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课题: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的因素课题组的构成:组长:张翰奇组员:赵瑞凡王琛锗徐文博罗成指导老师:苗阳课题选择的缘由:由于现在社会的眼病趋多,眼病造成的视力影响也相当的严重。
我们想发现关系进行探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我想利用这次课题,调查医院的病历情况,进行仔细分析,找到影响视力的眼病。
以及怎样保护,始我们的心灵窗口永远明亮。
成员分工:1.张翰奇:主要写出报告,进行课题探究。
2.罗成,徐文博:进行调查整理资料。
3.赵瑞凡,王琛锗:分析资料。
探究计划:1.首先到医院收集病历2.整理病历资料3.分析资料4.发现关系5.根据调查写出论文预计成果:发现关系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的因素糖尿病对视力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各种糖尿病早,中,晚期情况进行分析————————题记1.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与家族遗传的关系目的: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区医院的糖尿病家族同胞中是否存在遗传倾向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医院的2个或2个以上的糖尿病患病同胞的167个家族的病历进行调查,通过检查眼底的情况,确定是糖尿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通过血液化验,确定相关因素的检测。
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整体患病率为23。
4%,家族整体患病率为35。
3%,临近同胞的患病率为15。
4%通过统计分析,糖尿病当中存在家族聚集性,糖尿病的家族遗传因素仍然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
结论:在糖尿病的家族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存在家族遗传特性。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视网膜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2.糖尿病并发症早期对视力的影响目的:阐明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眼睛看东西模糊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以及重要性。
方法:分析38例以视力下降以及看东西模糊的糖尿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中有视力下降26例。
看东西模糊12例,眼部不适37例。
视力0.4以下者2例,0.6~~0.5者30例,0.8~1.0者6例。
结论:糖尿病早期可能发现并发症:近视或看东西模糊,大家应该做好糖尿病的鉴别诊断,防止糖尿病漏诊,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3中期糖尿病并发症对视力的影响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来发现中期糖尿病并发症对视力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王小玲胡咏梅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5年第02期[摘要]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探讨本地区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市地区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做横断面调查,在调查人群中选择基本数据情况完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检查按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两组,并对有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各项血生化指标进行检测,观察其相关性。
结果本地区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2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指数等不是该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为该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本研究是首次对本市人群做有关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本市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相比相邻几个市区偏高,亟需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
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为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应得到充分重视。
[关键字] 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 R587.2;R7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2-0014-03近几年,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也快速增长,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1]。
又因为糖尿病检测方法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糖尿病所引起的并发症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所有并发症中致盲的主要并发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2],有关研究证明在患糖尿病致盲的患者中有86%是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以如何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3,4]。
有关报道表明,目前全世界针对预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多为流行病调查,通过这种方法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患病率及其致病危险因素,但大样本调查的研究并不多见,本市针对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调查还尚无报道。
408例社区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筛查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
方法对408例纳入社区管理的乙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科疾病检查,分析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40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检出一种及以上眼部并发症157例,占38.48%。
408例患者(816只眼)中,排除3只義眼,813只眼中,符合白内障诊断标准的有72只眼,检出率为8.86%。
816只眼中,排除义眼3只、眼底成像模糊48只,其他共计765只眼,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R)变检出率最高,为29.54%,黄斑水肿为3.79%,黄斑变性为3.14%,视神经病变为0.78%。
DR中,非增值型视网膜病变209只眼,占92.48%,增值型视网膜病变17只眼,占7.52%。
结论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多,全科医生在进行糖尿病社区管理时,应增加眼底定期检查的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1]。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常见的有DR、白内障、黄斑变性、黄斑水肿及视神经病变等。
为了解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预防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和进展,本社区于2017年8月份对所管理的4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了眼部并发症的筛查,现将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社区于2017年8月份对纳入社区糖尿病管理的患者进行动员,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眼部疾病筛查,共计筛查4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69例,女239例,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67.31±10.77)岁。
1. 2 方法对所有受检者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眼部检查包括视力、外眼及眼底裂隙灯检查。
DR的诊断根据全国眼底病协作组制定的DR分期标准[2]。
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认知情况的调查作者:王美玲竺琼孙春梅来源:《上海医药》2013年第20期摘要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认知状况,寻找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方法:采用问卷对来我中心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362名对象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知情况较差,除对DR危害性完全了解为66.5%外,其他知识项完全和部分了解所占的比例均在50.0%以下。
结论:要重视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健康教育,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认知状况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0-0028-03随着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的患病率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有文献报道[1-3],DM病程每增加1年约有8.0%的患者发展为DR,DR已成为位居第3的致盲性眼病,是50岁以上人群的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
为了解本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认知程度,为今后健康教育指明方向,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们对来中心眼科就诊的362名糖尿病患者进行DR认知情况的调查。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来我中心眼保健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62人,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本人自愿参加调查。
其中男179例,女183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72.1±4.5)岁,70岁236人;文化程度:≤初中126人,高中94人,≥大专142人;DM病程:10年181人。
1.2 方法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调查者基本信息、对DM的认知情况、影响DR早发现的因素、对DR的认知情况、DR知识的需求、对DR防治的需求六个方面。
判断方法:所有问题回答正确为完全了解;回答不完整、但无原则错误为部分了解;回答错误或不能回答为不了解。
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筛查及干预效果评价研究主题: 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筛查及干预效果评价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早筛查和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至关重要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方法,以及不同干预措施在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效果。
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总结出结论和讨论。
1. 研究问题和背景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表现之一,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和视力丧失。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筛查方法和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通过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提出相应的筛查和干预方案。
2. 研究方案方法a) 研究对象:选择一定数量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糖尿病类型和病程进行分类。
b) 筛查方法:比较常用的视网膜筛查方法,如眼底检查、自动化视网膜成像等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并根据结果评估其适用性。
c) 干预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视网膜病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激光光凝、手术治疗等,并观察其疗效。
d) 数据收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眼底检查结果和干预措施等相关数据。
e)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比较各种筛查方法的准确性,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
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a) 统计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类型和病程等因素。
b) 比较不同筛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根据结果评估其适用性。
c) 分析不同干预措施在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效果,并考虑干预措施对不同病程的患者的影响。
d) 呈现数据结果的图表和统计分析结果,清晰展示研究的结论。
4. 结论与讨论a)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总结出各种筛查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提出建议。
b) 评价不同干预措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和效果,提出改善干预措施的建议。
c) 讨论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改进措施。
总结: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法和干预效果的研究,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筛查和治疗措施,以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203例初诊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情况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初诊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情况。
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诊的203例初诊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主体,接受视力检查、眼压检查、裂隙显微镜检查、眼底照相等检查。
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情况。
结果:调查之后发现,在203例初诊糖尿病患者中,有17例患者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
其中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15例,占比例为7.39%,而增殖型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2例,占比例为0.99%。
无病变>轻度>重度为91.62%>7.39%>0.99%。
结论:初诊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例数还是比较低的,且其程度也非常的低。
所以,需要对该项并发症早期发现、诊断、治疗。
这样一来就可以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且还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初诊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分析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1 0月期间接诊的203例初诊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主体。
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接受视力检查、眼压检查、裂隙显微镜检查、眼底照相等检查。
根据眼底检查及眼底照相结果进行分析,排除其它病变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情况。
调查之后发现,有17例患者存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
1资料跟方法1.1资料分析于2014年10月至2017年10 月期间,以接诊的203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主体,都是首次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调查之后发现,有17例患者(8.38%)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
男性例数跟女性例数分别为7例、10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年龄为75岁,统计得到患者的平均年龄大小为(50.20士10.33)岁。
1.2标准1.2.1纳入标准需要从根本上满足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以及分型文件中制定具体标准(1999年);不存在糖尿病病史;在我院就诊期间被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都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428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报告[摘要] 目的:筛查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干预。
方法:对42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视功能、眼底荧光造影及眼前节检查,将筛查结果分类。
结果:428例患者查出202例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后早期干预,予自拟糖网明方针对性治疗。
并随访观察。
结论: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防盲治盲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早期干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眼部并发症。
中国报道,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下者眼底改变为38%-39%;病程5-10年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50%-56.7%;10年以上者发生率增高至69%-90%。
可见,加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降低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是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和科研的重点。
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院对42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现将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筛查对象门诊和住院、社区经过健康宣教的糖尿病患者428例(856眼)。
其中女性297例(594眼),男性131例(262眼),年龄在40-70岁之间。
2、筛查程序及内容成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组,制定筛查项目表。
筛查内容包括:1、视功能检查:视力检查、视野检查、对比敏感度检查及视诱发电位检查。
2、眼前节检查:裂隙灯检查(包括眼睑、泪器、结膜、巩膜、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压检查(非接触性眼压计)。
3、眼后节检查:主要使用德国蔡司眼底造影仪对患者进行眼底造影检查。
二、筛查结果428糖尿病患者经过筛查,正常79例(18.46%)。
异常349例(81.54%),其中并发白内障56例(13.08%),青光眼25例(5.84%),视网膜静脉阻塞(4.44%),黄斑变性47例(1098%),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02例(47.20%)。
其中5年以下118例,5-10年59例,10年以上24例,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分期,分期标准按1984年10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公布实行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型分期标准(1)。
428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报告
[摘要] 目的:筛查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干预。
方法:对42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视功能、眼底荧光造影及眼前节检查,将筛查结果分类。
结果:428例患者查出202例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后早期干预,予自拟糖网明方针对性治疗。
并随访观察。
结论: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防盲治盲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早期干预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眼部并发症。
中国报道,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下者眼底改变为38%-39%;病程5-10年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50%-56.7%;10年以上者发生率增高至69%-90%。
可见,加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降低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是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和科研的重点。
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院对42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现将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筛查对象
门诊和住院、社区经过健康宣教的糖尿病患者428例(856眼)。
其中女性297例(594眼),男性131例(262眼),年龄在40-70岁之间。
2、筛查程序及内容
成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组,制定筛查项目表。
筛查内容包括:1、视功能检查:视力检查、视野检查、对比敏感度检查及视诱发电位检查。
2、眼前节检查:裂隙灯检查(包括眼睑、泪器、结膜、巩膜、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压检查(非接触性眼压计)。
3、眼后节检查:主要使用德国蔡司眼底造影仪对患者进行眼底造影检查。
二、筛查结果
428糖尿病患者经过筛查,正常79例(18.46%)。
异常349例(81.54%),其中并发白内障56例(13.08%),青光眼25例(5.84%),视网膜静脉阻塞(4.44%),黄斑变性47例(1098%),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02例(47.20%)。
其中5年以下118例,5-10年59例,10年以上24例,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分期,分期标准按1984年10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公布实行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型分期标准(1)。
评估病变严重程度及病情进展,进行早期干预,予自拟糖网明方针对性治疗。
表I 428例糖尿病患者筛查结果
项目正常并发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例数 79 56 25 19 47 202
百份比 18.46% 13.08% 5.84% 4.44% 10.98% 47.20%
表II 2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期
分期例数 %
非 I 43 21.29
增 II 51 25.25
殖 III 38 18.81
型
增 IV 42 20.79
殖 V 21 10.40
期 VI 7 3.47
表III 2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情况
表IV 2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各期改变与糖尿病病程关系
三、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并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
实验动物证实,早期糖尿病其视网膜已发生微血管和视网膜神经组织的病理
改变。
但在视网膜发生病变初期,多数患者眼部并无异常,当眼部出现明显症状时,视网膜病变已较严重,常可导致不可逆性盲。
尽管现有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激光光凝和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其致盲风险,但其最佳治疗时期多在视力受损之前,且光凝很难逆转已丧失的视力,因而早期筛查成为及时发现病变、把握治疗时机、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的唯一有效方法。
因此,减少糖尿病性盲的关键是早期进行眼科筛查,以期发现早期无症状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干预、早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已成为糖尿病系统的联合治疗的一部分。
本次筛查病例的检出阳性率较高,其中大部分病例于社区健康教育时发现,经了解,这些患者从未到过医院进行眼科检查,并且对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没有很深的认识,以至初查时即发现部分增殖期患者(达到34.66%)。
因而,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重视糖尿病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等方面的认识,眼科医生对确诊糖尿病的患者立即进行眼部检查,使糖尿病患者认识到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危害性,定期检查眼底以便及时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降低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320-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