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的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3.54 KB
- 文档页数:3
六年级安全教育说课稿-饮食与健康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了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2.了解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及其作用;3.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点1.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及其作用;2.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难点1.将饮食营养素与人体健康联系起来;2.培养学生正确饮食习惯的习惯。
四、课程内容及教法1. 课程内容1.合理饮食的重要性;2.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2. 教学方法1.模拟探究:通过举例子、实验等方式辅助学生探究饮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饮食习惯与健康;3.教师讲解:教师对某些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1. 热身活动导入话题:“什么是健康?”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进入到本课重点内容,即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2. 重点内容讲解2.1 合理饮食对健康的影响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2 营养素及其作用教师通过模拟实验和图文展示,让学生了解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及其不同的作用,如维生素对视力的保护作用,蛋白质对肌肉生长的促进作用等。
3. 进一步探究教师分小组,让学生从平时的饮食生活中,选择一两个方面,探究饮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心得。
4. 总结与评价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并介绍各种饮食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向学生提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必要性。
六、课后作业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列举常见的营养素及其作用;2.你认为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健康?如果不健康,你该如何改变呢?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模拟探究、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
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但是,教师也在课堂教育中发现,学生们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内容理解困难,为此,教师将在下节课中针对性地讲解并加强相关练习。
六年级安全教育说课稿-洪水来袭我会自救一、课程目标1.知道什么是洪水,为什么容易发生洪水,以及洪水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2.掌握在洪水来袭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证自身安全。
3.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洪水的形成和危害。
2.认识自身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自救能力。
3.如何在洪水来袭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确保安全。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危害,同时告诉学生准备充分才能安全过关。
二、授课(30分钟)1.什么是洪水洪水是指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大量的降雨,在短时间内集中地涌入江河湖海等水域,水位上升并泛滥冲毁周围环境,严重时还会形成洪灾等恶劣情况。
行之有效的攔洪工程是人类应对洪灾的主要手段之一。
2.洪水的危害洪水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其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溃堤泛洪,冲毁房屋和基础设施。
•水深围堵,溺水危害人身安全。
•积水滞留,造成洪涝灾害,影响农作物产量和生产生活。
•降雨持续,导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3.如何自救在洪水来袭时,自救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案例给学生讲解如何自救,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时间应当向政府请求援助•如果无法得到援助,自己必须尽力保护自身。
•如果在淹水的房屋中被困,应当在房顶上等待援助。
•不要,不骑车和汽车,因为车辆极易陷入洪水。
步行或者爬高处是较为安全有效的选择。
•带必要的急救包和药品。
•需要带上重要的身份证件、储存好贵重物品。
•按照能力担任自救志愿者。
三、讨论(20分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如果遭遇洪水来袭,你有没有自救的手段?如果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救援,应该怎么办?如果有必要请人帮助救援怎么办?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讨论最切实有效的自救方法。
四、总结(5分钟)教师要向学生阐述洪水来袭的危害,并强调如何自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的安全保护能力。
防溺水安全教育说课稿(精选10篇)防溺水安全教育说课稿 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特点及编写意图我说课的内容是依据七年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我的安全我知道》确定的,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和校园安全、饮食卫生和疾病预防、运动安全和运动意外、心理健康与安全、火灾预防及逃生常识、地震常识及避震逃生六个章节。
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
预防溺水是教材第三章的内容,根据指导纲要的教育内容及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人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增强学生防溺水的安全意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防溺水的安全知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四)教学准备为了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我运用新闻和身边真实的案例,以及视频、文字、图片、歌谣等,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注意游泳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教育性,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发展。
我在设计《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通过游戏竞赛,以及展示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一些视频资料,使学生在情绪和精神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这种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获得安全知识。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能更形象直观地掌握防溺水的安全知识。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游戏竞赛法”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一、说教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因此,安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安全教育课以“交通安全”为主题,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如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等。
2.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 行为目标: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守交通规则,做到安全出行。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让幼儿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
2. 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教学难点:1.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模拟交通环境中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2. 活动教学法: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3.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学法:1. 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交通现象,发现交通安全问题。
2. 实践法: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练习等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交通安全知识的应用。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游戏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红绿灯”游戏,引导幼儿了解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2. 提问导入: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交通安全吗?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交通安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内容1. 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讲解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等基本交通安全知识。
-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交通现象,发现交通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模拟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过马路”模拟练习,让幼儿在模拟交通环境中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 教师提醒幼儿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三)巩固练习1.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交警”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交警指挥交通的过程,增强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
一、说教材《小学生安全教育》是我国教育部门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专门编写的一套安全教育教材。
本套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核心,涵盖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校园安全、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
本次说课内容选取自教材中的“交通安全”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知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生安全教育》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过马路、乘车等行为的安全规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如过马路、乘车等行为的安全规则。
2. 教学难点:如何将交通安全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四、说教法学法1. 教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交通安全知识。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交通事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 模拟演练法:通过模拟过马路、乘车等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交通安全知识。
2. 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 观察法:通过观察交通标志、标线等,了解交通安全知识。
- 实践法:通过模拟演练,将交通安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交通事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安全知识有关。
(二)讲授新课1. 交通安全知识讲解:- 过马路的安全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走人行横道,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
- 乘车安全知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排队候车,不争抢座位,不将头、手伸出窗外。
My heart is unwilling to move forward. The road is too far away and I feel too tired. When love becomes so barren, my heart has no place to belong.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幼儿园安全说课稿8篇幼儿园安全说课稿篇1一、设计意图:小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四肢运动不协调,在活动中常会摔交,因此,教会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小班的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有些经验是零星的。
因此,我设计了“橡皮膏朋朋”这一集体活动内容,试图通过活动让幼儿的经验得以整合。
这是一个老教材,之所以选择它是觉得其内容点与我设计的活动内容很贴近,通过活动让幼儿零星的经验得到整合。
二、说目标:结合《大纲》,教学内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通过本活动的教学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有两个:1.看懂图意,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2.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三、说方法:为了充分利用幼儿的有意注意,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贯彻了直观性、发展性、游戏性及巩固性原则。
同时运用了谈话法、发现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
幼儿通过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参与活动,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四、说过程:整个活动分为四个环节,1.情景导入2.理解故事3.看图讨论4.活动延伸第一个环节,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故事的主角玩具熊朋朋的出现引起了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以朋朋身上的橡皮膏导入主题。
第二个环节,边看幻灯边理解故事内容。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小,他们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多以直观感受为主,因此我改编了故事“橡皮膏朋朋”,并制作成幻灯,让幼儿在观看幻灯的过程中获得直观的感知。
“朋朋怎么啦?”“你怎么知道的啊?”“从哪里看出来的啊?”等等,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片中的细小变化,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中班安全《不乱吃东西》说课稿《中班安全〈不乱吃东西〉说课稿》一、说教材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中班幼儿的教育中,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不乱吃东西》这一主题紧扣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幼儿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
中班幼儿正处于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探索欲旺盛的阶段,但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误食一些不安全的东西。
通过这个主题的教学,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到乱吃东西的危害,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1.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认识到哪些东西是不能吃的,如药品、小珠子、硬币等危险物品;能够说出乱吃这些东西可能带来的危害,如肚子疼、呕吐、窒息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故事、图片、游戏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让幼儿养成不乱吃东西的好习惯,同时让幼儿感受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1.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幼儿明确哪些东西是不能吃的,并理解乱吃这些东西的危害。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可能会对色彩鲜艳的小珠子产生兴趣,觉得像糖果一样可以吃。
教师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如曾经有小朋友误食小珠子导致肚子疼,来让幼儿深刻认识到小珠子是不能吃的。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将不乱吃东西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这是因为中班幼儿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即使他们知道某些东西不能吃,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是会受到诱惑。
比如,幼儿可能知道药不能随便吃,但当看到药的形状像糖果时,可能就会忍不住去尝试。
二、说学情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如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有趣的故事等。
同时,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大约在15 -20分钟左右。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材料,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育说课稿活动《陌生人我不怕》含反思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中班幼儿的安全教育意识,提高他们对陌生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们开展了一次“陌生人我不怕”主题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帮助幼儿们认识到陌生人的概念,学会避免接触陌生人,学会寻求帮助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1.启发活动:–利用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发幼儿对陌生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2.陌生人我不怕大课堂:–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幼儿了解陌生人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危险,如何保护自己。
3.角色扮演:–安排幼儿分角色扮演陌生人接近、拒绝陌生人等情境。
借此提高幼儿对不熟悉人物的警惕性。
4.表演和讨论:–让幼儿们表演自己遇到陌生人时应如何应对的场景,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分析,加深印象。
5.小组讨论与总结:–分小组讨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应对遇到陌生人的情况,并在全班分享讨论。
三、活动效果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们增强了对陌生人的防范意识,明白了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在遇到陌生人时应该如何应对。
同时,活动也提高了幼儿的应急处置能力,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四、活动反思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表现出了胆怯和畏缩,说明在平时的安全教育中还需要加强,促使所有幼儿都能够做到避免接触陌生人、勇敢求助和有效自我保护。
同时,活动中部分幼儿的表现也提醒我们,需要更多的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这次“陌生人我不怕”活动为幼儿园中班的安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陌生人防范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希望通过持续开展类似活动,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安全教育意识,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安全教育的说课稿
有关安全教育的说课稿范文
一、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四肢运动不协调,在活动中常会摔交,因此,教会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小
班的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有些经验是零星的。
因此,我设计了"橡皮膏朋朋"这一集体活动内容,试图通过活动让幼儿的经验得
以整合。
这是一个老教材,之所以选择它是觉得其内容点与我设计
的活动内容很贴近,通过活动让幼儿零星的经验得到整合。
二、说目标:
结合《大纲》,教学内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通过本活动的教学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有两个:
1、看懂图意,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2、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三、说方法:
为了充分利用幼儿的有意注意,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贯彻了直观性、发展性、游戏性及巩固性原则。
同时运用了谈话法、发现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
幼儿通过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参与活动,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四、说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四个环节,1、情景导入。
2、理解故事。
3、看图
讨论。
4、活动延伸。
第一个环节,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故事的主角玩具熊朋朋的出现引起了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以朋朋身上的橡皮膏导入主题。
第二个环节,边看幻灯边理解故事内容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小,他们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多以直观感受为主,因此我改编了故事"橡皮膏朋朋",并制作成幻灯,让幼儿在观
看幻灯的过程中获得直观的感知。
"朋朋怎么啦?""你怎么知道的啊?""从哪里看出来的啊?"等等,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仔细观
察图片,发现图片中的`细小变化,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小
班的幼儿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但这些经验是零星的,通过故事情节的推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经验得到
提升和整合。
第三个环节,看图讲述,巩固经验
通过一组照片,捕捉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危险动作,在谈话谈论中巩固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
第四个环节,活动的延伸
小班的幼儿是以直觉感知为主的,因此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和朋朋一起玩,让孩子们在玩中巩固所学。
名称:橡皮膏朋朋(小班语言)
目标:
1、看懂图意,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2、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准备:
小熊一只,橡皮膏,故事课件一套。
流程:
情景导入——理解故事——看图讨论——活动延伸
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今天我们班来了个新朋友,是谁呀?
我们和朋朋打打招呼(朋朋你好!)
朋朋怎么了?身上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橡皮膏的?
我们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理解故事,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边看幻灯边理解
1、朋朋高兴地往翻斗乐跑去,发生了什么事啊?走路应该怎么走啊?告诉朋朋!
2、攀登架怎么玩?朋朋哪里摔疼了?你怎么知道的?玩攀登架应该怎么玩?谁愿意告诉它?
3、朋朋怎么会把屁股摔疼的?玩滑滑梯应该怎么样?朋朋摔疼了,怎么办呢?
三、看照片讨论,了解活动中的一些自我保护方法
这里应该怎么玩?哥哥应该怎么玩的呢?怎么对他说?
四、活动延伸
(朋朋口吻)今天我学会了怎样玩才是又安全有开心的,谢谢你们!我还想玩,愿意带我一起玩吗?(幼儿游戏)。