果。
他还善于使用装饰音、连续音、跳音和增值音等技巧,以增加音乐的艺术效果。
李斯特的创作还表现出其对于音乐形式和结构的独到见解。
他创新了传统的奏鸣曲和幻想曲形式,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
例如在他的作品《演奏会狂想曲-帕格尼尼主题》中,他以帕格尼尼的主题为基础,将其结合起来,并以先锋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种创新的形式结构不仅挑战了传统的音乐规范,也展示了他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
李斯特的作品也表现出对于各种音乐题材和风格的兴趣和研究。
他的音乐作品涵盖了传统的古典乐曲、民间音乐、民族音乐和世俗音乐等不同的音乐风格。
他在创作中常常将各种音乐元素进行融合,使其作品的音乐风格富有变化和多样性。
例如在《法国大序曲》中,他将巴黎市民的歌曲与传统的古典乐曲进行交融,创造出音乐随想的形式。
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声音效果和卓越的创作技巧而闻名。
他的作品不仅在音乐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影响,也极大地推动了钢琴音乐的发展和演奏技巧的创新。
通过研究和演奏他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创造的音乐世界。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钢琴的演奏风格与特色19世纪(1830-1900)的音乐常被称作浪漫主义音乐。
钢琴在是19 世纪中颇受人们欢迎的一种乐器。
在这个时期,音乐的体裁及表现手法在钢琴演奏方面也与古典时期有很大区别。
出现了诸如即兴曲、夜曲、音乐会练习曲、幻想曲、无词歌等名目繁多、前所未见的新体裁,而且许多都带有标题音乐的性质。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钢琴的魅力是音乐家发自内心的一种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对生命的真实体验,这一时期,群星璀璨的音乐大师们使钢琴的表现和技巧都发挥到了精彩绝伦的境界。
在这一时期,钢琴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一举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
情感性、炫技性、民族性、标题性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钢琴在表现、技术、根源和内容四个方面的主要风格与艺术特色。
一、注重个性的表现于强调情感表达“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在 19 世纪已经被普遍接受,并成为时代的主流,在此观念指导下以强调个性独立、表现个人情感为特征的浪漫主义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钢琴家用极富个性的音乐语言,表达了主观的情感,丰富了我们的情感天地,成就了五光十色的钢琴情感世界。
与细腻的表现手段相对应,用来指示乐曲情感特征的音乐术语也大量出现。
如:激动的、热烈的、如歌的、忧伤的、可爱的等等。
这些术语不仅对乐曲情感的表达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体现出创作上表情达意的目的,同时,也具有了某种标题性的含义。
如李斯特作为一个匈牙利人,高超的钢琴技巧下,蕴含着对祖国命运的真诚关注,民族的英雄和历史人物,民间音乐的节奏和音调,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鲜活的运用和反映;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他通过钢琴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深情,把钢琴的表现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舒曼的作品短小精炼,洋溢着生命的激情,富有深邃而浪漫的意境;门德尔松的作品均衡典雅、清新流畅,旋律富于歌唱性。
二、涌现出大量的炫技性的作品19 世纪的社会音乐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音乐家终于摆脱了对教会、贵族的依赖,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方面得以独立。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李斯特是19世纪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
他的钢琴作品数量众多,包括多首钢琴独奏曲、协奏曲、交响诗、歌曲改编等等。
他的作品在当时的音乐界引起了轰动,同时也成为了至今受欢迎的经典作品。
在演奏李斯特的钢琴作品时,需要注意一些特点,才能真正地表现出李斯特作品的艺术特色。
首先,李斯特的钢琴作品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
因此,在演奏时需要表达出情感和感性的部分,这样才能真正地展现出这些作品的内在美。
演奏者应该在强调表情和节奏方面尽可能自由,展现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与此相应的,演奏者应该注意不要过于夸张,在保持音乐的感性表达的同时要保持艺术的真实性。
其次,李斯特的钢琴曲具有极高的技术要求。
在演奏时,需要注意强调技术和速度的部分,创造出极具冲击力的演奏效果。
演奏者应该掌握钢琴技巧和速度,从而表现出李斯特作品的飘逸和迅疾。
另外,在演奏李斯特的钢琴作品时,需要注意音乐的质感和品质。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具有音乐厚度和音乐深度,演奏者应尽可能地呈现出这些内容。
其次,在演奏李斯特的钢琴作品时,还需要注意音乐的色彩,这样才能表现出作品中丰富的情感。
总结而言,演奏李斯特的钢琴作品需要在情感、技巧、速度、音乐的质感和品味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演奏者要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在保持艺术真实性的同时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演奏效果。
李斯特作品特点是什么李斯特作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伟大音乐家,利斯特的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么李斯特作品特点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李斯特作品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李斯特作品的特点李斯特创造了交响诗这一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将诗歌的感情融入到交响乐中,通过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心理感受。
由于李斯特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加上人们对他音乐创新的不理解导致了李斯特多元化矛盾的创作经历。
李斯特的作品不会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更加注重对音乐本身品质的理解,更加注重对人们心里和精神面貌的影响力。
李斯特留下的作品极其丰富,达到700之多,他用音乐给人们诉说美好的生活,李斯特作品特点,他将浪漫主义色彩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然后再传递给人们,他的作品没有刻意的追求形式的拘束,更多的在于表达情感。
他的音乐作品勾起了人们对生活的浮想连篇,将音乐情怀完美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用音调诉说音乐故事和音乐感受,突破了古典乐的拘泥,开始不断的创造新的音乐表现方式。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前期的代表人物,从他开始意识到要发展新的音乐状态,也是从他开始人们开始对音乐产生更多的好感度。
所以李斯特作品特点更多的反应了李斯特的个人表达方式,并不想受到形式的束缚而强行去改变自己的情绪的抒发。
李斯特的重要作品李斯特六岁受到父亲的影响开始学习音乐,受到家庭的影响和依靠自身天赋,李斯特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供人们进行赏鉴。
李斯特作品同时也开创了音乐演奏形式的先河,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前期代表之一。
李斯特的主要作品涵盖了很多音乐范围,其中歌剧代表作有:但丁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山间所闻,塔所的悲欢与胜利,英雄哀歌,匈牙利,匈牙利之战,理想,从摇篮到坟墓。
管弦乐有:致敬进行曲,三首丧歌以及六首匈牙利狂想曲。
这些艺术作品都敲响了浪漫主义的钟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音乐时代。
李斯特虽然对音乐有着全面的涉猎和研究,但是最要的音乐形式还是以钢琴演奏为主,他为后来人铺垫了很多演奏借鉴经验。
他的钢琴曲主要代表作有:12段练习形式的练习曲,24首大练习曲,12首超级练习曲,巡礼之年,诗与宗教的和谐,诙谐曲与进行曲,大独奏协奏曲,致敬进行曲。
试析李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特征李斯特(Franz Liszt)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的艺术歌曲创作被认为是其声乐音乐创作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之一,其特征在于以下几点:1. 技术性高超的钢琴伴奏李斯特自己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钢琴家,他的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自然也不乏技术难度。
李斯特注重在伴奏中营造出情感的细微变化,以反映歌曲中所传达的情感。
他的钢琴伴奏传达出的氛围能够增强歌曲的表现力,为歌曲的情感传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李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是浪漫主义情感表达技巧的杰出代表。
他以诗歌为歌词,从中挖掘出情感的深层意义,将之转化为音乐语言,并以此建构出音乐作品的情感世界。
他使用浪漫主义音乐特有的声音色彩、和声及节奏,将歌曲中的情感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这些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让他的艺术歌曲充满了情感,反映了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艺术的精神内涵。
3. 对于文学和风景的描绘李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中,常常能够看到对于文学及风景的描绘。
他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使他能够更加精准地将诗歌的内涵融入到音乐创作中。
同时,他的艺术歌曲也常常带有具有描绘性质的音乐形象,如流水、花海等,描绘出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
4. 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歌唱技巧李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中,运用了各种歌唱技巧,如颤音、连音、变调等,使音乐的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同时,他的作品还注重使用特定场合下的唱法,如宗教音乐唱法、戏曲唱法等,让艺术歌曲中的声音更加生动有力。
李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特征不仅在于其技术性高超的钢琴伴奏,更在于他的浪漫主义情感表达、对于文学和风景的描绘以及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歌唱技巧。
这些创作特征使他的艺术歌曲得以充分表现出情感和内涵,成为浪漫主义声乐音乐创作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浅析李斯特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作者:李芳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04期摘要:在匈牙利的乃至欧洲的音乐发展史上,钢琴大师李斯特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那标题性音乐、首创交响诗音乐、单一主题贯穿发展、灵活多变的调式和丰富多彩的和声是钢琴作品的最主要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作品风格特点标题性音乐多变调式弗朗兹·李斯特是世界著名钢琴家、作曲家。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风格及其独特。
他对音乐的历史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尤其是他的钢琴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一、李斯特的音乐贡献小时候的李斯特就显露出来自己天生特殊的音乐才能。
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六岁时就开始学习钢琴。
九岁的李斯特已经公开演奏钢琴。
可见他具有多么高的音乐天赋。
为此,他的父亲决定全家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跟从车尔尼学习钢琴。
目的就是为了将李斯特培养成为真正的音乐家。
此后,李斯特多地进行演出,受到了贝多芬的赞赏。
之后,李斯特的父亲想让他到巴黎音乐学院深造,但是受国籍的限制未能成功。
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李斯特成为音乐奇才的脚步。
在李斯特的演出生涯当中,他走遍了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瑞士等欧洲大部分国家,每当李斯特所到之处均受到了各个国家的热情款待,他演出的盛大状况可能只有帕格尼尼才能与之相媲美。
由于经常在外参加演出,此时的李斯特已经厌倦了到处旅行演奏的生活。
因此。
他于1848年接受了来自魏玛剧院的强烈邀请。
担任了该剧院中的首席指挥官。
在他的推动下,当时贝多芬、莫扎特、瓦格纳的歌剧均得到了上演。
甚至是海顿以及柏辽兹等人的作品也得到了相关的介绍。
在李斯特的努力下,当时一批有志之士的音乐家形成了新的乐派——“新德意志乐派”,此外,他还与当时国内外著名的音乐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如勃拉姆斯、肖邦……,通过与著名音乐家的交往,开阔了他的创作思路。
由此。
他创作出了《浮士德交响乐》和《但丁神曲交响乐》等一系列优秀的管弦乐曲。
二、李斯特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李斯特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非常独特。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他被公认为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技巧上极具挑战性,而且在表达情感上也非常丰富。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进行一些浅谈。
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具有极高的难度。
他以其卓越的钢琴技巧而闻名,他创作的作品涉及了各种技巧,包括重复音、音阶、琴指间的快速跳跃和大跨度,以及复杂的和声和节奏等。
他的作品要求演奏者在技巧上有很高的水平和极端的手指灵活性。
其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是《十二首练习曲》,每一首都涵盖了特定的技巧挑战。
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注重表达情感。
他是一个非常富有激情和感性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戏剧性和浪漫情感。
他经常使用大调与小调的对比,通过音乐的构建和和声的设置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情绪,从欢乐和悲伤到愤怒和痛苦等。
他的一些作品如《浪漫传说》和《愉快的朋友》等,表现出了他对爱情和人性的追求、对人世间痛苦和悲伤的思考。
李斯特的创作技法非常独特。
他引入了一些独特的技巧和效果,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戏剧性。
他使用了诸如延音、颤音、快速转调等技巧,以及大量的重复音,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声音效果。
他还在一些作品中引入了对位法和对位变奏等复杂的和声结构,以展示他的作曲才华。
李斯特的创作影响力广泛。
他的作品影响了许多后来的钢琴作曲家,包括肖邦、里斯特和拉赫玛尼诺夫等。
他的作品开创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新时代,并对后来的钢琴技巧和音乐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是技巧高超、情感丰富且独特的。
他的创作技法不仅注重于表达人情世故,而且注重于创造新的声音效果和和声结构。
他的作品为后来的音乐家提供了灵感,并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处理一、李斯特与《奥伯曼山谷》(一)李斯特生平弗朗兹·李斯特,著名钢琴演奏家,作曲家。
在车尔尼、萨列里诸位老师的影响下,独创多种钢琴演奏技巧,开启十九世纪炫技风格。
他在作曲方面也有杰出表现。
他是标题音乐的首创人,并且将诗歌与交响音乐完美融合到开创交响诗,同时还有许多钢琴作品。
(二)《奥伯曼山谷》的创作背景李斯特曾在浪漫之都巴黎与诸多艺术家有着接触,如雨果、帕格尼尼、巴尔扎克、肖邦、德拉克洛瓦等,在诸多艺术家好友的影响熏陶下,他的浪漫主义风格逐渐成形。
后来李斯特在此次瑞士旅行中创作《旅行岁月》并于1855年出版,《奥伯曼山谷》便是其中一章。
二、《奥伯曼山谷》的创作特征分析(一)“起、承、转、合”式的组合方式《奥伯曼山谷》的曲式结构比较特殊,相对于其他作品来说,它的曲式结构更加自由以及多功能化。
为了方便从多个角度描述音乐形象,或者在同一个音乐作品中描述多个音乐形象,因此标题音乐通常都需要运用创新的结构来达到这个目的。
通常来说,《奥伯曼山谷》的曲式结构应该算为“起、承、转、合”的复合四段式,但是“起、承、转、合”作为音乐陈述的一个功能,并不能作为曲式结构使用。
不过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奥伯曼山谷》的结构理解成复合性再现四部曲式。
因此依据“起承转合”的形式我们可以分为四块内容:第一部分为“起”,前两个乐句运用了非常多的休止符号和延长记号,而且速度也不是很快,使乐曲中出现很多空白和短暂停顿,给人一种要结束的感觉。
其实这是奥伯曼自我内心的一种陈述表达,说明了主人公奥伯曼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不知未来该如何的迷茫无奈心理,让听众们跟着奥伯曼一起开始对自己人生进行总结和思考。
第二部分为“承”,这一部分的音乐素材延续了主题的材料,也就是主题当中一开始出现的切分节奏。
但是它不是对主题材料的全然模仿,而是通过变化将旋律进行发展。
因此我们这部分归为“承”,因为在这一部分的旋律里,整段音乐的发展从始至终都是围绕着主题材料进行的,通过“承”之后,作品的主体形象也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之一,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强大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更展示了前卫的创作技法。
本文将对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以及他独特的创作技法进行探讨。
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独奏钢琴作品、钢琴协奏曲以及各种小品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他的独奏钢琴作品,尤其是《贝拉·巴托克主题变奏曲》、《捷孚俄主题变奏曲》等。
这些作品以其高度技巧性和音乐想象力的丰富性而闻名。
他的钢琴协奏曲也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俄瓦利主题舞曲》、《马兹尔莫索斯主题变奏曲》等,这些作品以其音乐性和技巧性的完美结合而脍炙人口。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总体上体现了他对于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创作风格。
他热衷于表现和探索钢琴的演奏技巧,他将各种复杂的技巧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创造了许多新颖的演奏效果。
他经常使用大跳音、花式琶音和急速连续音等技巧,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高难度和壮观的效果。
他还创造了许多新颖的演奏方式,如拇指延长法和手指交叠法等,这些技巧都大大提升了钢琴演奏的技巧和效果。
李斯特的创作风格也是他钢琴音乐作品的一大特点。
他的作品充满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和个人表达。
他善于运用和谐和声部的交响技巧,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他的作品还融入了许多民族音乐的元素,例如《匈牙利狂想曲》等,这些作品充满了各种节奏和旋律的变化,使得他的作品充满活力和独特的风格。
除了以上的创作风格,李斯特还在其作品中运用了许多独特的创作技法。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主题变奏曲,他善于以主题为基础展开整个作品,通过对主题进行变奏和发展,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他还善于使用和弦的层次和音响效果,通过密集的和声和音符来表现出丰富的音乐画面。
他还善于使用对位法和对调法等传统的作曲技法,以及模拟性和即兴的创作方式。
96
鉴 赏
浪漫主义中期李斯特钢琴作品创作特点
李春雨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在音乐发展史
中无疑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时,艺术空前发展,
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演奏家。
他们在承袭古
典主义时期哲学性音乐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探索和新
的突破,也对音乐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和新的认知。
李斯特作品创作倾向于发挥钢琴的外在表现力,演奏
技法征服了整个欧洲。
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开端稍晚于文学上的,
大约从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初。
浪漫主义突破
了循规蹈矩的古典主义形式,注重以个性化的语言,
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感受。
在钢琴演奏艺术上,
这个时期的钢琴作品与钢琴演奏都具有强调个人的抒
情性、以幻想和夸张的手法表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
盾的特点。
乐曲通常在一种意犹未尽的状态中结束,
表达内心在现实世界不可企及的理想和渴望。
整个浪
漫主义时期,是钢琴音乐创作的巅峰期,也是钢琴演
奏艺术的黄金时代。
钢琴演奏由古典主义时期的形式
感、平衡感、理性与克制发展为强调情感内涵,注重
自由表达、抒情、感性与夸张的审美追求;风格上以
炫技性、歌唱性、交响性、即兴化、个性化为典型特
点;演奏上,解除对手型的约束,采用多样化的触键,
运用全身参与弹奏和协调;技巧形式上,获得了极大
的丰富与创新,大力开发了钢琴的性能,发挥了钢琴
的表现力。
李斯特是著名音乐家,他的钢琴作品演奏
技巧丰富,风格富有个性特色,具有极强的借鉴与学
习价值。
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十分独特且极富
个性,对于整个欧洲钢琴演奏史的发展有着十分深刻
的影响。
一、李斯特钢琴作品创作背景与风格
李斯特是肖邦同时代的伟大钢琴演奏大师,他
对肖邦的创作天才非常崇拜,但其本人演奏风格与肖
邦音乐风格截然不同。
李斯特虽然没有录音传世,但
从相关历史记载和他所创作的钢琴作品中可以获得一
定的了解与认识。
如果说肖邦更倾向于挖掘钢琴的内
在表现力,那么李斯特则更倾向于发挥钢琴的外在表
现力。
李斯特从小随车尔尼学习,有极强的视奏和即
兴演奏能力,也曾在贝多芬面前演奏,并受到褒奖。
李斯特在演奏风格上继承和发展了克莱门蒂、贝多芬
的风格,技术辉煌、富有动力,追求视觉和听觉联合
效果,常常将手抬得很高,身体动作很大,声音外观
辉煌,富有交响色彩。
1831年,李斯特听了意大利小提琴炫技大师帕
格尼尼的演奏后大受激励,在钢琴键盘上大量弹奏双
音音阶、八度音阶、大跳八度和弦、快速轮指、滑奏
等高难度技巧。
难以置信的绝技在他的手指下就如同
儿童的游戏,澎湃的音响、夸张的音乐形象、强烈的
感官刺激、轰动火爆的现场效果,使听众无法抗拒地
被他征服。
在他的独奏会上,经常有女性听众因过度
激动而昏倒。
就此,李斯特开创了钢琴演奏从沙龙走
向舞台的时代——李斯特是历史上第一位举办背谱形
式的独奏会的钢琴家,在此以前,一般由几个人联合
以看谱演奏的形式开一场沙龙性钢琴音乐会。
独奏会
的产生也催生了职业钢琴家的出现,以前的钢琴家还
身兼作曲家身份,而一场一个多小时的独奏会的背谱
和练习准备需要大量时间,以致钢琴家无暇再去作曲。
有资料记载,正当李斯特享受着舞台的光辉炫
97鉴 赏
耀和听众的狂热之时,肖邦练习曲在他面前出现了。
据说,当李斯特第一次见到肖邦的练习曲时,由于无法现场视奏这些作品,他非常不自在,很快他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他把自己关进艾拉尔德钢琴厂的一间小屋,潜心研究肖邦练习曲的技术。
等到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李斯特已经可以自如地演奏肖邦所有练习曲。
在用演奏征服整个欧洲后,李斯特厌倦了演奏生涯,迁居魏玛,从事指挥、创作、教学活动。
他把文学、美术、诗歌、宗教思想融入钢琴音乐作品,使其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从而形成了李斯特钢琴音乐的个性化特色。
二、高难技巧形式的创作
李斯特创作的练习曲虽然受到肖邦练习曲的影响,但实际上更像挂着练习曲名的一首首炫技小品。
从技巧方面来说,李斯特练习曲的每一首都是各种高难技巧形式的综合,不像肖邦练习曲每一首都是一种独特的、有明确训练目标的技巧形式;从音乐性上说,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大都为帕格尼尼小提琴随想曲的改编曲(第三首《钟》为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主题改编曲),纯属炫技作品。
《钟》是李斯特的钢琴代表作之一,可以将其在钢琴作品方面技巧的应用进行有效展示,如丰富多彩的和声、灵活多变的调式、诗意化的追求等,提高钢琴作品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12首超级技巧练习曲》《3首音乐会练习曲》《2首音乐会练习曲》虽然加上了一些标题,为作品注入更多音乐表现的内容,但其音乐性成分仍然不能平衡他那众多的、明显突出的炫技成分,不像肖邦练习曲中自然天成的美好音乐听觉样式、情绪内涵与技巧训练浑然一体。
李斯特晚年皈依天主教,创作了一些有宗教气氛的作品,其中运用了大段单音、全音阶、不肯定的终止式、模糊调性的手法,这些对后来的印象主义作曲家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b小调奏鸣曲》是李斯特作品中少有的、与早期的潇洒风格相对的、充满内心矛盾的作品,在乐章形式上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多乐章形式,采用单乐章结合套曲的形式而作,在速度、节拍、调性、织体方面变化灵活,是一首技巧和音乐都达到相当高度的作品。
三、多样的体裁形式与演奏技术形式
李斯特大量的由歌剧、交响乐、艺术歌曲而改编的钢琴改编曲也扩大了钢琴作品的体裁形式,以充满想象力的织体拓展了钢琴的表现力和演奏技术形式。
从有力开发钢琴的性能,全面挖掘、拓展钢琴的表现力方面来看,李斯特对钢琴的交响化进行了充分的探索,这在他的贝多芬、柏辽兹、瓦格纳的交响乐改编曲以及《匈牙利狂想曲》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为了达到这些交响性效果,李斯特开创了“整身弹奏法”,即演奏者调动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用于支持和协调手指弹奏。
强奏时,肩部、背部乃至腰部参与发力,腿部给予支撑;弱奏时,以上部位用于协调和稳定手指的弹奏。
据说,李斯特的整身弹奏法曾经连续将几架钢琴弹散架,可以说这也很好地促进了钢琴制造的发展。
从钢琴演奏织体技巧方面来看,由于李斯特的很多作品实际上都是在舞台演出中即兴创作,事后再加工整理的,所以这些作品不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或理性的思辨,但是作品本身来自舞台上的炫技,所以它们对钢琴演奏技术发展的贡献是极大的。
在织体技巧上,李斯特推出了大量由八度和弦组成的音阶和快速音群,不过当时对技巧的要求并非如现在这样注重快速弹奏时高度的准确性,只要具备歌唱性连奏和各种高难度技巧,即使有个别错音也不被在意。
四、结语
李斯特在演奏和创作中大量运用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创新型钢琴织体技巧,成为现代钢琴演奏技术的缔造者和传播者,同时,李斯特时代也标志着钢琴演奏技术已经走向成熟。
李斯特音乐艺术对于今天的国际钢琴比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李斯特音乐艺术的创作背景、演奏技巧、音乐风格等能够为进一步完善国际钢琴演奏比赛机制创设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