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响天气基本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第二章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第一节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知识人工影响天气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希望通过人为干预,克服或减轻由恶劣天气引起的自然灾害,在适当条件下,促使天气向有利于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包括人工防雹、人工增雨、人工防霜、人工消雾、人工消雨等。
在本文中我们只介绍人工防雹、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彻底改变天气、气候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在适当时候、适当条件下影响天气。
云和降水过程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一个气团雷暴以10³km的云体考虑,其含水量的凝结潜热为25×1015J,相当于10万吨煤燃烧的发电量。
目前人工影响雹云和降水的主要途径是向某些发展初期的雹云,或降水效率不高的降水云中,对云体的适当部位,抓住时机进行针对性的催化作业,达到人工影响天气效果。
比如有了降水天气过程,通过人为催化使小雨变成中雨或大雨,有了降雹天气过程,通过催化使大雹变成小雹、软雹或雨滴,起到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作用。
一、人工防雹原理和技术方法所谓人工防雹,是采用人为的办法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产生冰雹的云层施加影响,使云中的冰雹胚胎不能发展成冰雹,或使小冰粒在变成大的冰雹之前就降落到地面。
人工防雹原理,就是设法减少或切断给小雹胚的水分供应。
要达到防御冰雹的效果,需向云中播散足够量的催化剂,以产生大量的冰晶,迅速形成水滴或冰粒。
造成同雹胚竞争水分的优势,从而抑制雹块的增长。
人工防雹是用高炮或火箭将装有碘化银的弹头发射到冰雹云的适当部位,以喷焰或爆炸的方式播散碘化银。
具体的影响方式有以下两种:(1)过量播撒催化剂(又叫催化法原理,也叫引晶法)观测结果表明,冰雹云的上部存在着过冷却水含量很大的累积带,为冰雹生长区。
在累积带之上气流升速较小,温度又低,很容易产生雹胚,它们靠碰撞过冷却水滴而长大,在强烈上升气流的作用下,雹胚多次往返于液态水累积区增大而生成冰雹。
人工影响天气1 人工影响天气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2现代人工影响天气理论1、在过冷云中存在的冰晶,由于贝吉龙过程不断增长下降,降至O℃层以下,融化成雨滴,再与其它云滴碰并继续长大。
2、由于自然云内缺乏冰晶或较大的水滴,所以有些云降水能力很差,甚至完全不能降水。
3、这个缺陷可以通过往云里人工插撒干冰或碘化银而产生冰晶来弥补,或者通过引进小水滴或吸湿性核来弥补。
4、采用大剂量冰核的“过量播撒’,促使冰晶浓度加大,使降水元不能很快增长得很大并降落到地面上。
因此,这样的作业能迟缓或阻碍降水的发展,特别是可以抑制灾害性大冰雹的生长。
3人工防雹、增雨、消雾原理3.1人工防雹原理过量播撒催化剂:观测结果表明,冰雹云的中上部存在着过冷水含量很大的累积带,为冰雹生长区。
在累积带之上气流升速较小,温度又低,很容易产生雹胚,它们靠碰撞过冷水滴而长大。
在强烈上升气流的作用下,雹胚多次往返于液态水累积区增大而生成冰雹。
若在这个累积区大量引进人工冰雹胚胎,去争食有限水分,使冰雹不致长得太大,就可能抑制冰雹的生长或雹灾的形成。
云中爆炸:由于人雨弹在云中爆炸,可以产生两种效应。
一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产生震动效应,可以直接影响或干扰云中有组织的上升气流,进而阻止冰雹的继续增长,同时也可使冰雹受到强烈震动后变软。
二是爆炸也可能使过冷水滴冰晶化(目前,这种作用尚未完全证实),因而减少了云层中过冷却液态水的存在,也能起到抑制冰雹的生长或限制大冰雹形成的作用。
3.2人工增雨原理人工增雨,就是采用高炮和火箭等作业工具将携带有催化剂的炮弹或火箭弹送入云中爆炸、燃烧,产生大量的人工冰核,通过这些人工冰核与云中的水汽和过冷水的相互作用来增加降水。
在高炮炮弹和火箭弹中携带的催化剂为碘化银,碘化银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效率,每克催化剂可产生大量的人工冰核,这些人工冰核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参与云中的降水微物理过程,从而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
人工影响天气基本原理章人工影响天气基本原理人工影响天气和气候既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古老愿望,又是今天迅速发展着的一门新兴学科。
切人为影响(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天气和气候的活动都属于这门学科的研究范畴。
人工影响天气是建立在云降水物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应用科学技术,在深入研究云动力学和微物理学特征及其相互制约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云降水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规律,因势利导,施加人工影响,以便使天气状况向人们所希望的方向演化。
前面已经讲过,能否降水与云中微物理条件及过程有关,能否降大量降水则与云的宏观条件有关。
除了少数情况外,人工影响天气实际上就是人工影响云,一方面改变云中微物理条件及过程,另一方面通过第一方面的作用促使云中宏观动力过程产生相应变化。
现阶段人工影响天气主要致力于在适宜的地理背景和自然环境中,选择适当的云体部位进行人工催化作业,以达到(1)增(加降)雨(雪);(2)消雾、消云,(3)抑制冰雹等目的。
尽管在方法技术上并不完全成熟,还处于科学研究和应用试验相结合的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有些国家已形成了人工增雨、防雹和消雾的业务体系,对国民经济和人类抗拒自然灾害有促进作用。
在过去的40 多年中,播云技术作为增加降雨量、抑制冰雹增长的一种方法得到了发展。
播云增加的雨量是有一定比例的,在比较成功的地区,增加量约为5% 一20% 。
这些增加的水量降落在农田地区,对农业丰产丰收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降落在山区,则有利于水力发电和灌溉;在重要林区,人工增雨为扑灭森林火灾起了关键作用。
我国先后有20 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人工防雹,多数地区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一些有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组织试验的防雹地区,初步统计资料分析表明,雹灾面积减少40 %一80 %。
然而必需认识,播云技术具有不确定性,应用时务必慎重决策。
面简单介绍人工影响云、雾和降水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1.增加降水当云中既有足够大的水滴或冰质粒,就有可能发生云水转化,产生降水。
人工影响天气总结
人工影响天气,也被称为人工干预天气或气象调控,是指通过人类的技术手段
和干预措施,试图改变或控制天气现象的过程。
这种干预可以在局部或全球范
围内进行,目的可能是为了农业、水资源管理、防灾减灾、空气污染控制等方
面的需要。
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包括云雾消散、云雾增强、人工降雨、人工雪、冰雹防护等。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 云雾消散:通过喷洒云雾消散剂,如硝酸铵、液氨等,来改变云中的微物理
过程,使云中的水滴蒸发或凝结,从而使云雾消散。
2. 云雾增强:通过喷洒云雾增强剂,如干冰、液氨等,来促使云中的水滴凝结
成更大的雨滴,增加降水量。
3. 人工降雨:通过喷洒人工降雨剂,如碘化银、硝酸银等,来诱导云中的水滴
凝结成雨滴,从而增加降水量。
4. 人工雪:通过喷洒人工雪剂,如冷冻干燥的气溶胶颗粒等,来使云中的水滴
凝结成雪花,产生降雪。
5. 冰雹防护:通过喷洒冰雹防护剂,如碘化银、硝酸银等,来抑制冰雹的形成
或减小冰雹的直径,减轻冰雹对农作物和财产的破坏。
然而,人工影响天气的效果和可行性仍然存在争议。
这些方法的实施需要考虑
天气条件、环境影响、成本效益等因素,并且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监测。
同时,人工影响天气也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如降水不均匀、环境污染等。
因此,在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评估,确保其安
全有效。
⼈⼯影响天⽓基本原理第⼗⼀章⼈⼯影响天⽓基本原理⼈⼯影响天⽓和⽓候既是⼈类千百年来的古⽼愿望,⼜是今天迅速发展着的⼀门新兴学科。
⼀切⼈为影响(有意识的和⽆意识的)天⽓和⽓候的活动都属于这门学科的研究范畴。
⼈⼯影响天⽓是建⽴在云降⽔物理学基础上的⼀门应⽤科学技术,在深⼊研究云动⼒学和微物理学特征及其相互制约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云降⽔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规律,因势利导,施加⼈⼯影响,以便使天⽓状况向⼈们所希望的⽅向演化。
前⾯已经讲过,能否降⽔与云中微物理条件及过程有关,能否降⼤量降⽔则与云的宏观条件有关。
除了少数情况外,⼈⼯影响天⽓实际上就是⼈⼯影响云,⼀⽅⾯改变云中微物理条件及过程,另⼀⽅⾯通过第⼀⽅⾯的作⽤促使云中宏观动⼒过程产⽣相应变化。
现阶段⼈⼯影响天⽓主要致⼒于在适宜的地理背景和⾃然环境中,选择适当的云体部位进⾏⼈⼯催化作业,以达到(1)增(加降)⾬(雪);(2)消雾、消云,(3)抑制冰雹等⽬的。
尽管在⽅法技术上并不完全成熟,还处于科学研究和应⽤试验相结合的阶段,但已经取得了⼀定的成效。
有些国家已形成了⼈⼯增⾬、防雹和消雾的业务体系,对国民经济和⼈类抗拒⾃然灾害有促进作⽤。
在过去的40多年中,播云技术作为增加降⾬量、抑制冰雹增长的⼀种⽅法得到了发展。
播云增加的⾬量是有⼀定⽐例的,在⽐较成功的地区,增加量约为5%⼀20%。
这些增加的⽔量降落在农⽥地区,对农业丰产丰收会有很⼤的帮助;如果降落在⼭区,则有利于⽔⼒发电和灌溉;在重要林区,⼈⼯增⾬为扑灭森林⽕灾起了关键作⽤。
我国先后有20个省、市、⾃治区开展⼈⼯防雹,多数地区取得了⼀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些有专业技术⼈员参加组织试验的防雹地区,初步统计资料分析表明,雹灾⾯积减少40%⼀80%。
然⽽必需认识,播云技术具有不确定性,应⽤时务必慎重决策。
下⾯简单介绍⼈⼯影响云、雾和降⽔的基本原理及⽅法。
1.增加降⽔当云中既有⾜够⼤的⽔滴或冰质粒,就有可能发⽣云⽔转化,产⽣降⽔。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能培训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能培训是指对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
这种培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知识:包括气象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2. 操作技能:包括使用各种人工影响天气设备和工具的技能,如火箭发射器、炮弹发射器、飞机播种等。
3. 安全知识:包括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规定、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等。
4.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实际作业环境,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法规政策:了解和掌握与人工影响天气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这种培训通常由专业的培训机构或大学进行,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员掌握人工影响天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能力。
浅谈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气象防灾减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成为一种有效的应对气象灾害的手段。
本文将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概念、原理和技术手段入手,探讨其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概念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是指利用人工手段改变大气环境,以影响天气和气候,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包括人工降雨、人工增雨、人工防雹等技术手段,通过改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或云系结构,控制降水的时空分布,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原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原理主要包括云的物理过程、云的微物理过程和大气环境条件等几个方面。
在云的物理过程中,通过向云中喷洒云雾剂或冷凝核,可以造成云中的水汽凝结和成云,从而促进降水的发生。
在云的微物理过程中,通过改变云中的微小水滴的半径,可以促进云滴的凝结和增长,使降水发生。
在大气环境条件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增雨作业需要有较高的大气湿度和低层垂直运动,以促进云系的形成和增长。
这些原理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技术手段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人工降雪等多种技术手段。
人工增雨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技术手段。
人工增雨是通过向云中喷洒一定类型的云雾剂或冷凝核,促使云中的微小水滴凝结和成云,从而促进降水的发生。
人工防雹则是通过向云中喷洒抗冻核或冷凝核,改变云中的冰核数量和结构,减少或抑制冰雹的产生。
人工降雪则是通过向云中喷洒抗冻核或冷凝核,促使云中的水汽凝结和成冰,从而促进降雪的发生。
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人工增雨等手段,可以调控降水的时空分布,减轻干旱或洪涝灾害的影响。
在干旱地区,人工增雨可以补充土壤水分,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灌溉水源。
在洪涝地区,人工增雨可以减少持续降雨的强度和时长,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
人工影响天气科普讲解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人工影响天气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天气啊,有时候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一会儿阳光灿烂得让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大雨倾盆让人狼狈不堪。
那咱能不能想点办法来“管管”这天气呢?嘿,还真能!这就是人工影响天气啦。
想象一下,要是正赶上庄稼缺水,干得都快不行了,这时候来一场及时雨,那得多好啊!人工影响天气就能做到这点。
比如说人工增雨,通过向云中播撒一些物质,让云里的水汽凝结得更快更多,变成雨滴落下来。
这就好像给云打了一针“催产素”,让雨快点生下来。
那怎么实现人工增雨呢?一般会用飞机啦、火箭啦这些工具,把碘化银之类的物质送到云里去。
碘化银就像是个神奇的小魔术棒,能让水汽乖乖地聚集起来变成雨。
当然啦,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得先研究研究云的脾气,看看它适不适合人工干预。
还有人工消雾呢!有时候雾大得啥都看不见,出行都成问题。
这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办法让雾快快散去。
这就好比是给雾这个“捣蛋鬼”施了个魔法,让它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过可别以为人工影响天气就是万能的哦!它也有它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呢。
比如说,不是所有的云都能被影响,得是有条件的云才行。
而且人工干预也得把握好度,不然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咱再说说人工防雹。
在一些地方,冰雹那可是庄稼的大克星,砸下来能把庄稼打得七零八落。
这时候通过人工干预,让冰雹不要形成或者变小,就能保护庄稼啦。
这就像是给庄稼撑起了一把保护伞,让它们免受冰雹的袭击。
人工影响天气是不是很神奇?它就像是我们和天气之间的一场奇妙互动。
但我们也要记住,大自然还是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脾气,我们不能过度依赖人工影响天气,还是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总之呢,人工影响天气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学,它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掌控天气,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便利。
但我们也要明白,我们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要和谐相处才行啊!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人工影响天气对气象要素及天气预报的影响人工影响天气指的是人类利用科技手段来改变或干预天气系统的过程。
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主要包括云雾消散、雨雪增加、冰雹抑制、风速调整等。
1. 温度:人工影响天气可以通过改变日照时间、云量、降水等因素来调节地表温度。
人工增雨可以通过增加水汽含量改变降水量,从而影响地表温度。
2. 湿度:人工增雨和云雾消散两种方法可以调节湿度变化。
增雨可以增加降水量,从而增加湿度;云雾消散可以减少云量,降低湿度。
3. 降水:人工增雨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向云层中喷洒化学药品或冷却空气等方式,可以促使云层形成更多的降水。
也可以利用蓄水等方法,控制降水的释放时间和地点。
4. 风速:人工影响天气还可以调节风速。
通过引入冷空气或改变风向,可以降低风速,并减小风灾的风险。
5. 云量:人工影响天气可以调控云量,包括增加云量、减少云量、改变云的形态等。
这对日照时间、温度和降水等气象要素都会产生影响。
1. 天气模式的准确性:天气预报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大气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上。
由于人工影响天气会改变大气系统的自然变化过程,因此可能导致天气预报模型的准确性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2. 数据采集和分析:人工影响天气操作需要及时准确地获取气象数据来进行判断和决策。
对于监测、采集和分析气象数据的要求会更高。
3. 灾害和风险评估:人工影响天气的目的之一是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在进行天气预报时,需要对灾害和风险进行评估,包括人工操作可能引发的新的灾害和风险。
人工影响天气对气象要素和天气预报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利用人工影响天气时,需要充分考虑天气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科学地进行操作和预测,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科学与生活·科普博览·新农村2018.1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17世纪末,中国清代的《广阳杂记》就有人工影响天气的案例记载。
可见我国劳动人民在很早以前就有了人为干预天气使之有益于人类的想法和实践,虽然这些实践多以失败告终。
真正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人工影响天气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
1946年,美国科学家I.朗缪尔等根据冰晶在降水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人工产生冰晶影响冷云降水的设想。
他的助手V.J.谢弗和B.冯内古特,发现将干冰碎粒和碘化银烟粒引入充满过冷水滴的云室里,能够产生大量的冰晶。
同年11月,谢弗进行了第一次对自然云层的人工催化试验。
他用飞机将3磅干冰碎块投入云顶温度为-20°C 的过冷层状云中,5分钟后,云下出现了降雪。
此试验结果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从而推动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的迅速发展。
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它可以应用于军事、农业生产等领域,也可应用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民用领域。
人工影响天气的种类包括:人工降水、人工防雹、人工消云(雾)、人工削弱风暴和人工抑制雷电等。
采用的科技手段也有很多,如最为耳熟能详的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采用的科技手段主要就是通过“影响云”来实现。
即通过干预和改变云的数量、结构、及其中的物理化学过程。
而改变云的原理主要是向云中播撒催化剂来影响云本身和云中的化学反应,以达到让天气过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转化。
首先,我们来看看人工增雨。
想象你的头顶有一朵云,这朵云正在下雨。
我们用一个足够大的容器接住这些雨水,直到雨停。
那么,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容器中的这些雨水量就等于这朵云中所含水的总量呢?再举一个例子,把一块干海绵扔进水中,拿出湿海绵,举到一定高度,用较小的力气挤压海绵,海绵中会有水滴落下。
人工影响天气人工影响天气是指在一定的有利时机和条件下,通过人工催化等技术手段,对局部区域内大气中的物理过程施加影响,使其发生某种变化,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目的的一种科技措施。
例如,在我国很多地区利用飞机或高炮、火箭等运载工具向云中播撒碘化银、干冰等催化剂进行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在一些农田进行的人工防霜,以及在机场进行的人工消雾等。
科学的人工影响天气是在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朗格缪尔指导下,于20世纪40年代末在纽约一家实验室的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46年美国科学家谢弗用干冰对层积云进行了实际催化实验,发现云中过冷却水滴很快转化为成群的冰晶,不断增大并从云底下落,在云中留下一个明显的空洞。
这次成功的试验对人工影响天气是一个有利的推动。
接着,谢弗和万涅古特发现了可使过冷云中产生冰胚的催化剂---碘化银。
至今,与某些化学物质复合产生的碘化银仍然是普遍使用的播云催化剂。
人工防雹冰雹对农业的危害虽然不像干旱的影响面积大,但由于它形成和发展快,雹粒动能大,常常会给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有时甚至会导致果品绝产、粮食颗粒无收。
我国不少地区开展人工防雹,避免和减轻了冰雹灾害。
所谓人工防雹,是采用人为的办法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产生冰雹的云层施加影响,使云中冰雹胚胎不能发展成冰雹,或者使小冰粒在变成大的冰雹之前就降落到地面。
冰雹云常常是发展很旺盛的对流云。
产生冰雹的主要条件是:云中要有上下强烈运动的气流,并且蕴涵大量水分。
只有这样,云中小的冰雹胚胎才有发展成冰雹的足够水分供应,才有充分的机会捕捉云中水分使自身不断增大。
人工防雹的原理,就是设法减少或切断给小冰胚的水分供应。
所采用的方法与人工增雨的方法类似,只是要达到防御冰雹的效果,一般需要向云中播撒足够量的催化剂,以产生大量冰晶,迅速形成更多的水滴或冰粒,造成同雹胚竞争水分的优势,从而抑制雹块的增长。
通常,人工防雹是用高炮或火箭将装有碘化银的弹头发射到冰雹云的适当部位,以喷焰或爆炸的方式播撒碘化银,或用飞机在云层下部播撒碘化银焰剂。
第一章人工影响天气简介1 概述人工影响天气是指在一定的有利时机和条件下,通过人工催化等技术手段,对局部区域内大气中的物理过程施加影响,使其发生某种变化,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的一种科技措施。
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主要是指人工增雨和人工消雹,当然也可以扩展到人工消雨、消雾、防霜、人工引雷等方面。
瑞典科学家贝吉龙等1933 年提出,在大部分形成降水的混合云中,降水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云中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冰晶,能否通过冰水转化过程形成大水滴。
到1946 年,美国科学家雪佛尔和冯纳格相继提出,可以在冷云中通过播撒干冰或碘化银的方法,适当增加云中的冰晶数量,促使降水的形成。
这些研究指出了人工增雨的基本科学原理,开创了人工增雨作业的历史。
有关人工消雹的研究工作也于20 世纪50 和60 年代达到了高潮,其理论依据是前苏联科学家苏拉克维奇提出的所谓“过量播撒”理论。
该理论认为,冰雹一般是在冰雹云中一个范围不很大的冰雹累积带中由初始冰雹胚胎碰并周围的水滴或冰晶而增长形成的。
如果在这一冰雹累积带中增加大量的冰雹胚胎,造成这些冰雹胚胎争食该区域中有限的水滴或冰晶资源,就能有效抑制大冰雹的生长,从而达到减轻冰雹灾害的目的。
2 人工增雨防雹的基本原理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
然而,在自然的情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
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则降雨很少。
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或吸湿性颗粒,使云中产生凝结、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或促使形成许多大云滴,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过大。
人工增雨分冷云催化和暖云催化,我国基本上多数地方是冷云催化(含混合云),华南极少部分云属于暖云催化。
所谓冷云,就是云中温度在零度以下,混合云就是云中上部温度在零度以下;暖云就是云中温度高于零度。
人工影响天气原理引言:天气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人类却一直试图通过人工手段来影响天气,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是基于对大气系统的干预,通过人为手段改变大气参数,从而改变气象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从云雾消散、降雨增加和防止自然灾害三个方面介绍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
一、云雾消散云雾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悬浮液滴或冰晶,对能见度和日照时间有着重要影响。
人工影响天气可以利用云雾消散技术,通过人为增加云雾微粒的尺寸和数量,使其凝结成较大的水滴,从而加速降水过程,使云雾消散。
主要的方法有云雾消散剂的喷洒和人工降雨。
云雾消散剂是一种能够增加云雾微粒数量的化学物质,通过喷洒在云层中,使水汽凝结成水滴,从而加速降水过程。
人工降雨是通过向云层中喷洒云雾消散剂或冷却剂,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而引发降水。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气象条件,提高能见度和日照时间。
二、降雨增加人工影响天气还可以通过人为增加降水量来满足农业、水资源和旅游等领域的需求。
人工增雨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向云层中喷洒云雾消散剂或冷却剂,使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而引发降水。
此外,还可以利用离子探测器和激光器等仪器设备,对云层中的离子进行调控,从而影响云层的形成和演变,进而增加降水量。
这些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降水量,但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时机和区域,以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三、防止自然灾害人工影响天气还可以用于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人工控制降雨可以在洪涝灾害来临前及时进行干预,减少洪水的发生和破坏。
此外,人工影响天气还可以用于减轻干旱和台风等灾害的影响。
通过人为增加降水量或改变风场分布,可以降低干旱和台风的危害程度。
同时,人工影响天气还可以在火灾发生时进行干预,通过增加降水量或改变风向,控制火势的蔓延,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结论: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可以实现云雾消散、降雨增加和防止自然灾害等目标。
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培训教材第一章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与目的人工影响天气(Artificial Weather Modification)是指通过科学手段改变大气中的自然过程,以达到调整降雨模式、抑制或减弱自然灾害等目的的行为。
本教材将介绍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和目的,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第一节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主要包括云雾物理过程、气象动力学原理和化学反应机制。
云雾物理过程通过释放云种子改变云滴的大小分布和浓度,从而影响降水的形成和降水量的增减。
气象动力学原理利用气流的运动特性,通过喷洒或释放气溶胶物质来改变气流的运动状态,从而影响降水和气候。
化学反应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变大气中的化学成分,例如调整臭氧浓度、减少污染物等,达到改善气候环境的目的。
第二节人工影响天气的目的人工影响天气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具体目的包括:1. 调整降雨模式: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的手段,可以调整大气中水分的分布和降水的形式,从而增加干旱地区的降雨量,或减少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保护农作物、水资源等生态环境。
2. 减轻自然灾害:人工影响天气可以有效地抑制龙卷风、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的形成和发展,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雪崩、干扰沙尘暴的形成等方式保护城市、农田、草原等地区的安全。
第二章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与方法本章将介绍人工影响天气所使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包括云雾处理技术、气象飞机作业技术和空间科学应用等。
第一节云雾处理技术云雾处理技术是指通过喷洒云种子或释放云凝结剂等物质,改变云中的水滴结构和粒子大小,从而影响降水的形成和降水量的增减。
常用的云雾处理技术包括人工降雨、减雪、增雾和抑制冰雹等。
第二节气象飞机作业技术气象飞机作业技术是指利用专门的气象飞机进行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
这些飞机通常搭载了测量仪器和喷洒设备,可以对云层进行观测和操作,以实现人工影响天气的目的。
人工影响天气知识什么是人工影响天气?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对局部大气的云物理过程进行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雾、消云等目的的活动。
现阶段主要以人工增雨、防雹为主。
什么是人工增雨?人工增雨有哪些方法?人工增雨是指在适当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向目标云播撒适量的催化剂,以影响云物理过程,从而实现增加地面降水的活动。
人工增雨常用的方法有:飞机播云增雨作业、地面高炮发射含催化剂的炮弹入云增雨作业、地面火箭发射含催化剂的火箭弹入云增雨作业、地面燃烧炉燃烧含催化剂的焰条增雨作业等。
什么是高炮作业?高炮作业是在地面利用高炮向空中具有一定条件的目标云发射含有催化剂的炮弹,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催化剂播撒在云中,以影响云物理过程。
什么是火箭作业?火箭作业是在地面或在地面附近的某个平台上利用火箭发射架向空中具有一定条件的目标云发射含有催化剂的火箭弹,火箭弹在到达空中某一位置以后,火箭弹内的催化剂被自动点燃,随着火箭弹在云中的飞行,催化剂沿途燃烧播撒,以影响云物理过程。
什么是飞机作业?飞机作业是利用飞机直接入云,在具有一定条件的目标云中直接播撒含有催化剂的物质,以影响云物理过程。
催化剂包括哪些?常用的催化剂有哪些?人工增雨催化剂分为三类:成冰剂、制冷剂、吸湿剂。
前两种用于冷云催化,后者用于暖云催化。
碘化银是人工增雨作业中常用的一种成冰剂,将碘化银播撒到云中合适部位,即成为人工冰核,这些冰核吸附周围的水分形成冰晶,冰晶可通过冰水转化效率较高的蒸—凝过程,在混合云中直接长成雪晶,雪晶在下落中可通过与过冷云滴碰冻结淞增长,与其他冰晶碰连聚集增长,并可在暖区融化,再经重力碰并进一步形成较大的雨滴。
一、人工影响天气基本知识
(一)人工影响天气概念和种类
人工影响天气是指在一定的有利时机和条件下,通过人工催化等技术手段,对局部区域内大气中的物理过程施加影响,使其发生某种变化,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目的的一种科技措施。
主要包括: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人工防霜、人工消雾、人工消雨、人工消云、人工抑制雷电,目前主要的人工影响天气活动是人工增雨、防雹和消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其他种类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工影响天气将在防灾减灾、水资源安全保障、生态建设和保护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人工增雨原理和方法
科学研究人员利用仪器对云中含水量进行探测的结果表明,云中凝结的水分比实际降水量要多得多,云中凝结的水分约只有20%-80%转变为降水,具体依云的类型而定。
原因是云中某些条件不具备,如自然凝结核含量偏少,更多的水分没有形成降水落到地面。
人工增雨就是向云中播撒适当的催化剂,增加云中凝结核,增大云的降水效率。
其科学基础已被大量室内实验、理论研究和外场试验所证实。
目前人工增雨作业手段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的有四种1、飞机:对飞机进行适当改装,在飞机上安装碘化银等催化剂播撒装置,飞到云层的适当部分播撒催化剂实现增雨;2、火箭:通常将火箭发射架安装在人货车上,通过发射携带碘化银的火箭弹到云中进行催化增雨;3、高炮:作业原理与火箭差不多,但危险性较大,同时发射高度较低,影响范围小。
4、地面碘化银发生器:将仪器设置在山脉的迎风坡,借助抬升气流将其产生的微小碘化银粒子送入云层进行催化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