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文献选目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经济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经济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世界经济文汇》.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2期.张军.施少华.[2].基于CGE模型的CO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12期.王灿.陈吉宁.邹骥.[9].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问题、挑战和对策研究综述.《财经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5期.张国.[10].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稳增长的路径选择.《社会科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3期.任保平.宋文月.二、中国经济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19492011年中国经济通史研究的发展.作者:冯雪.史常理论及史学史扬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2].批评隐喻视角下中国经济隐喻的历时研究——以《时代周刊》为例. 作者:钟佳奇.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浙江工商大学2014(学位年度)[3].股份制改革和分税制下中国经济效率损失的分析和测度.作者:王贵东.国民经济学中国海洋大学2013(学位年度)[4].“以人为本”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包容性增长水平测度研究.作者:蒋微青.统计学河北经贸大学2014(学位年度)[5].基于1979年2008年数据中国经济动态效率研究.作者:张宇.管理科学与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学位年度)[6].国际原油定价权缺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作者:叶茜.金融学武汉理工大学2013(学位年度)[7].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作者:米胜超.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学位年度)[8].从关系过程看美国大报中的中国经济形象——一项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辅助下的批评话语分析.作者:齐佩.英语语言文学河北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9].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萧条的传导、影响以及应对.作者:张晓宇.经济史南开大学2011(学位年度)[10].论市场在当代中国经济中的作用.作者:张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西南科技大学2015(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经济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InflationaryeffectofcoalpricechangeontheChineseeconomy. ZhanMingChen《Applied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Feb.[2]EmergybasedecologicalaccounttortheChineseeconomyin2004.M.M.JiangJ.B.ZhouB.ChenG.Q.Chen 《Communicationsinnonlinearscienceandnumericalsimul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810[3]GrowthandstructuralchangeinChina'senergyeconomy. FredrichKahrlDavidRolandHoist《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7[4]IdentifyingtheenvironmentalsupportandconstraintstotheChineseec onomicgrowthAnapplicationoftheEmergyAccountingmethod. BoLouSergioUlgiati《Energy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Apr.[5]Vehicletechnologies,fueleconomypolicies,andfuelconsumptionrate sofChinesevehicles.HongHuoKebinHeMichaelWangZhiliangYao《Energy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Apr.[6]BiofuelDevelopment,FoodSecurityandtheUseofMarginalLandinChina. Qiu,HuanguangHuang,JikunKeyzer,MichielvanVeen,WimRozelle,ScottFisher, GuentherErmolieva,Tatiana.《JournalofEnvironmentalQualit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4[7]EnvironmentalSupplyChainCooperationandItsEffectontheCircularEc onomyPracticePerformanceRelationshipAmongChineseManufacturers. QinghuaZhuYongGengKeehungLai《JournalofIndustrialEc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3[8]Developinglowcarboneconomy:Actions,challengesandsolutionsforen ergysavingsinChina. JianHouPeidongZhangYongshengTianXianzhengYuanYanliYang 《Renewable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11[9]Developinglowcarboneconomy:Actions,challengesandsolutionsforen ergysavingsinChina. JianHouPeidongZhangYongshengTianXianzhengYuanYanliYang 《Renewable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11[10]EnergyconservationandcirculareconomyinChina'sprocessindustrie s.HuiquanLiWeijunBaoCaihongXiuYiZhangHongbinXu《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11四、中国经济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西方媒体为何又转而“唱衰中国经济”?.王东,2012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2]“中国经济派”考论.吴敏超,2009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十一届青年学术讨论会[3]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经济的延续和变迁.朱荫贵,2012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4]中国经济失衡根源在于国民经济初次分配制度的缺陷基于人的发展经济学视角.巫,2012“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5]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面临的挑战.李欣广,201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1届年会[6]中国经济空间演化趋势与驱动机制.赵作权.宋敦江,2010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7]试论和谐的中国经济体构建.马先标,2011第十届WTO与中国国际学术年会[8]日本NHK纪录片中的中国经济形象.刘忠波,2014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9]2012年中国经济展望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范剑平,20122012年宏观经济与汽车市场形势高级研讨会[10]全球低碳框架与中国经济自主安全发展.倪晓宁,201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1届年会。
经济法论文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经济法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1]蔡祥.屮国证券市场中的审计问题:实证研究综述[J].审计研究,2003(03):36-40.[2]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J].经济研究,2005(02):92-101.[3]陈炜,孔翔,许年行.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控制权私利关系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8(01):24-31.[4]杜兴强,杜颖洁.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一一1998年至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0(03):10-15.[5]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140-141.[6]陈胜蓝,卢锐.新股发行、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激励[J].管理评论,2011(07):155-162.[7]陈旭东,黄登仕.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时序演进与行业特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6(04):59-65.[8]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科学[J],2002,24(5):58-63+70.[9]陈信元,陈冬华,万华林,梁上坤.地区差异、薪酬管制与高管腐败.管理世界[J],2009(11):130-143+188.[10]陈冬华,梁上坤,蒋德权.不同市场化进程下高管激励契约的成本与选择:货币薪酬与在职消费[J].会计研究[11]高俊国,刘宝银.南沙群岛空间融合信息分析与示警:裙礁发育、军事区位、警示系统[M].北京:海洋出版,2009.[12]夏志农,陈至立等主编.辞海(第六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3]薛桂芳编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国家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14]王琪延,白日荣.统计在法律中的应用于展望[J].统计研究,2008:(5).[15]阎学通等着.中国与亚太安全[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参考文献二:[1]工成栋:《政府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2]关振宇:《预算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3月版.[3]财政部财政监督考察团:《德国财政监督的经验借鉴(上)一一德国的财政监督体系及主要做法》,《财政监督》,2005年第11期,第48页.[4]邓淑莲、杨丹芳、曾军平:《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2011),《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8月,第52-56页.[5]丁震华:《国库集中收付体系下的公务卡制度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2009年4月,第28页、35页、38页、46页.[6]财政部财政监督考察团:《巴西、委内瑞拉财政管理与财政监督的经验借鉴》,《财政监督》,2008年第9期,第68页.[7]陈家刚:《协商民主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4年第3期,第28页.[8]何志群:《关于公务卡试行过程中的利弊》,《财经界》,第94页.[9]陈少英:《从4万亿投资<预算法>的缺陷》,《法学》,2011年第11期,第30-31页.[10]丛树海、李永友:《构建我国财政信息透明的总体框架》,《学习论坛>〉年第3期,第24-27页.[11]财政部财政监督司:《国外财政监督情况考察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12]刘容子,齐连明等着.我国无居民海岛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13]马克斯·普朗克比较公法及国际法研究所主编,陈致中、李斐南译.《国际公法百科全书》第二专辑:国际法院、国际法庭和国际仲裁的案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14]张海文主编.《联合国海洋法》释义集[M].北京:海洋法出版社2006.[15]赵理海.海洋法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6]黄伟.论中国在南海U形线内“其他海域”的历史性权利[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7]高之国,张海文,贾宇主编.国际海洋法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18]韩正华主编.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金融学研究生必读书目和经典文献一、经济学理论推荐阅读书目1.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八版),中国邮电出版社,2006年。
2. 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年。
《宏观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
4.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杨小凯:《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经济学-新古典与新古典框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 6.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7.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七版),格致出版社8.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七版),人大出版社9. 杨奎斯特:《递归宏观经济理论》,人大出版社10. 伍德福德:《利息与价格——货币政策理论基础》,人大出版社11. 巴罗:《经济增长》,第二版,格致出版社; (2010年11月1日)12. 菲利普·阿吉翁:《内生增长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3. 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4. 肖红叶:《高级微观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15. 龚六堂:《高级宏观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
17. 瑟尔沃:《增长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18. 埃克伦德,赫伯特:《经济理论与方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19. 薛求知:《行为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20.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发展经济学——从贫困走向富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21、(英)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2.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考研文献参考凯程教育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八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中传等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一、北交大经济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北交大经济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凯程经济学老师推荐以下参考书:《政治经济学》逢锦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曼昆《微观经济学》范里昂《微观经济学18讲》平新乔《中级微观经济学》尼克尔森以上参考书比较多,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二、北交大经济学就业怎么样?北京交通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师资力量强、人脉资源广,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硕士研究生就业率高达99.4%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专业一直比较热门,薪资令人羡慕。
各公司、企业、政府部门和行业部门均需要大量的经济学人才加盟。
就业方向: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科研单位、银行、会计事务所、金融部门、中外大中型企业、外资公司等。
三、北交大经济学专业培养方向介绍2015年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考研学费总额0.8万元/年。
北交大经济学培养方向如下:01产业经济学02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03产业经济与企业组织研究04劳动经济学05 劳动经济理论与政策06 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考试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③303 数学三④820 经济学四、北交大经济学考研辅导班有哪些?对于北交大经济学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
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北交大经济学,您直接问一句,北交大经济学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北交大经济学考研,更谈不上有北交大经济学考研的考研辅导资料,有考上北交大经济学的学生了。
经济学基础参考书目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以及决策制定的社会科学。
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非常重要。
在这里,我将向大家推荐一些经济学的基础参考书目,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入门经济学的世界。
1. 《经济学原理》(作者:尼.古瑞格·曼昆)这本书是经济学入门必备的经典教材之一。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书中内容包括基本供求理论、市场结构、公共物品、货币和银行等。
对于初学者而言,该书是一本非常好的起点,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经济学基础知识的框架。
2. 《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宏观经济学思考》(作者:威廉·M.布伦南、卡彭特·雷丁)这本书主要关注宏观经济学,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并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作者通过讨论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货币政策等重要议题,阐明了经济学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该书内容深入浅出,对于那些对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极其有价值的参考书。
3. 《财务管理》(作者:尤·S.威尔逊、约瑟夫·杜普拉特)本书是财务管理领域的经典教材。
作者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介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资本预算决策、风险管理等。
对于那些对企业财务管理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能够提供深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
4. 《国际经济学》(作者:保罗·R.克鲁格曼、莫里斯·奥布茨费尔德)这本书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面介绍了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
无论是国际贸易理论还是国际经济政策,作者都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此外,该书还深入探讨了全球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对于希望了解国际经济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5. 《发展经济学》(作者:迈克·托德)这本书深入探讨了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作者关注的焦点包括贫困与不平等、农业与农村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的文献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热门选择。
这一专业涉及的领域广泛,涵盖国际商务、国际金融、国际市场等多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并掌握这一专业的知识,阅读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的文献是非常重要的。
1. 《国际经济学导论》《国际经济学导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必读的经典教材之一。
该书详细介绍了国际经济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国际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应用,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国际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2.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是一本较为专业的文献,主要介绍国际贸易领域的理论和政策。
该书涵盖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各种理论模型,包括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等,进一步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国际金融学》《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文献之一。
该书全面介绍了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制度和国际金融管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汇率、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市场等内容。
此外,本书还涉及到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金融监管和国际金融合作等实际问题,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国际金融体系的途径。
4. 《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管理》是一本专注于国际市场营销领域的文献。
该书详细介绍了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方法。
阅读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学习国际市场开拓、市场定位和市场策略等知识。
本书还涵盖了跨文化营销、国际品牌管理和国际市场终端销售等实际问题,为读者提供了在国际市场中成功经营的指导。
5. 《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是一本涵盖国际企业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文献。
该书主要介绍了国际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第一单元:现代经济学方法论
1、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
2、周其仁:“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科斯研究经济学的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3、阿尔钦:“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学”
4、丹尼尔.贝尔:“经济论述中的模型与现实”
第二单元:经济运行的一般过程
5、里德:“铅笔的故事”
6、雷德福德:“战俘营的经济组织”。
第三单元:知识、信息与人类行为
7、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8、斯蒂格勒:“信息经济学”。
9、阿伦.杨“递增报酬与经济进步”
10、亚当.斯密:《国富论(节选)》。
第四单元:新制度经济学
11、张五常:“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12、科斯:“生产的制度结构”。
13、科斯:“企业的性质”
14、科斯:“社会成本问题”
15、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
16、阿尔钦、德姆塞茨:“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
第五单元:经济学的性质、范围和边界
17、凯恩斯:“我们孙辈的经济学”。
18、兰格:“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经济理论”。
19、赫什拉弗:“扩张中的经济学领域”。
20、贝克尔:“观察生活的经济方式”。
2015最新区域经济学参考文献2015最新区域经济学参考文献(一)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经济学(十七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历以宁: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梁小民:高级宏观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朱善利:微观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黄亚均、郁义鸿:微观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黄亚均、袁志刚:宏观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梁诣远: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书店2006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年宋承先、尹伯成:微观经济学习题集.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北京:商务出版社1999霍尔、泰勒:宏观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美] N.Gregory Mankiw(曼昆):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 .第三版. 梁小民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曼斯费尔德著:微观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下册)和经济学小品和案例.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加尔布雷斯:宏观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上海:书店1994凯斯与费尔:经济学原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015最新区域经济学参考文献(二)吴传匀《中国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1998年王梦奎等《中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陈栋生《区域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刘树成等《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张敦富《区域经济开发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8王一鸣《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程选主编:《我国地区比较优势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胡兆量《中国区域发展导论》北京大学出出版社2000郝寿义安虎森主编《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王缉慈等: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郭振淮主编的《经济区与经济区划》1998中国物价出版社陈宗胜等《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魏后凯等《中国地区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张文忠:《经济区位论》科学出版社 200年林燕平《中国地区国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白雪梅《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韦伟《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5王铮等《理论经济地理学》科学出版社 2002年周起业等《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高教出版社 2001年杨吾扬梁进社《高等经济地理学》#from 2015最新区域经济学参考文献来自 end#1997年美国艾萨德《区域科学导论》(中文本)高教出版社1991埃德加 M 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瑞典伯尔蒂尔奥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商务印书馆 1986年美国克鲁格曼教授(P. Krugman)《地理和贸易》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年彼得尼茨坎普、埃德温米尔斯:《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藤田昌夫:日本的再生要从新的集中开始, 2001年1月11日《日本经济新闻》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 2002-06-06 国务院发展中心网页当代西方区域经济理论评析 2002-05-3国务院发展中心网页2015最新区域经济学参考文献(三)《渡过石油冲击阶段的西方经济》,《世界经济研究》1986年2期。
经济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经济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有机整体,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那么,写经济学论文有哪些参考文献可以看呢?请看下文。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3.克莱恩:《凯恩斯的革命》,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4.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5.费雪:《利息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6.罗伯特·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说明》,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7.布坎南:《自由、市场、国家》(中译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8.马丁·费尔德斯坦:《转变中的美国经济》,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9.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10.孙国茂:《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1.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2.张曙光主编:《市场化与宏观稳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13.樊纲主笔:《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14.Liundgqvist,L..and.Sargent.Recursive:Macroeconomic Theory . MIF Press ,200115.Phelps:The Modern Equilibrium Theory of Un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Asste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16.Romer,David: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McGraw – Hill:199617.史蒂文·普雷斯曼:《五十位经济学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经济论文参考文献(一)《笼罩西方经济的不祥之云债务危机》,《辽宁经济》1986年2期。
《渡过石油冲击阶段的西方经济》,《世界经济研究》1986年2期。
《国际通货体制改革的新动向》,《国外社会科学情报》1986年。
《浅析80年代世界直接投资的形势》,《投资研究》1987年2期。
《日美欧对亚洲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发展战略报》1988年1月29日。
《世界经济集团化的原因及三大经济圈的比较》,《财经论坛》1989年3期。
《论亚太经济圈的若干问题》,论文集《亚太经济合作与辽东半岛对外开放》,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1年出版。
《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联合》,《世界经济》1995年6期。
《浅析世界服务贸易》,《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8期。
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
《90年代前期世界直接投资的回顾与展望》,《世界经济》1996年8期。
《亚太经济联合的进展及主要成员的战略和态度》,《太平洋学报》1996年2期。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特点》,《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11期。
《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现状与区域经济圈自由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1997年11期。
《APEC框架下的东北亚经济合作与中国的对策》,[日]《亚洲太平洋研究》1998年3月。
《NortheastAsianEcnomicCooperationwithintheAPECFrameworkandChina`sPolicies》,《APCjournaiofAsian-PacificStudies》1998.5。
《APEC为东北亚经济合作创造了有条件》,《世界经济(英文版)》1998。
《国际间企业收买合并的新高潮》,《外国问题研究》2000年3期。
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海口:海南出版社.[17]李其谚,叶逗逗.2006.风电定价两难[J].财经(5) :104-106.[18]施鹏飞.2006.对可再生能源法关于风电上网电价规定的期望与实际[C/OL]. [2007-09-10]. http : fd8864. 51. net/0001, htm.[19]王凤君.2006.风电招标定价体制遭质疑大批风电投资商撤离内蒙古[N]. 21世纪经济报道,2006-11-3 (020).[20]焦在强,张宏伟.2007.风电上网电价之我见[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4) :33.[21]施鹏飞.2007.风电装机容量迅猛增长,伴随问题不容忽视[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1):5-6.[22]施鹏飞.2007.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迅猛增加及存在的问题[J].可再生能源,25(3) :4-5.[23]李越.2007.中国风电特许权项目综合分析及改进建议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4]刘启明.2007.风电投资应保持理性[N].中国电力报,2007-7-12(001).[25]施锡f全.博弈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26]王文举.拍卖与招标的对策论分析[M].北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27]李洁.建筑工程承包商的投标策略[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28]杨青.博弃论在招投标中的应用[J].鄂州大学学报,2002,(4).[29]任东明.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政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2:117-120.[30]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08-248.[31]张正敏,谢宏文,王白羽.风电电价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电力,2001,9,44-48.[32]纪世东.我国发展风力发电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L电力设备,2004,5:36-38.[33]何作庥,王亦楠.风力发电是我国能源和电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现实选择[J].上海电力,2005,1:8-18.[34]郭太英,黎发贵.从国外风电发展探讨我国风电发展思路[J].水电勘测设计,2006,2:20-24.[35]周鹤良.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发展前景与策略[J].电气技术,2006,6:1-6.[36]时璟丽.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与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08,4:24-26.[37] Robert Gibbons. A Primer in Game Theory[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8] Mendonca, 2007. In: Feed-in Tariffs: Accelerating the Deploy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Earth Scan, London.[39] Menanteau, P., Finon, D., Lamy, M. -L., 2003. Prices versus quantities: choosing Polici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Energy Policy 31 (8),799 - 812.[40] Lipp, J.,2007. Lessons for effective renewable electricity policy from Denmark,Germany and the United Kingdom. Energy Policy35 (11), 5481 - 5495.经济论文参考文献(三)潘涛. 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风险及其管理兼论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市场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5): 130-141.王春峰.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Lawrence J. Broz, 2002: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onetary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Orgation, No.4.巴曙松, 2007年: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西南金融,第7期。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精选大全引导语: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所以我们一定要标注清楚,才会让读者一目了然,吸引读者的眼球。
1.吴莹等著.中国进出口贸易预测与分析[m].科学出版社,XX2.(美)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d.sachs),(美)费利普·拉雷恩(rrain)著,费方域等译.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XX3.范从来等著.通货紧缩国际传导机制研究[m].人民出版社,XX4.李杰等编著.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XX5.程祖伟,韩玉军编著.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6.唐海燕编著.国际贸易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XX7.李晓西著.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乐平.XX年中国汇率大观[j].中国自行车.XX年期9.党明灿.人民币币值高估或低估的标准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XX年期10.叶莉,郭继鸣.利率平价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XX年期11.宋磊.浅析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j].硅谷.XX年期12.周义,李梦玄.我国汇市和股市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管理.XX年期13.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XX年期14.唐海燕.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X年期15.周帅,于淼,杨宜勇.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中国物价.XX年期16.沈学桢,黄帅.美国经济下行变动对我国港口(对美)净出口的影响[j].港口科技.XX年期17.陈丹丹,任保平.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当代财经.XX年期18.林剑平.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世界经济情况.XX年期19.温浩.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金融发展研究.XX 年期20.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年期21.薛迎春.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基于年~XX年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XX年期22.程国平,方苏立.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商业时代.XX年期23.魏杰.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j].中国金融.XX年期24.熊仁宇.成本推动型通胀考验央行调控智慧[n].世纪经济报道.XX()25.唐海燕著.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XX26.卢孔标,李亚培.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XX年期27.刘华,王仁祥.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j].特区经济.XX年期28.钱峻峰.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中国国情国力.XX年期29.张大路.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XX年期30.曹伟.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海南金融.XX年期31.林娟娟,王勋铭.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消费导刊.XX年期32.张庆君.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年期33.吴锦峰.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XX年期34.戴德锋.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XX年期35.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价格月刊.XX年期36.张冰,金戈.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XX年期37.王正儒.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XX年期38.张洪峰.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咨询.XX年期39.张玉明,聂艳华.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年期40.任兆璋,宁忠忠.人民币汇率预期的arch效应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XX年期41.王颖.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XX年期42.焦桂梅.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j].硅谷.XX年期43.张根能,张栓兴,扈文秀.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向美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XX年期44.叶雪梅.通货膨胀与我国的银行信贷管理[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年z期45.毛海棠.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分析[j].数学理论与应用.XX年期46.吴春明.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XX年期47.张大路.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XX年期48.林德峰,闫波.进出口贸易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对策[j].山西科技.XX年期49.钱峻峰.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中国国情国力.XX年期50.刘华,卢孔标.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金融与经济.XX年期51.温浩.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金融发展研究.XX年期52.吴昊明.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XX年期53.温浩,朱建勋.54.卢孔标,李亚培.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XX年期55.刘华,王仁祥.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j].特区经济.XX年期56.钱峻峰.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中国国情国力.XX年期57.张大路.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XX年期58.曹伟.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海南金融.XX年期59.林娟娟,王勋铭.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消费导刊.XX年期60.张庆君.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年期61.吴锦峰.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XX年期62.戴德锋.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XX年期63.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价格月刊.XX年期64.张冰,金戈.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XX年期65.王正儒.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XX年期66.张洪峰.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咨询.XX年期67.张玉明,聂艳华.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年期68.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XX年期69.唐海燕.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X年期70.周帅,于淼,杨宜勇.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中国物价.XX年期71.沈学桢,黄帅.美国经济下行变动对我国港口(对美)净出口的影响[j].港口科技.XX年期72.陈丹丹,任保平.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当代财经.XX年期73.林剑平.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世界经济情况.XX年期74.温浩.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金融发展研究.XX 年期75.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年期76.薛迎春.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基于年~XX年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XX年期77.程国平,方苏立.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商业时代.XX年期78.魏杰.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j].中国金融.XX年期79.熊仁宇.成本推动型通胀考验央行调控智慧[n].世纪经济报道.XX80.唐海燕著.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XX81.吴莹等著.中国进出口贸易预测与分析[m].科学出版社,XX [1]陈凌.应丽芬.代际传承:家族企业继任管理和创新〔J〕.管理世界.xx(6):89-9[2]伯纳德‘萨拉尼着.陈新平、王瑞泽、陈宝明、周宗华译.税收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143-144.[3]彼德·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版.[4]陈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组织〔J〕.经济研究.1998(7):27-33.[5]Alan.S.BIinder.TowardanEconomicTheoryofIneDistribution 〔C〕.Cambridge,MA:MITPress,1974,123:137-139.[6]Adam.Smith.TheWealthofNations(1776)〔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76(reprint):391.[7]BarroBobert.AreGovernmentBondsNetWealth?〔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74,82(6):1095-1117.[8]Carsrud,A.L.Meanderingsofaresurrectedpsychologistorlessonslearnedincreatingaprogram〔J〕.EntrepreneurshipTheory&Practice,1994,19(1):39-48.[9]Douglas.Holtz-Eakin,DavidJoulfaian&Harvey.S.Rosen.TheCar negieConjecture:SomeEmpiricalEvidence〔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3,(108):413-435.[10]ler.theEconomicsoftheEstateTax〔R〕JointEconomicCommitteeStudy,December1998.[11]Galio.M.A&Sveeii.J.Internationalizingthefamilybusiness: facilitatingandrestrainingfactorsCJlFamilyBusinessReview,19 91,4(2):181-190.[12]James.B.Davies.TheRelativeImportanceofInheritanceandOth erFactorsonEconomicInequality〔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31982,Vol.97,No.3:495.[13]Lansberg.I.S.Managinghumanresourcesinfamilyfinns:thepro blemofinstitutionaloverlap〔J〕.OrganizationalDynamics,1983,summer:39-46.[1]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xx[2]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邹农检.中国农村城市化研究[M].南宁:广西出版社.1998[4]史作民.陈涛.城市化及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1996(1):35-41[5]刘耀彬.陈斐.周杰文.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响应度模型及其应用[J].干旱区地理.xx(1):122-128[6]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5):607-616[7]沈建法.城市化与人口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8]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生态经济.2000(10):8-10[9]张恒义.刘卫东.林育欣.等.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J].生态学报.xx(5):2738-2748[10]贺成龙.吴建华.刘文莉.改进投入产出法在生态足迹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xx(12):1933-1939,xx(2):261-266[11]郭军华.幸学俊.中国城市化与生态足迹的动态计量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xx(5):131-134.。
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通用11篇)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通用11篇),欢迎大家分享。
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11、唐国兴,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模型,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2、张寿、于清文,计量经济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4。
3、邹至庄,经济计量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
4、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译本。
5、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译本。
6、William H. Greene, Econometrics, 4th ed.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影印本。
7、汉密尔顿,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中译本。
8、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9、张晓峒主编,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0、拉姆.拉玛丹山《应用计量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中译本。
11、Box, Jenkins, Reinsel《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和控制(第三版)》,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中译本。
12、陆懋祖《高等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3、韩德瑞、秦朵《动态经济计量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4、谢识予、朱弘鑫《高级计量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5、弗朗西斯《商业和经济预测中的时间序列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6、朱平芳《现代计量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7、Pindyck R S, Rubinfeld D L, Econometrics Models and Economic Forecasts, 4th ed.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998.18、Johnston,J. and J. DiNardo,1997,Econometric Methods, 4th ed., McGraw-Hill.19、Wallace T D, Silver J L. Econometrics-An Introduction.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8.20、Gujarati, D. N., 1995, Basic Econometrics, 3nd. ed.,McGraw-Hill.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2[1]袁申国,陈平,刘兰凤,. 汇率制度、金融加速器和经济波动[J]. 经济研究,2011,(1).[2]黄志刚,. 货币政策与贸易不平衡的调整[J]. 经济研究,2011,(3).[3]George J. Gilboy,钟宁桦,. 度量中国经济:购买力平价的适当应用[J]. 经济研究,2010,(1).[4]万晓莉,霍德明,陈斌开,. 中国货币需求长期是否稳定?[J]. 经济研究,2010,(1).[5]裘骏峰,. 投机资本流入、升值预期和最优升值路径[J]. 经济研究,2010,(2).[6]张屹山,孔灵柱,. 基于权力范式的汇率决定研究[J]. 经济研究,2010,(3).[7]李成,王彬,马文涛,. 资产价格、汇率波动与最优利率规则[J]. 经济研究,2010,(3).[8]刘尧成,周继忠,徐晓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动态影响[J]. 经济研究,2010,(5).[9]黄志刚,陈晓杰,. 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空间评估[J]. 经济研究,2010,(5).[10]路继业,杜两省,. 货币政策可信性与汇率制度选择: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J]. 经济研究,2010,(8).[11]卞世博,贾德奎,.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管理——第四届中国立信风险管理论坛综述[J]. 经济研究,2010,(12).[12]赵志君,陈增敬,. 大国模型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评估[J]. 经济研究,2009,(3).[13]伍戈,. 中国的货币需求与资产替代:1994—2008[J]. 经济研究,2009,(3).[14]王晋斌,李南,. 中国汇率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2009,(4).[15]张瀛,. 汇率制度、经济开放度与中国需求政策的有效性[J]. 经济研究,2008,(3).[16]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汪红驹,. 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J]. 经济研究,2008,(5).[17]唐翔,. “富人社区效应”还是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一个基于外生收入的实际汇率理论[J]. 经济研究,2008,(5).[18]龚刚,高坚,何学中,. 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发展中国家和小国经济的思考[J]. 经济研究,2008,(6).[19]管汉晖,. 浮动本位兑换、双重汇率与中国经济:1870—1900[J]. 经济研究,2008,(8).[20]施建淮,傅雄广,许伟,.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J]. 经济研究,2008,(7).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3[1] 方毅,桂鹏. 亚太地区股票市场的联动程度—基于次级贷冲击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0(8).27-30[2] BarabásiA L, Albert R. 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J].Science, 1999(286). 509-512[3] Kim H J.Kim I M.Scale-free network in stock market[J].J KorPhys Soc,2002,40(6):105-108.[4] Newman M E J.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networks[J].SIAM Review,2003(3).167-256[5] Jukka-Pekka Onnela,Jari Saram?ki,Kimmo Kaski.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al network models: Network evolution models and nodal attribute models[J]. Social Networks:2009(4)13-16[6] 汪小帆,李翔,陈关荣.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9-14.[7] 任卓明,刘建国,邵凤,胡兆龙,郭强. 复杂网络中最小K-核节点的传播能力分析,[J].物理学报:2011(7).90-93[8] 韩定定,复杂网络的拓扑、动力学行为及其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无线电物理博士论文[C],2007[9] Simutis R,MasteikaS.Intelligent stock trading systems using fuzzy-neural networks and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methods[J].Self For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04(97)59-63[10] Xiao fan Liu, Chi k. Tse.AComplex Network Perspective of World Stock Markets:synchronization and volati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2012(6).62-66[11] Ram Babu Roy, Uttam Kumar Sarkar. Capturing Early Warning Signal for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Dynamics of Stock Market Networks: Evidence from North American and Asian Stock Markets[J].Journal of 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Calcutta:2009(8).57-59[12] 李耀华,姚洪兴.金融危机下股票市场网络的结构特性研究[J].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0(1).23-26[13] Benjamin M. Tabak,Thiago R. Serra,Daniel O. Cajueiro.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ockmarket networks:The case of Brazil[J]. Physica ,2010(389).3240-3249[14] Chi K.Tse,JingLiu,Francis C,M. Lau. A network perspective of stock market[J].Journal ofEmpirica Finance.2010,4(17).659-667[15] 闵志锋.上海证券市场的复杂网络特性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7).1053-1056[16] 黄玮强,姚爽,中国股票关联网络拓扑性质与聚类结构分析[J],管理科学:2008(3).92-95[17] 高雅纯,魏宗文,汪秉宏.Dynamic Evolution of Financial Network and Its Relation to Economic Crises,[J].World Scientific:2013(2).142-141[18] 陈守东,韩广哲,荆伟.主要股票市场指数与我国股票市场指数间的协整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5).35-37[19] 文圭炫,洪正孝.太平洋地区国家的联动性,[J].商务管理研究:2003(2).111-113[20] RosylinMohd.Yusof&M.ShabriAbd.Majid,Who moves the Malaysian stock market-the U.S.or Jap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2006(8)367-406[21]Terence,Tai-Leung Chong,Ying-Chiu Wong,Isabel,Kit-Ming Yan,Internationallinkagesof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2007(20)773-786[22] 周珺. 我国大陆股票市场与周边主要股票市场的联动分析[J]企业经济,2007(1).77-79[23] Woo-Sung Jung ,SeungbyungChae, Jae-Suk Yang,Hie-Tae Mo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orean stock marketcorrelations,[J]. Elsevier Science:2008(2).90-93[24] Sunil Kumar,NiveditaDeo. Correlation and network analysis of global financial indices,[J].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2012(8).21-23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4[1] Michael Grahama,JarnoKiviahob,JussiNikkinenb,Mohammed Omranc. Global and regional co-movement of the MENA stockmarkets,[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Business:2013(1). 165-167[2] 高莹,靳莉莉.沪深300指数与世界主要股票指数的关联性分析[J].金融管理,2008(2). 3-8.[3] Hwahsin Cheng,John L. Glascock. Stock Market Linka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AsianFinancial Crisis: Evidence from Three Greater ChinaEconomic Area Stock Markets and the US,[J].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2006(2).125-127[4] Ma.BelindaS.Mandigma.Stock market linkages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2009(8).278-280[5] Ugur Ergun. How does Turkish stock market respond to the externalshocks Pre- and post- crises analyses,[J].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2(2).34-37[6] 赵勇.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欧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C]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5).76-79[7] 洪天国. 欧洲股票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C]江西财经大学,2013(1).29-34[8] 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判别与度量[C]山西大学,2012(2).192-196[9] 陈守东,陈雷,刘艳武.中国沪深股票市场收益率及波动性相关分析,[J].金融研究:2003(7).230-235[10] 刘存绪.论中国股票市场的国际化,[J].资本市场:2000(4).30-32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5[1] 母宇.中国股票市场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C].西南民族大学:2011.[2] 于会鹏.中国股票市场板块及其与国外主要市场间的联动性实证研究,[C].理工大学:2009[3] 陈志宁.中外股票市场的联动分析,[C].农业大学:2009.[4] 汪波.股票市场波动性网络及其应用[C]华南理工,2012[5] 徐晓萍. 金融危机下证券网络的复杂性特征研究[C]华东师范大学,2013[6] 陈俊华.中国股票市场网络模型动态研究[C]浙江工业大学,2012[7] 兰旺森,赵国浩. 应用复杂网络研究板块内股票的强相关性,[J].中山大学学报:2010(6).20-23[8] 李耀华,姚洪兴.股票市场网络的稳定性研究,[M].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会:2012.[9] 陈花.基于复杂网络的股票之间有向相关性研究,[C].北京邮电大学:2012.[10] 陈辉煌,高岩,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证券市场网抗毁性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2008(6)154-156[11] 万阳松,陈忠基. 加权股票网络模型[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5,1(5) :21-27[12] 李平,汪秉宏.证券指数的网络动力学模型[J].系统工程,2006,24(3):73-77[13] TianQiu, Bo Zheng,Guang Chen. Financial networks with static anddynamic thresholds,[J]. New Journal of Physics:2010(12).136-138[14] Nicola Cetorelli,Stavros Peristiani. Prestigious stock exchanges: A network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3(37).21-24[15] Ram Babu Roy,Uttam Kumar Sarkar. Identifying influential stock indices from global stockmarkets: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pproach,[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1(5).10-13[16] Xiao fan Liu, Chi k. Tse.A Complex Network Perspective to Volatility in Stock Markets [J].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onlinea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2010(9).12-15[17] Simutis R, MasteikaS.Intelligent stock trading systemsusing fuzzy-neural networks and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methods[J]. Self For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04,(97).59-63[18] Dong-Ming Song,Michele Tumminello,Wei-Xing Zhou,Rosario N. Mantegna. Evolution of worldwide stock markets, correlation structure and correlation basedgraphs,[J]. PACS:2011(3).90-92[19] Xiangyun Gao,Haizhong An,Weiqiong Zhong. Features of the Correlation Structure of Price Indices,[J]. PLOS ONE:2013(4).34-36[20] MarekGa??zk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ish Stock Market correlation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11(1-5).[21] 杨治辉,贾寒梅.股票收益率相关性的网络结构分析,[M].中国控制学会:2011.[22] 周艳波,蔡世民,周佩玲.金融市场的无标度特征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9(8).19-22[23] Barabasia L, Albert R, Jeong H. Mean-field theory for scale-freerandom networks[J].Physica A, 1999( 272).173-187[24] 李辉,赵海,徐久强,李博,李鹏,王家亮. 基于k-核的大规模软件核心框架结构抽取与度量,[J].东北大学学报:2010(11).345-347[25] 李辉,赵海.基于k-核的大规模软件宏观拓扑结构层次性研究,[J].电子学报:2010(6).134-136[26] 李备友,刘思峰. 网络化市场结构下证券市场传闻的`扩散规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12).90-92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6[1]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叶耀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3]陆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职能与责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4]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5]朴光诛等.环境法与环境执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23[6]罗能生.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9[7]党国英.制度、环境与人类文明一关于环境文明的观察与思考[N].新京报.2005-2-13[8]张婷婷.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需求及政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2[9]秦书生.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绿色技术[J].科技与经济.2010(3): 82-85[10]陈池波.论生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7-102[11]张首先.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J]理论与现代化.2010(1): 23-26[1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3]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14]马仁忠.地理环境对种族、民族特征的影响[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4):[15]冒佩华.王宝珠.市场制度与生态逻辑[J].教学与研究.2014(8):37-43.[16]方世南.王建润.李安林.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建设循环社会[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64-68[17]齐力.梅林海.环境管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研究[J].生态经济.2008(12):129-131.[18]张瑞.生态文明的制度维度探析[D].沈阳:东北大学.2009[19]吴瑾菁.祝黄河.“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1):157-162.[20]郭军华.幸学俊.中国城市化与生态足迹的动态计量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 (5) : 131-134.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7[1]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2]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邹农检.中国农村城市化研究[M].南宁:广西出版社.1998[4]史作民.陈涛.城市化及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1996 (1) : 35-41[5]刘耀彬.陈斐.周杰文.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响应度模型及其应用[J].干旱区地理.2008 (1) : 122-128[6]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5): 607-616[7]沈建法.城市化与人口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8]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生态经济.2000(10) : 8-10[9]张恒义.刘卫东.林育欣.等.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J].生态学报.2009(5):2738-2748[10]贺成龙.吴建华.刘文莉.改进投入产出法在生态足迹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8 (12) : 1933-1939,2008 (2) : 261-266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8[1]陈凌.应丽芬.代际传承:家族企业继任管理和创新〔J〕.管理世界.2003 ( 6): 89-9[2]伯纳德‘萨拉尼着.陈新平、王瑞泽、陈宝明、周宗华译.税收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43-144.[3]彼德·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版.[4]陈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组织〔J〕.经济研究.1998(7):27-33.[5]Alan.S.BIinder. Toward an Economic Theor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C〕.Cambridge, MA: MITPress, 1974,123:137-139.[6]Adam.Smith. The Wealth of Nations ( 1776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6(reprint): 391.[7]Barro Bobert.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 J〕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1974,82(6):1095-1117.[8]Carsrud,A.L.Meanderings of a resurrected psychologist or lessons learned in creating a program〔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1994,19(1):39-48.[9]Douglas. Holtz-Eakin, David Joulfaian & Harvey.S.Rosen. The Carnegie Conjecture:SomeEmpirical Evidenc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108):413-435.[10]ler. the Economics of the Estate Tax〔R〕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Study,December1998.[11]Galio.M.A&Sveeii.J. Internationalizing the family business:facilitating and restraining factorsCJlFamily Business Review,1991,4(2):181-190.[12]James.B.Davi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nheritance and Other Factors on EconomicInequality〔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31982,Vol.97,No.3:495.[13]Lansberg.I.S.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in family finns:the problem of institutional overlap〔J〕.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83,summer:39-46.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9[1] 唐海燕.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2] 周帅,于淼,杨宜勇. 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 中国物价. 2008年09期[3] 沈学桢,黄帅. 美国经济下行变动对我国港口(对美)净出口的影响[J]. 港口科技. 2008年07期[4] 陈丹丹,任保平. 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 当代财经. 2008年06期[5] 林剑平. 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 世界经济情况. 2008年06期[6]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7] 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 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2期[8] 薛迎春. 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基于1994年~2004年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年10期[9] 程国平,方苏立.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 商业时代. 2007年26期[10] 魏杰. 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J]. 中国金融. 2007年17期[11] 熊仁宇. 成本推动型通胀考验央行调控智慧[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 (013)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10[1] 林娟娟,王勋铭.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消费导刊. 2007年08期[2] 张庆君.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1期[3] 吴锦峰. 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年03期[4] 戴德锋. 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5] 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价格月刊. 2007年02期[6] 张冰,金戈.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02期[7] 王正儒. 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04期[8] 张洪峰.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06年05期[9] 张玉明,聂艳华. 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3期[10] 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 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 2006年12期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111.刘国光:关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几点看法,《经济学动态》,2001年06期2.刘国光:我国宏观经济的几个问题,《中国经贸导刊》,2001年09期3.刘国光: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几点看法,《中国经贸导刊》,2001年22期4.赵世洪: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2期5.谷书堂,刘占年: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发展经济学研究,《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11期6.谷书堂: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与微观经济改革的关系,《经济学家》,1997年第5期7.谷书堂:论中国转型期经济学,《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8.何国华、范卫清:新凯恩斯主义和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世界经济研究》,1995年第5期9.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经济研究》,1995年第4期10.陈峥嵘: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述评,《江海学刊》,1996年第6期11.马颖:论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思路的假定前提,《经济评论》,1997年第3期12.车卉淳: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述评,《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13.叶景聪: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固定与浮动汇率体系之比较,《财经论丛》2002年第5期14.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15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经济研究》 2007.1。
2020年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4篇Examples of references to economic papers in 2020编订:JinTai College2020年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4篇前言: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常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
本文档根据论文格式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2020年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2、篇章2:2020年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3、篇章3:2020年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4、篇章4:学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范例篇章1:2020年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焦桂梅.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 硅谷. 20xx年08期张根能,张栓兴,扈文秀.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向美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西安xxx大学学报. 20xx年04期叶雪梅. 通货膨胀与我国的银行信贷管理. xxx大学学报. 1995年Z1期卢孔标,李亚培. 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xxx学院学报. 20xx年05期刘华,王仁祥.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 特区经济. 20xx年04期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 中国国情国力. 20xx年03期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 商场现代化. 20xx年22期曹伟. 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海南金融. 20xx年09期林娟娟,王勋铭.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消费导刊. 20xx年08期张庆君.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xxx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年01期吴锦峰. 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 工业技术经济. 20xx年03期戴德锋. 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xxx学院学报. 20xx年01期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价格月刊. 20xx年02期篇章2:2020年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宋磊. 浅析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 硅谷. 20xx年16期周义,李梦玄. 我国汇市和股市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科技与管理. 20xx年01期任兆璋,宁忠忠.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ARCH效应分析. xxx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xx年12期王颖.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xxx大学学报. 20xx年03期张洪峰.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统计与咨询. 20xx年05期张玉明,聂艳华. 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 xxx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年03期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 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 统计与决策. 20xx年12期唐海燕.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 xxx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xx年06期张冰,金戈.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 国际商务(xxx大学学报). 20xx年02期王正儒. 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xxx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xx年04期篇章3:2020年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陈丹丹,任保平. 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当代财经. 20xx年06期林剑平. 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 世界经济情况. 20xx年06期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金融发展研究. 20xx年05期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 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 xxx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年02期薛迎春. 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基于1994年~20xx年的实证分析. 上海经济研究. 20xx年10期程国平,方苏立.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 商业时代. 20xx年26期魏杰. 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 中国金融. 20xx年17期篇章4:学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范例朱文一.空间·符号·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Jardin des Tuileries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xxx大学出版社,20xx年:423、424、416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xxx大学出版社.童寯 .江南园林志.中国建工出版社.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百花文艺出版社.梁思成 .中国雕塑史. 百花文艺出版社.针之谷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童寯 .造园史纲.中国建工出版社.郦芷若,朱建宁.西方园林.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0]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建工出版社.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 专著作者.书名.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 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7 报纸作者.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报告作者.题名.保存地点:年份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GB3469 规定①期刊②专著③论文集④学位论文⑤专利⑥标准⑦报纸⑧技术报告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例如: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经济学经典著作介绍1、亚当.斯密《国富论》。
斯密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看不见的手”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都睥睨古人,下开百世。
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2、李嘉图《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第一卷)。
李嘉图是伦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机商人,又能在理论经济学领域做出不朽贡献,真是绝顶的天才。
本书中他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索罗斯在投机之余,也写些《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之类的书,不过其理论造诣比之李嘉图,则相距太远。
3、马克思《资本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撇开学理而言,就其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够入选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4、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
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作为严密科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创立了完整的微观经济学体系。
5、费雪《利息理论》。
此书关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地方,他看见的是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的风险的报酬。
6、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尽管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也许是对个人理性通过自由竞争自然产生社会理性(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的质疑和批判,只是其建设性的部分即国家干预政策争议很大。
7、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此书关于企业家的“创新”是经济增长之源的理论,已经预见到我们这个知识和信息社会的兴起。
熊彼特也许是所有经济学家中知识最渊博的人,读他的《经济分析史》足可印证。
8、萨缪尔逊《经济学》。
把一本教科书选为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会遭到很多人的质疑。
本书作为最成功和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在把经济学知识标准化、体系化方面的贡献比当代任何一个人都多。
就其改变经济学知识的传播和复制方式的力量之大,入选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著名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一、著名经济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国经济转型面临风险”——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著名经济学专家陈志武访谈.《国际人才交流》.2012年10期.本刊记者.[2].为人口城镇化发展把脉的人——记著名经济学专家迟福林.《财经界》.2013年28期.唐智慧.[4].著名经济学专家李天德.《当代经济》.2009年12期.[5].怎样才能实现国有企业的产权清晰——访全国著名经济学专家、清华大学博导魏杰教授.《特区经济》.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0年4期.曹邑平.[6].著名经济学谈国有与非国有(上).《煤炭经济研究》.1999年7期.[7].批判与创新:著名经济学家洪远朋教授素描.《管理学刊》.2012年6期.侯为民.[8].批判与创新:著名经济学家何秉孟经济思想素描.《管理学刊》.2012年3期.李千.[9].批判与创新:著名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素描.《管理学刊》.2012年1期.侯为民.[10].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访全国人大常委、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名经济学家贺铿.《财经界》.2012年5期.丁吉林.唐智慧.二、著名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外资外贸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被引次数:3作者:王欣昱.西方经济学吉林大学2011(学位年度)[2].宏观经济指标与公司财务指标对股票价格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张庆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南昌大学2010(学位年度)[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缘经济学分析.被引次数:3作者:吴萍萍.国际关系华中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4].法经济学思想研究.作者:万杨春.法律学重庆大学2014(学位年度)[5].财政政策对现代服务业的促进作用研究.作者:张少超.工商管理南开大学2011(学位年度)[6].经济认识的结构.作者:张超.马克思主义哲学山西大学2007(学位年度)[7].足球经济学传记《足球人》的翻译实践报告.作者:吴瀛.英语口译广西大学2014(学位年度)[8].非线性产业或经济系统的演化(创新)分析——内含政务专业化的分工形式化研究视角.被引次数:3作者:陈军昌.产业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2009(学位年度)[9].加强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作者:张国防.政治经济学河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10].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作者:莫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广西大学2008(学位年度)三、著名经济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海峡经济区是两岸更高层次合作交流的战略构想.林永健,2009海峡论坛·海峡经济区高层研讨会[2]"新经济思想史"刍议.贾根良,2009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7次学术研讨会[3]空间经济学文献综述.曾令华.肖燕飞,20082008年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4]经济学范式的转换与异同:马克思和凯恩斯.王璐,2005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5]再评“宪政转轨论”.刘文革,2005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6]医院会计人员“会计史学”修养缺失及其经济学策略.邱海云,2007第13届全国医院管理理论与实践学术年会[7]国际货币金融法律制度的历史回顾.刘敬东,2006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6年年会[8]ADAS分析的投入产出模型.刘新建,2007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第七届年会[9]水文水资源管理经济中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问题. ,2009水文模型国际研讨会[10]寻求转型期的“和谐”试论沃尔特·白芝浩的英国政制观. 吴苏北,2010第六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冬季世界史论坛。
产业经济学本科生阅读文献作为一名产业经济学本科生,阅读相关文献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你深入理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并且能够对你的学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所帮助。
以下是一些你可以阅读的产业经济学相关文献:1. 《产业经济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Economics)- R. Caves, P. Porter, A. Spence:这本经典教材提供了对产业经济学的全面介绍,包括市场竞争、市场结构、产业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2. 《产业组织:理论和实证分析》(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Empirical Analysis)- Lynne Pepall, Dan Richards, George Norman:该教材涵盖了产业组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包括市场结构、价格理论、垄断、合并等方面的内容。
3. 《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Industri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ractice)- Paul R.W. Jackson, William J. Barry:这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讨论了市场竞争、垄断、垄断竞争等产业组织的核心问题,并引用了实证研究。
4. 《产业经济学:政策、机制和机构变迁》(Industrial Economics: Policies, Mechanisms,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Xiao-feng Zhang:该书重点关注了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和机构变迁等方面,涵盖了政府干预、企业行为、竞争政策等内容。
此外,你还可以关注相关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例如“Journalof Industrial E conomics”、“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期刊会发布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发展。
阅读相关文献时,建议你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选择,逐渐扩大研究范围,提高研究理论与实践能力。
财经类学生应该读的文献【中文参考资料】基础经济理论参考书1.资本论2.国富论,[英]亚当.斯密,杨敬年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3.经济学原理,[英]阿弗里德.马歇尔著,廉运杰译,华夏出版社。
2005.14.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魏埙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35.经济学(中英文版),[美]保罗.A.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威廉D.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机械工业出版社6.经济学,[美]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5 7.经济学原理,[美]曼昆(N.Gregory Mankiw),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8.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9.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研究生用书),谷书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10.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美]阿道夫A.伯利加德纳C.米恩斯,商务印书馆,2005.8 11.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美]F.H.奈特,商务印书馆,200512.应用经济学方法论,[美]唐.埃思里奇(Don Ethridge),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6 13.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张维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14.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张维迎,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915.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张维迎,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816.企业剩余索取权,谢德仁,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717.产权与制度变迁,周其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18.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美]高山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019.金融数量方法,[英]特里.J.沃特沙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520.金融数学,李向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财务会计学参考1.现代西方会计理论葛家澍,林志军,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1本书是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研究生用书,系统,简明,清晰地介绍了西方现代会计理论,是从事会计研究者必读的经典之作,广为各个高校采用。
经济学基础文献选目(暂定)第一单元:现代经济学方法论1、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2、周其仁:“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科斯研究经济学的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3、阿尔钦:“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学”4、丹尼尔.贝尔:“经济论述中的模型与现实”第二单元:经济运行的一般过程5、里德:“铅笔的故事”6、雷德福德:“战俘营的经济组织”。
第三单元:知识、信息与人类行为7、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8、斯蒂格勒:“信息经济学”。
9、阿伦.杨“递增报酬与经济进步”10、亚当.斯密:《国富论(节选)》。
第四单元:新制度经济学11、张五常:“关于新制度经济学”12、科斯:“生产的制度结构”。
13、科斯:“企业的性质”14、科斯:“社会成本问题”15、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16、阿尔钦、德姆塞茨:“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第五单元:经济学的性质、范围和边界17、凯恩斯:“我们孙辈的经济学”。
18、兰格:“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经济理论”。
19、赫什拉弗:“扩张中的经济学领域”。
20、贝克尔:“观察生活的经济方式”。
经济学基础教材简介一、入门教材:人大版《经济科学译丛系列》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88元。
梁小民教授翻译。
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
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
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
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
推荐入门首选阅读。
目前国内已经有某些教授依据此书编著《西方经济学》教材,在书中出现“经济学10大原理”一词,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袭而来。
2、萨缪尔森《经济学》(Eco nomics)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
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
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
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
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
《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
现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
国内50年代由高鸿业教授根据英文第10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
市面之16版,是和诺德豪斯合写,由萧深教授翻译,并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
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
可谓博大精深。
渗透老萨数十年经济学见解。
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
其中诸如“热情的心,冷静的头脑”、“相关未必因果”等言语,可谓经济学之《老子》。
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之认识框架。
知识庞杂,有一体系框架,则适宜以后更进一步学习。
学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
尽管该框架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仍有断层,但不失为一个好框架。
此书国内有机工版发行之英文版。
建议直接阅读英文版。
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及系列辅助教材。
斯蒂格利茨在信息经济学成就甚高,此书可作为前二者的补充,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析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
斯蒂格利茨之《经济学》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尽管三位作者政策倾向不同,但教材体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稍多一点,总体上讲,教材相当客观和公允。
很适宜做入门教材。
4、《经济学、原理、问题与政策》及《经济学原理与问题》、〈经济学案例〉、〈经济学小品〉、《经济学悖论》、〈社会问题经济学〉等。
此类书之特点是先提问题,再论原理,主要是针对社会习见问题,逐步解释原理,水平、内容大多较好,唯缺乏体系与框架,适宜略懂经济学者补充学习。
5、国内老师自行编写之《西方经济学》教材:目前国内各大学自己编写的直接冠以《西方经济学》或〈经济学原理〉均属入门教材。
如高鸿业、历以宁、宋承先、梁小民、朱锡庆、尹伯成、司春林等等。
然皆远逊外国教材。
其中宋承先之《西方经济学》教材,竟用黑体加插一段马克思论地租之说法,以说明所传授学问之错误,实为极可笑者。
说明:1、越基础性之教材越需深入浅出,将复杂抽象的道理联系到生活实际上,才讲的透彻,又能调起初学者之兴趣。
国外教材,形成一竞争市场,多极高明之著作,教材之撰写也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之便利,如曼昆之教材,以完全不带数学式而著称,又或更新换版本极快,以及时吸收新知识,如斯蒂格利姿《经济学》之增加不对称信息部分。
低手所写教材自然被市场淘汰。
故市面之基础教材,多为大高手所写就。
2、国内教材,建国以来,除商务系列丛书初期之100年前古典学派部分,政府同意翻译以作为马克思批判之反面教材得以出版外,80年代以前,近50年间国外经济学研究学问之成就,国人皆不得见。
80年代末期,邹至庄先生力倡西方经济学,邓大人首肯之后,国内始渐有〈西方经济学〉之类教材出现。
此类教材,多为新出道之老师,为进阶升职,凑出版物之数而编抄西人著作而成,机制所限,不敢添加“反动”之知识,又无竞争机制,购买者多为其听课学生。
故质量甚差,若非特殊目的如考研指定者,慎勿购买。
3、按经济学有入门低、中级、高级之分。
高级乃指其运用之数学工具及阐述观点之纷争更多而言,并非此学问高人一等。
一如高等数学未必高初等数学一等之意。
越是高级,则越多分歧,也越追求数理逻辑之严谨,反不如低级来的实用。
初级的入门教材一般是针对初学者,所以大多举案例和现象,加以文字解释,偶尔插加二维图案,高级教材注重数理逻辑,而二维图案及文字已难以表达、解决所说明之问题,故多用数学证明或代数方程,夹杂现代数学工具。
中级教材则介乎其中,界定甚为模糊。
教材难度不同,跨度也相差很大。
二、中级微观教材中级教材一般以微观、宏观两科为主,兼修其他应用科目。
传统经济学,本无宏观、微观之分,自凯恩斯针对名义变量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之后,始有宏观一科。
故历来次序,先修微观,再修宏观,后及其他。
微观经济学为各科之基础。
其分析,乃基于马歇尔的一般均衡分析及边际效用学派之边际分析,而后由萨谬而森发展数学方法及框架而成,涵盖范围甚广,大致包括:基础部分:传统厂商理论(技术、利润、成本)、传统消费者理论(效用、偏好、选择、需求)、局部均衡理论(完全竞争市场之稳定性)、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二大定理、交换方框图)分支部分:寡占市场理论(寡头、定价、市场细分)、博奕论(纯策略均衡、混合博奕、广延型结构、厂商博奕、颤抖的手)、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税收制度设计、投票、外部效应)、不确定性经济学(风险、博采、保险、投资)、信息经济学(不对称信息、逆向选择、信号)、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法和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企业性质分析、法律)、拍卖理论(拍卖机制设计)、匹配理论等。
学习者可根据上述内容,与教材所列提纲比较,则可知教材侧重点之所在。
6、《管理经济学》,有版本数种,特点各不相同。
此类教材多为mba系列教材。
其目的针对生产过程决策而设,故与经济学之中级微观教材相较而言,减少少量分支部分理论,增加回归分析及计量统计部分。
目前数种版本中,以人大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从〉难度最低。
机工版哈耶所写之〈管理经济学---战略与决策〉与标准中级教材难度大致相当,内容也接近。
唯其中也已采用函数表达式。
机工版莫瑞斯(有英文版及中文版,中文为陈章武所译)〈管理经济学〉难度最高,其侧重内容与中级教材大不相同,除回归分析已采用大量数据,要求建立模型,内容接近计量预测外,内容涉及对偶理论、不同代替效应之图解,附录采用微分法,难度较高。
此类书籍,侧重经济学中与管理交叉管理。
7、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人大版,此书乃标准中级微观经济学教材。
在美国多个大学供mba采用,国内英文版有清华版,中文版有人大版。
此书内容适中,主题广泛,均是各部分理论之要点,不旁及其他分歧内容,其中定价部分较为详细。
图形清晰,语言流畅。
所采用数学工具甚浅,有函数但不涉及微分,只用差值。
曲线只用标准严格凹性曲线,不及拟凹部分、线性仿射内容,成本函数也均为线性。
建议此书应通读,可作进阶之用。
8、曼斯非尔特《微观经济学》人大版,内容、难度、书价与平狄克相仿,唯编排次序不同。
体系稍显庞杂,不如平狄克之明晰,然也为一国外通行教材。
若修习平狄克有不明之处,则可先参照此教材或先修学其他国内出版之书籍。
如北大系列教材之周惠中〈微观经济学〉,北大版朱善利之《微观经济学》等。
此书不属必读。
9、《国外经济学教材库》系列之《应用微观经济学》,32开,经济科学出版社。
此书有大量案例及微观经济原理之运用,所用数学甚少,读此书,可补充平狄克教材之案例。
加深对经济学之了解。
10、〈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美] 范里安(Varian, Hal R.)著,费方域翻译。
据美国W.W.诺顿图书公司 1990年版译出,三联版。
此书是极规范之经济学专业的中级微观教材。
美国MIT,哈佛、伯克利经济学本科指定教材。
32开,800多页。
易懂而深刻。
本书为第二版,内容除论述了市场、消费者偏好、需求、技术、利润、生产等问题,还增加了两章, 分别论述了要素供给和信息经济等。
内容上相当关注技术细节问题,比平狄克要更深一些。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与数学造诣极深。
然此书乃其为学生所写之中级教材,刻意避免数学之应用,大部分数学推导放于附录,微分运用相当少,适宜学完平狄克后重点阅读。
可作平狄克中各部分理论内容之拓展。
三、中级宏观教材。
若无意进一步学习高级微观经济学,则可同时学习宏观经济学。
微观的特点是精深,宏观则是驳杂。
因为宏观流派很多,观点各不相同。
11、《宏观经济学》曼昆,人大版。
中文翻译。
此书秉承曼昆〈经济学原理〉之优点,以简单,浅显为特点。
虽只有很少量的数学,但对原理及内容均提炼得甚为简洁。
前半部分写得相当清晰。
可读完萨谬而森《经济学》并略懂一点微观后直接学习。
适宜一个循环学习,即以书入手,修完《全球视角》后,再回头重修此书,有提纲挈领之用。
缺点是作者似乎限于门户之见,对真实周期学派、奥地利学派等其他学派提得很少。
建议阅读。
12、《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
人大版中文翻译,东北财大有影印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