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斜和背斜专题
- 格式:docx
- 大小:35.41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地理(向斜、背斜、地形倒置、岩层新老)考点详解向斜、背斜的判断技巧(1)自然状态自然状态下,地层逐渐地沉积,地下沉积的时间早、地表沉积的时间晚,因此由地下至地表,沉积的年代由老至新。
如下图,从①至⑦,地层逐渐沉积,因此由地下到地表,地层由老至新。
受两侧挤压力的影响,地层发生褶皱,向上拱起的称为背斜(核部⑦年代老,两翼①年代新),向下弯曲的称为向斜(核部⑦年代新,两翼⑦年代老)图1 背斜示意图(2)地形倒置起因:①在自然状态下,背斜向上拱起,因此顶部会受到张力,产生破裂,更容易被侵蚀,因此往往最后发育为谷地;②向斜向下凹陷,因此核部受到挤压力,更耐侵蚀(比两翼更耐侵蚀),往往最后发育为山岭。
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图2 向斜成山、背斜成谷例题图3 例题答案:A、A精讲精析:(1)读懂地质简图。
上图中,大写字母Q、P、C、D、S分别代表着地质年代(地层沉积发生时的年代),由Q到S,岩层越来越老(沉积发生的时间越久远)。
图中的深黑色线条表示着地层界线,而浅黑色闭合线圈代表着等高线,等高距为50m。
(2)判断地形起伏。
甲-乙剖面线上,恰好切过的是一个小山峰(甲地海拔为50m-100m,中间海拔为150m-185m,乙地海拔为50m-100m),因此由甲地沿着剖面线到乙地,海拔先升高、后降低,因此排除C、D。
(3)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图中的黑色实线为地层界线,剖面线甲-乙中,甲地处在C(老)、剖面线中间为P(新)、乙地处在C(老),因此为选项中的A。
同时,由于该剖面显示出的地层年代关系为:中间新、两侧老,因此为向斜。
(4)判断地层的沉积顺序。
地层在自然情况下,下面的岩层老、上面的岩层新。
因此沿丙(D)向下钻探,自然沉积状态下,只能钻探到年代更老的岩层,因此可能为D(泥盆系)、S(志留系),因此选A。
总结判断背斜、向斜时,不能简单的根据它们的形态(向上拱起的不一定是背斜、向下弯曲的不一定是向斜),而应该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向斜、背斜。
高中地理(背斜、向斜、背斜谷/向斜山、三大岩石)考点详解•1、背斜、向斜当岩层两侧受到挤压,便会发生弯曲。
向上凸起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斜”。
在理想状况下,背斜向上凸起发育为山峰,向斜向下凹陷发育为山谷,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向斜背斜的判断,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根据岩层的形态。
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向下凹陷为向斜(注意,是根据岩层形态,而不是地表地貌形态);②根据岩层的年代。
中间老、两侧新的为背斜,中间新两侧老的为向斜(这里说的中间,即为下图中的“核部”;两侧,即为下图中的“两翼”)。
图1 背斜与向斜(理想状态下)•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在自然状态下,背斜经常会发育为山谷,向斜发育成山峰,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形成的原因为:①背斜成谷:背斜向上拱起,顶部受到较大的张力,容易被风化和侵蚀,最终成为山谷;②向斜成峰:向斜向下凹陷,核部受到较大的挤压力,更加耐侵蚀,最终成为山峰。
图2 背斜与向斜(自然状态下)例题图3 例题答案:C、A精讲精析:(1)判断背斜和向斜。
“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
由题干可知,岩层从①~⑧年代由老到新,a)甲地中间岩层新,向右侧逐渐变老,因此甲地为向斜;b)乙地中间岩层老,向两侧逐渐变新,因此乙地为背斜。
c)另一种判断方法,即从岩层的形态来判断。
岩层向下凹的为向斜(甲地)、向上凸的为背斜(乙地)。
(2)分析地貌的形成。
①图中甲地为向斜,但是地表地貌为山峰;乙地为背斜,但地表地貌为山谷,即出现了“向斜成峰、背斜成谷”;②甲地为向斜的核部,受到两侧岩层的挤压,岩层较为坚硬,比较耐侵蚀,因此发育成为了山峰;③乙地为背斜的核部,受到张力的影响,岩层较为松散,容易被风化,因此逐渐发育成为了山谷。
(3)分析丙地的岩石岩性。
①丙地为“飞来峰”,从岩层年龄上看,形成的年代晚于下覆地层;从岩层接触关系上看,并没有切断下方岩层(即不是侵入),可能为沉积形成;②因此有可能为沉积岩(石灰岩),或者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大理岩),而不是侵入岩(花岗岩)和喷出岩(玄武岩)。
向斜和背斜练习题斜坡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分为向斜和背斜。
向斜指地层倾角与地面倾角方向相同的斜坡,背斜则是指地层倾角与地面倾角方向相反的斜坡。
向斜和背斜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对于研究岩石层的倾角、构造变形等具有指导作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向斜和背斜,并提供一些练习题供读者巩固相关知识。
向斜向斜是指地层倾角与地面倾角方向相同的斜坡。
具体而言,当断面上一层地层(如岩石层)的倾角与地面的倾角方向相同,即与水平面夹角的方向相同,我们就称之为向斜。
向斜一般分为正向斜和反向斜两种情况。
正向斜指地层的倾角在向上增加的过程中,与地平面倾角的方向相同。
这意味着地层的最老部分位于下方,而最年轻的部分位于上方。
反向斜则是地层倾角在向上增加的过程中,与地平面倾角的方向相反。
与正向斜相反,地层的最年轻部分在下方,而最老部分在上方。
下面是两个向斜练习题,供读者巩固此概念。
练习题一:假设某地区的地层存在着向斜,且地层倾角与水平面夹角逐渐增大,从A点到B点,地层向斜的方向为向上。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 A点的地层是较老的还是较年轻的部分?2. B点的地层是较老的还是较年轻的部分?3. 该向斜是正向还是反向斜?练习题二:某山脉地层的倾角方向逐渐向地面倾斜。
根据这一信息,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1. 该山脉的地层是向斜还是背斜?2. 该山脉的地层最年轻的部分位于上方。
3. 该山脉所在地区经历了构造变形。
背斜背斜是指地层倾角与地面倾角方向相反的斜坡。
当断面上一层地层的倾角与地面的倾角方向相反,即与水平面夹角的方向相反时,我们称之为背斜。
背斜一般分为正背斜和反背斜两种情况。
正背斜指地层的倾角在向上增加的过程中,与地平面倾角的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地层的较年轻部分位于下方,而较老的部分位于上方。
反背斜则是地层倾角在向上增加的过程中,与地平面倾角的方向相同。
与正背斜相反,地层的较老部分位于下方,而较年轻的部分位于上方。
下面是两个背斜练习题,供读者巩固此概念。
背斜向斜知识点总结一、背斜与向斜的定义1. 背斜背斜是指在地层构造变形过程中,地层向下弯曲形成的构造形式。
其特点是地层的两侧向下倾斜,中心部分向上隆起,呈现出凹陷的形态。
2. 向斜向斜是指在地层构造变形过程中,地层向上弯曲形成的构造形式。
其特点是地层的两侧向上倾斜,中心部分向下凹陷,呈现出凸起的形态。
二、背斜与向斜的形成机制背斜与向斜的形成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主要与地壳的受力和地层的变形有关。
1. 背斜的形成机制背斜的形成常常受到地壳挤压作用的影响,当地层受到水平方向的挤压力时,地层会向下凹陷,形成背斜。
2. 向斜的形成机制向斜的形成往往受到地壳拉伸作用的影响,当地层受到水平方向的拉伸力时,地层会向上隆起,形成向斜。
三、背斜与向斜的特征与分类1. 背斜的特征与分类(1)特征:背斜的地层向下凹陷,中心部分向上隆起;地层呈现出凹陷的形态。
(2)分类:背斜可分为对称背斜和逆向背斜两种类型。
对称背斜是指背斜两端对称,中心隆起部分位于中央。
而逆向背斜是指背斜两端不对称,中心隆起部分位于一侧。
2. 向斜的特征与分类(1)特征:向斜的地层向上凸起,中心部分向下凹陷;地层呈现出凸起的形态。
(2)分类:向斜可分为对称向斜和逆向向斜两种类型。
对称向斜是指向斜两端对称,中心凸起部分位于中央。
逆向向斜是指向斜两端不对称,中心凸起部分位于一侧。
四、背斜与向斜的地质意义背斜与向斜的形成是地质过程中重要的构造变形现象,对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地层受力与应力变形研究背斜与向斜的形成是地层受到水平方向挤压或拉伸力的结果,通过研究背斜与向斜的形成机制可以了解地层受力与应力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2. 地质历史及演化研究背斜与向斜的形成代表了地质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研究背斜与向斜可以推断地质历史及演化过程,了解地壳运动的规律与特点。
3. 油气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背斜与向斜对于油气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集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背斜与向斜可以预测油气矿产资源的分布区域和储集条件,指导油气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向斜背斜知识点讲解在几何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一种特殊的情况,即两条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了解向斜背斜的概念和相关的知识点。
一、向斜背斜的定义向斜背斜是指两条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情况。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可以使用向量的概念来解释向斜背斜。
具体而言,设A、B分别为两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向量AB表示从A点指向B点的有向线段。
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它们上任意两个不同点之间的向量都不平行,即向量AB与向量CD不平行。
二、向斜背斜的性质1.向斜背斜的线段垂直于两条直线。
设向斜背斜的线段为AB,它分别与两条直线交于点C和D。
根据向量的性质,向量AB与向量CD不平行,即线段AB与线段CD不平行。
由于线段AB在直线上,所以线段AB与直线上的线段垂直。
2.向斜背斜的线段和两条直线的夹角相等。
根据向量的性质,向量AB与向量CD不平行。
又因为线段AB与直线上的线段垂直,所以线段AB和直线上的线段之间的夹角与线段CD和直线上的线段之间的夹角相等。
3.向斜背斜的线段和两条直线的夹角是锐角、直角或钝角。
根据向斜背斜的定义,向斜背斜的线段连接的两条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因此,向斜背斜的线段和两条直线的夹角只能是锐角、直角或钝角。
三、向斜背斜的应用向斜背斜的概念在几何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平行线的判定。
通过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向斜背斜,我们可以确定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向斜背斜,那么它们不平行。
反之,如果两条直线不向斜背斜,那么它们可能平行。
2.直线和平面的关系。
在空间几何中,直线和平面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向斜背斜的概念进行分析。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不平行且不相交,那么它们向斜背斜。
3.角的分类。
向斜背斜的线段和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帮助我们分类角。
根据角的大小,我们可以将角分为锐角、直角和钝角。
四、总结向斜背斜是几何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两条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情况。
通过向斜背斜的性质,我们可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直线和平面的关系以及角的分类。
向斜背斜断层的知识点
嘿,朋友!让咱来聊聊向斜背斜断层这些超有意思的地质知识点吧!
你看啊,向斜就像是一个大地的微笑,它中间部分岩层向下弯曲。
比如说,把大地想象成一张大床,那向斜不就像是床中间凹下去一块嘛!它可是能储存地下水的呢,好多地方的水源都和它有关哟!
再来说背斜,背斜就像是一个大地的骄傲仰头,岩层向上拱起。
好比是一座小山包,凸起在那里。
背斜常常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呢,就像个宝藏库!比如一些油田不就是在背斜构造上发现的嘛!
然后就是断层啦,这可不得了,就像是大地生气了,“哗啦”一下裂开了。
可以想象成一块完整的饼干被掰断了。
断层活动可能会引发地震呢!还记得那些让人惊心动魄的地震吗?很多都和断层有关呀!
所以啊,了解向斜背斜断层可太重要啦,它们就像是大地的秘密语言,等着我们去解读呀!你说是不是很有趣呢?。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
背斜和向斜是矿山工程中常见的挖掘技术,它们不仅区分了挖掘
工作的方向性,也涉及到剖面特征的影响。
因此,对背斜和向斜的判
断和理解,是矿山工程的必备技能。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要从它们的方
向上来界定。
背斜是指掘进方向与原走向相反,掘进口在原走向上更近,而原走向口在掘进口更远;向斜是指掘进方向与原走向相同,掘
进口在原走向口更近,而原走向口在掘进口更远。
要正确地判断背斜和向斜,从目测观察其出口形态来区分比较好。
如果是背斜,由于掘进口处于原走向上更近位置,其出口形态一般更
平坦,其底部承受的水压比较小,偏向直道,洞腹有较少杂石出没,
这种出口情况一般比较容易显示出其背斜特点。
如果是向斜,由于掘
进口处于原走向口更近位置,其出口形态一般更难以辩别,其底部承
受的水压偏大,较易出现断层破坏,洞腹有较多的杂石出没,这种出
口情况一般比较难以显示出其向斜特点。
另外,要正确地判断背斜和向斜,还可以从其爆破成果来判断。
如果是背斜,爆破半径通常较大,爆破孔较深,爆破量较少;如果是
向斜,爆破半径会相对较小,爆破孔较浅,爆破量较大.此外,在判断
过程中,对矿体结构要有全面的了解,以便判断采掘设计的合理性,
以保证挖掘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总之,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是矿山工程的重要技能,它不仅需要了
解其特征,而且还要从目测观察、爆破成果、矿体结构和采掘设计等
方面来进行多重判断,以确保矿山工程的安全运行。
知识点背斜、向斜当岩层两侧受到挤压,便会发生弯曲。
向上凸起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斜”。
在【理想状况】下,背斜向上凸起发育为山峰,向斜向下凹陷发育为山谷,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向斜背斜的判断,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根据岩层的形态。
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向下凹陷为向斜(注意,是根据岩层形态,而不是地表地貌形态);②根据岩层的年代。
中间老、两侧新的为背斜,中间新两侧老的为向斜(这里说的中间,即为下图中的“核部”;两侧,即为下图中的“两翼”)。
图1 向斜与背斜行政区简称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各个行政区的简称及省会城市,如下表所示。
图2 各个行政区的简称例题图3 例题答案:C、C精讲精析:(1)分析峰林出现的省份。
①峰林为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②选项中各个简称对应的省份分别为:江苏、湖南、云南、新疆、广西、内蒙古自治区,其中云南(滇)和广西(桂)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较为发育。
(2)分析背斜与向斜。
①丙地岩层向上拱起,因此为背斜;丁地岩层向下凹陷,因此为向斜;②丙地位于背斜的顶部,受到较大的张力,岩层容易破碎,并且丙处的坡度较大,因此容易发生滑坡现象;③丁处位于向斜的顶部,为向斜山,而不是背斜山(向斜核部耐侵蚀,两翼不耐侵蚀,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翼逐渐下降,核部相对凸出,呈现出“向斜山”)。
(3)分析侵蚀作用。
①甲地为峰林,受到流水溶蚀作用,但不一定很强烈,因此选项A不准确;②乙地为砂岩(沉积岩),受到外力的侵蚀作用,向下凹陷,因此选项B错误。
总结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峰林的出现地区、省市简称、背斜与向斜的区分、侵蚀作用。
其中在【理想状况】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在【自然状态】下,背斜经常会发育为山谷,向斜发育成山峰,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与向斜分类与判断依据
背斜和向斜是构造地质中常见的断层构造形式,它们的分类和
判断依据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它们的定义和特征。
背斜是指地层在断层面的
上方向斜,而向斜则是指地层在断层面的下方向斜。
这两种构造形
式在地质剖面上通常表现为地层的倾斜方向和角度不同,通过观察
地层的倾角和方向可以初步判断出是背斜还是向斜。
其次,我们可以从构造地质的角度来分析。
背斜和向斜通常是
由地壳运动形成的,背斜常见于挤压构造,向斜则常见于拉伸构造。
因此,观察地层的形变特征、构造风貌以及周围地质构造特征可以
帮助我们判断出是背斜还是向斜。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断层面的形态特征来进行判断。
背斜和向
斜的断层面通常具有不同的倾角和倾向,通过观察断层面的形态特征,比如断层面的倾角、位移方向等,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类和判断。
最后,我们还可以结合地层的岩性、构造应力场等因素进行综
合分析。
不同的岩性在地壳运动中的响应有所不同,通过观察地层岩性的变化特征,结合构造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出是背斜还是向斜。
综上所述,背斜与向斜的分类和判断依据可以从地层倾角和方向、构造地质特征、断层面形态特征以及岩性和构造应力场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准确的判断。
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
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
向斜一般是向下突出的弯曲。
岩层自两侧向中心倾斜,核部为新岩层,两翼为老岩层。
背斜、向斜统称为褶皱,它们都是在挤压作用下,岩层受力弯曲形成的。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所以,年代较新的背斜一般形成褶皱山脉,年代较新的向斜一般形成谷地。
而在褶皱形成过程中,背斜顶部受张力,发生张裂,物质不坚实,易受外力侵蚀,最终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受侵蚀,最终成为山岭。
这叫做地形倒置,一般发生于年代较老的背斜与向斜处。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工程建设上,背斜处适合建隧道,向斜处适合建水库。
煤、石油等是由千万年的地质演化形成的,与岩层的新老关系密切。
有些含有油气的沉积岩层,由于受到巨大压力而发生变形,石油都跑到背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区。
所以背斜构造往往是储藏石油的“仓库”,在石油地质学上叫“储油构造”。
通常,由于天然气密度最小,处在背斜构造的顶部,石油处在中间,下部则是水。
寻找油气资源就是要先找这种地方。
形成石油圈闭(oil trap)之地质结构有很多种类型。
第一种类
型称为背斜型圈闭(anticline trap),外形如窟隆状,天然气、石油和水均储存在储油岩(reservoir rock)内,而储油岩被一层非渗透性岩所覆盖,它可防止天然气和石油之逸离;第二种类型称为断层型圈闭(fault trap),因为不渗透性岩发生断层而阻止石油和天然气之逃逸;第三种类型称为可变渗透性型圈闭,由于储油岩之渗透性发生变化而导致石油无法逸离储油岩。
例: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