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方案一:基础辨识能力篇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训练计划引言: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之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培养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个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训练计划,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
一、背景介绍在当前信息时代,阅读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途径和获取知识的方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需要通过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和信息的逻辑关系来进行解题。
因此,在训练计划中应当加强对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
1. 阅读文章前的准备:在给学生一篇阅读材料之前,先进行预热,通过讲解题目、简要介绍背景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和内容进行猜测。
2. 阅读文章时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
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找到文章的重点和要点。
3. 阅读后的讨论与总结: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讨论,问答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意思,夯实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培养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在阅读中,词语和句子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培养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对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1. 词语理解训练:通过词汇复习、生字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
可以通过词语搭配、词义辨析等练习,训练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句子理解训练: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中的主谓宾关系、修饰关系等。
可以通过对句子进行拆解、填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句子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阅读策略的能力阅读理解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学生需要培养一定的阅读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和解题。
1. 阅读前的策略训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题目、摘取关键信息、列出阅读目标等方式,制定阅读计划和策略。
2. 阅读中的策略训练:通过阅读理解题目的解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题型的解题策略,如主旨题、细节题等。
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方案一:基础辨识能力学生姓名:时间:年月日【常见考点】基础辨识能力指的是在现代文阅读中对各文体基础知识的识别能力。
具体来说,指能辨识各种文体,能判别各文体的组成要素,能分辨各文体中的表达方式,能指出各文体的结构或顺序,能判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等等。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基础辨识能力”的考点主要有:1.指出记叙文中记叙的人称、顺序、线索和要素等。
2.辨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
3.判别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辨小说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等。
5.识别特殊体裁(如新闻)的结构。
6.辨别文中的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7.判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答题点拨】解答基础辨识题首先要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然后在阅读训练中掌握答题的技巧。
比如,辨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就是一个难点,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1.看说明的内容。
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形态、结构,多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用时间顺序;其他则多用逻辑顺序。
2.看说明的对象。
说明某事物多用时间、空间顺序,说明事理则多用逻辑顺序。
3.看标志词、过渡词。
如果文段有表时间、空间的词语,则多为时间、空间顺序;如果文段有“为什么、首先、所以”等推理性的词语,则多为逻辑顺序。
辨识议论文的论点是议论文阅读的关键,答题时先要看文题,以得到启发和指引;再看文段,确定提出观点的段落;最后抓住概括性的句子即可。
小说的阅读重点是对主要人物的辨识,判断的依据不应该是描写人物的笔墨有多少,而应该看小说的主题、作者的意图靠谁来表达。
【单项训练】(一)海底“黑烟囱”①1979年,美国的“阿尔文”号载人深潜器在东太平洋海底熔岩上,发现的350摄氏度的含矿热液以每秒几米的速度喷出。
矿液刚喷出时为澄清溶液,与周围海水混合后,很快产生沉淀变为“黑烟”,形成了数十个冒着黑色和白色烟雾的“柱体”,附近有大规模的硫化物堆积丘体。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略有些同学做阅读题时,全凭自己的感觉答题,其实,答阅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
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答案是:3种。
“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
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二、用原文答题法:<这种最重要>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
例如:2006年宁德市语文质检考试题:作者所说的“常想一二”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原文第10段紧靠着问题中关键词“常想一二就是”后面的句子就是本题的答案。
三、两步法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做此类题: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结构上,起到……;在内容上,起到……;(省略号内容再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答题:结构上作用:开头常设悬念、引领下文、点题、埋伏笔、作铺垫;中间部分: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扣题。
内容上作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背景;议论抒情句常画龙点睛,深化中心。
或者:表现了……态度(观点),抒发(强调)了……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训练计划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关键能力之一,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和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特制定以下训练计划。
一、训练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速度和准确性,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而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点和细节。
2、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如预测、推理、概括、总结等,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技巧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量,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文化素养。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使学生能够主动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训练内容1、基础知识训练词汇积累:通过背诵、默写、词语运用等方式,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对生词的理解能力。
语法知识:复习和巩固初中阶段的语法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减少因语法问题造成的阅读障碍。
标点符号:讲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标点符号所表达的语气和意思。
2、阅读技巧训练快速阅读:通过限时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精读技巧:指导学生如何仔细阅读文章,分析句子结构,理解词语含义,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推理判断: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中的线索和已知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概括总结:训练学生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阅读材料选择教材课文:深入学习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和阅读技巧。
课外名著:推荐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如《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时文杂志:订阅一些时事新闻、科普文章、文化评论等杂志,让学生了解社会热点和最新知识,拓宽阅读视野。
文言文阅读: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章,如《论语》《孟子》《岳阳楼记》等,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4、阅读活动开展阅读分享会: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分享阅读的快乐。
语文周周练八梦断雅典①世界轰然崩溃了。
我手指松开,仿佛进入了失重状态,缓缓地从杠上掉了下来。
眼前似乎是一片空白,我失掉了时间感。
夺冠的狂热,情绪的波动都不复存在,观众的脸变得模糊,我的耳边突然安静下来。
②动作结束了,我平静地离开了赛场,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掉泪,我挺直身板,如同奥运金牌挂在胸前般,昂首走向出口……③我从一群目瞪口呆的教练员,运动员,记者身边走过,没有看他们一眼,也没有回答任何问题。
我坐上了场外的第一辆班车。
我失去了一切。
④全球观众大概都惊呆了,他们看到的,是我停止了动作,不知去向,而且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⑤在今天的高低杠比赛中,我一直有种非常不好的感觉:过一秒钟就会发生不可挽回的事故。
我突然意识到是赛方给的准备时间不够。
按惯例我有充裕的时间仔细回想每个动作、熟悉器械,但比赛开始的绿灯突然间亮了,我不得不中断准备,仓促地开始了比赛。
然而,对于高低杠这个项目而言,是容不得急就章的。
一个动作不标准,很可能就会落下终身残废。
当时,是内心的平静和惯有的谨慎救了我。
前半段的动作我很是得心应手,当做到我最拿手的后摆动作时,我突然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好像我会掉下去,那么我将成为一个谁也不需要,谁都不记得的终身残废。
不,我不能这样!我松开了手指,软绵绵地落地了。
⑥做梦都没想到,我的雅典之旅会这样收场……但我没有绝望,毕竟这只是翻过了人生的一页而已。
我知道,今天奥运会一结束,我的运动生涯也将画上句号。
回到房间,我喝下一小杯白兰地,庆祝一切已经过去,我仍然活着,并且完全健康。
我卸了妆,蒸了桑拿,点上蜡烛,放起音乐,开始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⑦不久后,家人和友人都赶到了,看到我安好的样子,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我们驾车去了一处别墅,风景美得难以形容,在桌上摆满我最喜爱的地中海菜肴,大家为我的成绩和经受的考验举杯。
朋友们簇拥着我,纵使我再坚强,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直到天明。
过去数年间的磨难,承受的压力都得到了宣泄,朋友们都用理解的眼光看着我…….我的内心变得非常轻松,如同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从早到晚在喜欢的蹦床上跳来跳去。
初三语文计划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方法阅读理解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初三学生而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更能帮助他们在各个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为了帮助初三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训练方法。
1. 培养阅读兴趣阅读理解的前提是要喜欢读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组织阅读俱乐部,每周选取一本优秀的小说或文章供学生阅读,并定期开展讨论和分享会。
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分享,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理解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多元文本阅读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我们需要引导他们进行多元文本的阅读。
可以选取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文章,比如新闻报道、科普文章、文学作品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本。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与学科相关的文章,如历史、地理、生物等,通过跨学科的阅读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阅读技巧训练阅读理解是一项综合能力,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我们可以开设针对阅读理解的技巧训练课程,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比如教授学生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提取关键信息,推测作者观点等。
这些技巧的掌握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准确回答问题。
4. 阅读策略指导除了技巧训练外,学生还需要通过指导培养一定的阅读策略。
可以教授学生如何确定关键词,如何快速浏览文章,找到重要信息等。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上下文的线索进行推理,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 课外拓展阅读除了课内的教学,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拓展阅读。
比如设立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并写读书笔记。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总之,提高初三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我们采取综合的训练方法。
通过培养阅读兴趣,多元文本阅读,阅读技巧训练,阅读策略指导以及课外拓展阅读,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训练计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语文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日常生活中,语文阅读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许多中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难。
为了帮助初中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阅读训练计划。
一、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
二、计划概述:阅读训练计划总共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持续两个月。
每个阶段的任务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进行适当安排。
阶段一:基础阅读训练(第1个月)1.每天安排20分钟的默读时间,学生可以选择喜欢的文章进行阅读。
2.每周布置一篇短文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进行讲评。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阶段二:阅读技巧训练(第2个月)1.学习不同文体和题材的阅读技巧,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等。
2.每周组织一次集中阅读训练,选择一篇课外文章,进行详细阅读和分析。
3.编写一份阅读笔记,总结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的阅读技巧和策略。
阶段三:深度阅读训练(第3个月)1.引导学生选择一本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可以布置相关的读书报告。
2.组织学生参与阅读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知。
3.组织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思考和感受。
阶段四:拓展阅读训练(第4个月)1.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中学生成长相关的文章,如科普、人物传记等。
2.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书店等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3.进行阅读能力综合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三、实施方法:1.将每个阶段的训练内容设计成手册,给予学生并向家长进行介绍。
2.在每个阶段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评估,让学生和家长了解训练进展情况。
3.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
四、预期效果:1.通过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将得到明显提高。
2.学生对不同文体和题材的阅读兴趣将得到培养,阅读成为他们的习惯。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训练方案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全面且系统的训练方案。
一、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推荐适合初中学生年龄段和阅读水平的优秀书籍,涵盖各种题材,如文学名著、科幻小说、历史传记、科普读物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2、开展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读过的好书,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3、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播放与书籍相关的电影、纪录片等,激发学生对原著的兴趣。
二、培养阅读习惯1、制定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例如每天阅读 30 分钟。
2、教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记录好词好句、心得体会等,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还能提高写作能力。
3、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遇到不懂的地方主动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同学。
三、提高阅读技巧1、快速阅读训练给出一定篇幅的文章,规定时间让学生快速浏览,概括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如标题、开头、结尾、段落的首句等。
2、精读技巧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进行仔细分析,理解作者的意图、情感和写作手法。
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篇章的逻辑关系。
3、阅读理解题训练定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题,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和答题技巧。
讲解错题,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四、加强课外阅读1、建立班级图书角,提供丰富的课外书籍,方便学生借阅。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到图书馆阅读。
3、开展课外阅读打卡活动,激励学生坚持阅读。
五、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阅读竞赛举办阅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阅读积极性。
六、评估与反馈1、定期进行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情况。
周周练9人是一本书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读书。
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
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
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
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的人像一本散文集,()的人是一本抒情诗,()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
()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
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做人如写书。
请不要怪母亲没有给你制出漂亮的封面,也不要怪父亲没有给你绘出美丽的插图。
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这本书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
他们都忘记了: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
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
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1、(2分)写法体味——贯穿全文的一个比喻句是:2、(2分)要点概括——这篇文章中能概括地表达全文要点的句子是:3、(2分)词句理解——将下面四个词语分别归位于文中括号,其先后顺序应是:多愁善感、洒脱飘逸、思维缜密、乐观风趣4、(2分)语言品味——从文中摘取一个你认为有格言警句作用的精美句子,写在下面:5、(1分)内容探究——本文最后一段话给我们的暗示是:小小的善在一列南下的火车上同,一个满脸稚气的男青年倚窗而坐。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训练计划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知识积累以及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特制定以下训练计划。
一、训练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速度,使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
2、增强学生对不同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包括归纳总结、推理判断、批判性思考等能力。
4、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
5、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训练内容1、词汇积累每天安排一定时间学习新词汇,通过词汇书、课文、阅读材料等途径进行。
学习词汇的同时,注重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定期进行词汇测试,巩固所学词汇。
2、文体专项训练记叙文:引导学生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说明文:帮助学生掌握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及其作用。
议论文:指导学生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技巧训练快速阅读:训练学生在短时间内浏览文章,获取关键信息。
精读:教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中的词句,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做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好词好句、心得体会等。
4、课外阅读拓展推荐适合初中学生的经典文学作品,如《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
5、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主要内容。
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推理判断,培养其逻辑思维。
鼓励学生对文章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训练方法1、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方法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
2、阅读练习布置适量的阅读练习题,包括阅读理解题、短文填空等。
对练习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01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方案一:基础辨识能力【常见考点】
基础辨识能力指的是在现代文阅读中对各文体基础知识的识别能力。
具体来说,指能辨识各种文体,能判别各文体的组成要素,能分辨各文体中的表达方式,能指出各文体的结构或顺序,能判断文中的各种修治手法,等等。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基础辨识能力”的考点主要有:
1.指出记叙文中记叙的人称、顺序、线索和要素等。
2.辨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
3.判别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辨小说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等。
5.识别特殊体裁(如新闻)的结构。
6.辨别文中的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7.判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答题点拨】
解答基础辨识题首先要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然后在阅读训练中掌握答题的技巧。
比如,辨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就是一个难点,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
1.看说明的内容。
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形态、结构,多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用时间顺序;其他则多用逻辑顺序。
2.看说明的对象。
说明某事物多用时间、空间顺序,说明事理则多用逻辑顺序。
3.看标志词、过渡词。
如果文段有表时间、空间的词语,则多为时间、空间顺序;如果文段有“为什么、首先、所以”等推理性的词语,则多为逻辑顺序。
辨识议论文的论点是议论文阅读的关键,答题时先要看文题,以得到启发和指引;再看文段,确定提出观点的段落;最后抓住概括性的句子即可。
小说的阅读重点是对主要人物的辨识,判断的依据不应该是描写人物的笔墨有多少,而应该看小说的主题、作者的意图靠谁来表达。
【单项训练】
(一)海底“黑烟囱”
①1979年,美国的“阿尔文”号载人深潜器在东太平洋海底熔岩上,发现的350摄氏度的含矿热液以每秒几米的速度喷出。
矿液刚喷出时为澄清溶液,与周围海水混合后,很快产生沉淀变为“黑烟”,形成了数十个冒着黑色和白色烟雾的“柱体”,附近有大规模的硫化物堆积丘体。
人们把这些海底硫化物形成的直立柱体及圆丘称为“黑烟囱”。
②“黑烟囱”通道直径多为数厘米到两米,高度从数厘米到数十米不等。
最高的“黑烟囱”出现于东太平洋,达50米。
“烟囱”上部常形成树枝状,多个“烟囱”聚集的形态也很常见。
大的“黑烟囱”,及其堆积物有点像教堂或庙宇建筑的复杂尖顶,大规模的堆积物的体积可达一般体育馆大小,重量达百万吨以上。
③海底怎么会有“黑烟囱”呢?那是由于新生的大洋地壳或海底裂谷地壳的温度较高,海水沿裂隙向下渗透可达几公里。
海水在地壳深部加热升温,溶解岩石中多种金属元素后,又沿着裂隙对流上升并喷发在海底。
高温的矿液冷却后,在海底及其浅部通道内堆积,形成多金属矿产。
1.请说出本文说明的对象。
2.请指出本文说明的顺序。
3.第①段为了更好地介绍说明的内容,运用了多助表达方式,请具体指出来。
4.第②段画线句子描绘生动形象,试辨识其修辞手法。
5.为了更清楚更准确地说明事物,文章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二)学问与智慧
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寥廓天空。
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②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
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
亦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
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殊,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很大。
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定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
③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河。
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
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为基础,才靠得住。
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
它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
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掠影,而是你是探照灯一样,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寥廓天空。
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深,最可宝贵。
④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为。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增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
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1.从整体上看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仔细品读第②段,试辨别其论据的特点。
3.判别第③段主要有哪些论证方法。
4.第③段论证的语言精美,请指出其句子表达的特点及作用。
5.具体说说全文的结构,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综合阅读】
(三)纽扣
路边有个无人售货亭。
杉田把自家种的萝卜、小油菜、胡萝卜等蔬菜摆在约有半张席大小的货架上。
买菜的人把硬币投到用铁丝吊着的空罐头盒里即可。
到无人售货亭来买菜的多为农田前面的小区或对面公寓里的人。
因为这里的蔬菜比站前超市便宜得多,所以每天摆出的蔬菜从来没剩过。
“嗨又有一个!”
黄昏时,杉田从铁皮盒往外倒硬币。
他的手掌心有一个比百元硬币大一圈的黑色圆形纽扣。
这颗纽扣好像用黑色贝壳做的,中间有呈井字状的4个穿线孔。
放在明亮处,纽和闪着美丽的光泽。
“真不像话,用纽扣代替钱!”
这一个月以来,已经发现3颗同样的纽扣。
虽然没什么用处,但扔掉了可惜,所以随意用胶带粘在墙上。
这是第4颗。
在此以前,发生过几次拿走菜不给钱的事。
杉田贴了张纸条,上写:“拿菜不付钱就是小偷!”从那以后,再没有丢过菜。
“准是那个老太太。
”
他眼前浮现出在田里干活时经常看到的那个老太太。
她清瘦,高个,有点驼背,拄着手杖,摇摇晃晃地走着。
从那走路的姿态可以看出,她以前是个风姿绰约的女人。
可是,只要她来买土豆、胡萝卜,钱盒里肯定有纽扣。
“她是怎么想的,难道以为纽扣是百元硬币”
话虽这么说,但总不能在她往钱盒里投纽扣的刹那间把她抓住。
“也许她真把这纽扣当成了百元硬币。
”
当杉田平静下来时,许久不见的女儿回来了。
“嗨,这是怎么了?”
女儿兴致勃勃地指着墙上的纽扣说。
杉田阴沉着脸把事情讲了一遍,女儿两眼闪光。
“这是用黑蝶贝做的纽扣,雕工也好。
原来肯定是用在高级礼服上的。
”
“这么贵重?”
“现在买,一个的价钱就吓你一跳。
这样高级的扣子。
可以卖……”
杉田边听边想起了那个老太大走路的姿态。
1.该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
2.小说写得含蓄委婉,有明线、暗线贯穿全文,请简要归纳出来。
3.请概括小说开头两段的内容和作用。
4.请用横线画出文中对老太太描写的句子、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5.你认为文章以“纽扣”为题好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四)心茧
①围墙外的打桩声终于停了下来.此时天色已晚,民工初开始吃晚饭。
父亲站在阳台上抽着烟,注视着那些正在狼吞虎咽的民工们。
②虎子过来!爷爷问你一个问题。
”父亲把9岁的儿子叫了出去。
“你看他们吃的是什么?”父亲明知故问。
③“胡萝卜和白菜!”儿子一眼就看清楚了。
④“他们是因为小时候不好好读书,所以现在只能做苦力吃白菜。
而那些能住上他们盖的房子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
⑤此时我正在看德国一篇关于儿童教育的文章,其中有个小故事:孩个粗鲁地骂走了一个上门乞讨的流浪汉,结果父亲认为这是件很严重的事,因为他们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同情心。
于是他俩批评了孩子,让他向被侮辱了流浪汉道歉。
德国人教育孩子要崇拜强者同情弱者;竞争意识与同情心并不矛盾。
⑥我张了张口,可是终于忍住没说升么;因为父亲肯定会说我们是中国,怎么能老跟外国学。
⑦晚上,儿子入迷地看”着一本童话书。
⑧“妈妈,人做了坏事是不是会被大灰狼叼走?儿子忽然问。
⑨“胡说,哪里有什么大灰狼!都是你爸爸尽给你买些小人书,使你这么大了还这么天真,在外面要受欺负的。
”妻转而愤愤指示我,以后这种书不要买了。
”
⑩难道我的教育思想真的出了问题?父亲和妻子对小一辈的教育为何如此现实世故?儿子幼小的心中会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为什么父亲与妻子都这样怕孩子长大后会有一颗善良的心。
难道为了儿子的前途就应该让他的心慢慢长上老茧吗?也许长了心茧的他走上社会后确实能暂时多占点便宜少吃些亏,可我还是宁愿他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我还是会给他买童话书,告诉他围墙外面民工也有快乐的每一天……
l.请结合全文解释“心茧”的含义。
2.用“||”把文章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3.请指出第⑤段的表达方式,分析此段在文中的作用。
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
5.仔细品读“父亲”和“妻子“的话,比较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我”的教育观念有什么不同;
6.你的心长了老茧吗?谈谈你对“心茧”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